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程莘农:“改良三才进针法”
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等
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等
病证选穴部分
中风(脑血管意外)急症昏迷不省,取人中、内关、极泉、足三里、三阴交。益阴扶阳、醒脑开窍,人中刺法需令患者泪出,极泉刺法至肢体活动效佳。
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初起治疗取阳经八穴,上肢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为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阳经取穴,阳主动,意在恢复肢体功能。后期治疗取配阴经腧穴,协调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口眼涡斜(面神经炎)取睛明、四白、地仓、颊车。睛明刺法沿眼眶边缘直入0.8-1.5寸忌捻转提插;地仓刺法透向颊车。
心开窍于舌,舌强失语,取廉泉、哑门及心经络穴通里。
胸痹(冠心病)取内关、膻中。振奋心阳,宣畅气机。
癫狂(精神分裂症)取大陵、神门、内关、百会、四神聪保心宁神,开窍益智,癫证刺宜平补平泻法,狂证刺宜泻法。
胃脘痛(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宽胸降逆,和胃止痛。
单腹胀取气海、公孙、足三里,健脾理气,散痞消胀。
消渴(糖尿病)取然谷、肾俞、三阴交,益肾滋阴生津。
泄泻(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取天枢、中脘、足三里,振奋脾阳,健运止泻。泄泻治疗宜针灸并用。
疝气取关元、五里、曲泉、太冲,疏肝理气止痛。
痿证(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取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配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通调经气,补养气血,濡润筋骨。本证疗程较长,同时配合皮肤针辅助治疗。上肢痿证沿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轻打扣刺;下肢痿证沿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轻打扣刺。
癔病性瘫痪取足跟赤白肉际或足心部,刺法透向涌泉,每收立杆见影之效。
程莘农老先生关于针灸三要点
程莘农老先生关于针灸三要点
程莘农教授从医70年,临床经验丰富。他指出要提高针灸疗效,一要以诊断为基础,紧扣经脉循行,归经辨证,熟记穴位主治,明性配穴,依法定方,据证选穴;二要以病人为本,灵活运用三才进针法,调整针刺深浅和变换手法,以补虚泻实;三要诸法配合,综合运用留针、电针、艾灸等法,以得气为上。
一要辨证论治
程莘农认为针灸治疗疾病,虽不同于药物,但选穴处方和施术手法,同样离不开中医学诊疗疾病辨证论治的原则。
缘理辨证、据证立法,准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临证时程莘农尤重视经络辨证,他认为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来概括经络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经络、脏腑病变时的相互影响,总结出病变表现一般规律,实现以病归经,以经知脏,准确诊断。
施术时强调“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表现了对经络的高度重视,在具体诊断和辨证施治过程中,主要掌握三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诊治疗效。
1、掌握经脉循行,归经辨证
程莘农认为只有熟记经络循行,认清病候归经,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经络辨证。
经络循行和病候归经在经络辨证中具有重要作用。“有诸内必形之于外”,任何疾病都以其一定的“病候”表现于外,“经络所通,病候所在,主治所及”,各经脉病候与其经脉循行特点密切相关。
通过对病候进行分析,判断病在何经、何脏(腑),据此进行处方配穴,或针或灸,或补或泻。虽然十二经脉病候与脏腑病候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十二经脉病候以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较多,而脏腑病候则以内脏病变较多。
如胸肺部胀满,咳喘,缺盆中痛,肩背寒痛,臑臂内前廉痛,口渴,心烦,恶寒发热,汗出等病候常从肺经论治。
程莘农 精诚大医 银针度人
当代奇医 功莫大焉
年逾九旬的程莘农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里面唯一的针灸学家,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唯一一位医学专家。程先生人生经历之奇特,更令人啧啧称奇。
1921年8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11岁起开始读中医学书籍,16岁时其父以500光洋作为拜师礼拜温病大家陆慕韩为师,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在瘟病、内科、妇科等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3年半后陆师傅因病去世,28岁的程先生便独立接诊,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
程先生本来是学内科的,1948年就获得了民国考试院医师证书。但1954年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后,却让他当起了针灸教研组组长。他本
程莘农(右) 1921年8月生。男,汉族,安徽绩溪人,生于江苏淮阴(今淮安)。教授,博士研
究生和师带徒导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候只要掌握好浅、中、深三步就够了。”“我捏着针,别人根本拔不走,只要三下就能得气。”针灸大本人在印度拥有三家医院,由于自家医院对自己的病束手无策,便慕名来到中国找程老。经程先
程莘农学术思想传承大会在北京国子监举行
经内化成了程先生的精神准则,数十年来莫不循此准则行医做人。
进入耄耋之年后,程先生仍然坚持在一线为病人针灸,直到2005年9月10日。就在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6点准时来到诊室,快8点时,刚给所有病人全部扎上针,“我感觉不对劲,自己走到一张空着的病床上,一躺下就没了知觉。”幸好助手及时赶到,对他进行急救才没有出现意外。自此以后,程先生就不再出诊了。但不出诊并不意味着不给人看病了。一般人要见到他十分容易,因为他每天早晨6点会准时来到自己的诊室,30多年来从不更改。作为80多岁厚,比于赤子”。笔者在拜访程先
什么叫“得气”?
