第8章 情绪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情绪性信息处理的“短路”机制
眼、耳等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经过丘脑中继后抵达大脑新 皮质相应感觉区;在皮层感觉区刺激信息被加工整合、识别 和理解;新皮层发出的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的神经冲动传入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再反馈到大脑皮 层,引起一种意识性的情绪反应和体验。这是正常情况下情 绪活动的神经通路。
(1)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由于关 注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可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可分为正性和 负性两类,负性的包括内疚、害羞、尴尬等,正负性的包括自尊、自重、自豪等。
(2)自我预期的情绪(self-anticipatory emotion),在面临机会选择或竞争情 境时,个体对不同行为方式的后果做出预期,并根据自身的期望和价值取向调节对 社会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引发的情绪可以称为自我预期的情绪,例如 后悔与嫉妒、自信等。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现代心理学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启发与引导
1.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什么 是情绪和情感?二者有什么区别? 2.我国古代名著《礼记》将情绪分为喜、 怒、哀、惧、爱、恶、欲七种;《白虎 通》将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 恶六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把情绪分 为欲望、愤怒、恐怖、欢乐、怜悯等五 种。那么情绪的基本种类到底有哪些? 情绪状态又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理论观点
•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 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 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 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 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评价 •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既承认情绪的生物因素,也承认情绪受 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人 格特征的制约。这种理论把现象学的研 究、认知理论和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结合 起来考虑,是较为合理的,有助于推进 情绪及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
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道德感的形成过程美感可以由两方面引起美感可以由两方面引起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即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即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如桂林山水的秀丽故宫的绚丽辉如桂林山水的秀丽故宫的绚丽辉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尤其是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尤其是道德修养高的人所体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
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 Psychology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查课
适用专业:心理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资过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了解心理现象的生物基础,树立学生研究心理现象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引起学生对脑的奥秘的研究兴趣,了解各种心理行为的神经学机制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研究,讲授时,尽可能联系生理心理学的有关经典研究,深入浅出地阐明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课堂讲授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做到突出重点,通过多种图表、教学动画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尽量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理解。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意义及研究历史,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生理心理学、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伤法等基本概念,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及邻近学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和技术。教学难点是学科研究方法与技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心理学之情绪
1、你知道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有哪些? 2、当一个人的话语与表情发生矛盾时,你 相信他的话语还是表情? 3、你知道一个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吗? 4、你有过情绪失控的体验吗?你是如何调 整自己情绪的呢?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理论
•第三节 情绪的调控
