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铜接地的相关标准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e95a02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8.png)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
1. 美国标准:根据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的标准,接地极应采用纯铜或镀铜,镀铜层的厚度应不小于0.025mm
(1mil)。
2. 欧洲标准:根据欧洲标准化组织(CEN)的标准,接地极的镀铜层应符合EN 13601标准,镀铜层的厚度应不小于
0.020mm。
3. 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IEC 60364-5-54
规定,接地极的镀铜层应符合特定要求,包括镀铜层的厚度和导电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标准或公司标准,如电力行业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等,也可能对接地极镀铜层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适用标准来确定接地极镀铜层的具体标准。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69ea5a2af45b307e971977f.png)
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的为±0.36mm厚度 >8.0 ~ 12.0mm的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d3ac40856a561253d36f98.png)
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的为±0.36mm厚度 >8.0 ~ 12.0mm的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标准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c9dc8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2.png)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标准
在电气工程中,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的标准大多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工协会(IEEE)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
见的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的标准:
1. IEC 61238-1:这个标准规定了压接铜端子和配套工具的尺寸、材料要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 IEC 61238-2:这个标准规定了压接铝和铜/铝混合端子和配
套工具的尺寸、材料要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 IEEE 837:这个标准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的,规定了压接电缆端子和线终端的材料和性能要求。
4. GB/T 2315:这个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压接铜和铜
合金端子的尺寸、材料要求和性能要求。
在选择导线用铜压接端头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确保端头与导线的匹配性和耐用性。
同时,在压接过程中也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端头和导线的良好接触和电气连接。
地线接地标准
![地线接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f265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2.png)
地线接地标准一、目的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线接地的目的和范围,旨在确保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地线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二、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以下相关标准:1. GB/T 16895.3-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 GB 50169-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3.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三、接地装置的分类和要求1. 接地装置可分为自然接地和人工接地两类。
自然接地包括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金属管道等;人工接地包括埋设接地极、连接导体等。
2. 接地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相关规定;b) 接地导体应采用耐腐蚀、高导电材料;c) 接地装置的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d)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便于检测和维护。
四、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1. 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 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接地装置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 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五、接地装置的验收和检测1. 接地装置的验收和检测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
2. 验收时,应对接地装置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对其电阻值进行测量。
3. 在投入运行前,应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
4. 在运行过程中,应对接地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转。
5. 当发现接地装置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ef873db10a6f524ccbf85d0.png)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3.1.4尺寸要求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的为±0.36mm厚度 >8.0 ~ 12.0mm的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设备外壳接地规范