什么叫“得气”?
【小二导读】
针灸讲究的是一个“得气”,不只病人要感觉酸、麻、胀、痛,重要的是,针灸大夫手底下的功夫——要有“气”感。如针灸泰斗程莘农院士所说,要“手如握虎,势若擒龙。”
真正的针灸大夫,唯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病人不疼、不出血。浅浅的一针下去,解决大小病痛、疑难杂症。
小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田原老师与针灸泰斗程莘农院士的对话,解密“程氏三才进针法”,体会这位写了60年大字的针灸大师,用有力的大手,演绎传统“针之道”。
【人物档案】
程莘农,生于1921年,著名针灸大家,建国后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国医大师”,国家攀登计划之一“经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我是分割线(*^__^*)══════
摘自《中医人沙龙(第9辑):国医大师绝学专号》
扎到位,不等于扎得深
田原:您的“程氏三才进针法”,以下针快,痛感小,易于学习而闻名,总结出这种进针法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程莘农:我们这个针灸的进针的方法,按照我们的说法,有100种左右,但实际上不止100种,1000种甚至10000种都有。而且每个人扎针的方法不同,一个人一个扎法。
田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很不可思议,针尖大的地方,怎么就有100种扎针的方法?
程莘农:进针的方法有快、有慢,有左手、有右手,都有个方法。我们不是有一本书嘛,是我们中医研究院编的嘛。我想,教学生最难的就是进针,学生的进针对我们教学很有影响,穴位找得好,但是不一定扎得好。
有些同学扎不进去啊,扎得病人疼啊,就不太好。影响教学啊。
后来我就琢磨了,琢磨来,琢磨去,什么叫“三才”呢?老方子里叫天、地、人。我就想这个三才法呢,为什么一定要叫天、地、人呢。我们现在就把它变成天、人、地。为什么叫天、人、地?浅的地方叫天,到了中部叫人,到了底下,很深了,入了关了,才叫地。
针灸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程莘农:针灸绝技,得气为上!
针灸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程莘农:针灸绝技,得气为上!
程莘农
程莘农(1921.8.24—2015.5.9)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程莘农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
“得气”,是指在进行毫针针刺治疗时,医生行针时于针下可感觉到沉、涩、滞的感觉和患者可感觉到酸、麻、胀、重的感觉。作为从事针灸临床五十多年的老中医,程院士对于针刺时候“得气”的重要性深有体悟,认为毫针针刺时只有得气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程院
士并对明·徐凤所辑《针灸大全·金针赋》所载的三才进针法进行了发展、改进,使得针刺的时候更容易得气,疗效也就更显著。
本文,根据程院士的口述,对得气进行如下探讨:
一、何谓得气
“得气”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此篇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此段文字不仅提出了“得气”的概念,并且指出“得气”是针刺的目的:以得气为故”。
5位国宝级世界针灸大师们的绝活
5位国宝级世界针灸⼤师们的绝活
针灸已传承⾄少5000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0余万的针灸师。2010年11⽉16⽇,联合国教科⽂组织批准中医针灸列为'⼈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确定的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全世界仅有四位: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和张缙。他们都有哪些绝活?他们能治哪些疾病?经常成为⼈们打探的焦点问题。
⼀、郭诚杰:⽪⾁针治乳腺增⽣第⼀⼈
郭诚杰,97岁,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和中医乳腺病专家。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中医药专家。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常务理事,全国⾸批名⽼中医学术指导⽼师。
擅长:针刺治疗乳腺增⽣、神经肌⾁损伤、内科疑难杂症等.
