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野外用火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森林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制定和执行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野外用火行为,确保野外用火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场所和活动:•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野外环境;•野外露营、户外烧烤、篝火晚会等活动。
3. 野外用火管理措施3.1. 用火申请与审批在野外进行用火活动前,必须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用火申请,并经过审批才能开展活动。
用火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申请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用火地点、时间、用火设备及用火方式说明;•应对突发情况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案。
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审核用火申请,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该申请。
3.2. 用火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在野外使用火源时,应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用火设备,并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使用原则:•不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作为点火材料;•确保火源远离易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用火附近备有灭火器材,并确保其有效性。
3.3. 用火场所的准备与清理在用火前,需要对用火场所进行准备工作,确保安全性:•清理场地周围的枯枝落叶、枯草等易燃物,保持场地清洁;•建造足够大的围栏或火坑,以控制火源和防止扩散;•清理场地周围的可燃物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3.4. 用火时间和区域的控制为了防止火灾发生,需要严格控制用火的时间和区域:•在高温干燥的季节或天气条件不稳定时,禁止进行野外用火活动;•确定用火的时间范围,超过规定时间需立即熄灭火源;•确定用火的区域范围,超过规定范围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源。
3.5. 灭火与清理在用火结束后,需要做好灭火与清理工作:•使用充足的水源灭火,确保火源完全熄灭;•将用火场所彻底清理干净,清除所有可燃物;•确保用火周围环境不再存在火源隐患。
4. 违规行为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轻微违规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教育等方式进行处理;•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可责令停止用火活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严重违规行为,应立即停止用火活动,并移交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野外火源管控实施方案免费
野外火源管控实施方案免费在野外进行火源管控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预防火灾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实施野外火源管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旨在规范野外火源的使用,减少火灾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一、明确火源管控的范围和对象野外火源管控范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环境,以及游客集中的风景区、公园等人文环境。
火源对象包括烧烤、篝火、烟花爆竹等可能引发火灾的活动。
二、建立火源管控的制度和规定1.明确火源使用的时间和地点:规定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烧烤、篝火等活动,并限制时间段,禁止在易燃区域使用火源。
2.制定火源使用的标准:规定使用防火设施,如专用炉具、灭火器等,并禁止使用易燃易爆材料。
3.加强火源管理的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巡逻队伍,加强对火源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
三、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1.开展火灾预防宣传:通过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向游客宣传火灾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增强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2.加强火源管控的宣传教育:向游客宣传火源管控的重要性,倡导文明旅游,自觉遵守火源使用规定,共同保护自然环境。
四、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1.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做好火灾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建立火灾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火灾风险,提前预警,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五、加强协作与合作1.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森林防火、公安、旅游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火源管控工作。
2.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积极与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火源管控工作,形成合力。
六、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1.建立火源管控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火源管控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火源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2.开展火源管控的效果评估:定期对火源管控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火源管控的效果。
在野外实施火源管控,是保护自然环境、预防火灾的重要举措。
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野外用火管理制度一、前言野外用火是指在林木茂盛、森林火灾易发区以及其他野外地区进行的人类活动中使用火源。
由于野外用火的不当操作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
野外用火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确保火源安全、用火环境安全和用火操作安全。
2. 防火优先:野外用火活动应着重强调火源的控制和火源的预防,预防灾害远比扑灭灾害更为重要。
3. 禁火原则:对于少数特定区域,可以暂时或永久禁止一切用火活动,以确保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都能够被有效控制。
4. 科学施火:在合理的天气、地理条件下,采取科学的方法施火,减少可能引发火灾的风险,确保控制火源并保障生态安全。
5. 全民参与:野外用火管理需要广泛推广和普及,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火源管理工作中。
三、管理措施1. 野外用火准入许可证:对于有意从事野外用火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应当向有关部门申请野外用火准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用火活动。
2. 火源控制和预防:全面推广使用安全火源,限制使用易燃易爆类火源。
同时,制定火源预防措施,避免火源被非法使用或滥用。
3. 用火环境安全:制定野外用火区域划定和用火环境评估标准,确保用火活动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不会引发火灾。
