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量子化学积分一——Slater函数
slater 基函数 -回复
slater 基函数-回复什么是slater基函数?Slater基函数是量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基组函数形式,用于近似描述原子和分子的波函数。
它是由美国科学家John C. Slater在1930年提出的,因此得名为Slater基函数。
Slater基函数采用高斯函数的线性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描述电子的轨道分布和波函数性质,在化学计算中被广泛应用。
Slater基函数的形式如下:ψ(r) = N * Z^(3/2) * r * exp(-Zr)其中,ψ(r)是描述电子波函数的Slater基函数,N是归一化常数,Z是核电荷数,r是电子和核之间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理解Slater基函数的形式,我们可以逐步分析其中的各个因素。
首先,Slater基函数中的r表示电子与核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可以看作是电子与核的相对位置。
在分子中,不同原子之间的电子与核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因此整个分子的Slater基函数可以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其次,Slater基函数中的Z表示核电荷数,即核的正电荷数。
核电荷数越大,表示核的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电子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越强。
因此,Slater基函数中的Z起到了描述核吸引力的作用。
最后,Slater基函数中的exp(-Zr)部分是一个指数函数,描述了电子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随距离递减的规律。
随着电子与核之间距离的增加,电子受到核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
这个指数函数的形式则决定了电子在不同半径位置的分布。
Slater基函数与其他基组函数相比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Slater基函数是解析型函数,便于计算和推导。
其次,Slater基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电子在不同距离上的行为,可以提供较准确的波函数结果。
此外,Slater基函数还可以方便地与其他波函数组合使用,通过线性组合得到更复杂的波函数形式。
然而,Slater基函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Slater基函数的形式是由一系列高斯函数线性组合而成,因此在特定情况下,Slater基函数可能无法完全精确地描述波函数。
第一章、量子化学积分一——Slater函数
绪论1.什么是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我们主要在原子-分子这个层次上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
电子、原子核这些微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使原子组成了分子、形成了晶体、液体等形态的物质。
所以,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归根结底是电子、原子核等微观物体的相互作用。
而微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已经了解清楚,这就是在1925到1926年间,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
量子化学就是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
由于量子力学是微观化学物质所遵循的根本规律,所以,量子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实际上,量子化学的研究成果也已经深入到化学学科的各个分支。
2.量子化学的发展简况1927年,W.Heitler和F.London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氢分子,人们往往把这作为量子化学的开端。
近80年来,量子化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60年代以前。
量子化学的主要成果在形成概念和理论方面,其中有Pauling 的价键理论,Hunt,Slater及Mulliken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Eyring的过渡态理论;在具体计算方面则有即Hartree对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第二阶段,1960年代至今。
在这个阶段,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把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各类分子,计算它们的性质,分析它们的反应。
另一方面,新的理论(如密度泛函理论)和新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量子化学的理论和计算已经深入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在物理化学中,量子化学被用于计算分子的各种热力学函数(例如熵,焓和自由能等等);计算分子的结构性质(如键长、键角、电偶极矩、转动势垒、异构化能等等);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和固体中的成键情况。
有机化学家可以用量子化学估计分子的相对稳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中间体;计算反应势垒、研究反应机理等。
量子化学-2.2
ˆ Jˆ ( ) K ( )
j i j i
库仑算符(电子-电子排斥)
ˆ ( ) ( ) * ( ) ( ) 1 d ( ) Jj 1 i 1 j 2 j 2 2 i 1 r12
交换算符(来源于互换电子时波函数相反,Slater行列式)
ˆ ( ) ( ) * ( ) ( ) 1 d ( ) Kj 1 i 1 j 2 i 2 2 j 1 r12
ˆ ˆ ˆ H H 0 V
ˆ ˆ 0 hi 1 i2 Z p H 2 rpi i i p ˆ V 1 r i j ij
21
其中:
• 未微扰波函数0取解HF方程得到的Slater行列式
• 按照Slater行列式、单激发、双激发和多重激发行列式的方 式展开微扰波函数
• 把l幂次相同的项合并在一起
ˆ H 0 0 E0 0 ˆ ˆ H 0 1 V0 E0 1 E10
ˆ E1 0 V0 d ˆ E2 0 V1d
ˆ ˆ H 0 2 V1 E0 2 E11 E2 0
Mø ller-Pleset Perturbation Approach (MP) (校正相关能的MP法 ) 1. 原理 在分子体系中,相关能误差是因单电子近似而导致对电 子运动的相关性考虑不足。欲校正相关能,可把双电子 作用项设为微扰算符 ˆ ˆ ˆ ˆ H H 0 H hi 1 r i i j ij 一般写成
换而得到的,因而称为交换能。
5
2.3、变分法与Hartree-Fock自洽场 二、Hartree―Fock方程(续)
E i J (i , j ) K(i , j )
i i ij i ij
slater 基函数 -回复
slater 基函数-回复什么是Slater 基函数?Slater 基函数是一种用于量子化学计算中的数学函数,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波函数。
它是由美国物理化学家John C. Slater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并在量子化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个基函数,Slater 函数可以用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分布。
它基于一种特殊的指数型函数形式,称为Slater 型轨道(Slater-type orbital, STO)。
Slater 型轨道包含关联指数和归一化常数等参数,使得它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电子分布。
对于原子和分子中的每个电子,可以使用不同的Slater 函数来描述其波函数。
这些函数的数学形式和参数依赖于电子的量子化学描述,例如轨道动量、自旋等等。
通过组合这些Slater 函数,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电子波函数,用于描述分子和原子的化学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计算方法来计算每个原子的Slater 基函数参数。
原子中的电子常常不会以孤立的粒子形式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的状态。
