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册第9课《汉武帝时代》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功绩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 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坛,礼百神,绍周 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 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养 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武帝纪赞》
练习与测评
焉支山,使Leabharlann 嫁妇无颜色。”——《史记·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秦 疆 域 图
汉 武 帝 时 期 疆 域 图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 国家之一
(一)政治上:是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时代
(二)思想文化上:是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 (三)经济上:是一个农业生产发达的时代 (四)民族关系上:是一个各民族紧密联系的时代 (五)国际影响上:是一个汉文化影响远播的时代
第9课
汉武帝简介
刘彻 (BC 156年-- BC 87年) 景帝之子,公元前140 年即位,在位54年 文治武功,雄才大略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
之钱累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 陌之间成群,乘牸(zì 牝(pì ) n)者摈而不得聚会。
——《史记· 平准书》
汉武帝面临的问题
(一)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势力 (二)思想不统一,社会仍动荡不安 (三)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
一、从“无为”到“有为”
背景
经济恢复,财富丰厚
“无为”不适应现实需要
范围: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
内容:
第9课汉武帝时代”的教学设计分析
引例】“第9课汉武帝时代”的教学设计分析一位中学历史教师“第9课汉武帝时代”的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实行抑制相权的内朝和外朝制度,地方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解决王国问题。
知道汉武帝推崇儒学,创建太学,使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转变的原因。
知道汉武帝开拓疆土,通过长期对匈奴的战争,基本上解除匈奴对汉北方的威胁,设置了河西四郡。
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与统一思想。
(2)学会在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评价汉武帝,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汉武帝是继秦始皇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大一统帝制进一步强化、完善。
(2)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以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加强后政治上统一。
教学目的界定出学生从教学中能学到什么,是确定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可以使用哪些策略来达到教学的方针和目的。
向学生传达需要获得哪些特定的行为,展示这些行为需要哪些条件,以及这些必须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已经基本表达了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程度。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行文不通顺。
“知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实行抑制相权的内朝和外朝制度,地方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解决王国问题。
”本人认为,此言可改为:知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内外朝制度,颁布“推恩令”,创设刺史制度。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位不确切。
该教师确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停留在教学目光标情感领域的接受层面。
没有进一步提升。
建议可改为: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的观点,并能对这一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那么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呢?不同的课程类型,其设计的方式不同。
平时教学,主要是基础型课程,因此,我们在此探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9课 汉武帝时代(学案)
第9课汉武帝时代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
理解:理解汉武帝有为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汉武帝有为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12-15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
经过汉初实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之后,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西
汉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文化、
民族关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
思考1: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何能够“有为”?
思考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
1、政治:
(1)
(2)
(3)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2、思想文化上:
探究1:两汉时期儒学上升至经学化阶段,俗称“两汉经学”,想一想,
两汉经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探究2:如何理解汉武帝的“尊儒术”?
3、经济上:
4、在处理民族关系上:
5、军事上:
【收获与反思】。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9课《汉武帝时代 》优质课件3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12
打击匈奴 设立河西四郡 有效管理西南、东北、 东南和西部地区
影响: 疆域辽阔,有效管辖,国力强盛
13
14
读图学史:比较秦汉疆域图
• 秦之疆域: • 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陇西、北至辽
东。 • 西汉之疆域: • 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葱岭、北至乐
浪。
15
网络课堂:查找资料
• 1)西域指的是什么 地方?
• 2)张骞出使的目的 是什么?
• 3)有何历史意义?
16
西域
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称为西域.说得广一点,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 的地区.(今新疆和中亚以西及更远的地区为西域)
17
由示意图(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玉门关(阳关)
新疆
葱岭 西亚
大秦
18
丝绸之路
丝绸、汉代的冶炼、凿井、
中国精美的 建筑技术等 西传;
良马、葡萄、石榴、苜蓿、及音
而西方的物产 乐、舞蹈、魔术 也接踵而至,大大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 质和文化生活。
19
课堂讨论
如何评价汉武帝?
(1)遵循实事求是的 原则
北方的匈奴对中 原地区构成威胁, 怎么办?
