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二上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奇妙的想象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并积累与自然风光、自然现象有关的词语。
2.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续编故事,进行个性化表达。
3.进行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试着做到不出声。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二上第七单元,教材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课文侧重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是描写自然景象的,其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雪孩子》两篇科普童话中的想象充满童趣、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都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全文配插图,表现自然景象不同的美。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描绘了山寺和山巅的非凡气势,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雾在哪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性童话故事。
文中把雾想象成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描写了雾笼罩大海、天空、海岸以及雾散后自然景色的变化,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整篇课文生动有趣。
《雪孩子》是一篇拟人化的科普童话故事,全文主要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讲述了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
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之中,除了内容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文本之间也有自己的逻辑,从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象(山巅、草原),到童话里的自然现象(雾、雪),都是通过奇妙的想象,赋予大自然独特的美感。
“语文园地”中的关于“海滩、沙漠”等自然风光的词串识字、“字词句运用”中根据关于自然现象的四字词语说一说描写的景象,体会拟人句趣在哪里、“我爱阅读”中提供的《分不清是鸭还是霞》,也都和基于大自然的想象相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纸、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地:教室环境布置舒适,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发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考。
提问:“如果你买一本30元的书,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钱?如果再买一支5元的笔,应找回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23 + 17 × 4 - 5”让学生观察,提问:“按照什么顺序计算这个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明确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以“读书与成长”为主题,通过一组课文的研究,让学生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编排了3篇文章,分别是《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2)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读书的机会,明白读书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1) 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情境。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研究:(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3. 合作研究:(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快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3课时,分别为:第1课时:《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忆读书》第3课时:《我的“长生果”》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散文?2.散文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和欣赏?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文体,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和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
2.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多样。
–多以抒情、议论、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
3.散文的阅读和欣赏:–通过朗读和解析散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针对散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特点。
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散文,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阅读不同散文,进行感悟并展示。
3.活动设计:–小组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所读散文的感想,梳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
–师生互动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散文点评,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2.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散文这一文体展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散文,培养其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熟练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句;2.了解汉字发展历程,掌握一定的汉字知识;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感悟祖国的壮美山河;4.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品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汉字的发展历程;2.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色彩;3.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及情感色彩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板书法、课堂讨论法、听说训练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板书“祖国的山河”,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壮美山河,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山河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习新词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学习新词汇。
在课堂上,结合图片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让学生在发音上有准确的把握。
3. 探究汉字发展历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根据课本内容对汉字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汉字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重要性和汉字保护的必要性。
4. 朗读课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齐声跟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情感色彩。
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角色扮演,再次朗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5. 开展讨论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探究文中的感情色彩。
比如:“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你是怎样感受到这种情感的?”等等。
6. 总结反思通过总结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再次认识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汉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崇尚汉字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学习新词汇,为后续课堂进行创造了好的条件;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自我探究,并在合作中得出结论。
体现了教育中“启发引导,因材施教”的理念;3.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有了更多的情感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4.采用“总结反思”的形式,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祖国的认知,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文化有积极作用。
简要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汉字的认知和对祖国的认知,更加明确了汉字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最后通过总结反思,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升华,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正确理解、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掌握表演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例如:秋千、微笑、发抖等。
并通过拼写、造句等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呈现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课文背诵和朗读鼓励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可以采用整体合唱、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表演技巧培训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教师可以就表演时的动作、语调、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词汇和短语教学:通过图片呈现,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理解: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第二课时1. 词汇和短语巩固:通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 课文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第三课时1.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整体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 表演技巧培训:针对小组表演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角色扮演的评价,进行教学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课文理解水平和表演能力等方面。
五、拓展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课文和故事,扩大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就是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文档。
必修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必修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课程中的第七单元内容,以便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1. 教学目标- 理解第七单元的主题与核心概念- 掌握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 能够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与认识2. 教学内容与方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历史与文化的介绍,涉及到的具体主题有古代文明、艺术和文学、科学和技术等。