4. 用火操作安全:规范野外用火操作流程,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用火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用火操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5. 灭火设备配备:对于野外用火活动,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具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6. 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野外用火活动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7. 罚则与奖励:对于违反野外用火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积极参与野外用火管理的个人和单位,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以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野外用火管理中。
野外用火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度名称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制度二、制度目的1. 加强野外用火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2.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增强公众防火意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禁火区域的人员、单位及活动。
四、禁火区域1. 森林、林地、灌木丛、草原等易燃区域。
2. 森林边缘500米范围内。
3.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禁火区域。
五、管理职责1. 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发布禁火令,组织实施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工作。
2. 林业部门负责森林防火工作,监督、检查野外用火行为。
3. 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内的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工作。
4. 单位和个人遵守野外用火安全规定,自觉履行防火责任。
六、野外用火管理措施1. 严禁在禁火区域内野外用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1)烧荒、焚烧农作物秸秆、吸烟、野炊、焊接施工等;(2)祭祀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3)携带火种、火源及易燃易爆物品进山入林。
2. 严格执行计划用火制度,需进行野外用火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林业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 严禁无证用火,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人负责现场监管。
4. 加强野外用火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火意识。
5. 定期开展野外用火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6. 建立野外用火巡查制度,加强对禁火区域的巡逻检查。
七、应急处置1. 发生森林火灾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扑救。
2. 加强火灾现场救援力量,确保人员安全。
3. 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八、责任追究1. 违反本制度,造成森林火灾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2. 对违反野外用火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3. 对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林场野外火源管理措施
林场野外火源管理措施1.严禁在林场野外区域点燃火源:斜坡、山梁、河谷、悬崖、林线、过火林地等易发火区域,严禁点燃火源。
同时,需要严格禁止非法烟花爆竹、焰火和燃放热气球等活动,以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2.加强巡查和监测:增加火场巡护巡查力度,对易发火区、森林防火违法行为和可疑火源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野外巡查人员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时扑灭明火,确保火灾不因未及时发现而蔓延。
3.定期清理易燃物和防火带:定期对林场野外区域进行清理,清除易燃物质如干草、枯叶等,并打造通道、护林带和运动止火带。
运动止火带的宽度和干净程度足以防止火势蔓延。
4.提高沟火堰、消防水井的建设:在易发火区域和林地周边建设沟火堰、消防水井等消防设施,以备应急。
确保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
5.建立火险预警和紧急响应机制:建立火险等级评估和监测系统,根据火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
同时,建立火灾紧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措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灭火救援。
6.加强森林火灾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广大居民、游客和林业从业人员宣传火灾的危害性以及防火的重要性。
增强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减少人为火灾的发生。
7.加强火源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违法行为监管机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放火、烧荒、焚烧垃圾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8.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林场需要与周边地区建立防火合作机制,共同制定防火计划和防火措施,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提高防火能力。
总之,为了有效预防和管控林场野外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只有加强火源管理和防火工作,才能保护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林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一、前言林业野外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林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各级林业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林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森林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林业野外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2. 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规范和管理人们在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中使用火源的行为,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3. 制定科学合理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野外火灾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4.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提高全社会的火源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实现“防火以人、治火以法”的根本途径。
三、林业野外火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全面预防。
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监测预警、加强巡护防控等手段,全面预防野外火灾的发生。
2. 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措施,严格监管执法,加强对火源的管理和控制。
3. 及时处置。
一旦发生野外火灾,要迅速调派专业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及时进行火灾扑救和处置,尽快控制火情。
4. 形成合力。
要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全员防控的合力,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四、林业野外火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 制定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宣传教育。