一、情绪的概述
• (一)什么是情绪
– 联系:
• ① 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 ② 情绪的表现受情感制约,情感的形成依 赖于日常情绪表现而产生体验的积累。
(三)情绪的构成
• 情绪的构成
– 主观体验:是人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 态的自我感受。 – 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 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 生理唤醒: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 应。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
(四)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 情绪理论
阿诺德(Arnold,1950)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 的作用,拉扎鲁斯(Lazarus,1968)将其扩展 为评价、再评价过程,因此这一理论称为认知评 价情绪理论。
研究对象:情绪与认知评价的关系 基本观点:承认情绪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
价值,也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个体经验和 人格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任何 事物的认知评价中。即每种情绪均包括生理的、 行为的和认知的三种成分。
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对亲情、友情、爱情等归属关系的 渴望和需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尊重需要是人类对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 肯定、成就、名声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追求个人潜能发挥和自我完善的需求 ,包括创造力、自我超越等。
02 动机理论
动机定义
工作与生活平衡
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调整工作方式和时间,以实现更好的生活质 量。
消费行为
01
02
03
消费动机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 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 动机进行决策,如追求性 价比、品牌、个性化等。
广告策略
广告商通过分析消费者的 需要和动机,制定相应的 广告策略,以吸引消费者 购买。
不同文化对成就的定义和追求方式也有所不同。某些文化 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 共享成果。
文化对归属需要的影响
人们对于归属和认同的需求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 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也影响了人 们对归属感的追求。
文化对动机的影响
文化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内在动机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某些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在动机,而另ຫໍສະໝຸດ Baidu 些文化则更注重外部奖励和激励。
具体内容和方向。
情绪知觉《生理心理学实验》
情绪知觉《生理心理学实验》
情绪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进行辨别、理解的能力。情绪知觉的实验
研究早期主要采用了对情绪词汇的阅读和判断,后来发展为对面部表情、音调、语言等的
表达方式进行理解和辨别。
面部表情是情绪知觉实验的重要范例。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
面部表情会有不同的特征。比如愤怒时眉头紧皱、双眼直视、嘴唇紧抿;快乐时眼睛弯曲
成“月牙形”、嘴巴微微上扬等。通过这些特征,人们便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他人当前的
情绪状态。
语言声调也是情绪知觉实验的重要范例。声调是指语言中的高低变化,包括升调、降调、平调等。不同语调也代表了不同的情绪状态。比如,高兴和惊喜常常用升调表示;沮
丧和悲伤常常用降调表示;平稳和中性常常用平调表示。通过这些语调,听者可以准确地
判断出说话人所表达的情绪状态。
另外,情绪知觉还涉及到个体对情绪状态的内在体验的识别。这种内在体验包括心跳、呼吸、肌肉紧张等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也包括认知、情感状态等。通过自我感知,个体能
够准确地了解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
总的来说,情绪知觉实验是通过研究个体对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揭示情绪信
号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情绪交流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07情绪生理学
它具有两方面意义:除了使杏仁核做好准备以 便在高级中枢传入的、与情绪认知相关的复杂 神经信息到来时,在其支配下作出适当反应, 它还能使杏仁核在新皮层下达的神经信息到来 之前,抢先作出反应。
– 儿童产生了对“我”的认识,才可能产生自尊感; 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才会产生白信心或自卑感; 有了对事物的评价能力,才发展了社会道德感。
4.情绪发生发展的内驱力是需要。
– 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初情绪产生的原因,生理需要的 逐步社会化,成为推动情绪发展的内部动力,需要 逐步内化又使人产生控制情绪的动机,需要一直与 情绪相伴随着,是情绪发生发展的内部原因。
一种是格斗和发怒的表现,如怒吼或发出嘶嘶 声,耳朵挺起,毛发竖立等;另一种是逃走或 恐惧的表现,如瞳孔放大,眼睛左右转动、头 摆来摆去,最后逃跑。
这说明下丘脑可能存在着一个调节攻击、防御 和逃跑的特定系统。
(2 )刺激下丘脑腹后核能引起从焦虑到攻击或防 御的一系列情绪活动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而刺激下 丘脑背内侧核,会导致恐惧行为(如蜷缩)出现。
由此看来,下丘脑是皮层下整合机能、特别是对 输入信号进行整合的执行机构。
(3)临床上也发现,下丘脑产生病变时(如血管 性病变)
病人对可引起情绪的刺激发生过度反应,一些人有 不能控制的哭或笑的发作,但患者却不能报告相应 的情绪体验。
