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步行街的空间构象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步行街的空间构象特点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锦里民俗文化街案例研究(第一期项目)
黄浩,张昆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古锦里街(第一期项目)项目背景的研究,介绍了其位置、环境和项目的设计概念。
从空间构象角度对古锦里街的街道类型、空间序列、比率量表和景观节点进行分析。
此外,通过分析建筑和街道的特点以及二者间的组合模式,对建筑形象和街道的空间层次进行阐释。
最后,总结了古锦里街的空间构象特点,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锦里民俗文化街、空间构象、建筑形象、空间层次
现代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促进了中国各地城市旅游业的繁荣,旅游休闲街(传统特色步行街)是一种创新模式和重要载体。
这些街道是城市全新的宣传平台和继承城市传统的地方,例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南京路,都是世界知名的休闲旅游街,具有优秀的本土特色。
成都,作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三国文化”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赢得了最多的关注。
古锦里街是一条完全基于“三国文化”建设的成功的特色街道,它从来没有被指责为“假古董” ,而是变成了军事家诸葛亮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此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它创造的文化值更不仅限于一条简单的商业步行街道,因此它的成功之处值得研究和推广。
1、街道的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和环境
古锦里街坐落在市区,交通便利,从南到北延伸,与军事家诸葛亮的祠堂相邻。
街道的南部紧邻武侯祠大街的中央部分(天府广场在市中心区,可直接到达),街道的北部沿锦江河景观带展开,街道的东部是王宏桥和洗面桥街(商务办公区),街道的西部是第一环路西段[1]。
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改善古锦里街的可达性,同样其文化发展和商业利益也颇受益处。
古锦里街的建设由一期工程项目和二期工程项目两阶段组成。
一期工程项目位于军事家诸葛亮祠堂的入口附近,是双Y形布局。
,自2004年向公众开放以来,它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民俗文化和购物区、餐饮和住宿区、公共休闲娱乐区、四川传统食品区。
它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国文化,也可以振兴古老的寺庙。
二期工程项目在一期工程项目成功开发的基础上,街道向内扩展,并把它与军事家诸葛亮博物馆相连接。
在2009年向公众开放以来,根据规划路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规划,并通过卓锦溪与一期工程项目随机连接,如图1所示。
鉴于一期工程项目的代表和完善的工程质量,对街道空间形式的组成进行了特别研究。
1.2 设计理念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目标将其自身打造成为“休闲都市”,并在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努力。
在此背景下的设计理念,逐步形成了“在四川西部地区建设以军事家诸葛亮祠堂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充分利用寺庙的人文资源,
采用市场化运作,建设旅游、文化和休闲体验一条街的民俗文化,并最终形成以寺庙为中心的金利商业圈”[2] 。
作为的寺庙拓展延伸,古锦里街的设计目的是在人的需求基础上,以商业为中心、建筑为主体、文化为灵魂,实现“人,商业,建筑和传统文化”的良性的互动循环。
2、街道的空间形式
2.1 街道类型
古锦里街以三国文化和川西古老的民俗民风为基础,在街道空间处理方面有许多中国传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古锦里街的建设中。
古街上的形式是一种动态空间的线性系统:在整个商业环境中,不同特点的商业店铺以线性布局进行规划排列,并由两个小广场相连接,形成了双Y形商业街空间,如图1所示。
双Y形人行系统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人流的组织和商店的排列。
中心的两个小广场和街道的尽头,方便行人聚集和分散。
作为过渡空间,其主要建筑有效地吸引了游客的注目,而这一切促进了步行街商业氛围的形成。
街道上的重要节点装饰以内凹的绿色景观带,使自然、生态空间融入到商业空间,创造出一个可供行人交流的休闲空间,丰富了古锦里街的空间层次。
2.2 空间序列
古锦里街的平面布局呈哑铃形状,空间序列为“街道—广场—街道—广场” [3],分为4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如图2所示)。
