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较鉴别”法分析物理“形异质同”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的比较解析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比较解析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比较解析题解题技巧高中物理中,比较解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情况下的物理现象或实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和规律。

这类题目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解题技巧,并给出一些解题思路。

题目一:比较两个物体在不同斜面上滑动的速度题目描述:小明用两个不同的物体在两个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发现物体A在斜面1上滑动的速度比物体B在斜面2上滑动的速度快。

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速度与斜面的倾角、物体的质量、斜面的摩擦力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1. 斜面的倾角:当斜面的倾角增大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分量减小,斜面的垂直分量增大,从而使物体的滑动速度增大。

因此,物体A在斜面1上滑动的速度比物体B在斜面2上滑动的速度快可能是因为斜面1的倾角较大。

2.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分量越大,从而使物体的滑动速度减小。

因此,物体A在斜面1上滑动的速度比物体B在斜面2上滑动的速度快可能是因为物体A的质量较小。

3. 斜面的摩擦力:当斜面的摩擦力增大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从而使物体的滑动速度减小。

因此,物体A在斜面1上滑动的速度比物体B在斜面2上滑动的速度快可能是因为斜面1的摩擦力较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速度与斜面的倾角、物体的质量和斜面的摩擦力有关。

在比较解析题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比不同因素的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题目二:比较两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题目描述:小明在实验室中搭建了两个电路,电路1中有一个电阻为R1的电阻器,电路2中有一个电阻为R2的电阻器。

小明发现,当电阻器的阻值相同时,电路1中的电流比电路2中的电流大。

物理解题中的比较法

物理解题中的比较法

物理解题中的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从呱呱落地就开始观察世界,比较事物的异同,认识大小、方圆、高矮、胖瘦……,因此,比较法是一种人们最容易掌握的思维方法。

在形象思维过程中人们有意无意地运用比较法认识事物,同样在抽象思维过程中也需要应用比较法来提高认知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学生公认的比较抽象的学科,正确地应用比较法有助于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掌握。

笔者在普通高中从事教学十余年,面对普通生源从不懈怠,积极探求切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从习题教学角度探导如何应用比较法,以帮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是在找到两种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找到它们的相似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应用比较法首先必须有一个比较熟悉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找出与研究问题相近的规律,比较异同,从而迅速得出结论。

因此,建立物理模型是熟练运用比较法解题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材中常见的物理模型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

熟悉了这些模型的运动规律后方可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其次,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比较的意识,这样遇到与物理模型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便自然想到比较法。

当然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固不可少,但巧妙地运用比较法能帮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降低思维难度,找到解题的捷径。

最后,就是如何选择参考模型并运用比较法进行思考,这也是运用比较法的关键。

下面就具体问题谈谈比较法的思维形成及解题方法。

1 改变初始状态,寻找参考模型物理习题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适当变换初始条件,使物理情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物理问题。

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只要我们把题设条件转换成比较熟悉的情形,比较由于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不同结果,便能迅速得出答案。

例1、图所示,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弹簧原长为AO,一个小球从空中某高处自由下落压缩该竖直弹簧,弹簧被压缩到最低点时长度为BO,在小球下落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在A 处速度最大;(B )小球在A 、B 中间某处速度最大;(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在空中下落时加速度最大;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在B 点处加速度最大。

比较法在解答物理习题中应用

比较法在解答物理习题中应用

浅谈比较法在解答物理习题中的应用摘要:比较法是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强化对某些易混物理概念的认识,找到更为捷径的解题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比较法物理习题应用比较法就是对事物进行对照,从而揭示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科学方法。

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物理学研究和学习中认识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举例说明比较法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

一、在习题中应用对比,可以强化了对某些易混物理概念的认识。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器的功率大,效率越高。

b、机器的效率高,做功快。

c、机器的功率越小,效率越低。

d、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对这一习题中各选项的对比,强化了对物理量功率和效率相互区别的深刻理解,进一步理解各自的内涵,起到有效遏制负迁移效应,增强识别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些物理概念的内涵及本质含义。

