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启用时间本考核说明2010年秋季启用。

(二)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与主教材配套的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以帮助理解和掌握有关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四)考核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

其中,4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每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另外10%由各地电大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参加辅导课、上网学习、小组讨论等各种实践教学的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专题七”、“专题九”和全部内容后进行,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必读作品:《呐喊》、《彷徨》、《野草》、《子夜》、《家》、《寒夜》、《骆驼祥子》、《边城》、《雷雨》、《日出》,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三十年代小说——茅盾一、概念识记1.茅盾的理论批评文章及主编报刊2.社会剖析小说3.《蚀》三部曲4.农村三部曲二、重点理解1.“时代女性”形象2.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形象3.《子夜》的艺术特色4.《子夜》的文学史意义5.茅盾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二、三十年代小说——老舍一、概念识记1.老舍早期的代表作品2.老舍成熟期的小说作品二、重点理解、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2.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骆驼祥子的思想意蕴3.祥子的人物形象4.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5.《四世同堂》中各个层次的人物代表及其文化意蕴6.如何理解老舍小说的“京味”三、三十年代小说——巴金一、概念识记1.巴金前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2.巴金后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3.激流三部曲4.爱情三部曲5.人间三部曲二、重点理解1.《家》的思想艺术成就及人物形象。

2.《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及人物形象。

3.《家》和《寒夜》在现实主义风格上有何不同4. 如何分析巴金的家族小说创作四、三十年代小说——沈从文和李劼人一、概念识记1.湘西世界2.希腊小庙3.李劼人的代表作品二、重点理解1.沈从文小说的人性观2.《边城》开头的意味3.沈从文小说和五四启蒙小说的关系4.沈从文和鲁迅的乡土小说比较5.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内容与特色五、三十年代诗歌一、概念识记1.中国诗歌会2.臧克家的诗歌代表作3.后期新月派4.现代派诗歌5.汉园三诗人二、重点理解1.戴望舒的创作分期,各时期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2.卞之琳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3.卞之琳的“主智”诗风六、曹禺和三十年代戏剧一、概念识记1.无产阶级戏剧运动2.上海艺术剧社3.中国左翼剧团联盟4.国防戏剧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二、重点理解1.为什么说《雷雨》是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2.《雷雨》的人物形象3.《日出》的人物形象3.《原野》、《日出》、《北京人》的思想艺术成就4. 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话剧艺术有了哪些变化七、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一、概念识记1.文协2.孤岛文学3.沦陷区文学4.主观战斗精神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民族形式”的论争7.“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二、重点理解1.国统区文学在不同的阶段有何创作基调上的变化2.解放区文学的特征3.《讲话》的产生过程、内容和影响4.“战争文化”对该时期文学的影响八、四十年代小说一、概念识记1.山药蛋派2.赵树理方向3.荷花淀派4.沙汀的“三记”5.张天翼、艾芜、师陀、沙汀、路翎等作家的代表作品二、重点理解1.40年代出现了哪些家族题材的小说,有何特点?2.钱钟书的《围城》体现了哪些象征意蕴3.《围城》的艺术特色4.张爱玲的代表作及其代表人物5.如何阐释张爱玲作品新旧雅俗融合的特色6.赵树理小说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史意义九、四十年代戏剧一、概念识记1.中国剧作者协会2.好一记鞭子3.现代历史剧的黄金时代二、重点理解1.郭沫若历史剧的特征2.《雷电颂》的意义3.历史剧、知识分子题材戏剧、世俗喜剧分别有哪些代表作十、四十年代诗歌一、概念识记1.抗战诗歌2.七月诗派3.九叶诗派4.田间的鼓点诗二、重点理解1.40年代的“主知”诗潮及其代表作家作品3.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4.艾青诗歌的“苦难美”和忧郁的情感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鲁迅(一)识记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试大纲