⼋⼗⾼龄时仍专⼼科研,年逾九⼗依然每周两次门诊,92岁时穿着⼀袭⼤红中式马褂登上甚⽕的养⽣堂节⽬过了把电视瘾,这就是针灸治疗乳腺增⽣第⼀⼈郭诚杰。
乳腺增⽣,简单来说,就是乳房内长了个⼩桃核样的肿块,是典型的'情绪病'。宋代《妇⼈⼤全良⽅》⾥这样解释了它的成因,'妇⼈久郁,乳内结核杏。''核随喜怒消长'。可见,精神因素对乳腺增⽣影响很⼤。郭⽼做过统计,500例病⼈中,情绪不好的⼈的⼈得乳腺增⽣的占了90%。
⽽郭⽼从七⼗年代就与这个病'过招⼉',⼀⼿针药并举、针到块消的绝活⼉将这个妇⼥常见病'收拾'的服服帖帖,这套⽅法,也被确⽴为国家认可的标准⽅案。
⼆、张缙:24种毫针拿下寒症
张缙,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研究⽣导师。
国医大师针灸治疗中风经验
4 推崇李学川大接经气法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认为中风半身
不遂是经气不通。特别是阳经,阳主动, 阴主静。提出大接经气。如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起点)→合谷→曲 池→肩髃→迎香→醒脑开窍,强心,治心 率失常。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起点)→外关→三 阳络→肩髎→翳风→丝竹空(终点)
30
26
(4)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
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房劳过度。《针灸大成·治症总 要》:“房室过多,醉饱不避风寒,贼风串入经络”。 (5)气候因素 感受风寒或气候寒冷惚发中风。《素问·脉解篇》: “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而跛也”。《素问·阴阳类 论》:“三阳独至,期在石水”。《素问·著至教论》: “三阳并立,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九窍皆塞,阳气 旁溢”。据宣武医院统计618例脑溢血,春季发病22.4%, 夏22.8%,秋季19.7%,冬季36.6%。
27
3 推崇杨氏“中风瘫痪针灸秘诀”及“治症总 要”。
《针灸大成》“中风瘫痪针灸秘诀”引《乾坤 生意》:中风入脏,以致气塞痰壅,不语昏危: 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间使 七穴。针。
中风风邪入腑,以致于足不遂:百会、耳前发 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七穴。灸。
中风口眼歪斜:听会、颊车、地仓。灸
23
二 中风理论研究 1 中风是百病之长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续增治法中风论:“且
〖中医针灸〗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
〖中医针灸〗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
【中医针灸】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程莘农针灸处方集萃·症状取穴部分1、窍闭不开选百会。?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升清举陷,醒脑开窍,笔者言:“
一窍开百窍开”,百会刺法宜轻浅。2、大凡风症取风池。?风池系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既疏散外风,又平熄内风,此穴内外兼治。3、迎风流泪
,目闭不利取睛明。?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祛风司目之启闭。4、头目昏胀取攒竹。?攒竹能跟清利头目,其刺法似蜻蜓点
水。5、喉痹暴喑临近选穴取天鼎。?天鼎位于结喉旁。6、口苦取阳陵泉。7、口臭取大陵。8、痰中带血取尺泽。9、小儿弄舌取手三里。
10
、经络闭阻,不通则痛。11、上肢疼痛取合谷,外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原络相配治疗上肢疼痛。
12、下肢
疼痛取昆仑,悬钟。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悬钟为足三阳之大络,髓之会穴,经会穴相配治疗下肢疼痛。13、手足震颤取手三里、足三里。阳
明者水谷之海也,滋水涵木,熄风止颤。14、周身疼痛取曲池、大包。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大包为脾之大络,阳明太阴为气血生化之源,营
养周身通灌四旁。镇痛诸穴,刺宜泻法,并于留针过程中行针1-2次,多有针起痛止之功。15、筋脉失其气血濡润则挛急,四肢拘挛取尺泽、曲
泉、阳陵泉。三穴分别为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肺主气朝百脉,肝主筋而藏血,胆为中正之官以缓急,三穴相配,如矢中的
。16、足背厥冷取厉兑,胃经井穴,温煦足胫。17、足跟疼痛取
大钟,肾经络穴,通经止痛。《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程莘农院士针灸临床“三要”
程莘农院士针灸临床“三要”
【名方】益智灵
