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和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1. 引言1.1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概述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是重要的热传递部件,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焊接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设备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是将换热管与管板进行连接的过程,通过焊接技术将二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换热效率和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选材要求、预处理工作、焊接工艺、质量控制及现场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并且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焊接接头的牢固性和耐久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对焊接工艺的认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做好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生产安全。

2. 正文2.1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选材要求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选材要求对于整个焊接工艺的质量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换热管和管板的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工作温度、工作压力等因素,以确保焊接后的装置能够稳定运行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对于换热管的选材要求,通常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合金钢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

对于管板的选材要求,一般会选择与换热管材料相匹配的材料,以确保焊接接头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管板材料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以确保整个装置的运行安全。

在选材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以便进行后续的焊接和加工工艺。

选用合适的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焊接效率,还可以减少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选材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整个焊接工艺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装置运行稳定性。

2.2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预处理工作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预处理工作是确保焊接质量和长期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

渗铝钢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规程( 机 密 )

渗铝钢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规程( 机 密 )

渗铝钢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规程
1. 将渗铝钢管管头与冷换管板表面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清理干净,无须磨掉管头表面渗铝层,但需磨掉管头端面渗铝层,或下料切掉管头端面渗铝层,以防止管头端面含铝量过高,影响焊接质量。

2. 采用钨极氩弧强度焊(角焊缝),二遍填丝。

3. 第一便填丝建议使用焊丝规格型号为φ1.4-φ1.6mm JG—50(H08Mn2SiA),第二便填丝建议使用焊丝规格型号为φ2.0mm JG—50(H08Mn2SiA)钨极选用φ2.5-φ3.0mm。

如管板堆焊不锈钢时,焊丝材质建议使用H1Cr 24Ni13。

4. 渗铝管头应露出焊接端面2.5-3 mm,焊接电流应控制在第一便填丝120— 140A,。

第二便填丝160— 180A,管头焊后不准有烧损击穿。

修补焊缝也应采用氩弧焊。

5. 冷换管束管头与管板焊后应进行贴账,不允许强度胀。

以上焊接规程不能代替焊接工艺,使用单位要根据以上规程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焊接工艺,以确保焊接质量。

非常重要∶1. 渗铝管供货长度不小于6030mm,因穿管前要进行二次定尺下料,在焊接前应将非下料一端磨掉管头端面渗铝层,以防止管头端面含铝量过高,产生裂纹。

2. 管板及折流板孔加工公差尺寸应增加0.2mm。

φ25的渗铝管,保证管板孔径不小于φ25.6,折流板不小于φ25.9;φ19的渗铝管,保证管板孔径不小于φ19.6,折流板不小于φ19.9。

抚顺市天隆石化设备防腐厂技术科。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控 制 活 塞 行 程 , 工 件 双 向受 力 双 面变 形 , 过 对 工 使 通 件 上 施 压 线 逐 条 施 加 压 力 , 受 压 工 件 达 到 设 计 要 使
求 , 方便 又快捷 。 既 收稿 E :01 1 5 l 20 —1—1 期
维普资讯
—7 2 6 4 8 — — — — 。接 着 , 重 新 从 第 一 个 区 域 将 错 再
开 的单 元 按 上 述 顺 序 逐 一 焊 完 , 成 整 个 焊 接 工 作 。 完 采 取 上 述 焊 接 顺 序 , 接 产 生 的 热 量 集 中 在 尽 焊 量 小 的范 围 内 , 产 生 的 应 力 较 小 , 板 的 变 形 也 且 管 小 , 工 也 便 于 操 作 , 免 了 管 板 由 于焊 接 变 形 而 影 焊 避 响 密 封 面 的密 封 效 果 。
按 G 1 1 备 试 板 和 试 管 管 束 , 板 厚 度 = B5 制 试 换 热 管 与管 板 的 焊 接 接 头 质 量 好 坏 , 接 影 响 直 换 热器制造质量 , 方 面接头质量差 容易发生泄漏 , 一 6 'l试 管 规 格 2 0nl, l T 5×2. , 对 前 将 试 板 与 试 管 表 5组 面 的油 、 、 等 杂 质 清 理 干 净 , 焊 采 用 钨 极 氩 弧 污 锈 点 焊 , 材 为 H 8 2 i 每 个 接 头 点 两 处 , 焊 位 置 焊 0 Mn S A, 点 在 图 3中 的 3点 和 9点 位 置 。 焊 接 工 艺 参 数 见 表 1 。 焊 接 位 置 为水 平 固定 , 接 时 引 弧及 熄 弧 应 避 焊
L I n ri l
H0 Mn s 8 2 i
2 o 9 ~ l0 l . 0 2 8~ 2 l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换热管与管板手工焊接通用工艺

换热管与管板手工焊接通用工艺

换热管与管板手工焊接通用工艺
1 准备工作
1.1 检查管板孔表面粗糙度、管孔尺寸及换热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1.2 管板、折流板组装前应用丙酮清洗(不锈钢酸洗后仍需丙酮清洗);换热管(黑管或光亮管)均需用百叶轮打磨抛光处理两端部至少50mm,且不能减薄管壁厚度。