不同业态的店铺通过广场和内凹庭院等地面系统线性连接。
此外,街道、广场和庭院等基本组成要素配以各种功能的小品设施,例如牌坊、诸葛井、石碑、左桥,丰富了整个古锦里街的街道环境。
古锦里街的动态空间有步行街和广场,静态空间有庭院和绿色景观,二者形成了强烈对比,使得简单的游览系统丰富多变(如图3所示)。
2.2.1 门到双廊
作为古锦里街的前门,大门的风格同附近的军事家诸葛亮祠堂一致,双门的设计是川西传统民居的意图精炼。
入口段狭窄曲折,双廊(如图4所示)连接了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茶馆、酒吧和餐厅是具有凝重色彩的建筑,如红色和黑色,形成了一门和多窗口受限制的空间效果。
“重农抑商”的空间处理技术增强了空间的吸引力以及进入空间的游客的感受。
此外,它有助于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购物空间,减少城市道路的影响,在中央和最后一段的街道中严肃压抑的空间和开放、嘈杂的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丰富了游客对于街道的体验。
2.2.2双廊到金利广场
通过这两个桥画廊后,由于街道的扩大,游客将享受到更加开敞的视野。
在街道的一侧上,1或2层楼高的覆盖以青砖灰瓦的建筑,设计参考石库门(字面意思是“石闸” )中门的风格还有雅致的雕花窗棂。
在街道的另一边,1层楼高的传统店面前装饰了光的颜色,如灰色和棕色,一些2层楼的建筑形成了街道起伏的天际线,创造出有趣的街道空间。
2.2.3 金利广场到隔断墙
通过左桥后,游客将到达古锦里街最大的开放空间也是整个街道的节点高潮—金利广场。
广场的东侧有文官廊、桥阶段和“三国演义”的文化墙,广场西侧有假山,池塘和锯齿形桥。
节点空间的扩展有利于自然生态景观空间的过渡,提供行人交流沟通的街道空间。
金利广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和组织行人的流动方向。
例如在广场上的Y形道路结构,左侧是传统的美食街,1层黑砖结构建筑占这条街上的主导地位;广场右侧是一条商店和葡萄酒的商业街,游客将通过桥梁阶段到达这条狭窄的街道,所有的商店都排列紧密,涂饰颜色多样化,呈现出一个繁忙的商业氛围,如图5所示。
2.2.4 隔断墙到牌坊
游客经过隔断墙后将会到达一个最小宽度为2.4米的街道,两侧的1或2层建筑形成了波动、狭窄的街道空间。
另一个广场位于这条街尾,牌坊位于广场的左侧,划分了工程项目的一期和二期,它也是整个古锦里街空间序列的结尾。
总之,传统的街道设计技术适用于古锦里街的建设,街道宽度的变化、建筑物高度的变化、广场和景观的排布、建筑材料和色彩的正确应用,有助于在这段短短的线性商业街尺度中营造丰富、舒适的空间。
狭窄的街道设计,广场和街道之间的宽度对比,紧凑型及多元化的商业促进了商业价值的发展并最大程度的传播当地文化。
2.3规模比
2.3.1 街道长度
在中国传统城市空间概念中,有关于街道长度的报表,如“(仅限于街道)百尺(尺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3 尺等于1米)是初级形状,千尺有它的势头”。
古锦里街总长350米,显然受到了传统街道设计的影响。
整条街道呈现双Y形结构,连接了所有不同的商业,转弯的街道。
路面的变化,桥舍画廊或广场空间,常常使游客感觉这是“一个较长的街道”。
2.3.2 D/H值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到,当街道宽度D与其建筑高度H比值达到1:1时,街道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协调”;当比值超过1:1时,街道看起来是开放的;比值再高时给人较为强烈的距离感;当比值保持在1:2-1:1之间时,街道给人的维和感更强,人们不会因为过度开放而产生恐惧感[4]。
古锦里街最成功之处是通过有效地组织街道广度和街道前建筑高度,从而建立了多元化变化的休闲和购物空间。
街道宽度的范围在2至5米之间,大多数建筑物是一层或两层高的结构,建筑物高度在3和9 m之间,因此街道的 D / H值范围从1:1到1:2 。
这样一个令人愉快的尺度营造了一个舒适,自由和生动的街道空间,提升街道中商业空间的存在感。
2.3.3 视角
人们观察街边建筑的视角是衡量街道空间尺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不同的视点,视线和视角带来了多样化的感觉。
例如,从外面欣赏古文物时,仰角45°是欣赏细节最好的视角,仰角27°的角度去欣赏风景最清楚,海拔10°-18°角度来欣赏文物的整体形象包括背景[5] 。
在古锦里街,几乎所有的视角都超过45度,因此它不是一个对欣赏详细风景有利的地方。
然而,街道前建筑材料的变化和道路的路面变化分散了行人对地面建筑和细节设计的注意力,其结果是这些建筑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点,从而得到展示和传播(表1)。
此外,商店的雅致设计吸引了大批游客,从而促进了街道的商业价值。
表1. 古锦里街的比例尺度分析
2.4 景观节点
2.4.1 广场
古锦里街的结构和空间序列的高潮设计部分,金利广场承载了引导人们聚集和分散、观光、娱乐、休闲和交流等多种功能。
广场是用于组织及其邻近的建筑物,如舞台、展览馆、画廊、绿地、假山和游泳池,形成虚实互补的空间,开放式和密闭空间的对比,显示出川西文化的特点。
2.4.2 边缘绿色空间
在街道转弯处、桥廊两侧的连接处还有隔断墙的边缘处,景观设计加强了不同空间的界限,在这些空间创建新的图像,帮助观众对此空间形成新的认识。
