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归纳
应用题行程问题归纳
行程问题(一)1.甲、乙两地相距162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走48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走60公里试问:①两列火车同时相向而行,多少时间可以相遇?②两车同时反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270公里?③若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开出1小时,再用多少时间两车才能相遇?④若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先开25分钟,快车开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⑤两车同时同向而行(快车在后面),几小时后快车可以追上慢车?⑥两车同时同向而行(慢车在后面),几小时后两车相距200公里?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3.一艘轮船发生漏水事故,海水以每分钟24桶的速度涌进底舱,发现时已漏进600桶海水。
水手立即开动两部抽水机向外抽水,经50分钟将舱内的水抽完,已知甲机抽水量是乙机的4/5,问甲、乙两机每分钟各抽水多少桶?4.某人乘车行121千米的路程,一共用了3小时.第一段路程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段每小时行38千米,第三段每小时行40千米.第三段路程为20千米,第一段和第二段路程各有多少千米?5.汽车从A地往B地送货.如果往返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那么可以按时返回.可是当司机到达B地后才发现,从A地到B地每小时只走了55千米,为了按时返回A地,汽车应以多大速度往回开?6.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散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背道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他们两人就要相遇。
如果2人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
如果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求两人散步的速度?行程问题(二)1.好马走15天的路程,劣马需走30天,已知劣马每天走150千米,问好马每天走多少千米?2.两地相距28公里,小明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
小亮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分别骑自行车和开汽车从同一地前往另一地,小明先出发1小时,小亮几小时后才能追上小明?3.一只轮船航行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水用3小时,逆水比顺水多30分钟,已知轮船在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求水流的速度.4.一架飞机飞行两城之间,顺风时需要5小时30分钟,逆风时需要6小时,已知风速为每小时24公里,求两城之间的距离?5.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行30千米,那么比开车时间早到15分钟;如果每小时行18千米,那么比开车时间迟到15分钟。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本问题,它包含了简单的相遇及追及问题、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多次相遇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钟面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猎狗追兔问题等,但万变不离其宗。
行程问题是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
不论是同向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最后反映出来的基本关系式都可以归纳为:路程=速度×时间。
要想解答行程问题,首先要弄清物体的具体运动情况,可以在纸上画出相应的运动轨迹,更方便观察思考。
以下是总结的10种经典行程问题的相关解法。
一、简单相遇及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甲速或乙速=总路程÷相遇时间-乙速或甲速追及问题: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相离问题: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二、流水行船问题(1)船速+水速=顺水速度(2)船速-水速=逆水速度(3)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4)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两船在水流中的相遇问题与在静水中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因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 + (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如果两只船在水流中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的时间,也与水速无关因为:甲船顺水/逆水速度-乙船顺水/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三、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1)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走一图相遇一次(2)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图相過一次四、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基本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例题: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现在甲从东端,乙、丙两人从西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小学数学30道“行程问题”专题归纳,公式+例题+解析!
小学数学30道“行程问题”专题归纳,公式+例题+解析!“行程问题”作为小学数学常用知识点之一,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然而面对各种古怪的命题陷阱,不少考生还是心内发苦,看不出解题思路,频频出错。
解答“行程问题”时,究竟该怎么做呢?“行程问题”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路程、速度和时间。
这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份行程问题资料,包含公式、例题和解析,有需要的为孩子收藏一下,希望对学习行程问题有帮助~题型公式行程问题核心公式:S=V×T,因此总结如下: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从上述总结衍伸出来的很多总结如下: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两岸问题:S=3A-B,两次相遇相隔距离=2×(A-B)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平均速度:V平=2(V1×V2)÷(V1+V2)5.列车过桥问题①火车过桥(隧道)火车过桥(隧道)时间=(桥长+车长)÷火车速度②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时间=车长÷火车速度③火车经过迎面行走的人迎面错过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④火车经过同向行走的人追及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⑤火车过火车(错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⑥火车过火车(超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考点精讲分析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去时:T=12/4+8/5=4.6小时返回:T’=8/4+12/5=4.4小时T总=4.6+4.4+1=10小时7:00+10:00=17:00整体思考:全程共计:12+8=20千米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7:00+10:00=17:00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行程问题类型大全公式类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类型大全公式类行程问题基本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温馨提示:(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解题秘诀:(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①两个物体同时同一方向运动;②出发的地点不同(或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追及路程=路程差=两个物体之间相距的路程追及速度=速度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慢的物体追上快的物体的所用的时间为追及时间③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可以追上。
