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学基础
神经电生理检查ppt课件PPT课件
第5页/共119页
1、概 述— 总述
电生理检查具体作用:
1、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 2、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3、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问题: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第6页/共119页
生物体 的功能 活动
(注意有无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失神经状态、肌强直、肌炎等
2、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
肌肉纤维化或肌肉为脂肪组织替代等
第45页/共119页
2、临床肌电图—异常肌电图
3、纤颤电位
原理:单个肌纤维兴奋性增高自发放电的表现 意义:一般在失去神经支配10-14天左右出现,代
表 了单个肌纤维在失去了神经支配后的自主收
肌电图又具体分为表面肌电图和临床肌电图。 一般若不特别说明,通常所说的肌电图指临床肌 电图。
第14页/共119页
1、概 述— 总述
检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实验室要求噪声低,光线柔和,安静舒适,不 要让病人产生恐惧感。
2、房间要远离电源,机器电源插头最好用单一的, 不和其它机器插在一起。
3、检查时,要求病人要充分放松,舒适体位,充 分暴露所要查的肢体。
第24页/共119页
2、临床肌电图——概 述
三、检查的目的与意义
1、区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2、神经源性损害的具体部位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征分析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征分析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征是指在不同状态下神经元内外离子的分布及其在神经元内、外部之间流动所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对神经元电生理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并有助于研究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一、膜电位
神经元的膜电位是指神经元膜内部相对于膜外部的电位差。正常神经元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通常约为-70mV。膜电位的变化是神经元电活动的关键,其变化形式可以分为脉冲活动和亚阈电势活动两类。
1.脉冲活动
脉冲活动是神经元中最主要的电活动。当膜电位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动作电位的产生,通常为-55mV。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一些真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以及离子的运动,这样导致离子流动,改变膜电位。动作电位的传递是神经元兴奋性和功能连
接的基础。当动作电位传递到神经末梢时,会导致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亚阈电势活动
亚阈电势活动是大多数神经元的固有电活动之一。它通常不足
于达到动作电位的阈值,但可以产生其他的形式的神经元活动。
与膜电位的变化不同,亚阈电位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离子通道的变
化或瞬时的能量输入。亚阈电位包括负向的超极化和正向的去极化,是神经元内部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指神经元兴奋过程中膜电位的急剧升高和下降的短暂
时间内发生的电信号。动作电位的速度和规模是固定的,时间短暂,可用于信息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
从而参与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电生理基础-详细
神经核损害等
该检查因其神经发生源尚不为明确、 出波不稳定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A
红色为刺激点
45
BA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
46
BAEP 原理
图
Ⅰ、Ⅱ、Ⅲ、Ⅳ、Ⅴ波
形
主要观察Ⅰ、Ⅲ、Ⅴ波
刺 激 侧
掩蔽侧波形反映了脑干
5.6ms
听觉系统交叉通路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包括了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
A
29
临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项目
1、SEP 体感诱发电位 2、BA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3、VEP 视觉诱发电位
刺激 电 声 光
反应部位 本体感觉皮层
脑干 视觉皮层
4、MEP 运动诱发电位
磁
外周肌肉
5、P300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声、光、机械
大脑
A
30
掩 蔽 侧
方法
A2→Cz
刺激
白噪声掩蔽
记录
Cz A1→Cz
喀喇声
神经发生源
A2
脉冲电流
A1
下丘脑(斜方体) 上橄榄核 耳蜗核
听神近脑段 听神经近蜗段
特
出波稳定、变异小、定位明确
点
临床应用价值大
反映A:耳蜗→下丘脑(听辐射前)
认知神经电生理学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突触完成。在突触处,神经递 质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 变化,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网络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形成各种神经回路 和网络,实现各种认知功能。
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脑电信号的采集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可以采集到脑电信号。这些信号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
认知控制是指个体在执行任务时,根据任务需求调整思维和行为的能力。ERP 研究表明,认知控制与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有关,特别是与N2和P3成分的幅度和 分布有关。
学习与记忆
学习机制
学习过程中,大脑会通过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形成记忆。认知神经电生理学 通过研究学习过程中脑电波的变化,揭示了学习机制的神经基础。例如,ERP研 究表明,学习新词汇时,N400成分的幅度会减小。
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研究认知过程、情感、记忆等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 。
医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治疗提供 依据。