【组成】太子参30克,天冬20克,熟地黄15克,香附10克,法半夏10克,制胆星10克,川芎15克,炙远志6克。
【功能】涤痰醒神,化瘀通络,补肾生髓,健脑益智。
【主治】中风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及脑萎缩所致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精神抑郁,早衰等。
【用法】本方原为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而2次服,每服150~200毫升。也可根据需要制成膏剂、片剂、口服液,以便服用。
【名方】心痛宁方
【组成】当归15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栝楼15克,薤白10克,檀香5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
【功能】活血祛痰,宁心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痰瘀交阻,虚实夹杂之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每日1剂,每剂药煎2次,每煎滤液200毫升,混合后两次分服。
【方解】
按“百病兼瘀”、“百病兼痰”、“痰瘀同源”之说立方。方中当归辛甘温,养血活络止痛;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养血宁心安神;红花辛温,活血祛瘀通脉;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止痛;檀香辛温,理气散寒止痛;栝楼甘寒,利气化痰,散结宽胸;薤白辛甘温,辛开行滞,甘泄痰浊,温通心阳;厚朴苦辛温,行气祛瘀,宽胸消结;桔梗苦辛平,祛痰并能载药上行。诸药配合,可使瘀去痰消,脉络通畅,疼痛自止。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祛痰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脏射血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使血液浓、粘、聚的状态减轻或恢复正常,其中某些化痰药尚具有镇静、降脂、抗凝的功效。因此,此方应用于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甚效。
【加减】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又突出地表现为痰阻和血瘀,而痰瘀互为因果,如痰浊阻滞可使血滞为瘀,若瘀血停积,阻滞脉道,乃使津液难行,聚为痰浊,因此在治疗心绞痛时要注意使经隧通达,气血流通,宜取痰瘀同治之法,临证运用心痛宁方治疗心绞痛可按标本缓急、痰瘀孰轻孰重、寒热虚实进行加减:痰湿偏重加桂枝、法夏、菖蒲、远志等。痰热偏重可重用肥栝楼,加竹茹、郁金、炒山栀;血瘀偏重加生蒲黄、炒五灵脂、乳香、元胡等;心痛胸闷诸症缓解当兼顾本虚之证;气虚者加黄芪、黄精、炒白术、茯苓。阴血虚者加生地、沙参、元参、丹皮、赤芍、郁金,去厚朴、川芎。
深刺滑肉门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深刺滑肉门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也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临床上可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跟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发现SMAS患者1例,采用程氏三才进针法,重视层次辨证,以滑肉门为主穴论治,疗效甚佳。现整理分析如下,并探讨滑肉门穴的主治特异性。
医案
患者,男,14岁,诉呕吐10个月。患者于2013年7月开始呕吐,发于饭后1小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自觉腹胀,于沈阳医科大二院就诊,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且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史。舌尖红边暗,苔薄黄,左关弦,右关细。诊断为呕吐(中医),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西医)。该患者于2014年4月10日上午11点前来就诊,程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程氏三才针法之震颤针法以三寸针(0.35×75mm)深刺双侧滑肉门,以左侧滑肉门为主,中午12时患者进餐,餐后患者无呕吐,当晚餐后患者虽呕吐,但呕吐症状较既往明显减轻,次日以同样方法治疗,患者呕吐症状消失,此后巩固治疗6次,患者除呕吐症状不再复发外,体重增加8斤,随访3月余,再无复发。
病因及治疗
