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4)在工程部位附近选用料场,应慎重注意, 对上游产地,当坝基覆盖层很厚、铅直防渗深度 不能达到基岩或隔水层时,不要破坏库内坝址附 近的天然铺盖,下游产地距坝址不应小于300~ 500m。坝端产地开采,要保证不影响绕坝掺漏和 边坡的稳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 施工中输水道、溢洪道等开挖的弃料。
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 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常用的野外试验有三大类:
①水文地质试验(钻孔压水试验、抽水试验) ②岩土力学性质及地基强度试验
(岩体变形试验、抗剪试验、抗压试验、点荷载试验)
③地基处理试验 (如:土体载荷试验) 四、长期观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
反滤层作用是预防潜蚀,它必须能顺利排水以降 低孔隙水压力,还要阻止细颗粒通过反滤层的孔 隙被渗水携走。
三、天然建筑材料的勘探与试验
(一)砂砾料产地勘探与试验 水上部分以坑探为主,水下部分用钻探,也 可坑探和钻探相结合。勘探深度应达施工机械有 效开采深度以下1m;若只能水上开采,则勘探深 度至水上最大可能开挖的深度。勘探网的布置, 应按不同勘探阶段,根据产地地层成因和有效层 分布条件,采取不同间距的勘探网。
(二)水文地质测绘
1.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及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及任务:通过对地质、地貌、 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的调查,填绘水文 地质图,查明勘察区内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的开发利用远景评价,并对区内 存在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提出防治措施。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应是查明以下各项: (1)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 (2)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2.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 采用比例尺较提交成果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 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外业填图完成后,再缩小 一级比例尺绘制图件作为正式资料提交。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一:知识要点1.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主要是由渗透作用和凝结作用形成的,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原生水。

2.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岩溶溶洞)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半透水岩土不透水岩土。

4.地下水的分类:(1)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3)我国地下水分类:孔隙(裂隙、岩溶)—上层滞水,孔隙(裂隙、岩溶)—潜水,孔隙(裂隙、岩溶)—承压水4.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叫做包气带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存在,农业上称为土壤水。

其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5.有关潜水埋藏的术语:(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2)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

(3)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

(4)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

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1)大气降水的补给 2)地表水的补给 3)凝结水的补给 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人工补给。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1)泉水排泄(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 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8. 地下水径流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9. 地下水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地流动称为渗透,或称渗透水流10..结构面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分异面(如,层面、片理面、软弱夹层、岩浆侵入面等)和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风化与卸荷裂隙等)。

11.“醉汉树(林)”“马刀树”是用于判断滑坡地质现象的。

1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土质,岩质和混合类。

13.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14:按滑动面与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逆向,斜向。

15.滑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拉裂,蠕滑,弯曲倾倒。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先从水文学知识点开始: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水在地球上分布,循环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水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1.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地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而自大气中降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提供了生命需要的水资源。

3.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海等;地下水是指地下水层中的水资源,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4. 蒸发和蒸腾:蒸发是指地表水面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蒸腾是指植物体内水分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

5.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一种地表水体系,湖泊是由地表水蓄积而成的水域。

水文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工程地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地质条件对于水文的分布和循环有着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是工程地质知识点:工程地质是研究土地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以及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等内容的科学。

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土体的物理性质:土体是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所组成的多相体系,其物理性质包括土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性等。

2.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压缩性、抗剪性、胀缩性等,这些性质对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质构造与地层特征: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形态和地质构造形态的特征,地层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上的地带。

4. 斜坡和岩土工程:斜坡是地面上的倾斜地面,岩土工程是指以岩石和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木工程建筑和其他工程等为主要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

以上是工程地质的一些基础知识,工程地质对于水文学的实践和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水文与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地下水文学,水文地质工程等多个方面,对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项目都有较大的影响。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

●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

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一、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岩土结构、地层特征、地形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岩土结构岩土结构是指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地质体系。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承载能力。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或大型桥梁的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岩土结构是否能够承受大量重量。

2. 地层特征地层特征是指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层。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地层特征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深处是否存在较硬的岩石层。

3. 地形地形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貌的总体表现。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形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地形是否平坦,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和岩土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地下水位、渗透性、含水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当地土壤或岩石下面存在的自然水位。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下水位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

