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教学案:第二章2.6距离的计算

合集下载

【优教通,同步备课】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2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复习课件

【优教通,同步备课】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2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复习课件

A1 A2 A2 A3 A3 A4 An A1 0
D1 A1 G D A B C B1
C1
M
始点相同的三个 不共面向量之和,等 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 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 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 线所示向量
二.共线向量定理与共面向量定理
(一)、共线向量: 1.共线向量:空间两向量互相平行
向量a与b的夹角记作:<a,b>
a b
O
A
a
B
b
范围: 0 a, b 在这个规定下,两个向 量的夹角就
如果 a, b
被唯一确定了,并且 a, b=b, a
2
, 则称 a与b互相垂直,并记作: ab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a b a b cos a, b
(三)、有关结论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 线线平行:l∥m a ∥b a=kb; u=0; a⊥u a· 面面平行:α∥β u ∥v u=kv. 线线垂直:l ⊥ m a ⊥ b a· b=0; 线面垂直:l ⊥ α a ∥ u a=ku; 面面垂直:α ⊥ β u ⊥ v u· v=0. 线面平行:l ∥α
n1 FC1 ,又FC1
FC1 //

平面ADE,
平面ADE
(2) n1 // n2
∴平面ADE//平面B1C1F 2、已知向量 a 1,2,2 则 a 上的单位向量为:
2 2 2 1 1 2 , 或 , , , 3 3 3 3 3 3

sin cos AB,n
AB n AB n
题型三:二面角
二面角的范围: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2.6 距离的计算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2.6 距离的计算

2.6 距离的计算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概念.(难点)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重点)3.通过转化,会利用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从而培养准确的运算能力.(难点)知识点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利用向量求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步骤:(1)找到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并求s 0=s|s |; (2)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3)计算点P 到点A 的距离|PA →|;(4)计算PA →在向量s 上的投影PA →·s 0;(5)计算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d =|PA →|2-|PA →·s 0|2.知识点二 点到平面的距离利用向量求点A 到平面π的距离步骤:(1)找到平面π的法向量n ; (2)在平面π内任取一点P ;(3)计算PA →在向量n 上的投影PA →·n 0; (4)计算点A 到平面π的距离d =|PA →·n 0|.考点一 点到点、点到线、线到线的距离例1 (1)(2016·临汾高二检测)如图 ,在60°的二面角α­AB ­β内,AC ⊂β,BD ⊂α,AC ⊥AB 于A ,BD ⊥AB 于B ,且AC =AB =BD =1,则CD 的长为________.(2)单位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B 1到直线AC 的距离为________.(3)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SD ⊥面ABCD ,且SD =AD =1,则异面直线SB 与AC 的距离为________.【名师指津】1.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一般用|AB →|=AB →·AB →2.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点P 可以在直线l 上任意选取,因此可选取易求得坐标的特殊点. ②直线l 的方向向量可任意选取.③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中s 0是单位向量,在求得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后,要将其单位化. 3.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如图,设n 与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A 是直线a 上任一点,B 是直线b 上任一点,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d =|n ·AB →||n |.练习1.线段AB 在平面α内,AC ⊥α.BD ⊥AB ,且BD 与α所成角是30°,如果AB =a ,AC =BD =b ,求C 、D 间的距离. 考点二 点到平面的距离例2在正四棱柱ABCD ­A ′B ′C ′D ′中,底面边长为22,侧棱长为4,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求点D ′到平面B ′EF 的距离.【名师指津】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以下几步完成: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②找出从该点出发与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由于n|n |=n 0可以视为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实质就是平面的单位向量与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即d =|PA →·n 0|.练习2.本例条件不变,求点A 到平面B ′EF 的距离. 考点三 线面、面面距离例3如图 所示,在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B ∥CD ,且∠ADC =90°,AD =1,CD =3,BC =2,AA 1=2,E 是CC 1的中点.求A 1B 1与平面ABE 的距离.【名师指津】1.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下,往往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且这个点可适当选取,以求解最为简单为准则,因线面距可用点面距求解,反之,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时也可用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过渡.2.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即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练习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平面A 1BD 与平面B 1CD 1间的距离.例4 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 =AD =4,AB =2,以AC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M ,交PC 于点N ,求点N 到平面ACM 的距离.例5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PA ⊥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BAD =∠ABC =90°,PA =AD =2,AB =BC =1,试问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一点M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33?若存在,试确定M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课堂练习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面α外一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点A 与平面内一点B 所成向量AB →的长度.( ) (2)直线l ∥平面α,则直线l 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 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2.已知向量n =(1,0,-1)与直线l 垂直,且l 经过点A (2,3,1),则点P (4,3,2)到l 的距离为( )A.32 B .22 C. 2 D .3223.如图2­6­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底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则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是( )图2­6­4A.12 B .24 C.22 D .324.在坐标平面xOz 内,与三点A (0,1,2)、B (2,0,1)、C (1,2,0)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5.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E 是AD 1的中点,求点E 到直线BD 的距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3.1-3三垂线定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3.1-3三垂线定理教学设计

《三垂线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并能从口头上和书面上作出正确的表达;(2)初步掌握运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考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三垂线定理及其证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渗透事物相互转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通过图形的立体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重点、难点:(1)掌握并正确表达定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2)构造运用定理的条件证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维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材分析:“三垂线定理”是在立体几何中研究了空间直线和平面垂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既是线面垂直关系的一个应用,又为以后学习面面垂直,研究空间距离、空间角、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四、教法分析建立模型,启发引导,猜想论证,学习应用,发展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节回顾旧知创设情景分析解决问题问题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教师提问式实施(教师补充说明:定义既是判定又是性质,并板书)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直线与平面垂直思维从问题开始,点明这节课是研究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继续问题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复述并板书)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问题3 PO是平面α的斜线,O为斜足;PA是平面α的垂线,A为垂足;AO是PO在平面α内的射影.(1)如果a⊂α,a与PO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2)如果a⊂α,a与PO能垂直吗?谁能将以上问题写成一个命题?你能证明吗?(教师板书)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可知这是一个真命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一个重要定理,从而引入。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答案解析)(4)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1PA PB PC PD AB =====,点Q ,R 分别在棱AB ,PC 上运动,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 ) A .7010B .355 C .3510D .7052.如图,在几何体111ABC A B C -中,ABC ∆为正三角形,111////AA BB CC ,1AA ⊥平面ABC ,若E 是棱11B C 的中点,且1112AB AA CC BB ===,则异面直线1A E 与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313B .21313C 26D 2263.在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OB OC ==,3AOB AOC π∠=∠=,则cos ,OA BC的值为( ) A .0B .22C .12-D .124.若直线1l 、2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2,2)a =-,(2,3,2)b =-,则1l 与2l 的位置关系是( ) A .12l l ⊥B .12l l C .1l 、2l 相交不垂直 D .不能确定5.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23BD =ABCD 沿对角线AC 对折,使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13,则所得三棱锥A BC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 .43π B .πC .23π D .2π 6.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122AA A B B C ==,且AB BC ⊥,点M 是11A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B 与1A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3B .223C .324D .127.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棱长均为2,则异面直线1A 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3B .12C .14D .08.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M 为11A 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M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05B .1010C .32D .629.已知()()()1,2,3,2,1,2,1,1,2,OA OB OC ===,点M 在直线OC 上运动.当MA MB ⋅取最小值时,点M 的坐标为( )A .(2,2,4)B .224(,,)333C .5510(,,)333D .448(,,)33310.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11114AE AC =,若1BE xAB yAD zAA =++,则x 的值为( )A .14B .34-C .1D .1211.在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2AB =,E ,F 分别为11AC 和11A B 的中点,当AE 和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10时,AE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15B 15C 5 D 512.已知A 、B 、C 是不共线的三点,O 是平面ABC 外一点,则在下列条件中,能得到点M 与A 、B 、C 一定共面的条件是( )A .111222OM OA OB OC =++ B .OM OA OB OC =++ C .1133OM OA OB OC =-+ D .2OM OA OB OC =--二、填空题13.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棱长均为2.点M 是侧棱1AA 的中点,点P 、Q 分别是侧面11BCC B ,底面ABC 的动点,且1A P 平面BCM ,PQ ⊥平面BCM .则点Q的轨迹的长度为___________.14.ABC △中,90C ∠︒=,60A ∠︒=,2AB =,M 为AB 中点,将BMC △沿CM 折叠,当平面BMC ⊥平面AMC 时,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15.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1,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 22EF =,现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AC BE ⊥;②//EF 平面ABCD ;③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 ④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16.把地球看作是半径为R 的球,A 点位于北纬30°,东经20°,B 点位于北纬30°,东经80°,求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______________.17.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N 分别是对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分MN 所成的定比为2,OG xOA yOB zO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_____.18.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1,若动点P 在线段1BD 上运动, 则·DC AP 的取值范围 是 .19.已知P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11A D 上的动点,设异面直线AB 与CP 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20.已知平行六面体中,则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等腰梯形ABCD 所在平面垂直于正方形CDEF 所在平面,1,2DA AB BC CD ====.(Ⅰ)求证:AC ⊥平面ADE ;(Ⅱ)求BF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2.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SA ⊥平面ABCD ,//AD BC ,AD AB ⊥,4AB AS ==,3AD =,6BC =,E 为SB 的中点.(1)求证://AE 平面SCD . (2)求二面角B AE C --的余弦值.23.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BDEF 均为菱形,60DAB DBF ∠=∠=︒,且FA FC =(1)求证:平面ACF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A FC B --的余弦值.24.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 中,90A ∠=︒,8AD =,3AB =,B ,C 分别是PA ,PD 上的点,且//AD BC ,M ,N 分别为BP ,CD 的中点,现将BCP 沿BC折起,得到四棱锥P ABCD -,连结MN .(1)证明://MN 平面PAD ;(2)在翻折的过程中,当4PA =时,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25.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侧面SCD 为钝角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底面为直角梯形且90ABC ∠=︒,12AB AD BC ==,CD SD =,点M 是SA 的中点.(1)求证:BD ⊥平面SCD ;(2)若直线S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求SD 与平面M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2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PC ∠=︒,ABC 为正三角形,D 为AC 的中点,2AC =.(1)证明:PB AC ⊥; (2)若三棱锥P ABC -3A PCB --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三点共线的思想,分别求出点R ,Q ,利用两点距离公式求解,后利用导数求最值,进一步求出答案. 【详解】以P 在底面的投影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1(,,0)2Q a ,(,,)R m n q 因为211(0(,0),22P C -,112(,22PC =-, 又因为R 在PC 上,PR PC λ= 所以2(,m m q =,112(,),22λλ-, 所以R 1122(,),2222λλ=--+, 所以222211122222QR a λλ⎛⎛⎫⎛⎫=--+-++ ⎪ ⎪ ⎝⎭⎝⎭⎝⎭221324a a λλλ=+-++ 因为[]11,,0,122a λ⎡⎤∈-∈⎢⎥⎣⎦设2213()24f a a a λλλ=+-++,2213()24g a a λλλλ=+-++ 对其求导()2f a a λ'=-,1()22g a λλ'=-+当二个导数同时为0时,取最小值,即20a λ-=,1202a λ-+= 所以11,36a λ==时取最小值, 所以1121,,,1,,02623PQ CQ ⎛⎫⎛⎫=-=- ⎪ ⎪ ⎪⎝⎭⎝⎭所以PQ CQ=10所以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CQ 的值为10故选:A. 【点睛】空间直角坐标系距离公式的理解:(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其形式与平面向量的长度公式一致,它的几何意义是表示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坐标原点的选取无关,经过适当转化也可以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点到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等. 本题主要是R 的坐标利用三点共线的思想去求.2.C解析:C 【解析】 【分析】以C 为原点,在平面ABC 内过C 作BC 的垂线为x 轴,CB 为y 轴,CC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异面直线A 1E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详解】以C 为原点,在平面ABC 内过C 作BC 的垂线为x 轴, CB 为y 轴,CC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 =AA 1=CC 1=2BB 1=2,则A 11,2),A 0,),C 1(0,0,2),B 1(0,2,1),E (0,1,32), 1AE =(0,12-),1AC=(1,2), 设异面直线A 1E 与AC 1所成角为θ,则cosθ11111313A E AC A E AC ⋅===⋅. ∴异面直线A 1E 与AC 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3.A解析:A 【分析】利用OB OC =,以及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可得cos ,OA BC <>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OB OC =,则()OA BC OA OC OB OA OC OA OB ⋅=⋅-=⋅-⋅coscos33OA OC OA OB ππ=⋅-⋅1()02OA OC OB =⋅-=, 所以OA BC ⊥,所以∴cos ,0OA BC <>=.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A解析:A 【分析】求出直线1l 、2l 的方向向量数量积为0,由此得到1l 与2l 的位置关系. 【详解】由题意,直线1l 、2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2,2)a =-,(2,3,2)b =-,2640a b ⋅=-+-=,∴1l 与2l 的位置关系是12l l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考查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着重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5.C解析:C 【分析】作出图形,利用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得出DN ⊥AC ,BN ⊥AC ,可得出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为∠BND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D ,可知三棱锥B ﹣ACD 为正四面体,可得出内切球的半径R ,再利用球体的表面积公式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下图所示,易知△ABC 和△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取AC 的中点N ,则DN ⊥AC ,BN ⊥AC . 所以,∠BND 是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过点B 作BO ⊥DN 交DN 于点O ,可得BO ⊥平面ACD .因为在△BDN 中,3BN DN ==,所以,BD 2=BN 2+DN 2﹣2BN •DN •cos ∠BND 1332343=+-⨯⨯=, 则BD =2.故三棱锥A ﹣BCD 为正四面体,则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又正四面体的高为棱6,故662R ==因此,三棱锥A ﹣BC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26244(63R πππ=⨯=.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内切球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几何体的棱长确定几何体的形状,考查了二面角的定义与余弦定理,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6.B解析:B 【分析】以B 为原点,BA 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11,1,22MB ⎛⎫=--- ⎪⎝⎭,()10,? 02AA =,,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能求出异面直线MB 与1AA 所成角的余弦值.【详解】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122AA A B B C ==,且AB BC ⊥,点M 是11AC , ∴以B 为原点,BA 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11111222AA A B B C ===, 则11,1,22M ⎛⎫ ⎪⎝⎭,(0,00B ,),(1,00A ,),1(1,02A ,), 11,1,22MB ⎛⎫=--- ⎪⎝⎭,1(0,02AA ,)=, 设异面直线MB 与1AA 所成角为θ,则11cos 318MB AA MB AA θ⋅===⋅, ∴异面直线MB 与1A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是基础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量法,根据几何体的特殊性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分别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求解;二是传统法,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等方法找出两直线成的角,再利用平面几何性质求解.7.C解析:C【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空间向量的结论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即可.