(4)通过切除大脑皮层实验发现,切除皮层的动 物,在对微小的刺激进行反应时也表现出强烈 的愤怒。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
(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
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
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
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
(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
(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
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
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
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
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
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
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
自尊等方面的需求
(三)需要的层次
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
第八章_儿童情绪的发展案例
• 联系: –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
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人感情活动过程的两
个不同侧面,二者在人的生活中水乳交融,很难加 以严格的区分。
•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
的本质内容。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的微笑。
•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婴儿见到 熟悉的脸、陌生的脸,乃至假面具都会笑。 •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可以对 不同的个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2)婴儿的哭泣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新生儿 的哭泣常常由于饥饿、腹部疼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起)。此阶段婴儿表现为一 种低频、无节奏的无眼泪的“假哭”。在所有减少哭泣 的行为中,身体接触最为有效。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此阶段不 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哭泣。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行为, 反映出儿童的某种需要。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组成成分 • 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引起的刺激和事件
身体状态: 躯体的 生化的 神经的
表情: 脸部的 身体姿态 说话的
07.04 看表情辩情绪——情绪的生理反应
生理心理学情绪生理学
看表情辩情绪——情绪的生理反应
情绪的生理反应
一、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
二、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项目
三、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四、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
在情绪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中,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特别是在脑的整合作用下,机体的生理活动会伴随着心理体验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称为情绪生理反应。
情绪生理反应按生理系统划分,主要表现为躯体运动功能的变化和表情肌的活动、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内脏功能变化三个方面。
躯体运动和表情肌的活动
动物愤怒时有挣扎和张牙舞爪的动作;
人在悲愤时捶胸顿足、高兴时捧腹大笑;
人类不同的情绪状态往往伴随着不同表情肌的活动。
表情肌的活动额肌:惊讶时额肌收缩使额部皮肤
产生皱纹,并上提眼睑使眼睁开。
口三角肌:悲伤、不满和愤怒时口
三角肌收缩使口角下垂。
颧肌和笑肌:呈现微笑、喜悦时,
颧肌和笑肌收缩牵拉口角。
上述肌肉也可受意识控制,出现与
情绪状态不一致的现象。
情绪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表现为某些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并且分泌量增加的程度与情绪反应的强度有关。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升压素等在应激状态下的分泌量
均高于正常水平。
内脏功能的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伴随情绪状态出现出汗、口干、肌肉紧张、呼吸和心率加快等生理变化。
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项目
情绪生理反应的表情动作可以直接被观察,但机体内部的变化则需要通过仪器进行测定和鉴别。
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过程中,被测的生理反应主要有六种,即心率、血压、血容量、肌电、脑电和皮肤电。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类内心感
受和体验的外在表现。情绪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而心理
生理学就是研究情绪与身体之间关联的学科。本文将探讨情绪对身体
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心理生理学相关的理论。
一、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1.1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生活质量。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不利于心理健康,会导致抑郁、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1.2 情绪与免疫系统
