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月之故乡教案

合集下载

月之故乡教案设计

月之故乡教案设计

月之故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月球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2. 探讨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3. 学习月球的观测和探测技术。

4.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月球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月球的照片,引起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月球是什么?
- 月球与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
- 你知道关于月球的一些有趣事实吗?
二、探究月球(3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月球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2.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全班讨论月球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三、观测和探测月球(30分钟)
1. 介绍不同的观测和探测月球的技术,如望远镜观测、月球探测器等。

2. 展示一些有关探测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自由提问。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观测或探测月球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四、拓展延伸(2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月球的知识,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组织观看一些关于月球的纪录片或科普视频,拓宽学生对月球的认知。

3.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与月球相关的模型或实验,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思考。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月球的知识,并回答一些有关月球的问题。

2. 对于学生的参与和贡献,给予肯定和评价。

3. 提醒学生继续保持对宇宙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索。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月之故乡教案(片段)学段: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重量、特点等;2. 学习描写月亮的诗词;3. 提高学生感受诗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描绘月亮的诗句;2. 学生辨析学习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2.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描绘月亮。

教学准备:1. 面向学生讲解部分月亮的基本知识的PPT;2. 与月亮相关的诗句复制件;3. 学生字典。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T:同学们,你们了解月亮吗?请回答: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多大?有多重?学生回答。

教师用PPT展示月亮的形状、大小、重量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在观看中加深对月亮的了解。

2. 学习诗词(15分钟)T: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1页,我们一起学习描写月亮的诗句。

请同学们仔细听读第一首诗。

T: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

通篇主要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使诗句充满了怀旧、感伤的情绪。

3. 分析诗句(15分钟)T: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有哪些词语是描写月亮的?2)你觉得最难理解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字典查找并理解所提到的生词和词组。

第二课时:1. 领读(10分钟)T: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领读这些诗词。

T:现在请大家回答:描写月亮的诗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使用这些手法?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使诗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2. 情感表达(15分钟)T:请大家回答:你们在阅读这些诗句时,有什么感触?你们认为这些诗句传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情感。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亲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作者的深情厚意。

2.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

比如:“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2.课文朗读录音。

3.相关的月亮诗词、散文等拓展材料。

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李颀《送刘昱》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韦庄《章台夜思》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李商隐《陈后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宁静优美的音乐,展示几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提问启发,你们对月亮有怎样的感受?月亮在你们心中象征着什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互动能力的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

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

(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范例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范例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月是故乡明》。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理解课文中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提炼和探讨。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我国古诗词中常常代表什么?”由此引出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经典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仿写。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行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仿写。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分享自己与家乡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月是故乡明》2. 板书内容:a. 生字词b. 课文结构c. 修辞手法d.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2. 答案:a. 课文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家国情怀。

b. 句子分析及仿写: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家乡的月亮》,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月之故乡的教案

月之故乡的教案

月之故乡的教案教案标题:月之故乡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成、表面特征等;2. 掌握月球的运动规律,包括月球的自转和公转;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月球;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月球的形成:探索月球形成的理论,包括巨大撞击理论和同步旋转理论;2. 月球的表面特征:介绍月球表面的山脉、坑洞、平原等特征,并了解其形成原因;3. 月球的运动规律:学习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月球的周期、相位和潮汐现象;4. 观察月球: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5. 实验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探究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6. 团队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观察和实验任务,并分享结果。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入月球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月球照片或视频片段。

探究:2. 学生小组讨论月球的形成理论,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介绍月球的表面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4. 学生观察月球的照片或视频,记录月球的表面特征,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知识讲解:5. 讲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包括月球的周期、相位和潮汐现象。

6. 运用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

实践活动:7. 学生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记录实验结果。

8.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总结:9. 总结月球的基本知识和运动规律,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果。

10.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关月球的问题,并展示他们对月球的深入思考。

拓展活动:11. 邀请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分享,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

评估:12. 设计评估任务,例如编写小组报告、进行个人答题或展示月球模型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月球照片或视频片段;2. 望远镜;3. 模拟实验材料,如旋转平台、模型等;4. 图示或模型展示月球的运动规律。

月之故乡教案设计(一)