正常人十二指肠水平部经过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而十二指肠是由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固定的。当Treitz韧带张力异常或过短时,则会使十二指肠水平部升高,进而造成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压迫,诱发SMAS,使得十二指肠水平部发生梗阻,肠道反流,引起呕吐。现代医学在诊断SMAS的过程中会发现,部分确诊的SMAS患者会存在Treitz韧带张力异常以及过短等表现,对于由这类病因所导致且临床表现症状较重的SMAS的患者,手术治疗多采取Treitz韧带松解术,可有效松解Treitz韧带,使十二指肠水平部向下发生位移,解除了十二指肠上动脉对其的压迫,进而有效缓解SMAS的相关症状。杨维良曾对27例用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
?大诚程氏针灸
大诚程氏针灸
印堂 20200609
1头痛、头晕
针刺要领:三才针法人部刺法,针尖要向上,向前发际的方向斜刺。对缓解前额痛,头晕效果最好。
2失眠,急慢惊风
改善情志病,一定是三才天部刺法,行震颤手法,起到舒缓和平衡作用。
3鼻渊、鼻
三才人部刺法,但针尖要向下朝着鼻根的方向斜刺。
生脉饮:足三里复溜太渊 20200609
人参-补气生津(足三里)、麦冬-养阴敛讦(复溜)、五味子-敛肺敛阴(太渊)
复溜补肾益阴,敛汗清热;太渊补肺气益肺阴的作用。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一肺一肾,且均益气收敛之性,恰与入肺的麦冬、入肺肾的五味子功效相合。
“甘麦大枣汤”。选神门、内关、合谷 20200608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之脏躁,精神恍惚,喜悲伤欲哭症。
神门如君药小麦之益心气、养心血、安心神;配穴内关,心包经络穴,沟通三焦经,既益气和中,又调畅三焦气机,功如佐药大枣之补脾柔肝之效;再配理气要穴合谷,如甘草缓肝之急。
防治空调病风池,风府,翳风、足三里、阴陵泉 20200607
可按揉风池,风府,翳风,有祛风通络,解表散寒。另外,点揉大椎、足三里、阴陵泉也能有效防治空调病。
夏“湿”缠身,正确祛湿需益心 20200606
正确祛湿需益心
脾升清,胃降浊,此为运化能力。在这过程中主要靠心,心和脾在运化功能上,有重要的协调互助关系,夏天除健脾利湿,增加脾运
化水湿功能外,更重要是益心。
比如,感觉困倦,排除劳累后或晚上等因正常生理现象产生的困倦,这里说的困倦,多晨起后困倦疲乏,总觉没睡醒困重;中午就餐后就开始犯困,需睡会儿,才能继续进行工作;而到晚上就开始精神难以入睡,像夜猫子;多数血脂偏高。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针灸治疗痛证,要点全在这了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针灸治疗痛证,要点全在这了
图*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针灸专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程莘农院士从医70余年,辨治思路缜密,在诊治痛症方面颇有特色。
在2021年8月24日为程莘农院士诞辰100周年,让我们共同缅怀程莘农院士。
今天,小师妹将程莘农院士传承博士后杨金生教授总结的,程老临床用针灸治疗痛证经验,分享给大家,供临床优秀的中医师参考学习。
壹
疼痛部位
01 诊治经验
程院士认为,诊治时应首先根据疼痛部位判断属于哪一个经络或脏腑。
“经络所通,病候所在,主治所及”,各经脉病候与其经脉循行特点密切相关。
只有熟记经络循行,认清病候归经,才能够准确的进行经络辨证,辨别归经。
通过分析,判断病在何经、何脏(腑),据此进行处方配穴,或针或灸,或补或泻。
进行经络辨证时,除应重视十二经病候规律外,还应注意经脉循行部位或所支配部位的病变,尤其是局部的疼痛、麻木等感觉变化和拘挛、屈伸活动转侧受限等功能障碍症状,
如脾经通过腹部,故腹部胀满疼痛属脾,多取三阴交;
前头痛多取百会;
偏头痛多取风池;
头顶痛多取涌泉等,
都是依据经脉循行路线进行经络辨证。
王焘《外台秘要》曰:“头项背痛,随身痛即灸, 不在正穴也”。
对于疼痛,程院士按照“诊病之处即是治病之处”的规律。
常常采用压痛选穴法,以压痛点作为针刺的治疗点,分穴位压痛选穴和非穴位压痛选穴。
前者常用的有募穴、背俞穴以及四肢的穴位;
后者又称,阿是穴压痛选穴,广泛用于扭伤、痹症、落枕等病,如牙痛近取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
程莘农临床常用方——秘不传人(3)
程莘农临床常用方——秘不传人(3)
程氏“三才进针法”
程莘农教授认为针灸治疗时,进针手法的好坏关系到针灸治疗的效果。三才法源于《针灸大全·金针赋》“且夫下针之法,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之针,针至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之泻。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持针之道,坚者为宝。”程辛农教授特别强调持针要有“手如握虎”之力,方能“伏如横弓,起如发机”,进针时指力和腕力必须配合好,悬指、悬腕、悬肘切循经络,针随手入。