因此,索然无味的边缘空间被赋予了新鲜的视觉图像,提供了更多的休闲生活空间(喝茶,聊天),有助于还原当地人的休闲生活场景,如图6所示。
2.4.3 景观小品
牌坊,左桥,假山,文化墙是装饰街道的细节,作为街对面的风景和地标,这不仅使街道变得美丽,也定义了不同的地块,并预示着下一空间的来临。
3、建筑形象
3.1 建筑特色
建筑是生活的载体,由建筑和街道所形成的空间系统为为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展示提供了空间舞台[6]。
古锦里街作为一条构建成功的旅游商业街,对三国文化以及传统川西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350米长的街道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排列井然有序,创建了具有特色的舒适的文化街区。
街道上的大部分建筑是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而设计的,同时也也继承了川西古镇的特点。
例如,建筑外墙通常由砖、实木和石块建成,屋顶大多做成黑色面砖悬垂式山墙屋顶或者冲洗式山墙屋顶,带有“木制穿斗结构”的白色石灰壁与山墙同侧。
此外,建筑色彩以深褐色、灰白色和木黄(穿斗代替了梁和柱)为主。
所有建筑的外观设计都优雅、整洁,以简
单朴素的风格为主,因此他们更喜欢住在当地房屋里。
街道一侧建筑的悬挂式屋檐,为街前商店提供更多的空间。
屋檐下的走廊空间具有节奏感强烈的虚实对比性。
在整个街道的短而窄的空间里,集中了川西的民居庭院、桥画廊、舞台和屏幕墙等常见的元素,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
黑色的砖墙、古井、石板路、驿马站等建筑符号再现了过去的生活场景,展示给游客古街道的历史、民俗风情和人文的生活场景。
3.2 建筑和街道的组合
建筑的檐下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与街道的结合为行人提供了交流空间,在由街道中心向商店室内空间的过渡中,空间层次为户外空间—檐下空间—商店存储空间[7](图7)。
因此,整个街道有着简单而紧凑的空间层次,思考空间和行人之间的拓扑关系,便会发现行人完全沉醉在这旅行中。
不同风格的空间丰富了游客和古老的街道之间的交流。
古锦里街的建筑与街道的结合大致为以下3种模式(图8)。
3.2.1 相邻街道交界
它是古锦里街最多用的组合模式。
建筑物和街道之间的直接连接缩短了行人和街前店铺的联系距离,也使行人自由购物的需求得到满足。
3.2.2屋檐下空间的商业用途
二楼的悬挂屋檐用于为行人遮雨避阳,提高了建筑物和街道之间的连续统一。
两个连续的和统一的明确定义的图层的空间,具有强大的内向型和吸引力。
3.2.3底层建筑物的后退
檐下灰色空间可以形成一个较小的街道广度,以退为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拓宽了街道,也起到了“廊”的重要作用,可供行人缠绵、购物、休闲。
4、结语
古锦里街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热的一个新产品,是成都市为所有公民建造的第一个特色步行街。
它成功地创造了舒适宜人的商业气氛,展现了川西的民俗风情以及明清时期的民居风格。
街道设计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街道处理技术,以建立一个在各方面与旧的街道类似,但也进一步探讨区域特色,完善城市的文化特色,并显示这些建设的功能。
因此,古锦里街在城市精神与文化特征方面具有相似性,而被赋予了生活的文化内涵。
因此,锦里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其空间形式、修饰其形式和质量,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引入了新的概念,为其他城市休闲步行街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MU YS.空间·商业·文化:古锦里街[J].资源和人类住区(市),2005(4):32-35 .
[2]WEN YJ .成都古锦里街行人空间分析[J] .内径科学与技术,2007(6):44.
[3]YANG F,DUANXD .成都古锦里街分析[J].四川建筑,2007(2):25-27.
[4 ]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5-38.
[5] LIN Q,MEI M.城市历史街区空间改造途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184 – 186.
[6]GONG J.武汉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J].中国建设教育,2007(2):46-49.
[7]GAO X.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3):203-205.
[8]MAO Y,WANG X.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J].中国景观研究,2010,(9):6-8,28.
[9]LI X,ZHU SC,LIU YX .历史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研究[J] .中国景观研究,2010,2(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