![设备外壳接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42b3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a.png)
设备外壳接地规范设备外壳接地是指将设备外壳与地之间建立可靠的接地连接,确保设备外壳与地电势相等,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设备外壳接地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接地线材及连接件的选用。
接地线材应选择导电性能好的铜材料,连接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接地极和导体之间的连接件。
接地线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GB/T 3048-2019《电工电子用铜线》。
2. 接地装置的设置。
设备外壳接地应采用专用的接地装置,如接地极、接地网等。
接地极的选用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
接地极应埋设在潮湿的土壤中或与潮湿土壤直接接触,以提高接地效果。
3. 接地电阻的测量。
设备外壳接地的电阻测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GB/T 14315-2016《电气设备防雷接地装置检测规范》。
测量前应确保接地装置与设备外壳之间的连接良好,并选择适当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
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4. 接地导线的布线和连接。
接地导线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线,避免与其他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布置,防止产生互干扰。
接地导线应保持良好的连接状态,接地连接件应紧固可靠,且不得存在氧化层等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
5. 接地系统的维护和检测。
设备外壳接地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排除接地线材老化、松动等问题。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6. 接地保护措施的配备。
设备外壳接地应与其他保护措施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接地保护体系。
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配备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总之,设备外壳接地规范应从接地线材及连接件的选用、接地装置的设置、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导线的布线和连接、接地系统的维护和检测以及接地保护措施的配备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设备外壳与地之间的可靠接地连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c7ea45a76e58fafab0039f.png)
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就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得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与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与螺母得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与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与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得边部与端部应切直,无裂边与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与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与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得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得为±0、36mm厚度 >8、0 ~ 12、0mm得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得缩孔残余、裂纹与夹杂。
经酸洗供应得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与酸洗得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与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得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接地铜条设计规范
![接地铜条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9f3b3c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a.png)
接地铜条设计规范接地铜条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的合金制成的、表面涂覆有导电漆或树脂的圆形铜条,其作用是提高地线的电阻率,使地接触更加可靠。
同时,由于铜条与大地间存在着良好的电气连接,因此,当地线接地铜条时,地线之间有较好的电气连接,可以使地线上电阻率得到提高,从而降低地线成本。
接地铜条对地电阻率的影响取决于其类型和所选铜带导电率。
一般情况下根据铜带导电率分布,铜带导电率可分为四类:纯铜带,电阻率为0.75~3.25 V/m (m=10Ω);纯铜带导电率较高(1%~1.5%);铜带导电率不均衡(0.8%和2%)。
对于纯铜具有很好的电感特性且有良好接地效果的铜带称为“低电阻性铜”。
”为了使接地铜条具有较好的电阻率特性,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性质和形状的因素。
下面我们就结合各个地方电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接地铜条的电气设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从接地方式选择到铜条选择:一般分为单根-双根-五根共五种常见类型;对于单电流接地线路,通常采用铜带导电方式,但因其所存在较多缺点,如抗干扰能力较弱、布线速度慢等;对于双电流接地电路,一般选用两根直径为1μ m的铜条。
1、铜条材质通常使用的铜条材料有铜锌合金和铜镍合金两种。
铜锌合金:其特点是铜的化学成分稳定、耐腐蚀性强、良好的电感性和导电性、抗蠕变能力好;其具有优良的电感特性、耐热性、耐电晕腐蚀性及导电性,所以在各种电气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其工艺成本高,价格昂贵,所以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在大电流下。
铜镍合金:这种金属的硬度较高,化学成分稳定,对大多数金属均具有良好的电感性和导电性;它与铜材料一起加工、焊接和涂覆于铜材料表面形成的合金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抗蠕变能力。
这种材料一般用于焊接和镀层领域。
铜镍合金也是生产低电阻性铜条采用的主要材料。
在我国台湾地区被广泛用于焊接领域。
铜镍合金是一种高质量铜材料。
其优良的抗蠕变特性和较高的表面硬度使其应用于各种电力设备、汽车、船舶和航空等领域。
esd接地标准
