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一)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具体指什么呢?关于李贺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大家清楚吗?
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了量化统计,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色彩词不是红、黄、绿这些较为鲜明的色彩,而是相对平淡的“白”。i清人马位也说过:长吉善用白字,如“雄鸡一声天下白”,“吟诗一夜东方白”,“蓟门白于水”,“一夜绿房迎白晓”,“一山唯白晓”,皆奇句。ii本文即以李贺诗歌中“白”字的运用为切入点,探寻李贺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
一、白――背景之色
钱钟书先生曾说: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故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iii大抵可以理解为李贺对于近处的景物总会做出十分细致的描摹,对于远景则模糊处理,他的视线只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也有学者进一步阐发认为这也是李贺的心理特点之一,即更多的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注重主观的感受,而缺乏远大的视野。iv李贺的这一创作技巧,在“白”字的运用中有很多的体现,也就是说李贺常常将远景或者说背景处理成白色的或者是带有白色特征的,例如《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v首句像是铺开了一张底色苍茫的画布,塘水清且深,秋虫低声鸣叫,接下来色泽鲜艳浓郁的意象出现了:青苔、红花、稻子、萤火虫、鬼火,伴随这些颜色的是寒冷而浓重的湿气:塘水、露、泉。把这些颜色抽象出来我们发现淡淡的白色背景上跳动着绿、红、黄等色点,在湿冷气氛的笼罩下,色彩变得更加浓艳,再加上轻轻的虫鸣、液体流动滴落的声音,一幅冷艳的画作展现眼前,而我们似乎也能看到年轻的诗人孓然独立,内心
李贺的诗歌作品研究
李贺的诗歌作品研究
篇一:
李贺,唐朝晚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其奇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也有抒发社会现实的时事诗,还有具有哲理意味的思辨诗。他的诗歌通常充满了对人间痛苦和追求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通过对世界的独到观察和对内心的深入探索,他创造了许多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诗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李贺的诗歌语言优美,句法灵活,用词新颖,形象生动。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诗句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他的诗歌往往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给人带来一种超乎现实的感受。同时,他还擅长运用音韵和节奏的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和动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李贺的诗歌作品还展现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他常通过描写艺术家、音乐和绘画等来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寻。他认为艺术能够超越现实,给人带来心灵的安慰和启迪。在他的诗歌中,艺术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而超越时间的力量,成为他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重要途径。
李贺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的诗风开创了唐代后期的诗歌新风格,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他的形象描写和意象构建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不少文人学士争相模仿他的创作风格。他的诗歌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和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李贺的诗歌作品独具一格,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他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他的诗歌作品与众不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谈李贺诗歌的独创性
谈谈李贺诗歌的独创性
谈谈李贺诗歌的独创性
李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李贺诗歌以奇崛冷艳,朦胧晦涩,虚幻荒诞的独特个性而著称。