1.3 组装管束,并用保鲜膜对管头焊接部位进行保护
1.4 焊接设备应采用脉冲氩弧焊机及配套的焊枪组件;焊枪配用带滤网的导流器和至少12mm的喷嘴
2 焊前清洁与防护
2.1 焊前应用丙酮和绸布再次清洗管板孔、换热管端部及待焊表面(建议采用清洁50个接头焊接50个接头的形式进行)
2.2 焊前也应用丙酮和绸布对焊丝表面进行清洗
注:用绸布试擦显示无污才能焊接
3 焊接要求
3.1 每个接头应采用手工GTAW进行点焊(填丝要求按打底焊),点焊位置如图3.2 打底焊道起弧和收弧必须偏离点焊区域
3.3每个接头均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分三道焊,每道焊接方向均向上,焊道的起弧点和收弧点如图
3.3.1碳钢接头三道均采用填丝焊
3.3.2不锈钢接头第一道采用自熔焊,第二、三道均采用填丝焊
3.4 焊接时喷嘴应保持固定角度随电弧移动,送丝应保持连续;收弧时应采用脉冲衰减;灭弧后不应立即移开喷嘴,应继续通气进行保护
3.5 层间清理采用钢丝抛盘对焊缝及管口进行处理,必要时用丙酮清洗
3.6 焊道收弧应完全覆盖焊道起弧点(覆盖长度>2倍焊缝宽度);在多道焊中,前一焊道必须被下一焊道完全覆盖,焊接层的焊道头和焊道尾需相互错开(偏移)。

换热管与管板预焊接工艺规程

换热管与管板预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工艺规程(规程编号:HG2016001 ________ )产品编号16001 __________ 名称分汽缸图号RS160602-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河南辰闰科技有限公司E E I「:InD 1u』ER5Ba3b"bD3焊接接头编号简图产品型号 K1500L产品名称K1500L 搪玻璃反应釜规程编号HG2016001共1页第1页3 1\ 卜G3注:筒体A、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不小于20%射线探伤检测,达到NB/T47013.2-2015标准中川级为合格,射线检测技术级别不低于AB级。

接头简图: A1、 B3、 B2、 B1内侧一焊接位置1G 后热 焊接技术 SAW钨极直径 预热温度(°C ) 喷嘴直径焊后热处理 脉宽比(%)层间温度(°C ) 正面气体成分/气体流量背面焊接工艺卡1焊接工艺程序1•焊前:组对前清理坡口两侧油污、水份、不锈钢 涂白垩粉,打磨坡口及待焊处直至显示金属光泽(每侧 各 20mm ) o2•组装点固:点焊缝对称均布,点焊长度 60mm ,间距350 mm ,点焊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层间清 渣须打磨干净,层间接头错开50mm 。

3•焊接:按焊接工艺参数要求进行短弧焊接,严禁 在非焊接部位引弧,如法兰等。

4.焊后打磨清理内外表面缺陷及焊渣。

自检合格,转下一工序。

母材1/12/1 备注规程编号 产品图号接头名称接头编号工艺评定编号持证项目Q235BQ235B焊接方法SAW SAW 厚度mm填充材料 牌号直径12 12焊缝 金属焊接电流极性电流(A )H08A电弧 电压(V ) HJ431-H08A HJ431-H08A DCEP 550~65032~35背面清根(注:碳弧气刨清根 +修磨)DCEP 550~650 32~35 内筒体纵缝对接接头 内筒体封头环缝对接接头 高颈法兰筒体环缝对接接头 高颈法兰封头环缝对接接头A1、B3、B2、B1HP14SAW-1G(K)-07/09/19厚度mm焊接速度(cm/mi n)42~4645~4812线能量(KJ/cm)1.内侧焊缝余高:0-1mm ;外侧焊缝余高:0-1.5mm 。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流程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流程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流程如下:1. 前期准备在开始焊接之前,需要对换热管和管板进行清洗和检查,确保表面无油污、锈迹和其他杂质。

程数-换热管与管板连接

程数-换热管与管板连接

程数-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因换热器分为管程和壳程,所以其程数也分为管程数和壳程数。

其目的均在于提高其传热系数。

1.管束分程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最简单的就是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其可实现顺流或逆流操作方式。

例如须要减少成套面积,存有两种方法,一就是减少换热管长度,而是减少换热管数目。

从生产、加装及修理方面来说,换热管太短,受一定管制,故常使用减少管数的方法。

为化解管数减少后,流速减少而引致传热系数增加,大多使用将管束分程的方法去提升流速以达至减少传热系数。

管数分程通常分成1、2、4、6……12等。

(1)尽量能使各程换热管数量大致相等,以减少流体阻力。

(2)分程隔板槽的形状必须直观,密封面长度尽量长,以利生产和密封。

(3)相邻管程之间管程流体的温度差不宜过大,不超过20ºc为宜,以避免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和恶化密封条件。

2.壳程分程壳程分程就是在壳体内装入平行于管束轴线方向的纵向隔板,以增加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次数。

gb151-89中图1-7的e、f、g、h为二壳程。

尽管现已成功地制造六壳程的管壳式换热器,但由于其制造困难,所以一般设计中很少超过两壳程。

换热管与管板相连接(1)强度胀接:为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胀接;(2)贴胀:为消除换热管与管孔之间缝隙的轻度胀接;(3)强度焊:保证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焊接;(4)密封焊:保证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密封性能的焊接。

2.强度肿胀直奔胀接机理:胀接法是目前最通用的一种连接方法,它是利用胀管器,使伸到管板中的管子端部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而管板只达到弹性变形,因而胀管后管板与管子间就产生了挤压力,使管子和管板紧紧地贴在一起,达到密封紧固连接的目的。