![esd接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cd65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3.png)
esd接地标准一、防静电地线的埋设1. 防静电地线应埋设在10M以外,以确保接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在3-5m的范围内,挖深0.5m以上的坑,以确保地线的埋设深度。
3. 将2m以上铜包钢垂直接地极打入坑内,以增加接地效果。
4. 在垂直接地极之间加入降阻模块,以降低接地电阻。
5. 用70㎡绞线将这三处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可靠的接地线。
6. 用16m㎡绝缘铜芯线焊上引入室内为干线,以确保室内设备的接地。
7. 坑内施以适量降阻剂,以增加土壤导电性。
8. 填埋后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应小于4Ω,以确保接地的有效性。
9. 每年至少测试一次,以确保接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防静电接地的设备要求1. 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管道等,都应进行防静电接地。
2. 设备的外壳和内部金属部件应通过专用接地线连接到防静电接地端子排。
3. 接地线应使用专用的、低阻抗的导线,以确保良好的电气连接。
4. 对于大型设备,应使用多个接地端子排,以确保接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防静电接地的操作要求1. 在操作电子设备时,应先将其接地端子连接到防静电接地线。
2. 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将金属外壳和内部部件通过接地线连接到防静电接地端子排。
3. 在进行维修和检查时,应先断开接地线,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 在进行任何可能产生静电的操作时,应采取额外的防静电措施。
四、防静电接地的测试要求1. 每年应对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一次防静电接地测试。
2. 对于新安装或更改过的设备和系统,应在安装完成后进行测试。
3. 测试应包括检查接地线的电阻值和连接情况,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4. 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五、防静电接地的标识要求1. 所有防静电接地端子排和连接点都应有明显的标识,以表明其用途和连接方式。
2. 标识应包括接地端子的编号、连接方式、制造商名称等信息。
3. 在设备上应有防静电接地的警示标识,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操作。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28bf76b482fb4daa48d4b1c.png)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表一2.说明与参考文献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接地排(T2铜)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物理性能表二化学成分表三尺寸要求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 的为±厚度 > ~ 的为±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弯角件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表面镀层应均匀,不得有裂纹、夹杂和露钢。
锌层弯曲,距试样边部5mm以外不允许出现锌脱落,但允许表面出现不露钢基的裂纹。
GB50169-92接地标准
![GB50169-92接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618b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0.png)
GB50169-92接地标准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grounding connection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送审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GB×××××-××××代替GB50169-92目次前言 (ⅱ)1总则 (1)2术语和定义 (2)3电气装置的接地 (4)3.1一般规定 (4)3.2接地装置的选择 (5)3.3接地装置的敷设 (7)3.4接地体(线)的连接 (9)3.5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 (10)3.6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 (11)3.7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 (11)3.8调度楼、通信站和微波站二次系统的接地 (12)3.9电力电缆终端金属护层的接地 (13)3.10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14)3.11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接地 (14)4工程交接验收 (16)本规范用词说明………………………………………………………………………………………………17ii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1992的基础上修订的。
该规范发布实施已有十多年了,规范中所规定的不少条款,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因此,需要对本规范进行修订。
IEC 62561-2导线与接地极的要求(包括铜包钢测试方法)
![IEC 62561-2导线与接地极的要求(包括铜包钢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b8937b19e8b8f67c1cb9cb.png)
IEC 62561:雷电防护系统元件(LPSC)—第2部分:导线与接地极的要求(本文内容摘自欧洲标准EN 50164-2)目录1 范围2 参照规范3 术语与定义4 要求4.1 文件4.2 接闪导线、接闪器与引下线4.3 接地电极4.4 标记5 测试5.1 测试的一般条件5.2 导线、接闪器与接地引上线5.3 接地棒5.4 接地棒的连接点6 电磁兼容(EMC)7 测试报告的结构与内容表1—接闪导线、接闪器、接地引上线与引下线的材料、外形和横截面积表2—接闪导线、接闪器、接地引上线与引下线的机械与电气性能表3—接地电极的材料、外形和横截面积表4—接地电极的机械与电气性能引入IEC 62561的本部分内容规定了用于依照IEC 62305系列标准设计和执行的雷电防护系统(LPS)中雷电防护系统元件(LPSC)的各项要求。
IEC 62561以“雷电防护系统(LPSC)”为主题,包含如下各部分:IEC 62561-1:连接元件的要求IEC 62561-2:导线和接地电极的要求IEC 62561-3:隔离火花间隙(ISG)的要求IEC 62561-4:紧固件的要求IEC 62561-5:接地极观测罩与接地电极密封条的要求IEC 62561-6:雷电计数器(LSC)的要求IEC 62561-7:接地增强复合材料的要求1 范围本国际标准对如下内容作出各项要求与测试的规定:——形成接闪系统与引下线一部分的金属导体(而非“天然”导体),——形成接地系统一部分的金属接地电极。
2 参照规范本国际标准通过注有或未注日期的引用,包含了引自其他出版物的条款。
这些参照规范引用在本文的合适位置,并将其出处列于文后。