【详解】以A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10,1,2A -,)B ,)12B ,()0,1,0C ,向量()13,1,2A B =-,()12B C =--, 11cos ,A B BC <>1111AB BC A B B C ⋅=⨯=14=. 本题选择C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解,空间向量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8.A解析:A【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向量AM与1BC的向量坐标,利用数量积求出异面直线A M B C所成角的余弦值.与1【详解】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1,0,0)A ,1(1,0,1)A ,(1,1,0)B ,1(1,1,1)B ,(0,1,0)C ∵M 为11A B 的中点 ∴1(1,,1)2M ∴1(0,,1)2AM =,52AM =;1(1,0,1)B C =--,12B C =. ∴异面直线A M 与1B 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111cos ,510AM B C AM B C AM B C⋅===⋅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和求法,找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EM (或其补角),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不容易找,则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来求解. 9.D解析:D【分析】设OM OC λ=,故(),,2M λλλ,()()242633MA MB OA OM OB OM λ⎛⎫=--⋅=-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设OM OC λ=,即(),,2OM OC λλλλ==,故(),,2M λλλ,()()()()1,2,322,1,22MA MB OA OM OB OM λλλλλλ⋅=-⋅-=---⋅--- 224261610633λλλ⎛⎫=-+=-- ⎪⎝⎭, 当43λ=时,向量数量积有最小值,此时448,,333M ⎛⎫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二次函数求最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0.B解析:B【分析】根据向量运算得到1113144BE BA AA A E AB AD AA =++=-++,得到答案. 【详解】()11111111131444BE BA AA A E AB AA A B A D AB AD AA =++=-+++=-++,故34x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向量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1.B解析:B【分析】设1AA t =,以B 为原点,过B 作BC 的垂线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AE 和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10,求出12t AA ==.由此能求出AE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α的正弦值.【详解】设1AA t =,以B 为原点,过B 作BC 的垂线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1,,(0,0,0),,22A E t B F t ⎫⎫⎪⎪⎪⎪⎝⎭⎝⎭,(2AE =-,12,)t ,3(2BF =12,)t , AE ∵和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10, 2221||||72|cos ,|10||||11t AE BF AE BF AE BF t -∴<>===+,解得2t =.∴(2AE =-,12,2), 平面11BCC B 的法向量(1,0,0)n =, AE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α的正弦值为:3||2sin ||||5AE n AE n α===.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2.C解析:C【分析】由共面向量定理可得:若定点M与点A、B、C一定共面,则存在实数x,y,使得AM xAB yAC=+,即(1)OM x y OA xOB yOC=--++,判断标准是验证OA,OB,OC三个向量的系数和是否为1,若为1则说明四点M,A,B,C一定共面,由此规则即可找出正确的条件.【详解】由题意,,A B C三点不共线,点O是平面ABC外一点,对于A由于向量的系数和是32,不是1,故此条件不能保证点M在面ABC上;对于B,等号右边三个向量的系数和为3,不满足四点共面的条件,故不能得到点M与,,A B C一定共面对于C,等号右边三个向量的系数和为1,满足四点共面的条件,故能得到点M与,,A B C一定共面对于D,等号右边三个向量的系数和为0,不满足四点共面的条件,故不能得到点M与,,A B C一定共面综上知,能得到点M与,,A B C一定共面的一个条件为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利用向量判断四点共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四点共面的条件,利用它对四个条件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要熟练记忆.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已知可得点Q的轨迹是过△MBC的重心且与BC平行的线段进而根据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棱长均为2可得答案【详解】∵点P是侧面BCC1B1内的动点且A1P∥平面BCM则P点的轨迹是过解析:4 3【分析】根据已知可得点Q的轨迹是过△MBC的重心,且与BC平行的线段,进而根据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棱长均为2,可得答案.【详解】∵点P是侧面BCC1B1内的动点,且A1P∥平面BCM,则P点的轨迹是过A1点与平面MBC平行的平面与侧面BCC1B1的交线,则P点的轨迹是连接侧棱BB1,CC1中点的线段l,∵Q是底面ABC内的动点,且PQ⊥平面BCM,则点Q的轨迹是过l与平面MBC垂直的平面与平面ABC相交得到的的线段m,故线段m过△ABC的重心,且与BC平行,由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棱长均为2,故线段m的长为:23×2=43,故答案为4 3【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棱柱的几何特征,动点的轨迹,难度中档.14.【解析】【分析】取MC中点O连结AOBO推导出AC=BM=AM=CM=1AO=BO=AO⊥MCAO⊥平面BMCAO⊥BO由此能求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详解】取MC中点O连结AOBO∵△ABC中∠C=10【解析】【分析】取MC 中点O ,连结AO ,BO ,推导出AC =BM =AM =CM =1,AO =32,BO =72,AO ⊥MC ,AO ⊥平面BMC ,AO ⊥BO ,由此能求出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详解】取MC 中点O ,连结AO ,BO ,∵△ABC 中,∠C =90°,∠A =60°,AB =2,M 为AB 中点, ∴AC =BM =AM =CM =1,∴AO 2131()2- BO 22011172cos120121422BM MO BM OM ⎛⎫+-⨯⨯⨯+-⨯⨯⨯-= ⎪⎝⎭ AO ⊥MC ,将△BMC 沿CM 折叠,当平面BMC ⊥平面AMC 时,AO ⊥平面BMC ,∴AO ⊥BO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 |22371044BO AO +=+=, 10.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5.①②③【分析】根据平面可判断①;根据可判断②;利用体积公式判断③;设用向量法求出的夹角的范围判断④【详解】连接由可知平面而平面故①正确;由且平面平面可得平面故②正确;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故③正确;建立解析:①②③【分析】根据AC ⊥平面11BB D D 可判断①;根据11//B D BD 可判断②;利用体积公式判断③;设11D E a =,用向量法求出,AE BF 的夹角的范围判断④.【详解】连接BD ,由AC BD ⊥,1AC DD ⊥,可知AC ⊥平面11BB D D ,而BE ⊂平面11BB D D ,AC BE ∴⊥,故①正确;由//EF BD ,且EF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可得//EF 平面ABCD ,故②正确;1132A BEF BEF V S AC -=⋅ 112211232=⨯=,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故③正确;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设11202D E a a ⎛=≤≤ ⎝⎭, 则()1,0,0A ,()1,1,0B ,22,1E ⎫⎪⎪⎝⎭, 2121,,12222F a ⎛⎫++ ⎪ ⎪⎝⎭, 221,,122AE a a ⎛⎫∴=- ⎪ ⎪⎝⎭,2121,,12222BF a a ⎛⎫=-- ⎪ ⎪⎝⎭, 设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θ, 则22322cos 22a a AE BF AE BF a a θ-+⋅==⋅-+ 212122a a =--+2232222a a a ⎛-+=-+ ⎝⎭∴当0a =时,cos θ取得最大值2, θ∴的最小值为30,即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不为定值,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以及空间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综合性比较强,属于中档题.16.【分析】设球心为北纬纬线圈所在圆的圆心为半径为且是等边三角形即中由余弦定理得的值利用弧长公式求得两点间的球面距离【详解】设球心为北纬纬线圈所在圆的圆心为半径为则根据点位于北纬30°东经20°点位于北解析:5arccos 8R 【分析】设球心为O ,北纬30纬线圈所在圆的圆心为1O ,半径为r ,r =,且ABC 是等边三角形,即2AB R =,AOB 中,由余弦定理得AOB ∠的值,利用弧长公式求得,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详解】设球心为O ,北纬30纬线圈所在圆的圆心为1O ,半径为r ,130OAO ∠=, 则3cos302r R ==, 根据A 点位于北纬30°,东经20°,B 点位于北纬30°,东经80°,可得160AO B ∠=,1AO B ∴是等边三角形,即AB r R ==, 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32cos 4AB R R R R AOB ==+-⋅∠,求得5cos 8AOB ∠= ,5arccos 8AOB ∴∠=, ,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5arccos 8AB R AOB R =⋅∠=⋅.故答案为:5arccos 8R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球面距离的求法,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意在考查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型. 17.【解析】∵∴∴故答案为 解析:111,,633【解析】∵ O G OM MG =+,1 2OM OA =,2 ,3MG MN MN ON OM ==-,1 ()2ON OB OC =+,∴111 633OG OA OB OC =++,∴16x =,13y z ==,故答案为111,,63318.【详解】试题分析: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在线段上运动∴且∴∴故答案为考点: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解析:[]0,1【详解】试题分析: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在线段上运动,∴,且.∴AP AB BP DC BP =+=+(),1,λλλ=--,∴,故答案为[]0,1.考点: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19.【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所以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因为是正方体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当时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解析:33【解析】试题分析:因为AB //CD ,所以PCD ∠即为异面直线AB 与CP 所成的角为α.因为1111ABCD A BC D -是正方体,所以11CD ADD A ⊥面,因为11DP ADDA ⊂面,所以DC DP ⊥.所以cos CD CP α=,当1CP CA =时,min 13(cos )33CD CD CA CDα===. 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线面垂直、线线垂直.20.【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在平行六面体中所以则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考查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运算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向量将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向量模的运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在平行六面体中,,所以,则.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考查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运算,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向量,将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向量模的运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Ⅰ)证明见解析;(Ⅱ)1510【分析】(Ⅰ)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DE ⊥平面ABCD ,从而得到DE AC ⊥,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A AD ⊥,即可得证;(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线面角的正弦值; 【详解】(Ⅰ)因为平面ABCD ⊥平面CDEF ,四边形CDEF 为矩形,所以CD DE ⊥,又平面ABCD 平面CDEF CD =,所以DE ⊥平面ABCD ,因为AC ⊂平面ABCD , 所以DE AC ⊥,在底面ABCD 中,过,A B 作,AN BM DC ⊥,交CD 于,N M ,因为1,2DA AB BC CD ====,所以12DN CM ==,所以2213122AN ⎛⎫=-= ⎪⎝⎭,所以2233322AC ⎛⎫⎛⎫=+= ⎪⎪ ⎪⎝⎭⎝⎭,所以222AD AC CD +=,所以CA AD ⊥,又AD DE D ⋂=,,AD DE ⊂面ADE ,所以AC ⊥面ADE ;(Ⅱ)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1,02B ⎫-⎪⎪⎝⎭,)3,0,2F ,所以31,222BF ⎛⎫= ⎪ ⎪⎝⎭由(1)可知AC ⊥面ADE ,则面ADE 的法向量可以为()1,0,0n =,设BF 与平面ADE 所成角为θ,则2223152sin 1031222n BF n BFθ===⋅⎛⎫⎛⎫++ ⎪ ⎪⎝⎭⎝⎭,BF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10;【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严密推理,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 22.(1)证明见解析;(2)2211. 【分析】(1)取SC 的中点F ,连接,DF EF ,证明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 DF ,即可证//AE 平面SCD ;(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各点坐标,得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AD ,计算平面ACE 的法向量m ,利用数量积公式代入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1)证明:取SC 的中点F ,连接,DF EF因为E 、F 为SB 、SC 的中点,所以//EF BC 且132EF BC ==,又因为//AD BC ,3AD =,6BC =,所以//EF AD 且EF AD =,所以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E DF ,又AE ⊄平面SCD ,DF ⊂平面SCD ,所以//AE 平面SCD . (2)因为SA ⊥平面ABCD ,AD AB ⊥,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4,0,0),(4,6,0),(0,3,0),(2,0,2)A B C D E ,(2,0,2),(4,0,0),(4,6,0)AE AB AC ===,(0,3,0)AD =由题意可知AD ⊥平面ABE ,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m x y z =所以00AC m AE m ⎧⋅=⎨⋅=⎩,则460220x y x z +=⎧⎨+=⎩,得(3,2,3)m =--设二面角B AE C --的平面角为θ,所以622cos cos ,11322AD m θAD m AD m⋅-====⨯,所以二面角B AE C --的余弦值为2211.【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和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中位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 23.(1)证明见解析;(215. 【分析】(1)AC 与BD 交于点O ,连接FO 、FD ,证明FO AC ⊥,FO BD ⊥,然后得到FO ⊥平面ABCD 即可;(2)以O 为原点,OA 、OB 、OF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求出平面BFC 和平面ACF 的法向量,然后可算出答案.【详解】(1)证明:AC 与BD 交于点O ,连接FO 、FD ,∵FA FC =,O 是AC 中点,且O 是BD 中点,∴FO AC ⊥, ∵四边形BDEF 为菱形,60DBF ∠=︒, ∴FD FB =,∴FO BD ⊥, 又ACBD O =,∴FO ⊥平面ABCD ,∵FO ⊂平面ACF ,∴平面ACF ⊥平面ABCD (2)易知OA ,OB ,OF 两两垂直以O 为原点,OA 、OB 、OF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AB =,∵四边形ABCD 为菱形,60DAB ∠=︒ 则2BD =,∴1OB =,3OA OF ==故(0,0,0)O ,(0,1,0)B ,()3,0,0C -,()3F ∴(3,0,3CF =,3,1,0CB,()0,1,0OB =设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33030n CF x z n CB x y ⎧⋅=+=⎪⎨⋅=+=⎪⎩,取1x =,得()1,3,1n =-- 显然,()0,1,0OB =为平面ACF 的一个法向量 ∴15cos ,5OB n OB n OB n⋅<>==-⋅ 由图知,二面角A FC B --的平面角为锐角 ∴二面角A FC B --的余弦值为155【点睛】关键点睛: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问题时,解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地写出点的坐标和算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24.(1)证明见解析;(2)63-. 【分析】(1)取AB 的中点E ,连结EM ,EN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先证明平面//MNE 平面PAD ,进而可证//MN 平面PAD ;(2)根据题中条件,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证明:在四棱锥P ABCD -中,取AB 的中点E ,连结EM ,EN . 因为M ,N 分别为BP ,CD 的中点,//AD BC . 所以//ME PA ,//EN AD .因为PA ⊂平面PAD ,ME ⊄平面PAD , 所以//ME 平面PAD , 同理,//EN 平面PAD .又因为ME NE E ⋂=,ME 、NE ⊂平面MNE , 所以平面//MNE 平面PAD . 因为MN ⊂平面MNE , 所以//MN 平面PAD ;(2)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 中,90A ∠=︒,//AD BC , 所以BC PA ⊥,即在四棱锥P ABCD -中,BC PB ⊥,BC AB ⊥. 因为//AD BC ,所以AD PB ⊥,AD AB ⊥, 因为PB AB B ⋂=,PB 、AB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所以PA AD ⊥.又因为8AD =,3AB =,4PA =,所以5PB =. 所以222AB PA PB +=,所以PA AB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0,0B ,()0,0,4P ,()0,8,0D ,()3,5,0C , 所以(3,0,4)PB =-,(3,5,4)PC =-,(0,4)8,PD =-.设()1111,,x n y z =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1100n PB n PC ⎧⋅=⎪⎨⋅=⎪⎩,即111113403540x z x y z -=⎧⎨+-=⎩, 令14x =,得1(4,0,3)n =;设()2222,,n x y z =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则2200n PD n PC ⎧⋅=⎪⎨⋅=⎪⎩,即222228403540y z x y z -=⎧⎨+-=⎩, 令21y =,得2(1,1,2)n =.所以1212212cos ,34n n n n n n⋅<>===. 因为二面角B PC D --是钝角, 所以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是 【点睛】 方法点睛:立体几何体中空间角的求法:(1)定义法:根据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通过作辅助线,在几何体中作出空间角,再解对应三角形,即可得出结果;(2)空间向量的方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通过计算向量夹角(两直线的方法向量夹角、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夹角、两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来求空间角即可. 25.(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BD CD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BD ⊥平面SCD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求解出SD 与平面M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1)证明:取BC 的中点E ,连接DE ,设==AB AD a ,2BC a =,依题意,四边形ABED 为正方形, 且有BE DE CE a ===,BD CD ==, ∴222BD CD BC +=,则BD CD ⊥. 又平面SCD ⊥底面ABCD ,平面SCD底面ABCD CD =,∴BD ⊥平面SCD(2)过点S 作CD 的垂线,交CD 延长线于点H ,连接AH , ∵平面SCD ⊥底面ABCD ,平面SCD底面ABCD CD =,SH CD ⊥,SH ⊂平面SCD ,SH ⊥底面ABCD ,故DH 为斜线SD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SDH ∠为斜线S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即60SDH ∠=︒. 由(1)得,2SD a =,∴在Rt SHD 中,2SD a =,62SH a =, 在ADH 中,45ADH ∠=︒,AD a =,22DH a =,由余弦定理得222222cos 45222AH a a a a a ⎛⎫=+-⋅⋅⋅︒= ⎪ ⎪⎝⎭, ∴222AH DH AD +=,从而90AHD ∠=︒,过点D 作//DF SH ,∴DF ⊥底面ABCD ,∴DB 、DC 、DF 两两垂直,如图,以点D 为坐标原点,DB 为x 轴正方向,DC 为y 轴正方向,DF 为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Ba ,()2,0C a ,260,2S ⎛⎫- ⎪⎝⎭,22,,022A a ⎛⎫- ⎪ ⎪⎝⎭,226,,424M a a ⎛⎫- ⎪ ⎪⎝⎭,设平面MBD 的法向量(),,n x y z =,由202022n DB ax n DM ax ⎧⋅==⎪⎨⋅=-=⎪⎩,取1z =,得30,,12n ⎛⎫= ⎪ ⎪⎝⎭,又0,,2SD a ⎛⎫= ⎪ ⎪⎝⎭,∴sin cos ,n SD θ=<>==, ∴SD 与平面MB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4. 【点睛】方法点睛:求解线面角的正弦值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通过线面垂直的证明,找到线面角,通过长度的比值即可计算线面角的正弦值;(2)向量法:求解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等于线面角的正弦值求解出结果. 26.(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中点,得到PDAC ⊥,再根据ABC 为正三角形,D 为中点,得到BD AC ⊥.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2)设三棱锥P ABC -的高为h ,由 1132P ABC V AC BD h -=⨯⨯⨯⨯==, 求得h ,由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又DB 是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然后由cos ,DB n DB n DB n⋅=求解..【详解】(1)∵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中点,. ∴PD AC ⊥,又ABC 为正三角形,D 为中点, ∴BD AC ⊥.又PD BD D ⋂=,PD ,BD ⊂平面PBD ,∴AC ⊥平面PBD . 又PB ⊂平面PBD , ∴PB AC ⊥.(2)设三棱锥P ABC -的高为h ,sin60BD BC =︒=∴11333233P ABC V AC BD h h -=⨯⨯⨯⨯==, ∴1h =. 又112PD AC ==, ∴PD ⊥平面ABC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1,0,0A ,()3,0B,()1,0,0C -,()0,0,1P∴()0,3,0=DB ,()1,0,1CP =,()1,3,0CB =. 设(),,n x y z =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00CP n CB n ⎧⋅=⎨⋅=⎩,即030x z x +=⎧⎪⎨+=⎪⎩令1x =,得31y z ⎧=⎪⎨⎪=-⎩∴31,1n ⎛⎫=-- ⎪ ⎪⎝⎭.又DB 是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 ∴7cos ,7DB n DB n DB n⋅==-∴二面角A PC B --7【点睛】方法点睛: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二章6 距离的计算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二章6 距离的计算