于是,Slater 函数可以通过多体波函数近似来表示,进而用于描述多个电子的行为。
Slater 基函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一种数学框架,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电子在原子和分子系统中的行为。
它在量子化学计算、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物理过程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Slater 基函数在某些方面相对准确,但它并不能完全描述所有系统。
因此,在更复杂的化学问题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使用其他更精确的计算方法来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总结起来,Slater 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函数,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波函数。
它基于Slater 函数的概念,通过组合不同的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在量子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尽管它在一些方面相对准确,但在处理更复杂的化学问题时,可能需要使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
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量子化学课程编号:0703042X01学分:4总学时数:60开课学期:第1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
《量子化学》是运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分子、原子层次的结构、能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理论化学计算机模拟、分子设计和定量构效分析的重要基础。
掌握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现代化学研究的需要,是21世纪材料、生物、药物等各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
近20年来,量子化学发展非常迅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量子化学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化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如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等,使量子化学理论与化学各分支学科紧密结合。
其二是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如红外、紫外、核磁、拉曼、X-衍射、顺磁共振、光电子能谱等,为量子化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背景。
三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使有机、无机、材料、药物、生物等大分子体系严格的量子化学计算成为可能,量子化学已从少数量子化学家的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化学家们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
《量子化学》是我系物理化学、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每学年第1学期讲授。
通过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轨道理论、变分法、微扰法、群论基础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理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高等量子化学、现代理论化学的计算机模拟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内容:1.1量子化学概况1.2量子力学历史背景1.3测不准原理1.4Schròdinger方程1.5复数1.6几率函数和平均值1.7行列式1.821世纪的理论化学计算机模拟要求:了解量子化学的背景知识、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方向,掌握其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学时:2第二章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内容:2.1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2.2基本假设的一些重要推论要求:掌握量子力学基本假设及由此得到的一些重要推论,理解其主要的证明过程。
曾谨言量子力学课后答案
∴ px = nxh / 2a ,
同理可得,
p y = ny h / 2b , pz = nz h / 2c ,
nx , ny , nz = 1, 2,3,L
粒子能量
Enxnynz
=
1 2m
(
p
2 x
+
p
2 y
+
p
2 z
)
=
π 2h2 2m
n x2 a2
+
n
2 y
b2
+
n
2 z
c2
nx , ny , nz = 1, 2,3,L
p = h/λ
1
(1) (2)
而能量
E = p 2 / 2m = h 2 / 2mλ2 = h2n2 = π 2h2n2 2m ⋅ 4a 2 2ma 2
(n = 1, 2,3,L)
(3)
1.2 设粒子限制在长、宽、高分别为 a, b, c 的箱内运动,试用量子化条件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
解:除了与箱壁碰撞外,粒子在箱内作自由运动。假设粒子与箱壁碰撞不引起内部激发,则碰撞为弹性碰撞。
(4)
且能量平均值
∫ E = d 3r ⋅ w 。
(b)由(4)式,得
∂w ∂t
=
h2 2m
∇ψ. *⋅ ∇ψ
+
∇ψ
*
⋅ ∇ψ.
.
+ψ * Vψ
+ψ
*V ψ.
=
h2 2m
∇
⋅
ψ.
*
∇ψ
+ψ.
∇ψ
*
− ψ. *
∇ 2ψ
+ψ.
∇ 2ψ
量子化学习题解(仅供参考)
(12) [d/dx, d2/dx2]=0
1.7 如果 Â 是线性算符,b,c 为常数,f, g 为任意函数,证明 Â(bf+cg)= bÂf + cÂg;证明若 Â(bf+cg)= bÂf + cÂg,则 Â 一定是线性算符。 1)证明: Â 是线性算符 Â(bf+cg)= Â(bf) + Â(cg) = bÂf + cÂg 2)证明: Â(bf+cg)= bÂf + cÂg b,c 为常数
2 2 2
2
(5) ax+b (6) sinx (7)sinx+cosx 2 2 e 是 d/dx 与 d /dx 的本征函数
ax
2 2 2
d 2 (e ax ) dx 2 d (2axeax ) dx 2aeax 4a 2 x 2 eax
不是
(3) d(x)/dx=1 不是 d2(x)/dx2=0 是 (4) d(x2)/dx=2x 不是 d2(x2)/dx2=2 不是 (5) d(ax+b)/dx=a 不是 d2(ax+b)/dx2=0 是 (6) dsin(x)/dx=cos(x) 不是 (1) d/dx d /dx
2 2
d2sin(x)/dx2=sin(x)
2 2
是
d(sinx+ cosx)/dx=cosxsinx 不是 d (sinx+ cosx)/dx = sinx cosx= (sinx+cosx) 是
√ √
(2) X X
(3) X
√
(4) X X
(5) X
√
(6) X
√
(7) X
√
ˆ 为厄米算符,证明: 1.13 如果 Â, B ˆ 不是厄米 ˆ 是厄米的算符(c 为实常数) (1) iB (2) c 和 Â+B
1_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简介
• 量子化学方法的局限性:对象为平衡态、单分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10
分子模拟将原子、分子按经典粒子处理,可提供 微观结构、运动过程以及它们与宏观性质相关的 数据和直观图象
结果精度取决于所采用的粒子间作用势的 合理、精确程度。又称为“计算机实验”, 是理论与真实实验之间的桥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10
分子力学法(MM)用于预测大分子的几何构型,其势 函数可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MD)
原理
• •
原子视为经典粒子,原子间作用力用经验势函数 表示 体系的平衡几何结构由能量最低原理确定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返回
2013-8-10
作用在粒子上的瞬时合力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10