使用肿胀接时,管板硬度比管端硬度低,以确保肿胀直奔质量,这样可以免去在肿胀接时管孔产生的塑性变形,影响肿胀直奔的紧密性。

当超过没这个建议时,可以将管及端的展开淬火处置,减少硬度后展开肿胀直奔。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方法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方法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方法:1、管板管孔加工:。

孔径、孔距符合图纸要求,孔内坡口1x45o,所有管孔内表面粗糙度6.32、管子装配:管头、管孔除油和清洁,管端伸出管板4mm(管外径19.05),加工到等高并用TIG焊进行管子固定。

3、自动GTAW焊接:(1).第一道自熔不加丝封底.(2).然后两道自动GTAW加焊丝,连续两道以确认焊加强高2mm(管外径19.05),自动GTAW 操作使用24V,150~90A,矩形脉冲直流电流。

(3).最后一道不加丝焊收口,保证焊缝外观光滑,自动GTAW外观上要有足够的加强高度2~2.5mm,对伸出管端头没有任何切口或破坏。

(4).所有管子和管板焊缝最终要进行100%PT,(根部和层间PT不推荐使用,由于可能引入染料的外部污染影响焊接质量)。

(5).在所有焊接和PT结束后,对每根管子进行贴胀。

(6).所有管子和管板连接自动GTAW焊缝在水压试验之前,应进行1%NH3,0.7MPA的气体渗透试验(壳侧),所有焊缝应保持干燥状态并且如果发现缺陷可以进行修理。

(7).如果自动管子管板连接的GTAW焊缝发现泄漏或缺陷,禁止使用手工补焊,正确返修方法如下:(a).首先用转动工具切掉缺陷焊缝(b).用此工具加工孔内部1x45o坡口(c).依据自动GTAW程序重新焊接。

关于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联接质量问题的探讨本讨论话题很好,也是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个重要而普遍实际具体问题,从中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大家!单位里实际生产中,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相关工艺欠缺或不完善不详细,很盲目不科学一味凭经验操作,事先不做相关焊接工艺评定,不做胀管试验,随便胀焊,特别是在胀接时没有什么顺序,质量很难以保证的。

请教大家以下问题:1、胀管率怎么确定?顺序怎么为好?2、MOCK—UP模拟产品怎么做?胀焊前是否不同型每台产品都要做?3、是否有完善的胀管工艺提供可学习参考一下?。

胀接通用工艺

胀接通用工艺

胀接通用工艺1. 总则:本通用工艺适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板与管子的胀接。

2 胀管前准备2.1 管端及管板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渍污物、毛刺、铁屑、锈蚀等杂物;管孔表面不得有影响紧密性的缺陷,如贯通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

2.2 测量管板厚度,检查所领的胀管器是否符合要求。

2.3 准备润滑油及冷却用油。

3 胀管长度3.1 胀接连接时,其胀接长度不得伸出管板背面(壳程侧),换热管的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渡,不得有急剧的棱角。

4 胀管率ρ对于钢管和钢管板,ρ=12~18%为强度胀接;ρ=7~10%为紧密胀接;ρ=3~7%为贴合胀接,不能保证联接强度和严密度。

过大的ρ会使管壁加工硬化严重,甚至发生裂纹,胀接强度也会降低。

如果管子直径较大,管子的金属材料较软,且管板的金属材料较硬时,则选取较大的胀管率。

其值可按下式计算:ρ=(d K-d N-e)/Do×100%式中:d K——管子胀接后的内径d N——管子胀接前的内径e—胀接前管子与管板的间隙(即管子胀前外径)Do—胀接前管板孔径5 胀接过程5.1 为减少管板胀后变形,推荐按梅花状的顺序定位胀。

5.2 对大直径,(D N>1000)特别是薄管板,为避免胀后变形,在定位胀前,将两管板保持与管子垂直,测量四点,其中两管板间距之差不得超过:D N<1000时2mm;D N≥1000时3mm。

两管板按上述要求调好后,靠近中心处临时用拉杆若干根将两管板拉紧,再按上述步骤胀接。

5.3 胀接过程中允许施用润滑油,但一定要防止润滑油带入管板孔内。

5.4 胀管时,一旦过胀,发现管子胀裂,需更换管子,管子抽出后,修磨管板孔。

管孔最大直径应不大于Do+1㎜。

5.5 管子全部胀完后,应逐根检查管口是否有漏胀。

如果管头超差应用钻头锪到允许范围,见下表6 胀管质量要求:6.1 胀口内壁光滑平整,无凹陷擦伤、重皮、起毛。

6.2 胀口扩大部分的过渡区应无明显棱角,不准出现裂纹。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精品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精品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
1.管板厚度应≥20 mm,复合材料的覆层材料可计入管板厚度。

2.管板长×宽= 4.5K×
3.5K mm,K为管孔与管孔中心线距离。

3.管板机加工10个孔,管孔直径允许偏差
4.管口倒角一般为1~2×45°。

三.试件换热管
1.换热管每支长度应≥80mm。

2.换热管伸出长度:检查剖面角接接头的H值不得小于管壁厚度的1.4倍,H值为管口倒角的深度+管伸出管板平面的长度。

3.换热管应除锈、油污等,长度为管板厚度+25 mm。

四.焊接
按“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卡”,一般采用氩弧焊滿焊。

五.检验
1.渗透检验:对10个接头进行PT,无裂纹为合格。

2.金相检验:任取对角线位置的两个管接头互相垂直切开,共8个面,其中应包括一个取自接弧处,焊缝根部应焊透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

