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好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参拜靖国神社”、“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浅谈如何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
浅谈如何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在不断加强。
然而,由于历史悠久的复杂背景,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加上双方政策观念的差异也给中日关系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为了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需要双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气氛。
历史渊源导致两国民间对彼此存在负面情绪,这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障碍。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多组织交流活动和友好访问,以增进两国民间信任和了解。
同时,两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应不断加强。
其次,双方应该采取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各自现有问题。
如南海争端、历史纠纷等议题,通过充分沟通和协商,以平等、互利、解决集体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互信,增加共识。
同时,加强多边机构的交流合作,如亚信、东亚峰会等,强化区域安全和稳定,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再者,需要进行经济合作,增加贸易和投资互动。
中日经济互补性比较强,两国的经济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日本“亚太再生战略”都为两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加强投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提高,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扩大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提高两国合作的质量和深度。
最后,应建立新时代下的中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当前极度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下,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着许多课题,需要达成更多合作共识,更多在意、支持和协调对方的利益。
建立中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能够为双方合作提供更广阔的领域,并增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交流的密度和频次。
总之,改善与发展中日关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双方在合作中共同努力。
历史问题等种种原因对当前的困难增加了许多情况,但中国和日本民间的强烈意愿和领导人的决心都为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希望。
通过建立相互尊重、紧密合作的新平台,推动两国关系在不久的将来取得长足的进展,将有力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海天相望的近邻。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继续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显然居于重要地位,但进入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的对策。
我认为,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的摩擦,两国问题在和平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随着两国的发展,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我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三是能源问题。
1.历史问题。
满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颓废,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惊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强国竟沦落至此。
相反,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蓄谋已久的侵略——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结果是中国惨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日两国的摩擦一直没有消灭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大扫荡——三光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严重恶化的后果。
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史以来,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外交关系的处理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也始终是中国政治范围内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公民越来越有自主意识,并且社会普通民众的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的现在,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只是党和政府所要考虑的主题,它也和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也该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就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与同辈的大学生群体的接触经验来讲,当代大学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本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群体,对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大部分都是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历史性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首先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尊严也是必须维护和不可侵犯的,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最恰当的解决。
第二类是对于国家事务包括外交问题在内的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群体,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国家事务不太关心的群体还是存在着的,并且还不能算作个别现象。
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现实生活,而国家的政治事务,这样一般而言不会对普通人的生活有过大的影响的,并不会得到太多关注。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才能以负责的态度,通过谈判和交流,妥善处理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等历史遗留问在中日之间发展的中的少不了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外,还有因为两国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相互适应由两国的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变化。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走出衰退的低谷,直至近来才稍有起色;而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对日贸易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日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的势头和实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快军事现代化改造的步伐。
这就更使“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了一些市场,一部分右翼反华势力趁机进行丑化和贬低中国的宣传。
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想摆脱战后的阴影,逐步成为所谓的“普通国家”,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最终成为“政治大国”。
近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步伐。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日本政府在未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对待的同时,却不断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新突破。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两国应当尊重历史,认真解决历史问题,排除国家间的误解和
隔阂。
历史是国家关系的基础,也是构成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果两国
在历史问题上没有得到解决,就很难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因此,中日双
方应当正视历史,勇于坦率面对历史,尊重彼此的立场,并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问题,及时取得一致,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两国要加强双边交往,发挥政治互信的作用。