程老对古代三才法进行了改进和简化,他在长期临床医疗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便、易学、易教、让患者痛苦小的进针法,取名为“程氏三才进针法”,即取意天、人、地三才。形成了“程氏三才进针法”。三才,取意思天、人、地三才,即是浅、中、深,才针时分皮肤、浅部和深部三个层次操作,先刺1~2分深,通过皮肤的浅部,为天才,再刺5~6分深,到达肌肉为人才,三刺3~4分深,进入筋肉之间为地才,然后稍向外提,使针柄与皮肤之间留有一定间距。如此进针,轻巧迅速简捷,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得气迅速,一则减少患者的疼痛,二则可以调引气机之升降。进针讲究指实腕虚,专心致志,气随人意,方使针达病所,气血和调,正胜邪去,这一刺法吸取了中国传统针法与管针进针法的长处,仅进针这一操作,将点穴、押指、穿皮、送针等动作揉和一起,在1~2秒肿内完成,得气(感觉)极为迅速而效果良好,具有快速无痛、沉稳准确的优点,临床深受患者好评,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前来学习。如此进针,轻巧迅速简
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央视国际2005年04月19日13:07
主持人:我手里的这根小小的银针,可能在这个镜头里您都看不大清楚,但是在几千年来,它却解除了无数人的病痛,针灸被称为是中国的国粹,现在有很多外国人都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这门技艺,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它却变得似乎越来越陌生,我们今天的演播室请来的就是一位针灸大家,他将为我们揭开笼罩在这个小小的银针上面的神秘面纱。
解说:2005年2月的一个清晨,我们来到了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居住的小区,北京东城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宿舍,还不到7点,老人已经走在了上班的路上。程老今年已经84岁了,虽然他的行走看上去有些步履蹒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步行几百米去诊室,自从2003年程老做了白内障手术后,他就不再给患者针灸了,只是给少数来找他的患者做些诊断,但他依旧是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去上班,这个习惯已经快三十年了,当年,他每天早晨六点就去上班。
主持人:为什么要那么早呢,这样您的工作时间比别人多了两小时。
程莘农:病人多,病人来得太多了,看不完。
主持人: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能看多少病人?
程莘农:我看30多个病人。
主持人:一个人能看30多个病人。
程莘农:30多个人。
主持人:您刚才讲,早晨6点钟就去给病人看病,是因为病人多。可是这个病人总是很多,您总是也看不过来,为什么要牺牲这么多自己的时间去给病人看病?
程莘农:为什么呢,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劳动改造6年半。
主持人:再没看过病人。
程莘农:不许看病,就叫你劳动,不许看病。那么,我损失了6年半的时间没有看病。
主持人:所以您现在早上班就是为了把时间补回来。
田原寻访中医之二——针灸泰斗程莘农
田原寻访中医之二——针灸泰斗程莘农
以针传世——世界针灸第一人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家属院儿里,有一座颇有年份的红砖楼,沿着缺少光源的水泥台阶而上,针灸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程莘农就住在这里。
程老已经不出诊了,但每天清早,他拄着文明棍儿的身影,还会出现在前往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路上,山羊胡、中山装,回头率甚高。他要去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学生们,中医的针之道。
这位见证了中医百年窘迫的老人,为着中医能被现代科学所认可,斗争了大半辈子。
他主持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证明了经络学的科学价值;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建国后首次建立起针灸教学规范,至今仍是中医院校统一教材,并被国外针灸界作为针灸资格考试蓝本,因此他常说自己在国外比在国内有名;终于将“中国中医研究院”盼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
他最常说到的一个词就是“斗争”,他也常说:我们这代人的仗打得差不多了,所以“不说话了”
2.中医科学化,这个仗打得差不多了
吕炳奎任中医司司长后,陆续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所中医学院,急需师资力量。中央从当时的“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学校”调出一批好的中医人,发往北京中医学院,充实这里的师资队伍。当时已经是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的程莘农,也接到了一纸“调兵令”,收拾行囊赶往北京,统管针灸教研工作,并在这里主编了沿用至今的针灸教材《中国针灸学》。
田原:您年轻的时候在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后来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被调来北京的?