月之故乡教案设计(一)

月之故乡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素材为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月之故乡》。

本文讲述了胡杨树与月亮的故事,寓意深刻,是一篇适合阅读的经典课文。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涵义;2.理解课文情节和文化寓意;3.能够口头或书面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情节和寓意;2.了解文化背景;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1.简化句子;2.掌握阅读技巧。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呈现让学生们看一张沙漠中胡杨树的图片,讨论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之道。

引导学生根据生存原理想象胡杨树与月亮之间的相处之道,为后续的阅读打好基础。

2. 阅读课文1.先进行整篇故事的朗读。

2.请学生按照顺序、分段逐段地朗读,要求读音准确、抑扬顿挫鲜明。

3.教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3. 理解课文1.针对课文中出现的胡杨树、沙漠、月亮等词汇,引导学生归纳出关键词语,并分析它们在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珍惜时光等方面的思想。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或书面表述自己的理解。

4.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和阅读相关故事和文献,探究沙漠地区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5. 课后作业请学生背诵文章中的核心语句,并在课外写一篇关于珍惜时光的作文,同时也需要回答有关胡杨树和月亮的相关问题。

六、教具准备1.胡杨树图片;2.课文教材。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与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寓意,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学效果明显。

八、教学拓展若想进一步拓展教学效果,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班级合作:让学生合作完成一张描绘沙漠和胡杨树的图片,并在图片旁添加课文相关语句和象征意义进行注释。

2.模仿写作:学生可以模仿课文风格,采用生动的描写、华丽的修辞,写出自己关于“月亮之乡”的故事。

大学月之故乡教案

大学月之故乡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故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

2. 学会运用描写手法,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故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

2. 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故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故乡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地理三个方面了解故乡。

a. 历史方面:介绍故乡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事件等。

b. 文化方面:介绍故乡的民俗风情、特色美食、传统节日等。

c. 地理方面:介绍故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教师讲解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乡,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我的故乡”为主题,撰写一篇作文。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修改作文。

四、课堂展示1.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作文。

2. 全班同学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描写手法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的水平。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教案名称:《月之故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月之故乡》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借助小说,了解日本社会的某些方面,并能够对比中日两国的文化、生活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介绍。

2. 小说中反应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

3. 中日文化比较。

教学方法:
1. 阅读课堂交流。

2. 小组讨论。

3. 课堂演讲。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介绍
1. 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读完小说。

2. 在学生读过小说后,鼓励他们自己去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3. 鼓励学生在分析时,注意小说反映的具体社会背景。

第二节课:小说中反应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
1. 分组,让学生讨论小说中反映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

2. 让不同小组之间交流和分享,为了更好的交流和理解,建议
在交流时,可以穿插中日文化比较的内容。

第三节课:中日文化比较
1. 通过对比中日文化,引导学生发现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和相似之处。

2. 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讨论某一具体的
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后,由小组代表集中展示。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2. 学生对日本社会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3. 通过中日文化比较,学生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了更好的理解,并更加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1)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1)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月是故乡明》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掌握文中生字词,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掌握文中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感受,进而引出课题《月是故乡明》。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b.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c.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段落中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月光洒在我的窗前,让我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村后是一座座翠绿的山峦。

每当夜晚来临,月亮挂在天空中,整个村庄都被月光笼罩,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离开故乡已经多年,但我对她的思念从未减少。

每当看到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夜晚,想起那熟悉的山山水水。

月之故乡教案声乐

月之故乡教案声乐

月之故乡教案声乐
《月之故乡教案声乐》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月之故乡”的声乐教案哈。

你想想,那月亮挂在天上,多神秘多美丽呀!咱们要通过声乐把对月亮、对故乡的那种情感给唱出来。

首先呢,咱得让学生们感受一下月亮的魅力。

可以带他们晚上出去看看月亮,让他们自己先体会体会那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然后告诉他们,咱们要用歌声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

唱歌的时候,那声音可不能干巴巴的,得有感情呀!就好像你在跟月亮对话一样。

比如说唱到“天上一个月亮”的时候,声音就得轻柔一点,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个挂在天上的月亮。