二、在习题中应用对比法,可以找到更为捷径的解题方法。

在解答物理习题中,往往对所给的物理现象在变化条件、变化前后的状态等方面作比较,通过比较使我们对现象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解答问题找到方向,有时通过比较即可对问题作出判断。

例2:把一个标有”6v,6w”字样的灯泡与一个电阻串联后接在6v的电源上,该电阻的功率是1w,则灯泡的实际功率为()a.6wb.5wc.小于5wd.大于6w这道题学生往往通过繁杂的计算,算出灯泡实际功率的具体数值,从而加大了题的难度。

如果利用对比法可轻松找到此题的答案。

在电源电压不变时,通过电路中串联电阻前后的两个电路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们首先画出这两种情况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图1是把”6v,6w”的灯泡直接接在6v的电源上,这时灯泡的功率为p=6w;图2 是在图1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l+r变大,由于电源电压未变,根据公式p=u2/r,电路中的总功率小于6w,即pl+pr<6w,其中电阻r的功率pr =1w,所以灯泡的实际功率pl<5w。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物质、现象或者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大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等。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和现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比较法可以用来比较实验结果的相似性和不同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力时,通过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滑动摩擦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通过比较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不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定律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的掌握。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比较法可以用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例如比较分析题、对照实验等。

通过这些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热学中的传热机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传热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优缺点,来进一步理解传热机理和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一、引言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物理基础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对比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它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对比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对比分析方法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的接触面、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大小等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对比分析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实验对比分析方法的应用方法1.确定对比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在应用实验对比分析方法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

2.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教师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在方案中,需要明确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记录等内容。

同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实施对比实验在实施对比实验时,教师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在对比实验完成后,教师需要分析实验结果,找出不同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四、实验对比分析方法的注意事项1.注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施对比实验时,教师需要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专题03辨析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

专题03辨析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

专题03辨析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是指在解答物理题目时常用的八种方法,其中包括辨析法。

辨析法是指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来辨别问题的性质和解题的方法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辨析法解题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然后,对题目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限制,以及问题的所求量。

接下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条件进行辨别和分类,确定解题方法。

辨析法常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特别是涉及多个物理概念和变量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进行辨析,可以将问题拆分成更小的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同时,辨析法也可以用于确定问题的解答过程和思路,避免在解题过程中迷失方向。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辨析法解题。

假设有一个箱子,质量为M,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箱子上有一个物体,质量为m,与箱子的摩擦系数为μ。

现在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使得箱子和物体开始运动。

求推力F的最小值。

首先,我们分析问题的背景和条件,题目给出了箱子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摩擦系数。

问题的关键点是求推力F的最小值。

然后,我们需要辨别问题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箱子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是限制物体运动的关键因素。

当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施加的推力F时,物体才能开始运动。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摩擦力的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摩擦力的公式,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摩擦系数乘以物体与箱子接触面上的压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F相反。

当推力F的大小等于摩擦力时,物体才能开始运动。

所以,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等式,通过求解等式找到推力F的最小值。

最终,通过求解摩擦力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推力F的最小值。

这个最小值即为问题的解答。

总之,辨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来辨别问题性质和解答方法的方法。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辨析法,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限制,确定解答方法,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比较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比较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比较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所谓“比较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之间的特征、概念和规律的差异性和类同性的比较,从而发现它们具有相似或相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简单地说,比较过程,即人脑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

有比较就有鉴别,“比较法”与“鉴别法”密切联系的(或分类法)。

鉴别是指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多个研究对象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不同部分的思维形式。

在思维科学里所谓“比较方法”,即指“比较-鉴别”的思维方法。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此语特别强调了比较方法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功能。