李贺诗歌是中唐璀璨诗坛上独具风采的一笔。他也被称认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富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1]无论他奇诡的诗风,艳丽的遣词用语,幽冷的意境,还是瑰丽的神鬼世界都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无限的审美感受。盛唐时期明星璀璨,诗歌创作达到了最高峰,中唐诗人似乎难以为继。在大历十才子为主要创作者的中唐前期,他们的诗歌或描绘山水、或吟唱隐逸,风格不出清雅一派,在内容和风格上,流于平庸,没有太大新意和发展。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努力打破传统的诗歌风格,改变以往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追求诗歌内容和语言的新颖,和体格的变化,于是出现了韩孟诗派以求新求变为艺术追求的诗人群体。年辈较小的李贺,深受韩愈的赏识,在诗歌创作上展现出高超的才华。他的诗歌,继承了韩孟诗派诗人“奇崛险怪”的艺术追求,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表现出光怪陆离,想象非凡,造语奇特的特点。有人称之为语言的“陌生化”(田耘《李贺诗歌的“陌生化”特征》),也有人称之为“边缘性”(杨远义《论“鬼才”李贺诗歌的边缘性》),或表述为“过度修辞”(蒋寅《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无论哪种表述,都是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表现。
一、“冷艳”的语言风格
在李贺诗歌的语言风格上,历来人们以“冷艳”二字概括。他的作品里有大量的诗句运用了秾丽的色彩词,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紫色、“三十六宫土花碧”中的绿色等。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中说“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浅析李贺诗歌的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
浅析李贺诗歌的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
摘要:李贺,中唐时期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诗人,后世以“诗鬼”称之。独特的身世和经历造就了他非凡的诗歌艺术风格。幽冷溪刻的意象,诗歌审美边界的扩大,加上诗歌意象和内涵的主观化、感性化倾向,致使李贺的诗歌历来无法成为诗坛正统,其地位也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沉浮。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不断吸引着后人去欣赏、研究。
关键词:李贺;意象;审美特点;生命意识
李贺,字长吉,生于唐贞元六年(790年),卒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年仅二十七岁,是中唐诗坛中一朵最为璀璨而又过早凋谢的奇葩。他生命短暂,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但他的诗作却千年以还,代代相传,至今追慕者亦不乏其人。
李贺一生共苦心创作诗歌二百四十余首,意象虚幻怪诞,色彩幽冷凄艳,气氛神奇鬼怪,令人迷醉、向往。杜牧评价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1](杜牧序,439)这些呕心沥血的不朽诗作,奠定了李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从创作个性、写作技艺,还是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都是极其出色的诗人。
一、李贺诗歌中的幽冷意象
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宋人严羽诩李贺诗为“鬼仙之词”,[2](187)明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3](卷5《李贺诗解序》,245)在李贺诗中,由“鬼”“泣”“死”“血”等幽冷之字组成的意象非常之多。仅以此四字为例,“鬼”字组成的代表性的意象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1](卷1《春坊正字剑子歌》,442)中的“鬼母”;“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1](卷2《南山田中行》,451)中的“鬼灯”;“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1](卷2《感讽五首之三》,455)中的“鬼雨”等。也有直接以“鬼”作为诗歌意象的,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1](卷1《秋来》,444)中的唱诗之“鬼”等。“泣”作为动词,有“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1](卷1《梦天》,442)中的“老兔寒蝉之泣”;有“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1](卷2《马诗二十三首之十》,449)里的“神骓之泣”;有“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1](卷2《南山田中行》,451)“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1](卷3《昌谷诗》,463)等多首诗中用到的“露水之泣”等。“血”字的意象有“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1](卷2《老夫采玉歌》,451)中的“杜鹃口吐之血”,“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1](《昌谷外集·白虎行》,476)里的“荆轲之血”等等。“死”字组成的意象有“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1](卷1《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445)中的“芙蓉之死”;“王母桃花千遍红,
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
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