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归纳行程问题是一种经典的数学问题,它涉及到物体或人在某个空间中移动的路径、速度、时间等概念。
行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规划、物流运输、行程安排等。
下面将对行程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距离:距离是指物体或人在空间中移动的直线距离。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或人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3. 时间:时间是指物体或人移动所需的时间。
4. 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距离= 速度×时间。
二、行程问题的分类1. 直线行程问题:物体或人在一条直线上移动,涉及到相遇、追及、环形跑道等问题。
2. 曲线行程问题:物体或人在一条曲线上移动,涉及到最短路径、时间最少等问题。
3. 综合行程问题:结合了直线和曲线行程问题,涉及到行程安排、交通规划等问题。
三、解题思路和方法1. 画图分析:通过画图的方式将问题可视化,帮助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2. 方程求解:根据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3. 逻辑推理: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四、知识点归纳1.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求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2. 追及问题:两个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一个追赶另一个,求追及时的距离和时间。
3. 环形跑道问题:两个或多个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求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4. 最短路径问题:在平面或曲面上,求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和时间。
5. 时间最少问题:在给定路径和速度的情况下,求最少所需的时间。
6. 行程安排问题:在给定多个任务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行程,使得完成任务的总时间最短。
7. 交通规划问题:在给定道路网络和交通流量的情况下,如何规划路线,使得运输效率最高,交通拥堵最小。
8. 流水行船问题:在河流中,船只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求船行的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9. 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时,求火车和桥的长度、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火车过桥所需的时间。
行程问题7大经典题型总结
行程问题7大经典题型归纳总结拓展简单地将行程问题分类:(1)直线上的相遇、追及问题(含多次往返类型的相遇、追及)(2)火车过人、过桥和错车问题(3)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4)环形问题与时钟问题(5)流水、行船问题(6)变速问题一些习惯性的解题方法:(1)利用设数法、设份数处理(2)利用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段处理(3)利用和差倍分以及比例关系,将形程过程进行对比分拆(4)利用方程法求解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直线上的相遇、追及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两类问题,这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行程问题解决的基础例题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
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例题2. 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
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2. 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
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下面教你一招——以静制动法解决火车过桥问题。
呵呵~~这种类型的题目,看起来复杂,眼花缭乱,其实我们可以以静制动,只看火车头或火车尾在整个行程中的路程。
而当有多个变量(火车过人、两辆火车齐头并进,齐尾并进等)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变量看做静止,只需要研究另一个变量的行程以及二者的速度和或速度差,就可以轻松求解、屡试不爽。
例题3. 一列客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
已知在客车的前方有一列行驶方向与它相同的货车,车身长为320米,速度每秒17米。
求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
例题4. 某解放军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进。
一战士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排尾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那么这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超级经典~)例题5 有2列火车同时同方向齐头行进,12秒钟后快车超过慢车,已知快车每秒行驶18米,慢车每秒行10米,求快车车身长度多少米?如果这两列火车车尾相齐,同时同方向行进,则9秒钟后快车超过慢车,那么慢车车身长度是多少米。
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知识点归纳:反映时间、速度、距离三者之间关系的应用题一般称为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的内容相当广泛,常见的有相遇、追及、相离、流水、火车过桥等问题。
解行程问题,关键是要寻找时间、速度、距离三者或它们的差(或和)中的不变量,然后再根据时间、速度、距离三者的关系求解。
一、相遇行程1.简单相遇: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二次相遇、多次相遇:第n次相遇,合走2n-1个全程二、追及行程: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三、环形行程四、火车过桥问题1.从头上桥到尾离桥,火车所走路程为:桥长+车长2.从尾上桥到头离桥(即完全在桥上),火车所走路程为:桥长-车长3.两列火车迎面错车而过,错车路程为:两车长度之和。
4.快车超过慢车,超车路程为:两车长度之和5.火车过固定物体,火车所走路程为:火车长6.火车和人相向而行,路程和为:火车长7.人和火车相向而行火车超过人,追及路程为:火车长度8.两火车齐头并进追及路程:快车车长9.两火车齐尾并进所走路程:慢车车长五、流水问题船速:指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水流速度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六、变速行程及其他行程典型例题解析例1.从A地到B地快车要6小时,慢车要8小时,如果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处相遇,快车行了多少千米?例2.甲乙两车相向而行,甲如果到达乙出发的地点,需要4小时,乙每小时走80公里,走了120公里时与甲相遇,问相遇时甲乙共走了多少公里?例3.在比例尺是1: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20厘米。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4.甲站向乙站开出一辆快车,速度是60千米/时,过了一小时后,又从甲站开出一辆慢车,速度是56千米/时,当快车到达乙站时,慢车离乙站还有80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例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与此同时丙从B地出发,出发150分钟后甲与丙相遇,之后又经过15分钟,乙与丙相遇。