MD处理用于单个分子 (无周期边界)
• 用途 — 预测:
⑴ 复杂有机分子可能的稳定异构体 ⑵ 分子量和元素成分已确定的未知化合物的可能分子 结构
• 办法 :
⑴ 将分子用计算机“加热”至高温(~1000K)例 ⑵ 进行“逐步退火” MD 计算,在不同温度下取样作 为初始构型 ⑶ 用 MM 法作构型优化
经典模型的局限 — 未涉及化学行为的物理本质
化合物的性质 电子结构
化学反应 核与电子运动状态的变化
•
伴随有电子跃迁、转移、变价的过程,经典的分子模 拟不能处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10
几种半经验方法(Semi-empirical)
• 1、HMO (Hü ckel Mocular Orbital) 30年代
第一性原理计算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计算方法及其基本原理介绍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参与成键原子的电子壳层重新组合是导致生成稳定多原子化学键的明显特征.因此阐述化学键的理论应当描写电子壳层的相互作用与重排,借助求解满足适当的Schrodinger 方程的波函数描写分子中电子分布的量子力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然而,对于一些实际的体系,不引入一些近似,就不可能求解其Schrodinger 方程。
这些近似使一般量子力学方程简化为现代电子计算机可以求解的方程。
这些近似和关于分子波函数的方程形成计算量子化学的数学基础。
2.1 SCF-MO 方法的基本原理分子轨道的自洽场计算方法(SCF —MO )是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核心部分,因此在介绍本文计算工作所用方法之前,有必要对其关键的部分作一简要阐述。
2。
1.1 Schrodinger 方程及一些基本近似 为了后面介绍各种具体在自洽场分子轨道(SCF MO)方法方便,这里将主要阐明用于本文量子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的基本近似,给出SCF MO 方法的一些基本方程,并对这些方程作简略说明,因为在大量的文献和教材中对这些方程已有系统的推导和阐述[1-5].确定任何一个分子的可能稳定状态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在非相对论近似下,须求解R AB =R 图2—1分子体系的坐标定态Schrodinger 方程''12121212122ψψT p B A q p A p pA A pq AB B A p A A A E R Z r R Z Z M =⎥⎥⎦⎤⎢⎢⎣⎡-++∇-∇-∑∑∑∑∑∑≠≠ (2。
1) 其中分子波函数依赖于电子和原子核的坐标,Hamilton 算符包含了电子p 的动能和电子p 与q 的静电排斥算符,∑∑≠+∇-=p q p pqp e r H 12121ˆ2 (2。
2)以及原子核的动能∑∇-=A A AN M H 2121ˆ (2。
3)和电子与核的相互作用及核排斥能∑∑≠+-=p A B A AB B A pAA eN R Z Z r Z H ,21ˆ (2。
结构化学基础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总结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一、3个实验1、黑体辐射实验:(1)黑体:被认为是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的物体,是理想的辐射体。
理想黑体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电磁辐射,并将这些辐射转化为热辐射,其光谱特征仅与该黑体的温度有关,与黑体的材质无关。
可见光:400-700nm(2)假设:黑体吸收或发射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分子一份一份的,即,量子化的。
E=hμ2、光电效应实验和Einstein光子学说:光量子化和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质。
(1)Einstein提出来了光量子(光子)。
波的性质:衍射、干涉。
E=hμ粒子的性质:反射、折射。
P=h/λ光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2)Heisenberg不确定度关系:Δq∙Δp≥ℏΔq坐标不确定量;Δp动量不确定量;q广义坐标单缝衍射:某粒子坐标确定得愈精确,其相应动量就愈不确定。
h可作为区分宏、微观粒子的标准:宏观h=0,微观h不能看作0。
3、氢原子光谱与Born氢原子模型:(1)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之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谱。
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的线光谱,自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区段都有可能有其谱线。
根据电子跃迁的后所处的能阶,可将光谱分为不同的线系。
(2)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玻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定态假设: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只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具有分立的、固定能量的状态中,这些状态称为定态(能级),即处于定态的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
此时,原子并不辐射能量,是稳定的。
激发态:原子受到辐射、加热或通电时,获得能量后电子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即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处于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子。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ψ(x,y,z,t)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
从头算
从头算程序功能
分子中的化学键 化学键性质的主要方面
•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 各原子上的电荷:Mulliken布居分析, Mayer键级, 自然布居分析 (NBO) • HOMO和LUMO成份
从头算程序功能
分子中的化学键
Mulliken布居分析
• • • • 原子上电荷=原子核电荷数-总电子数 qA=ZA-eA 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数PSA-B对应于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强弱 优点: 容易计算, 有直观的化学含义 缺点: 随基组变化, 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候完全没有意义
• 后自洽场计算(post SCF) MPn, CI, CCSD
从头算程序功能
分子的稳定构型
• • • 理论计算的第一步一般是先优化结构, 得到理论上本模型的最稳定结构! 确定分子的稳定结构就是找到分子的极小能量点, 比较不同构形的能量差, 确定最稳定构形。结构决定性能! 几何结构来自同一体系能量差值, 容易比较, 因此几何结构的优化一般都 比较准确
从头算程序功能
分子中的化学键
Mayer键级
• • • • • • 共价键的键级可以定量地反映键的强弱 Mulliken键级与我们的经验键级没有定量的关系 Mayer键级与经验键级完全一致 例如:H-H (1.0), C-H (0.99), C=C (2.01) 对不同基组有一定的稳定性 应用:近似估计原子之间共价键成份
解决电子相关问题的方法
• 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CI)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有两层含义:
“configuration ” 从数学角度简洁的表述了它是描述波函的 slater 行 列 式 的 线 性 耦 合 。 根 据 轨 道 占 据 的 规 则 ( 例 如 , (1s)2(2s)2(2p)1...),“ Interaction”的意思是不同电子构型( 态)之间的混合(相互作用)。由于CI计算的CPU计算时间很 长以及需要巨大的硬件资源, 所以这个方法只能用于相对较小 的体系。
slater定理 -回复
slater定理-回复什么是Slater定理?Slater定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项基本定理,它用于计算多电子原子体系的电子排布。
该定理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C·斯莱特(John C. Slater)在1929年提出的。
在量子力学中,原子的电子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能力。