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负面情绪如压力、
焦虑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
到感染和疾病的影响。相反,积极情绪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
身体的抵抗力。
1.3 情绪与心血管系统
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也有密切关系。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紧张,增加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而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而积极情绪则能够降低心血管紧张,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2.1 斯坦福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nnon和Bard提出了著名的斯坦福研究,
认为情绪是心理生理反应的结果,情绪发生的同时也会伴随一系列的
身体变化。这一理论强调情绪与身体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皮质下系统理论
皮质下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Papez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
为情绪与身体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大脑中的皮质下系统实现。这一系
统包含海马、杏仁核、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其功能是调节情绪与身
第八章_大学生情绪情感
•
•
•
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引 起不同的情绪。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完全由自己控制。
三、音乐疗法的原理
• 不同的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和脉 搏的速度、血压、皮肤电位反应、肌肉电位和运动反应、 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 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等。 • 音乐的节奏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行为节奏和生理节奏,例 如呼吸速度、运动速度节奏、心率。音乐是一种独特的交 流形式,虽然一首歌的歌词可以传达一些具体的信息,但 是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交流意义是非语言的。不同的 音乐可以引起各种非常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通过 听音乐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人际沟通的功能
情绪在人际沟通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情绪可以传递信息,也 可以相互影响和传播
信息传递的功能
情绪的影响
• • • • • • 1.影响身体健康 2.影响人际关系 3.影响能力发挥 4.影响学习成绩 5.影响职业生涯 6……
关于猴子的心理学实验
1. 预备实验:把一只猴子放在铜条里,双脚绑在铜条上,然后给铜条通电。 猴子挣扎乱抓,旁边有一弹簧拉手,是电源开关,一拉就不痛苦了,这样 猴子一被电就拉开关,建立了一级条件反射。然后每次在通电前,猴子前 方的一个红灯就亮起来,多次以后,猴子知道了,红灯一亮,它就要受苦 了,所以每次还不等来电,只要红灯一亮,它就先拉开关了。这就建立了 一个二级条件反射。预备试验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怒中枢: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 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动物敏感性提高,愤怒阈降低,对微小刺 激也表现出强烈情绪反应和极度夸大的攻 击行为 下丘脑在情绪的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假怒”的2种行为表现:一种是格斗和发 怒的表现;一种是逃走或恐惧的表现 “假怒”动物标本说明:下丘脑可能存在 着调节攻击防御和逃跑的特定系统。
第二种模式是当代心理学普遍认为的,在信息处 理的过程中,先是对刺激进行认识,再生成情绪。 这种情绪反应与外界刺激有关系,也与个体的情 感类型、个性特征有关系。个体必须先知道刺激 的具体内容,然后才决定对该刺激生成何种类型 的情绪反应,可能是喜欢,或者是愤怒、厌恶等 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反应,一般是在人 类身上得到进化发展的情绪,如妒忌、得意、自 信、好奇、怜悯、羡慕、反感、羞愧、失望、懊 悔等等,都属于这种触发模式的情绪反应类型。
更值得注意的是去甲肾上腺素不但可在神 经元合成,也能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
肾上腺髓质细胞受交感神经调节,可以生 成与释放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
情绪变化幅度较大时,血液中NA含量显著↑ NA和AD→心率↑血压↑脂肪和糖元分解→ 甘油和葡萄糖→提高能量供应→ 满足情绪 表现时能量物质需要 同时下丘脑分泌 CRH→腺垂体分泌 ACTH→血液→肾上腺皮质C→分泌 NA AD为情绪活动提供充足能量代谢燃料。
第八章 情绪生理学
第一节 概 述
情绪: 人体的基本需要或本能活动有关的 内心体验及伴随的较明显的躯体变化
人类情绪反应的特点
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反应有快乐悲 哀、愤怒和恐惧。 正常的情绪变化主要是客观事物诱发产生 的,一旦情境改变,某种情绪就会消失或由 另一种情绪代替。 情绪通常是不稳定的。 情感与情绪都有两极性以及不同的程度表 现,例如快乐与悲哀、热爱与憎恨、轻松与 沉重、激动与平静,以及不同程度的快乐、 不同程度的悲痛
基底外侧核接受各种感觉系统的传入信息, 中央核通过两条传出纤维投射到下丘脑以 及边缘系统等。
由于杏仁核与下丘脑之间有许多神经纤维联
系,因此它对情绪状态的作用通过下丘脑和自 主神经系统实现。
