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设计库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
(一)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学的含义。
2.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认识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4.掌握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
(二)教学重点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哪些表现?
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典范形态有哪些?
3.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是什么?
二、课堂教学的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各种含义,突出强调文学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属性,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组织。
2.讲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首先需要明确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它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
的关系;其次需要突出强调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特殊
的意识形态,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再次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审美的、社会的各种内涵是通过话语蕴藉而体现出来的;最后理解和
把握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教育功
能。
3.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是重点要讲解的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1)无功利与功利。让学生理解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
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无功利性是直接
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2)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3)情感与认
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
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通过以上三点的学习,明
白文学的属性决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其次,文学的审美属性与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ppt课件
2、文学的文化意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 学最初的含义指的是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 行为和作品。文学没 有从政治、哲学、历 史、宗教或演讲术、 一切文章等一般文化 形态或现象中独立出 来。
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又是文化创造的。文化从 一定的意义上就是“人化”。 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 人的生存的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 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同时。文学作为一 种艺术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不但与整个文化相 联系,而且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 的载体。一句话是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 四点: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人类的审美活动。 其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 性有机结合就产生“质 变”,产生了作为文学 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 美意识形态”。 我们不可把文学看成是 “美”与“意识形态” 的简单相加,说文学是 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就 意味着“审美意识形态” 自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系统。
四、文学与非文学
凡属文学者,除具有审美属性与语言形式外, 更主要是其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总是要呈现 审美形象世界;传达完整意义,本身构成一个 整体;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事实上,文学含义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常发生 复杂演变,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通常的 非文学如某些新文体、边缘文体、 实用文体或 经移位成文学作品中的片断,或被整体地移位 成完整的文学作品,使非文学读解为文学,形 成与现成规范不同的“新文学”也是可能的。 总之,综合性的文学观念是在不断地对文学的 认识中变化、发展的。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文学, 就有不同的文学观念。 从人性的大视野看,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性 的文化活动;从社会结构的观点看,是社会上 层建筑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从文学作品的本身 看,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概: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贾平凹的语言: 1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 • 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 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
2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 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 3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 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 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4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 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 过了好几年。
陌生化举例: 1.名词并置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主谓反常他配 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 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 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 3.动宾反常搭配 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 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姜丰《痴人说梦》)
结论:文学是一种话语,超越功利的话语,排除了日常话 语的功利性(谈判、请求、斥责、发誓、咒骂、指示、祈 祷),排斥了闲谈所谓的只在意形式,无所谓内容。所以, 文学是一种追求形式价值的、含蓄蕴藉的话语。 (二)从我们对文学的内容需求来说 如1:古罗马场内的角斗士角斗。 • ——古罗马的娱乐不是高雅的文学艺术,而是一 种嗜血的、残忍的、建立在对生命的践踏和侮辱基础上的 野蛮娱乐。 • 如2:《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一部农民起义小 说,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在表达的时候,如果我们仔细回 味个别细节并不都是让人觉得美。
文学理论课件43
1、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文学的审美表现 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 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 达出来。 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表现为无功利性 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 互渗透的状况。
综上所述:
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 地指向某种功利。确切的说,无功利性是 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地,直接功利性总 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 的的层面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无功利与功利
从目的上看Leabharlann Baidu
(直接) 无功利:人的 活动不寻求实 际利益的满足 (间接) 功利:人们的 活动在追求实 际利益
作者的创作活 动和读者的阅 读过程中
文学家的审美体 验,无功利进入 文学的审美境界
作为作家,读者 的社会话语活动 再现现实社会生 活的话语结构
商人的财富欲 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家的探索欲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考源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学,识也。——《广雅》 学,教也。——《广雅》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 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 谓之文学。”—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空前宏伟的社台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把一个积弱多年的中国转变成一个繁荣、强盛的社会 主义国家,这是历史赋于我们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我 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准备挑起这付重担,不宰负人民 的殷切希望。--《大学生思想修养基础教程》,沈伟奇,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哪里呀吃饭不要钱?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哪里呀老少笑开颜? 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 走遍天下找不到呀,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人民公社哟吃饭就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那个不要钱,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嘿,吃饭不要钱! 是淤滩上的驳船, --《中国“左”祸》 把纤绳深深 朝华出版社1993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
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表达
他也想起了昨儿下晚县委的争论,他是完全同 意张政委的说法的:群众 还没有发动起来,或没有真正发动起来时,太早地说到照顾,是不 妥当 的。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要一场暴风骤雨。这不是一件平平常常 的事情。害怕群 众起来整乱套,群众还没动,就给他们先画上个圈子, 叫他们只能在这圈子里走,那是不行 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四章
(2) “价值阅读”
“价值阅读”则表示阅读者“试图尽 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 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 是文化价值。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 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价值阅读”。所以, 我们可以说“价值阅读”是发现文本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第二节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与审美
--马琳诺夫斯基
