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天文学领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天文学领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6月修订)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台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
博士生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且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诚实守信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与工作作风。
2.具有天文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及手段, 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和从事创新科研工作的能力。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分为天体物理专业和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天体物理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太阳磁场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等,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射电天文方法、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分公开招考和硕博连读两种类型。
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和观测实践,包括跨学科的课程学习,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或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指导博士生的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浙江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简介1、外方合作院校:莫斯科航空学院(莫斯科国立航空航天大学)Moscow Aviation Institute合作国别:俄罗斯2、年度选派总规模:30人/年3、选派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航空航天领域)博士生4、培养目标针对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级工程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项目旨在航空器工程、发动机工程、航天器工程等领域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具体而言,是培养具有系统工程、飞行器设计、信息电子等多学科知识背景,具有较高的理论建模和多学科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与工具开展复杂飞行器、发动机设计,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5、培养模式此项目是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一年,做好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准备,第二年赴莫斯科航空学院,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获得莫航硕士学位。
而后回国继续完成所要求的课程和研究论文,达到毕业要求后,获得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航空航天领域)博士学位。
6、项目背景情况(1)项目来由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是我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科技创新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线。
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位居国际前列,两国已启动大飞机、载人空间站等方面合作。
通过本项目实施,可密切两国高层次人才交流、推动科技领域务实合作。
同时也为航空航天领域紧缺高端人才培养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提升我校航空航天领域博士生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2018年9月,浙江大学和莫斯科航空学院两校校长签署了校际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和暑期实习合作协议,成立了中俄航空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近年来,两校师生积极互动,密切交流,莫航教师及浙大教师多次来往访问交流,航院连续两年派送60名本科生赴莫航参加暑期学习交流。
浙大与莫航开展了本科生“3+1”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申报两批学生。
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先进技术研究院、航空航天学院的领导、教授多次赴莫斯科,参观考察莫航的教学设备、师资,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探讨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合作。
北航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制度
北航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制度
北航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制度是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行的一种本博连读培养模式。
该制度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好学术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学生,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
在北航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制度下,学生不再按照传统的本科四年、博士三到五年来进行培养,而是将本科和博士连读为一体。
学生在入学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导师和研究方向,并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
具体来说,北航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课程设置:学生在前期进行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一些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2. 导师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展顺利。
3. 科研训练: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将进行开展科研项目,包括论文写作、实验和调研等工作。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具体课题进行研究。
4. 学位论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展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一定的答辩。
通过北航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制度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提高学术水平,并增强综合素质。
同时,该制度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培养方案(2006级之后博士生使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宇航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20世纪初期和中期先后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领域,它是以数学、物理学以及现代技术科学为基础,以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二级学科为主干的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包括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综合应用了许多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都对航空宇航推进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航空宇航推进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又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
国内外均把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列为国防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和水平对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1.总体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含推进理论和推进方案;推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和并行工程设计;总体性能参数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推进系统使用性能等。
2.内流场及气动力学、气动声学含发动机内流场计算及实验研究;叶轮机气动热力学、气动弹性力学和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流动理论、实验及应用;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和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学等。
3.燃烧与燃烧室含燃烧室内喷雾、掺混和燃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燃烧污染控制等。
郑州航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郑州航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本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广博化、综合能力强的研究者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2. 培养方式:
(1)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学制为3年(硕士研究生)或4年(博士研究生),采用导师制和导师负责制。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3)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3. 培养科目:
(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基础理论课程、研究生课程、实践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
(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课程。
4. 培养要求:
(1)硕士研究生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2)博士研究生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担任高级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领导者和骨干。
5. 培养评价:
(1)针对研究生学习情况,进行选修课程的评价和导师评价。
(2)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及答辩。
(3)毕业后就业和发展情况的跟踪和评价。
6. 培养保障:
学校设有研究生教育处、研究生工作部和研究生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保障。
