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词读本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高一校本教材《论语》十二章
高一校本教材
《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2)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字词含义;(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感,培养文学素养;(2)鼓励学生主动朗读、背诵诗词。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讨诗词对人生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词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高一职高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一本通
高一职高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一本通《高一职高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一本通》序言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本书旨在为高一职高学生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经典文学作品。
第一部分:古诗词一、《诗经》选读- 《关雎》- 《蒹葭》- 《采薇》二、《楚辞》选读- 《离骚》节选- 《九歌》节选三、唐诗宋词-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四、元曲选读-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五、明清诗歌- 《石灰吟》于谦- 《己亥杂诗》龚自珍第二部分:文言文一、先秦散文-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二、汉代散文- 《史记》节选- 《汉书》节选三、唐宋八大家散文-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四、明清散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三部分:古诗词文言文鉴赏一、古诗词鉴赏方法- 意象分析- 情感理解- 格律鉴赏二、文言文鉴赏要点- 文章结构- 语言风格- 思想内容第四部分:古诗词文言文练习一、古诗词默写练习- 各时期古诗词默写题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 各时期文言文翻译题目三、古诗词文言文综合运用- 创作练习- 写作练习附录- 古诗词文言文重要作家简介- 古诗词文言文常用词汇表- 古诗词文言文常见句式解析结语通过本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文言文的内涵,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愿同学们在古诗词文言文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诵读中华古诗文诵读方案一、活动意义及问题提出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小学生古诗词诵读辅导摘要》为主,即《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必须会70首诗词为底线,上不封顶,每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部分篇目。
由于年龄、年级不同,背诵篇数及篇目也所有不同。
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各学段背诵的相关篇目、篇数为准。
各年级均以所学课本所有古诗词为保底背诵内容。
小学毕业时,每位学生最低要求会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70首古诗词,上不封顶。
三、活动的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1、时间安排:(1)开展“每周赏诗”活动,周数量可由班级自由规定,利用早读、午读(上课前2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好内容,坚持师生同读。
(2)从学校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3)各班每周抽出固定时间,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
并对本周进行的古诗学习进行全面回顾,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2、主要措施:(1)学校推荐80首古诗,供各班参考选用(每学期每名学生的最低积累量15---20首)。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诵读、解析和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能够流利地诵读和背诵。
2.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诵读、欣赏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诗词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a. 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古典音乐之美。
b.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古诗词: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a. 教师逐句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主诵读,教师指导。
3. 解析古诗词:分析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创作特点,深入理解内容。
a. 教师讲解古诗词背景和作者生平。
b. 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古诗词的创作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a.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学生模仿练习,互相交流。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修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a. 古诗词名称及作者b. 韵律、意境、修辞手法c. 重点词语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古诗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a. 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b. 作者生平、创作特点c. 个人的感悟和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1. 诗经·卫风·木瓜2. 楚辞·离骚(节选)3. 汉乐府·长歌行4. 唐诗·杜甫·月夜忆舍弟5. 宋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通过诵读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理解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朗读技巧、鉴赏方法以及文化内涵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词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a. 对每个章节的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韵律、意境和历史文化背景。
b.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比赛,互相点评,提高朗读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古诗词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古诗词鉴赏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章节内容:诗经·卫风·木瓜、楚辞·离骚(节选)、汉乐府·长歌行、唐诗·杜甫·月夜忆舍弟、宋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重点知识点:韵律、意境、历史文化背景、朗读技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不少于200字。
b. 分析《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句的意境和历史文化背景。
2. 答案:a. 略b. 该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高贵出身和家世的自豪,展现了楚文化中尊祖崇宗的传统观念。
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的代表之一。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
02
诗词创作的社会环境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诗词创作在当时的
社会环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唐代士人热衷于诗词创作,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来自03文化传承与发扬
唐代诗词的创作和传承,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诗句含义阐释
对诗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 解读,理解其深层含义和 诗人的表达意图。
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关键语句中使用的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夸张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
情感与主题的体现
探讨关键语句中蕴含的情 感和主题,理解诗人的创 作背景和动机。
艺术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人在诗篇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如象征、暗示、对比等,体会其对主 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边塞诗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朗诵时要体现出边塞的荒凉和诗人的壮 志豪情,声音高亢,充满激情。
学生自主练习与展示
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进行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声音的运用和表现。
小组合作练习与展示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小组内,可以轮流担任朗诵者和听众的角色 ,共同提高朗诵水平。在展示环节,可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朗诵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李白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
山谣》等。
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有《春望》、《兵车行》 等。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代表作品 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经典古诗词的解读与鉴赏,着重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知识,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朗读、背诵、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以《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表达。
a.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c. 讲解《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4.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词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a. 古诗词韵律b. 意境分析c. 修辞手法d.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静夜思》、《登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古诗词。
