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解析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倒装句的特点是句子成分的位置与常规语序不同。在《苏武 传》中,这种句式常用于强调某些信息或者因为修辞的需要 而调整语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用词,逐字逐 句地翻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表 达方式和语言特征。
意译
不拘泥于原文的句式和用词,以 传达原文的意蕴为宗旨,更注重 整体意义的准确传达。
被动句
总结词
被动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主语的被动状态和遭受的 命运。
详细描述
被动句的特点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而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在《苏武传 》中,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物的被动状态和不幸。
倒装句
总结词
倒装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句子成分,突出重点信息 ,或者是因为修辞的需要而调整语序。
而
连词,表示转折、并列、顺承等关系。
以
介词,表示时间、方位、方式等;也 用作动词,表示“用”、“拿”、“ 以为”等。
于
介词,表示时间、方位、对象等;也 用于被动句。
乃
副词,表示判断、转折、让步等关系; 也用于强调语气。
其他不常见虚词
焉
代词、副词、助词等,用法较 为复杂,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
乎
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时间、 方位、对象等;也用作语气助词, 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会武等至匈奴
适逢,恰巧 会同
聚集\集合
会
2.会论虞常
3.单于召会武官属
16
1.方欲发使送武等/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派遣
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4.须发尽白
发动,起事 揭露,暴露 头发
17
1.单于益骄
更加 渐渐
益
2.武益愈
1.虞常果引张胜
牵连,招供 举起
引ຫໍສະໝຸດ Baidu
2.引佩刀自刺
18
2.剑斩虞常已
3.其一人夜亡/得夜见汉使 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剑,n-状,用剑
夜,n-状,在夜间。 上,n-状,向上。
10
四、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表被动)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夷灭”有被动意味) 3.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
二、状语后置
为降虏于蛮夷 于蛮夷为降虏
亡 通“无”,没有。
霑 通“沾” ,沾湿。 衿 通“襟”,衣襟。
11.与武决去
决 通“诀”,诀别。
3
二、古今异义词
1.汉亦留之以相当 (dàng )
古:互相抵押。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老人,长辈。 3.置币遗单于。 古:财物。
今:副词,表程度。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第一篇:《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11)请毕今日之马雚
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8)位列将
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苏武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l(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刂芯羌唷I裕�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显赫世家子弟,少年时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勇气。他进入了汉朝
的官场,成为了一名官员。在担任官职期间,苏武一直秉持着忠诚、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受到了当时的皇帝和朝廷的赏识。然而,因为一些政治斗争和阴谋,苏武最终被流放到了
西域边疆。在那里,他遭受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和残酷的待遇,但是苏武从未放弃过对祖国
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他在流放的岁月中,通过牧羊生活,坚持了多年,最终得到了当
时的匈奴国王的信任,使自己得以成功返回中国。
苏武传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总结。
首先,苏武传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官场是千丝万缕
的权谋之地,充满了尔虞我诈和你争我夺。苏武在官场中受到了政治斗争的牵连,最终被
流放到了西域。这反映了当时官场政治的黑暗面和残酷现实。同时,苏武在流放西域的岁
月中,通过牧羊生活,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勤劳朴素的农耕传统和牧民文化。这种传统
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苏武传中体现了人物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苏武在流放西域的岁月中,坚持忠诚
和正义,不屈不挠,最终得到了匈奴国王的信任,使自己得以成功返回中国。苏武的正直
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榜样,也对后世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武传中的这种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一直被中国人民所传颂和推崇,成为了中国传统的
精神符号。
此外,苏武传还可以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苏武传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苏武一生的描绘和叙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同时,苏武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苏武传中蕴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以下
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苏武传中介绍了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在那个时代,中
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放牧,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以骑射为主
要战斗方式,同时也很擅长放牧和狩猎。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他们的
勇敢、机智和灵活性。