3.角焊缝厚度测定:在8个金相检验面上测定。

每个焊缝的厚度都应大于等于2/3的管壁厚度。

六.评定内容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卡、焊缝施焊检验记录、渗透检验报告、金相检验报告、原材料及焊材质量证明书复印件、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附加评定报告。

七.重新评定
1.焊前改变清理方法;
2.变更焊接方法的机动化程度(手工、半机动、机动、自动);
3.由每面单道焊改为每面多道焊,或反之;
4.评定合格的电流值变更10% ;
5.手工焊时由向上立焊变为向下立焊,或反之;
6.焊前增加管子胀接;
7.变更管子与管板接头焊接位置(垂直固定2G改为水平固定5G,或反之);
8.增加焊条直径;
9.改变焊丝的直径。

换热管和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

换热管和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1.本1规程规定了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和要求。

1.本2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制造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其它材料制造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亦可参照执行。

2总则2.换1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制造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3.换2热管与管板连接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胀焊并用等型式。

具体连接方式在图样或公司技术部门在制造专用工艺中规定。

3一般要求4.当1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连接时,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除换热管材料为不锈钢或有应力腐蚀场合外,可采用管端局部退火的方式来降低换热管材料的硬度。

5.管2孔表面粗糙度当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M m且符合图样要求;当换热管与管板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M5且符合图样要求,同时管孔表面不得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缺陷,如贯通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

3.连3接前,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表面应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干净,不应留有影响胀接或焊接连接质量的毛刺、铁屑、锈斑、油污等。

穿管前,应对换热管进行机加工平头,平管公差L+mrn。

穿管前,应采用钢丝刷、钢丝轮、砂纸将换热管管头(包括管口端部)毛刺、铁屑、锈斑、油污去除干净,至呈金属光泽。

用于焊接时,换热管刷管范围不小于换热管外径尺寸,且不小于2mm;用于胀接时,换热管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刷管后,换热管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已经刷管处理的换热管必须在7天内与管板进行胀接或焊接连接,否则应重新进行刷管处理。

c)换热管的外伸长度,按产品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对需打磨的管头要求打磨平整,不得有卷边现象,并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管板、管端表面残留的砂轮灰等杂物。

d)当换热管与管板定位后实施焊接或胀接前(不超过4小时),应采用钢丝刷将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表面的锈斑、油污清理干净。

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工艺换热器作为将物料之间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传热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及石油、化工、动力、医药、原子能和核工业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作为独立的设备,如加热器、凝汽器、冷却器等;也可作为某些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一些化工设备中的热交换器等。

尤其在耗能用量较大的化工行业中,换热器在化工生产的热量交换和传递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设备,在整个化工生产设备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换热器从其功能上来看,一方面是保证工业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

按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U形管式换热器等等。

其中除板式换热器外,其余几种属于管壳式换热器。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上较大的换热面积,而且换热效果好,同时具有结构坚固、适应性强、制造工艺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和管板是换热器管程和壳程之间的惟一屏障,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连接质量决定了换热器的质量优劣和使用寿命,是换热器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多数换热器的破坏及失效都发生在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部位,其连接接头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化工设备及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对于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工艺就成为了换热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

目前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主要有:焊接、胀接、胀接加焊接以及胶接加胀接等方法。

1.焊接换热管与管板采用焊接连接时,由于对管板加工要求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有较好的密封性,并且焊接、外观检查、维修都很方便,是目前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连接方法。

在采用焊接连接时,有保证焊接接头密封性及抗拉脱强度的强度焊和仅保证换热管和管板连接密封性的密封焊。

对于强度焊其使用性能有所限制,仅适用于振动较小和无间隙腐蚀的场合。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空冷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用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热量传递和换热。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来冷却或加热流体,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在空冷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工艺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空冷器的换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一、焊接工艺的选择在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两种方式。

手工焊接需要操作工人具备一定的焊接技术和经验,对于焊缝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而自动焊接则可以实现焊接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

在选择焊接方式时,需要根据空冷器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效率的统一。

二、焊接材料的选择在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中,常用的焊接材料有不锈钢焊丝、镍基焊丝等。

这些焊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能够适应空冷器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在选择焊接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焊接性能、耐蚀性以及成本等因素,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三、焊接工艺的要点1.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焊接前,需要对焊接设备和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对要焊接的管道和管板进行清洁和防腐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孔和焊接质量缺陷。

2. 焊接工艺的控制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和焊接质量。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温度等参数的控制,以及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还需要对焊接过程中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性。

3. 焊接后的处理工作在完成焊接后,还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除渣和清洁工作,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和氧化物。

还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四、焊接质量的评定在空冷器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工艺中,焊接质量的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可以采用目测检查、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方式进行焊接质量的评定,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换热器通用胀接工艺

胀管通用工艺规程一、胀接说明1 胀接胀接是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联接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胀管器伸入换热管管头内,挤压管子端部,使管端直径扩大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板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当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变形,管板对管子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使管子与管板孔周边紧紧地贴合在一起,达到密封和固定连接的目的。

