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及反思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及反思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教学时刻: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了解作者内心“不安静”的缘故及揣摩末几段作者联想的用意。)
主题:揣摩文章主体部分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形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播放《荷塘月色》Flash影片片头: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高悬,静静的荷塘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伴着轻柔的音乐,从一片荷叶中探出头来,慢慢绽放。从盛开的荷花花蕊中现出《荷塘月色》的文题及作者。)师:看到我设计的篇头了吗?看到花儿盛开,心情如何样?
生:专门好!
师:有一个成语是形容人专门快乐的,与花开有关,是什么?
生:(笑答)心花怒放。
师:花儿开放是写什么?
生:写景。
师:你们看到花儿开放,专门快乐是写什么?
生:写情。
师:写景是为了什么?
生:抒情。
师:(导出本课主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大伙儿请看文章标题,什么缘故标题是荷塘、月色,单写荷塘或单写月色不行吗?
生:(思索)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剧场去看一看,那儿的舞台去看一看,那儿的舞台是什么?(指标题暗示)
生:(小声)荷塘。
师:舞台的灯光是什么?
生:(大声)月光。
师:舞台上没有灯光行不行?什么缘故?
生:(确信地)不行,看不清表演。
师:要是只有灯光,没有舞台和表演行吗?
生:(摇头)更不行!
师:因此荷塘和月色不可分开。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塘上的月色。
师:好!上一节课我们差不多理清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这节课我们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第五第六段。
师:大伙儿听我范读一下四到六段,用心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一语文 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 PPT课件
赏析第四段
1、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景的 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
2、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 怎样的美感特征?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荷花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凝碧 脉脉
•荷香 •荷波 •荷韵
赏析第五段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开)着些白花, 有袅娜的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 (含苞欲放)的------
明确:“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好象 是有意为之,“开”则是客观的描述;“袅 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 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 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 像,而“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只是客观 的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
1、自由朗读。 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 月色的?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 月影 光与影 泻 浮 洗 笼 画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朦 胧、柔 和
赏析第六段 课文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 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 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 的,乍看像一团雾”写出了淡月下树 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_14荷塘月色 朱自清(第二课时)
【参考答案】 (1)视觉转化为听觉。诗人把杏花无声的姿态 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 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 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2)视觉转化为触觉。夜色是视觉,通过视觉 调动触觉,产生夜色的“凉”的感觉,突出了主 人公孤独凄凉的心情。
近景 荷香:轻、淡、若有若无、时断时续 通感
嗅觉
流水:脉脉
听觉
拟人 以无写有
通感
又叫“移觉”。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 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 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 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式。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 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 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参考答案】(示例)悠悠的白云中间,隐约地 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 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 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 绿色屏障。
谢谢收看!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
案》
博喻中的多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对本体进行全方位修饰, 而非同一角度的多次重复。
写景分析
月光下的荷塘
人教版必修二1.1荷塘月色(共3课时) 教案
1、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弄清楚每段写的是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为全文划分段落,并找出文章两条线索。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去荷塘
2.作者是怎样来写荷塘月色的
3.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明确文章的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去荷塘的缘由(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部分:(2-6)是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静,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备注
课题
《荷塘月色》
授课人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
新课程
授课时间
11.28——11.29
课标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与鉴赏”相关要求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2、写作手法鉴赏
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通过学习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明确:1、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第5自然段描写月光,通过四个动词,写出了月光的多种美感)
3、动静结合(第4自然段描写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荷波、荷香、流水,从动静两个方面来描写)
4、善用修辞(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等修辞,还穿插了诗歌,使得文章生动,有内涵,行文摇曳,有美感)
原创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原创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笔头、荷塘月色插图、教案、学生作业册;
2.学生:作业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荷塘月色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月亮、荷塘和周围景色。
2. 想象绘画(10分钟)
教师请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在荷塘边,观察月亮照射在荷塘上的景色,并用铅笔在作业册上进行素描绘画。
3. 语言表达(15分钟)
教师请学生用描绘荷塘月色的词语进行讨论和描述。教师引导学生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等来描述月亮、荷塘、荷叶、青蛙等元素。
4. 团队合作活动(2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描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再次观察荷塘月色插图,然后利用小组内讨论的词语和素描画出荷塘月色景象。最后,学生团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表达进行描述。
5. 课堂讨论(1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各组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共同完善作品。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拓宽思维。
6.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观察、想象、创造和表达在对自然景色描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学生在作业册上继续进行描绘,并用语言表达描述所绘画的荷塘月色