国家间的政治互
信是维护国家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两国关系水平的关键因素。
中日
双方应当在政治层面上加强交流,尊重彼此的意志,增进基本信任,加强
政治对话和合作,把双边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此外,两国还应当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两国关系发展。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今年是中日复交25周年。
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扭转两国关系近年出现的某些消极倾向,设法构筑较为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
为此,也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对日关系的看法和做法上作一些调整。
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中日关系正经历转折中日关系本来就同时存在矛盾竞争和友好合作的两面,现在又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影响深远的转折:或者保持友好合作的势头,建立新形势下的平等互利关系;或者矛盾上升、摩擦增加、关系下滑,甚至导致对抗。
这是双方需要作出的重大抉择。
中日复交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
在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两国关系更得到迅速和全面发展,一时成为我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典范。
人民间的传统友谊也不断加深。
“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成为双方上下提得最响的口号。
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近两年两国关系又一时出现倒退。
原因之一是两国关系的内涵发生变化,虽然经济仍以互补性为主(竞争也在增加),但政治和安全上已失去共同防苏的战略基础,反而互相视为日后的潜在对手。
二是日本羽毛渐丰,地位提高,加紧了争当政治大国的步伐,要夺取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因而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
加之日本进行了政治换代,新领导人对我了解无多,对日中关系观念淡漠,还具有较强的新国家主义倾向。
国会中对华友好人士已所剩无几,亲台势力却明显上升。
社会思潮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增长,对侵略的负罪感日益淡薄。
在这种情况下,就接连出现侵犯我主权及其他不友好事件。
三是中国的崛起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以致近来西方舆论特别是学术界许多人炒出“忘掉俄罗斯,该注意的是中国”的议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提高了对中国的疑虑和戒心,认为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激发仇日的民族情感;中国的政策是对美宽,对日严,总想敲打日本,不让日本得到平等地位;特别是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军力的强大,必然会构成对日威胁,因此就要加以防范,包括加强日美军事合作。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1
2010年9月7日,在钓鱼岛相关海域发生的 那起冲突,正随着日方的一意孤行而影响 扩大。一夜之间,因“破冰”而看上去风平 浪静的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 至冰点以下。
日本外交大臣前原诚 司2011年3月6日晚突 年 月 日晚突 然宣布辞职, 然宣布辞职,就收取 韩国店主( 韩国店主(一个老妇 人)伍万日元的政治 献金一事承担责任。 献金一事承担责任。 首相菅直人当天接受 了前原诚司的辞职请 前原诚司现年49 求。前原诚司现年 岁,是日本少壮派政 治家, 治家,被媒体认为是 菅直人的接班人之一, 菅直人的接班人之一, 外交立场十分亲美。 外交立场十分亲美。
2009年9月16日日本召开特别国 年 月 日日本召开特别国 会,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正式 当选日本第93代 当选日本第 代、第60位首相。 位首相 鸠山由纪夫 本人高度重视中 日关系, 日关系,他一直 认为日本和亚洲 的发展、 的发展、东亚共 同体的实现都离 不开中国的帮助, 不开中国的帮助, 所以更该强化中 日关系。 日关系。
2007年12月27 年 月 日至30日 日至 日,日本首 相福田康夫对中国 进行正式访问, 进行正式访问,被 称为“迎春之旅” 称为“迎春之旅”。
2008年国家主席 年国家主席 胡锦涛5月 日开始对日 胡锦涛 月6日开始对日 本进行国事访问, 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 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 中国国家元首时隔 年 后再次访日。 后再次访日。被称为 暖春之旅” “暖春之旅”。
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 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 人民, 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 史责任。 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 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1、日本右翼势力的哪些行为伤害了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等等。
2、我们如何对待中日之间的关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3、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做一个负责的大国,与邻国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
4、学习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这三次剧变后,给我们带来何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政府要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才能发展经济;要重视科技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等等。
中日关系2、日本右翼势力的哪些行为伤害了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等等。
3、我们如何对待中日之间的关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做一个负责的大国,与邻国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
5、学习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这三次剧变后,给我们带来何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政府要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才能发展经济;要重视科技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等等。
中日关系3、日本右翼势力的哪些行为伤害了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等等。
4、我们如何对待中日之间的关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5、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做一个负责的大国,与邻国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
6、学习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这三次剧变后,给我们带来何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第一篇:理性对待中日关系理性对待中日关系————读《对日新思维》有感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么久来一直未很好、明确的解决。
随着时间的积累,钓鱼岛的矛盾问题不断的上升。
日本一直以来就想将钓鱼岛占为己有,2012随着中日之间的关于钓鱼岛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提出的购买钓鱼岛的欲望。
这无疑的在伤害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割裂我们中国的领土。
不管对于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公民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捍卫我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我国的利益不受破坏。
在社会各阶层都非常关注钓鱼岛的问题,对日本的行为愤慨。
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爱国行动。
由个人或组织的都打出了爱国的口号,对日本的行为一片谩骂。
在2012年9月15号,为了表示对日本的愤怒,在很多城市一些爱国人士举行了游行活动。
其想通过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的反抗。
我记得当日尽管我自己没亲自看到游行的场景,但是通过一些以前的高中,朋友,我很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些街头的游行,他们有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发给我看,那天晚上上网,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讨论关于日本欲购岛引发的国人抵制日货的游行。
期间,我对此没发表任何意见。
最后,一朋友问我:“你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对此事没一点的敏感性吗?今天中国19所大城市都举行了游行,为什么没有网站对此事进行报道呢?”这一问,着实让我深省。
第一,我想说我对这件事不发表言论并不是我不关心此事,不说并不代表不爱国。
我想起了,第一天,一朋友告诉我说她的另一个朋友说要是15日她不上街游行她的那个朋友就不会和她做朋友。
我告诉她,不是只有上街游行的就是爱国的,而且上街游行的未必就是爱国的体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因为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于日本的行为特为愤慨,容易冲动。