2
22
设平面 OCD 的法向量为 n=(x,y,z),则
n·O→P=0,
2y- 2z= 0, 2
n·O→D=0,得 - 2x+ 2y-2z=0,
22
x=0,
解得 y=2
取 z= 2z.
2,得 n=(0,4,
2).
设点 B 到平面 OCD 的距离为 d,
因为O→B=(1,0,-2),所以 d=|O→B·n|=2, |n| 3
⊥l 于 D.若 AB=2,AC=BD=1,则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等
于( C )
A. 2 3
B. 3 3
C. 6 3
D. 1
(2)如图,P 是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
且 PD⊥AD,PD⊥DC,PD=3,AD=2,若
M 是 AB 的中点,则点 M 到平面 PAC 的距离
3 22
为____2_2___.
→→
d=
|B→F|2-|BF→·EF|2= |EF|
174. 6
[方法归纳 ] 利用公式 d= |P→A|2-|P→A·s0|2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步骤为: 直 线的方 向向量 →所 求点到 直线上 一点的 向量及 其在 直线的 方向向量上的投影 →代入公式.
2.(1)点 P 是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内一点,且 满足A→P=34A→B+12A→D+23A→A1,则点 P 到棱 AB 的距离为( A )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6 距离的计算
1.问题导航 (1)向量 a 在向量 b 上的投影是如何定义的? (2)你能用向量法导出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吗? (3)你能用向量法导出点到平面距离公式吗?
2.例题导读 P48例1.通过本例学习,掌握向量法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 法和步骤. P49例2.通过本例学习,掌握向量法求点到平面距离的方 法和步骤. 试一试:教材P50练习T1、T2你会吗?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4. 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 2x+a2b2=0 应有等根.•••△ =1664-4Q4b2=0,即卩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 2.(三)巩固练习用十多分钟时间作一个小测验,检查一下教学效果•练习题用一小黑板给出.1 .△ ABC-边的两个端点是B(0 , 6)和C(0 , -6),另两边斜率的2. 点P与一定点F(2 , 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 : 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3. 求抛物线y2=2px(p >0)上各点与焦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义法)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四)小结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地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还有参数法、复数法也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这等到讲了参数方程、复数以后再作介绍.五、布置作业1. 两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2. 动点P到点F1(1 , 0)的距离比它到F2(3 , 0)的距离少2,求P点的轨迹.3. 已知圆x2+y2=4上有定点A(2 , 0),过定点A作弦AB,并延长到点P,使3|AB|=2|A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1. 以两定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M的轨迹方程x2+y2=4 2. v |PF2|-|PF|=2 ,且|F1F2| • P点只能在x轴上且x V 1,轨迹是一条射线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斜率之积为4,9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25 31 a b 0,因点一,一在椭圆上,a b2 225 9 则 4a 2 4b 22 2a b 4;10<6例2如图,在圆x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 PD ,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分析: 点P 在圆x 2 y 2 4上运动,由点 P 移动引起点 M 的运动,则称点 M 是点P 的伴随点,因点M 为线段 PD 的中点,则点 M 的坐标可由点P 来表示,从而能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引申: 设定点2xA 6,2 , P 是椭圆x252y1上动点,求线段 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9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 x, y , P x 1,y 1 :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 M为线段AP 的中点,X i y i2x 6;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y 22..X 1 '252y11 , •••点M9x的轨迹方程为一25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A , B 的坐标分别为 5,0 , 5,0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分析:若设点x, y ,则直线AM,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 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4 ,因此,可以求出9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M x, y ,则 k AM-^― x 5 , k BMx 5 ;x 5x 5代入点M 的集合有4-,化简即可得点 M 的轨迹方程. 9引申:如图,设△ ABC 的两个顶点 A a,0 , B a,0,顶点C 在移动,且k AC k BC k , 且k 0,试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 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T 圆的直径T 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5页1、2、3、4、 作业:第53页2、3、k 值在变化时,线段 AB 的角求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 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 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1.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 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x一2 0,进一步得:a xa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 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 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 短的叫做短轴;c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 e 1 ),a当 e1 时,c a ,,b0.; 椭圆图形越扁(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 •弓I 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 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 究点的轨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3) (4)大小和位置.要巳8的思考冋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y 2 b 2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 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③ 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y 代y 和 x 轴和 a ,同理可得:b 所围成的矩当 e 0 时,c 0,b a 椭圆越接近于圆例4求椭圆I6x 225y 2/Tn扩展:已知椭圆血5y2 5m m 0的离心率为e—,求m的值.解法剖析:依题意,m0,m 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 应分类讨论: ①当焦点在x轴上,即0 m 5时,有a品 b 丽,c 75 ~m,二_—:得m 3;②当焦点在y轴上,即m例5如图,応b 岳c J m 5 , ••• J:5V m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5时,有a105253BA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1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F2上, 由椭圆一个焦点F1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已知BC F1F2,RB 2.8cm,F1F24.5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算出a,b,c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a,b,c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R 6371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 y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I : 兰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点M的轨迹方程./ 2 2 「亠「■25匚亠2MF(x 4 y ,到直线I:x 的距离d x44分析:若设点M x, y,则则容易得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 x, y与定点F 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c距离比是常数e aac 0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F c,0是焦点,2x —相应于F的准线;c由椭圆的对称性, 另一焦点F c,0 ,相应于F的准线l :练习:第52页1、作业:第53页4、教学反思:2、3、4、5、6、75ac4,求52a的c定直线l :类比椭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几何意义.2 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召b (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 , F25,0,双曲线上一点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的关系有明显P到R , F2距离差的2x2a1 a 0,b 0 . a,b, c.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① 与O C :2 22 y 2内切,且过点 A 2,0 :②与O C 1 : x 2 y 12 21 和O C2 : x y 4都外切;③与O C i :2 y 9外切,且与O C 2: x 223 y 1内切.解题剖析 半径为r :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 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 设动圆•/ O C 与O M 内切,点A 在O C 外,• MC| r /2 MA,因此有MA 2x 2 •••点 MC 2,•点M 的轨迹是以C 、 A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M 的轨迹方程是MC i •••O M 与O c 1、O C 2 均外切,•••|MC 1| r 1, MC 2 r 2,因此有的轨迹是以C 2、C i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M 的轨迹方程是4y••• e M MC 2MC 24x 2 3MC i 1 ,与eG 外切,且e M 与e C 2内切,•- MC j4,•点M 的轨迹是以C i 、C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MC 2r 1,因此M 的轨迹方程是例2已知A ,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 A , B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A , B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同时听 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 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 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点均在 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 4s ,则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0,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A 1020,0 , B 1020,0 , C 0,1020 • 设P x,y 为巨响发生点,•/ A 、C 同时听到巨响,•OP 所在直线为y x ……①,又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巨响声,• PB PA 4 340 1360 m •由双曲线定义知,a 680 ,2 2c 1020 ,••• b 340^5 ,••• P点在双曲线方程为X 2y2 1 x 680……②.联立680 5 340①、②求出P点坐标为P 680 ;5,680 ,'5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680、、10m处.探究: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 •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4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与§ 2. 1.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9探究方法:若设点M x,y,则直线AM , BM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 BM的斜率之积是4,因此,可以求出x, y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9练习:第60页1、2、3、作业:第66页1、2、2 . 3.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 )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探究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见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得到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在本节课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地培养.①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双曲线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双曲线的对称性;③由圆锥曲线顶点的统一定义,容易得出双曲线的顶点的坐标及实轴、虚轴的概念;④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探究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⑤类比椭圆通过F56的思考问题,探究双曲线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2.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提问:研究双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2①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 1 0,进一步得:x a ,或xa .这说b a明双曲线在不等式 x a ,或x a 所表示的区域;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y 代y 和 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③ 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 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 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c⑤ 离心率: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 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e 1).a④渐近线:直线ybx 2x 叫做双曲线一 aa 2yb 2 1的渐近线;y 轴上的渐近线是扩展:求与双曲线x 2 162y —1共渐近线,2. 3, 3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及离心率.解法剖析 :双曲线2x16291的渐近4x .①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2线为X 216k 2 2 y 9k 2A 2;3, 3点在双曲线上,••• k 21,无解;4②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线2x 16k 229:2 1,―A2 3, 3点在双曲线上,• k21,因此,所求双曲线42的标准方程为y9 41,离心率e5.这个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只有一种情形有解,事实上, 3可直接设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2x162y一 mm R,m 0 .9(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3求双曲线9y2 16x2 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双曲线的实半轴长、虚半轴长、离心率、焦点和渐近线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或式子,但要注意焦点在例4双曲线型冷却塔的外形,半径为12m,上口半径为13m,下口半径为25m,高为55m .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各长度量精确到1m).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如图(1),它的最小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 2七七 1,算出a,b,c的值;a b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 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在 P 处堆放着刚购买的草皮,现要把这些草皮沿着道路 PA 或PB 送到呈矩形的足球场 ABCD 中去铺垫,已知|Ap 150m ,|Bp 100m,| BC| 60m , APB 60o •能否在足球场上画一条 “等距离”线,在“等距离”线的两侧的区域应该选择怎样的线路?说明理由.解题剖析:设M 为“等距离”线上任意一点,则|PA |AM点M 的轨迹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 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 创新.必须让学生认同和掌握: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能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双曲线 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 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熟悉:取 近似值的两个原则:①实际问题可以近似计算,也可以不近似计算,②要求近似计算的一定要按要 求进行计算,并按精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MF I 1 ^2 2 .16 ,16 J X 5y ,到直线l:x 一的距离dx — 15 5分析:若设点M x, y ,则a,b,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PB BM ,即BM | |AM | |Ap |Bp 50 (定值),“等距离”线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的2部分,容易“等距离”线方程为x y1 35 x 625 375025,0 y 60 .理由略.例5如图,设M x, y 与定点F 5,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15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求4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双曲线x, y 与定点 F c,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的距离 c比是常数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双曲线. 其中定点F c,02是焦点,定直线l : x —相c应于F 的准线; 另一焦点 F c,0,相应于F 的准线I : xx2力.(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66页1、2、3、4、5 作业:第3、4、6补充:3.课题:双曲线第二定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应用。