还有哦,表情也很重要呢!唱的时候得面带微笑,就好像你看到故乡就在眼前一样,满心欢喜。

然后就是气息啦,可别唱着唱着就喘不上气了。

要像那缓缓流淌的小溪一样,气息平稳而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呀,我还会给学生们讲一些关于月亮和故乡的小故事,让他们更能理解那种情感。

比如说嫦娥奔月呀,或者是小时候在故乡和小伙伴们一起赏月的趣事。

哎呀,想象一下,一群可爱的学生们,用他们美妙的歌声,唱出对月之故乡的热爱和思念,那场面得多温馨呀!
总之呢,教这个“月之故乡教案声乐”呀,就是要让学生们用歌声把对月亮和故乡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让他们在唱歌的过程中,既能学到声乐技巧,又能感受到浓浓的情感。

到最后呀,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像那明亮的月亮一样,在声乐的道路上闪闪发光哟!哈哈,这就是我对月之故乡教案声乐的一些想法啦,是不是挺有意思呀!。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篇一:7《月之故乡》教案教学内容:《台湾当归谣》1.学唱《月之故乡》。

教材分析:《月之故乡》为初二音乐课第三单元内容,这个单元所有的欣赏曲目全是围绕着“台湾当归”的主题展开,总体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

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台湾同胞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月之故乡》的调式结构及台湾的风光历史等知识。

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并且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月之故乡》教学难点:歌唱的发声和吐字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长城的相关信息。

《台湾当归谣》第三单元《台湾当归谣》篇二:郭店一中2016届九年级音乐教案:月之故乡《月之故乡》一、教学目标1.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2. 了解变奏曲式的相关知识。

3. 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4. 启发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二、教学重、难点1.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体会歌曲内在的情感,表现歌曲的意境。

2. 辨别弦乐合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涵。

3. 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朗诵著名诗人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

(《月儿高》片段)2. 教师提问:此首诗作者抒发了何种感受,背景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李白、《月下独酌》,诗人以明月、身影为伴,对月高歌,抒发的是作者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琵琶独奏等。

3. 师:古往今来,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也是文人骚客吟唱的对象。

因为月亮倾注了无尽的情思,寄托着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提起月亮,胸中涌起无限期望。

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月亮的赞歌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歌唱、赞美月亮,一起学习第一单元《月亮颂》。

月之故乡初中教案

月之故乡初中教案

月之故乡初中教案课程类型:语文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月之故乡》。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月之故乡》的PPT或黑板。

2.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黑板。

3. 参考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和故乡的思考。

2. 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印象?有没有思念故乡的时候?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课文《月之故乡》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课文内容,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背诵课文,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我的故乡”为主题,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思考,然后通过朗读课文、分析内容和课堂互动,让学生理解和背诵《月之故乡》。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学生通过背诵课文和写作练习,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培养了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歌曲月之故乡教案

歌曲月之故乡教案

歌曲月之故乡教案1. 嘿,咱来聊聊《月之故乡》这首歌的教案呀!你知道怎么教这首歌能让学生超感兴趣吗?就像教他们最爱的游戏一样!2. 哇塞,《月之故乡》教案得有趣才行啊!不然怎么能抓住学生的心呢,对吧?3. 想不想知道怎么把《月之故乡》教得生动又好玩?那可不能死板地教呀!4. 哎呀,《月之故乡》教案可不能随大流,得有自己的特色呀,这多重要啊!5. 嘿,《月之故乡》教案要让学生感觉像在音乐的奇妙世界里探险一样,多棒啊!6. 哇,教《月之故乡》的时候,要是能像变魔术一样吸引学生,那得多厉害呀!7. 你说,《月之故乡》教案怎样才能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8. 哎呀呀,《月之故乡》教案可不能平淡无奇,得像烟花一样绚烂才行呢!9. 嘿,教《月之故乡》得让学生像着了迷一样爱上,这才是好教案呀!10. 哇哦,《月之故乡》教案要是能让学生像追电视剧一样期待,那该多好!11. 哎呀,《月之故乡》教案要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呀!12. 嘿,想想怎么通过《月之故乡》教案,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快乐地歌唱!13. 哇,《月之故乡》教案得像阳光一样温暖学生的音乐之心呀!14. 哎呀呀,《月之故乡》教案可不能枯燥,得像一场欢乐的派对一样!15. 嘿,《月之故乡》教案要像一艘小船,带着学生在音乐海洋里遨游!16. 哇哦,《月之故乡》教案要是能让学生像吃了糖果一样开心,那多妙!17. 哎呀,《月之故乡》教案要像一阵春风,吹开学生的音乐之花呀!18. 嘿,想想怎么让《月之故乡》教案成为学生音乐之旅的美好起点!19. 哇,《月之故乡》教案得像一道彩虹,给学生的音乐天空增添色彩呀!20. 直接说吧,一个好的《月之故乡》教案就是要让学生疯狂爱上这首歌!我的观点结论:《月之故乡》的教案一定要充满创意和趣味,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和成长。