斯莱特定理提供了一种计算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方法,通过将原子中的电子分布转化为一系列具有更简单数学形式的问题,从而简化了计算的复杂性。
Slater定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一个多电子波函数分解为一组单电子波函数的积来近似描述电子的排布。
这些单电子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它们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
斯莱特将原子轨道分为两类,核心轨道和原子外层轨道。
核心轨道是原子中最靠近原子核的电子所占据的轨道,它们对原子的化学性质贡献很小。
原子外层轨道则对原子的化学性质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斯莱特定理,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可以近似看作是独立电子在有效核电荷场中运动。
有效核电荷场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共同决定的。
斯莱特引入了一个表示有效核电荷场的参数,称为斯莱特参数,用来描述原子中所有电子对外层电子产生的屏蔽效应。
斯莱特定理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首先,确定原子中的核心电子和外层电子。
核心电子的排布是已知的,而外层电子的排布是需要计算的。
2. 根据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确定每个外层电子所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场。
3. 使用斯莱特参数来计算每个外层电子的电子屏蔽系数。
斯莱特参数通常通过实验或理论计算获得。
4. 将每个外层电子的电子屏蔽系数乘以相应的原子轨道的占据数,得到每个外层电子所贡献的电子数。
5. 将每个外层电子所贡献的电子数相加,得到外层电子的总电子数。
6. 根据外层电子的总电子数,确定电子的排布。
7.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得到满足电子数守恒的排布。
斯莱特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计算化学中。
它不仅可以用于计算原子的电子排布,还可以用于计算分子的电子排布。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 南开大学结构化学精品课程网站 孙宏伟
C为任意值, 令C=1
令C=i
ˆ f * Agd ˆ g ( Af ˆ )* d f ( ACg ˆ )* d g * Afd
Nankai University
ˆ g ( Af ˆ )* d f * Agd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The Found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Nankai University
《量子化学》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1.1 量子力学算符
Operators in quantum mechanics 经典力学 可观 测力 学量 —函数
Nankai University
《量子化学》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证明:设 = f + Cg C为任意参数
* ˆ ˆ )* d ( A d A
* ˆ ˆ ( f Cg )]* d ( ) ( ) ( )[ f Cg A f Cg d f Cg A
f f xf xf x 2 f f 2 xf ( x 2 1) f ˆ x 2 1) f ˆ 2 2 xD (D
ˆ x ˆ 2 2 xD ˆ x2 1 ˆ )2 D (D
ˆ x ˆ x ˆ x 直接算符运算 ( D ˆ )( D ˆ) ˆ )2 ( D ˆ (D ˆ x ˆ x ˆ(D ˆ) ˆ) x D ˆ 2 Dx ˆ ˆ xD ˆ2 ˆˆ x D ˆ x2 1 ˆ 2 2 xD D
slater规则计算mg第二电离能
一、介绍Slater规则是一种用来估算原子的电子结构的方法,它通过考虑核电荷屏蔽效应,从而对原子的电子结构进行预测。
二、 MG元素的第二电离能MG元素是一种碱土金属,它的原子序数为12。
在MG元素中,第二电离能指的是从MG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形成MG+离子的能量。
三、 Slater规则计算MG元素的第二电离能Slater规则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有效核电荷(Zeff)。
有效核电荷是指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Zeff = Z - σ其中Z是原子核的实际电荷数,σ是来自外层电子的屏蔽常数。
Slater规则中有一套标准的屏蔽常数表,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原子的有效核电荷。
以MG元素为例,它的原子序数为12。
根据Slater规则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MG元素的有效核电荷为:Zeff = 12 - (0.35*2 + 0.85*8 + 1.00*2) = 2.45通过这个有效核电荷,可以计算出第二电离能。
第二电离能的计算公式如下:IE2 = -13.6(Zeff/n)^2其中IE2表示第二电离能,n为主量子数。
将MG元素的有效核电荷代入公式,可以得到其第二电离能的近似值。
四、结论通过Slater规则的计算方法,可以估算出MG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这种方法基于核电荷屏蔽效应,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原子的电子结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Slater规则只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实际数值可能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五、电子结构对MG元素第二电离能的影响MG元素的第二电离能受其电子结构的影响。
电子结构是指原子中的电子分布情况,包括了电子的能级、轨道和自旋等信息。
在Slater 规则中,通过考虑电子结构对核电荷屏蔽效应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第二电离能的数值。
我们来看MG元素的电子结构。
MG元素的原子结构为1s² 2s² 2p⁶3s²。
slater定理 -回复
slater定理-回复Slater定理是一种量子力学中的定理,它关于原子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它是由美国物理学家John C. Slater在1930年提出的,主要用于描述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
本文将逐步解释和回答关于Slater定理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Slater定理的背景和基本概念Slater定理是基于Hund规则和闭壳层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
Hund规则指出,当一个原子中有多个相同自旋方向的电子时,它们倾向于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空间轨道上。
闭壳层原则表明,在排布电子时,先填满最内层的电子壳层。
第二步:Slater定理的表达式和推导过程Slater定理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Zeff = Z - σ其中,Zeff代表有效核电荷,Z代表核电荷数,σ代表屏蔽效应。
屏蔽效应是指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屏蔽作用,减小了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Slater定理的推导过程涉及到对各个电子壳层的不同屏蔽常数的计算。
屏蔽常数的计算依赖于离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的位置。
对于一个多电子原子,Slater提出了如下的计算屏蔽常数的公式:σ= ∑(Zi * pi)^0.85其中,Zi代表内电子的核电荷数,pi代表电子的位置系数。
若该位置系数与电子所在壳层相同,则位置系数为0.85;若该位置系数与电子所在壳层不同,则位置系数为1。
第三步:Slater定理的应用和意义Slater定理对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和能级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原子中各个壳层中电子的排布情况,从而推断出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例如,通过计算出有效核电荷数,我们可以预测出原子的电离能和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此外,Slater定理还可以用于解释原子的光谱性质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周期性规律。