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
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下面一起来看下!
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虚荒诞幻”
黑格尔曾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
李贺诗审美特征及影响
李 贺诗 中 , 绿、 白、 红、 紫, 色彩浓烈 , 随处可见 , 完 全不 同于唐 代“ 清水 出芙 蓉 , 天 然 去雕 饰 ” 的诗 歌
特 点 。例如《 雁 门太 守行 》 :
黑云压城 城欲 摧 , 甲 光 向 日金 鳞 开 。
玉轮 轧 露湿 团光 , 鸾珉相逢 桂 香 陌。
的时 间转 换 , 构 思奇 妙 , 比 喻新颖 , 以生 动 奇 特 的想
象 构 造一 幅生动 盎 然 的 邀游 月 宫仙 境之 景 , 体 现 了
变 幻诡 谲 的诗歌 特 色 , 开 辟 了 中 国古 代 诗 歌前 所 未 有 的角度 与意象 。 昆山玉碎凤 凰 叫 , 芙蓉泣露 香 兰笑 。《 李凭 箜篌 引》 以“ 芙蓉 ” “ 香兰” 写 箜 篌 的声 音 , 嘈 嘈杂 杂 , 却 又
黄 尘清 水三 山下 , 更 变千年 如走 马 。
遥 望 齐州九 点烟 , 一 泓 海 水 杯 中泻 。
角声 满天秋 色里 , 塞上 燕脂凝 夜 紫。 半卷红 旗 临 易水 , 霜重鼓 寒 声不起 。 报 君黄金 台上 意 , 提 携 玉龙 为君 死 。 金色、 胭 脂紫 、 红色 等鲜 明浓艳 , 和黑 色 、 秋 色等 交 相辉 映 , 各 种新奇 的色 彩 与 形象 构 成 一 幅 色 彩斑 斓 的画 面 , 把 战斗场 景描 绘得 生动 而逼真 , 展现 了战 斗 场面 的惨 烈 。又 如《 将 进酒 》 :
简论李贺诗歌的悲剧意蕴
简论李贺诗歌的悲剧意蕴
1. 引言
1.1 李贺的诗歌风格
李贺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奔放豪
放的气息。他的诗作通常充满了狂放不羁的个性,展现出对生活的豁
达与超然。李贺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将自己融入表达出内心的狂热和
激情。他的诗歌语言生动真实,意境丰富多彩,常常运用夸张、比喻
和象征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狂乱而又畅快的感觉。
李贺的诗歌风格不拘一格,常常追求意境的超越和想象力的自由。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夺目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冲击力。
他的诗作表现出一种热情奔放的气质,让人感受到一种不羁的自由和
激情的张扬。李贺的诗歌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常常打破传统的
束缚,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激情。
1.2 悲剧主题的引入
李贺的诗歌以其奔放豪放著称,但其作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悲剧
意蕴。悲剧主题在李贺的诗歌中被引入,使其作品更具深刻的内涵和
情感厚度。李贺通过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苦难
的思考和探索,呈现出一种深沉而悲切的情感表达。在李贺的诗歌中,悲剧主题如影随形,贯穿于其作品的方方面面,展现出诗人对人间悲
欢离合的深刻触摸和反思。
2. 正文
2.1 李贺诗歌的奔放豪放
李贺的诗歌以其奔放豪放著称于世,他的诗行犹如狂风暴雨般激荡不羁,惊涛骇浪般汹涌澎湃。李贺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他挥洒着无尽的激情和创造力,将诗歌写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豪情壮志,热血沸腾,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尽向往和不可抑制的冲动。
李贺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活力与张力,他将自然界的万物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将人类的情感与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狂热追求,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叛逆精神和奔放气息。
李贺诗歌艺术简论——想象与意境的独特性
内容在李贺 的诗中是作为对于时光流逝、 人生短促 的敏感 、 恐 在 《 李凭箜篌 引》 中李贺则采用了想象 、 夸张 、 通感等多种艺术 惧、 彷徨和感到痛苦 的心境来表现 的。在中唐诗坛上 , 李贺的 手法 , 再现了美妙的乐声 , 诗中优美 的意境使 人如 临其境 , 如 诗别具一格 。 前人认为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超过其思想成就, 闻其声 , 动人 的乐声绕梁三 日, 令神仙惊叹, 老鱼跳波 , 蛟龙起 使人三年不知 肉味, 真是“ 此 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哪得几回 从艺术的角度看, 李贺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有二: 一是想象奇特 , 舞,
容易孤芳 自赏和视野狭窄 , 最终形成了他孤傲 、 敏感 与人寡合 的勃勃英气 。用“ 羲和敲 日玻璃声” 来形容秦王威震九州 的武 的性格, 这对他 以后仕途道路上的坎坷埋下 了隐患。一方面, 功 更 是 别 出心 裁 。 是青春的渴 望, 生命力的充盈 ; 另一方面 , 是 悲怆忧戚 , 精神的 李贺写鬼神 的世界所发挥的想象 更表现 出其非凡 的创造 早衰。这种 矛盾 的交融 ,凝为李贺特 有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追 力。 鬼神世界里 的鬼神有 非凡 的服 饰与 能力, 但都有凡人的仪 求的基础。对生命 的关切和对人生奥秘的追 寻,是李贺诗的 态和情感, 这样 的意象虚幻又质实, 浪漫主义的魅力尽显无遗 。 大主题。怀着远大 的抱负和一身的才 华,李贺奔赴考场意 2李贺诗歌中的鲜 明意境