2. 渗透性渗透性是指土壤或岩石对于液体流动能力大小的描述。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渗透性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堤坝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土壤或岩石的渗透性是否足够低,以确保堤坝的安全性。

3. 含水层含水层是指土壤或岩石中存在的水层。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含水层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建设地下停车场时,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大的含水层,以确保停车场不会被淹没。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

地球的物理性质
•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 地磁 • 地热
•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 用地球的质量除以地球的体积,便可得出 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17g/cm3,而地壳上部 的岩石平均密度是2.65g/cm3,由此推测地 球内部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 地核部分密度可达13g/cm3左右。
• 地球的重力一般是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 力。 •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 体),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 力值,称理论重力值。 • 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 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称为重力异常。 • 比理论值大的称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负异常。
•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 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 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 厚度则只有约7km。 • 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 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km。 • 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被康 拉德面所分开。
Hale Waihona Puke • 上层地壳(即A层),其成分以O、Si、 Al及K、Na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 似,所以叫花岗岩层;此层又称为硅铝 层(Sial)。 • 下层地壳,其成分虽然也以O、Si、Al 等为主,但Mg、Fe、Ca等成分则显著增 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 岩层,又称为硅镁层。
• 大气圈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重 要的作用: (1)大气可以供给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 的碳、氢、氧、氮等元素。 (2)大气可以保护生物的生长,使其避免 受到宇宙射线的危害。 (3)防止地球表面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和 水分的散失,如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 将不会存在水分。
(4)一切天气的变化,如风、雨、雪、雹 等都发生在大气圈中。 (5)大气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6)大气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大气容易遭受污染,大气环境的质量直 接关系着人类健康。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1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及气象概况拟建隧道位于滇池断陷盆地北部边缘地带盘龙江Ⅲ级阶地。

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总体上南低北高。

本次勘探各钻口孔口标高为1898.31M~1900.23M,本区间断处盘龙江与金叶河之间,并与之基本平行,西侧距盘龙江间距约180~200M,东侧距金叶河间距约180`~220M。

昆明市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干雨季分明。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6℃,最热平均月份平均气温19.8℃,最冷月份平均气温7.7℃,年日照实数为2481.2小时,无霜期227天。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02毫米,冬春两季干旱少雨,降水量稀少,夏秋季节雨水充沛,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6%~90%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2.0~3.0M/S。

2.地层岩性本次勘测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5.0米,按照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名称,勘测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活动层(Q4ML),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及第四系上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三大类,场区各岩土层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人工活土层(Q4ML)杂填土<1>1:杂色。

稍密。

稍湿。

表层为沥青混凝土,下含杂石,局部为路基结构层。

连续分布,厚度0.50~0.70mm,平均厚度0.54mm。

分布在盾构顶板以上。

素填土<2>2:褐黄,褐灰。

稍密。

湿。

重要成分在粘性土夹杂碎石,多为路基填筑层。

连续分布,层顶埋深0.50~0.70m,厚度1.0~4.9m,平均厚度2.16m .分布在盾构顶板以上。

<2>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粘土<2>1:褐黄。

可~硬塑。

湿。

居中压缩性。

含云母、氧化铁及风化碎石.局部为粉质粘土.连续分布.层顶埋深1.5~0.70m,厚度1.1~2.5m,平均厚度为1.79m,多分布在盾构顶板以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属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如房屋、厂房、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管道及水利水电工程,都是修建在地壳表层(地表或地表下定深度的地方) 的地质环境之中,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方面表现为地质环境以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性和能否正常使用:另方面,建筑物的兴建又会以各种方式反馈作用于地质环境,使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是促使两者之间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

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阑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评价存在的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二是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三是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就是分析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过程、影响因素、边界条件,作出定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参数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作出定量评价,明确作用的强度或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发展的进程,预测出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这种作用会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和结论,提供设计和施工参考,共同制定防治措施方案,以便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工程地质的内涵。

首先从字面拆分,为工程和地质。

工程就是工程建设,土木工程诸如此类的人类行为,地质就是地球的性质特征等一系列的属性。

工程地质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水文地质的内涵。

水文地质的重点在于水文,它是研究地下水的。

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3章_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水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3章_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水