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检测(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中,4AB =,3AD =,'5AA =,90BAD ∠=,''60BAA DAA ∠=∠=.则'AC 的长为( )A .85B .97C .12D .230 2.如图,四边形ABCD 和ABEF 都是正方形,G 为CD 的中点,60DAF ∠=,则直线BG 与平面AGE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25B .105C .155D .2153.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为棱1AA 、1BB 的中点,G 为棱11A B 上的一点,且1(02)AG λλ=<<,则点G 到平面1D EF 的距离为( )A .23B .2C .223λD .2554.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2AA =, 011120A AB A AD ∠=∠=,则线段1AC 的长为( )A .2B .1C .2D .3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M 为11A 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M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05B .1010C .32D .626.如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菱形构成的图形,菱形中的锐角为,3π=,,a AB b CD =则=a b ⋅A .5-B .1-C .3-D .6-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已知(2,0,0)(2,2,0),(0,2,0),(1,1,2)A B C D .若123,,S S S 分别是三棱锥D ABC -在坐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图形的面积,则( ) A .123S S S ==B .21=S S 且23S S ≠C .31S S =且32S S ≠D .32S S =且31S S ≠8.圆锥的轴截面S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 为底面的中心,M 为SO 的中点,动点P 在圆锥底面内(包括圆周)若,AM MP ⊥则点P 形成的轨迹的长度为( ) A .76 B .75 C .72 D .749.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则点1C 到平面1B EF 的距离等于( )A .23B .223C .33D .4310.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Q 为BC 的中点,PQ ⊥面ABCD ,且2PQ =,动点N 在以D 为球心半径为1的球面上运动,点M 在面 ABCD内运动,且PM 5=,则MN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352-B .23-C .25-+D .332- 11.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O 是底面1111D C B A 的中心,则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是( )A .12B .24C .22D 3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3A -、()32B -,,沿x 轴将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则AB 的长为( )A 2B .211C .32D .42二、填空题1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BD ,若BCD 是正三角形,且E 为其中心,则1322AB BC DE AD +--的化简结果为________. 14.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面ABC ,AB ⊥AC ,且AA 1=AB=AC ,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为_____.15.已知平面向量()21,3m =+a 与()2,m =b 是共线向量且0⋅<a b ,则=b __. 16.已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A (4,1,3),B (2,-5,1),C (3,7,-5),则顶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17.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12AA =,1AB BC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1C D 、AC 上,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18.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N 分别是对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分MN 所成的定比为2,OG xOA yOB zO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_____.1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点(1,2,3)A -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20.三棱锥V-ABC 的底面ABC 与侧面VAB 都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则棱VC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①()()DE CF DE CF +⊥-,②17||2DE =,③0cos ,1EF D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中,并完成问题.问题: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已知点1D 的坐标为()0,0,2,E 为棱11D C 上的动点,F 为棱11B C 上的动点,___________,试问是否存在点E ,F 满足1EF AC ⊥?若存在,求AE BF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22.如图.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是直角梯形,BC ∥AD ,AB AD ,AD=2BC=2,四边形ABB 1A 1和ADD 1A 1均为正方形.(1)证明;平面ABB 1A 1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 1 CD-A 的余弦值.2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SA ⊥平面ABCD ,//AD BC ,AD AB ⊥,4AB AS ==,3AD =,6BC =,E 为SB 的中点.(1)求证://AE 平面SCD .(2)求二面角B AE C --的余弦值.2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BAD ∠=,已知2,6PB PD PA ===,E 为PA 的中点.(1)求证PC BD ⊥;(2)求直线PC 与平面 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25.如图,平面ABCD ⊥平面ABEF ,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四边形ABEF 为直角梯形,1//902AB AF BE AF BE BAF ==∠=︒,,,M 为线段CE 上一点,//MF 平面ABCD .(1)确定点M 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直线DF 与平面BFM 所成角的正弦值.26.如图,四棱锥中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CD ,60DAB ∠=︒,2AB AD CD ==,侧面PAD ⊥底面ABCD ,且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PD ∠=︒.(Ⅰ)求证:AD PB ⊥;(Ⅱ)求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出AC ',然后平方后转化为数量积的运算求得.【详解】记a AB =,b AD =,c AA '=,则43cos900a b ⋅=⨯⨯︒=,同理152b c ⋅=,10a c ⋅=,由空间向量加法法则得AC a b c '=++, ∴22222()222AC a b c a b c a b b c a c '=++=+++⋅+⋅+⋅222154352210852=+++⨯+⨯=, ∴85AC '=AC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求空间线段长,解题方法是空间向量法,即选取基底,用基底表示出向量,然后利用向量模的平方等于向量的平方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进行计算.2.C解析:C【分析】 以A 为原点,以AD 、AB 的方向分别为x 、y 轴的正方向,过A 作垂直平面ABCD 的直线作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AB =,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BG 与平面AGE 所成角的正弦值,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结果.【详解】以A 为原点,以AD 、AB 的方向分别为x 、y 轴的正方向,过A 作垂直平面ABCD 的直线作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2AB =,得()0,0,0A 、()2,1,0G 、()0,2,0B 、(1,3E ,则()2,1,0AG =,(3AE =,()2,1,0BG =-,设平面AG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20230n AG x y n AE x y z ⎧⋅=+=⎪⎨⋅=+=⎪⎩,取1x =,则2y =-,3z = 所以,平面AGE 的一个法向量为(1,2,3n =-, 从而10cos ,225n BGn BG n BG ⋅<>===⨯⋅, 故直线BG 与平面AGE 2101515⎛⎫-= ⎪ ⎪⎝⎭. 故选:C.【点睛】方法点睛: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h ,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θ满足sin h lθ=(l 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θ的正弦值为sin cos ,a n θ=<>.3.D解析:D【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点G 到平面1D EF 的距离 .【详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2,,2,0,0,2,2,0,1,2,2,1G D E F λ,()()()12,0,1,0,2,0,0,,1ED EF EG λ=-==,设平面1D 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12020n ED x z n EF y ⎧⋅=-+=⎨⋅==⎩,取1x =,得()1,0,2n =,∴点G 到平面1D EF 的距离为 2255EG nd n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中档题. 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观察图形,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写出相应点的坐标,求出相应直线的方向向量;(3)设出相应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直线垂直数量积为零列出方程组求出法向量;(4)将空间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关系;(5)根据定理结论求出相应的角和距离. 4.A解析:A【分析】由11AC AB BC CC =++,两边平方,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及数量积公式能求出21AC 的值,从而可得结果.【详解】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112,120AA A AB A AD =∠=∠=, 11AC AB BC CC ∴=++,()2211AC AB BC CC ∴=++222111222AB BC CC AB CC BC CC AB BC =+++⋅+⋅+⋅ 114212cos120212cos12002=+++⨯⨯⨯+⨯⨯⨯+=, ∴线段1AC 的长为12AC =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线段的长,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属于中档题.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数量积的基本公式cos a b a b θ⋅=;二是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22a a =. 5.A解析:A【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向量AM 与1BC 的向量坐标,利用数量积求出异面直线A M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详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1,0,0)A ,1(1,0,1)A ,(1,1,0)B ,1(1,1,1)B ,(0,1,0)C ∵M 为11A B 的中点 ∴1(1,,1)2M ∴1(0,,1)2AM =,52AM =;1(1,0,1)B C =--,12B C =. ∴异面直线A M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11110cos ,10AM B C AM B C AM B C⋅===⋅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和求法,找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EM (或其补角),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不容易找,则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来求解.6.B解析:B【解析】设菱形中横向单位向量为,m 纵向单位向量为n ,则111,1122m n m n ==⋅=⨯⨯=,2a AB m n ==+,32b CD m n ==-+,()()232a b m n m n ⋅=+-+=223443421m n m n -+-⋅=-+-=-,故选B. 7.D解析:D 【分析】试题分析:结合其空间立体图形易知,112222=⨯⨯=S ,2312222S S ==⨯⨯=,所以23S S =且13S S ≠,故选D .考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正投影图形的概念,三角形面积公式. 8.C 解析:C【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设出动点的坐标,利用向量的坐标公式求出向量坐标,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动点P 的轨迹方程,得到P 的轨迹是底面圆的弦,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弦长.【详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 (0,﹣1,0),B (0,1,0),S (0,03M (0,0,3P (x ,y ,0). 于是有AM =(0,13MP =(x ,y ,3 由于AM ⊥MP ,所以(0,13•(x ,y ,30, 即y 34=,此为P 点形成的轨迹方程,其在底面圆盘内的长度为2371()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通过建立坐标系,将求轨迹问题转化为求轨迹方程、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圆的弦长的求法.属中档题9.D解析:D【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找到平面1B EF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即可.【详解】以1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1D A ,11D C ,1D D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2,0)B ,1(0,2,0)C ,(2,1,2)E ,(1,2,2)F .设平面1B 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0,1,2)B E =-1(1,0,2)B F =-则1100n B E n B F ⎧⋅=⎪⎨⋅=⎪⎩,即2020y z x z -+=⎧⎨-+=⎩ 令1z =,得(2,2,1)n =.又11(2,0,0)BC =-,∴点1C 到平面1B EF 的距离1122|||2200|43||221n B C h n ⋅-⨯++===++, 故选:D .【点睛】 本题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我们也可以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当然也可以找到这个垂线段,然后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去求.10.C解析:C【分析】若要使MN 最短,点N 必须落在平面ABCD 内,且一定在DN 的连线上,此时应满足,,,D N M Q 四点共线,通过几何关系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当点N 落在平面ABCD 内,且,,,D N M Q 四点共线时,MN 距离应该最小,由PM 5=1MQ =,即点M 在以Q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由几何关系求得5DQ ,1DN MQ ==,故552NM DN MQ -=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由几何体上的动点问题求解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小值,属于中档题11.B解析:B【分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证明1A D ⊥平面11ABC D ,故平面11ABC D 的一个法向量为:1DA ,利用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即得解. 【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1(,,1),(0,0,1),(1,0,0),(1,1,0),(0,1,1)22O D A B C 111(,,0)22OD ∴=-- 由于AB ⊥平面111,ADD A AD ⊂平面11ADD A1AB A D ∴⊥,又11AD A D ⊥,1AB AD1A D ∴⊥平面11ABC D故平面11ABC 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0,1)DA = 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为: 1111||22||2OD DA d DA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表示,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概念理解,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2.D解析:D 【分析】作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则AB AC CD DB =++,两边平方后代入数量积即可求得2||AB ,则AB 的长可求.【详解】如图,()2,3A -,()3,2B -,作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则()2,0C -,()3,0D ,3AC ∴=,5CD =,2DB =,沿x 轴把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CA ∴<,60DB >=︒,且0AC CD CD DB ⋅=⋅=,222||()AB AB AC CD DB ∴==++ 222222AC CD DB AC CD CD DB AC DB =+++⋅+⋅+⋅19254232322⎛⎫=+++⨯⨯⨯-= ⎪⎝⎭. 42AB ∴=即AB 的长为4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角,向量知识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13.【分析】由题意结合重心的性质和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DF 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解析:0【分析】由题意结合重心的性质和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DF ,则23DF DE =, ∴1322AB BC DE AD +--AB BF DF DA =+-+AF FD DA =++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4.【解析】连结A1B ∵AA1⊥面ABC 平面A1B1C1∥面ABC ∴AA1⊥平面A1B1C1∵A1C1⊂平面A1B1C1∴AA1⊥A1C1∵△ABC 与△A1B1C1是全等三角形AB ⊥AC ∴A1B1⊥A1 解析:2π 【解析】连结A 1B ,∵AA 1⊥面ABC ,平面A 1B 1C 1∥面ABC ,∴AA 1⊥平面A 1B 1C 1,∵A 1C 1⊂平面A 1B 1C 1,∴AA 1⊥A 1C 1,∵△ABC 与△A 1B 1C 1是全等三角形,AB ⊥AC ,∴A 1B 1⊥A 1C 1,∵A 1B 1∩AA 1=A 1,∴A 1C 1⊥平面AA 1B 1B ,又∵AB 1⊂平面AA 1B 1B ,∴A 1C 1⊥AB 1,∵矩形AA 1B 1B 中,AA 1=AB ,∴四边形AA 1B 1B 为正方形,可得A 1B ⊥AB 1,∵A 1B∩A 1C 1=A 1,∴AB 1⊥平面A 1BC 1,结合BC 1⊂平面A 1BC 1,可得AB 1⊥BC 1,即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为2π. 故答案为2π.15.【解析】∵向量与是共线向量∴∴或∵∴即∴则∴故答案为解析:22【解析】∵向量(21,3)a m =+与(2,)b m =是共线向量∴(21)6m m +=∴32m =或2m =- ∵0a b ⋅<∴(21)230m m +⨯+<,即27m <-∴2m =-,则(2,2)b =-∴22(b =+=故答案为16.【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知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AC 的中点设D(xyz)则∴x =5y =13z =-3故D(513-3)解析:(5,13,3)-【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知,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AC 的中点7(,4,1)2O - ,设D (x ,y ,z ), 则7251,4,12222x y z +-++==-= ∴x =5,y =13,z =-3,故D (5,13,-3).17.【分析】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由题意可知线段长度的最小值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长度如下图所示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解析:13【分析】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异面直线1C D 、AC 的公垂线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由题意可知,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为异面直线1C D 、AC 的公垂线的长度.如下图所示,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1,0,0A 、()0,1,0C 、()10,1,2C 、()0,0,0D ,所以,()1,1,0AC =-,()10,1,2=DC ,()1,0,0DA =,设向量(),,n x y z =满足n AC ⊥,1⊥n DC ,由题意可得1020n AC x y n DC y z ⎧⋅=-+=⎪⎨⋅=+=⎪⎩,解得2x y y z =⎧⎪⎨=-⎪⎩,取2y =,则2x =,1z =-, 可得()2,2,1n =-, 因此,min 23DA n PQ n ⋅==. 故答案为:23. 【点睛】 关键点点睛: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将PQ 长度的最小值转化为异面直线AC 、1C D 的距离,实际上就是求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长度,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首先要求出两条异面直线公垂线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再利用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18.【解析】∵∴∴故答案为解析:111,,633【解析】∵ O G OM MG =+,12OM OA =,2 ,3MG MN MN ON OM ==-,1 ()2ON OB OC =+,∴111 633OG OA OB OC =++,∴16x =,13y z ==,故答案为111,,63319.【解析】距离【解析】距离d ==20.【解析】分析:设的中点为连接由余弦定理可得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可得结果详解:设的中点为连接则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得在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可得即的取值范围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两点的距离余弦定解析:)【解析】分析:设AB 的中点为D ,连接,,VD CD V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33cos 22VC a a VDC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可得结果. 详解:设AB 的中点为D ,连接,,VD CD VC ,则VD VC == VDC ∠是二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可得0,1cos 1VDC VDC π<∠<-<∠<,在三角形VD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VC VDC ⎫⎫=+-∠⎪⎪⎪⎪⎝⎭⎝⎭ 2233cos 22a a VDC =-∠22030VC a VC <<⇒<<,即VC 的取值范围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两点的距离、余弦定理的应用,意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21.答案见解析【分析】先利用已知条件写出点坐标,设(0,,2)(02),(,2,2)(02)E a a F b b ≤≤≤≤,进而得到1,,,EF A A F C E B 的坐标,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出1,EF A AE BF C ⋅⋅;若选① :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空间向量垂直的性质即可求解;若选② :利用空间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若选③ :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棱长为2,则1(2,0,0),(2,2,0),(2,0,2),(0,0,0),(0,2,0)A B A D C ,设(0,,2)(02),(,2,2)(02)E a a F b b ≤≤≤≤,则1(,2,0),(2,2,2),(2,,2),(2,0,2)EF b a A AE a BF b C =-=--=-=-, 所以142(),82EF A a b AE C BF b ⋅=-+⋅=-.选择①:()()DE CF DE CF +⊥-,所以22()()0,DE CF DE CF DE CF +⋅-==,得a b =,若10EF AC ⋅=得42()0a b -+=, 则1a b ==,故存在点(0,1,2),(1,2,2)E F ,满足10EF AC ⋅=,826AE BF b ⋅=-=. 选择②:因为17||2DE =,=, 得12a =, 若10EF AC ⋅=, 即42()0a b -+=,得32b =. 故存在点130,,2,,2,222E F ⎛⎫⎛⎫ ⎪⎪⎝⎭⎝⎭, 满足10EF AC ⋅=,825AE BF b ⋅=-=. 选择③:因为0cos ,1EF DB <〈〉<,所以EF 与DB 不共线,所以2b a ≠-,即2a b +≠,则142()0EF AC a b ⋅=-+≠,故不存在点,E F 满足10EF AC ⋅=. 【点睛】关键点睛:建立空间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垂直的性质、空间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公式以及空间向量夹角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1)详见解析;(2)66. 【分析】(1)根据四边形ABB 1A 1和ADD 1A 1均为正方形,得到11,AA AB AA AD ⊥⊥,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1AA ⊥平面ABCD ,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2)以A 为原点,以1,,AB AD A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1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又平面CDA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然后由cos ,m n m n m n ⋅=⋅求解.【详解】 (1)因为四边形ABB 1A 1和ADD 1A 1均为正方形.所以11,,AA AB AA AD AB AD A ⊥⊥⋂=,所以1AA ⊥平面ABCD ;又因为1AA ⊂平面ABB 1A 1,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BCD ;(2)以A 为原点,以1,,AB AD A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0,2,1,0,0,2,0,2,0,2A C D B ,所以()()12,1,0,0,1,2CD CB =-=-,设平面1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 则100m CD m CB ⎧⋅=⎪⎨⋅=⎪⎩,即2020x y y z -+=⎧⎨-+=⎩, 令1,2,1x y z ===,则()1,2,1m =,又平面CDA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所以16cos ,66m nm n m n ⋅===⋅, 二面角B 1CD-A 的余弦值是66【点睛】 方法点睛: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23.(1)证明见解析;(2)2211. 【分析】(1)取SC 的中点F ,连接,DF EF ,证明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 DF ,即可证//AE 平面SCD ;(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各点坐标,得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AD ,计算平面ACE 的法向量m ,利用数量积公式代入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证明:取SC 的中点F ,连接,DF EF因为E 、F 为SB 、SC 的中点,所以//EF BC 且132EF BC ==,又因为//AD BC ,3AD =,6BC =,所以//EF AD 且EF AD =,所以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E DF ,又AE ⊄平面SCD ,DF ⊂平面SCD ,所以//AE 平面SCD . (2)因为SA ⊥平面ABCD ,AD AB ⊥,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4,0,0),(4,6,0),(0,3,0),(2,0,2)A B C D E ,(2,0,2),(4,0,0),(4,6,0)AE AB AC ===,(0,3,0)AD = 由题意可知AD ⊥平面ABE ,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m x y z =所以00AC m AE m ⎧⋅=⎨⋅=⎩,则460220x y x z +=⎧⎨+=⎩,得(3,2,3)m =-- 设二面角B AE C --的平面角为θ, 所以622cos cos ,322AD m θAD m AD m ⋅-====⨯,所以二面角B AE C --的余弦值为2211.【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和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中位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24.(1)证明见解析(2)22(3)155 【分析】(1)由PB PD =可得出PO BD ⊥,再由菱形性质可得AC BD ⊥,即可证明BD ⊥平面POC ,可得PC BD ⊥;(2)先证明OP ⊥平面ABCD ,可以O 为原点,以OB ,OC ,OP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3)由(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设,AC BD 交点为O ,连接PO ,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AC BD O ∴⊥是,AC BD 的中点,,PD O B BD P P =∴⊥,又PO ⊂平面POC ,AC ⊂平面 POC ,PO AC O =,BD ∴⊥平面POC ,PC ⊂平面POC ,.C BD P ∴⊥(2)60,2,A D B D A A B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又AB PB PD ==PBD ∴是等边三角形, 3P OA O ∴== 222OP PA OA +∴=,OA OP ∴⊥又,OP OB OA OB O ⊥⋂=OP ∴⊥平面ABCD ,以O 为原点,以OB ,OC ,OP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1,0,0),3,0),3)B C P ,(0,3,3PC ∴=-,而3,0)OC →=是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为θ, 则||2sin 263|||||PC OC PC OC θ→→→→⋅===⋅ 所以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3)由(2)知(3,0)BC →=-,(3,3PC =-设平面BPC 的法向量n (x,y,z)→=, 则.0.0n PC n BC ⎧=⎨=⎩,33030y z x y ⎧-=⎪∴⎨-+=⎪⎩, 令1y =,得3,1x z ==,所以(3,1,1)n →=,又BD ⊥平面EPC , (1,0,0)m ∴=是平面 EPC 的一个法向量,315cos ,||||515m n m n m n ⋅∴〈〉===⋅⋅, ∴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为155. 【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OA OP ⊥,再根据OP OB ⊥,证明OP ⊥平面ABCD ,得以O 为原点,以OB ,OC ,OP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5.(1)点M 在CE 的中点处,证明见解析;(2)32. 【分析】(1)首先观察图形的特征,确定点M 的位置,之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边长,写出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法求得线面角的正弦值.【详解】(1)点M 在CE 的中点处,证明如下:取BC 中点P ,连接,BP AP ,根据题意,可知//,PM AF PM AF =,所以四边形AFM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P MF ,又因为FM ⊄平面ABCD ,AP ⊂平面ABCD ,所以//MF 平面ABCD ;(2)设1AF AB 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1(1,0,1),(1,1,0),(0,1,),(0,0,0)2D F M B ,所以(0,1,1)DF =-,1(1,1,0),(0,1,)2BF BM ==,设平面BF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有00n BF n BM ⎧⋅=⎨⋅=⎩,即0102x y y z +=⎧⎪⎨+=⎪⎩,取1y =,则有1,2x z =-=-, 所以平面BFM 的一个法向量为(1,1,2)n =--, 所以03cos ,26DF nDF n DF n ⋅+<>===⋅,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BFM 3 【点睛】 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立体几何的问题,解题思路如下:(1)首先根据图形的特征,判断出点的位置,之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线在面外和线在面内的条件;(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4)利用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得到线面角的正弦值.26.(Ⅰ)证明见解析;(Ⅱ)3913. 【分析】(Ⅰ)取AD 的中点G ,连结PG 、GB 、BD ,根据PA PD =和ABD △是正三角形,证明AD ⊥平面PGB 即可.(Ⅱ)根据侧面PAD ⊥底面ABCD ,PG AD ⊥,易得直线G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以G 为原点,直线GA 、GB 、G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求得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000,,n x y z =,再由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1(0,3,0)n GB a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θ,由11cos ||n n n n θ⋅=⋅求解. 【详解】(Ⅰ)如图所示:取AD 的中点G ,连结PG 、GB 、BD .PA PD =,PG AD ∴⊥AB AD =,且60DAB ∠=︒,ABD ∴是正三角形,BG AD ⊥,又PG BG G =,AD ∴⊥平面PGB .AD PB ∴⊥(Ⅱ)∵侧面PAD ⊥底面ABCD ,又PG AD ⊥,PG ∴⊥底面ABCD .PG BG ∴⊥.∴直线G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故以G 为原点,直线GA 、GB 、G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设PG a =,则可求得(0,0,)P a ,(,0,0)A a ,3,0)B a ,(,0,0)D a -,33,02C a ⎛⎫- ⎪ ⎪⎝⎭. 33,,02BC a ⎛⎫∴=- ⎪ ⎪⎝⎭.(0,3,)PB a a ∴=-. 设()000,,n x y z =是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0n BC ⋅=且0n PB ⋅=.0000330,230.ax ay az ⎧-=⎪∴⎪-=⎩解得00003,3.x y z y ⎧=⎪⎨⎪=⎩ 取03y =(1,3,3)n =-.又∵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13,0)n GB a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θ, 则1139cos ||1393n n n n aθ⋅===⋅++⋅ 所以平面PAD 与平面PBC 39 【点睛】 方法点睛: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1、几何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推荐下载)高中数学选修2-1全套教案277