行程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行程问题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奥数专题?类型多:行程分类细,变化多,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而行程每个类型重点不一,因此没有一个关键点可以抓题目难:理解题目、动态演绎推理——静态知识容易学,动态分析需要较高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跨度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学行程——四年的跨度,需要不断的复习巩固来加深理解、夯实基础2、那么想要学好行程问题,需要掌握哪些要诀呢?要诀一:大部分题目有规律可依,要诀是"学透"基本公式要诀二:无规律的题目有"攻略",一画(画图法)二抓(比例法、方程法)3、行程模块中包含哪些知识点,有何解题技巧?例题讲解?行程问题包含多人行程、二次相遇、多次相遇、火车过桥、流水行船、环形跑道、钟面行程、走走停停、接送问题、发车问题、电梯行程等精选文库更新目录: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二次相遇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火车过桥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流水行船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环形跑道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钟面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接送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发车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电梯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猎狗追兔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平均速度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例题及答案(二)奥数行程: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本文将对中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并总结解题技巧。
1. 单程问题单程问题是指求解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或最快时间的问题。
解决单程问题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解题技巧:- 确定出发地和目的地;- 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数学公式或方法计算最短路径或最快时间;- 注意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如速度、距离等。
2. 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体在两个地点之间来回行程的问题。
解决往返问题需要考虑来回行程的距离、时间及其他相关条件。
解题技巧:- 确定往返的两个地点;- 分别计算去程和回程的距离或时间;- 综合考虑两次行程的条件,计算总距离或总时间。
3. 多次行程问题多次行程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从多个地点之间进行多次行程的问题。
解决多次行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地点之间的顺序、距离以及其他相关条件。
解题技巧:- 确定多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给定的条件,以最优的方式确定行程的顺序;- 分别计算每次行程的距离或时间,然后求和得出总距离或总时间。
4. 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一组元素中,通过排列或组合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元素的问题。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运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 确定元素的个数和要选择的个数;- 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组合数公式计算排列或组合的种类数;- 注意考虑元素的顺序或是否允许重复选择。
5. 时间约束问题时间约束问题是指在行程中,需要考虑到时间限制的问题。
解决时间约束问题需要根据给定的行程和时间限制,综合考虑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解题技巧:- 确定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给定的时间限制,计算在限定时间内可到达的最远距离;- 注意考虑行程的速度和其他约束条件。
以上是中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的总结。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类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1.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2.相遇问题公式:根据速度和、距离和相遇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例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A、B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5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可以相遇?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车速度之比是5∶4,两地相距540km,求两车各自的速度。
例3.甲乙两车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
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少行驶10千米,那么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4.甲、乙两车从相距59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2千米(未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8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5.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离两地中点30千米相遇,求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例6.甲、乙两城市之间的铁路总长745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一列货车在客车出发1小时后,立即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乙城开往甲城。
货车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二)追及问题【知识点归纳】1.追及问题的概念: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2.追及问题公式: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例1.甲从A出发,每分钟走50米,甲出发30分钟后,乙也从A出发,去追甲,乙每分钟走80米。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行程问题”主要类型归纳一、直线型(1)两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是(2n-1)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是(2n-1)S。
(2)单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s。
二、环型环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反向迎面相遇(不可能背面相遇),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背面追及相遇(不可能迎面相遇)。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直线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
“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一)两岸型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
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
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
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