第四步:Slater定理的应用限制和发展尽管Slater定理提供了对原子电子排布的有用信息,但它并不完全准确。
实际上,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Slater定理的计算结果只是一种近似。
斯莱特函数积分公式推理
斯莱特函数积分公式推理斯莱特函数是指Bessel函数与调和函数的一种组合函数,常用于求解物理问题中的波动方程。
斯莱特函数的积分公式可由以下推导得出:设斯莱特函数为S(x),Bessel函数为Jν(x),调和函数为Yν(x),则有S(x) = Jν(x)Yν(π/2) - Yν(x)Jν(π/2)对其求导得到S'(x) = Jν(x)Y'ν(π/2) - Yν(x)J'ν(π/2)因为Y'ν(x) = -Jν+1(x),J'ν(x) = ν/xJν(x) - Jν+1(x),代入上式得到S'(x) = (ν/x)Jν(x)Yν(π/2) - Jν+1(x)Yν(π/2) +Jν(x)Yν+1(π/2) - (ν/x)Yν(x)Jν(π/2)再次求导得到S''(x) = (ν/x)J'ν(x)Yν(π/2) - ν/x²Jν(x)Yν(π/2) + ν/x²Jν+1(x)Yν(π/2) - (ν/x)Jν+1(x)Yν+1(π/2)+ (ν/x)Jν+1(x)Yν(π/2) - Jν(x)Y'ν+1(π/2) -J'ν(x)Yν+1(π/2) + (ν/x)Yν(x)Jν+1(π/2)将Y'ν+1(x) = -Jν(x),J'ν+1(x) = -ν/xJν(x) + Jν+1(x)代入得到S''(x) = (ν/x² - 1/x)Jν(x)Yν(π/2) - (ν²/x² +ν)Jν(x)Yν(π/2) - (ν/x)Jν+1(x)Yν+1(π/2) +(ν/x)Jν+1(x)Yν(π/2)+ (ν²/x² - ν)Yν(x)Jν(π/2) - (ν/x)Yν(x)Jν+1(π/2) - (ν²/x² + ν)Jν+1(x)Yν+1(π/2) + (ν/x)Yν(x)Jν+1(π/2)化简得到S''(x) + (1/x)S'(x) + [(ν² - 1)/x² - k²]S(x) = 0其中k² = α² + β²,表示斯莱特函数的频率。
量子力学常用积分公式
量子力学常用积分公式(1) dx e x an e x a dx e x axn ax n ax n ⎰⎰--=11)0(>n (2) )cos sin (sin 22bx b bx a b a e bxdx e axax-+=⎰(3) =⎰axdx e axcos )sin cos (22bx b bx a ba e ax++(4) ax x a ax aaxdx x cos 1sin 1sin 2-=⎰(5) =⎰axdx x sin 2axa xaax a x cos )2(sin 2222-+(6) axa x ax a axdx x sin cos 1cos 2+=⎰(7)ax a a x ax ax axdx x sin )2(cos 2cos 3222-+=⎰ ())ln(2222c ax x a ac c ax x ++++0>a (8)⎰=+dx c ax 2(a<0))arcsin(222x c a ac c ax x --++(正偶数)⎰20sin πxdx n 2!!!)!1(πn n -=n (9)=(正奇数)⎰20cos πxdx n !!!)!1(n n -=n()2π0>a (10)⎰∞=0sin dx xax()2π-0<a (11))()1!+∞-=⎰n n ax a n dx x e 0,>=a n 正整数(12)adx eax π2102=⎰∞-(13)121022!)!12(2++∞--=⎰n n ax n a n dx e x π(14)1122!2+∞-+=⎰n ax n a n dx e x (15)2sin 022adx x ax π⎰∞=(16)()⎰∞-+=222)(2sin b a abbxdx xe ax 0>a()⎰∞-+-=022222)(cos b a b a bxdx xeax0>a 第二章:函数与波动方程[1] 试用量子化条件,求谐振子的能量[谐振子势能] 2221)(x m x V ω=(解)(甲法)可以用Wilson-Sommerfeld 的量子化条件式:⎰=nhpdq在量子化条件中,令为振子动量, 为振子坐标,设总能量E⋅=x m p x q =则 22222x m m P E ω+=)2(222x m E m p ω-=代入公式得:nhdx x m E m =-⎰)2(222ω量子化条件的积分指一个周期内的位移,可看作振幅的四倍,要决定振幅,注意在A 或OA a B 点动能为0,,(1)改写为:2221a m E ω=(2)nh dx x a m aa=-⎰-222ω积分得:nham =πω2遍乘得πω21ωπω n h E ==2[乙法]也是利用量子化条件,大积分变量用时间而不用位移,按题意振动角频率为,直接t x ω写出位移,用的项表示:x t ta x q ωsin ==求微分: (4)tdt a dx dq ωωcos ==求积分: (5)t ma x m p ωωcos ==⋅将(4)(5)代量子化条件:nh tdt ma pdq T==⎰⎰0222cos ωωT 是振动周期,T=,求出积分,得ωπ2nh a m =πω2ωπωn n h E ==2正整数3,2,1=n #[2]用量子化条件,求限制在箱内运动的粒子的能量,箱的长宽高分别为.,,c b a(解)三维问题,有三个独立量子化条件,可设想粒子有三个分运动,每一分运动是自由运动.设粒子与器壁作弹性碰撞,则每碰一次时,与此壁正交方向的分动量变号(如),其余分动量不变,设想粒子从某一分运动完ppxx-→成一个周期,此周期中动量与位移同时变号,量子化条件:(1)pp nq p xax xx xadx h d 22===⎰⎰ (2)pp n q pyby y yybdy h d 220===⎰⎰(3)pp n q p zcz z z z c dz h d 220===⎰⎰都是常数,总动量平方总能量是:pp p zyx,,222z y x p p p p ++=)(2122222z y x p p p mm p E ++===]2(2(2[(21222ch b h a h m n n n zy x ++=])()([(82222cb a m h n n n z y x ++但正整数.3,2,1,,=n n n z y x #[3] 平面转子的转动惯量为,求能量允许值.I (解)解释题意:平面转子是个转动体,它的位置由一坐标(例如转角)决定,它的运动是一种ϕ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例如双原子分子的旋转.按刚体力学,转子的角动量,但是角速度,能量是Iω⋅=ϕω221ωI =E 利用量子化条件,将理解成为角动量,理解成转角,一个周期内的运动理解成旋转一周,p q ϕ则有(1)nh d pdq =I =I =⎰⎰ωπϕωπ220(1)说明是量子化的ω(2)(……..)(2)I=I =n nh πω23,2,1=n (3)代入能量公式,得能量量子化公式:(3)I=I I =I =2(2212222 n n E ω#[4]有一带电荷质量的粒子在平面内运动,垂直于平面方向磁场是B,求粒子能量允许值.e m(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设圆半径是,线速度r 是,用高斯制单位,洛伦兹与向心力平衡条件是:v (1)rmv c Bev 2=又利用量子化条件,令电荷角动量 转角=p =q ϕ(2)nh mrv mrvd pdq ===⎰⎰πϕπ220即(3)nh mrv =由(1)(2)求得电荷动能=mcn Be mv 2212 =再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磁势能,按电磁学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势能=,是电荷的旋转频率, ,代c B r ev c c *****2π==场强线圈面积电流场强磁矩v rvv π2=入前式得运动电荷的磁势能=(符号是正的)mcnBe 2 点电荷的总能量=动能+磁势能=E= ( )mcnBe 2 3,2,1=n #[5]对高速运动的粒子(静质量)的能量和动量由下式给出:m(1)2221c vmc E -=(2)2221c v mv p -=试根据哈密顿量(3)2242p c c m E H +==及正则方程式来检验以上二式.由此得出粒子速度和德布罗意的群速度相等的关系.计算速度并证明它大于光速.(解)根据(3)式来组成哈氏正则方程式组:,本题中,,因而pqiiH∂∂=⋅v qi=⋅p pi=(4)224222242pc c m pc p c c m pv +=+∂∂=从前式解出(用表示)即得到(2).又若将(2)代入(3),就可得到(1)式.p v 其次求粒子速度和它的物质波的群速度间的关系.运用德氏的假设: 于(3)式v vGk p =右方, 又用于(3)式左方,遍除:ω =E h )(22242k k c c m ωω=+=按照波包理论,波包群速度是角频率丢波数的一阶导数:vG22242k c c m kv G +∂∂==22422222422p c c m pc k c c m kc +=+最后一式按照(4)式等于粒子速度,因而。
量子化学中的主要近似