比较法,是物理教学和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高中物理中,我们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同性“比较”,建立了电流、电压的概念;通过光的特性与电磁波的类同性“比较”,建立了光的电磁说。

从习题解决的角度看,比较不但是对题目本身的不同因素之间的比较,更有实用价值的,是对当前解决的“习题负载”与记忆积淀的“解题经验”的对比。

这里所谓“解题经验”,诸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匀强电场的类平抛运动、匀强磁场的圆周运动、交流电能的传输、波的干涉、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电效应、物质波、核反应等等许多类型的经典问题解决的经验或操作程序。

或者,按时下流行说法,也可称作物理模型。

因此,建立物理模型是熟练运用比较法解题的基础。

熟悉物理模型、思维方法及其解题步骤,在处理“当前问题”时方可相互对比、参照、灵活运用。

应该指出,本书里所谓比较主要是指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的比较。

既有类同(似)性比较——类比,也有差异性比较——对比。

解题实践表明,巧妙地运用比较法能迅速形成解题思路,降低思维难度,从而找到解题的捷径。

因此,如何运用比较法选择合适的“参考模型”,成为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下面,对比较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逐步展开讨论。

浅谈“质同形异”和“形同质异”的物理问题

浅谈“质同形异”和“形同质异”的物理问题

浅谈“质同形异”和“形同质异”的物理问题作者:郑平英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06期学生一般在遇到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但提供的物理情景新颖,信息陌生,物理过程独特一类物理问题时,就感到难度大,束手无策;而遇到物理情景较熟悉,物理过程似曾相识的一类问题,又往往因为审题不严,不注意题中所给条件的细微区别,而出现错误。

前者,我们称之为“质同形异”类问题;后者我们称之为“形同质异”类问题。

对物理情景相异,但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的“质同形异”类问题,要善于变通,找出所给的物理问题在不同情景下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和相同的本质特征,化难为易,举一反三,解一题而懂一片,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举几例进行说明。

【例1】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为r的小球A、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心间的距离大于l(l比2r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的间隔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F,设小球A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0沿两球连心线向远离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1所示。

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若把该问题跟子弹射击木块的问题相比较,把题目中的A改成子弹的为m,B改成木块的质量为2m,木块厚度d= l-2r,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为F,要使子弹不能射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子弹的水平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不难看出两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属于质同形异问题,根据题意得到:评点可见该问题跟子弹射击木块的问题是“质同形异”,这种解法要比对两球分别列式求解简捷很多,并且容易理解。

【例2】一辆以速度v向前运动的小车A,撞上一辆静止的小车B,B车顶上放有一只dm 长的木箱,相碰的结果使木箱从B车顶移到了A车顶,如图2所示。

两车的质量都为m'=1/2m,木箱的质量,水平地面光滑,求:①当两车和木箱一起运动时的速度;②木箱和车顶之间的摩擦因数。

把这个问题与例3比较:【例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20 kg的小车,通过一根不能伸长的轻绳与另一辆质量m2=25 kg的拖车相连接,有一质量为m3=20 kg的物体放在拖车的平板上,物体与平板间的摩擦因数μ=0.20,开始时,拖车静止,绳未绷紧,如图3所示。

物理:高频考点中形似神异的易错点剖析

物理:高频考点中形似神异的易错点剖析
【 例 2】 如图甲所示, AO 为弹性良好的橡皮筋 ( 弹力 与伸长长度成正比) , BO 为 可 绕 B 点 自 由 转动 的 轻 质 细 杆, 竖直墙面上 A, B 两点的高度差为 h。 当 O 点不挂重物 时, BO 杆水平, 橡皮筋恰好处于原长且与细杆的夹角 α = 30°; 在 O 点挂上质量为 m 的重物, 橡皮筋长度变为 L, 如 图乙所示, 则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
C.
2 3 mgL 3( L- 2h)
D.
3 mg L-2h
【 解析】
由甲图可知,
橡皮筋的原长
L0
=
h sinα
=
h sin30°
=
2h, 挂上重物后, 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
AF
h
L
B O
T
mg C
D
则由几何关系可知mhg =
F L
,
解得橡皮筋的弹力
F
=
mgL。 h

