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个体心理行为实验报告(3篇)

个体心理行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行为表现,分析个体心理特征对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个体心理行为规律,提高管理效率,本实验选取了30名志愿者进行个体心理行为实验。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性别不限,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史。

2. 实验环境:实验场地为一个宽敞的会议室,环境安静,光线适宜。

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随机分配的30个任务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任务描述,包括任务难度、完成时间、奖励金额等。

4. 实验步骤:(1)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人。

(2)每组志愿者依次抽取任务卡片,并按照卡片上的描述完成任务。

(3)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记录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决策过程以及最终完成任务的情况。

(4)实验结束后,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特征、价值观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任务完成情况:各组志愿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际完成时间、奖励金额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心理状态: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如焦虑、兴奋、紧张等。

(3)决策过程:志愿者在完成任务时,决策过程存在差异,部分志愿者倾向于选择高难度任务,部分志愿者倾向于选择低难度任务。

2. 实验分析(1)个体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心理特征、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影响。

(2)环境因素:实验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志愿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心理状态与决策:实验过程中,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对其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而兴奋、自信等正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

五、结论1. 个体心理行为受遗传、环境、心理特征等因素影响。

2. 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安静、适宜的环境有助于志愿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讨人类对于社交情境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非言语行为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这些行为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对于非言语行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为社交心理学领域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和理论支持。

实验一,肢体语言的感知。

在第一部分的实验中,我们邀请了一批受试者观看一系列不同肢体语言表达的视频,并记录下他们对于这些肢体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能够准确地理解视频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图,而且他们对于不同肢体语言的反应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这表明人类在观察和理解肢体语言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

实验二,面部表情的感知。

在第二部分的实验中,我们将焦点转移到了面部表情的感知。

受试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面部表情的图片,并描述他们对于这些表情的感知和理解。

实验结果显示,面部表情的感知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受试者对于基本面部表情如喜怒哀乐的感知和理解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这说明面部表情在社交情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验三,眼神交流的感知。

最后,在第三部分的实验中,我们探讨了眼神交流的感知。

受试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眼神交流的场景,并记录下他们对于这些场景的感知和理解。

实验结果显示,眼神交流在社交情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试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和理解不同眼神交流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

这表明眼神交流作为一种非言语行为,在社交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于社交情境中的非言语行为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

非言语行为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传递情绪和意图,还能够促进社交互动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社交心理学领域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和理论支持,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一:1。

人的感知系统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情况。

实验材料:两杯盛有热水的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将两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

( 2)将第一杯中的热水注入另一个杯子中,此时,第一杯的热水变凉。

3。

对照实验( 1)取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可能是由于热水使放大镜受热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2)取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没有变化,你认为可能是由于热水使放大镜受热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3)将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与以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可以断定热水导致了放大镜不能放大。

4。

在心理学实验中,测试效度的问题非常重要,就是研究者所预期想达到的结果与所获得的事实之间的差异程度。

即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与标准或目标间的差异,而不是说测量本身的误差。

也就是说,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目标或指标越一致,测量误差越小,实验效度也就越高。

因此,在进行效度研究时,必须保证事先确定好测量工具、被试和指标,并设计好事先需要预测的目标值。

一般而言,在一个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上得到的测量数据,如果事先预测得准确,那么它的信度会更高。

而相反,如果测量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事后的实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则测量工具的信度就要低些。

5。

受测者对实验的情绪反应强烈程度。

6。

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的优势:7。

学习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学习某一材料时对该材料产生的记忆效果的高低。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刺激条件下个体反应时间的变化,并分析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实验方法:2.1 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均具有正常视力和听力。

2.2 材料- 计算机一台,用于呈现实验刺激和记录数据。

- E-Prime 2.0软件,用于实验设计和刺激呈现。

- 反应盒一个,用于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

2.3 设计实验采用2(刺激类型:视觉刺激、听觉刺激)× 2(任务难度:简单任务、复杂任务)的混合设计,刺激类型为被试间变量,任务难度为被试内变量。

2.4 程序- 实验开始前,向参与者介绍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 参与者完成一项简单的训练任务,以熟悉实验操作。

- 实验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包含20个试次,每个试次呈现一个刺激,并要求参与者尽快做出反应。