同时,学校注重建立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的合作交流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南航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南航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第一章绪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科工交叉、理工结合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工程博士培养是南航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创新型、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本方案旨在规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对研究生的约束和指导,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二章培养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创新精神和国际合作意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1.学术研究能力: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学术视野,能够独立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水平技术开发,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能够开展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具备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了解国际科技发展趋势,能够融入国际学术界,开展跨国科研合作。
4.领导和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协调科研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管理理念。
第三章培养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博士培养体系包括学位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和学术成果产出等几个方面。
研究生需要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发表等学术活动,开展科研项目并参与团队合作,最终完成学术论文并取得博士学位。
1.学位课程学习:工程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的学位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学术道德修养等内容,选修课程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活动参与: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科交流、学术研讨、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3.科研项目开展: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包括国家级、校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加强团队协作,锻炼科研能力。
航空公司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航空公司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1. 背景现代航空业竞争激烈,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优势,航空公司需要拥有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为航空公司提供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公司中高级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激励员工持续研究和提升技能。
3. 实施步骤3.1 确定培养需求首先,航空公司应通过市场调研和内部评估来确定员工的培养需求。
这包括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及对员工现有技能和能力的评估。
3.2 设计培养计划根据确定的培养需求,航空公司可以设计针对不同层级和岗位的培养计划。
这些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工作职责。
- 管理培训:为中层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管理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 职业发展计划: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路径,为他们提供晋升机会,激励他们不断研究和成长。
3.3 实施培养计划航空公司应安排合适的培训机构或内部培训师来实施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施:- 培训课程:组织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 培训活动:组织培训活动,如研讨会、工作坊和团队建设活动,提供沟通和协作的机会。
- 外部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行业内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见识。
3.4 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培养计划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可以通过员工反馈、绩效评估和业绩考核等方式来进行。
4. 预期成果通过实施航空公司人才培养方案,预期将实现以下成果:-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培养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 激励员工职业发展,增强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 实施时间表航空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确保人才培养计划按时启动和顺利进行。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一、研究方向
(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理论分析、最优分析、推进设计、热力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等。
(二)航空宇航系统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环境特性评估、系统安全性分析等。
(三)航空宇航环境研究:大气环境、太空环境、气象环境、地理环境等。
(四)航空宇航安全研究:航空宇航系统安全分析、航空宇航系统的风险分析等。
(五)航空宇航技术综合研究:热能、流体动力、声学和磁学等技术的综合研究、多学科联合研究。
二、培养要求
1、理论课题:研究航空宇航推进理论、技术和安全性分析等;
2、实践课题:研究(1)航空宇航推进设备、(2)试验室及实验室荣获证书;
3、论文刊发:发表论文获得国内外专业期刊认可;
4、学术活动:参加航空宇航技术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交流等学术活动;
5、计算机编程:掌握C,C++,Fortran等编程语言;
6、国际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讨论学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和国外访问。
三、课程设置。
北航宇航学院航天工程培养方案
北航宇航学院航天工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航天工程基本理论
和基础知识,深入了解航天系统的组成部件的性能及其工作原理,具有较
强的航天工程设计的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能够胜任航天工程领域的岗位的航天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本专业有关的理论课程,包括航天动力学、航天机械学、飞
行控制、液体动力学、航空器设计、航空器控制、飞行器动力推进系统及
航空器组装、航空器动力装置等,使学生具备航天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计算机技术
通过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故
障诊断与处理、空间环境仿真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航天工
程领域数据处理、计算、分析、设计等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航天工
程中的实际问题。
3.实践经验
通过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熟悉工艺技术、制造技术、仪器技术、控
制技术、测试技术等相关知识,丰富航天工程学的实践经验,并能够应用
相关技术解决实际的航天工程问题。
4.综合能力。
北理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7修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
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
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
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
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DOCTORAL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6年9月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REQUIREMENTS OF DOCTORAL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6年9月目录目录 (3)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I)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相关规定................................................................................. I V 0303 社会学. (1)0701 数学 (2)0714 统计学 (5)0702 物理学 (6)0801 力学 (10)080104 工程力学 (14)0802、082503 机械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19)0803 光学工程 (26)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9)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32)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模块) (37)0808 电气工程 (44)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51)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55)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59)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0835 软件工程 (71)0813 建筑学 (73)0814 土木工程 (76)081403、081420 市政工程、城市水资源 (81)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84)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87)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89)0823 交通运输工程 (96)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1)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含环境微生物学) (104)0831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107)0777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110)0833 城乡规划学 (113)0834 风景园林 (116)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学科,是培养航空宇航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
为了达到培养高水平、适应国际化的航空宇航科技人才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2. 培养要求:掌握航空宇航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语言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方案:本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力学、航空航天原理、航空航天制造工艺与装备、空气动力学、航空宇航推进系统、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与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并配备必要的实验室和实习环节。