在中央和地方上有许多 强大的势力,对自己的 统治构成威胁,怎么办?
3
裁抑丞相权力 创设刺史制度 颁布推恩令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稳定社会秩序。
4
设五经博士,定儒学 设太学,教五经,选拔官吏 设郡县学校,培养后备人选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一、无为到有为——内外朝——裁抑相权,加强皇权
• 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相国因为民请曰: “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 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 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 ——《史记·萧相国世家》
一、无为到有为——内外朝——裁抑相权,加强皇权
•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
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
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 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史记·萧相国世家》 • 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上日:“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日:
一、无为到有为——推恩令——化解诸侯国的威胁
汉初诸侯王:“自置吏,得赋敛。”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汉景帝五年(BC152)诏:“诸侯王不复制国,天 子为置吏。”
一、无为到有为——推恩令——化解诸侯国的威胁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 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 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 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
——《汉书·匈奴列传》
孝武皇帝,景 帝中子也。年四岁 立为胶东王。七岁 为皇太子,十六岁 即皇帝位。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一、无为到有为——内外朝——裁抑相权,加强皇权
•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 相国何为。相国为•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 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 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 ——《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中历史:3.9《汉武帝时代》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 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 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 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请问:
——司马光《资治通鉴》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汉武帝的看法?
——《汉书》
丞相权力较大,皇权受相权的制约较大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创内外朝制度 ——皇帝近臣决策,丞相等执行
“擢(按:选拔)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 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等,并在左右。 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 多事……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 便宜。上(按:即指汉武帝)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 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按:屈服)
颜师古注曰:“中,谓天子之宾客,若严助之辈也; 外,谓公卿大夫也。”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一、从“无为”到“有为” 2.创刺史制度
a:在全国设置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b:刺史每年八月出巡,监察官吏,抑制豪强。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c:刺史制度的设—立—,—加《强汉中书央·百对官地公方卿的表监》督 和控制,是地方制度与监察制度的重要发展。
吴楚七国之乱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 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 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 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 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 矣。”于是上从其计 。
——《汉书·主父偃传》
中央政府
诸侯王
郡县
诸侯王 列侯 列侯
郡县
诸 列列 侯 王 侯侯
第九课 汉武帝时代PPT课件
20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1
郡
推恩令示意图
郡
王国问题的解决
县 县 县 县
9
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 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 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概括董仲舒思想观点和主张。汉武帝为 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12
汉初 经济残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适应并促进
武பைடு நூலகம்时
国力渐强
不甘无为 淘汰黄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集权、制地方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13
三、西汉的强盛
1.经济方面 •铁农具式样繁多, •••“ 精 水代耕利田细工法 作 程” 、( 轮农 作学复家种赵和过施)肥技术,为打西下汉 了王 深朝 厚的 的繁 基盛 础 •“二牛一人”耕犁法
14
代田法
15
三、西汉的强盛
2.开疆拓土(民族关系上有为)
•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 使我嫁妇无颜色。” ——《史记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16
17
卫青
霍去病
18
十七岁勇冠三军—— 冠军侯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第9课《汉武帝时代》教案【内容主旨】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景区,积极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教学目标】知道“内朝”与“外朝”、刺史制度、“推恩令”的内容;知道西汉设五经博士和太学;知道赵过的“代田法”以及西汉王朝在周边设立的行政机构。
通过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原因和内容;通过学习“西汉的盛世”,掌握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不同视角分析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之一的原因。