由于管板与管子的胀接消除了弹性板与塑性管头之间的间隙,可有效地防止壳程介质的进入而造成的缝隙腐蚀。

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这种工况下,或预计拉脱力较大时,可采用管板孔开槽的强度胀接。

胀接又分为贴胀和强度胀。

2 胀管率胀管率是换热管胀接后,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贴胀与强度胀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管子胀管率 (管子直径扩大比率) 的控制不同,对冷换设备换热管来说,强度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1~2.1%,而贴胀要求的胀管率H为0.3~0.7%。

3 贴胀贴胀是轻度胀接的俗称,贴胀是为消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缝隙,以防止壳程介质进入缝隙而造成的间隙腐蚀。

由于贴胀时胀管器给管子的胀紧力较小,管子径向变形量也就比较小。

因此换热管与管板孔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它不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且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仅起密封作用。

贴胀时,管孔不需要开槽。

4 强度胀强度胀是指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度均由胀接接头来保证的连接方式。

强度胀接的管板孔要求开胀管槽,一般开两道胀管槽。

以使管子材料在胀接时嵌入胀管槽内,由此来增加其拉脱力。

特别是当使用温度高于300℃时,材料的蠕变会使挤压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发生管子与管板松脱,这时采用强度胀接,其抗拉脱力就比贴胀要大得多。

胀管前应用砂轮磨掉表面污物和锈皮,直至呈现金属光泽,清理锈蚀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2倍。

管板硬度应比管子硬度高HB20~30,以免胀接时管板孔产生塑性变形,影响胀接的紧密性。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摘 要:通过对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介绍,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减少焊接变形的方法。

关键词:管板接头;氩弧焊;焊接单元;水压试验中图分类号:TE965:TG 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607(2002)04-0014-020 概述某工程建筑项目中,需制作沥青加热器、冷却器等设备,其壳体直径800mm ,长度6000mm ,主体材质Q235-B ,壳程设计压力0.6MPa ,管程设计压力0.5MPa ,属一类压力容器。

其中换热管469根,以8根拉杆固定在管板上,管板厚度δ=57mm ,管板孔径<25.4mm ,呈等边三角形均布,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换热器管板孔具体结构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接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换热器制造质量,一方面接头质量差容易发生泄漏,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若是管板因焊接产生过大的变形,则会影响到管板与设备法蓝密封面的密封效果。

因此,管板焊接除应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外,还应采取措施,控制焊接变形。

1 焊接工艺评定根据G 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的要求,对于换热器的管束与管板焊接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制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规程。

1.1 焊接方法的选择管板接头的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管板接头形式因管子略高于管板且管子间距较小,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能保证成形美观,但对工件接头处的清洁度要求高(否则易产生气孔),因此焊前必须对接头处的油污、锈蚀作认真的清理。