工程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开发新型的神经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设备,提高 研究效率。
数据共享与伦理问题
wenku.baidu.com数据共享
01
建立全球性的认知神经电生理学数据库,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高级生理学实验方法
例如,制备海马脑片,刺激Schaffer侧枝,在海马的 CA1区锥体细胞层可以记录到场电位,在辐射层可以记 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基本步骤:
制备海马脑片:
成年大/小鼠经乙醚麻醉后快速断头取脑,置于0-4 ℃ 冰冻人工脑脊液中1 min备用。→鼠脑稍加修饰后移至 振动切片机浴槽内,在0-4 ℃ 人工脑脊液中切取包含 海马的冠状脑片3-6片(厚度350 μm)。 →将切好的 脑片迅速转移至持续通混合气的氧饱和人工脑脊液中, 在28 ℃左右孵育至少60 min后移至记录浴槽。
脊髓脑片的制备
动物麻醉后沿背正中线由骶髓水平向上到胸髓水平剪开 背部皮肤,用小组织剪沿椎骨棘突两侧剪开肌肉,暴露横 突,切除椎板,暴露脊髓,避免损伤脊髓表面的血管,1min 内快速取出脊髓。从下端腰骶段向上至胸髓水平,横断脊 髓,连同蛛网膜和软膜一并取出,在高倍显微镜下除去蛛 网膜和软膜,避免损伤脊髓背角组织。用速粘胶将约1cm 长的脊髓粘立于振动切片机载物台上,用振动切片机切片, 片厚为400μm。将脊髓薄片标本在含95%O2和5%CO2的人 工脑脊液中孵育至少1h。
Ca: HVA (L- Cav1.3, N-Cav2.2, R-Cav2.3) LVA (T-, Cav3.1)
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 TRPV1, ATP…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的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的电流图形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神经电生理初级考试书籍
神经电生理初级考试书籍
神经电生理是研究神经系统中电活动的一门学科。对于从事神经电生理学研究或对神经电生理学感兴趣的人士来说,理解神经电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神经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神经生理学:从细胞到系统》(Bear, M. F., Connors, B. W., & Paradiso, M. A.)
这本书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全面介绍了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涉及了神经活动的各个层面,包括细胞电生理学、突触传递和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对于理解神经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非常有帮助。
2.《神经生物物理学》(Hille, B.)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神经细胞内外电势的产生和传递机制,包括膜电位、离子通道和动作电位。通过对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学性质进行描述和解释,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神经电信号的产生和调控。
3.《神经生理学:一种综合方法》(Alderson, A.)
这本书介绍了常用的记录和分析神经电活动的方法,包括多通道电生理记录、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等技术。
书中还涉及了神经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掌握神经电生理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非常有帮助。
4.《脑电图学:方法、技术和最前沿研究》(Niedermeyer, E.,
& Silva, F. L. da)
这本书是关于脑电图(EEG)的权威参考,详细介绍了脑电图的记录、解读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脑电图图形学、脑电活动的频谱和时域分析等。书中还介绍了脑电图在疾病诊断和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电生理学特性对于我们理解
神经信息传递和神经网络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神经元的电生理
学特性,包括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和突触传递。
一、静息膜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存在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是维持神经元
内外电位差的结果,通常为-70mV左右。该电位的维持与细胞膜的离
子通道活性有关,主要由钾、氯离子和钠-钾泵共同调节。正常神经元
在静息状态下,离子通道平衡,维持静息膜电位的稳定。
二、动作电位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时,会发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动作电位是一种电压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电信号,用于神经信息的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钠和钾通道的开关机制。当细胞膜的电压
达到一定阈值时,钠通道迅速开启,钾通道逐渐关闭,导致电位快速
上升。随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逐渐开启,导致电位快速下降,恢
复到静息态。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引发相邻区
域的电压变化,从而进行信号的传递。
三、突触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突触完成。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
接点,包括突触前细胞、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细胞。突触传递包括化学
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两种类型。化学突触传递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
和受体的结合实现信号传递。电突触传递则通过突触间隙中的细胞直
接电耦联实现信号传递。突触传递的性质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突触前的刺激频率、突触前细胞和突触后细胞的特性等。
四、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元不仅存在单个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还存在于神经网络中的
相互作用。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学特性包括同步振荡、空间编码和可
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
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
神经电生理学是研究神经元的电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病理学、
