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备课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

单元备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讲探讨如下问题。

1.什么是区域?2.如何认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3.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相同的吗?4.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哪些作用?5.什么叫数字地球?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学过一年的地理课程,但本学期地理与上学期地理内容大不相同,上学期是自然地理,本学期是区域地理。

本部分内容是和社会环境有关的问题,看似熟悉易懂,但极难领悟掌握。

教学时若仅限于教材内容,还会感觉单调乏味。

因此,教学时要按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课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对比分析法,启发教学法情感、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实际问题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区域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过程与分析目标:1.过程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能力2.培养学生地理特征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情感价值化目标:地理环境有明显区域差异,人类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教学重点:区域内部具有一定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认识区域发展规律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习方法:对比分析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导出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同时结合地图及具体实例说明区域的特征:(1) (板书)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2)具有边界: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如中国温度带地图及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即整体性(4)具有等级(板书)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出示“中国地形图”,圈出“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所在地,利用该地图及地图册中相关地图的直观性请学生讨论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及环境差异对区域工农业生产等区域发展有何不同影响:【提问:】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对建筑的影响课本资料“活动1.2”展示图片:南方骑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1)太阳辐射影响,北方纬度高,获得热量少,住宅正南正北获得太阳辐射多北方气温低对民居在保暖方面的设计要求如:单面窗向阳开,建暖炕、暖墙、火墙、地炉等。

《海陆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3)

《海陆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3)

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外表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外表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重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及其界线。

〔重难点〕3.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记图习惯,初步掌握根本的读图方法和记图方法。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交流、比拟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彩色细线、多媒体。

【教学过程】的家园叫“地球〞。

5.议一议,如何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特点?点评:从同学们的观点教师知道了地球和水球的说法都有其合理所在,地球的新名称“水球〞,是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在看到了地球的“庐山真面目〞后提出的,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次宇航员,在太空中欣赏地球?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宇航员,从太空观察一下,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地〞(2) 地球表层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小组演示:小组内用地球议演示,选代表讲台演示看到的地球图像,总结地球海陆分布特点(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海洋大,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多,西半球陆地少)。

用地球议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演示能力,同时起到强化稳固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层分布着陆地与海洋,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我们发现有的陆地面积比拟大,有的陆地面积比拟小。

我们将面积广阔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作大洲。

那么这些地理事物是怎样分布的呢?合作探究理解概念1.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

2、运用概念,辩认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 学生理解概念,检测学生用概念的情况。

辩认图形后答复:A是大陆 B是半岛 C 是岛屿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阔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局部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在课堂上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能力。

地理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

地理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

三里畈中学2014年春______ 学科工作计划班级____ 教师姓名______一、基本情况:今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地理教学,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学科基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快乐,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教完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国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

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我国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初步知道我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环保观念,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四、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章。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主要学习我国的各种资源与经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济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趋势,还有交通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有培养学生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备课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备课




1、美国,巴西的人种构成与民族
2、说说美国,巴西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3、美国,巴西的农业发展
4、巴西热带雨林危机
5、美国的农业发展
6、巴西热带雨林危机
重点、难点
1、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巴西的自然环境;人种构成特征;经济特征及主要经济作物;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保护;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课时安排
第1节日本
第2节东南亚
第3节印度
第4节俄罗斯
复习课
改进建议
单元备课:《地理》(七下)
第八单元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教师:时间:集体备课




1、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特有的自然景观。2、让学生通过看书及有关资料归结出极地地区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的原因:资源丰富——天然实验室——科考价值及考察站。3、结合“目标2”,使同学们了解加强极地保护与和平、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因及措施。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读图分析、创新探究等综合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感情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1节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2、经济特征3、民族与文化特征
第2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2、热带气候与物产
3、地形与城市分布4、华人华侨集中地
第三节印度

初中地理备课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中地理备课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綦江区永新中学2012—2013学年下期初中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意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本学期初中备课组工作以“三段式循环课堂”为基础,探讨多种课型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人员组合及备课时间安排初中地理备课组的人员共有 3 人,陈新宇、袁飞、张迪老师。

集体备课时间定于单周星期二上午。

备课地点在阶梯教室三、具体思路1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灵活运用“导师带学制平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 、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教育模式,让学生学得好。

3 、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辅中工作。

4 、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引资料、学经验。

同组教师之间经常听课、交流。

四、本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和初二结业暨升学考试大纲。

,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新内容新要求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五、备课具体安排第五周:三段式“讲评课”编写初探第七周:三段式“讲评课”学案编写的进一步探讨第九周:三段式“复习课”编写的初探第十一周:三段式“复习课”学案编写的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初二考试大纲的研讨第十三周:三段式“讲评课”“复习课”、两种模式的对比融合与优化第十五周:三段式“讲评课”“复习课”“新授课”的区别及学案模板的最终形成与修订。

