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许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地区 位于平原地貌,支持着丰富的 生态系统。
河流和水边生物
平原地貌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河 流和河口地区,提供了丰富的 水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貌
特点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 丰富的矿产资源 保护了生态系统
意义 提供了壮丽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为矿业开发和能源需求提供了机会 山地地区常常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地球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地球表面形态的魅力
地球表面形态以其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和壮观的海滩吸引着人们。探索地球的奇迹和美丽,享受大 自然的魅力。
平原地貌
农田和农业
平原地貌提供了广阔的耕地, 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
草原和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 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包括平原地貌、山地地貌、高原地貌、盆地地貌和丘陵地貌。 了解这些地貌对我们理解地球的表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
1 平原地貌
广阔平坦的地形,主要 由河流和海洋沉积物形 成。
2 山地地貌
高高的山脉和陡峭的斜 坡,形成于地壳运动和 岩石抬升的过程中。
高原地貌
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 大的高原地区
• 阿尔蒂金山脉:欧洲 的高原地貌
• 不丹高原:亚洲的高 原地貌
地形特点
•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 草原、森林和湖泊等
多样的生态系统 • 重要的水源和水资源
人类活动
• 交通、农牧业和旅游 等经济活动
• 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传统 • 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
3
能源开发
高原地貌和盆地地貌中的地下资源, 如煤炭和石油,对能源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

22地球表面形态-图文

22地球表面形态-图文

22地球表面形态-图文必修一水平复习案高二年级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复习目标】理解地质作用的分类,能够解释和区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能够运用语言、图像进行表述。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如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流水、风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

Ⅰ.基础回顾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

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二、板块构造学说: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和大洋中脊;碰撞处形成褶皱山系、岛弧和海沟。

板块相对移动张裂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形成高峻山脉和相块相互挤压碰撞巨大高原撞大陆板块与海洋板海沟、岛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岸山脉三、地质作用分类:按其能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断层: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作用因素流水作用(季风区典型)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举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黄土高原、沙丘、风力侵蚀作用风力作用(西北地区典型)风力沉积作用学案编制人:王理审核人:1必修一水平复习案高二年级Ⅱ.复习自测:1、下图显示的我国四大高原中,由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是()ABCD2、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A.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B.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C.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D.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读右图,分析回答3—4题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等。

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和。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成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等六大板块。

(2)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边界)和相邻板块的彼此分离(边界)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①在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的和巨大的。

如②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以及与之相伴的或。

如美洲西岸的和亚洲东部的。

③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如的形成)或海洋(如海的形成)(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概念:由运动留下的“痕迹”。

1.褶皱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基本形态:一般地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比较,抗能力较强,反而形成山地。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而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向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

2.断层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

形式: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的突起的部分叫,常形成陡峻的。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构造,常形成或。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

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流水侵蚀作用:如山地山高谷深,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作用:如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往往形成开阔的和。

风力沉积作用:如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属于图中的处地貌_D__
(4) 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地地铁,则地铁遂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
AB两处中的 A处,背理斜由岩是层:受到张力作用,符合力学原理,支撑性
较强,不易塌方;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背斜岩
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工程成本。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挤压力
断 层
思考:1)什么是断层? 2)它可以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
2、断层
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地位移,称 为断层
.地垒: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 如华山西峰、峨眉上金佛顶
.地堑:在断层中,中间相对下沉的部分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使地表趋于高低起伏
地震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 搬运、固结 于平缓 成岩
珠穆朗玛峰
1、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朝相反 的方向改变地表的形态,其中以内力作用为主
·分类: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
1)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以内力作用为主
褶皱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向上拱起
向 斜
向下弯曲
地形
一般形成山岭 一般形成谷地
背斜反成谷,向斜反成山
外力作用为主
背斜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 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
向斜 向斜成山原
因:向斜槽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5)背斜和向斜的现实意义:
海门中学
背斜 储油
向斜储水
(6)背斜、向斜相互比较 )背斜、
海门中学
地表形态 岩层形态 早期 背斜 岩层向上 拱起 山岭 晚期 背斜成 谷
现实意 义 储油、 天然气 储存地 下水
向斜
岩层向下 谷地或盆 向斜成 弯曲 地 山
2.断层 断层
海门中学
(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强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度,岩层发生断层 地垒 (2)分类 ) 地堑 谷地 陡崖
褶皱 形成初期 ,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海门中学
2)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 在经受外力侵蚀 的过程中, 的过程中,背斜 顶部因受到 因受到张力 顶部因受到张力 的影响, 的影响,侵蚀程 度较大, 度较大,而向斜 因受挤压力, 因受挤压力,不 易侵 蚀,因而侵 蚀程度较小
一、地质作用
海门中学
1.概念: 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 1.概念: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 概念 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 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 2.分类:按能的来源,将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分类: 能的来源,将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分类 外力作用
斜成谷 (3)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正态地形: 斜成山
斜成山 (3)倒置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倒置地形: 斜成谷
*正态地形: 正态地形:
海门中学
海门中学
*倒置地形: 倒置地形:

(二)、2地球表面形态

(二)、2地球表面形态

思读 考图 落: 基 山 和 安 第 斯 山 脉 的 成 因 ?
读图:分析日本和我国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讨论:说说大西洋的成因?
亚 洲 板 块
非 洲 板 块
美 洲 板 块
10/28/2014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10/28/2014
①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②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褶皱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10/28/2014
(3)板块构造与地表形态
板块交界处 板块内部 消亡边界 (碰撞) 地壳比较稳定 陆陆碰撞 褶皱山脉
D
冰岛
〔2010· 海南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完成下题。
3.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 B
落基山
安第斯山脉
固结成岩
二、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 人。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
地图上的发现
难道仅 仅是巧 合吗?
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 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 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 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 到现在海陆分布。
海底扩张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板块 构造学说的主张,板块构造学说很好地解 决了魏格纳生前一直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 问题,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 确性。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原因;
3、通过动画演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形成的地表形态;
4、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了解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一些自然景观图片的学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看图思考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探究
1.教师演示相关地质构造的课件,归纳总结相应知识
2.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用手中的道具制作出几种地质构造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模型、解释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练习
展示练习题
学生回答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表现高大山脉
板块的张裂地区(生长区):海沟、海洋
裂谷、断层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背斜与向斜
形式
断层地垒与地堑
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知识框架)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看一些有关地表形态的图片,思考几个问题:
1.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板块学说)?地震形成的地表形态有哪些?
2.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板块学说)?能形成哪些地貌形态?与地震的分布有何异同?
3、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团体意识。
教学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2、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组:在陆洋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探究:
第二组:在陆陆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第三组:在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地带会形成 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第一组:在陆洋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海岸山脉
第二组:在陆陆碰撞地带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假如你们是地质工作者,图示地区探明含有 油气资源和水资源,应在何处钻井寻找?
A气 B油
C水
精品课件
举一反三: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 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呢?为什么? 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背 褶斜 皱
向 斜
断层
岩层 形态
新老 关系
地貌
实际应用
有良好的储油、气 内老 背斜山 背斜谷 构造;岩层上隆不
地球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1、板块碰撞
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岛弧
海岸山脉 2、板块张裂—— 海洋、裂谷、海岭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背斜:山地、谷地 向斜:谷地、山地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地垒:山地 地堑:构造盆地或谷地
断层是如何形成的? 断层有哪两种基本形态? 分别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并用自己的方法演示断层
褶皱与地表形态Βιβλιοθήκη 谷? 背斜山? 向斜
为什么背斜成谷,向 斜反而成山了呢?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
1 2 3 21



岩层的新老关系

高中地理 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

高中地理 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

搬走地表沙尘, 风沙堆积形成 碎屑,形成戈壁, 沙丘,沙垄; 沙漠外缘形成 裸岩荒漠 黄土堆积,如 黄土高原
制作人:渠林芳
第二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貌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 Nhomakorabea地质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对地表的 影响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相互关系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表,以内 力作用为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主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固结成岩 平坦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流 水 作 用 风 力 作 用 冲刷坡面例如黄土 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貌;青藏高原“水 拍云崖”的景观; 使沟谷加宽加深, 例如峡谷,瀑布; 风蚀沟谷 ,风蚀 洼地 风蚀蘑菇,风蚀 城堡
搬运作用
搬运侵蚀后的 泥沙;流速降 低,泥沙逐渐 沉积
堆积作用
山前形成冲击 扇,河流中下 游形成冲积平 原和河口三角 洲
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正 地形成山,逆地形成谷
褶皱 2、地质构造 与地貌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正 地形成谷,逆地形成山
分类
断层
上升岩块: 形成块状山 地或高地 华山,庐山, 泰山-----------地垒 下沉岩块:形成谷地或盆 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地堑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 海洋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1 、地壳运动 和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 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如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26张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26张PPT)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学 说
主 要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力 来自地球 内部 ,主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和盆地, ① 内外力长期 作 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不平 。共同作用; 用 物质衰变释放的热能
②某时某地以

一种作用为主;
力 来自地球 外部 , 风化、 侵蚀 、 削高填低,使地
作 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
张 裂
生长 边界
←|→
大陆板 块内部
海洋板 块内部
形成裂谷 海岭或大洋中脊
图示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台湾山脉 日本海沟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想一想
试用板块学说解释下
5
列地形
由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的,处于生长边界。
1.台湾岛
6
喜马拉雅山脉
2.日本海沟 3.落基山脉 4.安第斯山脉
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2 形成的,处于消亡3边界。 由由欧美亚洲板板块块和和太太平平洋洋板板块块1碰碰撞撞挤挤压压形形成成的的,,处处于于消消亡亡边边界界。。 7 由非由洲欧板亚块8板内块部和张太裂平分洋离板形块成碰的撞挤压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
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力主要有地壳构造力和地球物理力,外部力主要包括风化、流水、冰川等自然力的作用。