2. 苏武传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外交的重要性。苏武被捕后,中
国的政府不仅努力营救他,还派遣使者与匈奴外交,争取到了与匈奴
的和平。这说明中国古代政府注重外交手段,并且密切关注边境地区
的稳定。
3. 苏武传中揭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遭受匈奴的折磨和冷遇,苏武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他始终坚持自己的
原则,不向匈奴低头。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启示着我们在面对困难
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4. 苏武传中讲述了中国的古代冶铁工艺。苏武在匈奴被囚禁期间,
通过学习匈奴的冶铁技术,将这一技术带回了中国。这对中国古代铁
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说明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工艺
技术的重视和对于实用性的追求。
5. 苏武传中揭示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性。苏武在与匈奴的交
流中,学习了匈奴的语言和文化,为将来的外交交流打下了基础。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有助于消除误解和敌意,也有助于推动文明的进
步和发展。
6. 苏武传中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体制。苏武因拒绝效忠匈奴,被囚禁在匈奴的牢房中。这显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平等和统治者对于
臣民的绝对控制。然而,苏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由,这也给后人提供了不向困境低头的启示。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复习分析课件
语言风格
文笔优美,用词简练, 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
染力。
情节安排
情节紧凑,高潮迭起, 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06 苏武传实践应用
学习迁移
知识点梳理
将苏武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全面
掌握。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苏武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 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
练习题设计
文学手法与思想的结 合
如何将《苏武传》的文
学手法与其思想内涵相
结合,全面理解作品。
苏武精神的时代价值
如何理解和评价苏武精 神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
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关 联
《苏武传》作为《汉书
》的一部分,如何将其
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关
联和比较。
05 苏武传分析解读
人物形象分析
苏武
忠诚、坚贞不屈、勇敢、爱国、忍耐、执着
《苏武传》主要讲述了汉朝使节苏武 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的历史事件, 期间涉及的人物有汉武帝、李陵、卫 律等。
语言技巧
分析《苏武传》中班固使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班固在《苏武传》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使得文笔生动有力,形象鲜明。同时,班固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象征手法,寓 意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汉书》记载
苏武的事迹被记载在《汉书》中,作 者班固通过撰写《苏武传》来表彰苏 武的忠诚和民族气节。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⑤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⑧信义安所见乎
(亡:通“无”,没有) (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③我丈人行也。
C、名词活用等
1 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 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 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 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五、特殊句式
A、倒装句
(12)斧钺: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 使人致死。
(13)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 天,天帝 。后土: 古代指 地,土神 。皇天后土就指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
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 作“后土皇天”。
一、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1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叙事诗,描写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和
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人物苏武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
许多关于苏武以及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知识点。下面是对苏武传中
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苏武的背景和形象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将领。他出生于
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才华和勤奋,逐渐在政治和军事上崭露头角。苏武传中描写了苏武在北方边防地区与匈奴族进行战斗的情景,展现
出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二、苏武被俘与坚守信仰
在苏武传中,苏武因为被敌人俘虏而成为囚犯。然而,即使面对生
命的威胁和诱惑,苏武选择坚守自己的信仰原则,决不向敌人低头。
他毅然拒绝向匈奴族屈服,并通过各种方式坚持表明自己的态度,展
现了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三、苏武传中的友谊与忠诚
苏武传中描写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友谊与忠诚。苏武在被俘期间结识
了许多朋友,其中最出名的是与石廪的友谊。石廪在苏武最为艰难的
时刻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和支持,并与苏武共同度过了漫长的困境。