对于注有日期的引用,仅当通过修订或改版包含于本国际标准草案中时,对任何这些所引用的出版物进行的后续修订或改版才适用于本国际标准草案。
对于未注日期的引用,适用所引用出版物的最新版(包括修订内容)。
ISO 6988:1995 金属与其它无机物镀层——常规水气冷凝二氧化硫测试ISO 6957:1988 铜合金——抗应力腐蚀氨环境测试IEC 62305-1:2006 雷电防护——第1部分:常规原则IEC 62305-3:2006 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伤与生命危害IEC 62305-4:2006 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的电气与电子系统IEC 62561-1:20XX 雷电防护系统元件(LPSC):连接元件的要求ISO 1460:1995 金属镀层——铁质材料上的热浸镀(锌)层——单位面积镀体上的重力确定ISO 1461:1999 钢铁焊接件上的热浸镀(锌)层——规范与测试方法ISO 2178:1982 磁性基底上的非磁性镀层——镀层厚度的测量——磁性测量法IEC 60648:1974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测量方法ISO 6892:1998 金属材料——室温下的张力测试3 术语与定义3.1 概述本国际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2 接闪系统(air termination system)LPS系统外在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金属棒、网状导线或者悬链线等,用于拦截闪电。
接地线的标准
![接地线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9cc8a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2.png)
接地线的标准
接地线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装置,其标
准化设计和安装对于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
文将介绍接地线的标准,包括其设计、安装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接地线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建筑
电气设计规范》、《电气装置的设计规范》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
要考虑接地线的材料、截面积、敷设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
效地导电并承受一定的电流负荷。
此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接地线
与其他电气设备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接地线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良好,能够有效地导电和防止电气设备因接地线故障而造成损坏。
其次,接地线的安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在安
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接地线与土壤的接触情况,确保接地电阻符合
要求。
同时,接地线的敷设需要避免与其他金属管线、电缆等设备
发生交叉,以免造成电气干扰和故障。
此外,接地线的连接需要采
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焊接、压接等,以确保接地线与设备之间的
连接牢固可靠。
接地线的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接
地线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测试内容包括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测试等,通过测试结果来验证接地线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接地线的标准化设计、安装和测试对于保障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和测试,才能确保接地线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接地线的标准化工作有所帮助,为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贡献一份力量。
配电箱接地要求标准
![配电箱接地要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0f4dd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3.png)
配电箱接地要求标准配电箱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能分配和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配电箱的接地要求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箱接地要求的标准。
1. 接地导体选择配电箱的接地导体应选择铜或铝等优质导电材料。
导体的选择应根据配电箱的额定电流和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铜导体是首选,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 接地电阻要求配电箱的接地电阻是衡量其接地效果的重要指标。
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低压配电箱的接地电阻应满足以下要求: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欧姆。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合理布置接地电极,并确保接地电极与大地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在选址时,应选择土壤湿润、导电性能好的地方,并确保接地电极埋设深度足够,以提高接地电极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
3. 接地回路阻抗要求除了接地电阻,配电箱的接地回路阻抗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接地回路阻抗反映了配电箱与电力系统中其他设备之间的短路能力。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低压配电箱的接地回路阻抗应满足以下要求: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接地回路阻抗不应超过0.1欧姆。
为了降低接地回路阻抗,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合理安装接地线路,避免过长或过细的线路- 增加接地电极的数量,提高接地导体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 使用导电性能好的接地材料,如铜4. 接地电流的分配配电箱内的各个设备需要正常运行,因此在接地系统中需要分配合理的接地电流。
根据IEC的标准,接地电流应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接地电流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主要设备的接地电流应优先满足,确保其正常运行- 次要设备的接地电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5. 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为了确保配电箱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监测工作可以包括接地电阻和接地回路阻抗的测试,以及接地线路的可视检查。