通过评价汉武帝,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懂得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强化大一统帝制的措施。
难点:评价汉武帝。
【教学过程】环节1:播放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汉武帝“威加海内”的片段请学生观看,并出示汉武帝个人信息表。
设计意图:以纪录片导入本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教师出示文献资料,请学生阅读并回忆:汉初,从高祖至文景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样的政策给“文景之治”后的汉朝带来了什么景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环节3: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在“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无为而治”的政策行之有效,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汉景帝的继任者汉武帝会一直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吗?为什么呢?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归纳汉武帝从“无为”到“有为”的背景:经济恢复,财富雄厚;“无为”不适合大一统帝国的治理;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
环节4:教师出示汉武帝即位时所遇到的三类问题,请同学分为三组,合作讨论,汉武帝时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上有许多强大的势力,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社会上各种思想传播不利于统治;北方匈奴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这三个棘手的问题?请学生分组解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以人物为线索,合作探讨为方式,从教材中提取历史信息,归纳汉武帝“有为”的具体表现。
2023华师大版第2册第9课《汉武帝时代》ppt1
三、西汉的盛世
1.经济方面
•铁农具式样繁多,
•“代田法”(农学家赵过) •精耕细作、轮作复种和施肥技术, •水利工程
为西汉王朝的繁盛 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二牛一人” 犁耕法
代田法 ——用力少得谷多
代田法是西汉中期农学家 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 方法。其方法是把田地开成一 条条宽深各一尺的沟和垄,沟 和垄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因 此称为“代田”。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1)定儒学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 (2)设立太学,以五经为内容,进行学校教育,培养人才,并从中选拔
官员 2.影响: 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3.汉武帝执政原则: 外儒内法 三、对西域疆土的开拓 设立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夏曾佑(近代)《中国古代史》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主要原因: ② 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变化导致统治思想的变化: 战国与秦朝,“封邦建国”体制崩溃,旧贵族的衰 落、法家正面肯定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主张实行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重农抑商,符合新兴地主利益, 因此,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到西汉中期, 新制度逐渐稳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也相对丰富, 从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与根深蒂固的 家族制度——出发,统治者转而提倡以“入世”态 度积极进取塑造人格,并以伦理道德来协调人际关 系,规范社会秩序的儒家势在必然。因此,儒家思 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西汉前期实际上是地主阶级 的一个探索思考期。
探索与争鸣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要全 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防止以偏概全;要观察历史人物的活动是 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 家的统一。 试以秦皇汉武为例说一说你对他们的评 价。
探索与争鸣
• 秦始皇与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封建帝 王,他们的建树对当时乃至于后世都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但在开创丰功伟绩的同时, 两位历史人物也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
二.呈现的内容
(五)国际影响上:汉文化影响远播的时代
通过丝绸之路,使汉文化远播异域,伊斯兰世界和欧 洲各国(主要是罗马共和国,当时称大秦)得益匪浅。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从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什么判断?
2.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 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变化:秦始皇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 法家思想。西汉初期,倡导“无为而治”, 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汉武帝时期, 变“无为”为“有为”,“独尊儒术”。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汉…书…·五行志》
武帝梦 苍生梦 帝国梦 得民财物以亿计。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书·食货志》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太相史
尉
大
内外朝制
夫
书中侍 、 中 书
制
九卿
外朝
内朝
(执行) (决策) 汉代 · 未央宫复原图
加强皇权,裁抑丞相武帝时期的丞相下场
卫绾
免职
许昌
免职
薛泽
免职
李蔡
获罪自杀
严青翟
获罪自杀
窦婴
下狱处死
公孙贺
下狱处死
赵周
下狱处死
刘屈麓
下狱处死
田蚧
善终
公孙弘
善终
石庆
善终
王 侯国 侯国
“十三州”
推 恩
国
侯国 侯国
百 家中 独央
立太学习儒经 心 置博士传五经 朝
汉代画像砖讲经图
尊
通儒经得为官 官
儒
术 地方
设官学广教化 民 儒学五经
义
君为臣纲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 之所与也。
智
仁
礼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信
实质:儒表法里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宣帝“所用多 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便谏道:“陛下持 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 任德教,用周政乎?”