1.2 焊接材料的选择根据管板材质Q235-B ,换热管材质20#,选择H08Mn2SiA 为焊接填充材料。

1.3 焊接工艺的确定按G B151制备试板和试管管束,试板厚度δ=60mm ,试管规格<25×2.5,组对前将试板与试管表面的油、污、锈等杂质清理干净,点焊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材为H08Mn2SiA ,每个接头点两处,点焊位置在图3中的3点和9点位置。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胀接工艺守则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胀接工艺守则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胀接工艺守则1总则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管子与管板的胀接方法和技术要求;本守则适用于GB150、GB151及《固容规》涉及的强度胀、焊后胀,胀后焊结构的容器产品; 2胀接操作人员2.1 胀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2.2 胀接操作人员应掌握所用胀接设备的使用性能,熟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及标准要求; 2.3 胀接操作人员应认真做好胀接场地的管理工作,对所用工、量、检具能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3. 胀接设备与胀管器3.1 胀接设备与胀管器应能满足胀接技术条件及有关标准要求;3.2 胀接设备一般有如下几种:a.无自动控制胀管率装置的机械式胀管机;b.液压驱动扭矩自动控制胀管率的胀管机;c.微机控制胀管率的机械式胀管机;d.液压橡胶柔性胀管机;上述胀接设备可视产品情况选择使用;3.3 胀管器可与相应胀接设备一同使用或直接用于手工胀接;3.3.1 胀管器按用途一般分为:a.12°~15°扳边胀管器;b.90°扳边胀管器;c.无扳边胀管器;3.3.2 胀管器按胀柱数量一般分为:a.3个胀柱胀管器;b.5个胀柱胀管器;应优先选用5胀柱胀管器;3.3.3 90°扳边胀管器一般有普通90°扳边胀管器与90°无声扳边胀管器之分;应优先选用无声扳边胀管器;取1个试样;b样坯切取位置及方向应符合GB2975的规定;c硬度测试可在切取的试样上进行,亦可在管板和胀接管端上直接进行;测试前,应将测点处的氧化皮、锈蚀、油污清除掉,使之露出金属光泽;d当在试样上进行时,试验方法、试样尺寸及表面要求应符合GB231的规定;e当在管板和胀接管端上直接进行时,管子测点数量为每台锅炉按胀接管子总数的3%选取,且不少于15点;每根管端上最多不超过3点,测点位置应在距管端50mm范围内;管板测点数量为每个管板取3点,测点均匀分布;4.5胀接管端需做退火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退火可采用电加热,亦可采用火焰直接加热;当采用火焰加热时其燃料可采用焦炭、木炭、锯末,但不得用煤炭做燃料直接加热;b加热时应缓缓升温,平均温升不超过15℃/min,退火温度控制在600~650℃(无论用何种方法加热,都不得将管端加热至650℃以上),保温10~15min,保温后管端应埋于干燥的石棉灰或硅藻土或石灰粉中缓冷,埋入深度不小于350mm,冷却至室温后方可取出;c加热退火时必须配有温控装置或仪器,不得目测估量;d管端退火长度应控制在100~150mm;两端可同时加热;当管子一端加热时,应用木塞将管子的另一端堵住,以防空气在管内流动;加热过程中应旋转管子,使管端加热均匀;4.6胀接前须按下列要求对胀接管端进行清理:a管端外表面应用半自动双头磨管机或机械洗管机等除锈磨光,磨光长度不小于两倍的管板厚度mm;除锈磨光后的表面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沟槽等缺陷,磨光后的最小管端外径应符合GB8163规定;管端内表面应无严重锈蚀和铁屑等杂物并清除毛刺;b除锈磨光后的胀接管子应及时胀接,如不能及时装配胀接,则应妥善保管以防再次生锈;如生锈应重新打磨,打磨后的管端最小外径仍须符合GB8163规定;5.胀接管孔的技术要求5.1 用汽油或四氟化碳等溶剂清洗管孔壁上的油污,再用细纱布沿孔壁圆周方向打磨残留锈蚀,并除去管孔边缘毛刺;打磨后管孔壁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Ra12.5;5.2 清理后的管孔壁不得有纵向刻痕,个别管孔允许有一条螺旋形或环向刻痕,刻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宽度不得超过1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4mm;5.3 胀接管孔尺寸应符合图纸工艺要求;5.4 如管孔直径超差,其超差数值不得超过规定偏差值的50%;当管孔总数不大于500个时,超差孔数不得超过管孔总数的2%,且不得超过5个;当管孔总数大于500个时,超差孔数不得超过管孔总数的1%,且不得超过10个;对于超差管孔在管板上应作出明显标记;6.胀接前对胀接设备的检查6.1 胀管器,胀杆锥度及胀珠胀杆转动灵活;6.2 液压驱动胀管设备和微机控制胀管设备其控制系统应准确灵敏、性能良好;6.3 胀管器先检查外观,然后用涂色法检查接触面(接触面应大于80%),合格后涂以润滑脂待用;7.穿管7.1 穿管前应先按图样核对管板的装配位置;7.2 按照每个胀接面管子、管孔总数的15%,随机测量管孔直径d、管端壁厚t,计算出d、t的算术平均值并做好记录(参见附录A表A1);7.3 根据超差管孔的直径选配管子,选配后的最大间隙不超过管子直径的3%;7.4 管子的两个胀接端穿入管孔时应能自由伸入,管子必须装正,不得歪斜;当发现有卡住,偏斜等现象时,不得强行插入,应取出管子,按大样矫正后,再行插入;7.5 穿管时应超穿一定距离,以再次清理胀接管端或管孔壁上因穿管留下的锈屑污物,清理后,退回正确位置;7.6 管子与管板胀接时,可先穿基准管,基准管找正后,采用预胀或其他方法加以固定;7.7 胀接管端伸出长度应符合图样要求;7.8 对于管端伸出长度超过要求的管子,应用机械(齐头机)方法去除超长部分,并清除毛刺;8.胀接技术要求8.1 试胀8.1.1 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以检查胀管器的质量、管材的胀接性能和确定最佳胀管率;8.1.2 试胀用管子的材质、规格应与产品胀接管子相同,试胀用板的材质、厚度及管孔间距、管孔尺寸、加工质量等均应与产品的管板相同;8.1.3 试胀件尺寸规格及数量按照产品图纸管板的厚度,孔的大小、排列做试胀板一块,开孔12~16个;8.1.4 试胀管子的胀接管端硬度应符合4.5规定;当管端退火时,应按4.6随炉退火,退火后的管端应按要求进行清理;8.1.5 试胀管子与管孔一一对应,编号入座,用油漆在试胀板上做出孔位编号,用游标卡尺逐一测量试胀管壁厚t、管孔直径d值,并作好记录(参见附录A表A2);8.1.6 在胀管率H为1%~2.1%范围内,选用不同的胀管率数值,计算出相应的胀口内径d1值,然后对各个胀口进行试胀,实测胀口内径并作好记录(参见附录A 表A2);8.2 胀接8.2.1 根据试胀所确定的最佳胀管率进行正式胀接;胀接时应在管端内壁涂少许润滑脂,再插入胀管器;胀接过程中,严防油污、水及灰尘渗入胀接面间;8.2.2 胀接时一般采用反阶式胀接顺序,见图4;管子与管板胀接可在管子穿妥后再按图4进行胀接;管子与管板胀接时,为防止油污流进胀接面间,亦可采用错列式胀接顺序,见图5;不足2个时,允许超胀2个;8.3 胀管率的间接控制方法8.3.1 采用液压柔性胀接时控制胀接压力;8.3.2 采用液压驱动机械胀管或微机控制机械胀管时,控制胀接扭矩;采用普通机械胀管时,使用胀管限位器控制胀杆进入胀口的相对位置;8.4 胀口质量要求8.4.1 管端内表面不应有粗糙、剥落、刻痕、裂纹等;8.4.2 12°~15°扳边后管端不应有裂纹;8.4.3 90°扳边后边缘不应有超过2mm长的细小裂纹;8.4.4 胀口处应无偏挤(单边);8.4.5 胀口的内径圆度公差大于0.15mm时,其超差数量在同一胀接面处不得超过胀接总数的10%;9.水压试验、补胀和换管技术要求9.1 胀接管子全部胀妥后,进行胀口及管板的内部清理,并检查管子有无堵塞;9.2 水压试验前应拆除本体组装设施或临时支架;9.3 水压试验按图纸、工艺及《固定式容规》进行;9.4 水压试验检查应在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时进行,检查胀口有无漏水(漏水是指水珠向下流)、水印(指仅有水迹)和泪水(指水压试验期间不向下流的水珠);如发现上述缺陷,应在相应管端处分别作出标记;9.5 对水压试验漏水的胀口或超过允许数量的泪水、水印的胀口应在卸压放水后随即进行补胀,同时还应对其邻近的一些胀口稍加补胀以免受到影响而松弛;补胀前应测量胀口内径;确定合适的补胀量,以免超胀;9.6 同一漏水胀口,补胀次数不宜多于2次,补胀后应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对补胀后仍有漏水且胀管率已超过2.8%的管子应予换管重胀(在割除不合格的胀接管子时,必须注意不损伤管孔壁);补胀、重胀后的胀管率应符合8.2.9要求;9.7 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胀接及水压试验结果(参见附录A表A3),以作为验收依据并备案;10.贴胀(或称“轻胀”、“预胀”)技术要求10.1 贴胀宜在需贴胀的管子焊接后进行,也可在焊接前进行;10.2 当图样要求贴胀或要求用胀接方法消除管子与孔壁间隙时,应采用与前述相同的胀接设备和操作方法,使管子外壁紧贴管孔内壁,并有一定的胀紧力,以消除管子与管孔间的间隙; 10.3 当采用手工贴胀时,应胀至感到扭矩明显增大时止;当采用机械或液压驱动贴胀时,应胀至负载明显时止;10.4 前部管子贴胀完毕后,应仔细检查外观质量,并应用小手锤轻击接近管孔的管段,监听贴胀质量(贴胀紧密时,其声音沉闷;而未贴紧时,声音较清脆);注:贴胀的目的仅是为了消除管子与管孔的间隙及降低焊接应力;因此,在执行本守则时,当对管子按规定进行材质、外观质量检验并合格后,对管子和管板的硬度检查、试胀、胀管率、扳边、记录、检查胀接质量的水压试验等要求均可免去;附录A胀接用数值记录表( 参考件)A1 胀接前各胀接面15%的管子、管孔数值测量记录表,见表A1;注:1.管板管孔:水平—纵向;垂直—环向;2.每个胀接面要分别测量、计算算术平均值;A2 试胀用数值记录表,见表A2注:Hj—最佳胀管率;d1j—最佳胀管率时的胀口内径;A3 胀接后数值记录表,见表A3注:管板管孔:水平—纵向;垂直,。

