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摘要】
本文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我国需要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因素。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定义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我国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需
要考虑经济状况、政策目标、外部环境等因素,并最终确定具体策略。实施与调整也是重要的环节。在结论部分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选择的重要性,强调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研究显示选择的
目标会对经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将趋向更加灵活和综合,以更好地
维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宏观经济、选择因素、具体选择、实
施与调整、重要性、影响、趋势。
1. 引言
1.1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运
行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货币政
策中,选择适当的中介目标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
通货膨胀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选择具体的中介目标时,我国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经济增长
速度、通货膨胀水平、外部环境变化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
定最合适的中介目标,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政府的政
策取向、社会的反应等因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决策,需要在全
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西方目标
源自文库
美国目标 英国目标
日本目标 德国目标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基本上接受了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确定货币供应量作为对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宏观经济调控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就是预算 平衡案被通过。在新的财政运作框架下,联邦政府已不再可能通过扩大开支、减少税收等传统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货币政策就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主 要工具。1993年 7月 22日,现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突然出人意料地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 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而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就 是美国金融界的“泰勒规则”。其含义可简要表述为: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 唯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泰勒认为,调整真实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 方式。“泰勒规则”所确立的“中性”原则既秉承了“单一货币增长规则”的主旨精神,又比“单一规则”更具 灵活性,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该规则将规则性和相机抉择为基础进行两种政策模式配合起来,相互协调,以规 则性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以相机抉择来为货币政策增加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货币当局一方面通过规则性的 货币政策作用于人们的预期,另一方面可通过微调操作进行渐进调整,在达到政策目的的同时,又能在很大程度 上减缓经济系统的震荡,因此该规则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并为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所接受。从1993年泰勒规 则提出,美国宏观经济在通胀率和失业率“双低”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增长,以泰勒规则为理论指导的美联储作为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功不可没,从实践层面证明了泰勒规则的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 通货膨胀水平: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维持通货膨胀水平的稳定。选择合适的通货膨胀目标通常是以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增长为前提的。
2. 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也可以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选择合适的中间目标可帮助促进经济增长,并确保不会出现过热或过冷的现象。
3. 就业水平: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促进就业来实现经济目标。经济稳定和就业水平之间通常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因此选择合适的中间目标可以有助于实现就业目标。
4. 利率水平: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也可能涉及到利率水平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利率水平可以帮助调整资金供给和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5. 其他经济指标:除了上述目标外,货币政策还可以考虑其他经济指标,如货币供应量、汇率水平、资本流动等。选择合适的中间目标应该综合考虑多个经济因素和指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一、前言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
金融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货币政策的
中介目标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实现国家宏观
调控目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二、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中介目标之一。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
上涨,降低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调整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是我国
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之一。
三、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中介目标。通过适当放宽
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
需求的增加,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就业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四、维护金融稳定
维护金融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目标之一。金融市场的稳定
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
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控制金融市场波动,防
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五、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中介目标。通过调整汇率水平和外汇储备等手段来控制国际收支的失衡,保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提高国际竞争力。
六、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财产安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会对人民群众造成负面影响。
七、结论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
CATALOGUE
目录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概述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实践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展望
CHAPTER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概述
定义
作用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定义和作用
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稳定性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类别和特点
数量型中介目标
01
价格型中介目标
02
混合型中介目标
03
CHAPTER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利率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货币供应、投资和消费。
利率水平的变化可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
优点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直接影响经济活动。此外,利率的调整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预测性。
要点一
要点二
缺点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利率的调整可能会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社会经济不均衡。其次,利率的调整可能会导致资本流动的不稳定,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时期。此外,利率的调整还可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货币政策的不及时和不准确。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缺点
利率中介目标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
CHAPTER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
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
利率、货币供应量、物价等宏观经济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相关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应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只有通过中介目标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实现最终目标。
2. 可测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够方便地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了解和及时掌握。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3. 可控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够方便地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控制和调整。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对中介目标进行适时调整,以实现最终目标。
4. 抗干扰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具有较高的效力,不易受到金融机构和大众的对策心理影响。这有助于确保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从而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
5. 可操作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中介指标。这有助于确保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施能够在本国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应综合考虑上述五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达到宏观经济管理的多种目标。这些中介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就业目标等。
首先,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目标之一。通常,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力求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的稳定对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购买力,维护市场预期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也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货币政策不仅要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还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央行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避免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确保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也是货币政策的一项中介目标。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出现低迷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胀压力,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此外,实现就业目标也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央行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当经济疲软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
货币供应,以提高企业投资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多个经济目标,包括稳定物价、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就业目标等。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经济运行的平稳和稳定。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指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系列标准
和因素。这些标准和因素包括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方面。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便制定出能够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首先,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