前110年 46岁的刘彻于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武 帝 梦
西汉盛世
匈 奴
秦 西西春战商朝周秋夏汉国 Nhomakorabea官员
高一历史3.9 汉武帝时代 教案1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
第9课汉武帝时代[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有为”的历史背景;知道刺史、西域、董仲舒等历史名词和人物;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剖析,学会分析汉王朝政策实质的方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选择,学会分析学术流派的主要思想与王朝统治之间关系的方法,能够深层次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本质。
3、通过汉武帝国策的转变,增加对国家政策调整依据的认识;以卫青、霍去病等人的事迹,来培养国家意识以及爱国情感,最终达成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效渗透课堂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有为”的主要内容;难点: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说明:本课是以汉武帝时代为题目,所以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种方法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其他内容就必须尽量缩减,以突出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武帝“有为”的重要内容,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需要多角度引导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
2、具体讲解(1)介绍汉武帝本人,及其即位之时的国内外情况。
(2)探讨汉武帝“有为”的可能性与必然性(3)“有为”政治方面的措施。
(4)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讲述霍去病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总结4、课下思考[资料附录]1、“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2、“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3、“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书·平准书主父列传》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汉武帝时代》word教案1
第九课汉武帝时代一、从“无为”到“有为”(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知道汉武帝时国策的主要变化。
知道“内朝”、“外朝”的基本含义。
理解“推恩令”的内容、作用。
B、过程能力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在探讨汉武帝国策变化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教师平等讨论的习惯。
通过师生互动,在对“内朝”、“外朝”、“推恩令”的相关知识的探究与听讲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或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体会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历史地看待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领会汉武帝在解决“郡国并行制”的机智。
(2)操作程序:朗读与讨论(P34/1。
题目:汉武帝改变汉初国策的客观条件主要是什么?)——划线与阐释——自学、划线和阐释(P34/3)——划线和互动(P34/2;PPT)——朗读和小组随议——学生向教师质疑。
二、罢黜百,独尊儒术(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含义。
粗识董仲舒其人。
B、过程能力方法:在听取阐释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在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含义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其含义,同时培养师生平等讨论问题、团队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和领会汉武帝对待儒家的真实地态度,培养从人性的视角考量历史人物的兴趣。
(2)教学过程:划线与阐释(本目全部)——朗读(本目大字内容)——小组讨论与师生互动(论题:1、“罢黜百家”是不是意味着除了儒家,其他学派一律取缔?为什么?2、“独尊儒术”是不是意味着汉武帝在施政中采纳和贯彻儒家的所有思想?为什么?)——简单小结。
三、西汉的盛世(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知道西汉的疆域。
认识西汉繁盛的具体表现。
B、过程能力方法:在听取阐释和朗读的基础上经历小组讨论,在确认汉武帝政策的起伏变化的具体内容的过程中,探究促使变化起伏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培养思想能力。
第9课汉武帝时代板书
第9课汉武帝时代
一、背景:社会经济复苏和财富日臻;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二、武帝积极有为措施:
1、措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内容:
(1)政治制度:
a.中央:创立内朝外朝制度——加强皇权,裁抑相权,皇帝和亲信近臣形成宫廷决策核心称“内朝”、“中朝”,以丞相为政府的机关为“外朝”;
b.地方: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力,基本消除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查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2)民族关系:
a.反击匈奴:三次战争,大体解除威胁;
b.设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四郡,连天山南北。
(3)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a.内容:儒学为官学,罢黜其他诸子之学,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b.影响: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
3、措施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汉武帝时期word教案
第9课汉武帝时期一、从“无为”到“有为”——政治制度的调整一、背景:(旧状况)清静无为思想反映了汉初民生凋敝、人心思安的状况。
(新转变1)随着社会经济的苏醒和财富日臻丰厚,西汉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发生了转变。
(新转变2)汉武帝刘彻是一名雄才粗略的君主。
他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锐意进取,踊跃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2表现:汉武帝为增强皇帝集权,成心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旁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
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庭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汉武帝还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增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又公布“推恩令”,减弱诸侯王的权利,大体消除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施政思想的调整1、基础:早在汉初,儒家思想已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内容:汉武帝时,①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免除”在官学之外。
