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第二部 儒墨之争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雨中笠翁欢迎您!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 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
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
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
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
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
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谢谢光临百家讲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主讲人简介】
易中天,生于1948 年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 年毕业于
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
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
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
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 年起开始在CCTV-10 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两本书《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也是异常大卖。2006 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
国》。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
俗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
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还有一点:有许多人评价易中天,不过世人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了种文化。
2儒墨之争
一、儒与侠
墨子和墨子创立的墨家是批儒第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可以肯定的说是在墨子之后,弄不清楚年代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老子,准确地说,就是《老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弄不清楚。学术界没弄清楚。但是《老子》这本书里面,没有指名道姓批判孔子或者儒家的内容,连孔子这两个字,儒这个字都没有。而《墨子》这本书里面,是有指名道姓批判孔子和儒家的,所以墨子是批儒第一人。
那么墨子为什么批判孔子和儒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呢,就必须弄清楚孔子和墨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孔子和墨子有三点不同:第一、时代不同。第二、立场不同。而墨子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这和孔子不一样,孔子是站在贵族和统治阶级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墨子和孔子所站的立场就不同。墨子为什么有平民立场呢?我认为可能与墨子的出身有关。钱穆先生说他为什么叫墨翟呢,是脸上刺了墨,罪犯,受了墨刑,这都是猜测。但是由这些信息,我们大致上可以知道墨子这个人的出身可能是比较卑贱的。孔子:哲学家和艺术家。墨子:哲学家和工程师。
孔子和墨子的第三点不同是代表不同。但是孔子和墨子也还有相同的地方,相同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们代表的儒和侠都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则、有底线,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谋生,他们还有人生的价值需要实现,他们还有社会的理想需要实现。所以儒家和墨家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天子,诸侯,大夫,士,农,工,商。孔子代表士的上层,有贵族气;墨子代表士的下层,有平民味。孔子代表文士,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代表武士,士人失败的代表。家臣,文士,武士,谋士,策士,食客,术士,——忙时帮忙,战时帮凶,外交帮腔,没事帮闲。智囊,文秘;将军,刺客。——儒与侠。读书做官——平时劳动,急时行侠仗义。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第一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二)(完整版)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二)
易中天
四、读墨得力行
再说读墨。
孟子是不喜欢墨子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杨氏就是杨朱,墨氏就是墨子,他们观点不同,却都被孟子骂作禽兽。这是孟子的偏见。其实孟子不必骂墨子,他们两人也不乏相通之处,这就是“行侠仗义”。实际上后世的“侠义”,就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
孟子的“仗义”,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据《孟子·梁惠王下》,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发生冲突,邹国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邹国的老百姓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因为孟子是邹人,邹穆公就问他应该怎么办。孟子说,活该!谁让他们平时对老百姓不好!这下子老百姓可逮住报复的机会了(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又据《离娄下》,孟子还曾经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话,孟子就这么当着“君”的面说,一点儿都不含糊,真可谓仗义执言。
墨子的“行侠”,也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墨子救宋。据《墨子·公输》,当时鲁国著名的工匠公输盘(也叫公输般、公输班、鲁班),为楚国制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云梯,
楚人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来见公输盘。公输盘问,先生有何指教?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了在下,想借先生的力量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鄙人愿出二百两(原文是“请献十金”。古时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十金就是二百两)。公输盘更不高兴了,心想你怎么能买凶杀人?便说我恪守正义,从不随便杀人。墨子说,先生既然从不杀人,那就好说了。在下听说先生要帮助楚国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过?楚国多的是土地,少的是人民。牺牲不足的(人民),去争夺多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攻打无罪之国,不能算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算是忠诚。争辩了不能达到目的,不能算是坚强。不杀个别人却杀很多人,不能算是明白事理。公输盘没有话说。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第二部 儒墨之争