杏仁核对情绪性攻击行为具有兴奋作用 例如,损伤之使凶猛动物变得温顺,领头 猴失去了原有威力。 人看到暴力电影或听到如屠杀等字眼时杏 仁核活动增强 杏仁核的中央核神经元参与了恐怖性情绪 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2、“自我刺激”实验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渥尔兹和米尔纳利用慢性埋 藏电极刺激动物脑,发现了许多脑结构受 到刺激时,动物抬起头来四处收寻,似乎 在寻找这种剌激。 每当动物按压扛杆就会接通电路,使脑内 受到一次电刺激。
发现埋藏电极在脑内部位不同,可能出现两种不 同行为效果: ①边缘系统某些脑结构的刺激可引出阳性自我刺 激行为,动物持续性地反复触碰杠杆以便不断得 到脑内的电刺激,动物数小时不吃、不喝、不顾 及性对象或幼仔,连续触碰杠杆以追求脑内自我 刺激,甚至可达8000/h多次的自我刺激行为反应, 这一脑结构称为“奖励中枢”。 ②一些脑结构偶然受到电刺激后,动物就逃离杠 杆,避免再次受到刺激,这一类脑结构称为“惩 罚中枢”。
但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情绪过程的重要 脑中枢是: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 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
西蒙诺夫(苏联)提出了“情绪中枢”理论,认 为额叶新皮层、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脑等4个关键 脑结构的功能关系决定着人类情感活动的特点, 是信息传入通道或情感表达的传出通道。
如情感活动较强的人,其额叶新皮层与下丘脑的 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脆弱的人,其杏仁核与海 马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外露者,其额叶新皮 层与海马的功能为主导。
这种实验结果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似乎发现 了脑内的“愉快中枢”和“痛苦中枢”。
实验发现,阳性自我刺激的脑结构并非愉 快中枢或阳性情绪体验中枢,任何一些脑 结构的切除都不影响自我刺激行为,所以 不存在“自我刺激”特定中枢。
第三节 情绪的生理基础
外界刺激
情 绪 的 产 生 过 程
感觉器官和感觉通路
传入脑的各级中枢
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一起参与应急反应。
“应急学说”认为:当机体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 包括焦虑、疼痛及生理功能异常,交感神经—肾 上腺系统将被调动起来,通过促进合成与分泌去 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提高其 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性提高; 并出现生理功能相应变化,如呼吸、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机体同环 境作斗争或暂时度过危险时刻。
额叶、颞叶皮层,特别是右半球皮层对情 绪起着调节作用
边缘系统的情绪功能比较复杂,很多结构 对情绪既有抑制作用又有兴奋作用 下丘脑主要控制情绪的表达,特别是调节 内分泌系统引起更广泛的情绪表达 以上三部分脑结构相互影响,调节人的情 绪体验
二、情绪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
生物化学机制一方面作为神经机制的分子 生物学基础以保证情绪活动中神经信息的 传递; 另一方面又作为体液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 础发挥激素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影响情绪 活动中能量代谢功能。
优点:说明内脏的反应是情绪经验的来源,重视 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缺点:忽略了高级CS对外周的调节作用。
⑵情绪的丘脑学说—卡侬提出( 1927年)
第一个把情绪定位在中枢神经系统 丘脑是情绪的中枢 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对丘脑有下行抑制作用。 当抑制作用解除时丘脑功能就会亢进。情绪过程 正是大脑皮层抑制减弱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 丘脑的情绪冲动 一方面向上上行传入大脑皮层产 生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下行到内脏、循环系统就 产生情绪唤醒,产生生理反应,到运动系统就产 生情绪表达。
中枢内发生作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 素、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 、神 经调质 外周发生作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
许多递质汇聚在下丘脑 其中与情绪调节有重要作用的递质是,去 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乙酰胆 碱。 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内的分布所形成特定的 化学通路与5—羟色胺通路平行分布,相互 制约地调节着情绪活动
情绪激活学说和边缘系统学说的生理心 理意义
集中表达了情绪的现代神经生理学关于脑 高级功能的理论成果,把网状结构和边缘 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情绪过程联系起来,不 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 据,还有 细胞生理学的实验依据。
二、情绪的经典实验研究
1、“假怒”动物标本 -- (脑切除法)
切除猫的大脑皮层(间脑水平之上)之后, 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 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猫弓腰 竖毛、 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 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 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 称为“假怒”
⑶情绪的脑干激活学说—林斯莱(1951年)
脑干网状结构是情绪产生的主要结构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 动,也包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 再弥散地投射至大脑调节睡眠、觉醒和情 绪状态。 这种理论认为脑干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生 理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情绪过程的基本特 征。
⑷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帕帕兹、麦克莱恩