景象;
2.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并用语言表达进行描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们在观察自然景色、进行绘画和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通感的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揣摩品味文章准确、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成功绘景的妙处。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文章准确、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章准确、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月亮的诗文: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
4、明月松见照,清泉石上流。(高洁)
关于荷花的诗文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正直)
2、故乡梦,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思乡)
3、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景愉悦)
月亮与荷花文人自古咏之,但情感却各有不同,当
荷花遇上月亮又会是什么样一番情景呢,今天让我们随
着散文家朱自清一起走进他的荷塘月色,去感受另一份
独有的心情。
(二)、过程
1、学生配乐朗诵4、5、6段。(要求其他学生思考,这三段分别写什么内容,划出喜欢的语句
2、明确这三段分别写得内容。
(4——月色下的荷塘5----荷塘上的月色6----荷
塘四周)
3、结合4段中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笔下的荷塘的特点?说说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4、结合5段中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笔下的月色的特点?说说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赏文段和体会文章美感的能力。 3、发现自然中的美,诗意的生活。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习:
回顾本文写作思路及作者情感变化。
(1-3)夜赏的缘由 (4-6)夜景描写 (7-10)又回到现实
淡淡的愁 暂得喜悦 一丝愁绪
预习检测:
有情感的朗读4-6段
聚焦于树:整体—阴阴的,有风姿 局部—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
树上的蝉声,树下的蛙声。热闹。 叠词的运用,强调所写景物的状态。
1.明确所写物体的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通感、叠词。
写 景 3.描写方法: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
方 法
4.把握写景顺序:整体和局部
5.展开合理想象。
课堂赏析:
朱自清:若能将静态的变为动的,那当 然更乐意。
通感:
即感觉的转移,是使各种感官 产生的感觉相互沟通,使难以 名状,难以言传的感觉变得具 体可感。
例: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离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课内拓展:
例:听着这首舒服的歌,仿佛远远闻见淡 淡的芳香绕梁。
区分通感和比喻: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 浪花里蹿。
朗读指导:①注意一些修饰词语。 ②注意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④博喻 ,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 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博喻运用得当,能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 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 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 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 点是:连续性。 例子: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 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 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 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 了呢!(杨朔《画山绣水》)
2. 通感 (1)概念: 所谓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 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 觉”。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 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 被人们称为“移觉”。 (2)作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 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
(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 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像一位妙龄少女开放和 含苞未放的情态,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光亮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比喻手法,写出了荷叶映衬下的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三、知识点拓展
1.比喻 (1)概念:比喻又叫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 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或情 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常见 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 变成”等词联结。甚至不用比喻词。 典型形式 是:甲是乙。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 是:甲代乙。
《荷塘月色》课件第二课时
《荷塘月色》课件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散文欣赏”中的第二节“荷塘月色”。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情感表达以及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描绘。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体会当时的心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文章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荷塘夜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文章解读(25分钟)
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b. 教师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c. 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
a. 出示例题:分析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
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随堂练习题。
b.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课堂小结(5分钟)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荷塘月色》
2. 内容:
a. 语言特色:优美、生动、形象
b. 意境描绘:荷塘月色、静谧、美丽
c. 情感表达:抒发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 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 两段写景的异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朱自清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散文,分析 的时候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写什 么,怎么写,勾勒了怎样的意境。
课文中有哪些主要描写景色 的语段:
第4段: 第5段: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色
月 色 下 的 荷 塘
1、这一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 写月下荷塘美景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作者是怎样从这几个方面进 行描绘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 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荷叶 比喻
月 下 的 荷 塘
荷花 拟人、博喻 荷香 荷波 流水
通感
比喻
由 上 而 下
动 静 结 合
拟人
荷 塘 上 的 月 色
生动精当的动词
泻、浮、洗、笼、画 通感、比喻
荷 塘 四 明确: 周 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 都写了树、小路 的 景 不同点: 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 阴森,写得简略。 色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导学案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集中赏析文章第4——6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体物写情的手法。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文章语言之韵美。
[学习难点]
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
[天天预习]
1、课内词汇
(1)注音
蓊蓊郁
..点缀.