(推荐下载)高中数学选修2-1全套教案277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0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1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2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3 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4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5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6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7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8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29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0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1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50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51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52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8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9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10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11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12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13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2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3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4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5 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全套教案 第 36 页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2同步配套课件:本章整合1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2同步配套课件:本章整合1
本章整合
-1-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
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推理与证明
综合法
直接证明
分析法
证明
间接证明: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专题一 归纳与类比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 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虽然猜想是否 正确还有待严格的证明,但是这个猜想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种 方向.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应用1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 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个面所在正三角形的位置是( )
A.各正三角形内的任一点 B.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C.各正三角形边上的任一点 D.各正三角形的某中线的中点 提示:空间中的问题可以类比平面中的问题解决. 解析:正三角形类比正四面体,正三角形的三边类比正四面体的 四个面,三边的中点类比正三角形的中心. 答案:B
(2)假设 n=k(k≥1,k∈N+)时,2≤xk<3 成立,
则当
n=k+1
时,xk+1=
4������������+3 ������������+2
=
4

������������5+2,
由 2≤xk<3,得 4≤xk+2<5,
所以
1<
5 ������������+2

54,

2<
141≤4−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

第一讲 常用逻辑用语(一)§1 命 题1.了解命题的概念.(重点)2.掌握四种命题的结构形式.会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难点)3.熟练判断命题的真假性.(易混点)(1)定义:可以判断 ,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语句叫命题.(2)分类⎩⎪⎨⎪⎧真命题:判断为 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 的语句.(3)形式:通常把命题表示为“若p 则q ”的形式,其中p 是 ,q 是 .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互为逆命题、互为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都是说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考点一 命题及其真假判断例1.命题:“两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命题“矩形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 ) A .逆命题 B .否命题 C .逆否命题 D .等价命题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相应命题的真假. (1)正数a 的平方根不等于0;(2)两条对角线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练习1.命题“若x ,y 都是奇数,则x +y 是偶数”的条件为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 练习2.①x 2-5x +6=0. ②函数f (x )=x 2是偶数. ③若ac >bc 则b >c .④证明x ∈R ,方程x 2+x +1=0无实数根.以上语句是命题的为________.练习3.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若a 2+b 2=0,则a ,b 都为0; (2)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名师指津1.当一个命题不是“若p,则q”的形式时,要先将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明确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然后结合四种命题的关系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2.“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全是”的否定是“不全是”.考点二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例3.设命题为“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有实数根”试写出它的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名师指津对一个原命题来说,其逆命题和否命题、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在进行真假判断时,应抓住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选择较简单的命题进行判断.练习1.设命题为:“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试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练习2.将命题“当a>0时,函数y=ax+b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其否命题.练习3.写出命题“已知x,y为正整数,当y=x+1时,y=3,x=2”的逆命题.基础通关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有()①《非常学案》是最畅销的教辅材料吗?②2x-1>3.③7+6=14. 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2.若命题p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命题p是真命题B.命题p的否命题是假命题C.命题p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D.命题p的否命题是真命题3.(2016·烟台高二检测)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A.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D.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2016·大理高二检测)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x=2时,x2-3x+2=0”的否命题B.“若b=3,则b2=9”的逆命题C.若x∈R,则x2+3<0D.“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否命题5.(2016·湖北黄冈调研)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像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二、填空题6.若命题p 的否命题为r ,命题r 的逆命题为s ,则s 是p 的逆命题t 的________命题.7.把下列不完整的命题补充完整,并使之成为真命题.若函数f (x )=3+log 2x 的图像与g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则函数g (x )=________.(填上你认为可以成为真命题的一种情况既可) 8.给定下列命题:①“若k >0,则方程x 2+2x -k =0”有实数根; ②若a >b >0,c >d >0,则ac >bd ; 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若xy =0,则x 、y 中至少有一个为0.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9.(2016·苏州高二检测)将下列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偶数能被2整除;(2)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10.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这四个命题的真假: (1)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则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能力提升]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x +y =0,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q ≤1,则x 2+2x +q =0有实根”的逆命题; 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的逆否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2016·长春高二检测)若命题p 的逆否命题是q ,q 的逆命题是r ,则p 与r 是( ) A.互逆命题 B.互否命题 C.互逆否命题 D.不确定3.(2016·唐山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若x 2+y 2=0,则x ,y 全为零”的否命题为“若x 2+y 2≠0,则x ,y 全不为零”. 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③“若x -312是有理数,则x 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4.若方程x 2+2px -q =0(p ,q 是实数)没有实数根,则p +q <14.(1)判断上述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2)试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说明理由.§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重点)2.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难点)考点三 充分条件的判断例1.(1)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充分条件的是________.①p :(x -2)(x -3)=0,q :x -2=0;②p :两个三角形相似,q :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p :m <-2,q :方程x 2-x -m =0无实根(2)“a >b ,b >2”是“a +b >4,ab >4”的________条件.(3)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________条件.名师指津1.判定p 是q 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什么是p ,什么是q ,即转化成p ⇒q 问题.2.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 构成的集合为A ,q 构成的集合为B ,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考点四 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 在以下各题中,分析p 与q 的关系: (1)p :x >2且y >3,q :x +y >5; (2)p :y =x 2,q :函数是偶函数;(3)p :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q :四边形是正方形.名师指津1.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若p 成立时,能否推出q 成立,反过来,若q 成立时,能否推出p 成立;若p ⇒q 为真,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p 为真,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2.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果条件甲“x ∈A ”.条件乙“x ∈B ”.若A ⊇B ,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练习1. 分析下列各项中p 与q 的关系.(1)p :α=π3,q :cos α=12;(2)p :(x +1)(x -2)=0,q :x +1=0.考点五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例3. 是否存在实数p ,使“4x +p <0”是“x 2-x -2>0”的充分条件?如果存在,求出p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名师指津1.涉及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与充分必要条件有关的问题,常借助集合的观点来处理.2.此类题的步骤为首先根据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找到条件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构建满足条件的不等式组,再进行求解.例4.“0<x <5”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A.x >5B.x 2-5x >0C.0<x <4D.x <5 练习1.使不等式2x 2-5x -3≥0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x <0 B.x ≥0 C.x ∈{-1,3,5} D.x ≤-12或x ≥2练习2.(2016·广州高二检测)已知:p :x >1;q :x >2;则p 是q 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1.“-2<x <1”是“x >1或x <-1”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充要条件 2.a <0,b <0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a +b <0B.a -b >0C.a b >1D.ab <-13.“ab ≠0”是“直线ax +by +c =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一元二次方程ax 2+2x +1=0(a ≠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条件是( ) A.a ≤0 B.a >0 C.a <-1 D.a <1 二、填空题5.满足sin α=12的一个充分条件是α=____(填一角即可).6(2016·赤峰高二检测)已知“x >k ”是“3x +1<1”的充分条件,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已知p :x ∈A ={x |x 2-2x -3≤0,x ∈R },q :x ∈B ={x |x 2-2mx +m 2-4≤0,x ∈R ,m ∈R }.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能力提升1.不等式1-1x>0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x >1B.x >-1C.x <-1或0<x <1D.x <0或x >1 2.(2016·天津高二检测)设a ,b 为向量,则“a ·b =|a ||b |”是“a ∥b ”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6·长春高二检测)如果命题“若A ,则B ”的否命题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则A 是B 的________条件.4.已知p :x 2-2x -3<0,若-a <x -1<a 是p 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求使a >b 恒成立的实数b 的取值范围.2.4充要条件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难点)2.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应用.(重点、难点)3.区分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易混点)知识点1.充要条件如果,且,那么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记作2.常见的四种条件(1)充分不必要条件,即(2)必要不充分条件,即.(3)充要条件,即(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考点六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 (1)“b2-4ac<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R”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条件甲:“a>1”是条件乙:“a>a”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已知p:-1<2x-3<1,q:x(x-3)<0,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名师指津对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判断要搞清楚它们的定义实质;①若p⇒q,但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q⇒p,但p q,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④若p q,且q p,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考点七充要条件的证明例2.求证:“f(x)=sin(x+φ)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0)=0”.名师指津1.首先分清条件和结论.本例中条件是“f(0)=0”,结论是“f(x)=sin(x+φ)是奇函数”.“p是q的……条件”,p是条件,q是结论;“p成立的……是q”,q是条件,p是结论.2.充要条件的证明分两步证明:证明充分性时把条件当已知去推证结论的正确性;证明必要性时,结论当已知去推证条件的正确性.练习1.求证:“f(x)=sin(x+φ)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0)|=1”.例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 +q (p ≠0,p ≠1),求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名师指津本题以等比数列的判定为主线,根据数列前n 项和通项之间的递推关系,严格利用等比数列定义判定.证明充要条件的命题,体现了思维的严谨性.练习1.求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2015·安徽高考)设p :x <3,q :-1<x <3,则p 是q 成立的( )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5·湖南高考)设x ∈R ,则“x >1”是“x 3>1”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5·湖北高考)l 1,l 2表示空间中的两条直线,若p :l 1,l 2是异面直线,q :l 1,l 2不相交,则( ) A.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B.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C.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D.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4.(2015·湖北武汉期中)设集合M ={1,2},N ={a 2},则“a =1”是“N ⊆M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2016·重庆月考)已知a ,b 为实数,命题甲:ab >b 2,命题乙:1b <1a <0,则甲是乙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6.(2016·南昌高二检测)若p :x 2-1>0,q :(x +1)(x -2)>0,则﹁p 是﹁q 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其中一个).7.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8.若命题“若p ,则q ”为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p 是q 的充分条件;②p 是q 的必要条件;③q 是p 的充分条件;④q 是p 的必要条件. [能力提升]1.(2016·山东潍坊调研)“若a ,b ∈R +,a 2+b 2<1”是“ab +1>a +b ”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6·河南郑州联考)已知a ,b 为非零向量,则“函数f (x )=(a x +b )2为偶函数”是“a ⊥b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6·陕西榆林一模)已知命题p :实数x 满足-2≤1-x -13≤2;命题q :实数x 满足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第二讲 常用逻辑用语(二)§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重点)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难点)3.能判断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的真假.(易混点) 知识点“所有”“每一个”“任何”“任意一条”“一切”都是在指定范围内,表示整体或全部的含义,这样的词叫作全称量词,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作全称命题.考点一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及其真假判断例1.指出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①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2+1>0 ; ②存在一个自然数小于1; ③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至少有一个实数x ,使sin x +cos x =53.名师指津1.判断一个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关键是看命题中含有的量词是全称量词还是存在量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全称命题的全称量词可以省略不写.2.要判断全称命题“对任意x ∈M ,p (x )成立”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 中每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但要判断该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x =x 0,使p (x 0)不成立即可.3.要判断特称命题“存在x ∈M ,使p (x )成立”是真命题,只要在集合M 中能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否则,这一命题就是假命题.考点二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3>x 2; (2)至少有一个二次函数没有零点. 名师指津1.弄清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正确写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否定的前提.2.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将其全称量词(存在量词)改为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并把判断词否定. 练习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所有的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存在x ∈R ,使x 2+2x +3≤0.考点三 含量词的命题的应用例3.已知命题p :存在x ∈R ,使x 2+2ax +a ≤0,若命题p 是假命题,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名师指津1.若函数f (x )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则对任意x ∈A ,f (x )≥M ⇔f (x )min ≥M ;存在x ∈A ,f (x )≥M ⇔f (x )max ≥M .2.当已知的命题是假命题时,可先求出其否定,利用其否定为真命题求解. 例4.已知函数f (x )=x 2-2x +5.(1)是否存在实数m ,使不等式m +f (x )>0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2)若存在实数x ,使不等式m -f (x )>0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练习1.已知函数f (x )=lg ⎝⎛⎭⎫x +ax -2,若对任意x ∈[2,+∞)恒有f (x )>0,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练习2.(2016·唐山一模)已知命题p :∃x 0∈N ,x 30<x 20;命题q :∀a ∈(0,1)∪(1,+∞),函数f (x )=log a (x -1)的图像过点(2,0),则( )A.p 假q 真B.p 真q 假C.p 假q 假D.p 真q 真 练习3.命题:“对任意k >0,方程x 2+x -k =0有实根”的否定是( )A.存在k ≤0,使方程x 2+x -k =0无实根B.对任意k ≤0,方程x 2+x -k =0无实根C.存在k >0,使方程x 2+x -k =0无实根D.存在k >0,使方程x 2+x -k =0有实根[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16·宁波高二检测)将“a 2+b 2+2ab =(a +b )2”改写成全称命题是( )A.存在a 0,b 0∈R ,使a 20+b 20+2a 0b 0=(a 0+b 0)2B.存在a 0<0,b 0>0,使a 20+b 20+2a 0b 0=(a 0+b 0)2C.存在a 0>0,b 0>0,有a 20+b 20+2a 0b 0=(a 0+b 0)2D.对所有a ,b ∈R ,有a 2+b 2+2ab =(a +b )2 2.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存在x 0∈N ,使4x 0<-3B.存在x 0∈Z ,使2x 0-1=0C.对任意x ∈R,2x >x 2D.对任意x ∈R ,x 2+2>0 3.已知命题p :∃x 0∈R ,sin x 0<12x 0,则﹁p 为( )A.∃x 0∈R ,sin x 0=12x 0B.∀x ∈R ,sin x <12xC.∃x 0∈R ,sin x 0≥12x 0D.∀x ∈R ,sin x ≥12x4.非空集合A 、B 满足A B ,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对任意x ∈A ,都有x ∈B ;②存在x 0∉A ,使x 0∈B ; ③存在x 0∉B ,使x 0∈A ;④对任意x ∉B ,都有x ∉A . A.1 B.2 C.3 D.45.(2016·广东梅州一模)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对任意x ∈R,2x -1>0 B.对任意x ∈N *,(x -1)2>0 C.存在x ∈R ,lg x <1 D.存在x ∈R ,tan x =2二、填空题6.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的是________;是特称命题的是________. ①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②有两个角是45°的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正数的平方根不等于0; ④至少有一个正整数是偶数.7.“所有的自然数都大于零”的否定是________.8.若命题“存在x 0∈R ,x 20+mx 0+2m -3<0”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9.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判断真假. (1)对任意的实数a 、b ,关于x 的方程ax +b =0恰有唯一解; (2)存在实数x ,使得1x 2-2x +3=34.10.写出下列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的否定: (1)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 (2)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3)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能力提升]1.以下四个命题既是特称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A.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内角都是锐角B.至少有一个实数x ,使x 2≤0C.两个无理数的和必是无理数D.存在一个负数x 0,使1x 0>22.“关于x 的不等式f (x )>0有解”等价于( )A.存在x ∈R ,使得f (x )>0成立B.存在x ∈R ,使得f (x )≤0成立C.对任意x ∈R ,使得f (x )>0成立D.对任意x ∈R ,f (x )≤0成立3.命题“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的否定是________.4.已知对任意x ∈(-∞,1],不等式(a -a 2)4x +2x +1>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1.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重点)2.会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难点)知识点用“且”联结两个命题p和q,构成一个新命题“p且q”.当两个命题p和q都是真命题时,新命题“p且q”是真命题;在两个命题p和q之中,只要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新命题“p且q”就是假命题.考点四用逻辑联结词构造新命题例1(1)(2016·兰州高二检测)命题“1不是素数且不是合数”中使用的逻辑联结词是________,所以此命题是________形式命题.(2)命题“5≥3”中使用的逻辑联结词是________,所以此命题是________形式命题.(3)命题p“方程x2+5=0没有实数根”,则﹁p为________.名师指津1.本例主要训练学生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应用,加深对逻辑联结词的理解.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不但要注意从结构上组成“p或q”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同时还应从字面上对语句的表达加以适当地调整.2.考点五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3>3,q:3=3;(2)p:A⊆A,q:A∩A=A;(3)p:函数y=x2+3x+4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q:方程x2+3x-4=0没有实根.名师指津1.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定步骤:(1)确定它的构成形式;(2)判断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假;(3)根据真值表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2.“p且q”、“p或q”、“非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可分别对应概括为三句话:“p且q中有假则假”、“p或q 中有真则真”“p与﹁p真假相反”.考点六逻辑联结词的应用例3.已知命题p:对任意x∈[1,2],x2-a≥0,命题q:存在x∈R,使x2+2ax+2-a=0,若命题“p且q”是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名师指津1.正确理解“且”“或”“非”的含义是解此题的关键.由p且q为假知p,q中至少一假,由p或q为真知p,q至少一真.2.充分利用集合的“交、并、补”与“且、或、非”的对应关系理解题意,特别注意“p假”时,可利用补集思想,求“p真”时a的集合的补集.练习1.命题“若a >b 且b >c ,则a >c ”的否定是( )A.若a >b 且b >c ,则a ≤ c B .若a >b 且b >c ,则a <c C.若a ≤b 或b ≤c ,则a ≤c D.若a ≤b 或b ≤c ,则a <c 练习2.分别用“p 且q ”“p 或q ”“非p ”填空: (1)命题“15能被3与5整除”是________形式; (2)命题“16的平方根不是-4”是________形式;(3)命题“李强要么是学习委员,要么是体育委员”是________形式.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1.已知原命题是“若r ,则p 或q ”,则这一命题的否命题是( ) A.若﹁r ,则p 且q B .若﹁r ,则﹁p 或﹁q C.若﹁r ,则﹁p 且﹁q D.若﹁r ,则﹁p 且q2.命题p :点A 在直线y =2x -3上,q :点A 在抛物线y =-x 2上,则使“p 且q ”为真命题的一个点A (x ,y )是( )A.(0,-3)B.(1,2)C.(1,-1)D.(-1,1) 3.对于p :x ∈A ∩B ,则﹁p ( )A.x ∈A 且x ∉BB.x ∉A 或x ∈BC.x ∉A 或x ∉BD.x ∈A ∪B4.(2016·四川成都一模)已知命题p :对任意a ∈R ,且a >0,a +1a ≥2,命题q :存在x 0∈R ,sin x 0+cos x 0=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 是假命题B.q 是真命题C.p 且(﹁q )是真命题D.(﹁p )且q 是真命题 5.(2016·贵州贵阳期末)命题p :函数y =log a (ax +2a )(a >0且a ≠1)的图像必过定点(-1,1);命题q :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3,0)对称,那么函数y =f (x -3)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 A.“p 且q ”为真 B.“p 或q ”为假 C.p 真q 假 D.p 假q 真 二、填空题6.命题p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p 为________,否命题为________.7.已知命题p :若实数x ,y 满足x 2+y 2=0,则x ,y 全为零.命题q :若a >b ,则1a <1b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p 且q ;②p 或q ;③非p ;④非q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 8.(2016·湖南浏阳月考)已知命题p :函数f (x )=lg(x 2-4x +a 2)的定义域为R ;命题q :当m ∈[-1,1]时,不等式a 2-5a -3≥m 2+8恒成立,如果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且“p 且q ”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能力提升]1.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 A.(﹁p )或(﹁q ) B.p 或(﹁q ) C.(﹁p )且(﹁q ) D.p 或q2.(2016·长春高二检测)已知:p :|x -1|≥2,q :x ∈Z ,若p 且q ,﹁q 同时为假命题,则满足条件的x 的集合为( )A.{x |x ≤-1或x ≥3,x ∉Z }B.{x |-1≤x ≤3,x ∉Z }C.{x |x <-1或x ∈Z }D.{x |-1<x <3,x ∈Z }3.已知p :函数f (x )=x 2+2(a -1)x +2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若﹁p 是假命题,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4.已知命题p :c 2<c 和命题q :对任意x ∈R ,x 2+4cx +1>0恒成立,已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第三讲 空间向量及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它们的运算律.(重点) 2.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会利用两个空间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3.会求简单空间向量的夹角,能够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易混点) 知识点一 空间向量的概念①用有向线段AB→表示,A 叫作向量的起点,B 叫作向量的终点数学中所讨论的向量与向量的起点无关,称之为自由向量如图,两非零向量a ,b ,过空间中任意一点O ,作向量a ,b 的相等向量OA →和OB →,则∠AOB 叫做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规定0≤〈a ,b 〉≤π知识点二 空间向量的运算设a 和b 是空间两个向量,过一点O 作a 和b 的相等向量OA →和OB →,根据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OC 对应的向量OC →就是a 与b 的和,记作a +b ,如图所示①结合律:b +②交换律:=与平面向量类似,a 与b 的差定义为a +(-b ),记作考点一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例1(1)(2016·成都高二检测)在如图2-1-1所示的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与向量AA1→相等的向量有________个(不含AA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有共同起点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可能不同B.若非零向量AB→和CD→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共线C.若a∥b,b∥c,则a∥cD.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以顶点为起止点的向量中,与向量AB→平行的向量为________,与AB→相反的向量为________.【名师指津】1.在空间中,向量的模、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和平面向量中相对应的概念完全一样.2.注意区别向量、向量的模、线段、线段的长度等概念.考点二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例2 如图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以顶点为向量端点的所有向量中,直线AB 的方向向量有哪些? (2)在所有棱所在的向量中,写出平面ABCD 的所有法向量.【名师指津】1.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与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对模没有限制,注意起点和终点都在直线上的向量也是符合题意的.2.找平面的法向量要注意几何体中的垂直关系,特别是成面面垂直关系.练习1.根据本例的条件,写出平面BCC 1B 1的所有法向量.考点三 空间的线性运算例3(1)(2016·合肥高二检测)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a ,CB →=b ,AD →=c ,则CD →等于( ) A .a +b -c B .-a -b +c C .-a +b +c D .-a +b -c(2)化简(AB →-CD →)-(AC →-BD →)=________.(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下列各式中运算的结果为AC 1→的共有( )①(AB →+BC →)+CC 1→;②(AA 1→+A 1D 1→)+D 1C 1→;③(AB →+BB 1→)+B 1C 1→;④(AA 1→+A 1B 1→)+B 1C 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名师指津】1.在运算时,要注意运算律的应用,在例题中,利用向量加法的结合律以及数乘向量的分配律简化了计算. 2.对向量式的化简,要结合图形,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考点四 空间向量的共线定理的应用例4如图2-2-3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且不共面,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判断CE →与MN →是否共线?【名师指津】1.判定向量a 与b 共线就是要找到实数λ,使得a =λb 成立.要充分运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同时结合空间图形,化简得a =λb ,从而判定a 与b 共线.2.向量共线定理是证明三点共线,线线平行问题的重要依据,有关空间和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问题均可转化为向量的共线问题.练习1.如图2-2-4,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E 、H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F 、G 分别是边CB 、CD 上的点,且CF →=23CB →,CG →=23CD →.求证:四边形EFGH 是梯形思考问题1 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有什么关系?问题2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只有一个吗?问题3 如何求两个空间向量的夹角?向量角与平面角有什么区别? 问题1 如何正确地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问题2 在应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3 如何灵活地应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例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1)〈EF →,A 1C 1→〉,〈A 1C 1→,FE →〉; (2)〈AB →,BC →〉,〈A 1B 1→,AD 1→〉.【名师指津】1.求空间向量夹角的关键是平移向量,使它们的起点相同.在平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知图形的特点,寻找线线平行,找出所求的角,这一过程可简单总结为:(1)通过平移找角,(2)在三角形中求角. 2.在利用平面角求向量角时,要注意两种角的取值范围,线线角的范围是⎣⎡⎦⎤0,π2,而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π],比如〈a ,b 〉与〈-a ,b 〉两个角互补,而它们对应的线线角却是相等的. 练习2.在正四面体ABCD 中,(1)向量AB →与BA →的夹角为________; (2)向量AB →与CD →的夹角为________.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空间向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个向量的模相等,那么这两个向量相等 B .如果两个向量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向量相等C .如果两个向量平行且它们的模相等,那么这两个向量相等D .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2.已知向量a 0,b 0是分别与a ,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a 0=b 0 B .a 0=1 C .a 0,b 0共线 D .|a 0|=|b 0|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垂直于与平面α共面的所有向量B .一个平面的所有法向量互相平行C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这两个平面也垂直D .如果a ,b 与平面α共面且n ⊥a ,n ⊥b ,那么n 就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4.设a ,b ,c 满足a +b +c =0,且a ⊥b ,|a |=1,|b |=2,则|c |=________.5.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M →=12MC →,A 1N →=2ND →.设AB →=a ,AD →=b ,AA 1→=c ,试用a ,b ,c 表示MN →.。

【高中数学】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教学案:第一章3反证法

【高中数学】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教学案:第一章3反证法

§3反_证_法
[对应学生用书P8]
1.问题:在今天商品大战中,广告成了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熟谙这样的命题变换艺术.如宣传某种食品,其广告词为:“拥有的人们都幸福,幸福的人们都拥有”.该广告词实际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的是“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
2.已知正整数a,b,c满足a2+b2=c2.求证: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问题1:你能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给出证明吗?
提示:不能.
问题2:a,b,c不可能都是奇数的反面是什么?此时,还满足条件a2+b2=c2吗?
提示:a,b,c都是奇数.此时不满足条件a2+b2=c2.
1.反证法的定义
在证明数学命题时,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断定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2.反证法的证题步骤
(1)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
(2)进行推理,导出矛盾;
(3)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1.反证法就是通过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导出矛盾来达到肯定命题结论的目的.
2.可能出现矛盾的四种情况:(1)与题设矛盾;(2)与假定矛盾;(3)与公理、定理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4)在证明过程中,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优教通,同步备课】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2章 距离的计算 参考课件

【优教通,同步备课】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2章 距离的计算 参考课件
设面EGF的法向量 n =(x, y, z) 1 1 =0 x z 0 EF n· 2 2 即 EG=0 1 x 1 y z 0 n· 2 2
F
D1
C1
K
G
B1
y D C B
E
x A
1 而BE ,1,0 令x=1,得 n =(1, 1,-1) 2 1 1 | BE ·n | 3 2 ∴点B到平面EFGd= |n| 2 3
B 0,2 2 ,0 C 0,2 2 ,0
BC 0,4


2 ,0




F
D
E
点B到平面CEF的距离
O B C A y
d
BC n n
4 2
4 10 5 5
x
③直线CE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z D
∵平面ABC的法向量为 m =(0, 0,1)
又 CE o,3 2 , 6 cosCE, m
∴A(4,0,0) ,B(4,4,0) D(0,0,0)
B1
P
由已知可知P(0,4,z)
A =( 4, 4, z ) - , AP BD =(-4,-4, 0 ), x
D B
y
C
AP · BD =16-16 =0 AP ⊥ BD
AP ⊥ BD
②C1P=2,求二面角A—B1P—B的正切值。
解:P(0, 4,3) B1(4,4,5)
n 1,1, 3 在二面角F—CE—D内 n 指向面EFC, B

O
C
A
y
m 在二面角F—CE—D内是背离面BCD
即二面角F—CE—D的大小为
x ∴二面角F—CE—D的大小等于 n , m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部教案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知识复习一、教学目标:复习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空间向量作准备二、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三、教学方法:探究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向量、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相反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数量积。

(二)、基本运算1、向量的运算及其性质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a = ; 注意)(21OB OA OP +=,)1(λλ-+=的几何意义 3、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⑴ //a b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⑵ 若),(),,(2211y x b y x a ==,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4、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⑴ a b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⑵ 若),(),,(2211y x b y x a ==,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三)、课堂练习1.O 为平面上的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若( -)·(+-2)=0,则∆ABC 是( )A .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B .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C .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 .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A PC PC PB PB PA ⋅=⋅=⋅,则P 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3.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且−→−AC ·−→−BD =0,则四边形ABCD 是( ) A . 矩形 B . 菱形 C .直角梯形 D .等腰梯形4.已知||22p =||3q =,p 、q 的夹角为45︒,则以52a p q =+,3b p 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A .15B . 14 D .165.O 是平面上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λ,),0[+∞∈λ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四)、作业布置1.设平面向量=(-2,1),=(λ,-1),若与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 )A .),2()2,21(+∞- B .),2(+∞ C .),21(+∞- D .)21,(--∞ 2.若()(),0,7,4,3,2=+-==c a b a 方向在则上的投影为 。

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题(有答案解析)(3)