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火源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火灾风险的监测预警,提前采取有效措施。
4. 巡护防控。
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巡护,建立健全的防火哨岗,设立火灾观测点,及时发现并处置火灾隐患。
5. 禁火管理。
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的使用,划定禁烧区、注意区、燃烧区,制定详细的禁火措施。
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野外火源管理制度随着野外旅游和户外活动的日益普及,野外火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和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野外火源管理的必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野外火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环境。
野外火灾往往会给大自然带来巨大的破坏,如焚烧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等。
通过严格管理火源的使用,可以减少火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2. 预防火灾事故:野外火灾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还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制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维护公共秩序:野外旅游和户外活动的人数众多,如果没有有效的火源管理制度,可能导致野外篝火无序,引发混乱和公共秩序问题。
通过制度化管理,可以规范野外火源的使用,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野外火源管理的措施1. 火源审批制度:对于野外活动中需要使用火源的申请,应建立审批制度。
申请人需向相关管理机构提交申请,说明使用火源的目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并承诺遵守管理规定。
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确保火源使用符合规定。
2. 火源设置规定:制定具体的火源设置规定,明确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火源设施,以及设施设置的位置和距离要求。
例如,野外篝火应选择平坦且安全的场地,远离易燃物,并配备灭火工具。
同时,要加强对火源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3. 严格执法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执法。
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火源管理违规行为。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认知和重视度。
4. 火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在野外活动区域安装火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火源使用情况和环境状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火势过大或违规使用火源,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5. 多部门合作:野外火源管理事关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森林防火火源种类及管理措施
森林防火火源种类及管理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火源种类及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森林防火火源种类及管理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火源种类
1. 人为火源:包括各类焚烧行为、烟花爆竹、吸烟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火灾。
2. 自然火源:主要指雷电引发的火灾,也包括太阳直射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
二、管理措施
1. 定期巡查:建立巡查制度,对森林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潜在火源。
2.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
3. 提高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火灾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森林情况。
4. 制定防火措施:根据森林特点,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包括设立防火带、安全通道等措施。
5.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综上所述,森林防火火源种类及管理措施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
只有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都能共同努力,为森林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为了严格控制火源,加强林区野外用火管理,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切实保护好我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区范围内的山上、林区野外用火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二、本规定中野外用火是指在本区范围内因生产或非生产需要用火。
包括禁火区用火、室外烧田埂草、烧垃圾、燃放鞭炮、烧纸钱、香烛等各类用火。
三、森林防火期是指每年。
四、全区所有林区、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均为禁火区。
五、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自觉做到“七个严禁,一个收缴”。
(一)严禁在禁火区内烧荒、烧田埂草、烧灰积肥、烧垃圾;
(二)严禁在禁火区内吸烟、乱丢烟蒂和火种;
(三)严禁在禁火区内燃放烟花爆竹、野外插点香烛、烧纸钱等;
(四)严禁学生、游人上山野炊、玩火、烧火取暖;
(五)严禁进入禁火区从事林副业生产的人员在山上用火;
(六)严禁在禁火区使用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机械设备(指未装备防火设备的机械);
范,一旦发现火情或接到火情命令,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扑救,并及时向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因值班人员不在岗而贻误扑火战机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失职人员的相关责任,因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二、本规定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森林防火野外用火管理“十不准”“六不烧”
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六不烧”
十不准
一、不准在林区边缘烧田边低头草;
二、不准在林区点火把照明行路;
三、不准在林区内吸烟丢烟蒂火种;
四、不准在林区内烧炭、烧火粪;
五、不准在林区上坟烧香纸、燃放鞭炮;
六、不准在林区生火煮饭、生火取暖;
七、不准进入林地或林地内玩火;
八、不准在林区毁林烧荒开垦;
九、不准在林区使用土制火枪狩猎和烧火驱兽;
十、不准携带火机、火柴、易燃易爆品进入林区。
六不烧
一、未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不烧。
二、为开好足够20米宽度以上。
三、未组织好足够人力看守不烧。
四、未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
五、没有用火负责人和安全监督员。
六、刮风、高温、干旱天气不烧。
野外火源管理措施
野外火源管理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入山证制度。
二是要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管理制度,各类野外用火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防期内违规用火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和查出要严惩不怠、决不手软,教育一人、震摄一片,处理一事、影响一面。
三是各防火检查站按照三不放过的规定,对入山人员和车辆,进行从严检查。
四是严格执行封山戒严制度。
春防期间,接到上级发布的橙色、红色预警后,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止一切人员车辆入山,坚决做到封住管死。
五是反复开展“三清"活动,严禁携带火种入山。