治疗学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通过对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测量和
分析,揭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电生理学应用广泛,在
医学、生命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神经电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神经电生理学是用物理学和电生理学的知识探讨神经元的功能,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脑电图(EEG)、脊髓的诱发电位和神经肌
肉活动电位(肌电图,EMG)。
脑电图(EEG)是一种基于头皮表面电位的记录,在脑部活动特
征(例如诱发电位、神经振荡频率等)的剖析方面有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脊髓诱发电位的注册提供了对脊髓功能的准确检测,本
质上是一种测量传入神经轴突电流的手段。EMG记录是通过安放
电极来测量肌肉收缩与松弛的电位,这是由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大
量电信号引起的。
二、神经电生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学在医学上广泛应用,在神经学和神经科学诊断,
对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失调等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例如,脑电图在癫痫识别和治疗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脑电图的
电信号可以测量脑活动水平,从而识别脑电图异常,这有助于确
定癫痫类型和药物治疗。EMG检测可以识别肌肉痉挛和神经肌肉
疾病方面,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疾病
的诊断。
三、神经电生理学在健康科学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学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还可用于研
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这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工具。
脑电图是探索大脑活动模式的常用工具,在认知科学、神经科
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记录注意、意识、记忆等状态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细胞结构,其电生理学是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神经元的电生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学习、记忆、感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功能。
一、神经元兴奋与抑制
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其兴奋性能力强,信号传导更迅速,一般表现为膜电位(即神经元内外电势差)增高,脱极化。而在抑制状态下,其兴奋性能力相对较弱,信号传导较慢,表现为膜电位降低,超极化。
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和抑制状态是由多种离子(如Na+、K+)的流动引起的。充分理解神经元内部离子的稳定性和可逆性是电生理学研究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元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功能。
二、神经元兴奋与抑制的细胞机制
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都涉及到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对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刺激神经元Na+通道开放会导致内部电位走向正值,使神经元进入兴奋状态;而Cl- 通道的开放则会使内部电位走向负值,故称之为“抑制性”离子通道。这些离子通道在不同的神经元上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位置和比例,这也决定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在神经元内部,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是通过离子通道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来实现的。当刺激到达细胞膜时,离子通道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离子通道就打开了。比如,在浅层的小脑皮层,有一种GABA型神经元,在它们上成群集的抑制神经元会通过进入到受体通道中而发“受抑制信号”,起到“刹车”的作用。
另外,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复杂。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化学或电学途径实现。不同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导可以通过神经递质来实现(比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会在与目标神经元的某些受体结合后激活或抑制该神经元,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传导与处理。
电生理知识点总结
电生理知识点总结
1. 电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电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电场中产生和传导电流,以及利用电流来调控细胞功能的生理学
学科。电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离子泵、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
动作电位等。电生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细胞和组织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揭示电刺激对生物体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2. 离子通道的特点和分类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多种离子的通道蛋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离子通道的开闭
状态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影响细胞的电位和电导率,从而控制细胞兴奋性
和肌肉收缩等生物学过程。根据离子传导的特点和作用机制,离子通道可以分为压力门控
通道、电压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和异源门控通道等多种类型。
3. 离子泵的结构和功能
离子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膜蛋白,具有将离子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的能力。离子泵