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
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
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李贺,一位独辟蹊径的诗人,他用短暂的生命奏响了中唐诗坛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乐章。打开李贺的诗稿,那“奇特的语言、怪异的想象,幽奇冷艳的诗境”会扑面而来,在五色斑斓的氛围中充满着森森的寒意。诗歌中写“荒芜的山野,啧啧的虫声,惨淡的黄昏,阴森的墓地,”再加上活动于这些场所中的“鬼灯莹光、百年老?^,食人山魅、冥路倩魂”,读后深感其“险怪如夜壑风生,暝
岩月堕”,(谢榛《四溟诗语》卷四),李贺诗歌的浪漫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奇异乃至荒诞的想象
浪漫诗人最突出的品质就是非凡的想象力,它需要天马行空的禀赋,更需要纵横驰骋的才情。李贺的想象是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一种近乎于病态的天才的幻想,他的想象与荷兰天才画家梵高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李贺的想象大多源于梦幻,梦幻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原始状态,他的太多的梦幻又源于他多病的体质与特殊的经历。
李贺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唐王朝由盛转衰千疮
百孔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诗人已经失去了盛唐诗人青春勃发,
昂然进取的精神。由于对现实的失望、沮丧,只好独自品尝着个人的困顿遭遇,表现在诗歌中的是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和无奈。而此时的李贺由于精神的苦闷,抒写的诗歌更是透出一种幽冷奇崛与愤愤不平。李贺的坎坷遭遇对其诗歌特征的形成起了决定的作用。其一,李贺贵族出身,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残酷的现实却让他徒有虚名。而李贺极其看重“宗孙”这一出身,在诗歌中多次提及,比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中,特地注明“唐诸王孙李长吉”;唐儿歌中提醒:莫忘作歌人姓李。可以看出李贺具有浓厚的“宗孙”情节。其二,李贺拥有过人才华却无缘参加应举考试。李贺少有奇才,7岁能诗文,名震京城,十八岁时已扬名天下。早年的李贺踌躇满志,公元809年至洛阳参加河南府初试获捷。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参加来年礼部的考试,期望折桂,以顺利进入仕途实现远大抱负之时,“与贺争名者毁之”,说他应避家讳,不得参加考试。李贺的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谐音。面对众多的诋毁者,李贺不得不放弃了考试。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其三,李贺自幼体弱多病,长期病魔缠身。病痛令他倍受折磨,也让他年纪轻轻就遭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对生命的忧虑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阴暗的心理,他变得格外敏感,由落下的一根白发马上就会联想到死亡,比如“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紧迫几乎令他窒息,他不得
举例论述李贺诗歌的特点
举例论述李贺诗歌的特点
李贺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独特而富
有个性,展现出许多独有的特点。以下是对李贺诗歌特点的举例
论述:
1. 豪放奔放的风格:李贺的诗作常常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奔放自
由的风格。他用大胆的言辞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世
界的感悟。例如,在《长干行》中,他描述了一位妇女在丈夫远
行后的孤寂和思念之情,以及对长安城的赞美之词。
2. 夸张狂放的意象:李贺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夸张、狂放的意象
来表达他对人生、自然和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他经常使用形象丰
富的比喻、隐喻和典故,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冲击力的形象。例如,在《子夜吴歌·夜行黄河远舰》中,他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黄河
夜景,通过运用变幻多样的意象来传达自然界的辽阔和壮丽。
3. 富有音乐性的节奏与韵律:李贺的诗歌以其富有音乐性的节
奏和韵律而闻名。他善于运用押韵、反复和对仗等手法,使诗歌
的表达更具动感和美感。例如,在《早发白帝城》中,他运用了
押韵和律诗的形式,使诗歌在读来如同一首悦耳的音乐。
4. 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李贺的诗歌经常涉及到爱情、边塞、离别和诗人自身的思考等主题。他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情真挚的
笔触,表达了对爱情的痴迷、对命运的疑问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思索。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下了对逆境的坚持和人生的豪
