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检测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阐述君子应做事勤勉而说话谨慎,并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在《论语·学而》中,孔子强调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的句子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在《论语·学而》中,孔子阐述好学的具体表现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在《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假设和疑问句,阐述礼应以仁为基础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5.在《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假设和疑问句,阐述乐应以仁为基础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
6.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表明自己执着追求真理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生态度。
7.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两句阐释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8.孔子《论语‧述而》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他《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所讲的道理类似。
9.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两句阐释文与质的关系。
10.在《论语·雍也》中,孔子阐述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方可成为君子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领导人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在《论语·泰伯》中,曾子用反问句和否定句论述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意义重大的两句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13.在《论语·泰伯》中,曾子用反问句和否定句论述奋斗终生,路程遥远的两句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4.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强调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的句子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检测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检测第一组、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第二组、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3、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7、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好的解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B.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C.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D.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有道",字面的意思是有学问有道德,在文中活用作名词,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B.“文质”,“文"指道德品质,“质”指外在表现,后来也指语言风格的华美和质朴。
C.“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
D.“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 是“克己复礼为仁”。
•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 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 也”。
• 1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 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 1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 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 17“克己复礼为仁”。
• 18、《〈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
• 19、《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 。
• 24.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 ”和“死而后已”。
• 25.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 是:“其恕乎”。
• 2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 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 发不满。
• 1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 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汇编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3)阐述学习乐趣(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心情。
(5)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论语》十二章中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练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7)表现个人修养,为人态度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生气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12)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论语>十则》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精选)
1.《论语十二章》理解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2.《无衣》理解默写1.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全集(含答案)
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8.《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9.《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10.《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11.《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全册情境默写练习(共5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必上情境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论语》十二章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仁、勇是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三个重要范畴,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华无实。
8《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情景默写(无答案)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情景默写(无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1.《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3.《十二章》中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通晓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唯利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6.《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十二章》中,阐述“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一定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十二章》中,“任重而道远”的“重”表现在“____________”,“远表现在“____________”。
12.《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能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_”。
「期中复习」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9则
「期中复习」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9则「期中复习」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9则(1)【2021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高三二模】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作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 ____”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2)【2021年5月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级联合考试】《论语·先进》中记录了孔子和四位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的说:“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3)【江苏省百校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指明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观;韩愈则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表明向多人学习的从师观。
(4)【2021年江苏徐州高三下学期高考零模】读书人要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经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6)《论语·卫灵公》中“,”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9)【2021年江苏泰州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检测第一组、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第二组、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3、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7、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好的解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性,可以提高观察力,还“,”,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2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2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延申阅读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
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
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龚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酒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旒,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之,以问遂,遂曰:“陛下之《诗》不云乎:‘营营青蝇,止于籓。
恺悌君子,毋信谗言。
’陛下左侧谗人众多,如是青蝇恶矣。
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
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
愿诡祸为福,皆放逐之!臣当先逐矣。
”王不听。
太仆丞河东张敞上书谏,曰:“孝昭皇帝早崩无嗣,大臣犹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
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辈先迁,此过之大者也。
”王不听。
大将军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
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
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王出游,光禄大夫鲁国夏侯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礻夭言,缚以属吏。
吏白霍光,光不举法。
光让安世,以为泄语。
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
胜对言:“在《鸿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者。
’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
”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
侍中傅嘉数进谏,王亦缚嘉系狱。
光、安世既定议,乃使田延年报丞相杨敞。
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已。
延年起,至更衣,敞夫人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癸巳,光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
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敛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
”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
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
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
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
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
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馀人,皆送廷尉诏狱。
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
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
”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
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
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
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
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馀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
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
’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
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
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
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
尚书令复读曰:“……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
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
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
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
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
“五辟之属,莫大不孝。
”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
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
”皇太后诏曰:“可。
”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下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称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
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左右。
”光涕泣而去。
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
请徒王贺汉中房陵县。
”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国除,为山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