第十七周:三段式“讲评课”教师共同研写3种模式的学案。

第十九周:集体备课总结。

计划人:张迪。

1.1地球和地球仪(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地理同步备课(人教版)

1.1地球和地球仪(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地理同步备课(人教版)
-地球仪上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分布。
3.地球仪的应用
-学习和研究地理: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地理知识,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地理信息。
-导航和定位:地球仪在航海、航空和卫星导航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位置、规划路线和进行导航。
-制图和测量:地球仪可以用来制作地图,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地理信息。
-地球仪可以用来测量距离、角度和方向等,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进行导航。
4.地球仪的制作和测量
-制图:地球仪可以用来制作地图,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地理信息。
-测量:地球仪可以用来测量距离、角度和方向等,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进行导航。
5.地球仪的优缺点
-优点:地球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地理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地球仪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和特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海陆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中图版地理 (3)

《海陆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中图版地理 (3)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根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比照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陆面积2、海陆分布二、七大洲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

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1、概念:海峡2、分布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开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外表。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陆面积〔略〕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生:阅读、看图C、D、E。

Microsoft Word 文档 地理

Microsoft Word 文档 地理

Microsoft Word 文档地理microsoftword文档地理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4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一)科学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认知地球进动和太阳的关系,认知黄赤交角及太阳照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够模拟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模拟地球的进动和太阳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重新认识,提升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进一步践行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的价值观。

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五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难点1.恒星日、太阳日的概念,时差的排序。

2.黄赤交角的存有及对太阳照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工作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进动基础知识进动的意义地球基础知识补足科学知识:一、叙述地球大小、形状常用数据极半径:6356.8千米赤道半径:6378.1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经线和纬线(一)经线1、经线定义:相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横向平行的半圆,又称子午线。

2、经线特点1、就是半圆2、长度成正比3、命令南北方向(二)纬线1、纬线特点:(1.除极点外,皆就是圆圈;2.赤道最久(4万千米),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大,两极为点;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4.纬线命令东西方向。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地理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引入新课,出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一种运动形式——自转。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学习(出示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本P9-10,地图册第七页,结合地球仪,独立思考,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何谓地球的自转?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4、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5、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怎样理解地球上的时间差异?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四、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引导4、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观察插图,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请学生用地球仪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产生了昼夜。

而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5、5、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五、巩固记忆环节六、课堂测试1、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完成下列填空:①、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小时,即——天。

③、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word)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word)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题目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1课时教知识和技能:认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学过程和方法: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情学生对这局部知识有所了解,但是不系统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难点亚洲分区教法分析法、比照法教学手段地图册学法指导共案局部组织教学:导言: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或国家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答复,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教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学各位于洲,小结:这完成过〔展引导:的地方那提问:学生程索山脉、界;东北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指导学生读图个案局部〔展示东西两半球图〕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教〔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阔,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学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答复。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过程位?学生读图讨论答复。

地质教育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地质教育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地质教育宣传教案
唐明礼
2007年6月12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预防滑坡、洪水爆发及塌方等事故
教学时间:2007年6月12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1、掌握和了解塌方的原因。

2、知道洪水爆发的危害性及严重性。

3、知道滑坡的严重性。

教学过程。

一、塌方的原因分析。

塌方是由于长期下雨,土质疏松稳不住而向下滑落的,轻者是少量泥土扒山而下滑,重者是大量泥土整体下滑,导致覆盖房屋,冲毁田地公路乃致家园等。

二、洪水爆发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洪水爆发轻者会冲毁田地,重者会导致家毁人亡,甚至整个村寨都被冲走,一丝不留等。

三、滑坡的严重性
滑坡轻者冲断桥梁,阻断交通,破坏农作物,重者会使整个村寨丧失。

全部淹没于山中等等。

四、要求
1、希望我们每个学生时常观察房前屋后的情况,预防山体滑坡,一
旦有险情,要及时报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让其好采取措施,撤离危险处到安全地带。

2、每个学生要配合家庭早查晚看,随时了解险情,做到在雨季中的安全防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防患于未然。

3、坚持早晚一查,一报告,报告不能拖延,防止事故的扩大。

4、预防地质变化是我们每个学生应尽之义务和责任。

做到“时时预
防,家家平安”。

五、课后安排
滑坡无情,人有情。

洪水无眼,人有眼。

塌方有害,人无害。

人人预防,家家安康。

WODE G文档

WODE G文档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性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西北景观差异的观察,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原因为本课的重点。
6.组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本节重点的总结。
7.给学生们呈现优美的图片,要求学生们联想一下西北地区的人民生活。
阅读西北地区图,通过读图正确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通过读图完成对西北地区地形的学习。
利用已有知识,完成对号入座活动。发现自然景观递变规律
读图并完成相关问题。
学生完成问题,分析造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的原因。
学生能够活动欠丰富,课堂气氛应更活跃。
利用图片的差究。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授之以渔。
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印证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优美的图片来引发学生们的向往之情,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分析能力还欠缺的情况,把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定位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视频、图片、课件。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参观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资料(地图、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及时总结,深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氛围轻松、融洽,课堂效果水到渠成。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1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4)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1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4)