胡克定律可知 F = k( L -L0 ) ,
一、 图像类混淆问题
常见的图像类混淆问题有: 运动中的 v-t 图像与 x-t 图 像, 振动和波中的 y-t 图像与 y-x 图像, 热学关于分子力和 分子势能的 f-r 图像与 EP -r 图像等。 解决图像问题首先要 弄明白图像的类型, 其次要弄清楚图像的斜率、 交点、 面 积以及截距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还要将函数图像写成解 析式, 从而挖掘出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同时也要注意建立 实际的运动情境, 有助于对此类问题的分析。
如果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 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
向, 为定杆。
三、 对象类混淆问题
对象类混淆问题常见的有: 天体问题中混淆同步卫星、

高三物理辨析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

高三物理辨析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辨析法(解析版)笔者对物理高考试卷长期研究,发现最近几年出现与众不同的新题型,此题型题以高考上海卷为最多,笔者不妨称其为辨析题。

辨析题的形式辨析题通常是先出题干,象一般的物理题一样,给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与一般的物理题不同的是,然后以“某同学的解法如下”为开始,给出“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最后问道“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或“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辨析题的优点辨析题中,通常“某同学”的解法是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不是明显的公式或计算的错误,而是似是而非,或者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理解的错误,或者对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分析的错误,符合当前对考核多元化的要求,即不仅考查知识和技能,而且考查过程和方法。

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就是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及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正确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题都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用这样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训练,有利于避免类似的错误。

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一、力学1.细绳与弹簧例题1. 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12的两根细线上,11的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

θ(1)下面是某学生对该题的一种解法:解:设l1线上拉力为T1,12线上拉力为T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1cosθ=mg, T1sinθ=T2,所以T2=mgtanθ.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tanθ=ma, 所以a= gtanθ, 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1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2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与(1)完全相同,即a= gtan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解析】(1)结果不正确。

物理(心得)之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心得)之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心得)之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物理论文之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动身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

物理学在自己的进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规律性,要符合规律规律。

物理思维的方法许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最常用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学的实际来争论。

一、比较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分。

人们熟悉事物往往是从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头的。

而要区分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

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简单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简单识别。

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关心同学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能使学问融会贯穿,开拓同学的思维,并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力量。

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求同学找出差异性极大的物理现象或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点,又要求同学找出表面上极为相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差异,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常有以下几种状况。

首先,是用比较引入新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间有很多相像之处,讲解一些概念之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降低,并能把规律提示出来。

例如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都是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的物理量。

这些是它们的共同点。

然而,在本质上它们又有着质的差异,动量是以机械运动形式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动能是以机械运动转换为肯定量的其它能量的力量来量度机械运动的。

下面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比较它们的差异。

1.动能E= 2 标量;动量P=MV矢量;2.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动量是机械运动量的量度;3.动能遵从动能定理W=△EK,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动量遵从动量定理I=△P,力的时间积累效应;4.动能守恒不肯定动量守恒,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守恒不肯定动能守恒,比如非弹性碰撞的系统。

高中物理知识相似性与相异性辨别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知识相似性与相异性辨别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知识相似性与相异性辨别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19-07-23T11:46:57.1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作者:袁向阳[导读]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物理在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个落差,尤其是对物理知识相似性与相异性的辨别能力较差,导致高一物理学习成绩分化比较严重。

所以物理概念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关口性障碍。

物理课堂上怎样区分物理知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就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四川南充 637400)摘要: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物理在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个落差,尤其是对物理知识相似性与相异性的辨别能力较差,导致高一物理学习成绩分化比较严重。