量子化学中的主要近似量子化学中的主要近似:1. 单Slater行列式近似2. 自洽场近似3. MO-LACO近似各种近似表示列表:零级一级高级1. 波函数单slater行列式多行列式稳定分子 CI CASSCF2. Hamilton量 HF MP2,MP4 QCISD CASPT2RHF,UHF CCSD3. DFT 局域密度近似(LDA) GGA(B3LYP,BLYP,PBE)4. MO-LCAO STO-3G 6-31g系列 aug-cc-pVDZ系列密度泛函中的单Slater行列式密度泛函中的单Slater行列式1.密度泛函的波函数是无相互作用的波函数,仅仅是为得到电子密度而引入r(r)=|y(r)*y(r)|2.绝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单Slater行列式3.含过渡金属体系的计算,可引入非整数电子填充方式,即按照能量的指数衰减函数把电子填入轨道,比如HOMO 填1.6,LUMO填0.4个电子等等Hamilton量的近似Hamilton量的近似1.Schrodinger方程是多体作用的方程,其Hamilton算符H是多体相互作用的算符。
2. Hatree-Fock算符F是单电子算符。
核与其它电子对它的作用都用一个等效势能来代替。
3.单电子的Schrodinger方程是可以计算的。
4.要使整个多电子体系在单电子“各自为政”情况下合理共存,要使用自洽场(SCF)方法密度泛函理论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近似1 基本原理:体系的基态能量由密度唯一确定。
2 基本方程:Kohn-Sham方程3 E[r(r)]=E动能[r(r)]+E静电[r(r)]+EXC[r(r)]4 动能项和静电项都与HF方法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交换相关项EXC[r(r)]交换相关泛函1 局域密度近似(LDA):EXC[r(r)]2 梯度校正(GGA): EXC[r (r), Ñ r (r) ]3 梯度校正并未增加很多计算量,因此一般都使用到梯度校正4 常用泛函有:B3LYP(杂化),BLYP,PBE5 所有泛函都包含几个经验参数,由小分子拟合得到。
结构化学习题总结
结构化学习题习题类型包括:选择答案、填空、概念辨析、查错改正、填表、计算、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问题;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即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构与点阵、X射线衍射、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结构、结构分析原理、结构数据采掘与QSAR 等;难度包括容易、中等、较难、难4级;能力层次分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传统形式的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在课本所学知识范围内即可完成,而且答案是唯一的,即可以给出所谓“标准答案”。
根据21世纪化学演变的要求,我们希望再给学生一些新型的题目,体现开放性、自主性、答案的多样性,即:习题不仅与课本内容有关,而且还需要查阅少量文献才能完成;完成习题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习题并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可能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答案都可能是“参考答案”。
学生接触这类习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认识到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可能有多钟途径。
但是,这种题目在基础课中不宜多,只要有代表性即可。
以下各章的名称与《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相同,但习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1.1选择题(1) 若用电子束与中子束分别作衍射实验,得到大小相同的环纹,则说明二者(A) 动量相同(B)动能相同(C)质量相同(2) 为了写出一个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若坐标算符取作坐标本身, 动量算符应是(以一维运动为例)-h<(C) c.;(A) mv(3) 若/ W | d T =K,禾U用下列哪个常数乘”可以使之归一化:(A) K (B) K2(C) 1/T 匸(4) 丁二烯等共轭分子中n电子的离域化可降低体系的能量,这与简单的一维势阱模型是一致的,因为一维势阱中粒子的能量(A) 反比于势阱长度平方(B) 正比于势阱长度(C) 正比于量子数(5) 对于厄米算符,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A) 厄米算符中必然不包含虚数(B)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必定是实数(C)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中必然不包含虚数(6) 对于算符?的非本征态Y(A) 不可能测量其本征值g.(B) 不可能测量其平均值<g>.(C) 本征值与平均值均可测量,且二者相等(7) 将几个非简并的本征函数进行线形组合,结果(A) 再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B)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不变(C)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但本征值改变1.2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是否有相互联系,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1) 算符的线性与厄米性(2) 本征态与非本征态(3) 本征函数与本征值(4) 本征值与平均值(5) 几率密度与几率(6) 波函数的正交性与归一性(7) 简并态与非简并态1.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谱线总是存在一定的线宽,而且不可能通过仪器技术的改进来使之无限地变窄. 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4 几率波的波长与动量成反比. 如何理解这一点?1.5 细菌的大小为微米量级, 而病毒的大小为纳米量级. 试通过计算粗略估计: 为了观察到病毒, 电子显微镜至少需要多高的加速电压.1.6 将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任取几个, 验证它们都是相互正交的.1.7 厄米算符的非简并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简并本征函数虽不一定正交, 但可用数学处理使之正交•例如,若“ 1与“ 2不正交,可以造出与“ 1正交的新函数p‘2= 2 2+C® 1试推导c的表达式(这种方法称为Schmidt正交化方法).1.8对于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基态,计算坐标平均值和动量平均值,并解释它们的物理意义•1.9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波函数的节点数目随量子数增加而增加. 试解释: 为什么节点越多,能量越高. 再想一想: 阱中只有一个粒子,它是如何不穿越节点而出现在每个节点两侧的?1.10 下列哪些函数是d2/dx2的本征函数:(1) e x (2) e“ (3) 5sinx (4) sinx+cosx (5)x3求出本征函数的本征值.1.11 对于三维无限深正方形势阱中粒子,若三个量子数平方和等于9,简并度是多少?1.12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纳米粒子属于介观粒子,有些性质与宏观和微观粒子都有所不同 •不过,借用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模型,对纳米材料中的“量子尺寸效应”还是可以作一些定性解释•例如:为什么半导体中的窄能隙(<3eV )在纳米颗粒中会变宽,甚至连纳米 Ag也会成为绝缘体?