定期维护可以包括:- 清理接地电极周围的杂物和积水,保持其良好接触状态- 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存在损坏或腐蚀,及时修复或更换- 检查并紧固接地导体的连接螺栓,确保接地系统的稳固性总结:配电箱的接地要求标准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灭火器箱接地标准
![灭火器箱接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9be9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b.png)
灭火器箱接地标准灭火器箱接地是指对灭火器箱进行电气接地,以确保其与地面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连接。
灭火器箱接地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接地电阻要求:根据各国的标准和规定,灭火器箱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例如,在美国,根据NFPA 10标准,灭火器箱的接地电阻应小于0.1欧姆。
在欧洲,根据EN3标准,接地电阻应小于30欧姆。
2. 接地材料选择:接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接地材料包括铜、铜镀锡、铜涂锌、铜镀银等。
对于露天安装的灭火器箱,接地材料还需具备抗氧化、抗紫外线等特性。
3. 接地导线规范:接地导线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电气标准,例如美国的NEC、欧洲的IEC等。
导线的截面积、材质、安装方式等都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同时,接地导线的长度应尽量短,以降低接地电阻。
4. 接地装置选用: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和需求,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接地装置,如接地电极、接地网、接地板等。
选择合适的接地装置时需考虑土壤情况、排水性能、安全性等因素。
5. 接地电阻测试:对于已安装好的灭火器箱接地系统,定期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是必要的。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的接地电阻要求。
可使用专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器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6. 接地系统保护:为了保护接地系统不受损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灭火器箱应离开铁制结构物或其他可能造成接地系统受损的设备。
同时,可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防止外部过电压对接地系统造成损坏。
7. 接地系统记录和维护:对于接地系统,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并进行定期维护。
记录包括接地电阻测试结果、接地材料的检查和更换记录等。
定期维护包括清洁接地装置、检查接地导线是否损坏等。
8.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灭火器箱接地工作时,需要注意保证人员的安全。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等,同时需防止触电、误触火警报器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灭火器箱接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确保灭火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保护人员和财产免受火灾威胁。
机房接地电阻标准
![机房接地电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3d2c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c.png)
机房接地电阻标准
一、接地电阻值要求
机房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要求不大于4欧姆。
接地电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二、接地极材料要求
接地极应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钢材等。
接地极的截面积应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并应保证其埋设深度、间距、连接方式等符合相关规范。
三、接地线要求
接地线应采用耐腐蚀、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如多股铜线、绝缘胶皮等。
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满足电流传输的要求,以保证接地线的稳定运行。
四、接地系统布局要求
接地系统的布局应合理规划,根据机房设备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
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布设应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同时应考虑施工和维护的方便性。
五、接地电阻测试要求
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标准。
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测试结果应准确可靠,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机房接地电阻标准是保障机房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实施接地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接地电阻值、接地极材料、接地线、接地系统布局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定期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也是保证接地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380v电机黄绿接地线标准
![380v电机黄绿接地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3d6a0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e.png)
380v电机黄绿接地线标准
一、接地线材质
1.导体材质:应采用铜导体,其电导率应符合GB/T3956的要求。
2.绝缘层材质:应采用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绝缘材料。
二、接地方式
1.直接接地:将电机外壳直接接地,适用于电机外壳不带电或电源零线重复接地的场合。
2.保护接地:将电机的金属外壳通过导线连接到接地极上,使外壳的电位接近于零电位。
三、接地电阻
1.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一般应不大于4Ω。