所以物理概念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关口性障碍。

物理课堂上怎样区分物理知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就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比较;对比;归纳;比喻;类比;相似性一、研究的背景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方面描绘出了一幅幅清晰图像。

因此,初中物理大多是知识概念、自然想象、部分的科学推理、演绎,总之初中物理定性的描述占主要地位,这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有着本质的区别。

1、课程结构方面目前高中物理课程主要采用“模块”式结构,从内容上来概括就是运动学、力学和能量三个板块。

就概念本身来说,不是难点,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定义与定义存在一些相似性,容易混淆;生活常术语与物理概念之间的相异性常常使学生思维混乱。

比如生活中的重量常指质量,单位为千克,而物理学中的重量却指的是重力。

所以物理概念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关口性障碍。

物理课堂上怎样区分物理知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就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2、学生层面就描述运动来讲,生活中秒速快慢往往利用的是时间参量,比如到从家到学校平常要走10分钟,由于起来晚了担心迟到,跑步6分钟就到了,显然我们并没有精确的用到速度的概念。

洞察阅读材料设计典型问题------对形异质同的a↓v↑的一类问题解析

洞察阅读材料设计典型问题------对形异质同的a↓v↑的一类问题解析

洞察阅读材料设计典型问题 ------对形异质同的a↓v↑的一类问题解析摘要:本文针对隐含于教材中出现的一种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断减少、速度不断增大)进行讲述。

关键词:a↓ v↑ 运动解析在中学物理习题中,有相当多的物理问题,其物理模型、物理过程和涉及到的知识背景与课本上某些的例题、习题形异质同,有的还甚至来源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

如能精心设计好典型习题的教学,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引领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可使学生会一题通一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摒弃题海战的应试教育和资料堆积的重复学习,真正落实举一反三式的素质教育,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理念。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1第10面“阅读材料:流体的阻力”:“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流体……流体的阻力跟物体相对流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

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1]。

现以以上的“阅读材料”为背景,设计典型例题,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1雨滴在空中下落运动例1:在无风的天气里,雨滴在空气中下落,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最后以某一恒定速度下落,这个恒定的速度通常叫做收尾速度。

设空气的阻力与雨滴的速度成正比,试分析雨滴的运动情况。

分析与解: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阻力,设其阻力为f,则。

在下落的初始阶段,由于速度v较小,重力大于阻力,雨滴就向下加速,速度逐渐增大,而速度增大必然使阻力增大。

由可知,雨滴的合力不断变小,因而加速度减小。

当阻力增大到大小等于重力时,即,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这时速度达到最大,由此可知,雨滴的质量越大,收尾速度也越大。

因此雨滴做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落。

在此过程中f、v、a的变化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最后以vm情况如图1所示:点评:此题是由于空气阻力的牵制而引起运动情况,现实生活中降落伞在空中下降就相当于这种情形。

2机车以恒定功率起动例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的质量为5×103kg,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试求汽车保持以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靠发动机对外做功,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认为是其最大功率。

中考物理比较思维解题复习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比较思维解题复习新人教版

09年中考物理比较思维解题复习
物理概念庞杂,是物理使人感到难学的原因之一。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把相异的概念统一起来,把相似、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就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形同实异、形异实同;借助于比较,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比较,从众多的物理现象中概括出其本质的特征。

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现象与物理概念、规律相比较的过程。

具体地说,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思维方法进行比较的内容可归纳为下列五点: 第一,通过比较题目中所给的几个物体的差异,确定所研究的对象是哪一个物体。

第二,通过比较题目中所描述的现象与基本的力、热、光、电等现象的同一性,弄清题目中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寻找出解题所依据的概念和规律。

第三,通过比较题目中所描述的几个物理现象之间的差异,弄清题目中所描述的几个物理过程的特征。

第四,通过比较已知物理量、解题所依据的物理量、公式以及未知物理量,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它们融为一体,由已知推出未知。