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忠诚是苏武传中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情节。
四、苏武传中的政治智慧和策略
苏武是一位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苏武传中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智慧和策略。他在与匈奴族的战斗中,通过熟悉敌人的战术和兵力,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苏武的智慧和策略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五、苏武传中的政治哲学和思想
苏武传中有很多关于政治哲学和思想的思考和探讨。例如,苏武在被俘期间思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他坚信自己是国家的子民,无论境遇如何,都应该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和牺牲。这些政治哲学和思想的表达,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高中语文苏武传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关注文学与语言艺术的课程,是学生培养优秀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其中,苏武传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美文之一,是一篇关于人生、情感、忠诚的叙事作品,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充满了哲理和情怀,成为了高中语文必学之作。接下来就从苏武传的故事内涵、文学特点、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它的知识点。
一、苏武传的故事内涵
1、忠诚
苏武传以苏武的忠诚为重要主题,苏武身为汉族首领,深知自己作为贵族所应尽的责任,即使被羌族抓住,被多次威胁,也没有丢失自己对祖国和家族的忠诚,最终坚定信念并成功逃回。
2、励志
苏武传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他敢于承担责任,超越自我,勇敢的战斗到了最后,为了自己的责任不惜舍身。他在绝境中依然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也激发了读者的内心潜力。
二、苏武传的文学特点
1、叙事性强
苏武传是一篇古代传奇故事,采用了线性的叙事方式,逻辑性非常强,从苏武被逼到投奔不同羌族、通过花言巧语、巧妙逃脱,走向回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展示了苏武的才智、勇敢,让读者跟随着苏武一路追寻。
2、言简意赅
苏武传故事情节清晰且表达准确简明。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在描写人物性格,情感心理方面都有积极地借鉴外来文化遗产。
三、苏武传的人物形象
1、苏武
苏武是一位英勇忠诚的人物形象,他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肃然起敬,让人们看到了他的英雄本色,超越了自我,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使命。
2、羌族首领
故事中的羌族首领使计于苏武,对他进行诱骗和威胁,但经过苏武的巧妙反应,不仅让自己安然无恙,还扰乱了对方的计谋。羌族首领的性格既狡猾又阴险,表现出其权力欲望和野心。
苏武传——知识点全面附作文概要
以后,结束
这里是卫律自指
判处
赦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 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相动连。坐律(曰知:罪“)苏
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
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模仿
幸而
满
也会这样
白白地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膏,肥沃,这里是使动用法。膏草野,使野草滋润肥美。
《汉书》 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所 著, 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 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和《史记》合称“史汉”。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 使动用法,使……争斗 奴之祸,从我始矣!”
从旁观看祸败,意即幸灾乐祸。
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
匈奴的灾祸,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 置大窖中不,可绝以不威饮胁食。天雨雪,武卧动啮词雪,,报与告旃毛并 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 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下所雪。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一、苏武的生平
苏武出生在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个农家,他天生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了出色的文
学才华。后来,苏武参加了汉武帝举办的乡试,一举中举,成为了一名官员。
但是很快,苏武便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因为他坚持以忠臣的态度维护自己的原则,不
肯为了阿谀奉承而改变立场,所以他成了廷臣们的众矢之的。最终,苏武被诬陷入狱,并
被迫流放到了西域的边疆。
二、苏武在西域的生活
在西域,苏武遭受了严苛的生活条件和残酷的对待。但是,苏武一直骨子里都有一种勇敢
坚毅的品质,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从未低头。他用自己的诗歌和音乐传达着自己的心声,也
通过行动向人们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立场。他在西域的岁月,是他一生中最为不
朽的传奇。
三、苏武与羊群的感人故事
苏武流放西域时,被派去照管一群羊群。在西域荒凉的原野上,苏武和羊群度过了数年。
在这段时间里,苏武精心照顾着这群羊,不仅鼓励羊群寻找吃的和喝的,还时常给它们弹
奏音乐,诵读诗歌。
就在这样一天,苏武得知了自己被朝廷特赦的消息。但是,看到这群羊已经被自己当作朋
友一样对待的情形,苏武便犹犹豫豫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不忍弃羊群也”,于是他毅然
放弃了冀望的食言赴死。
四、苏武的忠贞不渝
苏武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他的忠贞不渝的品质。在艰难的流放岁月中,苏武没有因为自己的
遭遇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追求。相反,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忠臣形象。所以,苏武的故事也经久不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的一笔宝贵遗产。
五、苏武的影响