月之故乡声乐教案

月之故乡声乐教案

月之故乡声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乡》,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节奏感、音准和旋律感。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准确演唱。

(2)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内涵,通过演唱表达出思乡的深情。

2、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和较长的音程,如“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中的“亮”字,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气息控制和音准把握。

(2)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节奏型等基础知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演唱水平。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故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故乡对自己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提问学生对故乡的感受,以及是否有过离开故乡的经历。

2、歌曲介绍(1)简单介绍歌曲《月之故乡》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2)让学生跟着钢琴或其他乐器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歌曲的曲调。

(3)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将旋律和歌词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1)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歌曲中的强弱变化、速度变化等,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高音和长音,进行单独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倾听和评价,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5、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鼓励学生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演唱中。

月之故乡声乐教案

月之故乡声乐教案

月之故乡声乐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情感表达的达成效果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深度2、教学内容发声方法与练习歌曲旋律与节奏的分析歌词的解读与诠释3、教学方法示范与模仿个别指导与集体练习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进度安排每周的教学重点与计划阶段性的成果检验时间5、教学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评估阶段性测试成绩最终作品展示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月之故乡》的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发声、气息运用、音准和节奏把握。

112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深刻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思乡之情,能够以情带声,实现情感与声音的完美结合。

113 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12 教学内容121 发声方法与练习讲解和示范正确的发声位置和方法,如腹式呼吸、共鸣腔体的运用等。

进行发声练习,包括音阶练习、长音练习、跳音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声音控制能力。

122 歌曲旋律与节奏的分析分析《月之故乡》的旋律特点,如旋律的走向、音程的关系等。

讲解歌曲的节奏类型,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的变化。

123 歌词的解读与诠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思乡情感。

探讨如何通过声音和表情将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13 教学方法131 示范与模仿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感受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132 个别指导与集体练习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运用录音设备记录学生的演唱,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改进。

14 教学进度安排141 第一周介绍歌曲《月之故乡》的背景和特点。

进行发声方法的基础训练。

学习歌曲的旋律,初步哼唱。

142 第二周巩固发声练习,解决学生在发声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析歌曲的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作者。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月之故乡》,从文学角度理解《月之故乡》的内涵、并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歌声中表达出思乡之情、对家的渴望。

2.欣赏《快乐老家》,体会歌曲传达的对生活的乐观向上态度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激情。

并通过节奏练习,加深歌曲所赋予的青春活力3.欣赏歌曲《有爱就有家》,通过画面让学生加深对“家”的认识。

教学重点:教唱歌曲《月之故乡》,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以及通过歌声表达出歌曲所体现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1.《月之故乡》演唱时气息、力度变化的掌握。

2.《快乐老家》节奏训练与歌曲伴奏的配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2.调查学生平时与家庭的生活情况,引出主题。

二、《月之故乡》(1)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及《月之故乡》歌曲进行欣赏。

(并思考:结合画面意境、歌词思考歌曲要传达的思想?)(2)解读歌词,从文学角度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

(3)老师讲解歌曲的词作者。

(4)思考:1.为歌曲划分段落。

2.分析旋律的难点。

(5)教唱:注意:①#4的理解及演唱时的音准。

②演唱顺序、节奏、气息、段落情感变化。

③歌曲中切分音的运用,如2 23 6 1∣22 1 2 43两个旋律区别。

(6)有感情地跟随伴奏进行演唱。

三、《快乐老家》1.欣赏歌曲《快乐老家》,提问: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思想?2.学生活动:给歌曲创编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