的典型代表包括Na+/K+ ATP酶和Ca2+ ATP酶等。离子泵通过ATP酶的水解反应,将ATP分解为ADP和磷酸根,从而产生能量来催化离子的运输。离子泵在维持细胞内外离
子平衡、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和细胞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动作电位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电信号,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在受到电刺激后发生开放
和关闭而产生的电压变化。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是神经元和肌肉等可兴奋细胞活动的基础。动作电位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波动性等特点,能够快速、一致地传导信号,完成神经
冲动的传递和信息处理。
5. 生物体电生理学的应用
电生理学在临床医学、药理学、生物技术和生理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
神经系统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系统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系统的电生理学研究了神经元的电活动以及这种电活动如何在神经网络中传递和调节信息。电生理学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和其它相关的电现象,揭示了神经系统活动的机制和特性。
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电势变化特性。细胞膜分离了神经元内部和外部环境,形成了细胞内外的电势差。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涉及到离子通道的开闭和离子梯度的维持。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膜电位维持在一个负值,称为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动作电位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电信号,用于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需要神经元膜电位的快速变化。当刺激达到一定阈值时,神经元内部的离子通道将迅速开放,导致电势快速升高并发生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过程将电势迅速提升到峰值,形成一个短暂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传导主要依靠神经元的轴突,电势的传导速度取决于轴突的直径和髓鞘的存在。
三、突触传递与神经网络
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形成连接,突触传递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化学突触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分子释放和受体的结合来实现的,而电突触则通过细
胞间的电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神经网络由大量的神经元和它们之间的突触连接组成,形成功能复杂的神经回路。神经网络的电生理学特性直接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处理和整合。
四、脑电图与神经生理学研究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记录大脑电活动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可以识别脑电图的频率和形态特征,进而对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脑电图在临床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睡眠障碍、癫痫发作、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等。脑电图的分析和解读是促进神经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神经电生理学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脑电波四个基本因素:
频率 波幅 波形 相位
(一 )频率
人脑电图频率一般在0.5~30Hz,可分为若干频率组, 称频带。
δ波 0.5~3 Hz 清醒时几乎没有,多为病态。 θ波 4~ 7 Hz 部分正常人在半球前部可见少量 α 波 8~12Hz 正 常 时 的 基 本 节 律 , 主
病理干扰相 (低波幅干 扰相)
运动神经元 病、脊髓灰 质炎、GBS、 单神经病等
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 线粒体肌病 等
神经传导速度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 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为计算兴奋沿神经传 播速度的一种诊断技术。它对于病变位于脊髓 或神经根,周围神经或肌肉,神经末梢或神经 肌接头处的确定很有帮助。在前角细胞病变时 传导速度稍减慢,周围神经病变时明显减慢, 肌肉肌病时则正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神经内科
神经电生理学的历史
➢ 1928.Proebstec: 人类在肌肉失去神经支 配时的自发电位。
➢ 1929.Beger: 记录到人脑电活动。 ➢ 1948.Hodes: 神经传导技术。 ➢ 70-80年代初: 脑诱发电位(体感、视、
听)。 ➢ 80年代: 运动诱发电位(电磁)。 ➢ 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36页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37页
备用
激活闸门 关闭
激活
开放
失活
开放
失活闸门 开放 开放 关闭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38页
刺激
自发
备用
激活
失活
复极化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39页
动作电位传导:
A
B
C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40页
2 电压门控钾通道
a亚单位 4b个亚a单亚位单位
功效单位 无调肽整链单相位连 6个a螺旋片段:S1-S6
特征: 1.全或无 all or none
2.不衰减传输1111111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17页
产生机制:
Na+通道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K+通道
第18页
产生机制:
Na+
+- +- +- +- +-
Na+通道
-+ -+ -+ -+ -+
神经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
第19页
产生机制:
+- +- +- +- +-
Em =
RT
PK[K+]o+PNa[Na+]o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研究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工 作原理,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和精神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