苏武的故事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忠贞品质感染了许多后人,成
人教版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篇,描写了汉朝时期的苏武生平与他的忠诚、坚韧,
以及他在匈奴俘虏期间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厚意。本文将从苏武的生平、他的忠诚与坚韧、
以及他的爱国情怀这三个方面对《苏武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苏武的生平
苏武原是汉朝的一名官员,因为不满汉朝宦官专权,苏武与其堂弟苏搅扰文学人书旬禄受
害被逼入匈奴。在匈奴俘虏期间,苏武经历了酷刑折磨、绝望压力等艰辛,但他始终不改
初心,坚定地守护着对祖国的忠诚。
二、苏武的忠诚与坚韧
苏武的忠诚与坚韧是《苏武传》的核心主题。苏武在匈奴俘虏期间,遭受着各种酷刑和压力,但他从未放弃对祖国的忠诚。面对生命的威胁,苏武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匈
奴所屈,更不愿背弃身为汉朝子民的身份。他以生命和尊严为代价,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苏武传》通过苏武的事迹,展现了一个忠诚、坚韧的人物形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典范。
三、苏武的爱国情怀
苏武的爱国情怀是《苏武传》的另一重要主题。苏武始终心系祖国,不屈不挠地捍卫着自
己的尊严和对祖国的忠诚。在匈奴俘虏期间,苏武因为坚定拒绝成为匈奴的奴隶,被迫在
北方的寒冷地区放牧,遭受着寒冬的严寒和饥饿之苦。但即便如此,苏武心中依然充满了
对祖国的眷恋。他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爱国的英雄形象。苏武的爱国情怀不
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怀念,也是对自己作为一个汉朝子民的骄傲。
四、《苏武传》的主题、情节等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爱国诗篇的经典作品,主题集中了苏武的忠诚、坚韧和爱国情怀。
情节上,主要讲述了苏武在匈奴俘虏期间的遭遇,以及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通过苏武的
苏武传分段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分段知识点总结
一、故事背景
苏武传发生在中国汉代,当时汉朝周边的匈奴游牧民族对中国北境作战不断,战乱频繁。
为了维护边疆的和平稳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其中就包括与
匈奴通婚联姻。苏武作为汉朝的大臣,受命前往匈奴朝见匈奴王,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
二、主要人物
1.苏武:汉代大臣,忠诚勇敢,为了维护汉朝的利益,不畏艰险,被匈奴俘虏后,历经磨
难却依然坚守忠诚,最终被释放归国。
2.匈奴王:当时的匈奴统领,与汉朝有一定的交往与联系。对苏武表示善意,并最终释放
了他。
三、故事情节
苏武传的故事情节颇为曲折,包括了苏武出使匈奴、被俘虏、磨难生活、忠诚坚守以及最
终归国等,极富传奇色彩。
首先是苏武出使匈奴,为了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苏武前往匈奴朝见匈奴王,但是
在匈奴长城上遭遇了匈奴的陷阱,被俘虏。
其次是苏武的磨难生活,被匈奴俘虏后,苏武长期生活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在荒芜的边
疆上放牧。他遭受着风霜雨雪,饥寒交迫,但是他始终不屈不挠,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和
忠诚。
最终是苏武的归国,十余年后,苏武终于得到了匈奴王的释放,回到了汉朝。当时的皇帝
孝文帝闻讯后非常感动,亲自前去接见苏武,并封他为卫将军,给予了极高的尊重和赏赐。
四、社会价值
苏武传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故事内容充满了正直、忠诚、不屈不挠的精
神内涵。这些精神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和崇尚,被奉为忠臣的楷模。
首先是正直。苏武身负重任,出使匈奴,他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汉朝的利益,表现了他的
正直和为国家着想的高尚品质。
其次是忠诚。苏武在被俘虏后,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忠诚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派遣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劫持阏氏归汗的事。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6、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7、见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
(2)何以女为见见:看见
8、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及:以及
(2)此必及我及:连累
(3)及还,须发尽白及:等到
9、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正遇上
(2)会论虞常会:会同,一起
(3)会武等至匈奴会:恰逢
10、得
(1)虞常生得得:抓住
(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得:能
11、如
(1)事如此,此必及我如:到
(2)如惠语以让单于如:按照
12、为
(1)兄弟并为郎担任
(2)汝为人臣子作为
(3)匈奴以为神看作,当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
13、因
(1)君因我降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通“已”,已经)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做动词
(1)天雨雪雨: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拄着。
(4)空以身膏草野膏:滋润
(5)以状语武语:告诉
2、名词做状语
(1)惠等哭,舆归营用车子。
(2)剑斩虞常已用剑
(3)得夜见汉使在夜里
(4)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5)朝夕遣人候问武在早上和晚上
3、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以……为壮
4、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9)宜皆降之使……投降
五、句式
1、判断句
(1)“……也”式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者,……也”式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非”字句
非汉所望也。
2、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无标志的被动句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A、何以女为见?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引佩刀自刺.
E、子卿尚复谁为乎
(2)介词结构后置
为降虏于蛮夷
(3)定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