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1 1 12 3 23 5 24 7 2………n 2n-1 22、背面追及相遇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
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行程问题”主要类型归纳一、直线型(1)两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是(2n-1)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是(2n-1)S。
(2)单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s。
二、环型环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反向迎面相遇(不可能背面相遇),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背面追及相遇(不可能迎面相遇)。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直线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
“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一)两岸型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
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
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
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
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 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1 1 12 3 23 5 24 7 2………n 2n-1 22、背面追及相遇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
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
行程问题典型问题公式及例题
行程问题典型问题公式及例题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之间的关系。
1.追击时间=追击路程/速度差2.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3.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4.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5.相遇问题:(环形一周):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6.追及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7.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 追击时间8.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9.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逆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10.飞机飞行问题:同流水问题公式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列车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流水问题: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 水速: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没什么只有大概追及问题一、初步理解追及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行程问题当中的追及问题,它属于同向运动中的一种,包含追及距离、速度差和追及时间(追及步数)三个量的应用题,叫做追及问题。
二、解题技巧讲授1、速度差:快车比慢车单位时间内多行的路程。
即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的或每分钟多行的路程。
追及时间:快车追上慢车所用的时间。
路程差:快车开始和慢车相差的路程。
2.熟悉追及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3.解题技巧:在理解行驶时间、地点、方向等关系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思,寻找路程差及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到解答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法
行程问题的解法在代数中,行程问题是指有关匀速运动的应用题.这类问题可分为:①基本行程问题;②相遇问题;③追及问题;④航行问题;⑤环行问题等等。
但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匀速运动的基本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
现将这几类应用题的解法,通过举例介绍如下:一、基本行程问题.基本行程问题的特点是:同一人(或物体)在去时与回时的运动过程中,改变了路程、速度或时间;也可以是两人(或两物体)在同一路程行进中,由于速度不同而导致到达的时间不同.解这类问题时,要抓住总路程或总时间不变,直接运用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例1某人从甲村去乙村,在乙村停留1小时后又绕道去丙村,再停留半小时返回甲村,去时的速度是5千米/时,回时的速度是4千米/时,来回包括停留时间共用去6小时30分钟,回来因绕道多走了2千米,求去时所走的路程.解:设去时的路程为x千米,则回时的路程是(x+2)千米.依题意,得方程:解之得 x=10(千米)答:去时所走的路程为10千米.二、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着的人(或物体)从两地沿同一路线相向而行,最终相遇.解这类问题时,要抓住甲、乙同时出发至相遇时的基本等量关系:(1)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两地间的路程,即:甲与乙的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间的路程;(2)同时出发到相遇甲与乙所用的时间相等.例2 甲、乙两城相距100千米,摩托车和自行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2.5小时两车相遇,自行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求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速度。
解:设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则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依题意,得方程:答摩托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自行车的速度是10千米/时.三、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特点是:两人(或两物体)同时沿同一路线,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快者追赶慢者.解这类问题要抓住基本等量关系:(1)快者行的路程-慢者行的路程=两者间的距离,即:两者的速度差×追及时间=两者间的距离;(2)从开始追赶到追及时,快者与慢者所用的时间相等.例3 东西两村相距2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西村出发往东走,每小时走13千米,同时另一人步行从东村出发,沿同一条路也往东走,每小时走5千米,经过几小时后,骑自行车的人可以追上步行的人?解设x小时后,骑自行车的人追上步行的人.依题意,得方程(13-5)x=20解之得 x=2.5(小时)答经2.5小时,骑自行车的人可以追上步行的人.四、航行问题.航行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它的特殊性在于要考虑水速对船速的影响,其基本等量关系是:(1)船顺流速度=船的速度+水流速度;(2)船逆流速度=船的速度-水流速度.例4一船在甲乙两地之间航行,顺流行驶要4小时,逆流行驶要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求这两地之间的距离.解设这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则依题意,得方程:解之得 x=80(千米)答这两地间的距离为80千米.五、环行问题.环行问题即封闭路线上的行程问题.如果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有两种情况:同向环行类似追及问题,其基本等量关系是: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环形周长;反向环行类似相遇问题,其基本等量关系是: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环形周长.例5 一条环行跑道长400米,甲每分钟行550米,乙每分钟行25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多少分钟后他们再相遇?解:设x分钟后两人再相遇.依题意可得方程550x-250x=400答:1分20秒后,他们再相遇.。