2.接地极与大地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20mΩ。
四、接地标识
1.接地线应使用黄绿相间的颜色标识,以便于识别。
2.接地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电机的外壳上,另一端应连接到接地极上。
五、连接头
1.连接头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接头,以保证接触良好。
2.连接头应固定牢固,不得松动或脱落。
六、端子
1.接地线端子应采用铜质材料,并具有防松脱设计。
2.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确保接触良好。
七、保护措施
1.接地线应设置在电机附近,并采取防水、防尘等措施,以保护其正常工作。
2.接地线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
八、安装位置
1.接地线应安装在电机的固定支撑点上,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拉伸或扭曲。
2.接地线应按照规定的路径敷设,不得随意更改路径,以免影响其工作效果。
t2铜母排国家验收标准
![t2铜母排国家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b60f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6.png)
t2铜母排国家验收标准
铜排并不是铜泊导电软连接,说白了铜排别称铜母线、铜母排或铜医用汇流排、接地装置铜排,是由铜材料制做的,横截面为矩形框或倒圆角(圆弧)矩形框的长电导体。
广泛运用高、配电房设备的导电性中间的联接。
如:配电柜、变电器、高低压开关、母线桥架、电子散热器、电气元器件等。
因为铜的导电率能好,铜排在电器设备,非常是成套设备配电设备中获得了普遍的运用;一般在配电柜中的U、V、W相母排和PE母排均选用铜排。
针对生产加工好的铜排,必须按下列规范开展工程验收:
1.材料:标准T2铜。
2.含铜量:含量99.95%上下。
3.铜排表面光洁整平、无裂纹、脱皮、焊瘤、出气孔等状况。
4.表面光滑度3.2。
5.规格误差±0.5毫米。
6.平行度≤3mm/m。
7.弯折九十度表面无裂纹。
8.强度:HB≥65 。
9.抗压强度:≥300N/mm2。
10.相对密度:20℃铜排相对密度8.95g/cm3。
11.电阻:≤0.017772Ωmm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地材料的选择的国内国际标准与由来一、概述防雷设备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直接落到被保护的设备上,并把雷电流很快引入大地,使被保护设备上免遭高幅值雷电过电压作用,以保护设备绝缘的安全。
而接地装置正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的设备。
没有接地装置,或者接地装置不合格,就会失去或减小防雷设备的作用。
由于雷电流不能或不能迅速流入大地,就可能造成保护失效,导致事故扩大。
长期运行经验证明,接地装置的材料的选择与可靠安装直接关系着设备与人员的安全。
二、接地材料的一般要求由于地下的土壤环境复杂,存在多种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对于金属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腐蚀。
如果接地体被严重腐蚀,就无法与大地很好的接触,或者导致接地导体腐蚀断裂,造成地网性能的下降。
另外,接地系统一般都埋设在地下,开挖检查与维护都比较困难。
所以,接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直接决定了地网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要求接地网的使用寿命要大于被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般规定接地网的使用寿命需要在40年以上。
三、国外相关标准对接地材料选择的建议3.1 IEEEstd80-2000 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IEEEstd80-2000《交流变电站接地安全导则》,中对于接地体的选择在11章Selection of conductor and connection (导体与连接的选择)(第40页)做出了相关的规定11.1基本要求:接地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包括水平导体、联接、垂直接地极、引上线、其使用寿命都应当大于建筑物或者的设备的最大预期使用寿命进行设计,每一个要素都应当满足下列的条件: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减小导体周围的电位差;B)在故障峰值电流持续的时间内,不会被熔化,保持完整;C)机械性能稳定可靠D)当发生腐蚀和自然破坏时,仍然能够保持性能稳定.11.2.1 铜铜是接地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
铜导线除了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之外,还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这主要是因为铜像对于其他的金属来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阴极。
11.2.2 铜镀钢铜镀钢常作为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极,也用作水平网格的导体。
因为土壤对于铜材的腐蚀有限,所以使用纯铜或者铜镀钢作为接地导体时,只要选择了合适的导体尺寸,并且导体是完好未被破坏的,就可以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保证接地网络的完整性。
在这个表中规定铜镀钢接地棒的铜层厚度不小于0.254mm3.2 MIL-STD-188-124B Military standard grounding、bonding and shielding在MIL-STD-188-124B 《美国军用标准——接地、联结和屏蔽》的第五章的5.1.1.1.3中(第8页):5.1.1.1.3最小配置:最基本的接地电极的配置应当是在建筑物滴水沿0.6至1.8米的范围内均匀的布置垂直接地极。
所有的接地极都应当由美标1/0的裸铜绞线连接在一起,裸铜线的埋深为至少地平线以下0.45m,连接的电缆和接地棒之间应当使用铜焊或者放热焊接连接在一起,水平铜线应当构成一个闭合环形,首尾端使用铜焊或者放热焊接连接在一起。
接地极:接地极应当使用铜镀钢,其最小长度为3m,直径不小于1.9cm,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要小于两倍的接地极长度。
镀铜层的厚度在0.3mm以上。
3.3 FAA-STD-019D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STANDARD LIGHTNING AND SURGEPROTECTION,GROUNDING,BONDING AND SHIELDING,REQUIREMENTS FOR FACILITI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在FAA-STD-019D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所颁布的《对于设施和电子设备的雷电、浪涌防护、接地、连接和屏蔽要求》的第32页第3.8节接地电极的要求中规定:3.8.5 接地极接地极和他们的安装要符合以下要求:3.8.5.1 材料和尺寸接地极应当为铜制或铜镀钢质。
最小长度为3m,直径1.72cm,镀层的厚度不得小于0.254mm。
3.4 BS7430 Code of practice for Earthing在BS7430 接地应用汇编中第11章接地极或直埋非绝缘接地导体材料的选择(p16页)11.1 概要尽管接地材料的选择不会影响接地电阻,但是为了应对各种类型土壤中的金属的腐蚀,材料的选择应当留意。
