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基本规律在诗歌审美特征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意象、意境,风格流派、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意象、意境,风格流派、艺术手法)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 双关 反复 反语 互文等 记叙Fra bibliotek描写、议论、抒情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铁马秋风大散关。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 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观点、看法。
--王之涣《凉州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孤独冷寂
二、把握诗歌的不同分类
按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 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 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赠友 送别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 诗等等; 按诗歌的思想情感可分为:忧国 忧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 活杂感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慷慨悲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雄浑苍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恬淡自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雄浑壮观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悲壮苍凉
四、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古 诗 描写类 词 表 达 修辞方法 技 巧 表达
方式
表 现 手 法
抒情类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烘托、渲染、对比、衬托、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 (动作)描写、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铺陈 描写、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以小见大等

格律诗的三要素

格律诗的三要素

格律诗的三要素
格律诗是一种有规律的诗歌形式,其创作遵循一定的格律和规则。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韵律、格律和节律。

韵律(Rhyme):
定义:韵律是格律诗中的重要元素,指的是诗句末尾音韵的重复。

韵律可以分为押韵和押头韵,即诗句的末尾或开头的音韵相同。

例子:在典型的押韵诗中,末尾的词汇如“花”和“家”可能被用于形成韵律。

格律(Meter):
定义:格律是诗歌中的音节和重音的有规律的排列。

它决定了每行诗中音节的数量和重读音节的位置。

例子:例如,五言绝句是一种常见的汉语格律诗,每行五个音节,按照特定的重读规律排列。

节律(Rhythm):
定义:节律是格律诗中音节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强调,与格律紧密相关。

它给诗歌赋予了一种韵律感,使其更具有音乐性。

例子:节律可以通过音节的长短、重音的强弱等方面来体现,为诗歌赋予了一种律动感。

这三个要素通常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了格律诗的基本结构。

不同文学传统和语言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格律诗,具体的规则和要素也可能有所不同。

格律诗通过这些要素的巧妙组织,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诗歌的审美特征

诗歌的审美特征

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基础要素,包含情感、想象和理性等组合成分。

并被外化定型为语言的有机系统。

因此,作为生命表现的诗歌.必然具备它的内质和外形。

这也就形成了诗歌的一系列审美特征。

(一)情感的审美性情感性是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

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

”充沛的生命情感是创作诗歌的先决条件。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诗篇无不饱含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

它们所写的不论是爱、是恨、是悲哀、是欢乐、还是愤怒,都是心灵情感的颤动、爆发。

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哀婉情怀;雪莱的《西风颂》:“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和热切向往;海涅的《西西里亚纺织工人》:“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倾吐了对专制统治无比的憎恨;郭沫若的《凤凰涅桨》是对祖国“更生”之后的欢呼;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富有尊严的浓烈爱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真情流露都会成为诗歌。

诗的情感应该是在一定审美意识观照下,加以提炼、凝聚,并给予精湛艺术定型的结果。

诗的情感不仅需要概括化和类型化,更需要被个性所净化的一系列独特的感觉和知觉。

感情对于生活属于主体范畴,但对于诗人来说又是客体。

诗人把感情推出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进行静观默察的审美观照。

只有跨过这道桥梁诗人和情感才能一起获得提升,诗才能完成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生活真实跃入艺术真实。

鲁迅曾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艾青也说:“诗的生命在于真实性成为美的凝结.”(二)艺术的虚幻性诗是诗人所创造的独立自洽的艺术世界。

这一世界是虚幻的.或者说诗的艺术具有虚幻性。

谢冕在《和新中国一起歌唱》中曾说,诗的“基本方式,应该是生活的折光。

这种折光,犹如太阳光在三棱镜中泛出异彩一般.可以把生活反射得瑰丽而奇妙。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古诗词鉴赏的10大规律总结

古诗词鉴赏的10大规律总结

古诗词鉴赏的10大规律总结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对于那些摸不到规律的童鞋有福喽,下面这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2019精选教育古诗鉴赏的十大规律.doc

2019精选教育古诗鉴赏的十大规律.doc

古诗鉴赏的十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了解诗歌的形式与审美特点

了解诗歌的形式与审美特点

了解诗歌的形式与审美特点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吸引着众多读者。

了解诗歌的形式与审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文体。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和审美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歌的形式1.押韵与格律诗歌常常采用押韵和特定的格律来表达情感与意境。

押韵指的是诗中一定节奏的音节末尾的音符相同或相近,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而格律是指诗歌中音节的有规律的排列,包括音节的长短、重轻、上下扬抑等。

2.诗句的长度与节奏诗歌的句子通常比较短,以便更好地表达意境和情感。

这些句子的长度和音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有规律的音律和节奏,诗歌能够激发读者的感官体验。