程莘农:开始的时候,是周总理要办四个中医学院——北京,上
海,广州,成都,一处一个。我们南京的针灸教学,因为实施得比较早,北京的学生都要送到南京来,由我们代教,连房子都要给学生腾出来的。
程莘农院士:小小“银针”成就传奇人生
程莘农院士:小小“银针”成就传奇人生
一根细细的银针,成就了程老精彩的一生,也同样为中国针灸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个小时改变一生
“我以500块大洋拜师,成为一名内科大夫。”程老说,师从江苏淮阴名医温病大师陆慕韩后,16岁的程莘农开始系统学习中医。3年半后陆师傅抱病去世,程莘农便独立接诊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
“我是学内科的,但1954年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后来却让我做针灸教研组组长。”说起这段改变他终身的往事,程老双手搭在手杖上,眯起眼睛沉入回忆之中。
“我找到负责此事的名医孙晏如老师,没想到孙老师说:‘你给我两个小时,我给你讲药方和针灸的相通之处,我相信两小时后你不会再说自己不懂针灸。’”
果然,两小时后程莘农心服口服地离开孙老师的宿舍,自此开始了不开方子的针灸学研究。
3天治愈摇头女孩
李连杰主演的电演《黄飞鸿》里,在一次各国医生学术交流大会上,黄飞鸿仅用了2枚银针便使徒弟全身无法动弹,技惊四座。
银针,在程老手中更神奇。
当年程老还在南京中医学校当教师、并担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送医下乡来到山西稷山县。程老和学生们在一位老乡家里吃饭时,女主人正在为女儿发愁,连擀面都擀得心不在焉,因为孩子得了种怪病,摇头不止。程老得知内情后,利用当天吃饭的时间,为小女孩扎了两针,针一拔,头就不摇了。就这样一共扎了三次,小女孩的摇头病就彻底治好了。
另一位令程莘农印象深刻的病人是一位印度妇女,程老仅用了20天便解决了困扰她17年的三叉神经痛。这位妇女本人在印度拥有三家医院,由于自家医院对自己的病束手无策,便慕名来到中国找程老。经过20天的针灸治疗,她病痛再没复发。神奇的针灸使她大开眼界,两年后,她便邀请程老赴印度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师出招:国医大师程莘农“改良三才进针法”
国医大师程莘农“改良三才进针法”
程莘农指出,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针刺临床获效的关键因素,包括持针、进针、运针手法等。程氏“三才针法”包括三才配穴、动手探穴、指实腕虚持针法、三才进针法、振颤补泻法和飞旋行气法,几个动作连贯操作,一气呵成,快速有效。
一、三才配穴
程莘农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思维模式,通过天、地、人三才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提出针灸临床以“天、人、地”三部选穴,称为“三才配穴”。
三才对应天、人、地,即人体上、中、下三部。
人体整体划分:
头颈以上为天(上),
胸腹背为人(中),
四肢为地(下);
人体局部划分:
胸腹部:横膈以上为天(上),
横膈至脐中水平为人(中),
脐至耻骨联合水平为地(下);
腰背部:
至阳以上为天(上),
至阳到命门为人(中),
命门以下为地(下);
四肢部:
肩膀、胯臀部至肘、膝部为天(上),
肘、膝部至腕、踝为人(中),
腕、踝至指、趾部为地(下)。
三才取穴举例:以人体整体划分,如失眠,天才取百会,人才取中脘,地才取神门、三阴交;胸部划分,如气虚,天才取膻中,人才取中脘,地才取气海;背部划分,如咳嗽,天才取肺俞,人才取脾俞,地才取肾俞;四肢划分,如四肢活动不利,上肢天才取肩三针,人才取曲池,地才取合谷;下肢天才取环跳、髀关,人才取足三里、阳陵泉,地才取太冲。
程莘农认为,“三才配穴”的临床运用不能机械死板,应根据病情、病性、病位,并结合中医
辨证思维灵活变通,可整体运用,可局部运用,也可整体与局部结合运用。
二、动手探穴
程莘农指出,腧穴定位既是针刺操作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古代
虽给出了骨度折量、指寸定位、简便取穴等腧穴定位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只是一种粗略的经
验定位,并不能完全定准穴位。正如《备急千金要方》所云:“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斟量,准而折之,又以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乃以手按之,病者
