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含义及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学习文言文可以
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下面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语法知识点
1. 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其中,名词的用法更加广泛,有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等不同类别。
2. 语序: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通常是“主谓宾”的顺序。有时也会出
现倒装、省略等特殊的语序结构。
3. 句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结构包括并列句、主谓句、从句等。从句有宾语
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不同种类。
二、常见修辞手法
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之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2.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特征。
3. 借代:用一个与原指不同但相关的词来代替,常用于形容词和动词的借代。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的言语表达,以强调或渲染其效果。
5. 排比:通过多次列举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句子来增加语言的热度和修辞效果。
6. 对仗:通过平行排列的句子或短语来形成对称的结构和语言的和谐感。
三、语言特点
1. 文言文注重文法和词义的准确,句子结构通常比较规范,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善于运用比拟、夸张等手法。
2. 文言文词汇丰富,有很多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注重意象的表达,常用典故
来说明或强调。
3. 文言文注重音韵的运用,有明显的韵律感和平仄格律,包括押韵、平仄、辞
章等。
4. 文言文在句法结构上较为复杂,有时候使用从句和并列句来表达复杂的意思。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用法
一、“之”的用法: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⑧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本义项指第一个“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例:
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的词语释义
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的词语释义
第1篇: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的词语释义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诘:责备,追问。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缧绁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之、适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第2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主题初中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中考考纲规定“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但是在具体做题中需要结合对文言文的词义进行推断。
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四道题4分,难度不大。
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例:①“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
②“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例:①“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伐无道,诛暴秦。”(道德,道义)《陈涉世家》
②“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原来)《七步诗》
3.词的比喻义
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例:①“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本为天鹅,比喻意义为“志向远大的人”。《陈涉世家》 4.词的假借义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30个实词
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
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一、古代科举制度
1. 义务教育: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2. 义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二、古代政治制度
1. 朝庭:古代政治制度中,“朝庭”一词可以指皇帝的宫廷,亦可指朝廷上下的政治管理机构。
2. 朝贺:指向皇帝恭贺寿诞或祝福吉祥。
三、农业与手工业
1. 亩产:古代用于衡量农产品产量的单位,如小麦亩产。
2. 产业:古代指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特定产品。
四、社会风俗
1. 随从:古代指侍从、跟随、服侍。
2. 随地:指临时性的就地居住。
五、文学艺术
1. 将军:古代指军队统帅。
2. 将校:包括将军在内的军队高级军官。
六、生活用品
1. 门市:古代指商店、店铺。
2. 市井:指街市、市场。
七、宗教信仰
1. 祈福:古代指祈求神明或佛祖庇佑安康。
2. 祈愿:指祈求心愿达成。
在古代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和运用,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使用,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社会风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在古代社会,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广泛存在。这些多义词的语义丰富,为我们解读古代文献和了解古代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线索。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1. 古代科举制度
2022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总结(一)
2022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总结(一)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论语》
②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初中语文七年级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1. 用汉字书写,较少使用标点符号。
2. 语法结构复杂,词序灵活。
3. 有许多古代的词语、短语和表达方式。
4. 使用较多的典故和历史典故。
二、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
1. 夹叙夹议:叙述与议论并行,相互交错。
2. 结构并列:将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起来,用于强调或对比。
3. 插话呼应:在叙述或议论中插入一些涵义相近的话语,起衬托作用。
4. 省略和倒装: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省略和倒装的表达方式,使句子简洁有力。
三、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
1.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处理,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2. 对仗:句子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或衬托的效果。
3.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4. 借代: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代替另一个词或一句话,起到省略的作用。
5. 讽刺:通过夸大或贬低的方式,以达到嘲弄或警示的目的。
四、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词语:
1. 频繁使用的句式有:“以……为……”、“有……而无……”、“不是……而是……”等。
2. 常用的词语有:“士、君子、贤人”等表示人物身份的词语;“公、私、仁、义”等表示道德行为的词语;“乾坤、山河、江湖”等表示万物的词语。
五、常见的文言文篇章类型:
1. 记叙文:描写某一事件的过程或经历,如《岳阳楼记》。
2. 说明文:用来解释事物的来由或道理,如《论语》、《孟子》。
3. 议论文:通过对观点的陈述和辩证,进行思想交流,如《荀子》。
4. 赋诗文:描写自然景物或抒发感情思想,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初中语文重难点词语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重难点词语归纳总结语文学习中,掌握重要的词语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初中阶段,我们需要特别重视重难点词语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对初中语文重难点词语的归纳总结:
一、修辞手法类词语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也是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重要基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定义: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性质,常用的词语有:“如同”、“好像”等。
比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或行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舞。”
3. 借代:用一个代替另一个,常见的有“以身代名”、“以物代人”。
比如:“全国人民庆祝国庆节。”
4.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种特点,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他高兴得像猴子一样跳了起来。”
二、文言文常用词语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它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及其意义:
1. 其:他的、它的。
2. 志:意愿、心愿。
3. 亦:也。
4. 若:如果、似乎。
5. 往:去。
6. 甚:很、非常。
7. 尔:你的。
三、成语类词语
成语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汉语的精华,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解释:
1.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 杀鸡取卵:贪得无厌,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
3.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次行动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4. 悔不当初:后悔自己过去的决策或行为。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九)
文言文答题技巧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总结(二)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总结(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六.为
一、读作wéi时
1.被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2.当,担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筑,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4.表示疑问语气
父子何命焉为?--《公输》
做,干
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5.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6.成,成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伤仲永》
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7.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文言实词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文言实词【—
初三
语文总结之文言实词】,实词就是语文词类中的一种,就是指词语中所含实际意义的
词语。实词能够单独当好句子成分,通常涵盖-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及副词等。
文言实词
实词存有真的意义,能单独当好句子成分通常能够单独提问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
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
在文言文中,斟酌常用的实词的含义存有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须要自学不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够在适宜的时候搬迁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科学知识推测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无法贴近常理和事理,就要考量
与否存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看实词在文言文中与否合乎上下文,贴近语境,常用的。就是实词的优劣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利用语法科学知识分析特定实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
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测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总结:实词称有真的意义,能单独当好句子成分,通常能够单独提问问题的词语。无法当好句子成分的词叫做虚词。现在把功能做为主要依据,指出能单独当好句法成分。
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及完整释义
72、穷①【走完】
欲穷其林。②【贫穷】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③【穷尽】子子孙孙无穷匮。④【深】穷冬烈
74、去①【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距离】西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及完整释义(下)
67、戚①【忧愁,悲伤】不戚戚于贫贱②【亲,亲
属】亲戚畔之
68、其①【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苦其心志② 【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人视端容寂
③【指示代词这、这片】欲穷其林④【表揣测、反问等语气】其如土石何?