1 地球上的水
50
3000 2000 1600 1200 800 600 400 200 50
400 200
800
1200
1 地球上的水
2 自然界的水2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构成 一个系统,该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快慢及涉及层圈范围,分为水文 循环与地质循环。
淡水 2.5%
河湖水
咸水
冰冻\积雪
地下水
1 地球上的水
水的存在形式
水存在于:
江、河、湖、海、渠、库、塘等洼地
—地表水 水 圈
大气层
—大气水 大气圈
生物体内
—生物水 生物圈
地壳浅部(十几km,主要1~2km)
—地下水 岩石圈
矿物结晶格架
—地下水 岩石圈
岩浆源
—地下水 岩石圈
地幔带
—地下水 岩石圈
(2)河流阶地
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2)河流阶地
形成原因: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原来的河谷抬高,不再被 水淹没。
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可形成多级阶地。
(2)河流阶地
横向阶地 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垂直; 由于河流经过各种悬崖、陡坎,或经过各种软硬不同的岩石下切程度
不同而造成的。 纵向阶地 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 是地壳上升运动与河流地质作用的结果。
3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侵蚀作用
地表水对地面的洗刷作用、对沟谷及河谷的冲刷作用,均不断地使原有地面
遭到破坏。 • 后果:地面大量水土流失、冲沟发展,引起河谷斜坡滑塌、河岸坍塌等各种
不良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
地下水的透明度决定于水中所含盐类、悬浮物、有机质和胶体的 数量。根据透明度把地下水分为透明、微浊、混浊和极浊四级。 (4)臭味
纯水无臭味,但当水中含有某些气体或有机质时就有了某种气味 (5)口味
主要决定于水中化学成分
三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比重
地下水比重决定于水温和溶解盐类。溶解的盐分越多,比重就 越大。地下淡水比重常常接近于1 盐水的比重可用波美度来表示,即一升水含有10克氯化钠,则 盐度相当于1波美度。波美度与地下水比重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量)
Vg
V
4 透水性
定义:透水性是岩石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影响透水性的因素
孔隙大小的影响:当孔隙度一定而孔隙直径愈大,则圆管通道的数量愈 少,但有效渗流断面愈大,透水能力就愈强;
理想圆管状空隙中重力水流速分布 (阴线部分代表结合水,箭头长度代表重力水质点实际流速)
理想化孔隙介质
4 透水性
影响透水性的因素
水的波美度与比重的关系
三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7)导电性 地下水的导电性取决于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盐量 Ke=1/R Ke为水的导电率; R为水的电阻率。 地下淡水的导电率为33×10-5至33×10-3之间
(8)放射性 由地下水中的气态镭射气(氡)及少量放射性盐量引起的
三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 包气带
包气带分三带 中间带 过渡带,介于土壤水带和 毛细水带之间。厚度变化 大,从零米到几百米不等。 •中间带的土壤含水量,随 深度逐步降低。
5 包气带
包气带分三带
毛细带 由于空气和水界面上的表
面张力作用,水可沿地下水 面上升形成支持毛细水,在 包气带底部构成毛细水带。 毛细带内颗粒物大小不同, 毛细上升高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毛细水带上缘常成不规 则形状。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自然环境地质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滑坡、坍塌、泥石流、风化、侵蚀、岩溶、地震等)和天然建筑材料。

2、工程地质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

二是由工程活动而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

从而形成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作用)。

3、地球构造:固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4、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地质作用的类型:⑴内力地质作用。

①构造运动②岩浆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地震;⑵外力地质作用。

①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⑶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6、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7、造岩矿物: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但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如石英、方解石及正长石等。

8、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9、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10、岩浆:位于地壳深部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和一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等)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11、侵入岩: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凝,侵入到上部岩层中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

12、喷出岩:岩浆沿着一定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接触关系及距地表的深度等。

14、岩浆岩依SiO2含量可划分为:⑴超基性岩(SiO2 <45%)⑵基性岩(SiO2 =45%~52%)⑶中性岩(SiO2 53 ~ 65%)⑷酸性岩(SiO2 > 65%)。

15、岩浆岩构造类型:⑴块状构造;⑵气孔构造;⑶杏仁构造;⑷流纹构造。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1、水文地质测绘
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的调查、访问、观测,对含水层、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进行研究,达到分析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提供供水水源地(或供水水源方向)和基础资料。

分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1:1万~1:5万)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1:2千~1:1万)。

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是对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测绘,重点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