换热管与管板账接

换热管与管板账接

xx换热管与管板账接xxxxxxxx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换热管与管板胀接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的胀接。

铜及铜合金的胀接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1-199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胀接利用胀管器使换热管与管板之间产生挤压力而紧贴在一起,达到密封与紧固连接的目的。

3.2 胀管率换热管与管板胀接后,换热管壁厚的减薄率。

3.3 强度胀为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胀接。

3.4 密封胀为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的胀接。

3.5 贴胀为消除换热管与管孔之间缝隙的轻度胀接。

4 总则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处,还应满足图样和GB151的有关要求。

5 胀接工艺试验5.1 当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采用只胀不焊,或采用液压胀接时,产品胀接前应进行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工艺试验,本公司已有成熟胀接工艺的则可免做此项试验。

5.2 胀接工艺试验的内容5.2.1 换热管与管板胀接胀管率的测试,及胀管率的控制试验。

5.2.2 换热管与管板胀接采用强度胀、密封胀时应做水压试验。

5.2.3 换热管与管板胀接采用强度胀时应做拉脱试验。

5.3 胀接工艺试验材料5.3.1 试验用管板应与产品管板具有相同材质和相当的机械性能。

5.3.2 试验用管子应是产品所用的换热管。

6 胀前准备6.1 换热管6.1.1 胀前应抽测出换热管的内径、外径、壁厚并计算出壁厚偏差值。

6.1.2 胀前应提供换热管的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的数据。

6.2 管板6.2.1 胀前应提供管板的屈服强度、硬度的数据。

6.2.2 抽测出管孔的孔径、胀管槽的轴向位置、宽度、深度。

6.2.3 采用液压胀接的管板,胀管槽应按图1加工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和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制造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其它材料制造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亦可参照执行。

2总则
2.1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制造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2.2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胀焊并用等型式。

具体连接方式在图样或公司技术部门在制造专用工艺中规定。

3一般要求
3.1当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连接时,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10~20HB,除换热管材料为不锈钢或有应力腐蚀场合外,可采用管端局部退火的方式来降低换热管材料的硬度。

3.2管孔表面粗糙度
a)当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μm,且符合图样要求;
b)当换热管与管板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5μm,且符合图样要求,同时管孔表面不得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缺陷,如贯通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