六是加强火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了望塔及地面巡护的作用,实现对林区火情进行全方位监测,做到有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七是对企业改革有抵触情绪的人员、刑满释放不思悔改的人员以及疯、傻、痴、呆等人员,制定监控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八是抓好几个节日的火源管理,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清明节”、“五一””两个战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双休日、“清明节”、“五一”长假期间不发生森林火灾。
九是组织防火、林政、纪检、公安等部门协同作战,加大火案依法查处的力度。
十是对入山作业人员划定作业范围,交防火抵押金,写防火保证书。
野外违规用火管理制度
野外违规用火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范和减少野外火灾的发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各地野外地区的火源使用和火灾防控。
第三条野外地区包括山林、草原、沙漠等未建设的自然生态环境区域。
第四条野外使用火源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本管理制度执行。
第五条对违规使用火源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章用火许可管理第六条未经许可不得在野外地区使用火源。
第七条申请用火许可应提前向当地森林防火部门提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用火许可的有效期限为一次性或者固定期限内,逾期需重新申请。
第九条用火许可申请需提供详细的用火计划和安全措施,并遵守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未经许可擅自使用火源,一经发现将被处罚并责令停止使用。
第三章用火监督检查第十一条森林防火部门有权对野外地区进行用火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处理。
第十二条用火监督检查应定期进行,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和记录。
第十三条发现火灾隐患或违规行为,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遏制事态发展。
第十四条对于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通报消防部门和森林防火部门,协助处理和灭火。
第四章火灾应急处置第十五条一旦发生野外火灾,应立即通知当地消防部门和森林防火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六条灭火应当根据火情、风向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确保火势得到迅速控制。
第十七条对于扑灭大面积火灾或无法控制的情况,应当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转移,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第十八条灭火结束后,应对火灾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和检查,避免火灾再次发生。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火灾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对于造成火灾事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第二十一条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将予以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村委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村委会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范野外火灾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我村委会制定了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以规范和管理野外火源的使用,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度目的1.为了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的使用,减少野外火灾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2.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减少野外火灾造成的损失;3.为了规范野外火源的管理,提高预防火灾的效率。
二、管理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我村委会辖区内的所有野外活动和生产活动中的火源使用。
2.野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野外烧烤、露营、炊烟、篝火、烟花爆竹等火源活动。
三、禁止和限制1.禁止在林区、草原等易燃区域使用明火进行烧烤、露营、炊烟等活动;2.禁止在禁烧区、禁烧带、禁烧点使用明火进行活动;3.禁止在林区、草原等易燃区域施放烟花爆竹;4.限制野外篝火大小和数量,需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
四、管理责任1.村委会负责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并设立专门负责野外火源管理的工作人员;2.村委会负责定期检查野外火源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3.村委会设立野外火源管理台账,对每次活动的火源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
五、预防措施1.在野外活动中,使用可以控制的燃料和燃烧设备,确保火源的安全性;2.使用简易炊具时,选用合格的专用炊具,不得将明火直接放在干燥易燃的地面上;3.使用篝火时,要选择在非易燃区域、开阔地带,搭建篝火设施,并备有灭火器材;4.严禁使用不明火源或违规使用火源,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制止并报告有关部门。
六、应急处理1.发生野外火灾时,立即联系村委会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扑救和疏散险情;2.在野外火灾得到控制后,要对火源进行严格清理和监控,以避免火灾再次发生;3.对野外火灾造成的损失,要及时评估和赔偿,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七、奖惩措施1.对严格遵守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2.对违反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林区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林区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林区,包括国有、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林缘地带。
三、禁火期与禁火区域1. 禁火期: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森林防火期,期间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2. 禁火区域:全市所有林区内及森林边缘500米范围内为禁火区域。
四、野外用火管理措施1. 野外用火审批:森林防火期内,需进行野外用火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当地林业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2. 野外用火规定:(1)严禁在禁火期内、禁火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烧荒、烧秸秆、吸烟、野炊、烧烤等野外用火行为。
(2)严禁携带火种、火源进入林区,禁止在林区使用明火照明。
(3)祭祀活动应使用无烟香、无烟纸等替代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烧纸钱等。
(4)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在施工区域设置防火隔离带,配备消防器材。
3. 检查与巡逻:(1)林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林区野外用火的巡逻检查。
(2)各乡镇(街道)要设立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防火登记检查。
五、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森林火灾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对在森林防火期内、禁火区域内违规用火,不听劝阻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3. 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宣传教育1.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2. 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要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