- 视觉刺激通过计算机屏幕呈现,听觉刺激通过耳机播放。

- 简单任务要求参与者在检测到刺激后立即按下反应键,复杂任务则要求参与者在检测到刺激后进行简单判断(如大小、颜色等)再做出反应。

- 实验结束后,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实验结果:3.1 数据整理所有参与者的数据均经过清洗,剔除了错误反应和异常值。

3.2 数据分析-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分析反应时间的数据。

- 比较不同刺激类型和任务难度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

3.3 结果解释- 描述统计结果,包括平均反应时间的比较。

- 分析刺激类型和任务难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 讨论可能的认知机制和实验结果的意义。

实验讨论:4.1 结果意义讨论实验结果对理解人类认知加工的启示,以及可能的应用场景。

4.2 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的方向。

4.3 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并强调其对实验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

附录:包括实验材料、原始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详细过程。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

大学心理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心理测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验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探寻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程度和自尊水平;- 探究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2.2 实验材料- 焦虑量表;- 自尊量表;- 人格特质问卷。

2.3 实验步骤1. 分发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给实验对象填写,并收集数据;2. 分发人格特质问卷给实验对象填写,并收集数据;3.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4.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结果3.1 焦虑程度与自尊水平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焦虑程度和自尊水平。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整体较为普遍,而自尊水平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来说,焦虑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0分(满分为100分),说明大学生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焦虑问题。

而自尊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8分(满分为100分),显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情况,这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环境有关。

3.2 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通过人格特质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根据问卷分析,我们将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划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尽责性。

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上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外向性和内向性,相对而言更容易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注重自我思考和内省。

大学生的神经质得分普遍较低,表明他们情绪稳定,相对不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

宜人性和尽责性是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特点。

他们温和友善,善于与他人相处,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这些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交关系非常重要。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问题,但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

心理测验技能实验报告(3篇)

心理测验技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测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测验技能,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实施方法、计分方式和结果解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测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2. 掌握心理测验的计分方式和结果解释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测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多种心理测验,包括卡特尔16PF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 心理测验的理论基础。

2. 心理测验的实施步骤。

3. 心理测验的计分方法。

4. 心理测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实验前,学生需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包括指导语、施测过程、计分等。

3. 结果分析:根据计分标准,对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卡特尔16PF测验通过卡特尔16PF测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受试者的个性特征。

例如,某受试者在开放性维度上得分较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责任心维度上得分较低,表明其可能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

2.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PQ测验可以了解受试者的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例如,某受试者在内外向性维度上得分较高,表明其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较低,表明其情绪稳定,不易焦虑。

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主要用于评估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某受试者在焦虑、抑郁等维度上得分较高,表明其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六、实验讨论1. 心理测验在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心理测验的局限性,如文化差异、测量误差等。

3. 如何提高心理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还提高了心理测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一:实验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在不同时间、地点,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观察情绪的发展变化,以期探究自身情绪发展的规律。

意义掌握了情绪的产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和调节情绪。

实验内容人格的分裂是指主体的精神活动能力完整统一,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结构特征。

人格既包括先天的本能活动方式(即气质),也包括后天习得的、经过系统教育训练形成的各种活动方式(即个性)。

前者称为内倾型,后者称为外倾型。

实验步骤1.实验假设和被试:设被试为两组。

一组为A,另一组为B,两组受测者无任何关系。

2.实验方法: A、被试( n=25)。

被试坐于一张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保持适度紧张,头部固定,闭目,用手指捏紧拳头,其余肌肉放松,置于桌面中央。

B、实验条件( 1) A组被试在椅子上采取轻松坐位,不做任何任务或作业。

桌面高度与被试身高相当。

B组被试端坐于椅子上,手臂下垂。

手里拿一个记录表,边观察周围情况边记录。

( 2)A、 B组被试在每天晚饭后至次日清晨起床之前( n=16)、起床后( n=20)、清晨( n=13)各进行一次测量,每次由8位被试共同完成。

要求在6种情境下均记录完成的时间。

( 3) A、 B组被试在测量的同时完成有关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与情绪相关的心理活动( 5个项目)。

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被试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都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

(2)外向性格的被试感情体验早于内向性格的被试,但两者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速度大致相当。

