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

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
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

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

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

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

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

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三)毒剂的战术技术性能
1.毒剂的战斗状态
化学武器使用后,毒剂发挥其杀伤作用的状态称为战斗状态。

它有蒸汽状、雾状、烟状、液滴状和微粉状五种。

毒剂以雾状和烟状分散在空气中,可形成毒剂气溶胶。

上述的几种毒剂战斗状态,构成了化学武器对人员的三种伤害形式:
毒剂初生云:指化学武器使用后直接形成的毒剂蒸汽或气溶胶云团;
毒剂液滴:指化学武器使用后,分散在地面、物体上的毒剂液滴;
毒剂再生云:指由毒剂液滴自然蒸发出的蒸汽形成的毒剂云团。

2.中毒途径
在实战条件下,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伤口、消化道使机体中毒。

不同的中毒途径对人员的伤害程度有很大差别,通常同一种毒剂在不同的中毒途径条件下,对人员伤害严重程度的顺序是:呼吸道>眼睛、伤口>消化道>皮肤。

(四)毒害剂量
毒剂对机体引起某种伤害程度的量叫毒害剂量,又称中毒量。

由于中毒途径不同,毒害剂量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通过吸入引起中毒的毒害剂量用染毒浓度和暴露时间的乘积来表示;通过皮肤沾染吸收、
口服或肌肉注射的毒害剂量用平均每千克体重所沾染的毒剂质量来表示。

(五)化学武器的战斗使用
1.使用兵器
按战斗使用,化学武器一般有毒剂炮弹、炸弹、导弹、火箭弹、航空布洒器、地雷、手榴弹和毒烟罐等,毒剂弹又可分为暂时性毒剂弹和持久性毒剂弹。

2.施放方法
化学武器的施放方法有三种,即爆炸分散法、热分散法和布洒法。

3.化学武器的袭击方式
化学武器的袭击,可根据不同作战目的采用不同方式,一般有杀伤性化学袭击、扰乱性化学袭击和迟滞性化学袭击三种。

(六)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化学武器不同于常规兵器,它有以下特点:
1.以毒性杀伤人畜,不损坏设备器材
常规兵器靠弹丸、弹片的撞击作用杀伤人员,而化学武器是通过毒剂的毒害作用,即与生命体中的重要生命物质发生作用而引起杀伤,对设备器材不造成损害。

2.伤害形式、中毒途径和毒害作用多
不同种类的毒剂可造成空气、地面、物体、水源、食物等染毒,人员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或伤口接触毒剂液滴、误食染毒的水或食物时,都可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受到不同的毒害和杀伤。

3.杀伤范围广
化学武器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和地面染毒,同时毒剂云团随风可扩散到一定地域。

此外毒剂云团还能渗入无防护设施和不密闭的工事、车辆、建筑物内,从而造成染毒,伤害隐蔽于其中的有生力量。

4.持续时间长
常规兵器在爆炸瞬间起杀伤作用,而化学武器使用后,能对地面、空气、物体等造成较长时间的染毒,杀伤作用时间延长。

毒剂的杀伤作用时间,短的为几分钟,长的可达数小时、数天或数周。

5.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雨、雪等气象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影响极大。

条件有利时,能充分发挥其杀伤作用和扩大其杀伤范围,反之,则使其杀伤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如:风向不对,不便使用;风速过大会将毒剂云团迅速吹散,达不到杀伤浓度;气温高,毒剂挥发快;严寒时,某些毒剂会被冻结;降雨能冲掉毒剂液滴或使某些毒剂水解;降雪能使毒剂液滴暂时掩盖等。

地形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

如在山谷湿地、居民区和丛林中,毒剂云团不易传播和扩散,杀伤范围将缩小,但滞留时间长;高地、开阔地、水面等毒剂云团扩散快,杀伤范围大,但持续时间短;湖泊、稻地可使毒剂水解而降低毒性;土质疏松多孔的沙地能吸收液态毒剂而使蒸发速度减慢等。

(七)军用毒剂的分类
军用毒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作战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
1.按毒理作用分类可把毒剂分为五大类,外加刺激剂。

具体如下:
(1)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作用为主要毒害特征的毒剂。

现特指破坏胆碱能神经冲动传导的有机磷毒剂。

主要有梭曼(学名甲机基氟磷酸特异酯)、沙林(学名甲基氟磷酸异丙酯)和VX(学名S—β二异丙胺基乙基硫赶甲膦酸乙酯),它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进入机体而引起中毒。

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胸闷、流泪、多汗、肌颤、全身痉挛等。

(2)糜烂性毒剂
破坏肌体细胞,以皮肤或黏膜为主要毒害特征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学名2,2'——二氯二乙硫醚)、路易氏气,人员主要通过接触毒剂液滴被皮肤吸收而中毒,也能以蒸汽(气、雾)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杀伤人员,中毒作用比较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皮肤炎症、起泡、溃烂等。

(3)全身中毒性毒剂
抑制组织细胞内的呼吸酶系,致使全身不能利用氧气而引起组织细胞内窒息的毒剂,又称血液中毒性毒剂或含氰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