第五,进行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已建立的物理方程与数学中的方法相比较,从而决定解方程所应用的数学方法的过程。

高考必考点核心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类形异质同问题研究

高考必考点核心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类形异质同问题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类“形异质同”探究定西市第一中学王景龙题目做得多了,会遇到一些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但提供的物理情景新颖、信息陌生、物理过程独特的一类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往往感觉难度大,束手无策。

其实这类问题看似陌生,实则与我们平时练习的题目同根同源,只不过是命题人巧加“改头换面”而已,对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为形异质同。

另外,平时做题时还会遇到一些物理情景比较熟悉,物理过程似曾相识的一类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又往往因审题不严、惯性思维,不注意题中所给条件的细微区别,而出现错误。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为形同质异。

无论是“形异质同”还是“形同质异”,都是命题人常采用的命题手段之一,为引起考生对此类问题的重视,本书创编此栏目,旨在让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比较、多总结,不再无谓失分.下面列举两类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形异质同”问题。

(一)水平刹车与沿粗糙斜面上滑1.(2016·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则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A.6 m/s B.8 m/sC.10 m/s D.12 m/s解析:选B将题目中的表达式与x=v0t+12at2比较可知:v=24 m/s,a=-12 m/s2。

所以由v=v0+at可得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的时间为t=0-24-12s=2 s,由此可知3 s时汽车已经停止,位移x=24×2 m-6×22 m=24 m,故平均速度v=xt=243m/s=8 m/s。

2.(多选)(2016·南昌调研)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30°,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

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初速度为v0=10 m/s 沿木板向上运动,取g=10 m/s2。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 3B.小木块经t=2 s沿木板滑到最高点C.小木块在t=2 s时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沿木板向下D.小木块滑到最高点后将静止不动解析:选AD小木块恰好匀速下滑时,mg sin 30°=μmg cos 30°,可得μ=33,A正确;小木块沿木板上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30°+μmg cos 30°=ma,可得小木块上滑过程中匀减速的加速度a=10 m/s2,故小木块上滑的时间t上=v0a=1 s,此时因有:mg sin 30°=μmg cos 30°,故小木块将静止在最高点,D正确,B、C错误。

例谈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

例谈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

例谈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

随着新课标准的实施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物理研究方法。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

否则无关。

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Dn +1
滑环 ( 中未 画 出) 图 ,三个滑 环分 别从 、 6 处释放 ( 、C 初速为 0 ,用 t,t,£ 依 ) 1 2 3


一 l+

次表示各滑环到达 d所用时问,则 ( ) .
A、 t < t 1 2< £ 3 B、 t 1> t 2> t 3
20 06年第 4 期
C、 t t t A B c= t D
河北理科教 学研 究
短文集锦
鱼 ,看到鱼 的像 比鱼离水面近.水 面下的鱼 看天上的鸟 ,看到 的鸟的像 比鸟离水 面远. 为什么? ” [ 析 ]这 两 个 题 分 目,从 形 式 上 看 迥 异 , 但其本 质 特 征 和遵 循 的 物 理规 律 完 全 相 同 ,都 可 以根 据 光 的折 射 定 律
滑到圆周上 .它们在本质上的共 同点是都遵 循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像 这样 的题 目,一般只要找出一个合适 的角 , 确定弦长与角的函数关系 ,即可解出.简解 如下:
对例 2 ,线光源下端点 b 所成的虚像 b应离
水面更 近 ,那 么线光源 所成像 的长度 z 必 小于 Z,蓝光频率高于红光 , 。 从水到空气折 小 .所以有 Z <Z <Z,应选 D项 . 2 1 0 这类物理条件不同或表述方式不同而物 理规律相同的问题 ,在中学物理 中是很常见 的.我们在 比较中,应着重于灵活运用和巩 固基本概念 ,帮助学生 以旧概念 、旧模型建 立新概念 、新模型 ,利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 用 ,促进学 习中 “ 正向迁移”的完成 ,找出 “ 形异质同”类 问题 的解答方法. ( 浙江永嘉县上塘 中学 钱呈祥 35 0 ) 2 10