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是对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绘边界进行测绘,重点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2、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对矿区岩土体性质、软弱结构面、岩石风化特征、自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物理地质现象、冻融状况等的调查、观测,划分矿区的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结构类型、冻融区界线,提出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基础资料。

测绘范围以达到采矿工程可能影响的边界外200~300m (一般与矿区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同),比例尺1:2千~1:1万(一般与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同)。

3、环境地质调查
通过对矿区及影响范围的区域稳定性、滑坡、崩塌及危岩、山洪泥石
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废弃物污染、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调查、访问、测绘,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初步确定矿区地质环境类型。

调查范围和比例尺一般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和比例尺。

2024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与实务重要考点汇总(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024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与实务重要考点汇总(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024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与实务重要考点汇总第一章矿业工程技术第一节:工程测量与工程地质第二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点一:砂土按照颗粒级配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知识点二:黏性土的状态指数主要有哪两项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知识点三:土的抗剪强度主要用于评价什么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计算土压力。

知识点四:岩石按其生成分类沉积岩(石灰岩、灰岩、各种碳酸盐、砾岩)、岩浆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

知识点五:围岩级别与稳定性的关系围岩级别越高,稳定性越差(Ⅲ级围岩,毛硐跨度5-10米,围岩能维持一个月以上的稳定,主要出现局部掉块和塌落)。

知识点六:地层产状主要参数走向、倾向、倾角。

知识点七:地质构造分类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分为:断层、节理、裂隙)、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构造分为:背斜、向斜)。

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知识点八:井巷施工穿越断层带应采取哪些措施预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采用临时支护(金属棚背板、管棚、锚喷、前探梁)和加强支护、注浆固结等措施,与含水层相联系的断层,应采取超前探水措施。

知识点九:原岩应力的分类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一般以水平应力为主,主要作用方向指向岩帮,巷道施工防垮落“固顶先固帮”。

知识点十: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哪些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带)水、老窑水。

充水岩层:孔隙充水岩层(立井冻结施工凿井穿过次含水层)、裂隙充水岩层、岩溶充水岩层(以突水为主,突水量大、水压大、容易淹井)。

知识点十一:矿井的充水通道主要有哪些岩石的孔隙与岩层的裂隙、断裂构造、导水陷落柱、岩溶塌陷和“天窗”、人为导水通道(封闭不良或未封闭的钻孔、长期排水形成的通道、采掘活动形成的导水通道)。

知识点十二:矿井涌水量的实测方法浮标法、堰测法、观测水仓水位法、容积法。

知识点十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修订时间每三年修订一次。

知识点十四:不同水文地质类型隐患排查时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排查;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
总结词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包括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等。
详细描述
工程地质研究涉及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率、含水量等;化学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 性等;力学性质,如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等。此外,工程地质还研究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如滑 坡、泥石流、地震等。
水标准。
水位动态
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了解水 位随时间、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变 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提供依据。
地下水污染评价
污染源调查
01
调查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了
解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
污染扩散分析
02
通过模拟软件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扩散范围和趋势,预测潜在的
污染影响区域。
污染治理方案
03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降
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1 2
基础稳定性影响
评估地下水对工程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如地基承 载力、抗滑稳定性等,确保工程安全。
施工期排水
分析施工期排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制定合理的 排水方案,防止因排水导致的不良地质现象。
岩土体的工程分类
根据岩土体的不同性质, 将其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 类型,如岩石、碎石土、 砂土、粘性土等。
地质构造的评价
断裂构造
研究断裂的类型、规模、活动性以及 与工程的关系,判断其对工程安全的 影响。
褶皱构造
岩层产状与接触关系
了解岩层的倾斜、弯曲和相互接触关 系,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研究褶皱的类型、规模、形态和形成 时代,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1.什么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P11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表面的地质作用。

特点: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引起地壳岩石圈快速颤动或波动,在地球内部产生巨大能量可使地球内部原岩溶变成岩浆,使原有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

①构造运动②地震作用③岩浆及火山作用④变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壳以外的能量,如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或日、月及天体引力等得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在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地质作用。

特点:地壳表层岩石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剥离原地,呈现有规律地堆积,使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硬的岩石。

①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2.熟记地层年代表。

P133.什么是矿物?矿物有哪些性质。

P17矿物: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矿物的物理性质;形态,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⑴形态:通常以固态存在于地壳中,极少数为液态和气态。

