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形象与感性形象和理性概念的不同
与感性形象相同,都是感性的,但文 学形象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 神过程。 与理性形象不同,文学形象是假定的、 不确实的或模糊的,而概念理性则是 抽象的、确实的、明淅的。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又具有 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 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具 有理性意蕴。
(三)情感与认识
从态度方面看,作为审美意 识形态的文学,它富于情感 性,又带有认识性。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 象中的主体态度,如好恶、 喜怒、肯定与否定、斥责与 赞美、欢乐与痛苦等。是一 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 从业普遍性的情感。 认识有感性认识,有理性认 识,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 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多 的情况下是理性认识渗透到 感性认识中。
1、一般文化的概念: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可包括人的一切生活 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 包含着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
在广义的文化的整体概念中文化被视为立体的系统, 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不是指原本的自然,而是人创造的“第二自 然”,或者说是对象化的劳动的结果。 制度文化则是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社会的各种制度。 精神文化是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 格等。 物质文化最为活跃,易变(任何时代,对外来物质文 化的吸收总是先行的);精神文化则惰性最大,不易 改变。 这个广义的文化概念就是指整个社会生活,可以说无 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 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言语与话语
“言语”是“语言系统”的实际体现,必须依 赖于语言系统。现代语言学把构成“语言系统” 的基本句子称为“语法句”,而把构成“言语” 的基本句子称为“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 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 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 素。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ppt课件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人类的审美活动。 其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 性有机结合就产生“质 变”,产生了作为文学 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 美意识形态”。 我们不可把文学看成是 “美”与“意识形态” 的简单相加,说文学是 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就 意味着“审美意识形态” 自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系统。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属性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文学含义本身具有综合性,古今中外对文学含 义的理解是变化发展的。
一、 文学的文化含义
1、一般文化的概念: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可包括人的一切生 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它包含着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心的部 分。
2、文学的文化意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 学最初的含义指的是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 行为和作品。文学没 有从政治、哲学、历 史、宗教或演讲术、 一切文章等一般文化 形态或现象中独立出 来。
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又是文化创造的。文化从 一定的意义上就是“人化”。 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 人的生存的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 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同时。文学作为一 种艺术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不但与整个文化相 联系,而且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 的载体。一句话是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 四点: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 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 美传达出来。
(一)无功利与功利
文学是审美的,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 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创作和欣赏的瞬间一般都没 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但是,在创作和欣赏无功利的背后都潜伏着功利性。 创作是为人生的,为社会的,就是所谓的“无功利”, 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态度。更不必说, 文学创作往往有很强的现实性的一面,或批判社会, 或揭示人生的意义,或表达人民的愿望,或展望人类 的理想等等,其功利性仍是很明显的。就是那些社会 性比较淡的作品,也能陶冶人的性情。“陶冶性情” 也是一种功利。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不以功利为目的,但又有 功利性。
文学概论4'4.4 课件

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的讨论
一则新闻报道分行: 昨天在一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闯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问题:
分行就成诗?