同时,应加强学生的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国际化的视野。
4.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强化实验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和创新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5. 质量保障: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完善教学设施和实验仪器,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6.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入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以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航天工程培养方案
航天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基本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本科学理论和知识;(2)熟悉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维护等技术;(3)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发展方向(1)研发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航天器设计、材料研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2)应用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可以胜任航天器的制造、测试、运行等工作;(3)管理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其可以在航天工程领域的管理和领导方面有所建树。
二、培养方案1.理论教学(1)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航天工程课程打下扎实基础;(2)航天工程基础课程:包括航天器结构、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2.实践教学(1)航天器设计与制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了解实际工程中所需的各项技术和工艺;(2)航天器测试与运行实践:学生需要参与航天器的测试和运行过程,了解航天器的实际操作和运行情况。
3.课外活动(1)航天工程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航天工程科技竞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参观学习和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航天工程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和实践,了解航天工程的实际工作和发展情况。
4.导师制度(1)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帮助;(2)导师评价:导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术能力,及时纠正学生的学术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3.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航天工程的实际工作和发展情况;4.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航空服务是一门涉及到航空运输服务、机场管理、行李管理、机票销售、乘务员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为了培养适应航空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航空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如客户服务技能、运输管理技能等。
2.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航空服务实践中的能力,如机票销售、行李管理、机场操作等。
3.跨学科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如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航空基础知识、英语、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等。
2.专业课程:包括航空运输服务、机票销售与预订、行李管理、机场运作与管理、航空安全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选修课程,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法规等。
4.实习实训:设置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培养模式
1.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中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导师制度:每个学生设置专业导师,定期进行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指导,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
3.行业合作:与航空公司、机场、旅行社等行业合作,提供实习、就
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如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航科院2024年培训计划
航科院2024年培训计划首先,培训计划将针对不同岗位的学员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针对飞行员、飞行工程师、飞行控制员等航空领域的从业人员,将设计一系列飞行技术、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等专业课程,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飞行安全意识;对于航空航天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将安排一系列航空航天原理、航空航天材料、航空发动机等专业课程,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其次,培训计划将结合实践教学,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航科院将与国内知名的航空航天企业合作,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让他们深入了解航空航天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此外,培训计划还将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航科院还将开设一系列的素质拓展课程,包括领导力培训、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以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培训计划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案例分析、讨论研讨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和学习习惯。
在教学团队方面,航科院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资深专家,担任培训计划的授课教师,为学员提供权威的培训资源和专业指导。
在培训计划的落实上,航科院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组织和实施,确保培训计划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航科院的2024年培训计划将全面展开,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科院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信在航科院的培训下,学员们将在未来的航空航天事业中大放光彩!。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适航技术与管理(99JX)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1、总体性能、结构与优化2、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3、发动机控制4、内流气动力学与声学5、旋转换热与冷却6、燃烧与燃料7、火箭发动机8、适航技术与管理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博士学制为8年;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建筑工程管理)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宇航学院
(建筑工程管理)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宇航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082501)、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飞行器设计(082501)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领导、组织和管理科学研究或其它工作的能力。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依据飞行器设计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科学规范、相对稳定、鼓励在新兴交叉学科设置培养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研究领域设置培养方向的原则下,设置了以下培养方向:1.飞行器总体设计:包括航空器(含旋翼)总体综合设计与优化;空间飞行器系统综合设计;运载火箭与导弹总体设计技术;飞行器隐身技术;飞行器效能评估与战斗生存力设计;微小型飞行器;飞行器发展战略等。
2.飞行器结构设计:包括结构优化设计;结构可靠性;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智能结构与结构控制;飞行器结构与机构动力学设计及试验;气动弹性与控制;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结构热设计与防护;主动控制起落装置设计等。
3.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包括航空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品质与飞行模拟;航天器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导弹飞行动力学、制导与控制;火箭飞行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空间交会与对接技术;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等。
4.空中交通与飞行安全:包括适航性;飞行环境与模拟;空中交通管理;人素、飞行安全与飞行事故分析;驾驶策略与飞行训练新技术等。
四、学制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应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要求的有关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和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0825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和技术(082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082502)适航技术和管理(99JX)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和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和技术、控制科学和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管理科学和工程等。
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082502)1、总体性能、结构和优化2、结构强度、振动和可靠性3、发动机控制4、内流气动力学和声学5、旋转换热和冷却6、燃烧和燃料7、火箭发动机8、适航技术和管理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博士学制为8年;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入校后一般3~4年完成本科阶段学习,5~6年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7~9年完成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学习学科大类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强调宽基础的通识教育,着重强化数学和力学基础,全面培养学生在外语、理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鼓励此阶段和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