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题(有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在四面体OABC 中,空间的一点OM 满足1126OM OA OB OC λ=++,若MA ,MB ,MC 共面,则λ=( )A .12B .13C .512D .7122.定义向量的外积:a 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外积,它是一个向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a a b ⊥⨯,b a b ⊥⨯,且a ,b 和a b ⨯构成右手系(即三个向量两两垂直,且三个向量的方向依次与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向一致);(2)a b ⨯的模sin ,a b a b a b ⨯=⋅(,a b 表示向量a 、b 的夹角);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有以下四个结论:①1AB AC ⨯与1BD 方向相反; ②AB AC BC AB ⨯=⨯;③6BC AC ⨯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数值相等; ④()1AB AB CB ⨯⋅与正方体体积的数值相等. 这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 .4B .3C .2D .13.如图,在几何体111ABC A B C -中,ABC ∆为正三角形,111////AA BB CC ,1AA ⊥平面ABC ,若E 是棱11B C 的中点,且1112AB AA CC BB ===,则异面直线1A E 与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313B .21313C .2613D .226134.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23BD =,将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对折,使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13,则所得三棱锥A BC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 .43π B .πC .23π D .2π 5.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底面AC 为正方形,1AA a =,AB b =,且a b >,侧棱1CC 上一点E 满足13CC CE =,设异面直线1A B 与1AD ,1A B 与11D B ,AE 与11D B 的所成角分别为α,β,γ,则 A .αβγ<<B .γβα<<C .βαγ<<D .αγβ<<6.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2AA =, 011120A AB A AD ∠=∠=,则线段1AC 的长为( )A 2B .1C .2D 37.若向量(3,1,0)a =,(1,0,)b z =,,3a b π=,则实数z 的值为( )A 2B .2C .2±D .2±8.已知()()2,,,1,21,0a t t b t t ==--,则b a -的最小值是( ) A 2B 3C 5D 69.记动点P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对角线1BD 上一点,记11D PD Bλ=.当APC ∠为钝角时,则λ的取值范围为( ) A .(0,1)B .1(,1)3C .1(0,)3D .(1,3)10.如图,在棱长都相等的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是棱1CC 的中点,E 是棱1AA 上的动点.设AE x =,随着x 增大,平面BDE 与底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 )A .增大B .先增大再减小C .减小D .先减小再增大1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DC =2,DA =DD 1=1,点M 、N 分别为A 1D 和CD 1上的动点,若MN ∥平面AA 1C 1C ,则MN 的最小值为( )A .53B .23C .56D .5212.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E 为平面BCC 1B 1的中心,则直线DE 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4B .13C .33D .233二、填空题13.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CB ∠=,12AA =,1AC BC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___.1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11A B 、11A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15.正四棱锥S ABCD -的八条棱长都相等,SB 的中点是E ,则异面直线AE ,SD 所成角的余弦为__________.1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为棱11A 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1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17.已知向量,,a b c 是空间的一个单位正交基底,向量,,a b a b c +-是空间的另一个基底.若向量m 在基底,,a b c 下的坐标为()1,2,3,则m 在基底,,a b a b c +-下的坐标为 _________18.已知平行六面体中,则____.19.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 1B 1、CD 的中点,则点B 到截面AMC 1N 的距离为_____.20.已知平面α⊥平面β,且l αβ⋂=,在l 上有两点A ,B ,线段AC α⊂,线段BD β⊂,并且AC l ⊥,BD l ⊥,6AB =,24BD =,8AC =,则CD =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11A B 、11A D 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1DD 、1BB 上移动,且()02DP BQ λλ==<<.(1)当1λ=时,证明:直线1//BC 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且AB AD ⊥,BC //AD ,BC AB =112AD ==,10PA PD ==,平面PAD ⊥平面ABCD ,点M 为棱PD 上动点.(1)当M 为PD 的中点时,平面PAB ⋂平面PCD =l ,求证:l //平面ACM ; (2)是否存在点M 使二面角M AC D --的余弦值为2211,若存在,请确定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平面ADE ⊥平面ABCD O M ,,分别为线段AD DE ,的中点.四边形BCDO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E DE AE DE =⊥.(Ⅰ)求证://CM 平面ABE ;(Ⅱ)求直线DE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Ⅲ)点N 在直线AD 上,若平面BMN ⊥平面ABE ,求线段AN 的长.24.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得平面ABD ⊥平面CBD ,AE ⊥平面ABD ,且2AE =.(1)求直线DE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 (2)求二面角B ED C --的余弦值.25.已知三棱锥,A BCD ABD -和BC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平面ABD ⊥平面BCD(1)求证:AC BD ⊥;(2)设G 为BD 中点,H 为ACD △内的动点(含边界),且//GH 平面ABC ,求直线GH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26.如图,四棱锥中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CD ,60DAB ∠=︒,2AB AD CD ==,侧面PAD ⊥底面ABCD ,且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PD ∠=︒.(Ⅰ)求证:AD PB ⊥;(Ⅱ)求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根据向量共面定理求解. 【详解】由题意1126MA OA OM OA OB OC λ=-=--, 1526MB OB OM OA OB OC λ=-=-+-,11(1)26MC OC OM OA OB OC λ=-=--+-,∵MA ,MB ,MC 共面,∴在在实数唯一实数对(,)m n ,使得MA mMB nMC =+,1126OA OB OC λ--1511(1)2626m OA OB OC n OA OB OC λλ⎛⎫⎡⎤=-+-+--+- ⎪⎢⎥⎝⎭⎣⎦,∴111222511666(1)m n m n m n λλλ⎧--=⎪⎪⎪-=-⎨⎪-+-=-⎪⎪⎩,解得132313m n λ⎧=-⎪⎪⎪=-⎨⎪⎪=⎪⎩.故选:B .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上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作为一个基底,其他向量都可用基底表示,且表示方法唯一.,,OA OB OC 是不共面的向量,OM xOA yOB zOC =++,则,,,M A B C 共面⇔1x y z ++=. 2.D解析:D 【分析】根据外积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对于①,根据向量外积的第一个性质可知1AB AC ⨯与1BD 方向相同,故①错误; 对于②,根据向量外积的第一个性质可知AB AC ⨯与BC AB ⨯方向相反,不会相等,故②错误;对于③,根据向量外积的第二个性质可知sin4ABCDBC AC BC AC Sπ⨯=⋅⋅=,则6BC AC ⨯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数值相等,故③正确;对于④,1AB AB ⨯与CB 的方向相反,则()10AB AB CB ⨯⋅<,故④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性质和信息迁移,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新概念的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属难题.3.C解析:C 【解析】 【分析】以C 为原点,在平面ABC 内过C 作BC 的垂线为x 轴,CB 为y 轴,CC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异面直线A 1E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详解】以C 为原点,在平面ABC 内过C 作BC 的垂线为x 轴, CB 为y 轴,CC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 =AA 1=CC 1=2BB 1=2,则A 1(3,1,2),A (310,,),C 1(0,0,2),B 1(0,2,1),E (0,1,32), 1A E =(3-,0,12-),1AC =(3-,﹣1,2),设异面直线A 1E 与AC 1所成角为θ,则cosθ1111226131384A E AC A E AC ⋅===⋅⋅. ∴异面直线A 1E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61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4.C解析:C 【分析】作出图形,利用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得出DN ⊥AC ,BN ⊥AC ,可得出二面角B ﹣AC﹣D 的平面角为∠BND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D ,可知三棱锥B ﹣ACD 为正四面体,可得出内切球的半径R ,再利用球体的表面积公式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下图所示,易知△ABC 和△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取AC 的中点N ,则DN ⊥AC ,BN ⊥AC . 所以,∠BND 是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过点B 作BO ⊥DN 交DN 于点O ,可得BO ⊥平面ACD .因为在△BDN 中,3BN DN ==,所以,BD 2=BN 2+DN 2﹣2BN •DN •cos ∠BND 1332343=+-⨯⨯=, 则BD =2.故三棱锥A ﹣BCD 为正四面体,则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又正四面体的高为棱6,故662R ==因此,三棱锥A ﹣BC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26244(3R πππ=⨯=.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内切球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几何体的棱长确定几何体的形状,考查了二面角的定义与余弦定理,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5.A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将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平面,再由余弦定理得到结果. 【详解】根据题意将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平面中,如上图,显然α,β,(0,]2πγ∈,因为a b >,异面直线1A B 与1AD 的夹角即角1AD C ,根据三角形1AD C 中的余弦定理得到222211cos 21()a b a b aα==>++,故(0,)3πα∈,同理在三角形1A DB 中利用余弦定理得到:2221cos 222()1a a b bβ==<⋅+⋅+,故(,)32ππβ∈, 连接AC ,则AC 垂直于BD ,CE 垂直于BD ,AC 交CE 于C 点,故可得到BD 垂直于面ACE ,进而得到BD 垂直于AE ,而BD 平行于11D B .从而得到2πγ=,故αβγ<<. 故答案为A.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异面直线夹角的求法,一般是将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平面中,转化到三角形中进行计算,或者建立坐标系,求解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就是异面直线的夹角或其补角.6.A解析:A 【分析】由11AC AB BC CC =++,两边平方,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及数量积公式能求出21AC 的值,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112,120AA A AB A AD =∠=∠=,11AC AB BC CC ∴=++, ()2211AC AB BC CC ∴=++222111222AB BC CC AB CC BC CC AB BC =+++⋅+⋅+⋅114212cos120212cos12002=+++⨯⨯⨯+⨯⨯⨯+=,∴线段1AC 的长为12AC =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线段的长,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属于中档题.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数量积的基本公式cos a b a b θ⋅=;二是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22a a =.7.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式,推导出其所成角的余弦公式,从而利用cos ,a b a b a b⋅<>=,结合22a a =,将有关量代入求得z 的值,得到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得31cos ,23a b ⨯===+,化简得22z =,解得z = C.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向量夹角余弦公式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再者就是向量的模的平方和向量的平方是相等的,还有就是向量的模的坐标运算式.8.A解析: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1,1,b a t t t -=---- ,则:(b a t -=--= ,即b a - 本题选择A 选项.点睛:本题的模长问题最终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的问题.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统称“三个二次”,它们常结合在一起,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数形结合,密切联系图象是探求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一般从: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位置;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四个方面分析.9.B解析:B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APC 不是平角,可得∠APC 为钝角等价于cos ∠APC <0,即 ,从而可求λ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设,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A (1,0,0),B (1,1,0),C (0,1,0),1D (0,0,1) ∴ =(1,1,-1),∴ =(λ,λ,-λ),∴=+=(-λ,-λ,λ)+(1,0,-1)=(1-λ,-λ,λ-1) =+ =(-λ,-λ,λ)+(0,1,-1)=(-λ,1-λ,λ-1)显然∠APC 不是平角,所以∠APC 为钝角等价于cos ∠APC <0 ∴ 0PA PC ⋅<∴(1-λ)(-λ)+(-λ)(1-λ)+(λ-1)(λ-1)=(λ-1)(3λ-1)<0,得 <λ<1 因此,λ的取值范围是( ,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空间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中档题.10.D解析:D 【分析】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棱长为2,设平面BDE 与底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α,,02AE x x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出,,B D E 点的坐标,求出平面BDE 的法向量m ,底面ABC 的法向量坐标为(0,0,1)n =,将cos α表示为关于x 的函数,通过讨论cos α的增减变化,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棱长为2,,02AE x x =≤≤, 设平面BDE 与底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α,以A 为坐标原点,过点A 在底面ABC 内与AC 垂直的直线为x 轴,1,AC A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1,0),(0,2,1),(0,0,),(3,1,1),(0,2,1)B D E x BD ED x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m s t k =,则m BDm ED ⎧⊥⎨⊥⎩,即302(1)0s t k t x k ⎧-++=⎪⎨+-=⎪⎩,令23k =,则33,1t x s x =-=+,所以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1,33,23)m x x =+-, 底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222233cos |cos ,|115(1)3(1)12()24m n x x x α=<>==++-+-+当1(0,)2x ∈,cos α随着x 增大而增大,则α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当1(,2)2x ∈,cos α随着x 增大而减小,则α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应用函数思想讨论二面角的大小,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计算能力,素养中档题.11.A解析:A 【分析】先建立空间坐标系,设出(),0,M m m ,()0,22,N n n -+,转化条件得1m n +=,利用函数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建系,由题意可设(),0,M m m ,()0,22,N n n -+,∴(),22,MN m n n m =---,又 ()10,0,1AA =,()1,2,0AC =-,∴平面11AAC C 的法向量()2,1,0n =,又 //MN 面11AACC ,∴=0MN n ⋅即1m n +=,∴()()2222222941MN m n n m m m =+-+-=-+,∴MN 最小值为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应用,考查了转化化归和函数思想,属于中档题.12.B解析:B 【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之间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1,则()0,0,0D ,11,1,22E ⎛⎫⎪⎝⎭.易知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1,1,1n =,计算夹角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之间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1,则()0,0,0D ,11,1,22E ⎛⎫⎪⎝⎭. 根据1,n AC n AD ⊥⊥得到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1,1,1n =,11,1,22DE ⎛⎫= ⎪⎝⎭, 故22cos 3n DE n DEα⋅==⋅,故1sin 3α=, 直线DE 与平面ACD 1所成角θ,满足1cos sin 3θα==.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夹角,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二、填空题13.【分析】先找出线面角运用余弦定理进行求解【详解】连接交于点取中点连接则连接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在中同理可得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运算 解析:3010【分析】先找出线面角,运用余弦定理进行求解 【详解】连接1AB 交1A B 于点D ,取11B C 中点E ,连接DE ,则1DE AC ,连接1A E1A DE ∴∠为异面直线1A B 与1AC 所成角在111RtAC B 中,111AC =,1111122C E C B == 15A E ∴=同理可得1A D =DE =2221cos A DE +-∠==, ∴异面直线1A B 与1A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14.【解析】【分析】由题意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211异面直线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答案为【解析】 【分析】由题意,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0,0),B(2,2,0),M(2,1,2),N(1,1,2),()BM 0,1,2∴=-,()AN 1,1,2=-,BM AN cos BM,AN 5BM AN⋅∴===⋅∴异面直线BM 与AN【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5.【解析】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平行于的直线为轴平行于的直线为轴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四棱锥棱长为则所以∴故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解析:33【解析】以正方形ABCD 的中心O 为原点,平行于AB 的直线为x 轴,平行于AD 的直线为y 轴,SO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四棱锥S ABCD -棱长为2,则(1,1,0)A --,(1,1,0)B -,2)S ,(1,1,0)D -,112,22E ⎛- ⎝⎭, 所以312,22AE ⎛= ⎝⎭,(1,1,2)SD =--,∴311322cos ,3911112442AE SD -+-==-++⋅++故异面直线AE ,S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16.【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异面直线AM 与B1C 所成的角【详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ABCD ﹣ 解析:10arccos5【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异面直线AM 与B 1C 所成的角. 【详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棱长为2,则A (2,0,0),M (2,1,2),B 1(2,2,2),C (0,2,0),AM =(0,1,2),1BC =(﹣2,0,2), 设异面直线AM 与B 1C 所成的角为θ, cosθ11410558AM B C AM B C⋅===⨯⋅. ∴θ105arccos=. ∴异面直线AM 与B 1C 所成的角为arccos 105. 故答案为:105arccos.【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17.【解析】由题意可知:即在基底下的坐标为解析:31,,322⎛⎫- ⎪⎝⎭【解析】由题意可知:()()3123322m a b c a b a b c =++=+--+ , 即m 在基底,,a b a b c +-下的坐标为31,,322⎛⎫-⎪⎝⎭. 18.【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在平行六面体中所以则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考查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运算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向量将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向量模的运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在平行六面体中,,所以,则.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考查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运算,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向量,将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向量模的运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香炉峰能求出点B 到截面的距离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取得所以点B 到截面的距离为【点睛】本题主 26【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利用香炉峰能求出点B 到截面1AMC N 的距离,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因为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分别是11,A B CD 的中点, 所以(2,0,0),(2,1,2),(0,1,0),(2,2,0)A M N B , 则(0,1,2),(2,1,0),(0,2,0)AM AN AB ==-=, 设平面AMN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2020y z x y +=⎧⎨-+=⎩,取1x =,得(1,2,1)n =-,所以点B 到截面1AMC N 的距离为42636AB n d n⋅===.【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其中解答中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正确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20.26【分析】推导出=从而=()2=由此能出CD 【详解】∵平面α⊥平面β且α∩β=l 在l 上有两点AB 线段AC ⊂α线段BD ⊂βAC ⊥lBD ⊥lAB=6BD=24AC=8∴=∴=()2==64+36+57解析:26 【分析】推导出CD =CA AB BD ++,从而2CD =(CA AB BD ++)2=222CA AB BD ++,由此能出CD . 【详解】∵平面α⊥平面β,且α∩β=l ,在l 上有两点A ,B ,线段AC ⊂α,线段BD ⊂β, AC ⊥l ,BD ⊥l ,AB=6,BD=24,AC=8, ∴CD =CA AB BD ++, ∴2CD =(CA AB BD ++)2 =222CA AB BD ++ =64+36+576 =676, ∴CD=26.故答案为26.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的求法,考查线段长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存在,212λ=±. 【分析】(1)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出1//BC FP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1//BC 平面EFPQ ; (2)计算出面EFPQ 与面PQMN 的法向量,由已知条件得出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结合02λ<<求出实数λ的值,即可得解. 【详解】(1)证明: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2,0B 、()10,2,2C 、()2,1,0E 、()1,0,0F ,当1λ=时,()0,0,1P ,()12,0,2BC =-,()1,0,1FP =-,12BC FP ∴=,1//BC FP ∴, 1BC ⊄平面EFPQ ,FP ⊂平面EFPQ ,因此,1//BC 平面EFPQ ;(2)()2,1,0E 、()1,0,0F 、()0,0,P λ、()1,0,2N 、()2,1,2M ,设平面EFPQ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m x y z =,()1,1,0EF =--,()1,0,FP λ=-,由00m EF m FP ⎧⋅=⎨⋅=⎩,可得111100x y x z λ--=⎧⎨-+=⎩,取1x λ=,则1y λ=-,11z =,(),,1m λλ=-,设平面PQMN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n x y z =,()1,1,0MN =--,()1,0,2NP λ=--,由00n MN n NP ⎧⋅=⎨⋅=⎩,可得()2222020x y x z λ--=⎧⎨-+-=⎩,取22x λ=-,则22y λ=-,21z =,()2,2,1n λλ∴=--,若存在λ,使得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m n ⊥. 且()()2210m n λλλλ⋅=---+=,整理可得22410λλ-+=,02λ<<,解得1λ=±因此,存在1λ=±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点睛】方法点睛:立体几何开放性问题求解方法有以下两种:(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然后再加以证明,得出结论;(2)假设所求的点或线存在,并设定参数表达已知条件,根据题目进行求解,若能求出参数的值且符合已知限定的范围,则存在这样的点或线,否则不存在.22.(1)证明见解析;(2)M 为PD 的靠近点P 三等分点时,二面角M AC D --的. 【分析】(1)延长,AB DC 交于Q ,连接PQ ,PQ 即为直线l ,证明//MC PQ 即可得线面平行;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C ,分别以OC ,OD ,OP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DM DP 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由已知余弦值可求得λ,即存在. 【详解】(1)延长,AB DC 交于Q ,连接PQ .则易知PQ 为平面PAB 与平面PCD 的交线, 即:PQ 与l 重合.由题意,在ADQ △中://BC AD ,且12BC AD =, 故C 为DQ 的中点.又∵M 为PD 的中点,∴//MC PQ . 又∵MC ⊂平面ACM ,PQ ⊄平面ACM , ∴//PQ 平面ACM ,即//l 平面ACM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C ,由题意可得:OP AD ⊥,OC AD ⊥.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则OP ⊥平面ABCD ,∴分别以OC ,OD ,OP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则()0,1,0A -,()1,0,0C ,()0,1,0D ,()0,0,3P ,()0,1,3DP =-,()0,2,0AD =,()1,1,0AC =∵M 在棱PD 上,不妨设()()0,1,30,,3DM DP λλλλ==-=-, 其中01λ≤≤.∴AM AD DM =+()()0,2,00,,3λλ=+-()0,2,3λλ=-, 设平面M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00m AM m AC ⎧⋅=⎨⋅=⎩即()2300y z x y λλ⎧-+=⎨+=⎩,令2z λ=-解得:3y λ=-,3x λ=.即()3,3,2m λλλ=--. 又∵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0,0,1m =. ∴()()()222222cos ,332m n λλλλ-<>==+-+-23λ=. 所以,M 为PD 的靠近点P 三等分点时,二面角M AC D --的余弦值为2211.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求二面角的方法:(1)几何法(定义法):根据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证明,然后解三角形得出结论; (2)空间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为坐标,求出二面角两个面的法向量,由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得二面角(它们相等或互补). 23.(Ⅰ)证明见解析;(Ⅱ6;(Ⅲ)53.【分析】(Ⅰ)取AE 中点P ,连接BP 、MP ,根据题意可得四边形BCMP 为平行四边形,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Ⅱ)连接EO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得EO OB ⊥, EO OD ⊥,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D ,OE 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系,分别求得CM ,BD 的坐标,利用夹角公式,即可求得结果;(Ⅲ)设ON OD λ=,则可得N 点坐标,即可求得平面BMN 的法向量n ,同理可求得平面ABE 的法向量m ,根据题意,可得0m n ⋅=,即可求得λ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Ⅰ)取AE 中点P ,连接MP BP ,,因为M 为线段DE 的中点, 所以1//2MP AD MP AD =,, 因为四边形BCDO 是正方形, O 为线段AD 的中点,所以1//2BC AD BC AD =,,即//BC OD BC OD =,, 所以//BC MP BC MP =,所以四边形BCMP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C BP ,又因为MC ⊂/平面ABE ,BP ⊂平面ABE , 所以//CM 平面ABE ;(Ⅱ)因为AE DE O =,为线段AD 的中点,连接EO ,则⊥EO AD , 因为平面ADE ⊥平面ABCD ,平面ADE平面ABCD AD =,EO ⊂平面ADE所以EO ⊥平面ABCD ,又因为OB ⊂平面ABCD ,所以EO OB ⊥, 又因为OB OD ⊥,所以OE OB OD ,,三线两两垂直.以O 为原点,以OB 为x 轴,以OD 为y 轴,以OE 为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依题意可知(0,1,0),(1,0,0),(0,0,1),(0,1,0)A B E D -设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因为(1,1,0),(0,1,1)AB AE ==,因为00AB m AE m ⎧⋅=⎨⋅=⎩,所以0x y y z +=⎧⎨+=⎩,令1z =得11y x =-=,,所以(1,1,1)m =- 因为(0,1,1)DE =-,设DE 与平面ABE 所成角为θ, 则6sin |cos ,|32m DE θ=〈〉==⨯, 所以直线DE 与平面ABE 6; (Ⅲ)设(0,,0)ON OD λλ==,则(0,,0)N λ, 因为11110,,,1,,,(1,,0)2222M MB BN λ⎛⎫⎛⎫=--=- ⎪ ⎪⎝⎭⎝⎭,设平面B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因为00MB n BN n ⎧⋅=⎨⋅=⎩,所以11022x y z x y λ⎧--=⎪⎨⎪-+=⎩, 令1y =得21x z λλ==-,,所以(,1,21)n λλ=-, 因为平面BMN ⊥平面ABE ,所以0m n ⋅= 故1210λλ-+-=,解得23λ=,即2(0,,0)3N , 故线段25133AN AO ON =+=+=. 【点睛】 方法点睛:求空间角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结合图形,作出所求空间角,再结合题中条件,解对应三角形,即可求出结果;(2)向量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向量夹角(直线方向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面法向量与平面法向量)余弦值,即可求出结果. 24.(1)2π;(2)12.【分析】由题意可得AB AD ⊥,AE AB ⊥,AE AD ⊥,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D ,A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所用点的坐标.(1)分别求出,DE AC 的坐标,由0DE AC =可得直线DE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 (2)分别求出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EDC 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二面角B ED C --的余弦值. 【详解】如图,由题意,AB AD ⊥,AE AB ⊥,AE AD ⊥,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D ,A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2,0,0B ,(2C ,()0,2,0D ,(2E , (1)(0,2DE =-,(2AC =,220DE AC ⋅=-+=,∴直线DE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为π2;(2)设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m x y z =,(2BE =-,(0,2DE =-,由1111220220m BE x z m DE y z ⎧⋅=-+=⎪⎨⋅=-=⎪⎩,取12z (2m =; 设平面EDC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n x y z =,(0,2DE =-,()1,1,0EC =,由2222200n DE y n EC x y ⎧⋅=-=⎪⎨⋅=+=⎪⎩,取2z =(1,1,n =-.21cos ,222m n m n m n⋅∴===⨯⋅, ∴二面角B ED C --的余弦值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严密推理,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25.(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证明:取BD 中点G ,连接,AG CG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可得证;()2以G 为原点,以G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G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取AD 中点,E CD 中点F ,连接,,GE GF EF ,则平面//GEF 平面,ABC 所以H 在线段EF 上运动,设1)0(EH EF λλ=≤≤,运用线面角的空间向量求解方法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范围. 【详解】()1证明:取BD 中点G ,连接,AG CG .ABD 和BCD △是等边三角形,AG BDCG BD AG BD G ⊥⎧⎪∴⊥⇒⎨⎪⋂=⎩BD ⊥面ACG ,AC ⊂面ACG ⇒AC BD ⊥; ()2以G 为原点,以G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G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取AD 中点,E CD 中点F ,连接,,GE GF EF ,则平面//GEF 平面,ABC 所以H 在线段EF 上运动, 则()(),0,0,00,1,0G B -,)()0,1,,,(00,CD A ,,110,,,02222E F ⎛⎫⎛⎫ ⎪ ⎪ ⎪ ⎪⎝⎭⎝⎭设1)0(EH EFλλ=≤≤,31,,2222GH λ⎛⎫=- ⎪ ⎪⎝⎭.设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00n AC n CD ⎧⋅=⎨⋅=⎩,即3303+0x z x y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3,1n =,设直线GH 与平面ACD 所成角为θ,则231526sin ,55335122GH n GH nθλλ⎡⎤⋅==∈⎢⎥⎣⎦⋅-+.所以直线GH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范围为1526,55⎡⎤⎢⎥⎣⎦.【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运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关键在于得出动点运动的轨迹,运用向量的线性关系,设出动点的坐标,属于中档题. 26.(Ⅰ)证明见解析;(Ⅱ39. 【分析】(Ⅰ)取AD 的中点G ,连结PG 、GB 、BD ,根据PA PD =和ABD △是正三角形,证明AD ⊥平面PGB 即可.(Ⅱ)根据侧面PAD ⊥底面ABCD ,PG AD ⊥,易得直线G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以G 为原点,直线GA 、GB 、G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求得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000,,n x y z =,再由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13,0)n GB a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θ,由11cos ||n n n n θ⋅=⋅求解.【详解】 (Ⅰ)如图所示:取AD 的中点G ,连结PG 、GB 、BD .PA PD =,PG AD ∴⊥AB AD =,且60DAB ∠=︒,ABD ∴是正三角形,BG AD ⊥, 又PG BG G =,AD ∴⊥平面PGB . AD PB ∴⊥(Ⅱ)∵侧面PAD ⊥底面ABCD , 又PG AD ⊥,PG ∴⊥底面ABCD .PG BG ∴⊥.∴直线G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故以G 为原点,直线GA 、GB 、G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设PG a =,则可求得(0,0,)P a ,(,0,0)A a ,3,0)B a ,(,0,0)D a -,33,,022C a a ⎛⎫- ⎪ ⎪⎝⎭.3,,02BC a ⎛⎫∴=- ⎪ ⎪⎝⎭.(0,,)PB a ∴=-. 设()000,,n x y z =是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0n BC ⋅=且0n PB⋅=.000030,220.ax ay az ⎧--=⎪∴-=解得0000,.x y z ⎧=⎪⎨⎪=⎩ 取0y =(1,3,3)n =-.又∵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1,0)n GB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θ,则11cos ||1313n nn n θ⋅===⋅+ 所以平面PAD 与平面PBC 【点睛】 方法点睛: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1、几何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左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视频动画播放四种命题、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四种命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3)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复习引入初中已学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同学回顾:什么叫做命题的逆命题?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3.归纳总结问题一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紧接结合此例给出四个命题的概念,(1)和(2)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1)和(3)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1)和(4)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4.抽象概括定义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让学生举一些互逆命题的例子。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同步配套教学案第二章 2.6 距离的计算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同步配套教学案第二章 2.6 距离的计算