诗有没有特定 阅读程式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⒈ 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 ⒉ 呈现出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图
审美活动从本质上看是出自于人的内在需要,
与欲望、兴趣等感性生命的要求相联系,是为达 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进行的活动。因此,在审美
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
审美活动不像认识活动那样要去认识客观世
界、客观真理,要以概念的形式去定义对象,而 是对对象价值的寻求,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的追求。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
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一方面,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
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另一方
面,它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明确地赋予特殊的审
美性质。
文化概念的几种界定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例二:
《红楼梦》第十回叙述张太医为秦可卿开了 一个名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 地四钱,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怀山药 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通过艺术形象 表现作者主观评价 态度,同时也表达 其客观理智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 而理智认识是间接 的。直接的审美情 感的深层往往隐伏 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字、语 音为符号),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文学是一种语言艺 术。 文学所运用的语言并不是语法意义上的 “语言”,而是一种实际交往的特殊 “语言”--话语。
2、文学的文化意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 学最初的含义指的是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 行为和作品。文学没 有从政治、哲学、历 史、宗教或演讲术、 一切文章等一般文化 形态或现象中独立出 来。
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又是文化创造的。文化从 一定的意义上就是“人化”。 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 人的生存的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 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同时。文学作为一 种艺术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不但与整个文化相 联系,而且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 的载体。一句话是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 四点:
含混
含混偏重的是阐释 上的“一”中生“多”, 即看似是单义而确定的 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 确定的意义,令读者回 味无穷。 无论是含蓄还是含 混,共同揭示出文学文 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 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 语蕴藉特性。当然,文 学话语蕴藉特性还有更 丰富、复杂的形态。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由于长期的文学实践 活动及创作经验的总 结,人们的审美观念 不断发展,对文学含 义的理解也不断深入。 在中国魏晋时期、西 方18世纪左右,文学 特具的审美属性被共 认,文学狭义的审美 含义从广义的文化含 义中分离与独立出来。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73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延伸阅读1、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2、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3、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4、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5、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文学 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 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 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 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作用。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 识形态属性
基本概念 文学的含义 话语 话语蕴藉 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 思考问题 1文学概念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
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范晔在《后汉书.文苑传》中说文学“情志既动,篇辞为 贵”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中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 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 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
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 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 成的。
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
➢ 话语(discourse),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 的概念
➢ 四种“话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 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1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
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 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 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后评:天生本色,含蓄之功! ❖ 初读之,啰嗦。
❖ 再读之,便觉得很有味道了。
❖ 诗妙处于不道破注视鸳鸯旳人此时所 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 见。
❖ 企业破产法生效日近,国家不再提供避风 港,三十万亏损家企业将被淘汰。
❖ 中国旳
❖
企业破产法
❖
悄悄地
❖
悄悄地
❖
逼近了
❖
生效期
❖ 国家
定风波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眸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旳审美含义
❖ 1、它专指具有审美属性旳语言行为及作品 ❖ 2、它把文学与哲学、历史、宗教等其他作
构化、意义旳丰富性 ❖ 2、文学活动旳理性 ❖ 文学活动旳理性与科学活动旳理性旳区别:
存在方式不同(蕴藏于文学形象之中,存 在于形象旳背后)、非概念性(不可言说、 模糊性)
(三)情感与认识
❖ 1、文学活动旳情感性 ❖ 2、文学活动旳认识性
❖ 人世旳承担过分沉重,起早赶晚, 收入支出,挥霍着我们旳才干, ❖ 在属于我们旳自然界,我们竟一无全部, ❖ 啊,蝇营狗苟使我们舍弃了自己旳性灵! ❖ 向月亮袒露胸怀旳这浩瀚旳大海, ❖ 能够无休止地呼吼而此刻已经消歇旳风, ❖ 正像熟睡旳花一样自在, ❖ 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格格不入, ❖ 无动于衷.
❖ 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榘斗大旳字识不得
一升。但他在任山东省主席时,却爱冒充 斯文,到处刊登“演讲”。他在齐鲁大学 旳一次演讲,就是一篇难得旳奇文.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PPT课件

.
44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 文学与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45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
语)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 。(文本)
47
文学是一种话语(包含 说话人、受话人、 文本、沟通、语境等5要素)。
.
42
文本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内 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 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罗德 外善内恶。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 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
43
小结: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
14
2.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观)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 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
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
15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的文学观)
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活意 义、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一句话,与 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审美形态。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赵丽华《我坚决不能容忍》
• 惯例与边界
.