学生顺利通过前两年的课程学习后,双向互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专业阶段学习。
从第三学年开始,以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为主,突出对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课程、实验室经历的培养力度,强调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
学生按照和导师共同确定的专业方向及个性化培养计划,修满本科阶段课程要求学分后,即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并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此阶段的培养计划执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
当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基本完成本科学业后,从本科阶段的第3年起可以按直博生的培养方案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此阶段的培养计划执行直接攻博培养计划。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结构类型学位理论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公共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学分小计≥4≥8≥2≥0 1 1 1 总学分≥17(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结构类型学位理论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公共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专业实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学分小计≥5≥22 ≥4≥0≥3 1 1 1总学分≥38(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学位必修课(环节)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
(2)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至少1门,直博生至少2门。
学位必修环节:专业实验(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学位选修课(环节)学位选修课不做最低学分要求,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表)4.学分要求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2年内(直博生3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附表1及附表2: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专业实验(仅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学术交流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以提高研究学术水平为目的,在学科内(间),由学科或导师团队组织博士研究生对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科交叉、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博士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和学术交流能力。
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专题报告及讨论,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2次,鼓励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及《博士研究生学术专题报告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学术报告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引领前沿、激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并附总结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活动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和国家重大需求有关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方向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
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可利用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环节进行筛选淘汰。
根据论文选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
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考查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资格的考核,具体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及本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标准和答辩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成果和发表论文要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要求学位必修课及环节学位理论课程公共课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36 2 必修001121 英语一外(博)60 2必修1门001133 研究生日语90 2001134 研究生俄语90 2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4基础及学科理论课001207 最优化方法48 3必修至少2门001212 近世代数和拓扑32 2001216 小波分析32 2001225 并行计算32 2041305 推进和动力学科综合课(博)48 3 必修041399 科学写作和报告16 1 必修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8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2 必修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2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14综合实践环节001603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博) 1 必修001612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001613 学术交流 1 必修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3学位选修课001801 英语二外60 2一外非英语必修学分总计及说明≥17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要求学位必修课及环节学位理论课程公共课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36 2 必修001121 英语一外(博)60 2必修1门001133 研究生日语90 2001134 研究生俄语90 2人文或管理专题课18 1 必修1门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5基础理论课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必修1门(限第1学年选课)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001209 使用泛函分析48 3必修(限第一学年选课)001207 最优方法32 2 必修至少2门(限第2学年选课)001212 近世代数和拓扑32 2001216 小波分析32 2001225 并行计算32 2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10一级学科理论课041301 粘性流体力学48 3必修至少1门(限第1学年选课)041303 高等固体力学48 3041304 高等结构动力学48 3041306 张量分析32 2041307 高等传热传质学48 3041308 高等燃烧学48 3041309 声学原理48 3031301 线性系统(1)(选3系)48 3041310 Applied mathematics 32 2041311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48 3041305 推进和动力学科综合课(博)48 3 必修041399 科学写作和报告16 1 必修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6041501 燃气涡轮发动机特性32 2必修至少3门041504 叶轮机高等气动力学32 2041506 非定常气动力学32 2041530 计算流体力学48 2041531 内流基础32 2041503 内流实验流体力学32 2041516 湍流理论和涡动力学32 2 041511 气动声学32 2 041526 计算声学32 2 041532 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Ⅰ)32 2 041524 计算结构动力学32 2 041533 疲劳和断裂力学32 2 041534 燃气轮机结构系统动态特性分析32 2 041528 复合材料力学32 2 041535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32 2 041541 现代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32 2 041523 航空发动机多学科优化32 2 041507 信号分析和实验模态识别32 2 041512 可靠性工程32 2 041525 机械系统诊断理论32 2 041513 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32 2 041536 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32 2 041505 航空发动机鲁棒控制32 2 041514 控制元件及伺服系统32 2 041537 科学试验方法16 1 041538 现代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32 2 041510 计算传热学32 2 041518 实验传热学32 2 041515 燃烧技术及使用32 2 041519 计算燃烧学32 2 041517 多相流体动力学32 2 041502 进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学32 2 041508 燃气轮机燃烧室32 2 041509 燃烧污染控制32 2 041544 适航技术和管理32 2 041542 发动机隐身32 2041545 Principles of Air BreathingPropulsion32 2041546 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s (CAA) 32 2 151315 火箭发动机两相流体动力学48 3 151316 火箭发动机燃烧理论48 3 151314 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Ⅱ)48 3 151504 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仿真32 2 151505 冲压发动机技术32 2 151506 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32 2151507 火箭发动机传热和热防护32 2151508 火箭发动机新技术32 2151509 火箭发动机试验和测量技术32 2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6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4 必修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4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31综合实践环节专业实验≥3必修001603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博) 1 必修001612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001613 学术交流 1 必修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6学位选修课001801 英语二外60 2 一外非英语必修学分总计及说明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