§距离的计算如图,设是过点平行于向量的直线,是直线外一定点.如图,作′⊥,垂足为′.问题: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线段′的长度有何关系?提示:相等.问题:若为的单位向量,你能得出在上的投影长吗?提示:向量在上的投影长为〈,〉=·==·=·.问题:设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你能根据问题的答案写出的表达式吗?提示:=′= .点到直线的距离设是过点平行于向量的直线,是直线外一定点,向量在上的投影的大小为·,则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设π是过点垂直于向量的平面,是平面π外一定点.作′⊥π,垂足为′.问题:点到平面π的距离与线段′的长度有何关系?提示:相等.问题:是的单位向量,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大小是什么?与′相等吗?提示:·,相等.点到平面的距离设为过点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该平面外一定点,向量在上的投影的大小为·,则点到该平面的距离=·..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在直线上选点时,可视情况灵活选择,原则是便于计算,是的单位向量,=..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关键是找到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斜线段的方向向量.[例]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思路点拨]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精解详析]因为=,=,′=,所以(),(),′().=()-()=(-,-).=()-()=(,-).所以在上的投影:·=(,-)·=(,-)·=×+(-)×+×=;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一点通].用向量法求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步骤()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在上找一点,计算的长度;()计算·的值;()由公式=求解..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好处在于回避了用直接法求距离的难点(即过点作的垂线,难在垂足的位置的确定)..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点与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间的距离为( ).。

高中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学案 第2章(付,113)

高中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学案 第2章(付,113)