..渺茫
..郁袅娜
..踱.步霎.时弥.望斑驳
(2)解释下列词语。
幽僻:蓊蓊郁郁:踱:弥望:
袅娜:脉脉:风致:斑驳:
一例:丰姿:碧:大意:
2.每日成语
蓊蓊郁郁脉脉含情没精打采风韵犹存鞭辟入里独树一帜
3.语文补偿
(1)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拟人的作用:一是色彩鲜明;二是描绘形象,生动;三是表意丰富. 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3)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文本研读]
1.自读第四段: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①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②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③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
2.朗读第5段,讨论思考
①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②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
.......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 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 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 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 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 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 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光也还是淡淡的。
• 小煤屑路 :幽僻 寂寞(寂静) • ——有意求静 • 月光:淡淡的。 • 感觉:今晚却很好
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段落和句子、词语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寻预 疑学
不静 求静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得静
•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 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 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 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 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 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 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失去 宁静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 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 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 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 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 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 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 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
哪里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呢?
1.人格高洁、思想纯正、感情真挚 2.意象(象征意义) (1)莲花——清廉高洁 (2)月光——忠贞、纯净、朦胧 (3)柳树——高洁 (4)采莲——浪漫
《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号召
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 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 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 只是自己,自己的家。
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 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 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 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 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语言美
叠音词:曲曲折折 层层的 密密地
田田的 亭亭的 缕缕清香 脉脉的
作用:有节奏感、韵律美,读起来朗朗 上口。
— — 寓情于景:用词
荷
寓情于景:喻词
塘
·舞女的裙 ·一粒粒的明珠
月 色
·碧天里的星星
朱
·刚出浴的美人 ·渺茫的歌声
自 清
— — 淡淡的喜悦
第五段描写的主要景物:
荷 塘
1.月光 2.轻雾
月 色
3.云 4.树影 5.月色
荷塘月色ppt课件第二课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目标引领 时间2分钟
• 1、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 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 • 2、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 辞手法的运用,谈谈文章的语言美、形 象美。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重重
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
阴阴
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
隐隐约约
色的浓重气氛。
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
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
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
⑴同写:景都的写异了同荷。塘(四周阅景读物比,较写后了回树答、)小路。
(2)异: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 略写。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 色、树姿、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路灯光,再 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显然,既是对第2 段的回应,也是第4、5段荷塘月色的继续扩 展。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荷塘月色》案例
案例主题与背景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准备了朱自清的背景材料,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主题:质疑探究,揣摩品味。
教学方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
师:上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的感情线索,这堂课我们来研究揣摩品味这篇美文。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问题?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赏析一下,品味一下。下面思考一下组织一下自己的问题。
(生:翻书,静思三分钟。)
师:怎么样考虑好了,可提问了?
生:老师,这句“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与前后语境很不和谐,怎么理解?
师:是啊,这个问题有挑战性,这么美丽的荷塘,怎么突然出现这么阴森怕人的情景?谁来说说看?
生:灌木长的就是七扭八挣的,在月光下的投影就像炸毛鬼。同学笑,表示认同。
师:看来同学还挺有生活,这么说是写实了。这个实际情况不美为什么还要写哪?
读读后几句。
生读。
师:作者说荷塘中的光与影“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乐曲有什么特点?
生:有旋律有节奏。
师:节奏有强弱之分,和光影的深浅不一相似,这样写就增加了文章的节奏感。
生恍然大悟。
师:这在写文章上叫“文似看山”
生:(一齐)不喜平。
师:对了。谁还有问题?
生:我看网上说真正的清华荷塘并不是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写的那么美哪?
师:这有个用高科技手段知道荷塘秘密的人。的确如此,真正的荷塘并没有这么美,讨论一下为什么作者要虚构美丽的荷塘?按平时的六人组讨论。
(生讨论热烈3分钟)
生:(举手)(师示意回答)这是虚写,主要是为了抒情,不是说“景语即情语”吗?
《荷塘月色》说课
《荷塘月色》说课
《荷塘月色》(说课)
《荷塘月色》(说课)1
点击浏览该文件
《荷塘月色》(说课)2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比较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二个课时来讲析,这里着重阐述第一课时,
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读。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1、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出示课件)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教师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活动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4、5、6三节的语言, 体验其中的意境美。
2.分析其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文本研习:
1.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些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划出4、5、6节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分析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一位哲人说过,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有时候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感受美的心灵;还有的时候,不是缺少感受美的心灵, 而是缺少感受美的才情。希望大家课后多多阅读精美的文学作品,培养美的鉴赏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