3.诗歌的形象和比喻诗歌的句子常常使用生动的形象和比喻来营造特定的意境。

通过独特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诗人能够让读者在诗歌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感觉上的联想。

二、诗歌的审美特点1.意境与抒情诗歌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意境为主要目的。

通过凝练和精确的语言,诗人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而读者在阅读时,会被带入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2.节奏与音乐性诗歌的押韵和音律可以为诗歌赋予节奏感和音乐性。

这种音乐感使得诗歌有独特的韵律美,能够引起读者的听觉上的愉悦。

3.多义与联想诗歌往往采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意义。

这样的表达方式常常有多重解释,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读者在阅读时,会随着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联想到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

4.形式与内容的融合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

形式既为内容服务,又使内容更具艺术感。

好的诗歌,应当在形式上具备一定的规律和美感,并通过内容与之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了解诗歌的形式与审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这一文学形式。

诗歌的形式包括押韵与格律、句子长度与节奏、形象与比喻等方面,而审美特点则包括意境与抒情、节奏与音乐性、多义与联想、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诗歌的形式与审美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诗歌的美感。

2019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中的十大规律

2019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中的十大规律

诗歌鉴赏也是有套路可言的,看不懂诗的时候,一步步验证,总能找到灵感的,下面给大家分享的是古诗词鉴赏的十大规律,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鉴赏中的十大规律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诗歌鉴赏的审美标准

诗歌鉴赏的审美标准

诗歌鉴赏的审美标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求。

然而,要想准确地鉴赏一首诗歌,需要了解并应用一定的审美标准。

本文将探讨诗歌鉴赏的审美标准,并探究如何从形式、内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形式的审美标准诗歌形式包括韵律、节奏和结构等要素,对于诗歌的审美影响深远。

首先,韵律是诗歌的声音美和节拍感的体现,体现了作者的语言艺术和节律感。

一个好的诗歌应该具有合理、协调的韵律。

其次,节奏是诗歌的整体感和流畅感的体现,能够引导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

优秀的诗歌应该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有机的变化。

最后,结构是诗歌形式的总体布局和组织方式,一个好的诗歌应该有合理的结构和层次感。

二、内容的审美标准诗歌的内容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思想内涵的体现。

诗歌的内容应该具有独特性、思想性和感情性。

首先,独特性指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独特之处,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界限。

一个好的诗歌应该在内容上有独特的表达与构思。

其次,思想性要求诗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考力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最后,感情性是诗歌魅力的源泉,诗人应该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引起读者共鸣与共情。

三、语言运用的审美标准诗歌的语言运用是诗人的艺术天赋和语言才华的展示,对于诗歌的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诗歌的语言应该具有美感和音韵感。

美感要求诗歌的语言用词精炼、准确,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韵感要求诗歌的语言应该具有和谐的音节、押韵和韵律。

其次,诗歌的语言应该具有形象性和比喻性。

形象性要求诗歌的语言能够形象地描绘事物,增加诗歌的视觉感受。

比喻性则指诗人通过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将事物赋予更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最后,诗歌的语言应该具有表现力和节制性。

表现力要求诗歌的语言能够通过用词、语气的变化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节制性则指诗歌的语言应该恰到好处、不过分浮华,能够使读者感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综上所述,诗歌鉴赏的审美标准主要包括形式的审美标准、内容的审美标准和语言运用的审美标准。

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演变分析

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演变分析

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演变分析中国传统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审美特征和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格律韵味”、“意境意象”以及“主题与情感”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演变。

首先,古代诗歌的“格律韵味”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格律是指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形式,而韵味则是指诗歌的音韵美感。

中国传统诗歌的格律多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五言细腻优美,七言雄浑豪放。

古代诗人注重平仄的对仗关系,追求平稳流畅的韵律,这样的审美特征在古代诗歌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律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应用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变革,在唐宋以后逐渐丰富多样,出现了更加自由灵活的格律形式。

其次,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意境是指诗歌中所创造出来的抽象或具体意象与情感相结合的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诗歌强调借景抒情,注重以景写情,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意境的创造依靠诗人的才思和想象力,而古代诗人常常采用象征、典故等手法来塑造意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意境的创造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也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诗歌中,意境的创造更加重视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最后,古代诗歌的“主题与情感”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中国传统诗歌的主题广泛而多样,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爱情、友情、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在古代诗歌中,情感往往通过主题来表达,而情感的表达语言则以含蓄、克制为主。

中国古代诗人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常常以自然景物和物象为媒介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传统诗歌的主题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拓展,涉及到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等更加具体的内容,并且情感表达也更加开放和直接。

总结来说,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演变在格律韵味、意境意象以及主题与情感三个方面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古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源自对自然、人生以及情感的感悟和思考,而其演变则受到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诗歌的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