- 探究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文本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例如听力练习、语法操练、角色扮演等,以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 阅读理解: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故事或文化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同时,通过展示文化活动、地理特点等,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 教学步骤-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图像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对世界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兴趣。
- 预习与导学:在导入阶段后,教师给出预习任务,包括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等,以提前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思考。
- 学习与交流:根据教学内容与所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任务与活动。
例如,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阅读理解与讨论、语法练习等。
- 总结与复习:课堂结束前,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知识点的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要求,布置适当的作业任务,以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通过课堂作业、小组合作任务、口语表达等方式进行。
同时,也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单元测验,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
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课文和《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以及《习作:看图画,写作文》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掌握阅读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PPT课件、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课文: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阅读方法。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4.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反馈方式: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方式进行反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教学设计(学历案)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 学习使用正确的朗读语音、语调和节奏;3.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4.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表演和创作。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课本;2. 录音机或电脑用于播放课文录音;3.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标题和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单元学到的朗读技巧,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步骤二:朗读课文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2. 分段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帮助他们模仿录音中的朗读方式。
步骤三:理解课文1.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展示相关的卡片;2.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的上下文推测词义;3. 练习使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4.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问答,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步骤四:表演创作1. 将课文中的对话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小组表演;2.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情境进行创作,编写新的对话;3. 学生之间交流表演和创作的成果。
步骤五: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其他感兴趣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估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是否准确;2. 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和表演创作,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程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秦始皇和他的陵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了解秦陵及其宝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体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秦始皇的生平、成就;
2.认识秦陵及其宝藏,了解秦陵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
1.阅读教学方法:读开头,读结尾,找重点,领悟全文。
2.综合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做笔记、谈论等综合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
3.活动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后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情感
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秦始皇铜器、兵马俑等文物,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明的魅力和重要性。
Step 2.阅读
1.先读开头,快速了解文章大意。
2.找重点:掌握秦始皇的生平和成就、了解秦陵及其宝藏;
3.领悟全文:通过阅读后的整体理解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Step 3.讨论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通过阅读体会,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Step 4.总结
通过课本的知识点和讨论的内容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合作、体会、领悟和探究,让学生从阅读中理解文学、理解世界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师教案
1.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谢灵运《金圣叹笔下的文化名人》一文的学习,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对金圣叹的事迹有具体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从中领悟到珍惜当今的文化繁荣与进步,共同维护中华文化的正常生态。
2.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简洁、准确、有理有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口语、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3.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人物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学生历史感知、文化认识、审美能力提供充分的挖掘和滋养。
【教学重点】1.文艺作品鉴赏和欣赏;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文艺作品的深层次含义;2.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3.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和鼓励。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教师采用所授课文的重点进行讲解,同时按照学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领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文艺作品的深层次意义。
2.情境教学法:通过达成任务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运用策略游戏、口头表述、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形象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文化名人的形象和故事、诗歌等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文化名人的事迹和文化内涵。
一、引入教师将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可以问道“刘三姐”的事迹大家还有什么新的了解?学生进行积极回答。
二、导入接着,教师展示金圣叹的画像,进行教师点拨后,引导学生思考,画像背后具体的故事和启示是什么?并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同学之间了解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并共同进步。
三、讲授接下来,教师根据《金圣叹笔下的文化名人》这篇文章,从人物形象和故事,诗歌创作的角度,分别进行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扩展与细化,进而拓宽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视野。
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讲解教案
五下语文第七单元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认同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认同和情感投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3.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课文赏析。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增强对课文的情感认同和投入。
5.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写作或演讲等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6.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增强对课文的情感认同和投入。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朗读课文中的每个字。
2.能够正确地朗读整篇课文。
3.能够按照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4.能够通过教师指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能够表演或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6.能够写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1.识字:黄飞鸿,雷锋,周恩来,孔子,孙中山,朱德,邓小平。
2.朗读课文:《伟大领袖》,《好同志》。
3.书写:生字及句子。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教师指导使用标点符号。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并做表演或朗读。
3.正确书写生字及句子。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伟大领袖》,《好同志》。
2.生字卡片:黄飞鸿,雷锋,周恩来,孔子,孙中山,朱德,邓小平。
3.教学反思表格。
4.课堂PPT。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2.准备唱段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第二步:课文学习1.听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语调。