69、期①【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望】期在必醉。
③【期限】度已失期。④【满一年】期年之后
70、启【开,打开】启窗而观。
71、且①【况且、尚且】且焉置土石。②【将近】年
且九十。③【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
73、趋【快步走】尝趋百里外
蜀之去南海③【除掉】去死肌,杀三虫
75、入①【进入】出入之迂也。元方入门不顾。②【在国内】入则无法家拂士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③ 【好的、善良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咨诹善道
77、少① 【稍微】宾客意少舒。②【不多】饮少辄醉③【年轻】陈涉少时
78、胜①【能承担,能忍受】高处不胜寒②【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79、市①【买】愿为市鞍马。②【集市】东市买骏马。百里奚举于市
80、食①【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吃】食不饱,力不足。③【食物】百姓孰不箪食壶
浆以迎将军者乎。
81、使①【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派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③【假使,假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让】不使学
82、适①【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②【到、往】抱而适市
干货!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及释义(上),打印收藏!
干货!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及释义(上),打印收藏!
这里列出的140个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包含了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部分的主要内容,记住熟悉后,再遇到文言文方面的考题,就能轻松解决了!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③【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比①【等到】比至陈。②【比较】每自比于管仲。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4、兵①【兵士】行收兵。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军队】上使外将兵④【指军事方面】用兵如神
5、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杀两尉③并怡然自乐
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④【计谋】束手无策
7、诚①【果真】诚如是。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诚心】帝感其诚。④【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8、乘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虽乘奔御风并有乘骑弄旗标枪
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隶而从者。战则请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④【顺着】从流飘荡⑤【堂房亲属】赠从弟。
10、旦【早晨】晴初霜旦旦日
11、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12、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道渴而死(在路上)
②【道义】伐无道。③【方法、道理】策之不以其道。咨诹善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⑤【施仁政】得道者多助
初中语文手册之文言文常见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手册之文言文常见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手册之文言文常见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手册之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台多的内容,而且比较繁琐,下面老师简单概括了一些知识点,比较调理清晰。
文言基础知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的特点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二、文言虚词
(一)之
(二)其
(三)以
(四)而
(五)何
(六)于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倒装句
(四)省略句
四、文言固定句式
(一)表陈述语气
(二)表疑问语气
(三)表反问语气
(四)表感叹语气
(五)表揣测语气
五、文言翻译
(一)文言翻译的最高标准: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一般原则:逐字对照,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文言翻译的常用方法:留、换、删、补、调等
总结: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虚词等等内容,在这里老师就不多介绍了,请看上面讲解的吧。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选好材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
选好材
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含义及用法总结
1.安
①表疑问或者反问,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③安身。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④安稳,稳固。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安逸,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比
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②排列。鳞次栉比
3.鄙
①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粗鄙,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兵
①士卒,军队。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①一齐,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②都。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6.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用马鞭驱赶。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8.乘
坐;驾;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虽乘奔御风。(《三峡》)
9.从
①跟随(动词)。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一狼仍从。(《狼》)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②顺从,听从(动词)。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③顺,随(动词)。
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④由,自,在(介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堂房亲属。
赠从弟。[《赠从弟(其二)》
⑥从容,舒缓。
鲦鱼出游从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0.旦
①早晨。
每至晴初霜旦。(《三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旦日第二天。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殆
疑惑。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12.道
①道路。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②道义,仁政。
伐无道。(《陈涉世家》)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③方法,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⑤思想,学说,主张。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13.堵
墙。观者如堵
14.度
①估计,推测。
度德量力。
②越过,渡过。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③次;回。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15.而
①表并列关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③表递进关系。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⑤表修饰关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⑥表假设关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6.凡
①凡是。凡河中失石。(《河中石兽》)
②总共。不知凡几
17.方
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18.芳
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19.奉
①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②接受,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0.负
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21.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22.孤
幼而无父。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23.股
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24.故
①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②所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③原因,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