情壮志,以及对忧伤和寂寞的深切感受。
李贺的诗歌以其奔放豪情、独特意象、丰富音乐性和深情表达
而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李贺诗歌的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
浅析李贺诗歌的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
摘要:李贺,中唐时期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诗人,后世以“诗鬼”称之。独特的身世和经历造就了他非凡的诗歌艺术风格。幽冷溪刻的意象,诗歌审美边界的扩大,加上诗歌意象和内涵的主观化、感性化倾向,致使李贺的诗歌历来无法成为诗坛正统,其地位也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沉浮。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不断吸引着后人去欣赏、研究。
关键词:李贺;意象;审美特点;生命意识
李贺,字长吉,生于唐贞元六年(790年),卒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年仅二十七岁,是中唐诗坛中一朵最为璀璨而又过早凋谢的奇葩。他生命短暂,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但他的诗作却千年以还,代代相传,至今追慕者亦不乏其人。
李贺一生共苦心创作诗歌二百四十余首,意象虚幻怪诞,色彩幽冷凄艳,气氛神奇鬼怪,令人迷醉、向往。杜牧评价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1](杜牧序,439)这些呕心沥血的不朽诗作,奠定了李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从创作个性、写作技艺,还是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都是极其出色的诗人。
一、李贺诗歌中的幽冷意象
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宋人严羽诩李贺诗为“鬼仙之词”,[2](187)明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3](卷5《李贺诗解序》,245)在李贺诗中,由“鬼”“泣”“死”“血”等幽冷之字组成的意象非常之多。仅以此四字为例,“鬼”字组成的代表性的意象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1](卷1《春坊正字剑子歌》,442)中的“鬼母”;“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1](卷2《南山田中行》,451)中的“鬼灯”;“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1](卷2《感讽五首之三》,455)中的“鬼雨”等。也有直接以“鬼”作为诗歌意象的,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1](卷1《秋来》,444)中的唱诗之“鬼”等。“泣”作为动词,有“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1](卷1《梦天》,442)中的“老兔寒蝉之泣”;有“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1](卷2《马诗二十三首之十》,449)里的“神骓之泣”;有“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1](卷2《南山田中行》,451)“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1](卷3《昌谷诗》,463)等多首诗中用到的“露水之泣”等。“血”字的意象有“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1](卷2《老夫采玉歌》,451)中的“杜鹃口吐之血”,“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1](《昌谷外集·白虎行》,476)里的“荆轲之血”等等。“死”字组成的意象有“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1](卷1《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445)中的“芙蓉之死”;“王母桃花千遍红,
李贺诗歌奇特荒诞意象
李贺诗歌奇特荒诞意象
李贺诗歌奇特荒诞意象
李贺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有:想象奇特,意象荒诞,诗歌节奏的跳跃性大,但是穿线的却是浓厚的悲剧色彩。
李贺,在唐代诗歌史上被称为“诗鬼”,又因大半生居住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人又称其为李昌谷。李贺在组诗《南园十三首》中对他居住的环境进行了描述:“长峦谷口倚桩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家住在山峦之间,闲暇时间收石蜜、采野菜,到了春天还有美不胜收的春景。由此可见,李贺的居住地荒僻、封闭,但是景色宜人,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神秘感。如此清幽的空间对李贺这样一个没落的贵族来说确实是一个诗书遣怀的佳境,也正是在此地李贺立志要出人头地、报效祖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令人遗憾的是这里闭塞的环境也让他容易孤芳自赏和视野狭窄,最终形成了他孤傲、敏感与人寡合的性格,这给他以后仕途道路上的坎坷埋下了隐患。一方面,是青春的渴望,生命力的充盈;另一方面,是悲怆忧戚,精神的早衰。这种矛盾的交融,凝为李贺特有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追求的基础。对生命的关切和对人生奥秘的追寻,是李贺诗的一大主题。史书记载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新唐书李贺传》),可见他的相貌略显丑陋。