一些推荐在地网中使用的接地材料如表格6所列。
压制(对于带,卷,金属薄片,金属板):退火纯铜铜排,接地极和管(对于机械零件和装置):纯铜,硬拉铜或退火铜;铜合金;磷青铜;铝青铜合金。
3.5 UL 467 Grounding and bonding equipment在UL467 接地与连接中对于铜镀钢接地棒的质量做出了相关的要求。
(P11)9.2接地棒9.2.1镀铜钢或铜金属的实体接地棒,直径应大于1/2英寸(12.7mm)或,如果不是圆形,周长应大于1.6 英寸 (40.6 mm)并且最小厚度要大于3/8英寸(9.5mm)。
9.2.3 9.2.1提到的铜层,在任一点的厚度应大于0.010 英寸 (0.25 mm),并应符合9.2.3的铜层黏附要求和9.2.4.的弯曲要求。
9.2.4 在9.2.2中的关于外套黏附要求,一长为18英寸(457-mm)的接地棒,一端斜切45度,夹在两块钢夹板之间或虎钳子之间,间隙设置少于接地棒直径的0.04英寸(1.02mm),以致剪出足够的金属将棒和铜层联结的部分暴露出来。
通过钢板或钳子剥下外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明显的外套和钢芯分离迹象是不可接受的。
9.2.5 在9.2.3中的关于接地棒弯曲的要求,在室温下,将一长度的接地棒坚固地固定在夹子或钳子中,在离棒自由端40倍直径距离处施加正常的压力使其弯曲,外套应没有破裂的迹象。
力的大小和施加的方向应永久和棒成30度角。
3.6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2 接地装置的选择(第5、6页)3.2.5 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镀钢、铜镀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为作为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3.7 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所铜制接地网应用导则5 电器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第5页)5.6 垂直接地极可以使用铜的或镀铜钢接地极。
使用镀铜钢的垂直接地极时,外层铜膜的厚度应不小于0.25mm。
垂直接地极长度一般不超过3m。
接地电阻较大时,在高电位升的隔离措施或深钻垂直接地极之间选择措施时,应根据实地的地质情况选择垂直接地极的长度并与相关的隔离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第7页)5.7.1放热焊接法采用放热焊接时,应选择好各种水平接地体之间和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极之间的连接方式及相应的焊料。
对接焊缝的上部应有2—4mm的加强高度;不应有毛刺、凹凸不平之处。
其焊接接头的平均最小抗拉强度不得低于原材料的抗拉强度,焊缝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同截面、同长度的原金属的电阻值。
(第7页)6.5 对于大多数可能埋在附近的其他金属而言,铜是阴极,所以铜质接地网的耐腐蚀性较好。
由于在短路电流的计算和故障持续时间的选取上都考虑了比较严重的情况,铜质接地网截面的选择时不再考虑留腐蚀的余量。
铜质接地网一般不进行开挖检查。
(第10页)3.8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12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第28页)12.1.1.2 对于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500kV变电站、全户内变电站、220kV枢纽变电站、220kV和110kV 城市变电站和紧凑型变电站应采用铜质接地网;土壤腐蚀严重地区的110kV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接地网。
(第28页)12.1.2.3 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年)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
如发现接地网腐蚀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
铜质材料接地体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12.1.2.4 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及《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475-1992)有关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应测试各设备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
大型接地网每6-10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估,项目包括:变电站对地最大短路故障电流计算,接地阻抗测试,接触电势测试,跨步电势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接地装置热稳定校验。
铜质接地网交接试验后可不再进行测试。
(第29页)3.9 广东电网公司2007年反事故措施二防止雷害事故(附件第1页)1、对于新建的全室内变电站,应采用铜材料的接地网和接地线。
对于常规布置的变电站,可结合地质的腐蚀情况选用铜材料3.10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交流电气接地装置应用导则(第8页)3.11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二防止接地网事故(第1页)1.1.2 室内变电站和地下室变电站,应采用铜制材料的接地网;500kV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接地网;对其他变电站,当站址接地装置埋深范围内的土壤对钢质材料有腐蚀时(土壤电阻率小于100ohm.m)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四、国际上的接地腐蚀试验及相关结论:4.1 NBS接地腐蚀研究从1910年到1955年,国家标准局实施一个大规模的地下腐蚀的研究。
这个研究中包括了在全美国的128个测试地点采集的36500个样本,代表了333种不同的铁的,有色金属的和具有保护镀层的材料。
这一次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关于腐蚀的大范围的研究。
ERICO将利用这些研究来说明镀有0.01英寸厚度铜镀层的接地产品能够在大部分的土壤中能够达到超过40年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将说明在大部分的土壤类型中,镀有0.0039英寸(0.0991mm)的锌的接地棒的预期使用寿命为10-15年。
通过预期使用寿命的不同来着重说明,对于现场的应用来说选择镀铜接地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标准局的第11章的报告涵盖了铜与镀铜产品在野外的测试情况。
这个报告的表48列出了在43种不同的土壤,从8年到13年这个时间段内得铜和镀铜样本的平均每年的重量(oz/ft2)损耗。
每盎司/平方英尺对应的平均腐蚀厚度是1.4密耳。
根据对14个地点的直接埋入土壤中13年的样本的分析,说明在13年后的总的平均腐蚀度不超过0.5密耳。
0.001英寸(0.254mm)=10密耳。
其他的29个地方的样本,直接埋地8年的总的平均腐蚀度是0.9密耳。
在下表中材料“M”表示含铜量为99.94%的铜样品,材料“P”表示有99.93%的铜地化合物中的含量,这两种材料的平均数据如下所示:可以用腐蚀10密耳的铜所需要的时间来建立镀铜接地产品的标称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