术支持。
神经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神经元:神经 生物学的基本 单位,负责传 递信息
突触:神经元 神经递质:在 之间的连接点, 突触间传递信 负责信息传递 息的化学物质
神经冲动:神 经元受到刺激 后产生的电位 变化
神经遗传学:研究遗传因素 对神经生物学的影响,如基
因突变、表观遗传学等
神经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机 模拟,研究大脑信息处理和
认知功能的机制
神经机器人技术:将神经科学 原理应用于机器人设计,实现
更智能、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神经科技的进步:神经 科技在电生理学与神经 生物学中的应用将越来 越广泛,如神经芯片、 脑机接口等。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将促进人类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理解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将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和 手段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将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为 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电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将促进人类对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理解,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电生理学的应用:用于研究神经 系统疾病、药物作用机制等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主要负责信号传递和处理。
它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电生理学特性来完成这些功能,而这些特
性又是由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电化学反应所决定的。在本文中,我
们将探讨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1. 静息电位和多样性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静息电位,这是指神经元在没有输入信号
时的电位。这种无反应状态下的电位通常在-70 mV左右。许多神
经元,尤其是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可以发生复杂的静息电位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神经元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响应不同的
输入信号。
2. 电信号传递和突触
当神经元接收到输入信号时,它能够产生电信号并将其沿轴突
传递。这是由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驱动的。当神经元的细胞
膜电位超过某个阈值时,钠通道会打开,钾通道会关闭,导致大
量的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迅速提高细胞膜电位。这种膜电位
变化产生的电信号能够向轴突末梢传递,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传递并影响下一个神经元。
3. 动作电位的特性
一旦神经元的细胞膜电位超过了阈值,钠通道会迅速打开,从
而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在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从外部进入神经
元而钾离子则从神经元内流出。这导致的结果是神经元细胞膜电
位快速上升,然后迅速下降,恢复到静息状态。神经元的动作电
位特性包括:起始电位阈值、峰值电位、过程时间以及下降到静
息水平所需的时间等。
4. 神经元的激励和生长
神经元的激励和生长是神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经元
的突触是不断更新的,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当神经元被激活时,它的突触可能会增强或减弱,从而使得神经元间的联系发生改变。
神经电生理的基本概念
3.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12 3
2021/5/9
16
膝跳 反射
2021/5/9
17
反射的类型较: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反射弧 神经活动类型 反射特征
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先天性 以下(脊
固定
髓、脑干)
条 件
由具体刺激
反
射 由抽象刺激
2021/5/9
39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传入神经 Afferent
传出神经 Efferent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
2021/5/9
40
(一) 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 的结构特征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传入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传出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梢)
2021/5/9
13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裹着
结缔组 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混合神经
2021/5/9
14
中枢神经:在脑和脊髓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
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 一项生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限:4-13ms 波幅:不超过4mV 位相:双相、三相。四相以上称为多相电位, 正常约占5-10%。
正常肌电图
4.肌肉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指肌肉在大力 收缩时,原来已经发放的运动单位频率加快,同时阈 值高的Ⅱ型纤维参与发放,肌电图上呈密集的相互重 叠的难以分辨其线的许多运动单位电位,即为干扰相。
特殊检查-F波
F波测定:①原理: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肌肉动作 电位M波后的一个晚成分,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导起; F波的特点是其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改变。②电极放 置:同MCV测定,不同的是阴极放在近端;③潜伏期的 测定:通常连续测定10~20个F波,然后计算其平均 值,F波的出现率为80%~100%。 意义:1.测定F波的潜伏时及传导速度可了解该神经近髓 段神经传导善,对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有一定的诊断 价值;2.观察F波的波幅及出现率,可以了解神经元池 的兴奋性,用于评估痉挛程度。