爱国是正确,也是必须的,但我觉得应该讲求方式方法。
就抵制日货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对日本的一种制裁,但是,就游行中打砸日货,我觉得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打砸的是中国国人同胞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日本的钱财。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 、“ 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 、“ 侵华日军毒气事件” ,到“ 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 “ 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 世纪70 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 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合理发挥爱国热情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合理发挥爱国热情近日,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作为校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形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
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
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
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
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
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自中日两国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历史上,中日两国曾经历过许多波折,但是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两国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外交策略和合作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外交策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如何制定合适的外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都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中日两国需要加强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应该通过高层互访和对话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加强经贸合作。
目前,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已经非常紧密,但是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在贸易平衡方面,中日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中日两国需要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民间友谊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研究中日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首先,在科技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比较先进的国家,双方可以通过技术转移、联合研发等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在文化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方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在教育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教育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教育大国,双方可以通过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方式来推动教育合作。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中日两国应该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
理工学院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院系:电信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15101姓名:东风学号: 40115101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摘要中日两国有源远流长的交流历史,也有近代的战争与交恶。
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中,至今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中日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在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地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关键字经济政治人民关系历史利益合作日本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我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价值观的问题。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必须要清醒。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中日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之间的外交关系。
这两个国家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首先,中日之间的历史纠纷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给中日之间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伤痕。
历史问题的处理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争议难以解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日关系也有积极的变化。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来增进互信与合作。
经济方面,中日两国紧密合作,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此外,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也在逐渐增加,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日关系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妥协。
同时,两国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与利益冲突,如领土争议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促进相互理解与友好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日关系既有着合作与友好的一面,又存在着历史纠纷和一些挑战。
为了实现两国和平与繁荣的发展,中日双方应加强互信,处理好存在的矛盾,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秉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在此,中国的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三原则: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坚持一个中国。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双方:(1)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2)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由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大国,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
(3)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4)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
同样重要的是,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开拓性的青年,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共同走出中日关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
日本:(5)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任意恶化。
日本媒体要正确宣传,中国:(6)中国应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
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
(7)(我们大学生该咋做)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当前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一直是世界政治热点,从1972年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是波荡起伏,甚至针锋相对。
2006年上半年,中日关系又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可谓是中日关系风雨飘摇的半年。
动荡原因固然十分错综复杂,但导致关系恶化、首脑互访与高层对话中断的触发点,是小泉不顾中国反对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从而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为了尽快扭转中日关系发展的困难。