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历史对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是大加褒奖,说他“七岁能辞章”(《新唐书李贺传》),怀着远大的抱负和一身的才华,李贺奔赴考场意欲一展身手,但是现实的残酷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忌才者认为他父亲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故李贺应该避父讳,不得举进士,虽有韩愈作《讳辩》,鼓励李贺参加考试,但是李贺最终未能及第,终生沦落不仕,备受屈辱,年仅27岁时抑郁而终。从小形成的自闭、孤傲的性格又遭遇世俗的摧残,李贺郁郁而不得志,这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唐代中期昏庸官场的一个证明。也是于仕途不
李贺诗歌意象探析
李贺诗歌意象探析
摘要:独特的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李贺诗歌中众多的或阴冷或奇特或艳丽的意象,构成了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风貌。分析李贺采用这些独特意象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李贺的诗歌以及李贺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其内心的苦闷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关键词:李贺;诗歌意象;冷;奇;艳;
袁行霈先生认为,“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1]。诗歌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每位诗人诗歌中的意象都带有强烈的诗人个性化的色彩,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便对奇艳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在其诗歌中大量使用带有悲感色彩的意象、虚幻迷离的意象以及色彩鲜明的意象。独特的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正是这些极具特色的意象助力李贺诗歌形成了整体上奇崛冷艳、虚幻荒诞的独特艺术风格。
构成李贺诗歌独特意象美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带有悲感色彩的“冷”意象。
如《秋来》篇,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苦闷情怀,是李贺“鬼”诗的一个代表: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短短的一首诗却包含了桐风、衰灯、寒素、冷雨、秋坟、恨血等好几个悲凉的意象,使得全诗的情调异常凄凉幽冷,写尽了作者心中因秋天到来而触发的悲凉苦痛之情。作为唐王朝的宗室后裔却不能报效国家、致身通显,这本来就是李贺心中最大的痛,而凄风冷雨的自然环境更是触发了他内心悲凉怨愤的情绪,于是,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的意象便通通带上了悲凉肃飒的感彩。
【文献综述】李贺诗歌奇幻美浅探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李贺诗歌奇幻美浅探
青年诗人李贺在唐代诗国的星空上一闪而过,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年,但他所创造的诗歌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强烈的印象,使后世读者赞赏不已,击节称叹。
李贺以其不同凡响的诗风,在唐代中期的诗坛上占有他独特的,不可动摇的艺术地位。他的诗歌主要不是在内容的深厚上获得人们的称许,而是在艺术上以其特异的光泽色香使人们赞誉不已。
艺术上风格上美学上的奇特、是众多学者们对李贺诗歌总体上的把握。
苏静在《论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一文中提到,李贺诗歌的个性化水平造诣很高,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形象思维,着力于艺术形象的刻画。李贺诗歌无论写景,咏物,叙事,抒情都运用的事形象思维,着力于艺术形象的描绘和刻画,给人美得享受,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第二,极具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李贺诗中的想象,不知丰富而且不落俗套,奇趣又情趣盎然。第三,营造神秘幽邃、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的诗歌构设出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
王文萃,杨新生在《激越凄戾奇崛冷艳——论李贺诗歌的思想艺术》一文中也提到诗歌奇特的艺术风格。第一,奇妙的想象、虚幻的意象。诗人的艺术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是广阔无垠的,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包括历史传说,仙界鬼域等,都在他的笔下展现异彩。第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意境。李贺在创作中,往往在开头、结尾或中间宕开一笔,便能造就一个奇景突现,异彩缤纷的艺术境界。第三、奇峭的语言,凄婉的格调。李贺在语言上认真锤炼,创新。叶衍兰曾说过“李长吉诗,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
李贺诗歌的词化特征
李贺诗歌的词化特征
李贺诗歌的词化特征
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
一、李贺诗歌词化的表现