第二章原子结构2.1选择题对s 、p 、d 、f 原子轨道进行反演操作,可以看出它们的对称性分别是原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为(A) l ( l+1)2 p 2组态的原子光谱项为Hund 规则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 求出激发组态下的能量最低谱项(B) 求出基组态下的基谱项(A) u, g, u, g (B) g, u, g, u (C) g, g, g, gH 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 He +的电离能为(A) 13.6 eV(B) 54.4 eV (C) 27.2 eV(C) I(A) b 3P 、1S(B) 3D 、9、3S (C) 3D 、3P 、1D(C) 在基组态下为谱项的能量排序(6) 配位化合物中d)d跃迁一般都很弱,因为这种跃迁属于:(A) g:—/ >g (B) g:--: u (C) u:_/ >u(7) Cl原子基态的光谱项为2P,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2 2 2(A) 2P3/2 (B) 2P I/2(C) 2P02.2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区别:(1) 复波函数与实波函数(2) 轨道与电子云(3) 轨道的位相与电荷的正负(4) 径向密度函数与径向分布函数(5)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界面图(6) 空间波函数、自旋波函数与自旋-轨道(7) 自旋-轨道与Slater行列式(8) 组态与状态2.3请找出下列叙述中可能包含着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原子轨道(AO)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它描述了电子运动的确切轨迹•原子轨道的正、负号分别代表正、负电荷•原子轨道的绝对值平方就是化学中广为使用的“电子云”概念,即几率密度•若将原子轨道乘以任意常数C,电子在每一点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大到原来的C2倍.c:os 1)2.4⑴计算节面对应的0;⑵计算极大值对应的0;(3)在yz平面上画出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的剖面,绕z轴旋转一周即成波函数角度分布图•对照下列所示的轨道界面图,从物理意义和图形特征来说明二者的相似与相异•2.5氢原子基态的波函数为试计算1/r的平均值,进而计算势能平均值<V>,验证下列关系<V> = 2E = -2<T>此即量子力学维里定理,适用于库仑作用下达到平衡的粒子体系(氢原子基态只有一个1s电子,其能量等于体系的能量)的定态,对单电子原子和多电子原子具有相同的形式.2.6 R. Mulliken 用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的平均值来定义元素电负性. 试从原子中电子最高占有轨道(HOMO )和最低空轨道(LUMO )的角度想一想,这种定义有什么道理?2.7 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之差值的一半,可以作为元素化学硬度的一种量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极化率较低). 根据这种定义,化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HOMO 与LUMO 之间的能隙应当较大还是较小?2.8将2p+i与2P-i线性组合得到的2P x与2P y,是否还有确定的能量和轨道角动量z分量?为什么?2.9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为什么永远不会与外磁场方向z 重合,而是形成一定大小的夹角?计算 f 轨道与z 轴的所有可能的夹角. 为什么每种夹角对应于一个锥面,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方向?2.10 快速求出P 原子的基谱项.2.11 Ni2+的电子组态为d8,试用M L表方法写出它的所有谱项,并确定基谱项.原子光谱表明,除基谱项外,其余谱项的能级顺序是i D<3P<i G<i S,你是否能用Hund 规则预料到这个结果?2.12 d n组态产生的谱项,其宇称与电子数n无关,而p n组态产生的谱项,其宇称与电子数n 有关.为什么?2.13 试写出闭壳层原子Be的Slater行列式.2.14 Pauli原理适用于玻色子和费米子,为什么说Pauli不相容原理只适用于费米子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3.1选择题(1) 用线性变分法求出的分子基态能量比起基态真实能量,只可能(A) 更高或相等(B)更低(C)相等(A)核外电子数依次减少(B)键级依次增大(C)净成键电子数依次减少(3)下列哪一条属于所谓的“成键三原则”之一:(A) 原子半径相似(B) 对称性匹配(C) 电负性相似(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原子轨道只能以同号重叠组成分子轨道(B) 原子轨道以异号重叠组成非键分子轨道(C) 原子轨道可以按同号重叠或异号重叠,分别组成成键或反键轨道⑸氧的02* , 02 , O2- , O22-对应于下列哪种键级顺序(A) 2.5, 2.0, 1.5, 1.0(B) 1.0, 1.5,2.0, 2.5(C) 2.5, 1.5, 1.0 2.0(6)下列哪些分子或分子离子具有顺磁性(A) 02、NO (B) N2、F2(C) O22+、N0 +⑺B2和C2中的共价键分别是(A) n 1+ n 1, n + n ( B) n + n , n 1+ n 1(C) + n , a3.2 MO与VB理论在解释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两种理论各有特色.试指出它们各自的要点(若将两种理论各自作一些改进,其结果会彼此接近).3.3考察共价键的形成时,为什么先考虑原子轨道形成分子轨道,再填充电子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而不直接用原子轨道上的电子云叠加来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3.4 成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g,反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3.5 一般地说,n键要比a键弱一些.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吗?请举实例来说明.3.6 N2作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通常以2 a g电子对去进行端基配位(即N三N T),而不以1 n u电子对去进行侧基配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我们主要在原子-分子这个层次上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
电子、原子核这些微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使原子组成了分子、形成了晶体、液体等形态的物质。
所以,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归根结底是电子、原子核等微观物体的相互作用。
而微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已经了解清楚,这就是在1925到1926年间,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
量子化学就是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
由于量子力学是微观化学物质所遵循的根本规律,所以,量子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实际上,量子化学的研究成果也已经深入到化学学科的各个分支。
2.量子化学的发展简况1927年,W.Heitler和F.London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氢分子,人们往往把这作为量子化学的开端。
近80年来,量子化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60年代以前。
量子化学的主要成果在形成概念和理论方面,其中有Pauling 的价键理论,Hunt,Slater及Mulliken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Eyring的过渡态理论;在具体计算方面则有即Hartree对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第二阶段,1960年代至今。
在这个阶段,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把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各类分子,计算它们的性质,分析它们的反应。
另一方面,新的理论(如密度泛函理论)和新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量子化学的理论和计算已经深入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在物理化学中,量子化学被用于计算分子的各种热力学函数(例如熵,焓和自由能等等);计算分子的结构性质(如键长、键角、电偶极矩、转动势垒、异构化能等等);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和固体中的成键情况。
有机化学家可以用量子化学估计分子的相对稳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中间体;计算反应势垒、研究反应机理等。
分析化学家可以用量子化学了解和解释各种光谱,计算各种光谱的频率和强度。
无机化学家可以用量子化学预测过渡金属络合物和晶体等各种体系的性质。
生物化学家可以用量子化学研究生物分子,计算生物大分子的构型和构象,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例如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等等。
随着计算机计算速度和容量的迅速发展,量子化学计算的精度也日益精密。