②后又在长安成立太学,教授五经,从当选拔官吏。
③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育官吏的后备人选。
3、影响:①随着儒家在官学中“独尊”地位的确立,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
②“独尊儒术”以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材培育的主要内容。
从此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4、实质:(理由)①不过,汉武帝的尊儒术,仅注重更正朔、易服色之类的礼仪制度。
②他对董仲舒依据儒家民本思想为解决社会贫富分化而提出的“限田”主张,和官吏不得做生意货殖的建议,均未采用。
③他所信赖的大臣,也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明刑法的人。
∴(实质)武帝的执政原则能够归纳为“儒表法里”。
三、实践功效——西汉的盛世一、内政:(经济)西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已达到较高的水平:①考古发觉的大量西汉铁耕具,样式繁多,制作规范。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9课《汉武帝时代 》优质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汉画像石讲学图
汉武帝的武功
敦煌郡
武威郡
张掖郡
酒泉郡
长安
益州郡 九真郡
匈 奴
西 春战商周 秋夏国
秦西 朝 汉
拓展阅读史料2段: 材料1 汉去封建之世近,士大夫皆慷慨喜功名。以当时中国之国力,如得严明任法 之主而用之,所立之功,虽十倍于汉武可也。汉武严而不明,任喜怒而不任 法,置宿将而任椒房之亲;又任严酷之吏,以深文随其后;虽能摧匈奴,通 西域,县朝鲜,平两越,开西南夷,实当时中国国力与四夷相去悬绝,有以 致之。计其所失亡,中国转远过于夷狄,盖国力之浪费者多矣。原刊《古史 家传记文选》,商务印书馆38年版,收入《史学与史籍七种》,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9年版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上海市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9课汉武帝时代课件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 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
错
结果 七国之乱败, 诸侯实力 大减。
“分封王权是权宜之计, 彻底废除分封势在必行”
《许诸侯王分子弟邑诏》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 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汉书》
王国问题的解决:推恩令
中地 央方
郡
王
县
国
中央直接 统辖的郡
书 令
中
侍
外朝(执行)
内朝(决策)
烦恼三:匈奴问题
“征伐诏”
元光二年春(公元前127年) ,下诏:“朕修饰子女许配 予单于,金币绣帛赠与丰厚 ,而单于对待诏命却更加傲 慢,朕对此甚为忧虑……今欲 举兵,何如?”
——《汉书》
三 匈奴远遁,漠北无王庭 次 匈 奴 战 争
河南之战: 卫青收复河套 平原, 设朔方郡、五 原郡。 河西战役: 霍去病至祁连 山脉, 设河西四郡。
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念就 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漠北战役: 卫青、霍去病 共击匈奴单于。
三、汉盛年武天帝子:时封代禅诏 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 兢焉惧弗任……遂登封泰 山,至於梁父,而后禅肃 然。 ——《史记·孝武本纪》
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疆拓土
• 西汉一直认为和亲 是屈辱的,加上匈 奴时常侵边,武帝 时期西汉展开反击。 • 文景之治为这场战 争打下了一定的物 质基础。 • 武帝的雄才大略得 以施展。
汉景帝之阳陵
阳陵出土文物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朝赢得了这场战争,百余年来, 汉朝赢得了这场战争,百余年来,北方农 业区域所受匈奴的威胁, 业区域所受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措 施
强化思 想文化 开疆拓土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原因 : 措施: 措施 影响: 影响 实质: 实质:
打败匈奴、开通西域、 打败匈奴、开通西域、加强边疆控制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的盛世
原因 :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考点
• 第9课汉武帝时代 课汉武帝时代 • (1)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 从无为到有为: 从无为到有为
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 有为”
背 景
经济恢复,财富丰厚,“无为”不适应现实需要 经济恢复,财富丰厚, 无为” 王国问题尚未解决 思想不统一, 思想不统一,社会仍动荡不安 匈奴不断入侵, 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 加强中 央集权 设“内朝” 消弱丞相权力 加强皇权 内朝” 消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推恩令消弱王国势力
第9 课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西汉的盛世
西汉的盛世
三腿耧车
二、技能与方法训练
• 读图学史
汉武帝功绩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 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 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 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坛, 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坛,礼 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 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 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 文景之恭俭以养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文景之恭俭以养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武帝纪赞》 ——《汉书 武帝纪赞》
——《史记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开疆拓土
卫青
霍去病
西汉与匈奴 战争形势图
霍去病收复河西
王可伟油画作品《霍去病收复河西》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 霍去病“匈奴未灭, 霍去病“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何以家为”的豪言壮 响彻千年。 语,响彻千年。 • 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 气象雄浑。 奴,气象雄浑。
