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临清一中选修一教案:第二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学案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人教版选修1)

高二历史学案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人教版选修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富国强兵的秦国,初步了解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基本史实;了解商鞅被处死的原因及经过;尝试归纳商鞅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预习内容

1、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了解:商鞅被处死的原因及经过

3、理解:秦国商鞅变法对现代改革的启示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三、学习过程:

(一)商鞅之死

探究问题:商鞅为什么会被处死?结果如何?

(二)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日:“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史记》卷68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史记》卷87

回答:

【探究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

【探究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

【探究3】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二课秦国的崛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二课秦国的崛起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二课秦国的崛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点】

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难点】

(1)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2)商鞅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

1.“世卿世禄”制

(1)基础:与宗法制和联系在一起。

(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

(1)背景

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与地位。

②战国时已开始实行,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内容

①制定爵,按功授爵。

②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3)作用

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

②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创造了灵活用人机制。

③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提示: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

1.“夷狄遇之”

(1)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

(2)建国:公元前771年,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

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341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3)影响

①六国采取“”运动。

②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13张)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13张)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除旧创新 社会转型
富国强兵 奠定基础 统一全国 影响深远
短暂富国 兴勃亡忽
重农抑商 停滞之源 加强控制 创新萎缩
三、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社会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 位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小农经济社会的一治一乱 的循环规律造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停滞,中间即使 在汉、唐、宋、明几个朝代都有商业生产的发展,可最 终都被重农抑商的社会政治和传统文化压下去而没有形 成气候,而产生这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源头就是商鞅变 法。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 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 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 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 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 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选修1第2单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六合, 决浮云,
虎 诸侯尽
《古风·秦王扫六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解读
课标: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探究商鞅变 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回顾
一、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
明君授权 担负重任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解析

学案3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

1.商鞅变法侵害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抵制和抗拒。

2.结局

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被杀。但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深化探究]

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

依据材料说明商鞅凄惨结局的缘由是什么?你从中有何生疏?

答案缘由: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猛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生疏: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和士气。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2.作用

(1)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进展的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进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心集权制度的建设从今开头,很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进展。

(3)军事上:嘉奖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兼并战斗取胜和战略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深化探究]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思考结合材料说明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成果?答案实现了富国强兵;在与楚国、魏国的争霸中取得了优势;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提高。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方案范文《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方案范文《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方案范文《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选修1《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一】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

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臸;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臸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臸度、旧

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3)探究商鞅变

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

的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

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精选:《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精选:《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商鞅之死

仁原因:

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②商鞅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③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④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最终为变法而献岀了自己的生命

3i . 步

耳哥338

舟并『粤目君淞闕心H r 令滞

*M 寥测毒盘曲盘H 知畫鄴F 畫回M S 為淞绑泠・

3.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虽死,但新法未废,变法二十年,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改革措施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户籍等在秦国确立。

—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讨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

主陰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 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 充会的舆论宣俊』信壬民(“南门徙木”)

(4) 秦孝公的去力支播(政治保障)

(5) 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

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关于南轶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CU司马迁:刻蒔家恩,用刑太过

■(2)马克脛主义:商轶变出雜犯奴隶主利盜, 受到掖复(阶级分析丿

(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

因商轶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敷与秦恵王矛

用加剧而菠杀

小结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

的悲剧。

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的,充满阻力的,会有种种守旧势

一•富国强兵的秦国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 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

商鞅变法的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

■经济改革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政军文改却废除“世卿世禄制”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变法的结果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2.商鞅变法的意义。

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对应学生用书P17

清单一变法的结果

商鞅之死

1.

(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旧贵族,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变法结局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深化认知]

判断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命运为依据,而要看改革是否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商鞅变法一方面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因而商鞅虽死,但变法却取得了成功。

清单二变法的意义

富国强兵的秦国

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意义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深化认知]

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有光明的前程。

清单三变法的不足

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商鞅虽死而秦法未变

1.商鞅之死

(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直接原因: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保护伞。

(3)表现:秦惠王继位后,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后来商鞅被车裂,并诛灭九族。

2.秦法未变

秦惠文王和他的后继者,顺应时代的潮流,继续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历史认识]

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说明改革充满了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深化探究

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文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

(1)据材料,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2)商鞅虽死,秦法未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及其利益,遭到其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2.3《富国强兵的秦国》 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2.3《富国强兵的秦国》 含答案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商鞅变法的性质及局限性。

【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A级(一)、商鞅之死

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______的利益,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

(2)_________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

(3)直接原因:_________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经过:公元前____年,商鞅被诬谋反,商鞅被迫反抗,兵败被杀。

结果:商鞅虽死,而__________,如“"、“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

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

【思考探究】B级阅读材料:“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

虔-—---—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 商君列传》

回答:司马迁认为商鞅被车裂的原因总结的准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因为(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知识导学】A级(二)、商鞅变法评价

进步性:(1)对秦国:总体评价:废除旧制度,创建_______________的新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①政治:打击了__________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_________制度;②、经济:废除旧生产关系,确立________,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③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 2.3《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2.3《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学习方法点拨1.本课内容讲述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要注意把握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造,还要把握商鞅变法与秦国富强乃至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4.对商鞅变法的局限性,作简单了解即可。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商鞅之死:

1.侵犯了①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违法的②,树立了变法的③,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④秦孝公去世,⑤下令捕杀了商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拓展点拨】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但他给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要想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像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辉的改革事业;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自我校对】①贵族;②旧贵族;③权威;④338年;⑤秦惠文王;

二、富国强兵的奏国

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①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

⑴改革使秦国废除了②,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③。

⑵改革为秦国的④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⑶改革对秦国以至⑤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

⑴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⑥制度,健全了⑦的职能,并开始建设⑧,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⑨,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历史选修1课堂探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含

历史选修1课堂探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含

课堂探究

探究点商鞅变法的成效及成功原因

史料导入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河渠书》记载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成效。

(2)分析商鞅变法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

提示:(1)秦国社会秩序安定,农业经济发展,国力强大。

(2)轻罪重罚,重农抑商,措施全面,改革力度较大。

名师精讲

商鞅变法的性质及成功的原因

1.性质

(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

(2)变法的根本目的和措施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都是封建性的,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

2.成功原因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的支持,减少了商鞅变法的阻力。

(3)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具体,且切实有效。

(4)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注重取信于民。

【例题】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产生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 (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 (15张)ppt

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
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
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
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一、商鞅之死
1.经过:
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心失败,为抵制变法,唆使太 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 法坚决打击,因为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于是 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这时,秦 惠文王身边以前曾遭商鞅惩罚的亲信诬告商鞅 谋反,下令发兵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被迫起 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

3.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 华民族 文化的 重要组 成部分 ,只有 继承和 发展好 戏曲脸 谱艺术 ,它才 能拥有 更辉煌 灿烂的 未来。
2.原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 (2)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
(3)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
3.结果:
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思考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4张PPT)

2、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 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 了国力
3、军事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6)倡导君主独裁: 君主专制主义长期盛行,与雅典相反
P28学思之窗
秦二世灭亡的根子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种 下了?你认为呢?
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 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秦朝有 消极影响,但 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 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 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你赞成司马迁的观点吗?
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 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 得个谋反的罪名?
司马迁的观点不对.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性天赋, 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免带有一 定的局限性.
那么:你觉得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呢?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16张PPT)

2.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C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A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军功爵制 B. ⑵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
材料中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⑷充分的舆论宣传,徙木立信;
3、改革应该重视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⑴把―变《 法人史轻记视的·教李化斯品,列鼓传吹行》轻罪作重罚为; 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牛耕得到推广 D. 子师傅)之徒告商鞅欲反,发吏捕商君。 ——《史记·商君列传》
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秦的暴政.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
(1)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影响 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秦 牛耕得到推广 D.
三、商富鞅国变强兵法的的秦评国价---商鞅变法的影响
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学案: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学案:第二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变法的结果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2.商鞅变法的意义。

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一、商鞅之死

1.商鞅死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旧贵族,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变法结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深化认知]

判断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命运为依据,而要看改革是否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商鞅变法一方面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因而商鞅虽死,但变法却取得了成功。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思维点击]

1.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

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请回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课本P26图片《始皇陵兵马俑》)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始皇陵兵马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秦朝赫赫军威。

师:通过阅读引言中李白的诗,感受“秦王扫六合”的气势,你认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是什么?

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富国强兵。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合作探究】1:解密商鞅之死

1、原因:

1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2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2、经过: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小结:商鞅变法兢兢业业二十余年,深入人心,妇幼皆知。虽然商鞅个人落了个悲惨的结局,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

师生归纳总结: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合作探究】2: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隶制度及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2、特点:

1改革最彻底:(可参考商鞅变法前后秦国比较表)

★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

2改革较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3持续时间最久:,两次颁布变法令;

4作用最显著: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意义: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开始

商鞅变法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县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正式建立起来,通过县的政权制度,全国政权、兵权逐渐集中到朝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强化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和连坐法强化了封建集权力量。

(2)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力

秦处西戎,地旷人稀。开垦荒地是秦国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商鞅采取措施奖励垦荒;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接着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增强军事力量,实现强兵目标打下了基础。

(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针对当时兼并战争频繁的特点,颁布了奖励农功的二十等爵制度。官爵晋升与斩敌首级,军功大小成正比。此法的实行,大长秦国杀敌立功之风。并严禁私斗,凡私斗者,按其情节轻重予以严厉的处罚,从而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达到强兵目的,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从此,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4)司法: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了守旧势力。

【合作探究】3:变法的历史局限:

过渡:大家先看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他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司马迁的观点不对,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性天赋,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不可避免带有一定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如百姓违犯法律规定,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如盗窃牛马者要处以死刑。商鞅推行的法律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思想,迫使人们遵守规矩,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史书记载,商鞅一次在渭水边处决了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连坐法”的推行以及轻罪重罚、什伍户籍制度及征收户赋,劳役沉重与“燔诗书”等法令一起,对全国城乡人民布下了一张严密的监察网,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教师既要肯定商鞅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改革的进步性,如父子与成年兄弟必须分居等,又要指出其局限性,如二十等爵制明确规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三)反思总结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