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本章知识要览本章是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空间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并以向量为工具讨论立体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这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重点内容;二是关于空间向量的应用,即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夹角的计算和距离的计算.本章的重点是: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以空间向量为工具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证明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求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大小,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难点是:以空间向量为工具证明空间的位置关系,求空间角和空间距离;易错点是求空间角时,对角的范围的判断.(1)解决问题要从图形入手,分析已知条件在图形中的向量表示,由已知到图形、由图形到已知的基本训练,有序地建立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间的联系.(2)适时地联系平面向量的知识及平面几何的知识,采用联想对比、引申等方法认识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异同,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能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能力.(3)由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要注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通过转化将图形的关系转化为坐标系中数的运算,并可以灵活地运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进行转化.§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知识点一 向量的概念[填一填](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向量.在物理中,有许多量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这些量不但有大小,而且还具有方向.(2)空间向量在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空间向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向量a ,b 的相等向量OA→和OB →,则∠AOB 叫作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规定0≤〈a ,b 〉≤π.[答一答]1.向量a ,b 的夹角是π2,0或π时,向量a ,b 应具备什么条件?提示:当〈a ,b 〉=π2时,向量a 与b 垂直,当〈a ,b 〉=0或π时,向量a 与b 平行.2.思考与交流:仿照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请分别给出下列定义:单位向量、零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平行向量.提示:在空间中,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相反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平行向量.知识点二向量与直线[填一填]→为直(1)l是空间一直线,A,B是直线l上的任意两点,则称AB→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a也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线l的方向向量.与AB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于该直线.(2)根据立体几何知识,我们知道,给定空间中任意一点A和非零向量a,就可以确定唯一一条过点A且平行于向量a的直线.[答一答]讨论: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吗?提示:不是,只要是平行于直线的非零向量均可成为直线的方向向量,正是由于直线的方向向量的任意性,才可便于选取方向向量,才具有可操作性.知识点三向量与平面[填一填](1)如果直线l垂直于平面α,那么把直线l的方向向量a叫作平面α的法向量.所有与直线l平行的非零向量都是平面α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该平面.(2)给定空间中任意一点A和非零向量a,可以确定唯一一个过点A且垂直于向量a的平面.[答一答]想一想:要想在空间中确定一个平面需要哪些条件?提示:需要有一点和一个非零向量.过这一点且垂直于已知向量就可确定一个平面.1.向量无法比较大小.关于向量的比较,我们只限于研究它们是否相等,而不是研究它们谁大谁小.一般来说,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应注意a =b ⇒|a |=|b |,但反之不成立.2.(1)〈a ,b 〉表示a 与b 的夹角,书写一定要规范,不能误写为(a ,b ).(2)在图甲中,〈OA →,OB →〉=∠AOB ,而图乙中,〈AO→,OB →〉=π-∠AOB .向量夹角与向量大小无关,只与方向有关.3.平行向量所在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重合,与两直线平行不同;平行向量的方向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4.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5.平面法向量的性质:(1)若直线l ⊥平面α,则所有与直线l 平行的非零向量都是平面α的法向量,故平面α的法向量不唯一,有无限多个,但它们互相平行.(2)一个平面的单位法向量只有两个.(3)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垂直于与平面α共面的所有向量,也就是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该平面.题型一 向量的有关概念【例1】 给出下列五个命题:①两个空间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也相同;②若空间两向量a ,b 满足|a |=|b |,则a =b ;③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必有AC →=A 1C 1→;④若空间向量m ,n ,p 满足m =n ,n =p ,则m =p ;⑤空间中任意两个单位向量必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4B .3C .2D .1【解析】 当空间两个向量的起点、终点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向量必相等,但两个相等向量的起点不一定相同,终点也不一定相同,故①错;根据向量相等的定义,要保证两向量相等,不仅它们的模要相等,而且方向也要相同,但②中向量a 与b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②不对;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向量AC→和A 1C 1→不但方向相同而且长度相等,故应有AC →=A 1C 1→,所以③正确;④显然正确;对于⑤,空间任意两个单位向量的模均为1,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相等,所以⑤不对.【答案】 C规律方法 (1)只要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模相等,这两个向量就相等,与起点和终点位置无关.(2)熟练掌握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B )A .空间向量AB→与BA →的长度相等 B .零向量没有长度,所以它不是空间向量C .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D .若a =b ,b =c ,则a =c解析:概念的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A 选项中的两个向量互为相反向量,所以它们长度相等;空间向量并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只要是存在于立体空间内的向量都是空间向量,所以B 选项错误;C 选项是相等向量定义的另外一个说法;我们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只要向量相等都可以移动到同一起点,所以D 选项正确.题型二 向量的夹角【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求:(1)〈AB →,A ′B ′→〉,〈AD →,D ′C ′→〉,〈AB →,C ′D ′→〉.(2)〈AD ′→,BC →〉,〈AD ′→,D ′C →〉.【思路探究】 按空间向量夹角的定义求解,空间向量a ,b 夹角范围是[0,π].【解】 (1)∵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A ′B ′,AD ⊥D ′C ′,AB ∥C ′D ′.∴〈AB →,A ′B ′→〉=0,〈AD →,D ′C ′→〉=π2,〈AB →,C ′D ′→〉=π.(2)∵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D ∥BC .∴〈AD ′→,BC →〉=〈AD ′→,AD →〉=π4. 连接AC ,则△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 ′C →〉=2π3.规律方法 与求平面内两向量夹角类似,求空间两向量夹角时,采取平移的方法,把空间两向量的夹角转化为平面内某两条相交直线的角,进而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必须注意两向量夹角应保证两向量移至共同起点处,比如若〈AB →,AC →〉=π4,而〈AB →,CA →〉=3π4.如图,棱长都相等的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 1AB=60°,则〈AA 1→,CC 1→〉=0°,〈AB →,C 1D 1→〉=180°,〈BA →,DD 1→〉=120°.解析: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CC 1→,且方向相同,所以〈AA 1→,CC 1→〉=0°.因为AB ∥CD ,CD ∥C 1D 1,所以AB ∥C 1D 1,所以AB →∥C 1D 1→,但方向相反,所以〈AB →,C 1D 1→〉=180°.因为AA 1→=DD 1→,所以〈BA →,DD 1→〉=〈BA →,AA 1→〉=180°-∠A 1AB =120°.题型三 向量与平面【例3】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且PD =AD =CD ,E ,F 分别是PC ,PB 的中点.(1)试以F 为起点作直线DE 的一个方向向量;(2)试以F 为起点作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思路探究】 (1)只要作出过F 与DE 平行的直线即可.(2)作出过F 与平面PBC 垂直的直线即可.【解】 (1)如图,连接EF .∵E ,F 分别是PC ,PB 的中点.∴EF 綊12BC .又BC 綊AD ,∴EF 綊12AD .取AD 的中点M ,连接MF ,则由EF 綊DM 知四边形DEFM 是平行四边形,∴MF ∥DE .∴FM→就是直线DE 的一个方向向量. (2)∵PD ⊥平面ABCD ,∴PD ⊥BC .又BC ⊥CD ,∴BC ⊥平面PCD .∵DE 平面PCD ,∴DE ⊥BC .又PD =CD ,E 为PC 中点,∴DE ⊥PC .从而DE ⊥平面PBC .∴DE→是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 由(1)可知FM→=ED →, ∴FM→就是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 规律方法 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它们之间互相平行;平面的法向量也有无数个,它们之间也都互相平行且都垂直于平面.而过空间某点作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时,可利用线面平行及线面垂直等相关知识,在该点处作出直线的平行线或平面的垂线即可.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AB ,AA 1的中点.(1)分别给出平面ABCD ,平面ADD 1A 1的一个法向量;(2)写出平面AB 1C 1D 的法向量,你能写出几个?(3)图中与向量EF→共线的向量有哪些? 解:(1)平面ABCD 的法向量可以是:AA 1→,BB 1→,CC 1→,DD 1→或A 1A →,B 1B →,C 1C →,D 1D →这8个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平面ADD 1A 1的法向量可以是:AB →,DC →,A 1B 1→,D 1C 1→或BA →,CD →,B 1A 1→,C 1D 1→这8个向量中的任意一个.(2)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EF ∥CD 1,EF ⊥平面AB 1C 1D ,CD 1⊥平面AB 1C 1D ,平面AB 1C 1D 的法向量可以是:D 1C →,CD 1→,EF →,FE →.(3)题图中与向量EF →共线的向量有:CD 1→,D 1C →,FE →.——易错警示——对向量概念理解的错误【例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B .向量a ,b ,c 共面即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C .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D .若a ∥b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a =λb【误解】 A(或B 或D)【正解】 在选项A 中,若b =0,则结论不成立;在选项B 中,向量共面与直线共面的不同点在于三个向量中的一个向量所在直线与另两个向量所在平面平行时,三个向量所在的直线虽然不共面,但这三个向量是共面的;选项D 中,若a =b =0时,有无数个λ满足等式,而不是唯一一个;若b =0,a ≠0,则不存在λ使a =λb .【答案】 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若|a |=|b |,则a 、b 的长度相同,方向相同或相反B .若向量a 是向量b 的相反向量,则|a |=|b |C .如果两向量平行,则向量相等D .在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AB→+AD →=AC → 解析:A 项,|a |=|b |,只表示a ,b 的长度相同,而方向不确定;C 项,两向量平行,不能说明两向量相等;D 项,在平行四边形中具有该项结论.【例5】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一条直线上;②向量AB →与AC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必在一条直线上. 【误解】 ①②【正解】 命题①为假命题,因为AB→、CD →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可能没有公共点,所以四点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命题②为真命题,因为AB →、AC →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有公共点A ,所以三点共线.故填②.【答案】 ②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A .分别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则这两个向量不是共面向量B .方向相反的向量是相反向量C .若向量AB→,CD →满足|AB →|>|CD →|,且AB →与CD →同向,则AB →>CD → D .若两个非零向量AB→与CD →满足AB →+CD →=0,则AB →∥CD →解析:A 项向量可以平移到一个平面;B 项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向量为相反向量;C 项,向量不能比较大小.1.AB→=CD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C ) A .A 与C 重合 B .A 与C 重合,B 与D 重合 C .|AB→|=|CD →| D .A 、B 、C 、D 四点共线解析:向量相等只需方向相同,长度相等,而与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位置无关.表示两个共线向量的两个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不能得到四点共线.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角B 为直角,则〈BC →,CA →〉等于( B )A .45°B .135°C .45°或135°D .不确定解析:如图,严格利用向量夹角定义,过空间一点作出两向量,明确夹角.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平面ACC 1A 1的法向量是( A ) A.BD → B.BC 1→ C.BD 1→ D.A 1B →解析:由正方体性质可知BD ⊥平面ACC 1A 1,故BD →为其法向量. 4.与向量a 共线的单位向量有2或者无数个.解析:当a 是零向量时,任何单位向量都与之共线;当a 是非零向量时,只有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两个单位向量与向量a 共线.5.如图,在长、宽、高分别为AB =5,AD =3,AA 1=4的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8个顶点中,任选两点作为起点和终点构成一个向量,在这些向量中哪些向量.(1)与向量AD →平行; (2)与向量AB→相反; (3)是平面ABB 1A 1的法向量.解:(1)与向量AD →平行的向量有:BC →,B 1C 1→,A 1D 1→,D 1A 1→,C 1B 1→,CB→,DA →,共7个. (2)与向量AB →相反的向量有BA →,CD →,B 1A 1→,C 1D 1→,共4个. (3)平面ABB 1A 1的法向量有AD →,BC →,B 1C 1→,A 1D 1→,D 1A 1→,C 1B 1→,CB→,DA →,共8个.§2 空间向量的运算知识点一 空间向量的加减法[填一填](1)设a 和b 是空间两个向量,过一点O 作a 和b 的相等向量OA →和OB→,根据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OC 对应的向量OC→就是a 与b 的和,记作a +b .(2)与平面向量类似,a 与b 的差定义为a +(-b ),记作a -b ,其中-b 是b 的相反向量.(3)空间向量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与平面向量的运算律相同,表示如下:①结合律(a +b )+c =a +(b +c ); ②交换律a +b =b +a .[答一答]利用空间图形验证空间向量满足结合律. 提示:如图所示,作OA→=a ,AB →=b ,BC →=c ,则(a +b )+c =(OA→+AB →)+BC →=OB →+BC →=OC →, a +(b +c )=OA→+(AB →+BC →)=OA →+AC →=OC →, ∴(a +b )+c =a +(b +c ). 知识点二 空间向量的数乘[填一填](1)空间向量a 与一个实数λ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满足: ①|λa |=|λ||a |;②当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 当λ=0时,λa =0.(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律与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律相同,表示如下:①λa =a λ(λ∈R );②λ(a +b )=λa +λb ,(λ+μ)a =λa +μa (λ∈R ,μ∈R ); ③(λμ)a =λ(μa )(λ∈R ,μ∈R ).(3)空间两个向量a 与b (b ≠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答一答]设e 1,e 2不共线,且λe 1+μe 2=0,那么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提示:λ=μ=0.(否则e 1∥e 2,与e 1,e 2不共线矛盾) 知识点三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填一填](1)由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经平移后都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空间两个向量a 和b 的数量积和平面中的情形完全一样,即空间两个向量a 和b 的数量积是一个数,等于|a |·|b |cos 〈a ,b 〉,记作a·b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具有同样的运算律. ①交换律:a ·b =b·a ;②分配律:a ·(b +c )=a ·b +a ·c ; ③λ(a ·b )=(λa )·b (λ∈R ).(3)和平面向量一样,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a |=a·a ; ②a ⊥b ⇔a·b =0;③cos 〈a ,b 〉=a ·b|a ||b |(a ≠0,b ≠0).(4)对于任意一个非零向量a ,我们把 a|a |叫作向量a 的单位向量,记作a 0,a 0与a 同方向.[答一答]三个向量a ,b ,c 均不为0,则等式(a ·b )·c =a ·(b ·c )成立吗? 提示:不成立,因a ·b ,b ·c 是一个数,(a ·b )·c 与c 共线,a ·(b ·c )与a 共线,故它们不表示同一个向量.1.(1)在BA→=OA →-OB →中,O 并不一定是原点,它可以是空间中的任意一点,也就是说对任意点O ,都有BA→=OA →-OB →. (2)有限个向量求和,交换相加向量的顺序其和不变.(3)三个不共面的向量的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2.(1)关于空间向量的数乘应注意:①λa (λ∈R )仍为向量;②0·a =0;③λ·0=0.(2)在运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化简向量表达式时,要结合空间图形,分析各向量在图形中的表示,然后运用运算法则,把空间向量转化为平面向量解决,并要化简到最简为止.3.关于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个注意点:(1)两个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要注意0·a =0(a 为任意向量).(2)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 ·b )·c ≠a ·(b ·c ).(3)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几个结论的作用:①用于对向量模的计算;②用于判断空间两个向量的垂直;③可以帮助我们求两个向量的夹角;④用于不等式的证明.4.向量中应该重视的问题:(1)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的意义及运算律与平面向量类似,这些运算不但适合学过的代数运算律,而且很多性质与实数性质相同.(2)两个向量数量积的性质的作用: ①可以求两个向量的夹角; ②用于判断空间两个向量垂直; ③主要用于对向量模的计算.(3)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把角度或线段转化为向量表示,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或证明解决问题.(4)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一般用向量共线定理;解决两点距离或线段长度问题,一般用向量的模;求异面直线的夹角问题,一般可化为两向量的夹角,但要注意两种角范围不同,最后应注意转化;解决垂直问题,一般可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题型一 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例1】 已知ABCD 为正方形,P 是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恰好是正方形的中心O ,Q 是CD 的中点,求下列各题中x ,y 的值:(1)OQ →=PQ →+xPC →+yP A →; (2)P A →=xPO→+yPQ →+PD →. 【思路探究】 要确定等式OQ →=PQ →+xPC →+yP A →中x ,y 的值,就是看OQ →怎样用PQ →,PC →,P A →来表示,同理要确定(2)中的x ,y 的值,也需把P A →用PO→,PQ →,PD →表示出来即可. 【解】 (1)如图.∵OQ→=PQ →-PO → =PQ →-12(P A →+PC →) =PQ →-12P A →-12PC →, ∴x =y =-12.(2)∵P A →+PC →=2PO →,∴P A →=2PO →-PC →. 又∵PC→+PD →=2PQ →,∴PC →=2PQ →-PD →. 从而有P A →=2PO →-(2PQ →-PD →) =2PO→-2PQ →+PD → ∴x =2,y =-2.规律方法 注意下面结论:设a ,b ,c 是三个不共面的向量,如果x 1a +y 1b +z 1c =x 2a +y 2b +z 2c ,那么必有x 1=x 2,y 1=y 2,z 1=z 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E 是上底面A ′B ′C ′D ′的中心,求下列各式中的x ,y ,z 的值:(1)AC′→=xAD →+yAB →+zAA ′→. (2)EA→=xAD →+yAB →+zAA ′→. 解:(1)AC′→=AC →+CC ′→=AB →+AD →+AA ′→, 又AC′→=xAD →+yAB →+zAA ′→, ∴x =1,y =1,z =1.(2)AE →=AA ′→+A ′E →=AA ′→+12A ′C ′→=AA ′→+12(A ′B ′→+A ′D ′→)=AA ′→+12(AB →+AD →)=12AD →+12AB →+AA ′→.又EA →=-AE →=-12AD →-12AB →-AA ′→,EA →=xAD →+yAB →+zAA ′→, ∴x =-12,y =-12,z =-1. 题型二 空间向量的数乘【例2】 如图,点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的点,其中E ,H 是中点,F ,G 是三等分点,且CF =2FB ,CG =2GD .求证:EH→与FG →为共线向量.【思路探究】 要证EH →与FG →共线,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只要证明EH→=λFG →即可. 【证明】 ∵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EH →=AH →-AE →=12AD →-12AB → =12(AD →-AB →)=12BD →. 又∵CF =2FB ,CG =2GD , ∴CF →=23CB →,CG →=23CD →. ∴FG →=CG →-CF →=23CD →-23CB → =23(CD →-CB →)=23BD →. ∴BD →=32FG →. ∴EH →=34FG →.∴EH→与FG →为共线向量. 规律方法 (1)判定向量共线就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找到实数λ,使a =λb 成立,或充分利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结合具体图形,通过化简、计算得出a =λb ,从而得到a ∥b .(2)共线向量定理还可用来判定两直线平行、证明三点共线.在证明两直线平行时,先取两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证明此两向量共线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当两共线的有向线段有公共点时,两直线即为同一直线,即此时三点共线.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证明:如图,连接BD ,解法1:∵E ,H 分别是AB ,DA 的中点, ∴AE →=12AB →,AH →=12AD →, ∴EH →=AH →-AE →=12(AD →-AB →) =12BD →.同理可得FG →=12BD →,∴EH →=FG →. 又点E 不在FG 上, ∴EH ∥FG 且EH =FG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解法2:∵HG →=HD →+DG →=12(AD →+DC →)=12AC →,EF →=EB →+BF →=12(AB →+BC →)=12AC →,∴HG →=EF →.又点H 不在EF 上,∴HG ∥EF 且HG =EF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题型三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例3】 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2,E 为侧面AB 1的中点,F 为A 1D 1的中点,试计算:(1)BC →·ED 1→;(2)BF →·AB 1→; (3)EF →·FC 1→. 【思路探究】 长方体的棱对应的向量模长已知,且它们之间的夹角已知,因此,可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将其他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转化为这些向量的数量积,从而达到简单运算的目的.【解】 设AB →=a ,AD →=b ,AA 1→=c ,则|a |=4,|b |=3,|c |=2,a ·b =a ·c =b ·c =0.(1)BC →·ED 1→=b ·[12(c -a )+b ]=12b ·c -12a ·b +b 2=|b |2=9.(2)BF →·AB 1→=(c -a +12b )·(a +c )=a ·c +c 2-a 2-a ·c +12a ·b +12b ·c =c 2-a 2=-12.(3)EF →·FC 1→=[12(c -a )+12b ]·(12b +a )=14b ·c -14a ·b +14b 2+12a ·c -12a2+12a ·b =-12a 2+14b 2=-234.规律方法 在空间图形中计算数量积的方法步骤: (1)在几何体中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步骤: ①将相关向量用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线性表示;②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为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③代入a ·b =|a ||b |cos 〈a ,b 〉求解.(2)长方体、四面体等是研究空间向量的常见载体,要熟悉其结构特点,善于挖掘隐含的垂直或特殊角等.如图,已知E 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 1D 1的中点,试求向量A 1C 1→与DE →夹角的余弦值.解:设A 1B 1→=a ,A 1D 1→=b ,A 1A →=c ,则A 1C 1→=a +b ,DE →=12a -c ,a ·b =a ·c =b ·c =0.设正方体的棱长为m , 则|A 1C 1→|=2m ,|DE →|=52m .∵A 1C 1→·DE →=(a +b )·⎝⎛⎭⎪⎫12a -c =12|a |2-a ·c +12a ·b -b ·c =12m 2,∴cos 〈A 1C 1→,DE →〉=12m22m ·52m=1010. 故向量A 1C 1→与DE →夹角的余弦值为1010.——多维探究—— 待定系数法用不共面的向量表示空间的其他向量,一般要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运算法则,包括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例4】 已知矩形ABCD ,P 为平面ABCD 外一点,且P A ⊥平面ABCD ,M ,N 分别为PC ,PD 上的点,且PM MC =21,N 为PD 中点,求满足MN→=xAB →+yAD →+zAP →的实数x ,y ,z 的值. 【思路分析】 结合图形,从向量MN→出发,利用向量运算法则不断进行分解,直到目标向量用AB →,AD →,AP →表示出来,即可求出x ,y ,z 的值.【解】 (方法一)如图所示,取PC 的中点E ,连接NE ,则MN →=EN→-EM →.∵EN →=12CD →=12BA → =-12AB →,EM →=PM →-PE →=23PC →-12PC →=16PC →,连接AC ,则PC→=AC →-AP →=AB →+AD →-AP →, ∴MN →=-12AB →-16(AB →+AD →-AP →) =-23AB →-16AD →+16AP →, ∴x =-23,y =-16,z =16.(方法二)如图所示,在PD 上取一点F ,使F 分PD →所成的比为2,连接MF ,则MN→=MF →+FN →,而MF →=23CD →=-23AB →, FN →=DN →-DF →=12DP →-13DP → =16DP →=16(AP →-AD →), ∴MN →=-23AB →-16AD →+16AP →. ∴x =-23,y =-16,z =16. (方法三)如图,MN→= PN →-PM →=12PD →-23PC →=12(P A →+AD →)-23(P A →+AC →)=-12AP →+12AD →-23(-AP →+AB →+AD →) =-23AB →-16AD →+16AP →, ∴x =-23,y =-16,z =16.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的棱OA ,OB ,BC 互相垂直,OA =OB =BC =1,N 是OC 的中点,点M 在AB 上,若AMAB =x ,试探究x 的值,使MN ⊥AB .解:如图,由于AMAB =x , 则AM→=xAB →.∴OM→=(1-x )OA →+xOB →, ON →=12OC →=12(OB →+BC →),MN →=ON →-OM →=12OB →+12BC →-(1-x )OA →-xOB → =(x -1)OA →+(12-x )OB →+12BC →. 又AB→=OB →-OA →,MN ⊥AB , ∴MN →·AB→=0, 即[(x -1)OA →+(12-x )OB →+12BC →]·(-OA→+OB →)=0. ∵OA →,OB →,BC →互相垂直且它们长度为1,从而求12-x +1-x =0,得x =34.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向量表达式DD 1→-AB →+BC→化简后的结果是( A )A.BD 1→B.D 1B →C.B 1D →D.DB 1→ 解析:DD 1→-AB →+BC →=DD 1→+(BA →+BC →)=DD 1→+BD →=BD 1→. 2.设|a |=1,|b |=2,且〈a ,b 〉=120°,则(2a +b )2=( D ) A .2 3B .12C .2D .4解析:(2a +b )2=4a 2+4a ·b +b 2=4+4×1×2×cos120°+4=4. 3.已知非零向量a ,b 不平行,并且|a |=|b |,则a +b 与a -b 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解析:∵(a +b )·(a -b )=a 2-b 2=0, ∴(a +b )⊥(a -b ).4.已知在空间四边形OABC 中,OB =OC ,AB =AC ,求证:OA ⊥BC .证明:如图. ∵OB =OC , AB =AC ,OA =OA . ∴△AOC ≌△AOB , ∴∠AOC =∠AOB .∵OA →·BC →=OA →·(OC →-OB →)=OA →·OC →-OA →·OB →=|OA →|·|OC →|·cos ∠AOC -|OA →|·|OB →|·cos ∠AOB =0,∴OA→⊥BC →,即OA ⊥BC .§3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3.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知识点一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填一填](1)在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令i,j,k分别为x轴,y轴,z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对于空间任意向量a,存在唯一一组三元有序实数(x,y,z),使得a=x i+y j+z k.我们把a=x i+y j+z k叫作a的标准正交分解,把i,j,k叫作标准正交基.(2)(x,y,z)叫作空间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z).a=(x,y,z)叫作向量a的坐标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x,→的坐标也是(x,y,z).y,z),向量OP[答一答]空间点的坐标和空间的点为何是一一对应的?提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过空间点M向平面xOy引垂线,有且只有一条,设垂足为N,而N在xOy面内的横纵坐标都是唯一的,所以空间点的坐标和空间点是一一对应的.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对空间任一点M,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OM=x i+y j+z k,x叫横坐标,y叫纵坐标,z叫竖坐标.如图.知识点二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填一填]一般地,若b0为b的单位向量,称a·b0=|a|·cos〈a,b〉为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可见,向量的坐标等于它在坐标轴正方向上的投影.[答一答]求证:向量的坐标等于它在坐标轴正方向上的投影.提示:设a=x i+y j+z k,∴a·i=x i·i+y j·i+z k·i,由于i⊥j,k⊥i,∴i·j=0,k·i=0,又|i|2=i·i=1,∴a·i=x,同理a·j=y,a·k=z.知识点三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填一填](1)如果向量e1,e2,e3是空间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是空间任一向量,那么存在唯一一组实数λ1,λ2,λ3,使得a =λ1e 1+λ2e 2+λ3e 3.空间中不共面的三个向量e 1,e 2,e 3叫作这个空间的一个基底.a =λ1e 1+λ2e 2+λ3e 3表示向量a 关于基底e 1,e 2,e 3的分解.(2)特别地,当向量e 1,e 2,e 3两两垂直时,就得到这个向量的一个正交分解.当e 1=i ,e 2=j ,e 3=k 时,就是标准正交分解.[答一答]求证:满足a =λ1e 1+λ2e 2+λ3e 3中的λ1,λ2,λ3是唯一的. 提示:设a =λ1′e 1+λ2′e 2+λ3′e 3, 又∵a =λ1e 1+λ2e 2+λ3e 3,∴λ1e 1+λ2e 2+λ3e 3=λ1′e 1+λ2′e 2+λ3′e 3, ∴(λ1-λ1′)e 1+(λ2-λ2′)e 2+(λ3-λ3′)e 3=0, 又∵e 1,e 2,e 3是空间三个不共面的向量, ∴λ1′=λ1,λ2′=λ2,λ3′=λ3, 即λ1,λ2,λ3是唯一的.1.关于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的几个注意点: (1)投影a ·b 0=|a |cos 〈a ,b 〉是一个实数. ①若〈a ,b 〉∈[0,π2),则a ·b 0>0; ②若〈a ,b 〉=π2,则a ·b 0=0; ③若〈a ,b 〉∈(π2,π],则a ·b 0<0.(2)建立坐标系时,应注意点O 的任意性,原点O 的选择要便于解决问题,既有利于作图的直观性,又要尽可能地使各点的坐标为正.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说明:(1)用空间三个不共面的已知向量组{e 1,e 2,e 3}可以线性表示出空间任意一向量,而且表示的结果是唯一的.(2)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3)由于0可看作是与任意一个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它们都不是0.要明确:一个基底是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概念.3.特殊向量的坐标表示: 若向量a 平行x 轴,则a =(x,0,0). 若向量a 平行y 轴,则a =(0,y,0). 若向量a 平行z 轴,则a =(0,0,z ). 若向量a 平行xOy 平面,则a =(x ,y,0). 若向量a 平行yOz 平面,则a =(0,y ,z ). 若向量a 平行zOx 平面,则a =(x,0,z ).题型一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例1】 如图所示,已知P A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并且P A =AD =1.求AN →,AM →的坐标.【解】 由题意可知P A =AD =AB =1,且P A ⊥平面AC ,AD ⊥AB ,不妨以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AD→=i ,AB →=j ,AP →=k .AM →=12AB →=12j ,AN →=AP →+PN →=AP →+12PC →=AP →+12(P A →+AD →+DC →)=12AP →+12AD →+12AB →=12i +12j +12k .故AM →=(0,12,0),AN →=(12,12,12).规律方法 用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一般步骤:(1)找垂线:仔细观察图形特征,寻找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若无,则需构造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2)取基底:取(1)中找出的三条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为基底; (3)建坐标系:根据图形特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4)进行计算:综合利用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5)确定结果:确定目标向量的坐标.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OABC -O ′A ′B ′C ′,且OA =6,OC =8,OO ′=5.(1)写出点B ′的坐标,并给出OB ′→关于i ,j ,k 的标准正交分解式; (2)写出OC′→的坐标. 解:(1)因为OA =6,OC =8,OO ′=5,所以点B ′的坐标为(6,8,5),从而OB′→=(6,8,5)=6i +8j +5k . (2)因为点C ′的坐标是(0,8,5),所以OC ′→=(0,8,5). 题型二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例2】 如图,已知P 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G 为△PDC 的重心,AB →=i ,AD →=j ,AP →=k ,试用基底{i ,j ,k }表示向量PG→,BG →.【思路探究】 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向量PG →,BG →用AB →,AD →,AP →来表示.由于点G 为△PDC 的重心,所以有PG =23PN .【解】 PG →=23PN →=23[12(PC →+PD →)] =13(P A →+AB →+AD →+AD →-AP →) =13AB →+23AD →-23AP → =13i +23j -23k . BG→=BC →+CN →+NG → =BC →+CN →+13NP → =AD →-12DC →-13PN →=AD →-12AB →-(16AB →+13AD →-13AP →)。

2018-2019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二章章末优化总结

2018-2019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课件:第二章章末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解] (1)证明:取 A1C 中点 G,连接 FG,EG, 则 FG∥AA1,且 FG=12AA1.
又由三棱柱的定义及 E 为 BB1 中点可得 EB∥AA1,且 EB=12 AA1, 所以 EB∥FG,且 EB=FG, 所以四边形 BFG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BF∥EG.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设平面 SCD 的法向量为 n2=(x2,y2,z2),
则nn22· ·DD→→CS==zx22-=y02, = 0,
令 y2=1,则 n2=(0,1,1) 设二面角 B-SC-D 的平面角 α,则|cos α |=|n1·n2|= 1
|n1||n2| 2× 2 =1.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2)由题意可得,A→B·A→D=0,A→B·A→A1=4×5×cos 60°=10,
A→D·A→A1=


cos
60°
=15. 2
因为A→C1=A→B+B→C+C→C1
=A→B+A→D+A→A1,
所以 |A→C1|2 = (A→B +A→D+A→A1)2
= |A→B |2+ |A→D|2+ |A→A1|2+ 2(A→B ·A→D+ A→B ·A→A1+A→D·A→A1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解析:建立如图坐 标系, 设|A→D|=1,则 A(1,0,0),C(0,1, 0),D(0,0,0),A1(1,0,1),B(1,1, 0),D1(0,0,1),A→C = (- 1,1,0),A→1 D = (- 1,0,- 1),由A→1E=23A→1D,A→F = 1A→C, 3 得 E(1,0,1),F(2,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距离的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P40]
如图,设l 是过点P 平行于向量s 的直线,A 是直线l 外一定点.如图,
作AA ′⊥l ,垂足为A ′.
问题1: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与线段AA ′的长度有何关系?
提示:相等.
问题2:若s 0为s 的单位向量,你能得出PA 在s 上的投影长吗?
提示:向量PA 在s 上的投影长为|PA ||cos 〈PA ,s 〉|=|PA |·|PA ·s ||PA ||s |
=|PA ·s ||s |=|PA ·s |s ||=|PA ·s 0|.
问题3:设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你能根据问题2的答案写出d 的表达式吗? 提示:d =|AA ′|=
|PA |2-|PA ·s 0|2.
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l 是过点P 平行于向量s 的直线,A 是直线l 外一定点,向量PA 在s 上的投影的大小为|PA ·s 0|,则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d =
|PA |2-|PA ·s 0|2.
如图,设π是过点P 垂直于向量n 的平面,A 是平面π外一定点.作
AA ′⊥π,垂足为A ′.
问题1:点A 到平面π的距离d 与线段AA ′的长度有何关系?
提示:相等.
问题2:n 0是n 的单位向量,则向量PA 在向量n 上的投影大小是什么?与|AA ′|相等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