矿物的形态是指固态矿物单个晶体形成集合体的状态。

⑵颜色:矿物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的反映。

根据矿物颜色成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⑶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条痕板)上擦划而留下的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

条痕色比矿物的颜色更为固定,因而是鉴定矿物的重要标志。

⑷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称为光泽。

⑸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解理。

⑹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呈各种凸凹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

例如锯齿状(自然铜)、贝壳状(石英)、参差状(黄铁矿)等。

⑺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称为硬度。

4.什么是岩石,三大岩石的成因及结构、构造特点。

P17,P32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很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为重力水。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形成的,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上升一定高度的水。
滑坡: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整体滑动破坏的现象。
上升泉:靠承压水补给,在出露处水自下向上运动的泉
下降泉:靠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水自出口自由泄流的泉。
潜水: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裂隙水:埋藏于岩基裂隙中的地下水。
孔隙水: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重力水。
渗透系数(K):表示岩土透水性的指标,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面的重力水。
临空面:指位于滑坡体前缘的自由面。临空面的存在使滑体沿滑动方向有了变形空间,如基坑的壁面、边坡的坡面。
崩塌:指在陡坡地段的边坡上,岩土体被多组张裂缝和节理裂隙分割,因受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无固定方向裂开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
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综述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综述

一:知识要点1.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主要是由渗透作用和凝结作用形成的,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原生水。

2.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岩溶溶洞)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半透水岩土不透水岩土。

4.地下水的分类:(1)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3)我国地下水分类:孔隙(裂隙、岩溶)—上层滞水,孔隙(裂隙、岩溶)—潜水,孔隙(裂隙、岩溶)—承压水4.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叫做包气带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存在,农业上称为土壤水。

其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5.有关潜水埋藏的术语:(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2)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

(3)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

(4)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

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1)大气降水的补给2)地表水的补给3)凝结水的补给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人工补给。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8. 地下水径流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9. 地下水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地流动称为渗透,或称渗透水流10..结构面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分异面(如,层面、片理面、软弱夹层、岩浆侵入面等)和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风化与卸荷裂隙等)。

11.“醉汉树(林)”“马刀树”是用于判断滑坡地质现象的。

1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土质,岩质和混合类。

13.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14:按滑动面与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逆向,斜向。

15.滑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拉裂,蠕滑,弯曲倾倒。

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崩塌,滑坡。

16.边坡要素:坡角和坡高17.边坡开挖后,坡体表部会出现一系列与坡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斜张性裂隙,被这种裂隙切割的岩体向临空面方向松开、移动。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一般设设计部分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1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1.1.1工程地质南京地铁珠江路综合楼工程位于中山路吉兆营路路口东南角,占地面积南北长约70m,东西宽约50m。

综合楼主楼26层,高约100m,采用钢结构体系;裙楼高6层,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综合楼设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分为17.86m。

本工程地质条件与珠江路车站北段基本类似,地面实测标高在10.46m左右。

建址范围内自上向下土层构成分别为:(1)①杂填土:褐黄色,松散~稍密,由碎砖、碎石及粉质粘土混填;(2)①-2b2-3素填土:褐黄~褐灰色,软~可塑,主要由粉质粘土填积,夹少量碎砖;(3)②-1b3粉质粘土:灰黄~褐灰色,软塑,局部夹粉土;(4)②-2b3-4粉质粘土:灰色,软~流塑,夹淤泥质粘土;(5)③-1-1b1-2粉质粘土:灰黄~绿灰色,可~硬塑;(6)③-1-1b2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7)③-1-2b3-4粉质粘土:褐黄~褐灰,软~流塑;(8)③-2-1b2-3粉质粘土:褐黄~褐灰,可~软塑;(9)③-2-2b3-4粉质粘土:褐灰~灰色,软~流塑,夹薄层粉砂;(10) ③-3-1b2粉质粘土:褐灰~灰色,可塑;(11) ③-3-2b2粉质粘土:灰黄~绿灰色,可塑,夹少量粉细砂及卵砾石;(12)③-3-3d2中粗砂:灰~灰黄色,中密,局部分布;(13) ③-4e粉质粘土混粗砂卵砾石:灰黄色~紫红色,可塑,卵砾石含量一般为5~30%,粒径1~8cm,局部含量达60%,粒径大于10cm。