D 、无法确定
[ 析]这两个 习题形 式上有所 不 同, 分 本质上却是完全一样 的 .
两个题 目中均 出 现竖 直
平面 内 的 圆及 相 应 的 弦 ,
J I


接触 面 都光 滑,唯一 表
现出不 同 的是 例 1中物
体 由圆周 上 沿 弦 滑 到最 低 点 ,而 “ 异 质 同 ” 形
f 丽 2 扣 = = s
1 gO 一mo c 础 s
的 “ 形异质 同”题答案为选项 C .
例 2 (04全 20 I
国理 综 题 1 )如 图 1所 /。 5 示 ,a d,b d,c d是 竖 直
面内三根 固定 的光 滑 细


一+ 1 ∑
i 1 =
杆 ,o 、C 、6 、d位于同 、 、 圆周上 ,o 点为圆周的 ’ d 、

1 ∑b i


最高点,d点为 最低点. 每根 杆上 都套 着 一 个小


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注意: 消第一撇的方 向是沿着 “ 的方 厶” 向, 从后向前 , 利用 ‰ 消去 , 然后再用 ‰一 l
1 .


广泛运用 ,通常是进行事物特征的比较 ,即 比较其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异同,比较题 目阐述物理过程在不同阶段 的异同.通过这 些 比较 ,进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有些物 理习题 ,貌似不同,即物理条件不同,而其




、 、



(1 . 1(1 妻6 一) ( )一 + f 一n )
( ) 一1 ( 6 一1. )
i= 1
C、 £ 3> t 1> t 2
D 、 t f f 1 2 3





[ 形异质 同题 ]如图 焦德杰
2。 0 、 A 、 B 、 C、 D

( 山东省德州学院数学系 张景晓
孔淑 霞 232) 5 0 3
在 同 一 圆 周 上, O A、
图2
O B、O 、O C D是四条光滑的弦,一小物体
| _ t 栽 辕 法分抵_ t ‘ 售 j I _搬臻_ 亮尉 _ 。 _ l ‘ t I 髓

由静止在 0点开始下滑到 、 、c、D所
用时间分别为 A c ,t,t, ,则 ( ) .
A、 t >f D c> £ > B、 t > t A B> £ > £ c D
比较鉴别能力属逻辑思维方式 ,通俗地

58 ・
维普资讯

消去 c一 , 1 依次类推. 例 3 计算 +l 阶行列式




物理规律却是相同的.解题 中,要运用有关
DⅡ +1
的物理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寻找相同的处
理方 法 .
例 1 解: 从最后一行开始后一行加到前一行 ( 即消第一撇) 得
( 04年 全 20

讲 ,比较鉴别能力是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它
们 的差异 .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是从感知开始 的,要区别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 ,找出各
■ l


个物理 现象和形式 的差异 ,就需要 比较鉴 一
。 . .
别 .比较和鉴别的方法是 中学物理 中经常应
● ●

为:么” “ 字两撇相互消.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4期
河 北理科 教 学研 究
短 文集锦
形状象个“ 字 , 么” 因此称它们是“ 字形 么” 行列式. 22 计算方法 . 利用“ 字的一个撇消去另一个撇 , 么” 就可 以 把行列式化为三角行列式. 此方法可归纳
S ;
图5
解决 .作 光 路 示 意 图 5
如下:
题 中物体 由最 高点 沿 弦
图3
水面下方 的点 光源 s发 出光线 ,进 入 空气的两条折射光 ,分别记为 1 2 和 ,则折 射光 1 2 和 反方 向延长相交于点 比点光 源 离水 面近 ,即可说 明 “ 天上 的鸟看水 中鱼 , 到 的像 比鱼 离水 面 更 近. 看 ”同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