对李贺诗歌词化的分析,主要可以从这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内容与风格
词的题材中,经常有宴饮游乐的唱和之作,这种题材在李贺的诗歌中也时常有,这首《夜饮朝眠曲》就是写醉酒后的场景:觞酣出座东方高,腰横半解星劳劳。柳花鸦啼公主醉,薄露压花蕙兰气。玉转湿丝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夜饮朝眠断无事,楚罗之帏卧皇子。
《李贺诗歌集注》:“出座,酒罢也”,“腰横,腰带也。半解,酒后衣冠不整之貌”,“诗意是主公之家,宴请皇子,而为长夜之饮者作”。这首诗几乎是纯粹在描写宴会醉酒后的情境,写出了醉饮直到天亮,王公皇子“腰横半解”、“热粉生香”的情态。这与宋以后的宴游词作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二)情感表达方式
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李贺诗歌也有其特异之处。试看这首《大堤曲》: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王琦注:“莫指襄陽道,而興遠去之思。蓋一去不能即來,不見綠浦之中,歸帆之少可驗耶?況日月如馳,盛年難駐,朝暮之間而紅顏已更矣!深言當及時行樂之意。菖蒲不易開,開則人以為祥……”。诗中以“妾”的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自己的妆容和敏感的内心,借菖蒲花不易开的自然现象,表达人生易逝、青春难再的哀伤之感。同时,作者借女主人公之口,即以代言体的方式写作,这也是词中惯用的表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请看他的《秋来》诗:
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一开始他便用这样的文笔营造了一个悲苦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一)
关键词:李贺诗歌意象美学特征
摘要: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虚荒诞幻、阴幽飒沓、设色秾妙、雕锼刚硬等四个方面。
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虚荒诞幻”
黑格尔曾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金钗可以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时其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之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如此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①——李贺诗中的意象的确就是这样的怪诡。
二、“阴幽飒沓”
李贺生活在各种矛盾复杂交织的唐贞元元和年间,虽然才华横溢、富于幻想、有远大的抱负,但腐朽的政治、险恶的世态、沦落的家境、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等,无不给他以致命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未老先衰的生命悲愁之中:“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庞眉秋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年轻的身躯内包裹着的竟是一颗临老之心。正是这种与其生理发育极不相称的临老心态,赋予了李贺以老人般的审美感受能力,将他的审美发现和审美选择引向了一个相当特殊的范围,那就是“于昏黑杳冥中写出一派阴幽飒沓景象,令人毛悚”。王思任曰:李贺“人命至促,好景尽虚,故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谢榛云:李贺诗“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时时山精鬼火出焉;苦涩如枯林逆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张表臣说:“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钱钟书先生指出:“求若长吉之意境阴凄,悚然毛骨者,无闻焉尔。……《神弦曲》
所谓‘山魈食时人森寒’,正可谓长吉自作诗境。”②的确,李贺在刻画物象时,津津乐道于物象的老、死、枯、瘦、冷,而对物象雄浑壮阔的一面仿佛视而不见,由此也就形成了他诗歌独特的意象群,如:牛鬼蛇神、白骨幽魂、血雨腥风、荒坟野墓、寒蟾老兔、青狸白狐、老木魅、漆炬阴火、怨月啼花、枯枝败叶、瘦蛟毒虬……这些意象无一不具有“阴幽飒沓”的美学特征。《南山田中行》一诗较能体现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特点:
秋野明,秋月白。塘水缪缪虫唧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骄啼色。荒畦九月稻叉芽,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诗写秋野凄清幽冷之景:月色如霜,西风萧瑟,寂寥的旷野上杂草丛生,苔藓遍地,庄稼谷物稀稀落落;秋虫在夜幕下唧唧哀鸣,山花在寒风里幽幽啜泣,流泉在石缝中低低呜咽,残存的萤火在荒芜的田陇小路上飞来飞去,更有那鬼灯似的磷火,在黑暗的松林间飘荡闪烁。秋月、寒虫、冷花、荒畦、蛰萤、鬼灯等等意象,织成了一张阴冷的网,使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南山田中行》关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之类的描写尚有现实依据性可言的话,那么李贺在生机勃勃的三月看到的却是“花城柳暗愁杀人”、“曲水漂香去不留,梨花落尽成秋苑”的萧条,并将花团锦簇、风景秀丽的四月描绘成“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则更多地显示出了他对幽凄阴冷意象的独特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