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7、成分成熟度;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
A、中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酸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
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
A、岛弧;
B、丘陵;
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
B、裂谷;
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
A、大陆磁异常;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
同的下降盘。
P271
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
共同的早升盘。P272
3、地温级:以℃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
1℃时所增加的深度。P22
4、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P22
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
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
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成叠层构造
。P207
地堑
地垒
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
基本上在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
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
岩、岩浆岩及变质岩。P185
7、造岩矿物:矿物的化学成分中以含氧盐类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辉
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
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P35
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可分一二三组。在
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
即为解理面。P335
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P209
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
1.1地球及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旳〜70km)中
源地震,范围(7om〜300m)深源地震,范围(3oom〜700m)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地质学,基础,习题,答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
地质学基础复习
地质学基础复习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复习
2016年园林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符号为要求园林专业重点章及内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
二、选择/填空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地质作用的特点(填空)
第一章
地球概况,第二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矿物;
岩石圈:由地壳及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
二、选择/填空
1.石英、云母的鉴定特征;
2.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依次为(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O、Si、Al、Fe、Ca、Na、K、Mg、Ti、H。它们的总含量占地壳重量的99.98%。
▲第三章
岩石
一、名词解释
岩石;岩性;
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熔岩;岩浆作用;侵入作用;
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层理;片理;
分选性;磨圆度;
二、选择/填空
1.岩浆岩按SiO2分类(填空); 2.岩浆作用包括(填空);
3.岩浆岩、沉积岩的常见结构、构造类型(选择);4.常见岩浆岩名称(选择);
5.固结成岩作用的基本方式;6.沉积岩的基本结构类型;7.碎屑结构的基本类型; 8.常见沉积岩名称; 9.砂岩分类;
10.在地质历史中岩石处于消亡中和新生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因为地质作用改变着岩石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有特定种类的岩石存在。
11.火山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三、简答题
1.简述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简述陆源碎屑岩磨圆度、分选性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大地水准面
3.矿物
4.造岩矿物
5.晶体
6.同质多像
7.类质同象
8.沉积作用
9.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0.沉积岩
11.沉积相
12.变质作用
13.岩浆岩的产状
14.地层
15.岩层
16.地层层序
17.地层划分
18.平行不整合
19.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0.产状
21.岩相对比定律
22.生物层序律
23.将今论古
24.地温梯度
25.岩石孔隙度
26.地质构造
27.断裂构造
28.地下水
29.承压水
30.含水层
31.透水性
32.成矿作用
33.矿床
34.矿石
35.矿产资源
36.外生矿床
37.解理
38.节理
39.断口
40.岩浆
41.岩浆作用
42.岩浆岩
43.变质岩
44.风化作用
45.剥蚀作用
46.搬运作用
47.成岩作用
48.变质岩
49.构造运动。
50.新构造运动
51.褶皱
52.断层
53.风化壳
54.构造旋回
55.地层层序律
56.构造体系
57.软流圈
58.地槽
59.地台
60.地盾
61.转换断层
62.变质作用
63.克拉克值
64.浊流
二、填空
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及其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和。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和三种。
4、岩层之间的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和)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和,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和。
7、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
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
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
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
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
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
地质学基础重点 复习资料
一、理解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
2、研究岩石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3、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岩相古地理;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
1)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支学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
2)、研究地质与人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支学科;
二、掌握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
三.掌握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难点)。
1、野外观察: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
2.分析试验: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
3. 理论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资料收集2)分析、归纳、推理3)模拟、验证4)得出结论
①“将今论古”的方法:即利用现今正在发生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古代环境)。
②“以古论今、论未来”的方法: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地质学基础》复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露出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遭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颠末破坏而构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颠末复杂的成岩作用而构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构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地质学基础 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二章地球概述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 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重力勘探)
5 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
6 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传输即大地热流
7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 (莫霍面) 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8 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粗、细、轻、重等各种碎屑本来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沉积过程中却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7、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时间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8、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
1、断口和解理的区别与联系。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解理是由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2、五个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
3、煤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
⑵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
⑶使成煤作用持续进行,还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4、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地面的破坏现象等进行划分的。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_(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_(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有自由空气异常。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
关系。
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32、矿床:发现矿石的地方或地段。
33、矿石:若有用矿物含量达到为现代工业技术水平所能利用的程度那么这种岩石就称为矿石
34、矿产资源: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35、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36、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37、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38、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开面叫做断口。
39、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40、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主要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方式。
41、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42、变质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以及搬运沉积和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3、风化作用: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4、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总称为剥蚀作用。
45、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46、成岩作用:由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松散的沉积物再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47、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48、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49、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50、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51、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52、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53、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二、填空
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三种。
4、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志留纪。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7、岩浆分异作用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