提示:一是总写(定性) 如秦始皇千古一帝, 提示:一是总写(定性),如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中 创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国,创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分写(一分为二,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分写(一分为二, 功过分明,从历史角度和生产力的观点点评), ),三是 功过分明,从历史角度和生产力的观点点评),三是 结论(归纳,总评,与前后呼应)。 结论(归纳,总评,与前后呼应)。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 1、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 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 2、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 2、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 统(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 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 3、针对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三纲五常(包括“君为臣 、针对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三纲五常(包括“ ”“夫为妻纲 和仁、 夫为妻纲” 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事的 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 何 评 价 “罢 黜 家 , 独 尊 儒 术 ” 政 策 ? 百 议 一 议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规定五经,设五经博士 规定五经,
措施: 措施: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经学,合格者可做官。 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经学,合格者可做官。 各郡县设学校,设经师讲学 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 各郡县设学校,设经师讲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 使儒学在 于独尊地位 于独尊地位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为汉武帝所接受, 为汉武帝所接受, 1.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 设立五经博士, 设立五经博士 2.建立太学(中央) 建立太学( 建立太学 中央) 3.设立郡国学(地方) 设立郡国学(地方) 设立郡国学 消极: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消极: 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积极: 西汉后期, 积极: ②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 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揉合儒法两家为一体, 儒表法里” 揉合儒法两家为一体,“儒表法里”
措施: 措施
影响: 影响
实质: 实质:
秦 疆 域 图
汉 武 帝 时 期 疆 域 图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 国家之一
刺史制度的设立
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a:在全国设置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在全国设置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b:刺史每年八月出巡,监察官吏,抑制豪 :刺史每年八月出巡,监察官吏, 强。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问事” 以六条 问事”
汲取历史信息:当时学术流派较多; 汲取历史信息:当时学术流派较多;孔子学术比 较活跃,日益被社会重视; 较活跃,日益被社会重视;汉武帝重视知识分子的 主张等。 主张等。 判断:汉武帝要加强思想控制, 判断:汉武帝要加强思想控制,武帝时大一统中 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 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
练习与测评
探索与争鸣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把 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要全面客观 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防止以偏 概全; 概全;要观察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试以秦皇汉武为例说一说你对他们的评价。 试以秦皇汉武为例说一说你对他们的评价。
汉武帝功绩
• 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 • 统计武帝所辟疆土,视高、 统计武帝所辟疆土,视高、 惠、文景时,几至一倍。 文景时,几至一倍。 西域之通, 西域之通,尚无与中国轻 其余所增地, 重。其余所增地,永为中 国四至,千万年皆食其利。 国四至,千万年皆食其利。
——赵翼《廿二史箚记》 ——赵翼《廿二史箚记》卷二 赵翼
实质: 实质: 揉合儒法两家为一体, 儒表法里” 揉合儒法两家为一体,“儒表法里”
练习与测评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 矣。 ——班固 汉书·董仲舒传》 班固《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从这些信息可以得出 什么判断? 什么判断?
3、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 、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 关系等方面的措施, 关系等方面的措施,从而说明西汉王朝是 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之一。 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之一。
政治上:为了加强皇帝集权,抑制丞相的职权,设立“ 政治上:为了加强皇帝集权,抑制丞相的职权,设立“内外 从而剥夺了丞相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权力。 朝”,从而剥夺了丞相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权力。创设刺史 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 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 为了削弱诸侯王的权力,颁布“推恩令” 制。为了削弱诸侯王的权力,颁布“推恩令”,基本消除了 地方分裂的隐患。 地方分裂的隐患。通过上述措施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 统治。 统治。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五经博士,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将儒 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 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 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 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确立了儒学在官学中 独尊”的地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统一, “独尊”的地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对社会的稳定具 有积极意义。 有积极意义。 民族关系: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 民族关系: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 对北方的威胁。设置河西四郡,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对北方的威胁。设置河西四郡,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政府 又在西南、东北、 又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等地区设置郡县或其他管理机 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并使汉文化远播异域。 进行有效的管辖。并使汉文化远播异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