3. 媒体要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当地林业部门负责解释。
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通告
【通告】关于严厉打击野外非法用火的公告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为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预防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严禁在下列区域进行野外用火:
1.森林、草原、荒山、荒地等易燃区域;
2.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区域;
3.农田、果园、养殖场等农业生产区域;
4.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周边安全距离内的野外区域。
二、严禁下列野外用火行为:
1.焚烧农作物废弃物、生活垃圾等;
2.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
3. 使用明火取暖、野炊、烧烤等;
4.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野外区域;
5. 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野外用火行为。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遵守本通告,并积极参与防火宣传工作。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要增强防火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
四、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野外用火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往有关规定与本通告不一致的,以本通告为准。
敬请广大市民朋友严格遵守,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共创美好生态环境。
祝大家生活愉快!。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近年来,由于野外火灾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为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火能力。
一、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野外火灾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防范火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1. 野外火灾的危害性:野外火灾由于火势旺盛、扩散快速,往往难以控制,给现场的人员和物资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野火还会对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2. 加强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预防野火灾害、降低损失、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野外火源的利用和管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灾害抵御能力,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措施1. 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野外火源管理工作。
建立由政府部门、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机制,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2. 制定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野外火源的利用和管理。
明确野外火源的使用范围、时机和条件,加强对擅自使用野外火源的惩罚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完善火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野外火源管理制度,规范野外火源的使用和管理。
制定野外火源管理方案,明确火源点设置、使用和监测等具体规定,加强火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强化宣传教育:开展野外火源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野外火源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加强公众防火意识的培养,推广安全用火知识,提升人民的防火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野外火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法规,依法打击违规行为。
建立火源监测系统,加强火源点的监测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野外进行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探、森林防火、旅游观光、户外探险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野外用火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工作,处理野外用火安全事故。
2. 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野外用火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宣传、培训、检查、监督等。
3. 野外作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野外用火安全责任制。
四、野外用火审批制度1. 野外用火申请野外作业单位和个人需在作业前向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用火申请,说明用火目的、地点、时间、范围、火源管理措施等。
2. 野外用火审批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办公室对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驳回。
3. 野外用火许可证批准的野外用火,需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并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时间、地点、范围进行用火。
五、野外用火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火源管理野外作业单位和个人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火种,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作业区域。
2. 设置隔离带在用火区域周边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3米,隔离带内不得有可燃物。
3. 消防器材配备野外作业单位和个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水桶、铁锹等。
4. 专人看护野外用火期间,必须安排专人看护,确保火源安全。
5. 作业结束后清理用火结束后,立即进行清理,确保无遗留火种。
六、野外用火安全事故处理1. 事故报告发生野外用火安全事故后,立即向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损失等情况。
2. 事故调查野外用火安全管理办公室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3.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野外用火管理制度1.引言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火灾以及维护公共安全而设立的一项规章制度。
有效的野外用火管理制度能够促进野外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野外用火的背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2.野外用火的背景野外用火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使用火源进行照明、野外烹饪或其他活动的行为。
在野外活动中,使用火源可以提供取暖、照明和烹饪等功能,但不合理的使用火源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安全造成威胁。
3.制度的重要性野外用火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公共安全。