(3)先快后慢的情绪变化规律使两组被试在人格分裂状态时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外倾型性格的被试表现为冲动型和激情型,外向型的被试表现为安静型和思考型。

四.讨论1.两组被试情绪产生速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对被试的情绪研究,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对策。

五。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篇一: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1.导言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并尝试分析实验结果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无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症状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实验器材实验所需器材包括计时器、问卷调查表、测谎仪、视频录像设备、照相机等。

3.实验程序(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前先对实验对象进行筛选和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个体。

(2)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入情境A,另一组进入情境B。

(3)在实验开始前,利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实验对象的个人情况、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

(4)在两种情境下,利用计时器、视频录像设备和测谎仪等工具记录实验对象的反应和行为表现,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性分析。

三、实验结果1.实验A在情境A下,实验对象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出现心率加快、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一些实验对象出现行为失常、手足颤抖等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和挑战较大的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容易出现明显波动。

2.实验B在情境B下,实验对象表现出自信、舒适、愉悦等积极情绪,心率平稳、面部肌肉放松等生理反应,一些实验对象表现出较好的行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在放松和舒适的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更加平稳和积极。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境下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面临压力较大的情境,过度的焦虑和情绪失控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个人的行为表现。

但在放松和舒适的情境下,个体更容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发挥出更好的行为潜力。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结果为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应考虑实验条件的严谨性和实验对象的特征,同时结合各类技术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心理学真实验研究: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假设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2.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四、实验对象随机抽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材料1. 情绪调节问卷: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基本信息。

2. 情绪调节训练教材:包括情绪调节理论、技巧和方法等。

六、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2.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每周2次,每次1小时。

3.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七、实验程序1. 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将10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2. 问卷调查: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3.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八、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

2. 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九、讨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情绪调节训练对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本实验结果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结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准确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不显著。

关键词:信息反馈准确性控制因素一、导言本实验是心理学中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有反馈一组是实验处理,无反馈一组是控制处理。

在心理学的历史中,很多人都做过有关信息反馈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

现在,信息反馈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验中。

鉴于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进一步揭示信息反馈对遮挡划线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考察画线过程中的练习效应,以及练习效应与有无反馈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组,考察信息反馈对被试划线误差的影响。

本研究预期有反馈组被试的划线误差会显著减小,即表现出明显的练习效应,无反馈组被试的成绩与练习前相当,练习效应不显著。

二、方法2.1被试潍坊学院应用心理学同学10女7男做被试,年龄20~23,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以前均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2.2仪器和材料在一张10×10cm 2的白卡纸上画有一条2cm长的黑色直线。

有支架的活动遮版;短米尺,可量最小单位为mm。

6张白纸,编号为甲1、甲2、甲3和乙1、乙2、乙3;两只铅笔。

2.3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组间自变量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两个水平,各分配被试16人,男女匹配。

因变量为被试所划线段的长度与标准线段长度的误差,由直尺测量,精确到毫米的后一位。

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被试的眼睛距标准线段刺激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室内照明条件良好,并在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之前保持恒定。

被试划线的姿势统一,即以右手前臂的中点为支点,手握在笔的二分之一处。

同时,所有被试均应没有参加过类似研究。

2.4实验程序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人,并注意男女匹配,分别接受有信息反馈(甲组)和无信息反馈(乙组)的任务。

思维心理实验报告模板(3篇)

思维心理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背景与理论基础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2. 实验材料3. 实验设计4. 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1. 数据统计与分析2. 结果呈现六、讨论1. 结果分析2. 与已有研究的比较3.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七、结论八、参考文献思维心理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思维心理实验:认知偏差对判断力的影响二、实验目的探究认知偏差对个体判断力的影响,验证认知偏差在判断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背景与理论基础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信息产生错误解读和判断的现象。

认知偏差可能源于认知负荷、情绪、社会文化等因素。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认知偏差对判断力的影响。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设计一组判断任务,包括认知负荷任务、情绪调节任务和社会文化任务。