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

主要中毒症状是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皮肤鲜红、痉挛等。

(4)失能性毒剂
能造成人员暂时失去正常的精神、躯体功能,从而丧失战斗能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

其致死剂量远大于失能剂量,通常不会引起死亡或永久性伤害。

主要作用是改变或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作用时间较长。

主要有BZ(学名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

主要中毒症状是精神错乱、幻觉、嗜睡、身体瘫痪、体温或血压失调等。

(5)窒息性毒剂
主要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破坏的毒剂,又名伤肺性毒剂。

人员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缓慢。

主要有光气(学名二氯碳酰),中毒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皮肤从青紫发展到苍白,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等。

(6)战争、控暴两用刺激剂
主要作用为刺激眼、鼻、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化学物质,能使人员迅速出现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

主要有苯氯乙酮、亚当氏气(学名氯化二苯胺胂)、CS(学名邻—苯甲基丙二腈)等,人员可通过接触、吸入中毒,毒害作用迅速。

几种常见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2.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类
暂时性毒剂:是指主要造成空气染毒的毒剂,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比较短,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如沙林、氢氰酸、光气、BZ等。

持久性毒剂:是指主要以毒剂液滴造成人员、地面、物体、水源等染毒的毒剂,其杀伤作用可长达数小时、数天或数十天。

如芥子气、路易氏气、VX。

3.按杀伤作用的速度分类
速效性毒剂:这类毒剂能使人很快出现中毒症状,战斗中能使对方人员迅速致死或暂时失能而丧失战斗力。

如沙林、氢氰酸、CS。

非速效性(延缓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症状通常在1至数小时后才能出现,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影响对方人员的战斗力。

如芥子气、路易氏气。

4.按杀伤作用后果分类
致死性毒剂:此类毒剂毒性强,主要用于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削弱战斗力。

如沙林、梭曼、氢氰酸。

非致死性毒剂:此类毒剂使用后,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能使对方迅速出现暂时降低战斗力的现象。

如BZ、CS。

二、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是为了避免和减少遭受化学武器袭击的人员伤害,因此,在人防部门领导下,加强平时的防护准备,做好防护、消毒、急救等工作,对保护人民、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观察与侦察
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就能避免受毒剂伤害。

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从下述种种迹象来判断化学袭击。

用飞机布洒毒剂的特征是:飞机低飞,机翼下方喷出烟雾,就象飞机布洒农药一样,在飞机经过的地面或植物上可发现液滴或粉末;若用毒剂弹,爆炸时声音低沉、弹坑浅而小,弹坑附近可能有液滴斑点或粉末,有时有异味。

动物、植物、昆虫同时大范围出现异常现象。

如鸟、鸡、兔、狗等出现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或散大、抽筋等中毒反应症状;蜂、蝶、蝇等抖动翅膀、飞行困难;植物叶子、花朵卷缩、枯萎,出现异常变色班点等。

若上述现象在一定地域内同时发生,可作为发现染毒的一种特征。

人员有异常感觉。

当空气中出现某种气味或有刺激感觉时、或人员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灼烧感觉时,可能是空气或地面染毒,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并进一步观察、侦察。

此外,敌方施放毒剂还会考虑天气的气象条件和时间因素,如风向、风速适合,拂晓、黄昏时间适宜等。

(二)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在判明敌人可能进行化学袭击后,要积极作好防护准备,不失时机地采取防护措施。

1.敌化学袭击时的防护
人员对化学武器的防护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有密闭、滤毒通风等防护设施的工事进行集体防护,一是利用个人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

利用防护工事进行防护时,应根据指挥人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以防带入毒剂,降低防护效能。

为了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工事内人员要尽可能减少各种活动,各就各位。

当接到化学袭击警报时,个人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其他简易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尢其是做好对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

当敌人使用持久性毒剂时,还应进行全身防护,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等,穿好防毒靴套或用就便材料包裹腿脚,戴好防毒手套。

2.通过染毒地域的防护
通过染毒地域前要作好各项防护准备,按规定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篷、靴套、手套、雨衣或用自制器材、就便材料等。

通过染毒区时,应选择地质坚硬、植物层低矮且少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方,人员之间拉开距离快速通过。

通过染毒区后,应背向爆心而立,将器材物品放置下风方向2~4步处,先脱去防毒衣、斗篷或雨衣,将染毒面向内折叠放好在器材物品一侧,然后脱去一只手套,取出消毒液,再戴好手套,对被染毒服装、器材物品、手套进行消毒,接着脱去防毒靴套,解除包裹腿脚的材料及防毒手套,最后取下防毒面具。

但应注意将已消毒物品放在上风位置。

3.在染毒地域内的防护
当需要在染毒地域内停留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戴好防护器材,尽量避免与染毒物品接触。

条件允许时,应对人员经常活动区域进行消毒。

在染毒区域内,个人不得随意行动,不得随便坐、卧,不准在毒气容易滞留的房屋背风处、绿化地带、低洼处停留。

严禁在染毒地域内进食、饮水和吸烟,有条件时,可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内进行,但进食、饮水前必须对双手进行消毒和清洗。