小学行程问题汇总(含典型例题和习题)
小学行程问题汇总(含典型例题和习题)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
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在行程问题中,与环行有关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一般的行程问题的方法类似,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相遇到下次相遇共行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时,甲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了一个全程。
结合分数、百分数知识相关的较为复杂抽象的行程问题。
要注意:出发的时间、地点和行驶方向、速度的变化等,常常需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
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
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练习 1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行程问题思维刘有珍行程问题归纳总结
行程问题思维刘有珍行程问题归纳总结解题思路1个核心公式:路程=速度×时间2个基本题型:相遇即合作,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及即干扰,路程差=速度差×时间;6种常见方法:图示法、公式法、比例法、赋值法、方程法、代入法8个行程模型:火车过桥、火车运动、队伍行进、往返相遇、等距离运动、等间隔发车、无动力漂流、流水行船精细备考考点1:基本公式法方:题干中等量关系明显,一般结合方程法,依据核心公式直接解题,方程往往围绕路程或时间展开。
【例题1】(广州2012-84)甲公司的马经理从本公司坐车去乙公司洽谈,以30千米/时的速度出发20分钟后,马经理发现文件忘带了,便让司机以原来1.5倍的速度回甲公司拿,而他自己则以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去乙公司。
结果司机和马经理同时到达乙公司。
甲乙两公司的距离是()千米。
A. 12.5B. 13C. 13.5D. 14[答案]A[解析]20分钟的路程为30×1/3=10千米,设马经理步行的总距离为x,则,解得x=2.5(千米),因此两地的距离为12.5千米,答案选择A。
【例题2】(深圳2012-6)小强从学校出发赶往首都机场乘坐飞机回老家,若坐平均速度40千米/小时的机场大巴,则飞机起飞时他距机场还有12公里;如果坐出租车,车速50千米/小时,他能够先于起飞时间24分钟到达,则学校距离机场()公里。
A. 100B. 132C. 140D. 160[答案]C[解一]24分钟=0.4小时,假设学校距离机场的距离为s,则,解之可得s=140。
答案选择C。
[解二]12公里所需的时间为12÷40=0.3小时,24分钟=0.4小时。
两次速度比为4:5,路程一定,因此时间比为5:4,两次的时间差为0.7小时,进而得到第一次所需时间为5×0.7=3.5小时,从而可以得到学校距离机场的距离为40×3.5=140公里。
【例题3】(贵州2012-41)某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如果车速为54公里/小时,正好准点到达;如果将车速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20分钟赶到;如果将车速提高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多少分钟赶到?()A. 30B. 40C. 50D. 60[答案]C[解析]54公里/小时=0.9公里/分钟,设准点达到的时间为t,则有:0.9t=1×(t-20),解得t=200(分钟),所以总路程为0.9×200=180(公里)。
人教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总类归纳及习题
行程问题路程 =速度 ×时间 S = Vt速度= 路程 ÷ 时间÷t 时间 =路程÷速度÷ V1米,李明4分钟走60米。
问:李明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2、杰克和玛丽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游乐园,杰克每分钟走75米,玛丽每分钟行50米,杰克走了20分钟就到了游乐园。
问:玛丽到游乐园需要多长时间?※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
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特点: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基本关系: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 = V 和 × t速度和V 和 = S 总 ÷ t相遇时间t = S 总 ÷ V 和答:快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
慢车的速度为36千米/小时。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问(1)甲乙二人几小时相遇?(2)甲乙何时还相距10千米?2、两城市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13千米,乙每小时走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前进与甲相遇。
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3、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货车每小时行49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1千米。
两车第一次相遇后以原速继续前进,并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都立即按原路返回,两车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
求A 、B 两地之的距离。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
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基本公式有:追及(或领先)的路程 = 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 追及(或领先)的路程 ÷ 追及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例2、甲、乙二人围绕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长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行程问题可以说就是难度最大的奥数专题?类型多:行程分类细,变化多,工程抓住工作效率与比例关系,而行程每个类型重点不一,因此没有一个关键点可以抓题目难:理解题目、动态演绎推理——静态知识容易学,动态分析需要较高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与概括能力跨度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学行程——四年的跨度,需要不断的复习巩固来加深理解、夯实基础2、那么想要学好行程问题,需要掌握哪些要诀呢?要诀一:大部分题目有规律可依,要诀就是"学透"基本公式要诀二:无规律的题目有"攻略",一画(画图法)二抓(比例法、方程法) 3、行程模块中包含哪些知识点,有何解题技巧?例题讲解?行程问题包含多人行程、二次相遇、多次相遇、火车过桥、流水行船、环形跑道、钟面行程、走走停停、接送问题、发车问题、电梯行程等更新目录: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二次相遇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火车过桥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流水行船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环形跑道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钟面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接送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发车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电梯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猎狗追兔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平均速度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例题及答案(一) 例题及答案(二)奥数行程: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就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2、相遇问题:路程与=速度与×时间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就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就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与乙相遇后3分钟与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就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与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就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就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就是重点,也就是难点,更就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