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试大纲
《祝福》分析:是把人物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农民的命运而提出的强烈的控诉。这篇小说是鲁迅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祥林嫂干活十分勤快,只希望以自己不断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但她的遭遇却弃满了辛酸和血泪。当人们正在欢欣地“祝福”的时候,她却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疑惑,象“尘芥”一样被扫出了世界。祥林嫂一生的遭遇,让人看到在她脖子上隐隐地套着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尽管她不断挣扎,表现了最大的韧性,依旧冲不破罗网,争不到一个普通人——实际上也就是鲁迅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作品的深刻意义还在于:不仅鲁四老爷,便是和祥林嫂处在同样地位的柳妈,周围那些带着嘲笑“赏鉴”祥林嫂痛苦的人,也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麻痹毒害而帮同着进行精神虐待,不自觉地促成了旧社会的这个平凡而不幸的悲剧。
二、独特的“人格视角”:1.对人格状况的思考和揭示;2.对中国当时最为重要的两类社会力量(知识分子、农民)身上所具有的不同人格类型的揭示和追踪。
三、忧愤深广的精神意蕴;1.创作中所蕴含的忧愤深广的思想容量。
2.分析《狂人日记》: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一个既有狂人兵力特征又有反封建战士气质的独特形象,对旧家族制度,礼教的弊害进行了深刻揭露。鲁迅在书中借狂人之口说出中国封建社会全部历史的秘密是“吃人”,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个真理。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适用于宁波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门课一张卷,共150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1.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1)绪论:现代文学史的时间界定。

发生背景。

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2)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

"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郭沫若与《女神》。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纯诗。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3)第二编(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老舍与"京味小说"。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安那其主义思想。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左翼文学。

京派与海派文学。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草鱼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4)第三编(第三个十年):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雅俗交融文学创作。

张爱玲的小说。

徐訏、无名氏的小说。

钱钟书的《围城》。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一)》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一)》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一)》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5012014考试类别:专业必修总学时数:34学时学分:2学分第一编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历史渊源与外来影响识记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随之发表《文学革命论》予以响应,文学革命开始。

以梁启超提倡“新文体”并推动“小说界革命”——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裘廷梁等推进“白话文运动”——林纾大量翻译外国小说——王国维引入康德、叔本华美学观——鲁迅介绍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新文化运动为线索,分析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第二节改良八事与革命三义识记文学“改良八事”和“革命三义”的基本内容。

识记周作人1919年前后发表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三篇重要文章。

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观念更新与话语转型识记《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的时间。

识记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了解文学革命的发生带来的文学观念变化的主要内涵。

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第四节社团流派与文学期刊识记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主要发起人、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识记创造社成立的时间、前期主要骨干、创办的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识记新月社、民众戏剧社、湖畔诗社、弥洒社、狂飙社、未名社、浅草—沉钟社、语丝社、南国社成立的时间、代表人物、文学倾向、性质和特征。

第五节思想论争与文学批评识记1918年3月钱玄同、刘半农以“文学革命之发响”的名义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策划的“双簧戏”。

识记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文化保守派之间三次重要的论争: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论争,与以梅光迪、胡先马肃、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的论争、与以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的论争。

了解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发生期(1917—1920)。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

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

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

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三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

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

4.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4.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六.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1.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5.鲁迅小说形成了“寓冷于热”的独特风格七.郭沫若诗歌创作简况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生于四川。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三《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三《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试大纲一、考纲说明与要求本考纲是专为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而编制的。

《现代文学专题》是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课程,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社团流派及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

本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课程性质、目的要求与史的特点,将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放在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分析评价其贡献、成就、特点与意义,并考察评述重要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的发展演变、主要成就与经验教训。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指定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参考教材,考生可依据该教材和本考纲进行考前复习。

开卷考试时间1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要点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现将本课程各章节考试内容与要点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文学革命的倡导与理论主张二、文学革命的重大成就、意义与缺失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新文学思潮(1921~1927)一、新文学社团及其贡献: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二、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潮的多元文学思潮;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三、游戏消遣的、封建复古的文学思潮:鸳鸯蝴蝶派、学衡派、甲寅派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两大文学思潮(1927~1937)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二、“左联”的成立、重大贡献及错误缺点三、左翼革命文学思潮:剧联、中国诗歌会四、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五、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诗派、心理分析派、新感觉派第四节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1937~1945)一、“文协”的成立及其贡献二、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三、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民族形式的论争、与战国策派等的论争、七月诗派第五节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1937~1949)一、《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指导意义二、解放区文学的显著特点三、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的影响;九叶诗派第二章鲁迅第一节思想和创作概述第二节《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第三节杂文、《野草》和《朝花夕拾》第三章郭沫若第一节《女神》等诗集第二节《屈原》等历史剧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第一节周作人、冰心、朱自清第二节郁达夫、叶绍钧、许地山第三节闻一多、徐志摩、冯至第五章茅盾第一节小说创作特色第二节《蚀》、《子夜》第六章老舍第一节小说创作特色第二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第七章巴金第一节小说风格演变第二节《家》、《寒夜》第八章沈从文第一节《边城》、《长河》第二节短篇小说与散文第九章曹禺第一节话剧艺术特色第二节《雷雨》、《日出》、《北京人》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第一节丁玲、萧红、张天翼第二节田汉、林语堂、何其芳第三节戴望舒、张恨水第十一章1937~1945年的文学创作第一节艾青、穆旦、夏衍第二节张爱玲、路翎、钱钟书第三节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三、样卷例题一、论述题1、试谈《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