1.1.2水文地质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浅层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

浅层孔隙潜水直接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位埋深约1.0~1.4米。

我们取地下水位为1米,高程为9.46米。

深层微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第③-3-3d2层2.0m厚的粗砂混砾石土层中,地下水位埋深约32m左右。

该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径流条件较复杂。

场地内水的渗透性较差,在4.5m 厚的第 ③-1-2b3-4层粉质粘土(夹薄层状粉砂)中,水平渗透系数为12.1×10-7cm/s ,垂直渗透系数为59×10-7cm/s ,此层降水后可较大幅度提高土体强度,减少基坑位移。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和地质工程问题的重要学科。

水文学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利用规律,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第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流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等。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水文观测、水文分析、水文模拟和水文预测等。

第二,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地下水是地球表层以下的水体,它是由降水、融雪和地表水补给形成的。

地下水的分布受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地下水的分布可以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模型来研究和预测。

第三,地下水的流动和补给。

地下水通过地下水流动形成地下水流域和地下水流量。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受地下水流动力学和地下水流动条件的控制。

地下水的补给包括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第四,地下水的利用与管理。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广泛应用于灌溉、饮用水供应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地下水开采和水资源保护是地下水利用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第五,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措施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工程勘察与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第六,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条件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约束因素。

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等。

合理评价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第七,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地质灾害是地质条件引起的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工程地质学通过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人类安全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介绍。

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和地质工程问题的重要学科,对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
化合物。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

●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

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
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
●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岩层产状:岩层层面的空间状态。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倾斜构造:原来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倾斜,造成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只见具有一定的倾角,成为倾斜构造。

●褶皱构造:刚性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缓慢的水平挤压的作用下,由原来水平平展的形态变
成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断裂构造: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但是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
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产生断裂。

岩层断裂后,如果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裂隙(节理);有相对位移,则称为断层。

●风化:在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遭受
破坏和分解的作用。

●风化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

●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岩石性质。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中岩石进行破坏。

●河流侵蚀方式:磨蚀、冲蚀、溶蚀。

●河流侵蚀作用类型:下蚀、侧蚀作用。

●河流搬运作用:河流将其携带物质向下游运送的过程。

→机械搬运(悬、推、跃运)、
溶运。

●河流沉积作用: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综合地
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可溶性岩石、水的溶蚀力、岩石的透水性、水的运动特点。

●地震:是弹性波在地壳岩石中传播所引起的快速颤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震级: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过程。

●地震成因类型:构造、火山、陷落、诱发地震。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特点:(1)潜水面以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通,所以大
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渗入而补给潜水,成为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潜水面埋藏深度及含水层的厚度是经常变化的,他们受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形最显著。

(3)潜水具有自由表面,为无压水。

(4)潜水的排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泉的形式排除,这是潜水的主要排泄形式,称为水平方向的排泄。

另一种是消耗于蒸发,为垂直。

●承压水:是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的地下水。

●承压水特点: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

地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非自由面。

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及水温等受气象水文因素季节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任一点的承压含水层的厚度稳定不变,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

●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各类工程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在同地下水接触时,由于物理和
化学作用,使硬化后的混凝土逐步遭受破坏,强度降低,最后导致影响建筑物安全的现象。

●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表现形式:分解性、结晶性、结晶和分解复合型侵蚀。

●渗透系数K:表示岩石透水性的指标。

●岩体结构分类:整体块状、层状、碎裂、散状结构。

●边坡:岩石表面的天然地质和工程地质的作用范围内具有露天侧向临空面的的地质体。

●边坡变形破坏的类型:(一)变形:松弛张裂、蠕动。

(二):破坏:崩塌、滑坡。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与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

●不稳定边坡防治措施:防渗和排水,清除危岩、削坡减重和反压,支挡工程,锚固。

●自重应力:是由岩体自重而产生的内应力。

●构造应力:是指由地质构造左右而形成的地应力。

●保障洞室围岩稳定的措施:合理施工,施工监控、信息反馈和超前预报,支撑、衬砌与
支护,固结灌浆。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阶段: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勘察阶段。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普查、详查、开采阶段勘察。

●工程地质测绘:它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勘查区的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将它们填绘在地形图上,为下一步布置勘察、试验及长期观测工作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
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