3.全班一起跟随音乐齐唱,配合音乐打击节奏。

四、《有爱就有家》通过展示一组汶川地震中失去家庭的孩子们的照片,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家的重要性。

五、小结在今天这一堂课上,我们接触到了有点悲伤的离家的乡愁;一起感受寻找快乐老家、美好未来的青春气息;也感受到了失去家庭的那种刻骨铭心。

我想通过这一堂课,我们应该能够进一步的体会到了家的重要性,从今天开始每个人都应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一起感受家的温暖!。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优秀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优秀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优秀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优秀「篇一」[学习目标]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季羡林,山东清平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之故乡》
一、授课年级:九年级上册
二、授课教师:
三、课型:综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具:钢琴
六、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月夜思乡、心系中华的共同情愫)。

2、知识目标
学习临时变音#4并唱准
3、能力目标
(1)通过听、辩、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自主并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七、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八、教学难点
1、临时变音#4的音准。

2、尾音的四拍时值。

3、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九、教材分析
《月之故乡》是一首充满了亲情与思念的抒情歌曲,由台湾诗人彭邦正作词,刘庄、延生作曲。

歌曲以短短的词句但却十分申请的曲调表达了中秋之夜台湾同胞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歌词描绘了天上,水里的月亮交相辉映的月色良宵,表达了台湾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歌曲的曲式结构为我国民族曲式的一种常见类型------多乐段曲式,即四段体结构,曲调以级进为主,,平稳流畅,音乐主题在第三乐段完全重复,第二、三、四乐段在旋律上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这种咏唱式的写法增加了音乐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听赏的反复冲击,而#4音的五次使用,更增添了音乐的民族风格。

从歌词内容看: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我们仿佛看到:台湾同胞站在海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水里和天上仿佛相连,浓浓的思乡情,深深地盼望祖国统一之情感染着我们。

十、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1 2 3 4︱5 -‖
同学们好!
5 4 3 2 ︱ 1- ‖
老师你好!
2、新课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月亮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到月亮你们想到什么?”
生:“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

”、“中秋节”、“它是团圆的象征”。

师:“嗯,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自古以来月亮作为团圆的代名词确实引起不少的诗人和作家的创作热情。

在1959年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身在异乡,过中秋节时他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多媒体引出课题《月之故乡》并播放音乐,教师演唱。

师:“欣赏完歌曲后,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生:“速度徐缓,旋律优美流畅,强弱对比鲜明。

”、“在同一片天空下,圆月本无多大区别,但在饱受离别之苦的人们心中,“月是故乡明”才是最真的感受。


师:“好,同学们听得很仔细,那我们接下来就开始来学习并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吧!”
3、学唱歌曲
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完整教唱歌曲一遍,区分相同小节与不同小节并引导学生们指出最容易唱不好的一个变音#4.
难点突破
(1)
(2)临时变音#4的音准、尾音时值。

以歌曲3、4小节为例。

(3)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学生反复练唱,唱熟为止。

4、歌曲巩固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现在我们以分组的方式来对这首歌进行演唱。


男女生分唱:
第一乐段:男生
第二乐段:女生
第三乐段: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第四乐段:高潮齐唱
5、情感处理
师:歌词“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讨论回答)
师:“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的月亮是台湾,水是祖国,祖国人民日月期盼台湾的回归,台湾人民也思念着祖国,她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母亲思念孩子一样深。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意思是虽然海峡两岸人民隔海遥望,却因为台独分子的破坏而不能回归,亲人不能团圆,表达的是思乡情感。

最后,全班饱含情感的演唱歌曲。

6、感情升华
师:深沉优美的歌声背后,是望不断的回乡路,割不断的思乡情。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但是在我们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海峡两岸已经顺利通信、通航、通商,两地人民倍感幸福。

相信总有一天,两岸人民会迎来团聚的这一时刻的。

最后,让我们用最深情的歌声来共同祝愿两岸人民早日团圆吧!
教师指挥,课堂在歌声中结束!
十一、板书设计(略)
十二、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