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完亚非峰会后,会见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就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五点主张。
第一,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第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关系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增进互相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温家宝在会见开始时说,去年安倍首相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重要的访问,由于两国的共同努力,双方找到了消除发展两国关系障碍的办法,中日关系正在向前发展。
温家宝强调,要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双方面前还有不小的困难和问题,这需要双方用勇气来克服。
21世纪中日关系展望一)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
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据报道,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
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
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
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
论中日关系
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当前中日关系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处理好中日关系,确保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而长久的话题。
这是由多方面的历史,政治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2010年,日本制造钓鱼岛事件,通过卑劣的手段导演了一出“购买”和“国有化”中国钓鱼岛的闹剧,美国接着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明目张胆地侵犯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的完整。
钓鱼岛危机的爆发,是的中日关系在建交四十周年之际面临极其紧张的局面。
钓鱼岛问题并非一个孤立的岛屿那么简单。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钓鱼岛问题,维护中日关系,确保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完整呢?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要从这三个矛盾点进行,既需要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也需要双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是历史的认知问题。
近几年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
在政治大潮推动日本奔向“普通国家”、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日本政界众多要员正在通过否定侵略、抹煞不光彩历史的方式,卸载历史包袱,树立其政治大国形象。
这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设置了一道新的障碍。
日本这种抹杀历史的行为,无疑伤害了与东亚各国的感情,中国韩国等二战时期深受其侵害的国家,更
是发出了强烈抗议和严正的外交干涉。
此外,1993年日本“55年体制”崩溃后,以小泉纯一郎、山崎拓等为代表,提倡“修宪、强兵、走向国际事务”的新生代政治家们开始活跃,他们多在战后出生和成长起来,没亲身经历过战争,没有老一辈政治家那种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对侵略战争的负疚感、赎罪感,他们虽然愿意就过去的历史做出一定的反省,但不希望亚洲邻国“翻老账”。
这些抱有“新保守主义”的新生代政治家们已经掌握了日本的政治脉搏,在政治、外交等方面表现出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独立、自信”,甚至将对历史问题的强硬态度标榜为执政风格的果敢。
日本应以更加明确的态度正视历史,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良好的态度才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二战后本可以回归祖国,但在日美的干涉下迟迟没有解决回归问题。
“台独”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
当时,日本部分驻台少壮派军官以“天皇投降诏书有假”为借口,纠集一些台湾亲日士绅,共同策划“台湾独立自治运动”,企图凭借日军在台湾尚存的实力,建立“第二个满洲国”。
再加上长期以来,美国基于传统战略利益、
经济利益及道德利益的考虑,一直视台湾为其控制亚洲的战略要塞。
战后,通过全面推行“一中一台”政策,全力支持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阻挠中国的统一,直接导致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
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是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绝不会承诺放弃武力。
所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是明确的。
中国坚决反对台日双方的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任何分裂中国主权支持“台独”的行为。
日本应遵守中日双方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声明》中的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原则。
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
三是现实领土领海主权矛盾主权矛盾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属于琉球群岛的附属岛屿,琉球王国原本就是中国的属国。
整个琉球群岛后来都被日本在一系列侵华战争和二战中非法占领。
以美国为首的反法西斯战胜国在处理日本投降问题时所签署的多个国际公约,在二战结束后并没有得到认真履行。
美国不仅没有督促日本履行国际公约,
反而单方面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琉球群岛行政管辖权交予日本。
引爆钓鱼岛的领土纠纷是日本自身利益的需要。
首先,它直接关系到日本是否真正接受二战无条件投降的结果。
日本的野心是通过岛礁之争,利用紧张局势,渐进地挣脱二战以来“和平宪法”和国际条约对日本发展军力的约束,翻二战的案,重走军国主义的道路。
其次,日本妄想通过“以点带面”,侵占中国的岛屿,为日本争夺更大的海洋权益。
日本意识到如果今天失去了钓鱼岛,日后就会失去整个琉球群岛(日本叫冲绳县)。
再者,日本需要转移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注意力,同时遏制中国超过日本的势头。
钓鱼岛周边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它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
钓鱼岛问题实质上是日本侵华战争与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集团未予公正处理的遗留问题。
钓鱼岛危机还没有结束,但是应对这次对钓鱼岛危机,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做。
为了更好地保卫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把国内的力量调动起来。
政府做到有效、有信、有决,官员做到能干、能想、能自律,百姓做
到安居、安享、安康,则小康社会成矣,外患就不怕了。
如果贪污腐败之风刹不住,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信誉和能力就会出问题,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对外斗争。
所以,中国的改革要继续、要深化,要攻坚。
有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内部环境,全国人民才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日本敢于欺侮中国,主要靠的是它的海军力量。
对此,中国应该强化海军现代化建设,拥有一支足够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舰队,去保证中国的领海和岛屿不被侵犯,资源不被抢夺,航道不被封锁。
同时,中国可以通过外加,经济等手段和日本进行较量。
如:2010年底爆发钓鱼岛危机后,北京减少了对日稀土出口、限制中国游客赴日旅游。
钓鱼岛纷纷扰扰闹了近两年,中国如果第一时间给日本一个明确的态度,给美国一个明确的态度,何至于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明确的态度并不是几句不痛不痒的抗议,而需要付诸立即的、具体的、有效的行动。
这样的行动离不开深谋远虑、实力和决心。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日本当局都要对这次钓鱼岛危机负全责。
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得来不易。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重建中日关系时开始,中国政府就本着
“向前看”的原则,为了不加重日本国民的负担,宣布放弃战争赔偿;在恢复两国邦交的时候,并没有强迫日本做出当时尚无法做出的道歉与承诺;更有甚者,1992年中国政府邀请日本天皇访问中国,是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中首个发出这一邀请的,无论对中日关系、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地区和平都有重要的作用
经济、军事实力与政治影响力固然是我们在国际上维护中国利益、捍卫国家安全的必要保障,但顺应民意、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社会与文化层面的交往以及对国际媒体的掌握与引导,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崛起的大国,也是必不可少的。
实力是后盾、是保障,而文化与价值理念则在文明社会更容易达致目的。
中国处理钓鱼岛的未来政策,只有刚柔并济,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