对于较小的体系,量子化学计算的精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实验精度。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有许多量子化学的计算程序可供化学家使用。
早在1983年,Schaefer III 就指出:电子结构理论的大多数应用者并不是专职的理论化学家而是实验化学家,这些人在未来的10年中将飞快的增加,这种现象对量子化学家来说是最大的胜利也是最大的威胁。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Schaefer III 的预言,现在,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化学家已经在使用量子化学计算程序研究它们各自的领域,而量子化学的概念则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化学文献。
量子化学是化学各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通报的背景材料中指出的:“30年前,量子化学的努力被许多化学家嘲笑为无用的事情,影响很小,当今已完全不同了。
毫无疑问,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量子化学的用处和巨大威力。
现已形成了广泛一致的意见。
这种突破是最近一、二十年化学中最主要的发展之一。
”3. 量子化学简介:ab initio (HF ),DFT ,CI ,CC Gaussian ,Cerious2等软件的出现,半经验算法,MM ,MD ,组合算法(如QM-MM第一章 量子化学积分(一) Slater 函数第一节 引言一. 教学目标:1. 掌握原子单位制,能写出多电子体系在此单位制下的Schrödinger 方程; 2. 熟悉常见的量子化学积分H ij ; 3. 量子化学积分分类。
二. 教学内容:1. 多电子体系的Schrödinger 方程:(1) 多电子体系: 由N 个原子核和M 个电子构成的多电子系统称为多电子体系。
(2) 多电子体系的Hamilton 量:),(ˆˆˆˆR r V T T H eN ++= ∑=∇-=NNm T 12212ˆααα (1.1.1) ∑=∇-=Mi i eem T 12212ˆ eeNe NN V V V R r V ˆˆˆ),(ˆ++= ∑∑∑<<+-=j i ji i i r e r e Z R e Z Z 222αααβααββα (1.1.2)(3) 多电子体系的Schrödinger 方程:TT T E H ψ=ψˆ (不含时) (1.1.3) TT TH ti ψ=∂ψ∂ˆ(含时) (1.1.4)2. Born-Oppenheimer 近似:(1) 内容:由于原子核的运动比电子的运动慢的多,因此可以假设核的运动不影响分子的电子状态。
(2) 分子的总波函数的分解:),()(),(R r R R r T ψφ=ψ (1.1.5) 其中,)(R φ是核的波函数,),(R r ψ是电子波函数。
(3) 电子波函数满足的Schrödinger 方程:}),()(),(ˆR r R E R r H tt ψψ= (1.1.6) ),(ˆˆˆˆˆR r V T T H H eN T t +=-= (1.1.7) (4) )(R φ满足的Schrödinger 方程:[])()()(ˆR E R R E T Tt N φφ=+ (1.1.8) 其中,(1.5)~(1.8)各式称为Born-Oppenheimer 近似,(1.6)式称为固定核近似(fixed nuclei approximation )。
3. 原子单位: (1)c.g.s.单位制:在多电子体系的Schrödinger 方程中,各物理量的确定需要先规定单位。
在c.g.s.制中,电子的静质量:g m e 28101095.9-⨯=原子核的质量用αm 表示。
电子电荷:C esu e 191010602.1108032.4--⨯=⨯=普朗克常量(Planck constant ):s J s erg h ⋅⨯=⋅⨯=--34271062608.61062608.6 (π2h=) Bohr 半径: 52918.0220==em a e Å 里德堡(Rydberg )常数:241124122e m m m m e E R e e s ⎪⎪⎭⎫ ⎝⎛+==-=μ 核质量为∞时的Rydberg 常数:1724100974.1605.132-∞⨯===m eV e m R e(1.1.9) (2)原子单位:在量子化学中,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规定了一种新的单位制,称为原子单位制(aus :atomic units system ),规定如下:1a.u.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质量 e m ;1a.u.的电荷等于一个电子的电荷数 e ; (1.1.10) 1a.u.的长度等于Bohr 半径长度 0a ;}Planck 常量:⎪⎩⎪⎨⎧====..22..120u a h u a e m a e ππ (1.1.11) 能量的原子单位:电荷为一个原子单位的两个质点,相隔一个原子单位的距离(即Bohr半径)时,势能02a e 定义为一个原子单位的能量,写作 Hartree 。
1a.u.的能量为:111026.219474/51.2625/51.6272114.271035975.41--====⨯==cm mol kJ mol kcal eV erg a e Hartree (1.1.12)(3)原子单位下的多电子体系Hamilton 量:⎪⎪⎪⎪⎩⎪⎪⎪⎪⎨⎧+-=∇-=∇-=++=∑∑∑∑∑<<j i j i i i ii eN e N T r r Z R Z Z R r V T M T R r V T T H 1),(21ˆ121ˆ),(ˆˆˆ,22αααβααββαααα (1.1.13) (4)举例:a .氦原子和类氦离子 三种Hamilton 量:⎪⎪⎩⎪⎪⎨⎧++=-=+++=+=-=++++=Neee e NN t NN Ne ee e e N T t NN Ne ee e N T V V T V H H V V V T V T T H H V V V T T H 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 (1.1.14) 相对应的Schrödinger 方程:⎪⎩⎪⎨⎧ψ=ψψ=ψE H E H t t ˆˆ其中,NN t V E E -=。
ψ=ψ⎪⎪⎭⎫ ⎝⎛+--∇-∇-=ψE r r Z r Z H 1221222112121ˆ (1.1.15)b .氢分子离子ψ=ψ⎪⎪⎭⎫ ⎝⎛+--∇-=ψt ab bat E R r r H 11121ˆ2ψ=ψ⎪⎪⎭⎫ ⎝⎛--∇-=ψE r r H b a1121ˆ2 (1.1.16)c .氢分子ψ=ψ⎪⎪⎭⎫ ⎝⎛++----∇-∇-=ψt ab b b a a t E R r r r r r H 1111112121ˆ2121212221 (1.1.17) ψ=ψ⎪⎪⎭⎫ ⎝⎛+----∇-∇-=ψE r r r r r H b b a a 2121212221111112121ˆ (1.1.18) d .LiH 分子ψ=ψ⎥⎥⎦⎤⎢⎢⎣⎡⎪⎪⎭⎫ ⎝⎛++++++⎪⎪⎭⎫ ⎝⎛+-∇-=ψ∑∑==E r r r r r r r r H i bi ai i i 342423413121414121111111321ˆ (1.1.19)4.多电子体系的Schrödinger 方程的近似解法 a .变分法 b .微扰法5.量子化学积分(分子积分)(1)定义:量子化学中常见的积分叫量子化学积分,也叫分子积分。
(2)Hamilton 矩阵元j i H⎰ψψ==τd H j H i H ji ij ˆˆ* (1.1.20) (3)j i H 的构成∑∑∑∑++=-+∇-=++=<j i iji ij i ij i i eNee e r V Tr Z r V V T H ,,21ˆˆ121ˆˆˆˆααα (1.1.21) a. 动能积分 ij T⎰ψ⎪⎭⎫ ⎝⎛∇-ψ=∇-≡=τd j i j Ti T j i ij 2*22121ˆ (1.1.22) b. 核吸引能积分 ij V⎰ψψ=≡=τd r Z j r Z i j V i V jA A i AA ij *ˆ (1.1.23) c. 电子排斥能积分 ()kl ij()⎰ψψψψ==2112**12)2()1(1)2()1(1ττd d r jl r ikkl ij l j k i (1.1.24)(4)量子化学积分根据波函数坐标中心数目可分为: a .单中心积分⎰ψψ=τd r T r T Aj A i ij )(ˆ)(*⎰ψψ=τd r r Z r V A j AAA i ij )()(*()⎰ψψψψ=2121122*1*)()(1)()(ττd d r r r r r kl ij A l A j A k A i (1.1.25) b .双中心积分⎰ψψ=τd r T r T Bj A i ij )(ˆ)(*⎰ψψ=τd r r Z r V B j AAA i ij )()(*()⎰ψψψψ=2121122*1*)()(1)()(ττd d r r r r r kl ij B l A j B k A i (1.1.26) c .三中心积分 ⎰ψψ=τd r r Z r V B j CAA i ij )()(*()⎰ψψψψ=2121122*1*)()(1)()(ττd d r r r r r kl ij C l A j B k A i (1.1.27) d .四中心积分()⎰ψψψψ=2121122*1*)()(1)()(ττd d r r r r r kl ij D l C j B k A i (1.1.28) (5)坐标系的选择a .单中心积分:球坐标系;b .双中心积分:椭圆坐标系或双中心坐标系;(a 和b 为Slater 函数)c .多中心积分:用Gauss 函数来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