这些力相互作用,使地球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地表形态。

二、地表构造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地表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进而影响地表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

三、地形分类及特点
根据地形特点,地球表面形态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山地地势较高,地形险峻,如喜马拉雅山脉;丘陵地势较为起伏,如我国江南丘陵;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

四、地貌实例分析
地表形态各异,以下举几个典型地貌实例进行分析。

黄土高原地貌,是由于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使黄土沉积而成;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解作用,形成奇特的石林、溶洞等地貌;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运动导致的地面侵蚀作用,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五、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可以为人类提供水利资源;地震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山脉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表构造运动、地形分类、地貌实例等方面均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块状山地 或高地 谷地 或低地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1.比较褶皱和断层、背斜和向斜、 地垒和地堑。
褶皱
成因
思考: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质构造?
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
断层
成因
思考:1.断层的形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 断层的形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断层的形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流 水 侵 蚀 地 貌
黄土高原
深厚黄土来 源——风力 风力 沉积作用 沟壑纵横— 沟壑纵横— 流水侵蚀地 貌
成因: 成因:风力沉积 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流水侵蚀
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
峡谷 瀑布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冲积扇
长江三角洲
流 水 堆 积 地 貌
流水沉积地貌
冲(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 的各种地表形态。 的各种地表形态。
预习自测:
• 1.读下面“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 (1) 板块构造学说把 岩石圈分成六大板 软流层 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 至今仍在运动。 •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 比较 稳定 ;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 ,多 火山、地震。 • (3) 写出下列数码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 板块 ② 板块 ③ 板块 ④ 板块 ⑤ 板块 ⑥ 板块
形成侵蚀-堆积地 形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 流水作用 2. 风力作用
1. 流水作用
(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湿润、半湿润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沉积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风力作用
侵蚀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花岗岩地貌等
沉积 沙丘、沙垄等
Go on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山区延等高线修筑梯田 一般坡度较小
填海造田
陆地面积变大
小结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 宏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背斜 中老边新 向斜 中新边老
干旱、 半干旱地 区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缓坡沿等高线修筑 填海造陆 陆地面积变大
既可扩大耕地面积 又可保持水土
云贵高原的梯田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荷兰围海造陆 迪拜的“人工棕榈岛”
温州半岛工程
外力作用
冲刷侵蚀 沟壑、坡面破碎、陡崖
侵蚀
如:丹霞地貌、黄土高原
流水作用
溶蚀
溶洞、石林、地下河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形)
还是不合理的?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 流水
风力
侵蚀地形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沉积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 沙丘、沙垄、 黄土沉积
主要分布地区
湿润、 半湿润地区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顺地形 山 逆地形 谷 顺地形 谷
逆地形 山
流水作用 侵蚀 沟壑、溶岩地貌、丹霞地貌等
外力作用
沉 风力作用 沉积 沙丘、沙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自编题)地质作用是指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据此完成1~2题:1、划分地质作用为内力与外力的最主要依据是:A、能源的来源B、影响的大小B、速度的快慢D、形成的多少2、有关内、外力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内外力在地貌形成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B、杭嘉湖平原是流水沉积形成,不受地壳运动的影响C、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内力作用把使地表趋于平坦D、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构造学说(亦称全球大地构造学说):该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提出的学说。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说法有()①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②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③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形成全球的宏观地形④板块运动是外力作用的重要表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A、裂谷B、海洋C、高大山脉和高原D、盆地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5~6题5、图四个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为板块张裂的地区B、B往往是海洋最深处C、D板块的密度较小D、D为大洋板块的一部分6、运用此示意图可以解释下列那个地形区的形成:A、安弟斯山脉等海岸山脉B、日本群岛等东亚岛弧C、喜马拉雅山脉等年轻的高大山脉D、东非大裂谷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据此完成7~9题:7 下列选项中,属地质构造的是()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火山、地震D. 褶皱、断层8.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地质构造是()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板块9. 我国著名风景名胜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A. 地堑成山B. 向斜成山C. 地垒成山D. 背斜成山读地质构造简图(图1),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④形成山岭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水平运动B.侵蚀作用C.断裂作用D.地壳垂直运动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13、甲处谷地成因是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断层处岩石破碎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114.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1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二、非选择题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A;2、D;3、B;4、C;5、B;6、B;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其表示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B处往往形成海沟,是大洋的最深处。