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

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

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 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说明(一)命题依据及原则1、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由朱栋霖等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册教材而制定。

2、命题原则①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考核;②考核内容覆盖面100%,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③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④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建议为:基础知识占35%,理解与分析占50%,能力题占15%。

(二)课程考核要求主要考核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的能力。

二、大纲内容(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六、考试要求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七、教材说明:
考试使用教材:刘勇主编、李春雨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解茅盾的生平创作及文学思想发展。
2.掌握"社会剖析小说" 内涵与特征。
3.了解《子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结构等方面的特色。
4.掌握吴荪甫形象及该形象典型意义。
5.了解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三十年代所开创的新的文学范式。
第六章 巴金的小说创作
1.了解巴金小说前期与后期的风格特色及发展和变化。
4.了解《断魂枪》刻划人物特点及沙子龙形象。
第八章 沈从文及京派小说
1.掌握《边城》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翠翠形象。
2.了解构成"湘西世界"的题材、人性描写等基本元素。
3.了解京派小说的特征、京派小说"鼻祖"废名的 "诗化小说"创作。
第九章 左翼作家群与"东北作家群"小说
6、题目类型
(1)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6分)
(2)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4分)
(3)列举题(在下面的表格中列举现代文学史上四位作家的作品及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十二章 钱钟书、张爱玲及国统区、沦陷区的小说
1.了解《围城》的多层意蕴。
2.掌握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价值。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是针对自学考试考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等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撰写文学评论、参与文学交流活动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作品;现当代文学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文学评论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系,如电影、戏剧等。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成绩60分为及格线;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

考生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内容,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难点: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考生需要掌握文本分析、文学评论等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

同时,还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系,了解其相互影响和作用。

制定学习计划: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内容;系统学习:考生应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及文学现象等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深入分析:考生应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和评价,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热点:考生应当前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多角度思考:考生应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以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时代发展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II》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II》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学时,学分【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一、考试对象全日制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二、考试目的《现当代文学》课程考试旨在考核学生对“文学史”、“作品选”学习掌握的情况,在记忆方面、理解方面和分析能力上所达到的程度以及课外阅读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能够以文学史的眼光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和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第八章年代小说(二)学时(理论讲授)考核内容:.茅盾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倡导及文学主张.《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地位.吴荪甫、赵伯韬等人物形象分析.《子夜》的“网状结构”及艺术特色考核要求:.了解茅盾开创新的文学范式.掌握茅盾的小说成就。

吴荪甫、赵伯韬等人物形象分析.理解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九章年代小说(三)学时(理论讲授)考核内容:.老舍小说创作的分期及长、中及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演化。

老舍小说表现的国民性思考主题。

.《骆驼祥子》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祥子与虎妞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原因。

《骆驼祥子》地域风格的表现及开创意义。

考核要求:.理解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掌握《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理解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第十章年代小说(四)考核内容:.五四运动对巴金的影响。

巴金小说创作简况及代表作品简述。

.巴金小说对“家”的主题的关注。

.《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及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

《激流三部曲》众多人物塑造的成功。

《家》中觉慧人物形象分析,觉新身上表现的复杂性。

.《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考核要求:.理解巴金前期小说创作.掌握《家》的杰出成就.掌握《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掌握《家》中人物形象分析第十一章年代小说(五)学时(理论讲授)考核内容:.“京派”“海派”概念及相互间的论争。

【考试】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考试】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关键字】考试《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高等教育本科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要求的水平。

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和《上饶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而成,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本科和专升本的学生。

2、考试目标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学习掌握的情况,在记忆方面、理解方面和分析能力上所达到的程度以及课外阅读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能够以文学史的眼光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和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一)具备丰厚的文学史知识1.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和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掌握“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3.掌握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及其主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鉴赏、评判能力1.阅读大量的现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的评论、研究资料。

2.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并尝试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鉴赏批评文本。

3.具有写作评论性文章的能力,做到观点鲜明,论述较充分,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流畅。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个十年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⒈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917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随之发表《文学革命论》予以响应,文学革命开始;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