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总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 (一)精神生活方面,如 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宗教、文艺是偏于 情感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二)社会生 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庭、朋友、社会、 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 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叼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 系是(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 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 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严羽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古人未尝不 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 也。” 他明确主张写诗要“以理为主”,即他的诗歌注重说理、议论,而极 少抒情;他还主张要“精读千卷书”,做到写诗“无一字无来历”, 即是以古人的学问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注重典故的运用,多典故而少 意境。这种创作手法到了江西诗派的后学手里,更加变本加厉,发展 到极端,诗歌写作更加远离了形象和意境,背离了诗歌传统的审美规 律。
“理障”——以知性的、直接的、逻辑的形 “理障”——以知性的、直接的、逻辑的形 式存在于诗歌之中。如江西诗派的诗歌。 • “理趣” ——自然之理,生生不息的生 ——自然之理,生生不息的生 命之理,它必须和具体的艺术形象水乳交 融在一起,内化为诗歌的审美情趣,语言 消失在形象里,概念融化在情感里,即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 无痕有味。” ——钱钟书 ——钱钟书
• 1、形象性
•
•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 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 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 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 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节文学的含义
一、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
文学历来有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所谓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主张此说者,如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文学论略》云:“文学者,以有文字者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所谓狭义文学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因素的语言作品,如诗、小说和散文等。主张此说者,如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序》云:“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它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
所谓折中义文学是那种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主张此说者,如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序首称,“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所谓三变,指王勃杨炯一变,张说苏廷一变,韩愈柳宗元一变。王杨所作是骈文,张苏秘作是制诰文,韩柳所作古文。它包括诗、小说、戏剧及传奇、书札、游记、史论等散文。
从历史演变看,广义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4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专有的性质;狭义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折义文学概念从惯例角度接纳的难以确切归类的文学现象,如新文体、边缘文体或实验文学。我们主张以狭义的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吸纳广义的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和折中义和惯例的文学观念,从而建立明确的文学概念——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二、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 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 会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 会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其实这一点正突出 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中既吸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 从文化中既吸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
• 第二、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 第二、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 文学的功利性在于, 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 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 的特殊手段。 的特殊手段。 • 文学虽然具有无功利性,但它由于在其话 文学虽然具有无功利性, 语结构中显示了现实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 刻变化, 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也体现出掌握现实社 会生活这一功利意图。 会生活这一功利意图。
•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 话语蕴藉: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 话语蕴藉:将现代“话语” 论术语“蕴藉”相结合的概念。 论术语“蕴藉”相结合的概念。 • 蕴藉: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种复杂意义,从 蕴藉: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种复杂意义, 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性的话语状况。 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性的话语状况。 •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 •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世纪至18世纪。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1.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在通行的因素
(1)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2)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一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2.文学通行含义的确定
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
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四)文学与非文学
1.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
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
2.判断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
(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
⑷ 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 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 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如阅 读作品后对作品中描写的形象、景象 产生喜爱和眷恋的情感。
⑸ 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 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 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 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如《祝福》里“你放着吧!我来。”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关于文学的概念 文学二种不同含义: 广义文学、狭义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化概念的几种界定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人类文明的总称 广义的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 化、交通文化、园林文化、环 境文化等等。
(二)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 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三)符号学的文化概念: 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 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 义的总和。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人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多样性活 动中的一项特殊活动。
所谓审美就是主体在闲暇中对色、 形、声等所引起的一种超功利纯情 感的全身心的体味和审视的美的享 受。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 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 话人与受话人在特殊性定语境中通过 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⑴ 说话人——文本中叙述者或抒情者 角色和作家因素,是话语活动的主体 之一。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PPT课件
童庆炳
童庆炳
➢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 征(1981)
➢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 (1982、1984)
相关文章
➢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 《文学与审美》
25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 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 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 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 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人类 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14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15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16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讲解
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 含有某种功利意图。文学往往直接是无功利的。 文学的 这种无功利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 程中。但是,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藏着某种功利。第一, 文学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第二,作为再现 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 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 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 的特殊手段。 文学虽然主要是具有无功利性,但他由于在其话语结构中 显示了现实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也 体现出掌握现实生活这一功利意图。
无论中西文论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存在如何不同的传统见 解,但毕竟都持有相近立场:文学与一般文化形态不同, 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这一点在今天的语境中早已成为 一种通行常识。
3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意义在现在通行,原因如下: 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
2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可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 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 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是16世纪 至18世纪。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