3. 实验设计:采用2(认知负荷:高负荷 vs. 低负荷)× 2(情绪调节:积极情绪 vs. 消极情绪)× 2(社会文化:中国文化 vs. 西方文化)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4. 实验步骤:a. 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判断任务。

b.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软件记录实验对象在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c. 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呈现:a. 认知负荷对判断力的影响:高负荷组在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均低于低负荷组。

b. 情绪调节对判断力的影响:积极情绪组在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均高于消极情绪组。

c. 社会文化对判断力的影响:中国文化组在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均高于西方文化组。

六、讨论1. 结果分析:认知负荷、情绪调节和社会文化均对判断力产生显著影响,验证了认知偏差在判断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实验报告的开头(3篇)

心理实验报告的开头(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情绪调节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高,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

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心理障碍,严重时甚至引发自杀等极端事件。

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策略,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调节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医学等领域。

研究表明,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更为匮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如何?2. 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有何影响?3.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有何差异?4. 如何根据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问卷,对某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压力现状及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

2. 实验法:将10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通过前后测比较,分析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程度及应对方式,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

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

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

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 +3”、“KENC+4”等。

实验心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心理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2. 实验材料3. 实验对象4. 实验程序五、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2. 实验结果分析六、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关系2. 实验结果的意义3. 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的比较4. 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七、结论八、参考文献实验名称: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__________(实验目的),通过对__________(实验对象)进行__________(实验方法)实验,以验证__________(实验假设)。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主要基于__________(相关理论或模型),通过对__________(实验变量)的影响,来观察__________(观察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实验假设。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__________(实验设计,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实验材料,如:实验仪器、实验物品、实验材料等)。

3.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__________(实验对象,如:大学生、儿童、成人等)。

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如下:(1)__________(实验步骤一)(2)__________(实验步骤二)(3)__________(实验步骤三)(4)__________(实验步骤四)(5)__________(实验步骤五)(6)__________(实验步骤六)四、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表格(2)实验数据图形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得出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关系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说明__________(实验假设)成立。

2. 实验结果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实验结果的意义),为__________(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理学实验数据分析报告模板

心理学实验数据分析报告模板

心理学实验数据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数据分析报告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分析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心理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个模板供参考。

本模板将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实验结果。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心理学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希望能够得出对该问题的准确结论,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3. 实验方法3.1 参与者本实验共有X名参与者,其中男性X人,女性X人。

参与者年龄范围在X至X岁之间,均来自某大学的心理学系。

3.2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分组设计。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控制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3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X种材料,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备等。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心理状态。

3.4 实验过程参与者在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一定的实验说明。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按照指示完成相应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数据。

4. 实验结果4.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参与者的多个数据指标,包括X、Y、Z等。

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清洗后,得到了可供分析的数据集。

4.2 数据分析我们使用了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4.2.1 描述统计分析我们对参与者的X指标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并得出了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统计指标。

结果显示X指标的平均值为X,标准差为X。

4.2.2 相关性分析我们对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X指标与Y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 X, p < 0.05)。

4.2.3 方差分析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X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F = X, p < 0.05)。

5.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5.1 结论一根据描述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X指标在参与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5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5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5应专心理学试验报告试验名称:SRTOOP效应试验报告系别:老师教导学院年级:2022级姓名:试验日期:2022年5月10日同组成员:老师评定:表1单位(ms)字义干扰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字色冲突色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念字黑色色词-念字平均数8669.714439.5165342.83910098.7426710.1946353.4526733.548本数据是将31个人的反应时做了平均看整体的差异。

表21代表字义干扰词-唱色、2代表字义无关词-唱色、3代表纯色-唱色、4代表字色冲突色词-唱色、5代表字色干扰色词-唱色、6代表字色冲突色词-念字、7代表黑色色词-念字可以由表上看出用时最长的是字色冲突色词-唱色第二是字义干扰词-唱色,将全部任务类型的各组平均值举行相关检验,可得:纯色唱色与黑色色词念字的反应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303字色冲突色词状况下唱色与念字的反应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432在唱色任务中字义干扰长于纯色的反应时:P=0.043字义无关与纯色的反应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459字色冲突的反应时长于纯色的反应时:P=-0.359字色干扰色词与纯色的反应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573在念字任务中黑色色词与字色冲突色词的反应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763经过检验做任务的挨次对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之间的试验结果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字色冲突的反应时长长于纯色反应时长,可看出在字的色彩会受到字义的影响从而增强了被试分辨的时光。