D板块是大陆板块其密谋比C大洋板块的密度小。

第6题,从图中看出该处岛弧而不是海岸山脉,因此A、C不选,而东非大裂谷处是生长边界。

7、D;8、B;9、C;10、C;11、B;12、A、13、A;14、D;15. A ;解析:第14 题,图中岩层既有弯曲变形又有断裂错位,其中丙处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断裂,且相对于左侧岩层而言,该处明显属于下降岩块,因而其地质构造应为地堑。

第15 题,首先图中 a 、b 都位于煤气层中,其次,a 处于背斜的弯隆构造内,其上层有完整的岩层覆盖,岩层的封闭性较好;另外该处的海拔相对于两侧较高,煤气由于密度较小,往往集中于地势较高处,因而可以推测a 处的煤气浓度应很大,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油处于向斜部位,相对于两侧地势较低,地下水最易在此集聚,因而易发生透水事故。

二、非选择题16、(1)褶皱背向(2)向斜槽部附近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3)A A为背斜,岩层拱起,不易塌陷,不积存地下水,工程安全可靠,B处反之(4)A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解析:第(1)题,依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此地质构造为褶皱,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第(2)题,一般情况下,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甲、乙两地虽是向斜地区,却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第(3)题,背斜的岩层为穹窿构造,不易倒塌,而向斜的岩层不稳定,不利于隧道的安全。

第(4)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底部富集地下水。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自编题)外力作用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水流、风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

据此回答1~2题:1、受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

下列地区的主要外力表现形式有误的是:A、河口附近——侵蚀作用B、干旱地区——风力作用C、海岸附近——海浪作用D、雪线附近——冰川作用2、外力作用有时在某一时间内成为影响地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力,下列地貌的形成符合此特点有是:A、喜马拉雅山B、长江三峡C、黄河三角洲D、日本富士山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地质作用D.海陆变迁4、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流水B.风力C.温度D.变质读下列景观照片,回答5~6题。

5.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A.广东B.吉林C.四川D.新疆6.这种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下面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a、d河段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 )A、流水侵蚀,流水沉积B、流水沉积,流水搬运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D、流水沉积,流水侵蚀8、根据河流的发育过程及特点,河段a、b、c三点与剖面图对应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9、在b处修建一水库后,对该流域地貌的影响有:A、a处的流水侵蚀作用增强B、b处的流水沉积显著减少C、c处全年水位上升D、d海浪侵蚀能力增强下图中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最可能的地理景观是( )A、“V”形谷B、“U”形谷C、河流D、瀑布11、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13题。

12.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13.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自编题)在中国地区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居多,它是农民长期的劳动成果,是智慧的结晶。

其中以云南哀牢山元阳梯田(如下图)、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较为出名。

据此完成14~15题:14、梯田是人类下列哪类地形的改造而成:A、平坦高原B、陡峻山坡C、山地缓坡D、低凹地15、修建梯田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努力的艰巨工程,其对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意义是:A、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B、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C、保障当地生活用的最重要措施D、方便农民与耕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二、非选择题16.(改编题)读下列地貌素描图,回答问题。

(1)这五幅示意图中,分布在海拔很高地区的是________图,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2)图中各地貌的成因与流水有关是________图;与风力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与海浪有关的是________图;与冰川有关的是________图。

(3)各幅图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4)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对区域地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________图的地貌增长规模________(扩大、缩小),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导致________图地貌规模________(扩大、缩小)。

一、单项选择题1、A;2、C;解析:第1题,河口地区沉积作用为主。

第2题,喜马拉雅山和日本富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长江三峡是流水下切与地壳抬升同时进行的。

黄河三角洲主要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3、A ;4、C ;解析:第1题,图中现象是外力作用中的物理风化作用。

第2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

5、D;6、A;解析:图中的景观为风蚀地貌,分布在干旱区。

7、A;8、D;9、D;解析:第7题,河流上游以侵蚀为主,河口以沉积为主。

第8题,上游河流下切显著,河谷深,下流沉积为主,河谷宽广。

第9题,修建水库后,对上游河流的侵蚀没有影响;由于水流的速度下降,在库区沉积的泥沙增多;只有枯水期的水位上升;下泄的泥沙减少,海浪的侵蚀作用变相增加。

10. D11. A;12、B;13、D;解析:第12题,根据题意该岩石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因此说明其为岩浆岩。

第13题,该图表示河谷的规模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因此其发展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影响此地貌发育的内力是地壳的不断抬升,外力则流水的不断下切。

14、C;15、A;解析: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二、非选择题16. (1)C;B D (2)D;A E;B;C(3)A B C;D E(4)D;扩大;E;扩大解析:图中A为风蚀蘑菇、B为海蚀地貌、C为冰蚀地貌、D为河口三角洲、E为流动沙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