诗歌的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

诗歌的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在创作与欣赏诗歌时,审美原则和艺术价值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审美原则指的是诗歌在形式、内容和语言上达到一定美学标准的要求,而艺术价值则是指诗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美感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首先,诗歌的审美原则体现在形式上的美感。

这包括诗歌的韵律、押韵、格律和诗句的节奏等方面。

例如,在古典诗歌中,五言绝句的形式被认为是一种美学标准,同时也给予了诗人一定的限制与规范,使得诗句的表达更加精炼、简练。

此外,现代诗歌也在形式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创新,如自由诗的无规律押韵和排列不齐的诗句等,这些形式上的变化也为诗歌赋予了新的审美魅力。

其次,诗歌的审美原则还体现在内容上的美感。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言语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形式,能够用有限的言辞传达出丰富的意义与形象。

因此,诗歌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化、新颖和独特性,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朴素的言辞描绘了作者思乡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歌的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密切相关。

艺术价值是诗歌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的艺术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通过运用审美原则,诗歌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审美上,诗歌能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美感的境界,让人沉浸在其中。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巧妙运用了对比、意象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既富有感染力又富有艺术性,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审美享受。

总之,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创作与欣赏中都离不开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的影响。

审美原则体现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包括韵律、押韵、格律以及情感、思想和意境的传达。

而艺术价值则是诗歌作品所能够带来的艺术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诗歌的审美原则与艺术价值的相互关系,使得诗歌成为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文学形式,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规律的详解

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规律的详解

高考古诗词的鉴赏规律的详解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诗歌鉴赏的十大规律

诗歌鉴赏的十大规律

诗歌鉴赏的十大规律诗歌鉴赏的十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语文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 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的秋思。

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而来)。

找规律评诗歌

找规律评诗歌

找规律评诗歌
1. 结构规律
诗歌的结构对于诗歌的整体感觉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在评价诗歌时,注意以下结构规律:
- 押韵模式:观察诗歌中的押韵方式,例如是否采用了特定的押韵方案或押韵的频率。

- 音节和节奏:注意诗歌的音节和节奏模式,例如是否存在特定的音节长度或节奏的变化。

- 行数和段落:观察诗歌的行数和段落结构,是否存在特定的行数或段落之间的转换。

2. 语言规律
诗歌的语言使用可以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找出语言规律的提示:
- 词汇选择:注意诗歌中使用的特定词汇,例如是否出现了相同的词汇或具有类似意义的词汇。

- 比喻和象征:观察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意象,它们可能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关。

- 反复和变化:注意诗歌中是否存在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以及它们与诗歌的发展和变化有何关联。

3. 意象和主题规律
诗歌常常通过意象和主题来传达情感和观念。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寻找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规律的建议:
- 观察常见意象:注意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特定意象,例如自然景象、季节变化或人物形象。

- 探索情感变化:观察诗歌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意象和语言选择来表达。

- 寻找隐含主题:思考诗歌中可能存在的隐含主题,它们可能需要仔细推断和分析。

在评价诗歌时,我们应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通过应用上述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意义。

祝你找规律评诗歌的过程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基本规律在诗歌审美特征中的体现
摘要: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是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它们是任何写作实践都不可回避和违背的。

诗歌写作是无数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因而,三大规律在诗歌的审美特征中有广泛的运用和体现。

关键词: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诗歌的审美特征
写作学有三大基本规律,它们分别是: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

然而诗歌是一种抽象、是一种形象化概括而成的“纯形式”、是写作学最为特殊的部分,那么它的审美特征是不是也符合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呢?下面笔者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物我交融转化律与主情艺术
“物我交融转化律是指物我交融之后,转化为文章的必然过程。

所谓‘物我交融’,是指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

所谓‘转化’则是指经过物我交融,一个非物又非我的新的第三者的诞生,亦即‘物’与‘我’和二为一,构成了文章。

”①
1.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主情的艺术。

纵观整个历史,我们便知道,诗要言志,但它不会抽象的抒情言志,而总是借助一定的客观的东西,也就是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歌的表现手法基本上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然而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是将客观的事物与主观的情感相结合。

一方面,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改造,逐渐使事物带上感情色彩,使事物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酿造;另一方面,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情操等内在因素寄寓到
客体上,使写作客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化身,也就是写作学上说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这样,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相互作用、有机融合,便成了诗。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指出:“文学中有二原质,曰情,曰景。

”②他在人间词乙稿序中,更加强调:“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其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苟却其一,不足以文学。

” ③由此便可知,情与景、意与境、物与我是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2.诗是一种主情的艺术。