2.1918年3月钱玄同、刘半农以“文学革命之发响”的名义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策划的“双簧戏”;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文化保守派之间三次重要的论争: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论争;与以梅光迪、胡先骕、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的论争;与以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的论争。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30年代文学)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30年代文学)

一、30年代文学思潮1、30s发展特点:政治化、多元化、无产阶级文学2、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沈从文、新月派梁实秋)3、左翼革命思潮:一场以文学为手段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4、京派:30s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形成的北方作家群,基本特征是反对文学商业化、政治化,强调独立自由。

代表作家:沈从文、朱光潜废名(《桥》、文集《桃园》、《枣》);萧乾(《篱下集》《栗子》、《梦之谷》《雨夕》);芦焚(师陀)(《谷》)5、海派:30s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和消遣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苏青等。

6、“左联”:(1)时间地点: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霞飞路召开。

(2)发起人: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3)理论和行动纲领:艺术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援助并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4)主要文学活动:①创办刊物。

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成立后的《拓荒者》、《萌芽》月刊等。

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③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④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⑤文学思想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7、左翼小说:以左联的作家为主要阵营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无产阶级文学最基本、主要的创作方法)(1)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无产阶级文学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指: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表现生活,从革命斗争中真实、具体地描绘现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反映生活的本质。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的标志:1917年1月,以《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1、白话代替文言。

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

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

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

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

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界限与分期:时间上下限:1917―1949分期:三个十年(1)1917―1927(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一、文学多元化。

二、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第一个十年——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文化背景1.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中国国力的严重不足,他们最先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追赶世界潮流、拯救中华的紧迫感。

2.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观念的变革中,应首功应归诸梁启超。

他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3. 白话文运动4. 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和输入二、思想背景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忧外困之中,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

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

2. 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推向高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一、适应对象修完本课程内容的秘书学专业本科生二、考试目的1、平时的学习情况2、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三、考核形式与方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后,其成绩评定为: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起止年代与标志性事件;熟练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在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面貌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思考各阶段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特点;学会综合运用本章知识指导以后各章的学习。

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雷雨》、《日出》、《北京人》
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丁玲、萧红、张天翼
第二节 田汉、林语堂、何其芳
第三节 戴望舒、张恨水
第十一章 1937~1945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艾青、穆旦、夏衍
第二节 张爱玲、路翎、钱钟书
第三节 赵树理、孙犁、周立波
三、样卷例题
《现代文学专题》考试大纲
一、 考纲说明与要求
本考纲是专为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而编制的。《现代文学专题》是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课程,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社团流派及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
一、"文协"的成立及其贡献
二、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三、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民族形式的论争、与战国策派等的论争、七月诗派
第五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1937~1949)
一、《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指导意义
二、解放区文学的显著特点
三、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的影响;九叶诗派
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思想和创作概述
第二节 《呐喊》、《彷花夕拾》
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女神》等诗集
第二节 《屈原》等历史剧
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周作人、冰心、朱自清
第二节 郁达夫、叶绍钧、许地山
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冯至
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小说创作特色
第二节 《蚀》、《子夜》
第六章 老舍
第一节 小说创作特色
第二节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第七章 巴金
第一节 小说风格演变
第二节 《家》、《寒夜》
第八章 沈从文
第一节 《边城》、《长河》
第二节 短篇小说与散文
第九章 曹禺
第一节 话剧艺术特色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二、 "左联"的成立、重大贡献及错误缺点
三、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剧联、中国诗歌会
四、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五、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诗派、心理分析派、新感觉派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1937~1945)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一、 论述题
1、 试谈《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贡献。
2、 如何评价19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二、 现代名诗解读
艾青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原载诗集《北方》、重庆南天出版社1943年12月出版)
二、 考试内容与要点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现将本课程各章节考试内容与要点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一、 文学革命的倡导与理论主张
二、 文学革命的重大成就、意义与缺失
本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课程性质、目的要求与史的特点,将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放在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分析评价其贡献、成就、特点与意义 ,并考察评述重要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的发展演变、主要成就与经验教训。本课程以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指定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参考教材,考生可依据该教材和本考纲进行考前复习。开卷考试时间120分。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新文学思潮(1921~1927)
一、 新文学社团及其贡献: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
二、 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潮的多元文学思潮;新月诗派、象征诗派
三、 游戏消遣的、封建复古的文学思潮:鸳鸯蝴蝶派、学衡派、甲寅派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两大文学思潮(1927~1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