27
讨论与分析
童庆炳文学理论课件第四章

一 、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
成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 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 基础发生联系
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境从事沟通的一种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 不把文学看作语言或言语,而视为话语, 正是要突出这种语言艺术的社会关联性、 与社会权力的紧密联系。 c、文学作为包含五要素在内的话语行为, 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不是个人所 有物和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与社会话语实践。
b、文学具有主体性,文学并非是客观对 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 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的方式才得以 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 主体情感、意志支配的意识现象;eg: 《红楼梦》、《变形记》等文学作品。 (文学真实性方面表现)c、文学的真实 性实质上是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
2、作品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形态,即属于作家的作
品和属于读者的作品,读者理解的作品与作家创 作的作品其实并非同一个东西,二者常会不同, 也就是说,一方面,作家的意图未必都能通过语 言符号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比如:言有尽而意 无穷)另一方面,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也往 往形成自己对意义的理解。因此,无论对作家还 是读者,作品都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文本‛。 3、文本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 ‚独立性‛。 4、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文学文本其实是一个蕴含 着某种审美意蕴的、开放性的语言结构体。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三、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1、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 体态度。 2、审美情感的特征: a、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 的情感; b、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c、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 并通过它们而显现 ;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73页PPT

文学活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2020/12/10
便条
威廉斯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so cold
2020/12/10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 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
2020/12/10
文学的审美含义(例证)
• 西方
➢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 查里斯·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 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 )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 ➢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 追求
• 主要以形式引起主体情感愉悦的语言作品 ,即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审美含义的文 学就是对这部分作品的指称。
• 审美含义的文学,其最基本的表现是其技 艺性和创造性。
• 但审美含义的文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审美 的。
2020/12/10
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
• 由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具有技艺的 含义,所以不管是历史意义还是逻辑意义 ,“文学”在现实使用中都有广义与狭义 两种含义。
2020/12/10
(四)文学的通行含义
•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或称 语言的艺术作品
•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 中独立出来
➢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 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 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2020/12/10
2020/12/10
(二)文学的文化含义
➢ 须从语言的一般特性理解文学的文化含 义。说文学是语言艺术,已先在地包含 文学的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 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 、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2020/12/10
文学的文化含义
➢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 ——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 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 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 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2020/12/10
文学是一切话语的文本化(文化
含义)
•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是一切文章,即文本化的言语行为。
•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艺术媒 介,由区分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品种。
2020/12/10
文本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文学的通行含义(教材的表述)
➢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 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 、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 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 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 成为非文学。
2020/12/10
(五)文学与非文学
•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主要在于 语言活动中是否审美体验。
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65
)因此某种语言即负载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 • 世界在语言中成为人的对象。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海德格尔:《诗人何为》《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
版社,1990,120)
• “个人更多地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人“完 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洪堡特,72)
• 广义,指文化含义的文学;狭义,指审美 含义的文学。
2020/12/10
文学的审美含义(例证)
• 中国魏晋时期
–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 陆机:“诗缘情” ➢ 钟嵘:“滋味” ➢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 讲文学的含义,其目的就是要将 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一是区 分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是区分文 学与其他话语行为。
2020/12/10
一、文学是语言艺术
(一)直观地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智力活动与语言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
• 某一事物的形式,非功利、非概念而又具 有普遍性的引起主体的情感愉悦,我们判 断这事物是美的。这样的判断是审美判断 ,这样的过程是审美经验。
2020/12/10
审美关系中的语言作品
• 在语言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不是以它的 内容、现实情感、功利目的引起人的情感 愉悦,它们与人的关系主要是审美关系。
2020/12/10
文学的文化含义(例证)
• 魏晋前
➢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 《论语》:文学为孔门四科 之一
➢ 诗有多方面作用 ➢ 《说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2020/12/10
文学的文化含义(例证)
• 古希腊
➢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 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 讲术、悲剧等
➢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
听雨楼
2020/12/10
(三)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 、小说、剧本等
➢ 文学的审美特征,将文学与其他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品区分开来。
2020/12/10
审美
• 审美是一种态度,是在语言(言语)活动 中采取的一种态度,一种感受方式,对事 物的一种判断。不是有一个实体的“美” 让人来“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