虽然叙事诗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情节、冲突等方面的因素,但是“情”依旧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人、事、物的描绘,依旧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抒情诗则是着眼于“情”,以“情”去粘合一切,以“情”去融化一切,在抒情诗当中,诗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一种被情感肢解了的人物和事件,乃至完全是一种情绪。

意象派的压卷之作《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脸庞的浮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在这首诗中,庞德运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使人们感觉到了诗人感叹现代城市生活中美易消逝的情绪。

借庞德自己的话来说,完全是“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理智和情绪交合物的东西”。

④意象的原来客体已完全不复存在,而是与诗人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物非物、我非我,物我合一的境界。

这是物我交融转化律在“诗是主情艺术”这一审美特征的最佳体现。

二、博而能一综合律与意象和精炼性
“‘博’是对写作主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一种高度的概括。

‘一’就是写作主体通过大脑的综合活动,成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思维定势。

“博”是写作主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是写作主体进行综合的结果。

”⑤
诗具有高度的精炼性,除诗歌外,其他任何的形式艺术都不能像诗那样短小精炼,但是把意境、韵味、情感表现得妙不可言。

就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故人西辞黄鹤,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⑥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

仅从短短的2行,14个字就可以看出诗人在地理、
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修养了。

第三和第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诗人送走好友,独自在黄鹤楼上遥望孤帆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的情景。

诗人长久的伫立凝望,深刻的表现了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

小小的一首绝句,便包含了黄鹤楼、烟花、孤帆、远影、碧空、长江6个意象,它们各不相同,但在诗人的巧妙组合下,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江景图,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涵盖的意象很丰富,一首诗歌很可能就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风土人情等等领域,并且是很多意象的灵活组合,但是它的主题十分鲜明,这就是诗人通过对意象的“酿造”,成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思维定势,换言之,就是博而能一综合律的具体体现。

三、法而无法通变律与四大审美特征
1. “‘法而无法通变律’,是指写作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借鉴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写作方法,并加以革新、创造,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活动的必然过程。

所谓‘法而无法’,是指写作有一定之法,又没有一成不变之法。

所谓‘通变’,则是指对写作之法的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

‘法’是通变的基础,‘无法’则是通变的结果。

‘法’是可依的,不符合一定写作准则的作文就不像作文;同时,写作最忌人云亦云,它应当最能灵活多变。

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才能使写作具有生命。

”⑦
主情、精炼、有意境和乐感,是诗歌审美特征的具体体现,是诗歌所必须具有的特征,同时也是诗歌写作与审美的定法。

一首诗歌必须要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必须要用语精炼,必须要营造美的意境,必须要让人感受一定的乐感,只有这样的诗歌才可以评定其为诗歌佳作。

此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罢这首小令,便有无尽的忧愁,因为词人选取的都是孤零的意象。

他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10个意象绝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幅孤寂、悠远而又纯美的秋景图,它在给读者审美享受的同时,又让读者感受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从精炼性的角度来说,短短的一首小令,简单的几个意象的重组,就幻化出了一幅唯美悠远的意境,让人叹为观止。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
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⑧从乐感的角度来说,整首小令押“a”韵,从而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让人感受回环复沓之美。

2.诗歌的审美虽然具有主情、精炼、富有意境和乐感等相对稳定之法,但它并不是一尘不变的、不许变通的。

“五四时期,胡适就提出‘作诗如作文’,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节拍’;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⑨“作诗如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诗的精炼性和乐感,但它却大大解放了诗体,促进了诗歌形式的多样化,推动了新诗的迅速发展。

因而在新诗中也不乏压卷之作,例如: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臧克家的《老马》、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穆旦的《赞美》……它们都是可与古典诗歌相媲美的精华之作,尽管它们或长、或朦胧、或参差不齐。

就诗的审美特征来说,它们或情感不够鲜明、或用语不够精炼、或意境不够深远、或韵味乐感不足,但它们都以自身之长压其之短,成为华夏诗库中的明珠,这无不是诗歌审美特征中法而无法通变律的运用与体现。

写作规律具有同一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它是写作实践活动的主宰,对一切写作实践活动起着支配作用,是任何写作实践活动都无法避免和逾越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歌的审美特征必须遵循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同时,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也广泛运用和体现于诗歌的审美特征中。

注释:
[1]. [2]. [3]. [5]. [7].周姬昌. 写作学高级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4
P18,19,27,30,34,35
[4]. 意象派诗选[M].云南:漓江出版社1986 P90
[6] .衡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7 P201
[8].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P54
[9].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P93 参考文献:
[1]. 周姬昌. 写作学高级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4
[2]. 意象派诗选[M].云南:漓江出版社1986
[3]. 衡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7
[4].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5].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6] .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 刘勰. 文心雕龙[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7
[8].傅德岷卢晋. 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 武汉:长江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