孔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
(2)时代不同春秋晚期春秋与战国之间(3)立场不同统治者平民
(4)代表不同文士,贵族气武士,平民味2. 孟子与墨子的区别:
孟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2)时代不同战国中期春秋与战国之间(3)仁爱与兼爱出不同仁义功利
(4)鬼神论的信奉不同天命观鬼神论
(5)君权与民权关系不同民贵君轻君权至上(尚同)
孔子孟子
(1)宽厚谦和刚正不阿(2)温文尔雅心直口快(3)为人低调个性张扬
4. 墨子与孟子的相同点:
墨子孟子
行侠仗义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儒墨之争作文
儒墨之争作文
儒墨之争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两大流派,儒家和墨家之间的争论。自春秋时代以来,儒家和墨家就一直在争议着对中国政治、社会、伦理以及宗教的概念。儒家着重于拜师、礼仪、习惯、伦理礼仪和教义,而墨家则更多注重宗教和心理方面的内在和外在。
儒学和墨学学说不仅在思想上有着相当的差异,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有不同的影响。在争论的过程中,墨家影响力更大,有时被认为是中国大中华文化的灵魂,其崇尚自然、直觉、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态度一直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而儒家影响力却较弱,往往被认为是支配性、控制性、实用性的,主张以孔子的“仁、义、礼、智”为指导方针,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明礼之义”为准则。
经过无数次的争论,双方各有支持者,也有质疑者,但是儒墨之争更多的还是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浓郁情感,表达了把握人生、求索真理的智慧。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一天儒家和墨家学说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经典之作魏晋南北朝统治理念,影响了后世无数。
儒墨之争不仅仅影响了古代思想和文化,对现今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均有着自身的价值,当今的人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理念,根据自己的需要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内涵与修养,最终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
因此,儒墨之争的影响不可轻视,它给了我们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学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在行事方针上张弛有间,尊重他人,尊重自然,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安定中进步,在改变中求稳,始终不渝追求
真理,追求进步,以实现中华文化的光辉。
先秦诸子之儒墨之辩
先秦诸子之儒墨之辩
摘要:“儒”由孔子最早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职业,后来作为文化的通称。后人把孔子创立的,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学派称为“儒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曾入儒门,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赞同儒家的厚葬和久丧,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先秦儒墨两家在“爱”、“利”、“命”、“天”诸观念上存在着微妙的差异,从价值取向上探讨了这两种“俱道尧舜”的学说何以会在根本的义理处判若泾渭。
关键词:儒墨之辨;爱;利;命;天
一、“爱”辨
“爱”是儒墨两家措意最深的话题之一,它把罕言乃至不言“爱”的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同儒家、墨家区别开来,也把言“爱”心曲不尽相合的儒墨两家区别开来。孔子由“仁”说“爱”,“爱”只是“仁”心的发用之一;墨子以“兼爱”为其学说的主导祈向,而“兼”以“爱”之的底蕴却是由“交相利”之“利”来申说的。从墨子与孔子在“爱”上的这一微妙差异,大致可窥见儒墨两种教化何以终究会各趋一途。
二、“利”辨
墨子所谓“兼爱”,其重心并不落在自身,它必得从“交相利”之“利”那里获得最后的证可。诚然,这“利”是“天下之大利”。因“兼爱”而“非攻”,“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因“兼爱”而鳏老有所终,孤童有所长,其价值仍被归结于“利”:“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墨家尚主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右鬼”、“法天”,所有这些都各自体现某种价值,但此类价值却又无一不辐辏于“利”而以“天下之大利”为轴心。墨家甚至也袭用了“仁”、“义”、“忠”、“孝”诸儒家用语,不过“仁”、“义”、“忠”、“孝”等几乎都被赋予了“利”的内涵。“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固然是墨者躬身践履的“义”举,而“仁人之事者”也被确定为“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之争4两位侠士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之争4两位侠士
内容简介:从某种角度来说,儒家和墨家是很相像的。因为他们都主张爱,儒家讲究仁爱,墨家讲究兼爱。但是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却对墨家大加批判。孟子,名轲,邹国人。从年代排序可以看出,孔子去世后,墨子才出生;墨子去世后,孟子才出生。孔子比墨子大八十多岁,而墨子比孟子大九十多岁。孟子出生时,孔子已去世上百年。孟子对孔子极其崇拜,后市也把两人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那么,作为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又为什么要痛批墨子呢?他的说法又和墨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全文:
孟子批墨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相同。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也就是说,孔子去世后,墨子才出生;墨子去世后,孟子才出生。孔子比墨子大八十多岁,墨子比孟子大九十多岁。孟子出生时,孔子去世已经上百年。因此,孟子不是孔子的“亲炙弟子”(手把手亲自教育),只能算是“私淑”(敬仰而不得从学)。不过,虽然只是“私淑”,孟子对孔子的崇拜却是无以复加。他和孔门弟子一样,都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也就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所以,孟子以孔子的忠实信徒自居,为发扬光大孔子的思想不遗余力,后世也把他们两人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其实认真说来,孔是孔,孟是孟。他们两个,时代不同,个性不同,观点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就个性而言,孟子更接近的不是孔子,而是墨子。孟子和墨子,大约是先秦诸子中最“热”的。血也热,心也热,肠子也热。不像孔子,温的。也不像老子和韩非,冷的。所以,我们要先比较一下孔子和孟子,然后再来比较孟子和墨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实话孔子2学而优则仕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实话孔子2学而优则仕