b.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包括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并写出心得体会。
2. 答案:a. 作业一:见教材。
b. 作业二:(示例)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例,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古诗词诵读 涉江采芙蓉 (共18张PPT)
【诗意研读】
● [创作背景]
● 求宦失意,怀乡思亲
●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 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 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沉重的乡愁。外 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 妇怨别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就是这类诗作的代表。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繁,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 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 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 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 6.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4分)
● 答案:(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 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 谁来欣赏?谁来赞美?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 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 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是 “ _ _ _ _采_ _之_欲_ _遗_ _谁_ _ _ _ _ ? _ _ _ _ _所_思_ _在_ _远_ _道_ _ _ _ ” 。
● 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 “ _ _ _ _还_顾_ _望_ _旧_ _乡_ _ _ _ _ , _ _ _ _长_ _路_ _漫_浩_ _浩_ _ _ _ _ ” 。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一(实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一(实用)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一》是一本实用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和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这本教材进行全面评价,并探讨其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意义。
首先,可以说《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一》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
它采用了简练明了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古代诗歌、散文、辞章等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取了经典之作,如《长恨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其中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对作品的解析和诠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此外,该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每一篇作品后面,教材都提供了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学评论和写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可以说《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一》对高中语文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古诗文可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都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一》是一本实用的教材,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还培养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古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专题古诗词鉴赏一.知识梳理(一)、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1.咏物诗以自然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
例如王安石《梅花》,郑燮的《竹石》。
2.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
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3.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边塞诗盛唐时期积板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雄奇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
例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
7.哀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诗词曲学习资料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诗词复习资料《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全从这三字来生出。
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
岸上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
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
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
在这里,情与物化,花我为一。
D.第四句“碾成尘”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宁愿被“碾成尘”,也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品德。
9.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北陂杏花的品格。
下列诗句的写法和所咏花的品格与此相似的一句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答案略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
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 (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
此诗写于他的晚年。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诗词读本校本教材高一诵读本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解: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思考题:“新月诗派”的特点是什么?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解:《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考题:本诗的语言很优美,试举一例进行赏析。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注解:《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本诗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
同时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
思考题:对丁香姑娘的渴求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解:本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
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情抒发自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思考题:诗中最后的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蜀道难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注解: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思考题:本诗很能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试举例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思考题:诗人不称意的原因有哪些?试归纳。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解: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
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思考题: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思考题:颈联很好地概括了诗人的艰难处境,请简要归纳。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思考题:试归纳诗中前两联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
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思考题:诗中颔联的炼字很有特色,请举例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
注解:本篇在艺术表现上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在这个图景面前,仿佛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思考题: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独创然而涕下”的原因。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思考题: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解: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意象之间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集成的效应,讲述着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一个具有宇宙意识的关于常与变、瞬息与永恒的故事。
思考题:在诗中,诗人感慨石头城今昔变化之大,目的是什么?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拄思华年.庄生晓蝶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注解: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思考题:诗人很善于借典故来抒情,试举例赏析。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解:像柳永大多数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一样,本词也是借秋景抒写离人之愁绪,但在手法上却与《雨霖铃》诸词的低回婉转不同,显得苍凉悲壮。
思考:请简要归纳词上下片的内容。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