试验结果中纯色唱色与黑色色字念字之间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可看出被试对于认字的认知程与色彩的认知过程没有差异,与试验预期不相符。

浮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可能因为以下缘由造成了试验结果的污染:首先参与试验所有为应专心理学大三同学,其中不少刚刚举行了心理询问师培训课程,其中对于STROOP效应会有一定讲解,被试有过一定的训练。

基础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基础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基础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心理学基础实验报告心理学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实验和测试项目,了解体验实验过程,通过亲身实践明白心理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实验项目1速度知觉:学习速度的感知能力的测试方法,探讨快、慢速两种条件下感知的差别。

具体操作时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

根据图像运行的速度判断当其运行到某程度消失后,何时到达预定目标,图像有圆点和正方形,运行方向有水平垂直及内外伸缩。

时间有40点/秒及80点/秒两种,时间和方向随机确定变换。

认为时间到即摁反应键。

实验结果:平均误差: 21.57%。

水平及垂直方向在40点/秒的时候误差均小于80点/秒,而平面运动方向时却在80点/秒较小。

由于方向和时间的频繁变换,头脑中的印象在还没形成定势时就被打乱,所以总体来说误差较大,失误较多。

速度知觉不够灵敏。

2短时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指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按照指示语输入与之顺序相同的要求。

从3位数字算起,逐渐增加数字,被试者要按照顺序将数字输入,当连续测验三次错误时停止试验。

实验结果:短时记忆广度值:6.00。

短时记忆能力较差。

3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

实验分为视觉及听觉两种,根据指示色或指示音选择相应的颜色按键。

指示出现完全随机。

实验结果:视觉:选择反应时:333ms错误次数:3次听觉;选择反应时:316ms错误次数:1次测试项目1 成就动机量表:希望成功的动机较弱。

结果显示我是一个回避失败者。

常常更多地担心是否会失败以及失败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给人的感觉有学习能力但缺乏学习兴趣。

可能过于关心学习成绩,同时对于学习感到厌烦,不愿主动努力,希望用最容易的方式获得好成绩。

心理实验报告格式

心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1. 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某种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实验目的(1)验证心理干预方法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

(2)分析心理干预方法在不同焦虑程度大学生群体中的干预效果差异。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实验工具(1)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估受试者的焦虑程度。

(2)心理干预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

3. 实验程序(1)实验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小组讨论等。

(2)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健康教育。

干预周期为8周,每周进行1次干预,每次90分钟。

4.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焦虑程度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焦虑程度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前,实验组焦虑程度均值为(35.2±5.8)分,干预后均值为(20.1±3.5)分。

结果显示,实验组焦虑程度在干预后显著降低(t=6.92,p<0.01)。

2. 对照组焦虑程度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前,对照组焦虑程度均值为(34.5±6.2)分,干预后均值为(33.8±5.7)分。

结果显示,对照组焦虑程度在干预后无显著变化(t=1.32,p>0.05)。

3. 不同焦虑程度大学生干预效果比较根据SAS评分,将受试者分为低焦虑组、中焦虑组和高焦虑组。

结果显示,高焦虑组在干预后焦虑程度显著降低(t=3.47,p<0.01),中焦虑组在干预后焦虑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t=2.10,p<0.05),而低焦虑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无显著变化(t=0.76,p>0.05)。

心理实验报告模式

心理实验报告模式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色彩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颜色对人类情绪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颜色对个体情绪的影响,为色彩设计、广告宣传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颜色对个体情绪的影响程度;2. 探讨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3. 为色彩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

2. 实验材料: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紫色五种颜色的卡片各30张,情绪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

3. 实验步骤:(1)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6人;(2)向每组志愿者分别展示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紫色五种颜色的卡片,每组展示一种颜色;(3)志愿者在看到卡片后,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情绪量表上评分;(4)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不同颜色对情绪的影响程度:红色卡片:平均情绪评分(3.6分);蓝色卡片:平均情绪评分(2.8分);绿色卡片:平均情绪评分(4.0分);黄色卡片:平均情绪评分(3.2分);紫色卡片:平均情绪评分(3.5分)。

2. 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红色卡片与情绪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p<0.05);蓝色卡片与情绪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p<0.05);绿色卡片与情绪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p<0.05);黄色卡片与情绪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p<0.05);紫色卡片与情绪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p<0.05)。