教案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1、学情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因此上课气氛活跃却经常听不懂、听不到,同时,学生之中预习的比例很低,预习的习惯不勤,使得上课的进度、师生配合度都受到压抑和限制,总体上来说学生尚未找到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特别是强调学生对于识图、读图的重视和读图方法的掌握,在七年级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识图、理解地理语言的方法和感觉的锻炼必须加强,为学生学习地理打好坚实基础。

教材是使用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版本的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课内容基于本章第二节关于地球仪的知识,并且从诸多方面介绍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要求学生会计算时区和地方时。

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本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之一,讲解过程要详细,耐心等待学生回馈。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能够介绍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能够解释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地方时的划分规范,能够计算时区和具体时间,重点在于学会地方时的产生和计算的技能,理解太阳光照条件与地球地方时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演示地球仪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较为形象地认识自己身处的地球的状况,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原理,进而对地方时形成较好的理解,体验知识的联系运用和联想过程,体会经纬网的现实意义及日期变更的原理(每隔15°相差一小时),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掌握时区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理解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地理学依据,引导学生形成合理作息的良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树立珍惜生活和地球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影响。

教学难点:时间的差异和地方时的计算。

4、教学方法:讲授法:便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地理教案文档

地理教案文档

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特点;•掌握地球上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要素;•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和气候形成的原因;•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特点a.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层,由高温高压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幔下面的部分,由铁和镍构成,温度非常高。

b. 地球的外部特征地球的外部特征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是地球表面的大片土地,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0%。

海洋是地球上的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0%。

2. 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要素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景观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城市、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经济活动等。

3. 气候和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经纬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山脉和大洋洋流等因素。

4.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

5. 地理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问题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展示教学:通过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方式展示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要素,气候形成的原因,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要素,了解当地的气候状况,并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析一些相关的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书面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地理教案文档

地理教案文档

地理教案一、教案背景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和各种自然现象,还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情况。

通过地理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素养和全球意识。

本教案针对初中地理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2.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要素和地图知识;3.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4.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地理学科简介: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研究对象。

2.地球的基本结构:讲解地球的层次结构,并通过模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

3.地理要素:介绍地理要素的概念和种类,包括地貌、气候、生物和人口等。

4.地图知识:学习地图的基本元素、符号和比例尺,并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图加深对地图知识的理解。

5.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6.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方法1.解说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理论。

2.实践活动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地理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和地理软件等,呈现地理知识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讨论法: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所需的地理教材和资料,包括课本、地图和实验器材等。

2.录制和准备地理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3.安排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实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余初级中学地理学科备课纸
阜余初级中学地理学科备课纸
阜余初级中学地理学科备课纸
阜余初级中学地理学科备课纸
阜余初级中学地理学科备课纸
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
面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1 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
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读我国7 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1、我国7 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值是多少?(20℃以上)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海口:28℃,温差12℃)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新疆的吐鲁番。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形地势的影响。


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5、阅读材料: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9.6℃,戈壁地表温度高达82℃以上,可以晒热鸡蛋。

西游记中有一处位于吐鲁番。

火焰山真的是熊熊烈火吗?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极强。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名火焰山。

近几年来,由于气温的一些变化,“三大火炉”城市也有了小插曲。

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家还记得2008 年初南方雪灾吧?
(师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南北气温的差异只是一般规律。

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四、联系生活,讨论交流那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气温分布特征给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呢?
南北衣食住行的不同:
生活中,体育运动(滑冰、游泳);
饮食(冷饮、火锅);
服装(夏装、冬装);
住房(北方土炕、暖气、地炉、双层窗——取暖保暖;南方——高大宽敞、注意通风);
交通(暴雪封路、河流结冰),
农业生产方面:作物种类、熟制、播种时间等也有很大差异。

五、拓展引申,应用升华指导学生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图,思考:
1、向南分为哪五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过渡)根据我国各个地方活动积温的大小,气温的高低状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大体与“1 月气温分布图”中的哪条等温线一致?(o℃等温线)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 1 月o℃等温线通过
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3热带与北回归线的关系?(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4、那么我国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方呢? (地形区、省级行政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明。

(教师小结)
5、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图片,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民居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六、练习巩固,及时交流
1、课堂小结。

2、练习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