(三)消毒
对毒剂的消毒就是采用某种方法使毒剂失去毒性或从染毒的人或物上除去毒剂而免受伤害的措施。

由于毒剂性质和施放方法不同,染毒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因而采用的消毒方法也不相同。

1.消毒基本方法和常用消毒剂
(1)消毒方法
常用消毒方法有自然消毒法、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三种。

自然消毒法:对暂时性毒剂染毒的物资、服装等放在通风处,利用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使毒剂自然蒸发随风散去或让雨水将毒剂冲去等。

物理消毒法:包括吸附、清洗、掩盖、铲除等方法去除或隔离毒剂。

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物质与毒剂作用,使毒剂转变为无毒物质或毒性很小的物质。

此种方法与自然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彻底的消毒方法。

(2)常用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破坏毒剂毒性的物质。

主要有以下几类:
含有效氯化合物: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氯化能力,可用来对糜烂性毒剂和V类毒剂消毒。

其中次氯酸盐类有:次氯酸钙、漂白粉、三合二(3份次氯酸钙和2份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等;氯胺类有:氯胺、二氯胺等。

碱性化合物:主要用于对沙林、梭曼类毒剂消毒。

强碱还能破坏路易氏气。

强碱类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氨水;碱性盐类: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有机碱类:乙醇胺等。

氧化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3.对人员和染毒物品的消毒方法
(1)对人员的消毒
局部紧急消毒:迅速用纱布、棉花、纸片等吸去可见毒剂液滴,再用消毒剂或肥皂、洗衣粉等碱性溶液洗涤局部,然后用净水冲洗。

全身洗消:当皮肤染毒面积较大时,经局部消毒后应再进行全身洗消,一般要在离开毒区后进行。

(2)对服装的消毒
服装染毒后,根据染毒面积的大小进行消毒。

严重时,将衣服脱下进行消毒或把染毒服装自然消毒后,用弱碱性溶液浸泡、煮沸,再用水清洗。

对带菌服装、物品的消毒方法
(3)对染毒食品的消毒
食品染毒后,一般不能食用,局部或表面染毒可采取铲除、通风、洗涤处理。

粮食和食物被毒剂蒸气染毒时将表层铲除后,再通风日晒2~3天。

若被毒剂液滴染毒,先将表层铲除4~6厘米,其余部分再通风日晒。

鱼、肉、蔬菜、瓜果等染有毒剂蒸气时,可先用2%小苏打水反复洗涤后,再用温水或清水冲洗、浸泡后切去表面部分或去皮,若被毒剂液滴染毒,一般应销毁。

中毒死亡的动物绝对不能食用。

(4)对染毒水的消毒
染毒水一般不能饮用,确实需要时采用煮沸法和过滤法消毒。

煮沸法可将少量溶于水中的毒剂在煮沸时利用加速水解而失去毒性。

煮沸时必须注意通风,最好在露天进行。

煮沸前水中可加少量烧碱,再加明矾作沉淀剂,煮沸过的水,必须经检验后方可饮用。

过滤法是根据水中毒剂的含量,在水中加入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及凝聚剂,经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过滤水经检验后方可饮用。

(5)对地面、工事、建筑物的消毒
地面、工事、建筑物的消毒通常用化学法,即利用专门装置均匀喷洒消毒液,也可用铲除、掩盖、火烧等方法。

(四)急救
当遭到化学武器袭击并发现有人员中毒时,一方面要给中毒人员戴好防护器材,另一方面,按先重后轻的原则快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并移出毒区。

1.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神经性毒剂中毒人员应立即肌肉注射神经性急救针(解磷针),迅速清洗染毒部位。

眼睛中毒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半分钟。

皮肤染毒可用个人防护包内的消毒液进行,也可用10~15%氨水、5~10%苏打水溶液。

若误服染毒水或食物应洗胃。

2.糜烂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对糜烂性毒剂中毒的急救主要是消毒,具体方法同对人员消毒。

3.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对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者应迅速鼻吸亚硝酸异戊酯安瓶(戴面具者,则将捏破的安瓶塞入面罩内),如症状不见消失,可每隔4~5分钟再次使用,但连续使用不得超过5支。

对呼吸困难者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4.对窒息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窒息性毒剂中毒人员将引起肺水肿而使人窒息致死,一般无特殊治疗方法。

但要注意保
持安静、保温,呼吸困难时,严禁压胸式人工呼吸,及早送医院治疗。

5.对失能性毒剂中毒的急救
中毒者一般不需要急救,只要离开毒区或采取了防护措施,不再吸入毒剂,过一定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6.对刺激剂和植物杀伤剂中毒的急救
中毒轻者一般不需要急救。

中毒严重时,可用2%小苏打水或净水洗眼、漱口、洗鼻;吸入抗烟混合剂解除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用肥皂水和净水冲洗。

几种常见毒物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1.呼吸困难的要施行超压输氧;呼吸停止的要进行人工呼吸
2.口服中毒者应服02%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和高浓度食盐水反复引吐和
洗胃
3.中毒清醒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0分钟3—6滴;失去知觉者,要注射3%
亚硝酸钠10毫升,注射10%的硫代硫酸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