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奥数行程:多人行程例题及答案(一)多人行程---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人数为3人,主要考察的问题就就是求前两个人相遇或追及的时刻,第三个人的位置,解题的思路就就是把三人问题转化为寻找两两人之间的关系。
例1、甲乙丙三人同时从东村去西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比乙快12公里,比丙快15公里,甲行3、5小时到达西村后立刻返回。
在距西村30公里处与乙相聚,问:丙行了多长时间与甲相遇?答案一:设乙每小时行x公里,则甲为x+12,丙为x-15+12=x-33、5*12=(x+12)*2x=9甲为21公里,丙为6公里,21*3、5*2/(21+6)=5、44小时丙行了5、44小时与甲相遇答案二:在距西村30公里处与乙相聚,则甲比乙多走60公里,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比乙快12公里,所以,甲乙相聚时所用时间就是60/12=5小时,所以甲从西村到与乙相聚用了5-3、5=1、5小时,所以,甲速就是:30/1、5=20公里/小时,所以,丙速就是:20-15=5公里/小时,东村到西村的距离就是:20*3、5=70公里,所以,甲丙相遇时间就是:(2*70)/(20+5)=5、6小时例2、难度:高难度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与48千米/时。
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她们出发后6时、7时、8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
求丙车的速度。
【解答】解题思路:(多人相遇问题要转化成两两之间的问题,咱们的相遇与追击公式也就是研究的两者。
另外ST图也就是很关键) 第一步:当甲经过6小时与卡车相遇时,乙也走了6小时,甲比乙多走了660-486=72千米;(这也就是现在乙车与卡车的距离) 第二步:接上一步,乙与卡车接着走1小时相遇,所以卡车的速度为72-481=24第三步:综上整体瞧问题可以求出全程为:(60+24)6=504或(48+24)7=504第四步:收官之战:5048-24=39(千米)注意事项:画图时,要标上时间,并且多人要同时标,以防思路错乱!例3、难度:高难度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
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来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经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
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
问:张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答】老师出发时与李华相距20、4-4×0、5=18、4千米,再过18、4÷(4+4+1、2)=2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学校2×4+2=10千米,张明行驶的时间为0、5小时,因此张明的速度为10÷0、5=20千米/时。
奥数行程:多人行程例题及答案(二)行程问题就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与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
多人行程---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人数为3 人,主要考察的问题就就是求前两个人相遇或追及的时刻,第三个人的位置,解题的思路就就是把三人问题转化为寻找两两人之间的关系。
例1、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到B,而且要求同时到达。
现在有两辆自行车,但不许带人,但可以将自行车放在中途某处,后来的人可以接着骑。
已知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甲步行的速度就是每小时5千米,乙与丙每小时4千米,那么三人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同时到达?【解答】因为乙丙步行速度相等,所以她们两人步行路程与骑车路程应该就是相等的。
对于甲因为她步行速度快一些,所以骑车路程少一点,步行路程多一些。
现在考虑甲与乙丙步行路程的距离。
甲多步行1千米要用1/5小时,乙多骑车1千米用1/20小时,甲多用1/5-1/20=3/20小时。
甲步行1千米比乙少用1/4-1/5=1/20小时。
,所以甲比乙多步行的路程就是乙步行路程的:1/20/(3/20=1/3、这样设乙丙步行路程为3份,甲步行4份。
如下图安排:这样甲骑车行骑车的3/5,步行2/5、所以时间为:30*3/5/20+30*2/5/5=3、3小时。
例2、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与乙相遇后3分钟与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就是多少米?【解答】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与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就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就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就是重点,也就是难点,更就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
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奥数行程:二次相遇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一、概念: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二、特点:它的特点就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就是指相遇问题。
三、类型: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四、三者的基本关系及公式: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与-已知的一个速度奥数行程:二次相遇例题及答案(一)答题思路点拨: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 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一般知道AC与AD的距离,主要抓住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就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
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120B、100C、90D、80【解答】A。
解析:设两地相距x千米,由题可知,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变,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例2、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
两城市相距( )千米A、200B、150C、120D、100【解答】D。
解析: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A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时走了52×2=104千米,从B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2=100千米。
绕圈问题:例3、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8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行一周需要( )?A.24分钟B.26分钟C.28分钟D.30分钟【解答】C。
解析:甲、乙两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了6+10=1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