合理管理野外用火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率,降低火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此外,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措施可以增加公众对野外活动安全的信心,促进野外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发展。
4.制度的基本原则(1)明确划定禁火区和限制区:根据地域特点和生态条件,划定禁火区和限制区,禁止或限制在该区域内使用火源。
这样可以避免在易燃区域或对生态环境敏感的区域引发火灾。
(2)设立野外用火审批机制:对于需要在野外使用火源的活动,建立实名制审批机制,由相关部门对活动进行审查和批准。
这样可以防止不合理、不安全的使用火源行为。
(3)推广使用无烟、无火源的野外设备:提倡和推广使用无烟、无火源的野外设备,如无火源烹饪器具、电池供电的照明设备等。
这样可以减少火源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野外用火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火灾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5.实施方法(1)建立野外用火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该部门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有效管理和调控野外用火活动。
(2)加强监督执法:加强对野外用火活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并及时消防、救援工作,确保公共安全。
(3)加强合作与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野外用火管理工作。
野外火源治理方案
(三)完善法律法规
1.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2.结合实际,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火源管理水平;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四)加强监测预警
1.建立健全野外火源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掌握火源动态;
2.加强火险天气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火险预警信息;
4.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野外火源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掌握火源动态;
-加强火险天气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火险预警信息;
-强化火灾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5.落实防火措施
-在火灾易发时段和重点区域,实施严格管控措施;
-加强火源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用火行为;
-落实火灾扑救设备、物资和人员准备,确保火灾发生时迅速处置。
野外火源治理方案
第1篇
野外火源治理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增加及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为有效预防野外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
1.降低野外火源引发火灾的风险;
2.提高野外火源管理水平;
3.强化火源管理措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应对;
4.提升公众的野外火源安全意识。
三、治理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依法治理,严格执法;
4.社会参与,群防群治。
四、治理措施
1.加强火源管理
-明确野外火源管理责任人,落实管理责任;
-设立野外火源管理警示标识,提醒公众注意火源安全;
4.定期对野外火源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治理方案。
野外用火管理规定
野外用火管理规定野外用火管理规定1. 在野外使用火源前,必须先向所在地区的相关执法机构申请许可。
申请时必须详细说明使用火源的原因、地点、时间和预防措施等信息。
2. 在野外用火时,必须选择开阔空地而非丛林密林地带。
同时要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质,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 使用火源前必须清理周围的干燥物质,如枯叶、干草等。
以防火势蔓延。
4. 在用火时必须随时保持警惕,确保火源不会失控。
有人始终需要负责看守火源,一旦发现火势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扑救或报警。
5. 最好选择使用封闭式的火炉或火坑,以减少火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使用火源的活动结束后应该将火炉或火坑完全熄灭,并进行检查确认确保火源熄灭。
6. 野外烧烤时应尽量使用燃气炉或电烤炉等无火源的设备,以减少火灾风险。
7. 对于未经授权的野外用火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责任。
同时,还应积极宣传野外防火的意识,提高公众对野外用火管理的重视程度。
总之,野外用火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野外环境的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加强对野外用火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野外火灾的发生,保护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利益。
野外用火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活动,因为一旦火源失控,将会给野外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无法挽回的破坏。
为了保护野外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严格的野外用火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首先,在野外使用火源前,必须向所在地区的相关执法机构申请许可。
这是为了确保用火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申请时,需要详细说明使用火源的原因、地点、时间和预防措施等信息,以便相关执法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核。
只有经过许可的用火活动,才能被视为合法行为。
其次,在野外用火时,选择合适的地点非常重要。
开阔空地是理想的选择,而不是在丛林密林地带进行用火活动。
这是因为在开阔空地上,火势容易被控制,火灾发生的风险较低;而在丛林密林地带,易燃物质丰富,火势蔓延的速度也较快,难以控制。
此外,还要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质,如干草、枯叶等,以防火势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野外火源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湖南省森林消防条例》及上级文件精神,响应国家“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森林防火重要指示,结合本乡实际,强化野外用火管理,切实规范林区农事生产的用火行为,特制定以下条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确需在林区、林缘边进行生产用火的单位,必须先征得当地村委会同意,向林业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性用火。
申请者必须落实防火安全措施,并有专人负责看管。
二、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内用火取暧、照明、吸烟、燃放鞭炮等及其它非生产性用火行为。
三、森林防火期,严禁在林缘地带进行烧田埂、烧火土、烧茅草等农事用火。
四、各林间作业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
五、经检查发现存有森林火险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及时排除火险隐患。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情,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村委会报告,火情发生地的村委会应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扑救。
七、违反本制度第一、二、三、四、五条,未引起森林火灾的,给予警告,并对个人处50元—50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500—2000元罚款。
八、违反以上条款,因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含扑火费用),并处个人以500元—10000元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0—50000元的罚款。
九、由单位或个人引起火灾,造成严重损失的,按《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