②测定方法及MCV的计算: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两个刺激点的距离/两个刺激点潜伏期之差。
(2)S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 电极置于或套在手 指或 脚趾末端,阴极 在阳极的近端;记录 电极置于神经干的 远端(靠近刺激端), 参考电 极置于神经 干的近端(远离刺激 部位);地 线固定于 刺激电极和记录电 极之间;
临床肌电图
临床肌电图
一、肌电图检测步骤及正常所见 (1)肌肉静息状态:包括自发电位和插入 电位。 (2)肌肉随意自主收缩状态:记录运动单 位电位(MUAPs)。
(3)肌肉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1
第一背侧骨间肌
神经支配:尺神经,内侧束、下干和C8-T1 神经根 部位:手呈中立位,腕横纹与第二掌指关节 中点倾斜进针。 临床意义:记录尺神经深支运动传导检测。
(4)异常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①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 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 变和周围神经病等; ②肌源性损害:表现为MU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多相 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和 其它原因所致肌病。
(5)大力收缩募集电位的异常改变: ①单纯相和混合相:前者指肌肉大力收缩时,参加 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减少,肌电图表现为单个独立 的电位;后者是运动单位数量部分减少,表现为单个独 立的电位和部分难以分辨的电位同时存在,见于神经源 性损害; ②病理干扰相:肌纤维变性坏死使运动单位变小, 在大力收缩时参与的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增加,表 现为低波幅干扰相,又被称为病理干扰相
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感觉) 诱发电位(体感、脑干听觉、视觉) 表面肌电图
临床肌电图
狭义肌电图指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后,记录的肌肉 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
广义EMG指记录肌肉在安静状态、随意收缩及周围神 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的技术,包括神经传导速 度、重复神经电刺激等。常规EMG检查的适应症为脊 髓前角细胞及其以下的病变。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2
小指展肌
神经支配:尺神经,内侧束、下干和C8-T1 神经根 部位:小指掌指关节尺侧和腕横纹的中点进 针。 临床意义:记录尺神经运动传导检测。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3
拇短展肌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内侧束、下干和C8T1神经根 部位:手呈中立位,第一掌指关节掌侧和腕 掌关节之间连线的中点进针。 临床意义:记录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检测。 (腕管综合征、臂丛内 束、下干及C8-T1神 经根损害)
三、EMG测定的临床意义 主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 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发现临床下病灶或容易被忽 略的病灶,如早期运动神经元病、深部肌肉萎缩、肥 胖儿童的肌肉萎缩,以及对病变节段进行定位诊断。
神经源性损害:宽大电位及单纯相 肌源性损害:矮小电位及早期募集现象。
神经传导速度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6
肱二头肌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外侧束、上干、中干 和C5-C6神经根 部位:上臂中1/2肌肉最丰满处进针。 临床意义:C5神经根代表肌肉,在肌皮神经、 臂丛神经外侧束、和C5-C6神经根损害。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7
三角肌
神经支配:腋神经,后束、上干、中干和 C5-C6神经根 部位:肩峰与三角肌粗隆连线中点处进针。 临床意义:腋神经和C5-C6神经根损害。
中央后回
内囊
丘脑腹后外侧核(3)
薄束核(2)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交叉)
楔束核(2)
脊神经节(1)
楔束
薄束
脊神经
记录仪器与设备
电极(圆针、表面电极) 放大器、 显示器、扬声器 记录器、存储部件
提纲
临床肌电图(判断脊髓前角细胞、轴索、神经肌肉
接头、肌纤维的各种功能状态,对疾病进行定位、定 性的诊断)
视网膜内双极细胞(1) 视网膜内节细胞(2) 颞侧视网膜
鼻侧视网膜
视 觉 传 导 通 路
视交叉
视神经
视束 外侧膝状体(3) 视辐射 视觉中枢
听 觉 传 导 通 路
颞横回 内侧膝状体(3) 下丘核 外侧丘系 蜗神经后核(2) 蜗神经前核(2) 斜方体 听辐射
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1)
躯 干 四 肢 深 感 觉 传 导 通 路
②测定方法及计算:顺行测定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感觉 神经远端,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然后测定其潜伏 期和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刺激电极与记录 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常见神经传导检查: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腓总神经 胫神经 腓肠神经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的主要异常所见是 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 轴索损害,严重的髓鞘脱失也可继发轴索损害。NCV的 测定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结合EMG可鉴别前角 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疾病等。F波的异常 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 应等;通常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病变,补充MCV的不足。
二、异常EMG所见及其意义 (1)插入电位的改变: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见于严重的 肌肉萎缩、肌肉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以及肌纤维兴 奋性降低等;插入电位增多或延长见于神经源性和肌源 性损害。
图
(2)异常自发电位: ①纤颤电位:是由于失神经支配肌纤维运动终板 对血中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升高引起的去极化,或失神 经支配的肌纤维静息电位降低所致的自动去极化产生 的动作电位;其波形多为双相,起始为正相,见于神 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肌炎)。