3.3连接前,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表面应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干净,不应留有影响胀接或焊接连接质量的毛刺、铁屑、锈斑、油污等。

a) 穿管前,应对换热管进行机加工平头,平管公差L+1㎜。

b) 穿管前,应采用钢丝刷、钢丝轮、砂纸将换热管管头(包括管口端部)毛刺、铁屑、锈斑、油污去除干净,至呈金属光泽。

用于焊接时,换热管刷管范围不小于换热管外径尺寸,且不小于25㎜;用于胀接时,换热管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刷管后,换热管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已经刷管处理的换热管必须在7天内与管板进行胀接或焊接连接,否则应重新进行刷管处理。

c) 换热管的外伸长度,按产品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对需打磨的管头要求打磨平整,不得有卷边现象,并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管板、管端表面残留的砂轮灰等杂物。

d ) 当换热管与管板定位后实施焊接或胀接前(不超过4小时),应采用钢丝刷将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表面的锈斑、油污清理干净。

胀紧率应符合工艺要求。

e) 换热管与管板連接采用先胀后焊时,焊接前应将管头表面的油污、水渍等用丙酮清清洗干净。

4连接结构型式及适用场合
4.1强度胀接
4.1.1适用范围
设计压力≤4MPa;
设计温度≤300℃;
操作中无剧烈的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和无明显的应力腐蚀。

4.1.2结构型式及尺寸
4.1.2.1强度胀接的结构型式及尺寸按图4-1和表4-1中规定。

4.1.2.2强度胀接的的最小胀接长度应取管板的名义厚度减去3mm或50mm二者的最小值。

4.1.2.3复合管板与换热管也可采用强度胀接,当复层厚度大于等于8mm时,应在复
表4-1 mm
图4-1
层管孔上开槽,开槽要求按图4-2和表4-1中规定。

图4-2
4.1.2.4根据不同的胀接方法技术部门可适当修改图4-1和表4-1中的尺寸。

4.2强度焊
4.2.1适用范围
设计压力≤35MPa;
操作中无较大振动和间隙腐蚀。

4.2.2强度焊的结构型式及尺寸按图4-3和表4-2中规定。

图4-3
表4-2 mm
4.3 胀焊并用
4.3.1适用范围
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
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4.3.2结构型式及尺寸
4.3.2.1强度胀加密封焊的结构型式及尺寸按图4-4中规定,同时还应遵守4.1的规定。

图4-4
4.3.2.2强度焊加贴胀的结构型式及尺寸按图4-5中规定,同时还应遵守4.2的规定。

图4-5
5胀接
5.1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可采用机械胀或液压胀,技术部门应在图样或专用工艺中明确规定胀接方法。

5.2机械胀
5.2.1试胀
正式胀接前,应根据待胀管接头材料、结构尺寸及要求制备模拟胀接试样进行试胀,试胀的试样不少于5个,胀后进行耐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性。

试胀时,应对试样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胀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渡部分是否有突变、喇叭口根部与管壁的结合是否良好、管板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表面的印痕和啮合状况。

根据试胀结果,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5.2.2胀接应由有胀接经验的操作者进行操作,胀接时应控制胀管率,以保证胀紧度。

5.2.3胀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5.2.4胀接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

5.3液压胀 5.3.1胀接压力确定
a)贴胀胀接压力根据下式确定: P S =P O +(σsp K 22-1)/ K 22 MPa
式中:P O -管子全屈服压力P O =σst lnK 1 MPa σst -管子材料屈服限 MPa K 1-管子外径内径之比K 1=dw/dn
dw -管子外径 mm dn -管子内径 mm σsp -管板材料屈服限 MPa K 2-管板管孔直径比K 2=Dw/Dn Dn -管板管孔直径Dn mm Dw=2P-D mm P -管间距 mm
b)强度胀胀接压力根据下式确定:P T =1.3P S MPa 5.3.2试胀
正式胀接前,应根据待胀管接头材料、结构尺寸及要求制备模拟胀接试样,并按计算胀接压力进行试胀,试胀的试样不少于5个,胀后进行耐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
性。

试压后测试胀接接头的拉脱力,贴胀应达到1 MPa,强度胀胀应达到4 MPa。

5.3.3胀接
5.3.3.1液压胀管前必须采用风动砂轮打磨换热管内孔,使换热管内表面清洁无毛刺。

5.3.3.2液压胀接胀轴插入换热管内时,应采用木轻轻敲击,不得猛力敲击,防止将密封圈损坏。

5.3.3.3胀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5.4胀接连接时,其胀接长度不得伸出管板背面(壳程侧),换热管的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渡,不应有急剧的棱角。

6焊接
6.1 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焊焊接接头,施焊前应按有关规定作焊接工艺评定。

6.2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应由持有相应项目资格的焊工严格按产品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6.3施焊前焊工应检查焊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如水箱是否缺水,焊接气体是否开启、接通,焊接二次回路连接是否牢固可靠等),以保证焊接过程的顺畅。

6.4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一般应采用管板自动焊,如需要采用手工焊(焊条电弧焊或氩弧焊),必须经公司技术部门同意。

6.5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采用焊条电弧焊时应采用多道焊(二遍以上)。

6.6焊接时如发现有焊接缺陷,应及时清除补焊,补焊方法及工艺参数应按产品焊接工艺规程要求。

6.7焊接、清理完毕后,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按工艺要求)。

外观要求焊缝平整圆滑、收弧处无凹陷、表面无气孔、夹渣和裂纹。

换热管端部应光滑、无塌陷,管孔内表面不得留有凸出的焊肉、焊渣等杂物。

无损检测应符合JB/T4730相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