五、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红色、蓝色、黄色对个体情绪具有负向影响,绿色、紫色对个体情绪具有正向影响。

2. 颜色与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颜色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来达到一定的心理效果。

3.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调节个体的情绪,如绿色、紫色等颜色可以用于放松、缓解压力,而红色、蓝色等颜色可以用于激发、提高兴奋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导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

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
影响首音作用和渐近线。

即:2s呈现时间下比1s呈现时间下的首音效应较高,延时回忆的近因效应将趋于消失。

2.方法
2.1被试
28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2006级学生,18-20岁。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随机分为3个组。

2.2 仪器材料
PES系统。

共100个汉字,从低频到高频均有,分为五组,每组20个,从第一组到第五组,每组汉字笔画逐渐增多。

字的大小(像素)=80
间隔时间(秒)=18 //延迟回忆组的延迟时间
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有3个自变量,被回忆汉字的呈现时间、回忆类型和在系列中的位置。

呈现时间具有两个水平:1s和2s。

回忆类型具有两个水平:立即回忆和延时回忆,延时回忆组在延迟时间内做倒减三的运算。

系列位置具有20个水平,即从第一位首位到第20位末位。

实验中,控制每个系列长度为20个汉字,汉字呈现时间、回忆类型两个自变量采取组间设计,系列位置自变量采取组内设计。

则实验共分为1s立即、1s延时、2s立即、2s延时四个条件,28名被试随机分为7组。

2.4实验程序
2.4.1立即回忆组的实验程序:
打开电脑,打开PES系统。

使被试在电脑前合适的位置坐好,被试阅读指导语:
“下面将向您呈现一系列汉字,请您尽量记下每一个汉字。

呈现完毕后请您立刻回忆您刚才看到的汉字,可以不按照呈现顺序。

您可以先在白纸上写下您回忆出的汉字,然后再将其输入电脑。


被试阅读完毕并理解指导语后,开始实验。

根据其实验组,以1s/个或2s/个的速度呈现汉字。

每呈现完一组20个汉字后,让被试回忆所见汉字,输入完毕后开始下一组实验。

每个被试做5组汉字。

实验完毕由计算机统计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的汉字个数。

2.4.2延时回忆组的实验程序:
打开电脑,打开PES系统。

使被试在电脑前合适的位置坐好,被试阅读指导语:
“下面将向您呈现一系列汉字,请您尽量记下每一个汉字。

呈现完毕后,您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倒减3的心算,请您将计算结果出声报告。

然后,请您回忆您刚才看见的汉字,可以不按照呈现顺序。

您可以现在白纸上写下您回忆出的汉字,然后再将其输入电脑。

被试阅读完毕并理解指导语后,开始实验。

根据其实验组,以1s/个或2s/个的速度呈现汉字。

每呈现完一组20个汉字后,让被试开始做倒减三的计算,要求被试以声音的形式报告结果,18s后让回忆所见汉字,输入完毕后开始下一组实验。

每个被试做5组汉字。

实验完毕由计算机统计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的汉字个数。

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4. 讨论
实验结果据图显示呈现时间为1s与2s对首音效应的影响未能如预期所愿,两条曲线在首音效应位置处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渐进线处2s显示出对1s的优势。

推测其中有1s、2s均较为较短的时间,差异无法较为明显的区分,若将呈现时间的差异扩大可能或得到预期的影响,前人的实验中有类似的采取3s和9s呈现时间的实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据图2图3,分心作业对近因效应的影响在1s、2s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1s情况下,1s立即的近因效应明显高于1s延时的近因效应。

总的来说,这些实验支持双重分离的观点,在本实验中具体表现为呈现时间自变量对渐近线的影响,和分心作业对近因效应的减弱乃至消除的作用。

实验结果在很大的支持了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假设。

实验当时由于断电的影响可能部分的影响实验结果,一部分人重复了部分实验。

在今后的相关实验中应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故。

5. 参考文献
[1] 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第一版,2001.5第二次印刷,346-350
[2] 陈舒永,杨博明,高云鹏,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6第一版,1997.7第三次印刷,310-312
6.附录
以下为本实验的原始数据(从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