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此外,腧穴体表定位会因体位改变而改变。例如,取足三里,虽均定位为膝下3寸,胫骨外缘,然下肢伸直和屈膝取之时不能合一。其他诸多
穴位也会如此。
程莘农还强调腧穴的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必须经过“经验取穴”和“动手探穴”两个步骤,即先据常规取穴法定出穴位的大概所在,然后施以循、摸、按、压等手法以精确定位。现代
穴位解剖学特征研究发现穴位多在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那么探摸时手下感觉也
会有相应变化,如程莘农针刺百会穴时,虽然标准定位为两耳尖连线中点处,临床中通过手
下探摸,多定位为中点偏后的孔隙处。如《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
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灵枢•背腧》亦曰:“按其处,应在
中而痛解,乃其输也。”
三、指实腕虚持针法
程莘农强调,持针、进针、运针的指力是针刺手法的基本功,贯穿于整个针刺过程中,包括
持针方法、进针时的用力方向、针刺角度、行针力度和频率等,与疗效直接相关。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持针之手要指力实而腕力虚,以右手拇、食
二指持针,中指指端靠近穴位,单手进针,为三才针法的动作基础。进针时指力和腕力必须
配合好,悬指,悬腕,悬肘,切循经络,针随手入。运针时要具有《黄帝内经》所说的“手如握虎”之力,运神于指,针刺病所,方能“伏如横弩,起如发机”,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之所以有时同样的处方用穴,别人未能治愈的疾病,在程莘农手下能够取得疗效,可能与指
力有很大关系。他指出,指力是在理法方穴术基础上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持针、
进针、运针的指力练就好,才能力贯针尖,丝丝入扣,恰中病机;能否顺利进针并不取决于
手指力量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手指力量是否作用在针尖上,用力方向是否与进针方向一致,
即是否能够做到力贯针尖,如果不能,力度越大,反而越容易弯针。
四、三才进针法
程莘农指出,临床要以病人为本,不仅重视疾病,更要关心病人。在患者体位、针具选择、
进针方法、针刺深浅等方面,既要确保疗效,又要注意患者能否接受,尤其是初次被针灸的人,进针的快慢、是否疼痛等因素,直接影响针灸的疗效。他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在
借鉴传统三才刺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取名为“三才进针法”。三才,取意天、人、地三才,即进针分浅、中、深三个层次操作,先针1~2分深,通过皮肤的浅部,为天才,再刺5~6分深,到达肌肉为人才,三刺2~4分深,进入筋肉之
间为地才。
“三才法”首见于《针灸大全•金针赋》,曰:“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入
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可以看出把人体穴位分为天、人、地三部,以皮内为“天”,肉内为“人”,筋肉之间为“地”,即浅层、中层和深层三层,分
层针刺。
这种按穴位分层进行针刺的方法,是在《灵枢》“三刺法”基础上提出的。《灵枢•官针》载:“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
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灵枢•终始》载:“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
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说明在针刺过程中应分三部操作,“一刺”
通过皮肤,为腧穴浅层;“再刺”到达肌肉,为腧穴中层;“三刺”进针至分肉之间,分肉即肌
肉间隙的深层组织,为腧穴深层。如此分层操作,则可祛除邪气,扶助正气,调和阴阳营卫,使针刺取得应有的感应,即“谷气至”。
程莘农指出,三才进针法之“快”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段,即快速刺透皮肤,因皮肤层神经末梢
十分丰富,进针太慢则容易造成较长时间的疼痛,患者不易接受,所以进针透过皮肤时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