演讲人: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为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社会上先后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许多学派,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引发了一场历时达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的学说各成一家之言,对后代的影响极其深远,其中最重要的且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学派。所以,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需要先从儒家说起。
全文:
孔子的学问要想用得上,只有一条路:做官。
孔子想做官吗?想。有多想?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急不可待。据《论语子罕》,有一次,还是前面说到的那个学生──子贡,忽然问他的老师:如果这里有一块美玉(有美玉于斯),咱们是把它藏起来呢(韫椟而藏诸),还是找个合适的人卖了呢(求善贾而沽诸)?前面说过,子贡这人,很会做生意,是孔门弟子中唯一的大商人。孔子周游列国,据说就是他赞助的(当然只是据说)。现在时兴讲儒商,子贡便可算作祖师爷。因为他又有学问又有钱,还有官衔,是儒商中的顶级儒商。在商言商,所以子贡会有这话。
不过,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往往不能就事论事,只做字面理解。比如据《论语学而》,有一次还是子贡,问他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谄,就是低三下四,讨好巴结;骄,就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所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就是说,穷不傍大款,阔不耍大牌,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却快乐,富有也
儒学史话:儒墨之争
儒学史话:儒墨之争
儒家与墨家为春秋末至战国初的两大著名学派。韩非子于《韩非子·显学篇》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点明儒家及墨家的创始人为孔子与墨子。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主要思想均记录于《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之根本在孝、悌。孔子尊崇周公,尚周道,以"礼"治国,强调"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要"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首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主张"温放而知新"、"多闻阙疑",从而形成一整套教育方法。
孔子之后,儒家分有八派:子思之儒、子张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八家中尤以孟氏(孟子)及孙氏(荀子)对后世影响最大。其著述分别有《孟子》、《荀子》。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其主要思想记录于《墨子》一书中,《淮南子·要略》
称墨家学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文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说明儒家与墨家的区别。
墨子提出与儒家不同的主张,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这表明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个相容。
儒家孟子批评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将其思想比作"乱臣贼子"的思想,认为其对人类的危害无异于"洪水猛兽"(《孟子·滕文公下》)。
墨子之后,墨家分有三派: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他们三者"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墨"(《韩非子·显学》)。是谓"别墨"。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二)
弱 小, 你们却要去抢人 家 , 与那个有 但 要求立论 有本 、 有原、 有用, 而且
“ 盗窃病 ” 的人有什 么两 样 ?这可是 要求身体 力行 。从前面 那个故事我 既违背正 义又得 不偿 失啊 !楚王也 们不难看 出, 墨子 不是不能说。 他也 没有话 说。 是很善辩 的。 但墨子不但善 言, 而且 但 是 楚 王 和 公 输 盘 都不 想 放 能行 ; 不但有理论 , 而 且有实践 。所
故事 来 证 明 。这 故 事大 家 都很 熟 墨子・ 公 他们 两人也不乏相通 之处 , 这 就是 悉 ,就是 墨子救宋 。据 《 “ 行侠 仗 义 ” 。实 际上 后世 的 “ 侠 输》 ,当时鲁 国著名 的工 匠公输盘
义” , 就一半来 自孟子 , 一 半来 自墨
( 也 叫公输般 、 公输 班 、 鲁班 ) , 为楚
报 复 的机会 了 ( 民今 而 后 得 反之 么能 来自百度文库凶杀人 ?便 说我恪 守正义 ,
先 生既然 也) ! 又据 《 离娄下》 , 孟子还 曾经对 从不 随便杀人 。墨子说 , 齐 宣王说 : “ 君之 视 臣如土芥 , 则 臣 从不 杀人 , 那就好 说了 。在下 听说
易中天儒道之争之儒道是非
儒道是非
讲师:易中天
• 儒道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儒墨道三家之争。
• 儒家主张仁爱,道家主张无为。
• 儒家认为社会出问题的原因是 缺少爱,道家认为社会出问题 的原因是瞎折腾。
• 道家为什么如此痛恨儒 家所提出的仁义道德?
• 道家难道真的不关心人 民的疾苦,社会的发展 吗?
• 道家无为的背后又隐藏 着怎样的秘密呢?
道家
取道不取德,
大气
取无为不取有为。
儒家
保德以求道
实在
五帝之所连 三王之所争 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
——《庄子·秋水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第十三章》
总结:
做决策时不要想最好,要想最不坏, 甚至要想最坏。
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接受就可以去做。
先秦儒家三巨头
做人学道家,做事学儒家!
• 本次课程包括: • 1、儒道之争之隐士哲学家 • 2、儒道之争之从杨朱到老庄 • 3、儒道之争之无为之谜 • 4、儒道之争之道之谜 • 5、儒道之争之老庄之别 • 6、儒道之争之儒道是非
一、道家讲“无为”的原因
道家讲无为有三个原因: 1、古代无为 2、道无为 3、天无为
二、儒道之争的内容
1、古今之争 2、道德之争 3、天人之争
3、天人之争
道家:天道无为 儒家:天命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
(2)时代不同春秋晚期春秋与战国之间(3)立场不同统治者平民
(4)代表不同文士,贵族气武士,平民味2. 孟子与墨子的区别:
孟子墨子
(1)主张不同仁爱(有等级的爱)兼爱(平等的爱)(2)时代不同战国中期春秋与战国之间(3)仁爱与兼爱出不同仁义功利
(4)鬼神论的信奉不同天命观鬼神论
(5)君权与民权关系不同民贵君轻君权至上(尚同)
孔子孟子
(1)宽厚谦和刚正不阿(2)温文尔雅心直口快(3)为人低调个性张扬
4. 墨子与孟子的相同点:
墨子孟子
行侠仗义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