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 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第二,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 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类人类活动的合理 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 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化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 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等体裁。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 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化范畴,或者 就成为非文学了。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 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 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的特点,从而具体表 现为话语蕴藉。
何谓蕴藉
➢ “蕴藉” 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 状况
➢ 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中国古典美学中论蕴藉
范晔在《后汉书.文苑传》中说文学“情志既动,篇辞为 贵”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中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 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 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
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 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 成的。
相关文章 ➢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 《文学与审》 钱中文
➢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个 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 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 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无论中西文论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存在如何不同的传统见 解,但毕竟都持有相近立场:文学与一般文化形态不同, 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这一点在今天的语境中早已成为 一种通行常识。
3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意义在现在通行,原因如下: 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
文学概论第四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正是文 学的审美含义。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 来的狭义的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 文化现象,而仅仅是指其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 〉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在 西方则是16至18世纪。 〉 自此以后,在中国,从审美角度看文学,文学即审美,便 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中占据显要地位的一个固有传统。在西方, 则集中表现在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之一员这一进程中。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三、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文学与话语 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 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 诗人或小说家精心组织自己的文学文本,正是为了在特 定读者群体中造成强烈的感染效果,以便实现自己在想象中调 整社会权力关系的意图。而相应地,读者阅读文学文本,也是 为了在想象中调整自己的存在状况,以及自己所身处于其中的 社会权力关系。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 文本、沟通和语境。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话语五要素 (1)说话人:作者 (2)受话人:读者 (3)文本:符号形式 (4)沟通:文学活动目的 (5)语境:沟通的社会环境
文学作为话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1、蕴藉的含义 2、话语蕴藉的含义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重关系
3、实用文类移用到文学整体中,往往具有了文学属性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 汉乐府
这首诗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 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 得时。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那么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 花更不待言。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小结:情感与认识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别林斯基:“一部有情感的作品不可能没有思想,这是特别自然的。情感愈深刻,思想也愈深 刻,反之亦然。”
【一】语言、言语、话第三语节 文、学的文话语本蕴藉属性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一】语言、言语、话语、文本
(二)形象与理性
1 、文学活动的形象性 文学形象与科学形象的区别:情感化、虚构化、意义的丰富性 2、文学活动的理性 文学活动的理性与科学活动的理性的区别:存在方式不同(蕴藏于文学形象之中,存在于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某种语言即负载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 • 世界在语言中成为人的对象。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海德格尔:《诗人何为》《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
版社,1990,120)
• “个人更多地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人“完 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洪堡特,72)
2020/12/10
文学的文化含义(例证)
• 魏晋前
➢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 《论语》:文学为孔门四科 之一
➢ 诗有多方面作用 ➢ 《说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2020/12/10
文学的文化含义(例证)
• 古希腊
➢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 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 讲术、悲剧等
➢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
• 由于语言的作品不可能是纯审美的, 所以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不固定的 ,一些外在标志也是不可靠的。
2020/12/10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2020/12/10
便条
威廉斯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so cold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课件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 讲文学的含义,其目的就是要将 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一是区 分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是区分文 学与其他话语行为。
2020/12/10
一、文学是语言艺术
(一)直观地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智力活动与语言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
• 某一事物的形式,非功利、非概念而又具 有普遍性的引起主体的情感愉悦,我们判 断这事物是美的。这样的判断是审美判断 ,这样的过程是审美经验。
2020/12/10
审美关系中的语言作品
• 在语言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不是以它的 内容、现实情感、功利目的引起人的情感 愉悦,它们与人的关系主要是审美关系。
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2020/12/10
文学是一切话语的文本化(文化
含义)
•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是一切文章,即文本化的言语行为。
•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艺术媒 介,由区分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品种。
2020/12/10
文本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楼
2020/12/10
(三)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 、小说、剧本等
➢ 文学的审美特征,将文学与Leabharlann Baidu他语 言作品区分开来。
2020/12/10
审美
• 审美是一种态度,是在语言(言语)活动 中采取的一种态度,一种感受方式,对事 物的一种判断。不是有一个实体的“美” 让人来“审”。
2020/12/10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 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
2020/12/10
文学的审美含义(例证)
• 西方
➢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 查里斯·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 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 )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 ➢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 追求
• 广义,指文化含义的文学;狭义,指审美 含义的文学。
2020/12/10
文学的审美含义(例证)
• 中国魏晋时期
–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 陆机:“诗缘情” ➢ 钟嵘:“滋味” ➢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2020/12/10
(二)文学的文化含义
➢ 须从语言的一般特性理解文学的文化含 义。说文学是语言艺术,已先在地包含 文学的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 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 、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2020/12/10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教材的表述)
➢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 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 、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 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 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 成为非文学。
2020/12/10
(五)文学与非文学
•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主要在于 语言活动中是否审美体验。
➢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 ——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 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 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 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 主要以形式引起主体情感愉悦的语言作品 ,即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审美含义的文 学就是对这部分作品的指称。
• 审美含义的文学,其最基本的表现是其技 艺性和创造性。
• 但审美含义的文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审美 的。
2020/12/10
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
• 由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具有技艺的 含义,所以不管是历史意义还是逻辑意义 ,“文学”在现实使用中都有广义与狭义 两种含义。
2020/12/10
(四)文学的通行含义
•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或称 语言的艺术作品
•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 中独立出来
➢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 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 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