2.逐段讲解,解释生字及语句。
3.分角色表演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情感。
第三步:课文默写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默写生字及重要句子。
2.教师逐个点名学生,检查并评价。
第四步:巩固练习1.完成相关练习册上对应训练题。
2.学生互相修改和交流答案。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应习题。
2.背诵课文。
3.自查生字和句子是否写正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在课文表演和默写中表现积极,但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教师下节课应重点加强书写辅导,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性和速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即景》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即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七:即景》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并通过文字把它描绘出来。
教材通过提供具体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景物的描绘,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 观察不细,描写不够具体;2. 表达缺乏生动形象,语言不够优美;3. 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通过阅读和分析,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描绘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和构思。
五. 教学方法1.示例引导法:通过教材中的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
2.讨论交流法: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实践训练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教师及时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景物描写文章,作为教学示例。
2.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这个景色的感受。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景物描写。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示例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观察景物的心得。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尝试自己动手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欣赏并进行评价。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引言:三下第七单元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教学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就三下第七单元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太阳、月亮和地球;(2)区分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3)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4)了解太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3)培养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1)了解太阳的特征以及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的作用;(2)了解月亮的特征以及月亮引起的潮汐现象;(3)了解地球的特征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太阳光的变化:(1)认识太阳光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2)了解太阳光带来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1)组织学生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一些特征;(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太阳光的变化。
2.讨论与合作学习法:(1)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2)设计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1)使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学内容;(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操作技能;(2)观察学生对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是否理解。
2.小组合作评价:(1)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2)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作品评价:(1)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2)评价学生对太阳光变化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七单元自然之趣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
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单元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并且在练习写作时,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创新。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阅读和欣赏,以及相关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写作指导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欣赏诗歌与散文的技巧•掌握诗歌与散文的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辅助材料:课外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等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动的引子或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第一部分: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二部分: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三部分: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与对比3.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和散文的欣赏技巧•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与散文的区别与联系•课堂演绎,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解读等活动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和散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尝试撰写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欣赏和理解,更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并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选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b点教学重点: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五、教学法分析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应用巩固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单元的40个生字,会写28个字,积累偏旁部首,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朗读时努力做到有感情。
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和同学交流阅读的体会。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
(4)学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田家四季歌》。
2. 语文园地七。
3. 写字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本单元的40个生字,会写28个字,积累偏旁部首,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2)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
(3)学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积累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二、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畅言五、课时安排:11课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26、全神贯注 1课时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28、父亲的菜园 1课时语文园地七 4课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畅言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师补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六、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板书二、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
(集体读)A.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B.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C.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②提问: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①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集体读,个别读。
(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
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
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四、总结全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五、作业。
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试验一慢一快自己试验公开试验速度与重量有关打破迷信献身科学教后反思:我深深的明白了: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26*.全神贯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畅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谈谈读后的收获2.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三、全班交流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
(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
(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3.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结合实际)六、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板书设计:26* 全神贯注叽里咕噜把你忘了(语言)一会儿……一会儿……罗丹踩(动作)不停地挥动眼睛闪光世界消失(神态)教后反思我在引导学生谈想法谈感受的环节做得不够好,引导语缺少激发性,以至于回答问题的学生面很窄,有很多学生无话可说,其实当学生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明白的方法,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开始说,自然有很多话,很多想法要和大家交流。
另外在课堂上不够灵活,学生回到出现亮点的时候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处理不够迅速,不够灵活,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时刻提醒自己多给学生说的机会,给他们发挥想象思考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热闹的,活跃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