第二节 情绪的经典研究
一、情绪的经典理论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情绪的丘脑学说 情绪的脑干激活学说 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⑴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1884年)
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或身体状态的知觉。即植物 性N系统活动的增强和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 相反减弱和血管收缩便产生恐怖感。 知觉→身体上的表现→情绪产生,如 哭→愁 动手 打→生气 发抖→怕
沿传入侧支兴奋脑干网状结构 造成脑广泛性的唤醒状态 更准确地感受剌激
传入的信息在与情绪 有关的脑结构中聚合 一方面形成情绪体验 沿传出通路和外周神经引起情绪的表达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
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协同活动的 结果。皮层下结构神经过程的作用处于显 著地位,大脑皮层起着调节、制约作用。 情绪的产生是机体在内部和外部器官的功 能活动神经过程和生化过程等共同参与下 实现的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上的整合。
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结构 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帕帕兹环路:在边缘系统中,从海马经穹窿→乳 头体→丘脑前核→扣 带回→海马。对情绪产生具 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 现有关,而扣带回和新皮层的联系与情绪体验更 为密切。
麦克莱恩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 为重要。
从这些事实中可以看出,额、颞叶皮层,特别是 右侧半球皮层对适度的情感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的功能受损,即会出现情感淡漠;若功能亢 进则会出现情感过度活跃而失调。
⑶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在内环境平衡和情绪活动中 具有重要作用。
①杏仁核,是由多个神经核团组成的复合体, 分为三个部分:基底外侧核、皮质内侧核 和中央核。
⑴下丘脑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 是情绪表达的重要中抠。 一方面,其下行联系通过脑干和脊髓传递 的神经信息引起躯体反应,另一方面,通 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引出广泛性的情绪 表达反应。
⑵额叶、颞叶 猴的颞叶皮层受损既表现出认知障碍,也表 现出许多情绪活动的变化。动物到处舔物、性行 为异常增强、对惊吓和恐怖刺激的反应却显著减 弱、变得温顺、驯服。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称为情绪, 这是人和动物都有的
与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称为情感,这是人类特有的,是一种高级、 复杂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 的关系。
情绪的触发存在的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也称为脑内的情绪通路,是指 外界传入刺激经丘脑接替核直接传导到情 绪反应中枢如杏仁核,再由杏仁核发出神 经电脉冲到自主神经系统、边缘系统及大 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影响他们的神经电活 动及功能状态。
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无论在中枢神经信息 传递或外周神经信息传递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全部支配横纹肌的传出神 经末梢都是由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而传递情 感表达的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
副交感神经也是由乙酰胆碱作为递质引起情感 活动中内脏功能的变化。
交感神经由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在交感 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传递情绪变化的神经信息, 其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则由乙酰胆碱传递信息至 神经节。
5—羟色胺(5—HT)
5-HT能神经元胞体位于中缝核,其纤维广 泛投射到下丘脑和边缘皮层,这些脑区都 与情绪性活动有关。5-HT对情绪的影响比 较复杂,可能具有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 5-羟色胺(5-HT)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含量过 高或过低都能够引起精神障碍。它尤其与 紧张状态、焦虑和攻击性行为有关系。
焦虑意味着个体对现实恐惧的泛化和条件 化以及对那些与恐惧有关的线索的敏感化 的反应状态。
②隔区,对情绪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调节作 用 损伤引起抑制解除,动物变得异常凶猛、 易激惹。
③海马,损伤后似乎忘记过去及感觉信息障 碍的情绪体验,面对可怕的毒蛇却毫不畏 惧,变得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情绪中枢机制小结
心理压抑和肾上腺机能变化的关系
①有一组重要的脑调节机构通过下丘脑-边 缘系统对肾上腺起作用 ②压抑或恐惧时血浆和尿中AD浓度增加 ③ AD浓度有个别差异,有的产生生理疾病
④许多疾病加剧和恶化都与情绪激烈变化 有关。
去甲肾上腺素(NA)能够影响焦虑 蓝斑区主要分布的是去甲肾上腺素细胞,该区细 胞活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在控制动物焦虑水平 方面有重要作用。 长期服用利血平高血压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症,其 原因在于利血平能够使脑内单胺类递质(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下降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作用机理在于抑制NA的再摄取, 从而使突触后膜受体部位的有效NA浓度升高; 而治疗躁狂性抑郁症Li+盐,则可加速对NA的再 摄取,使突触部位NA的有效浓度降低,对防止狂 躁症的兴奋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