周而复始
动作电位
容积传导
电极所记录的电位是细胞内电位经过细 胞外体液和周围组织传导而来,称为容 积传导
近场电位:神经传导、肌电图 远场电位:诱发电位 正相波 负相波
依波形分
运动通路
腹后内侧核(3)
感觉通路
脊髓丘脑束
三叉丘系
躯 干 中央后回 四 内囊 肢 丘脑腹后外侧核(3) 和 头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2) 面 三叉神经节(1) 部 浅 三叉神经脊束 感 三叉神经脊束核(2) 觉 传 脊髓后角(2) 导 通 路 脊神经节细胞(1)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周围神经病变及损伤:
1.急性轴索损害:2-3周后,插入电位延长,肌肉放松时可见 大量正尖纤颤电位,轻收缩时,可见运动单位电位形态保持 正常,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减少。 2.慢性轴索损害:插入电位延长,正尖纤颤电位明显减少或 消失,可有复杂重复放电,主动轻用力时出现时限增宽、波 幅高的运动单位电位,即大电位,重用力时募集相减少。 3.周围神经脱髓鞘:插入电位不延长,无自发电位,运动单 位形态正常,但募集相减少。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4
指总伸肌
神经支配:后骨间神经,桡神经,后束、中 干、下干和C7、C8神经根 部位:掌心向下,前臂背侧中、上1/3处, 尺、桡骨之间进针。 临床意义:记录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5
旋前圆肌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外侧束、上干、中干 和C6-C7神经根 部位:前臂旋前,掌心向上,肱骨内上髁与 肱二头肌腱连线以远约两指宽处进针。 临床意义:臂丛神经外侧束、和C6-C7神经 根损害。
②正锐波:其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波 形特点为双相,起始为一正相,之后为一时限较宽、 波幅较低的负向波,形状似“V”字形 ③束颤电位:指一个或部分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自 发放电,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3)肌强直放电: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出现的 节律性放电。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衰减,扩音 器可传出类似“飞机俯冲或摩托车减速”的声音。见 于萎缩性肌强直、先天性肌强直、副肌强直及高钾型 周期性瘫痪等。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10
腓肠肌内侧头
神经支配:胫神经、坐骨神经、骶丛和S1S2神经根 部位:小腿内侧,腘窝皱褶下约一手宽处进 针。 临床意义:胫神经、坐骨神经、骶丛和S1S2神经根。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11
股内侧肌
神经支配:股神经、腰丛和L2-L4神经根 部位:大腿前面,髌骨内上角上方4指宽处 进针。 临床意义:股神经、腰丛和L2-L4神经根损 害。
单纯相:轻度用力时,只有几个运动单位参加收缩,肌电图 上表现为孤立的单位电位。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募集的运动单位增多,有些运动 单位密集不可区分,有些区域可见到单位运动单位电位。 干扰相:最大用力收缩时,肌纤维募集更多,放电频率增高, 致使运动单位电位重叠在一起无法分辨单位电位。
异常肌电图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8
趾短伸肌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坐骨神经、 骶丛和L5-S1神经根 部位:外踝远端三横指处进针。 临床意义: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检测。
常用肌肉解剖定位9
胫前肌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坐骨神经、 骶丛和L4-5神经根 部位:胫骨结节下四横批,胫骨嵴外侧一指 宽处进针。 临床意义: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坐骨神经、 骶丛和L4-5神经根损害。
正常肌电图
步骤:
1.插入电活动:进行记录 2.放松时,观察肌肉在完全放松时是否有异常自发电活动; 3.轻收缩时:观察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位相和发放频率; 4.大力收缩时:观察运动单位电位募集类型。
正常肌电图
一、肌电图检测步骤及正常所见 1.肌肉静息状态:包括插入电位和自发电位。
插入电位:指针电极插入时引起的电活动,正常人变 异较大;持续时间不超过300ms
自发电位:指终板噪音和终板电位,后者波幅较 高,10-40mV,频率20-40Hz,通常伴有疼痛, 退针后疼痛消失。 2.电静息:肌肉完全放松,不出现肌电活动。
正常肌电图
3.轻收缩肌电图:记录运动单位电位 (MUAPs)。测定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时 限、波幅、波形及多相波百分比,不同 肌肉有其不同的正常值范围。
wk.baidu.com神经电生理检查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神经元
神经元
神经元
静息电位
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 钠离子的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 多的负电荷。 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在人类骨骼肌为-90mV.
动作电位
刺激→Na+大量内流→产生去极化→动 作电位→ 钾通透性增加,钠通透性降低 →动作电位突然下降至静息水平 →超极 化→静息电位水平→新的刺激 → → →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 感觉神经 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 括运动神经传导(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的测定,以及F波、H反射、瞬目反 射。
1.方法 (1)M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 阴极置于神经远端, 阳极置于 神经的 近端,两者相隔 2~3厘米;记录电 极置于肌腹,参考 电极置于肌腱;地 线置于刺激电极和 记录电极之间。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可有插入电位延长,有正尖纤颤 电位,常见束颤电位,轻收缩时,可见运动单位电位 时限增宽,波幅高常有巨大电位,多相波多;大力收 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呈高频发放的单纯相。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肌源性损害: 急性肌源性损害:可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可见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减小,多相电位增加; 大力收缩时,可有早期募集现象。 慢性肌源性损害:有小的纤颤电位,有长时限、高 波幅多相运动单位电位与短时限低波幅多相运动单 位电位同时存在,大力收缩时,可出现早期募集现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