一个重要目标,央行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当前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选择出合适的中介目标来支持经济增长。
其次,通货膨胀也是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货膨胀对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的水平。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水平和预期走势,以便选择出能够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中介目标。
此外,就业水平也是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业水平对
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就业的增长。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势,以便选择出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增长的中介目标。
最后,国际收支平衡也是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国际收
支平衡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和走势,以便选择出能够有效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中介目标。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过程。央行在
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一、相关性
中介目标的选择应与最终目标有直接关系。它应当是最终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经济状况和政策执行情况。选择与最终目标相关性强的中介目标,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帮助政策制定者及时调整政策。
二、可控性
中介目标应具有可控性,即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调控中介目标来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如果中介目标不可控,政策制定者将无法有效实施经济政策。因此,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其是否可以通过政策手段进行调控。
三、逆向激励
中介目标的设定应具有逆向激励作用,即当中介目标达到或超过预定水平时,能够激励市场主体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这种逆向激励可以促进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推动经济发展。
四、传导机制
中介目标的选择应考虑其与最终目标的传导机制。如果中介目标的传导机制不顺畅,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其是否能够顺利传导到最终目标,以及这种传导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五、成本效益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其成本效益。如果选择某个中介目标的成
本过高,而其对最终目标的贡献有限,那么这个中介目标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此,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确保所选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透明度
中介目标的设定应具有透明度,即市场主体和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中介目标的设定和调整情况。透明度的提高可以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信任,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七、风险分散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其风险分散性。如果某个中介目标的风险过高,那么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措施来分散风险。因此,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其风险分散性,以确保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谈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
谈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
引言
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
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制定过程
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将就货币政策的
目标选择展开探讨,分析不同目标选择对经济的影响。
目标选择的背景
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是基于国家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需求进行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面临不同的经济情况下,会选择不同的目标来
进行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目标的分类
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经济目标和金融市场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对整体经济运行的调控。宏观经济目标主要包括:
1.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来实现价格稳定。
2.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和消费。
3.维护就业稳定。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支持就业。
金融市场目标
金融市场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善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金融市场目标主要包括:
1.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给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2.支持金融体系发展。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稳定的金融环境,支持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创新。
3.促进国际支付平衡。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汇率水平来促进国际支付平衡,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
目标选择的原则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统筹兼顾。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应考虑到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多目标的统一。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涵
中央银行通常为了一些既定的目标来实施货币政策。一般来讲,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性的经济政策,最终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基本内容,这些目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同最终目标之间在实施政策的时候可能存在冲突,目前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单一目标。国际上,在货币政策实践中,经历了70年代的滞胀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将物价稳定作为单一的最终目标。但无论最终目标采用多元制还是单一制,中央银行都不能直接实现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仅能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间接影响和调控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可能观测和调控的中间性的金融变量,中央银行据既定规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这一时期,货币主义还没有兴起,主流政策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中介目标本身的概念并没有获得重视。20世纪70年代
后,受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思潮的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想得到了深入地发展,中介目标逐渐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
中介目标具有广义中介目标和狭义中介目标之分。广义的中介目标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狭义的中介目标是我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利率等。区分广义的中介目标与狭义的中介目标的标准是广义的中介目标包含从货币政策到最终目标之间的所有传导变量,而狭义的中介目标只是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几个变量,如信贷量、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变量。
人大金融硕士知识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16人大金融硕士知识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金融行业是就业的高端行业,薪资高,起点高,是很多考生向往的理想目标。金融硕士考研也比较热门。但是这么多的竞争者,考生还是要下苦功夫才能够有胜算。下面我们来看有关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知识点。
中介目标
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
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银行信贷规模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相类似。
2)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通过对流通中的现金和各银行的存款状况的观察,就可以知道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状况。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中央银行有多种手段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相关性,货币对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很多,所以指标口径的选择是它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长期利率
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
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摘要】
我国货币政策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考虑诸多因素,如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稳定物价水平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持通货膨胀率在适当范围内,也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既具有重要性,又需要合理性。只有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根据经济形势和需求,合理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才能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考虑因素、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重要性、合理性
1. 引言
1.1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物价水平。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维护消费者的购买力,促进
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控,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
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货币政策还能够维护金融稳定。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确保金融体系平稳
运行,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选择的关键金融指标。这些指标的作用在于帮助中央银行实现其最终目标,如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和汇率稳定等。
中介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s)
中介目标是位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它们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机制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中介目标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测度功能:提供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即时评估。
2. 传导功能:连接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通过影响中介目标来间接影响经济活动。
3. 缓冲功能:减轻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通常,中介目标包括:
- 利率:短期和长期利率是常见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操作目标(如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 货币供应量:如M1、M2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能够影响整个经济中的流动性状况,进而影响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 信贷量:银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对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
- 汇率:在开放经济体中,汇率是重要的中介目标,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操作目标(Operational Targets)
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的变量。这些目标是中介目标变动的直接原因,通常包括:
- 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和市场流动性。
- 基础货币:即货币供应量中的最狭义部分,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
- 超额准备金: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是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平稳性:目标选择应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选择的目标应能维持物价稳定、保持市场利率的合理水平,防止经济波动或产生金融不稳定。
2. 经济增长:选择的目标应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投资。货币政策应能够提供充裕的货币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3. 外汇平衡:选择的目标应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经常账户赤字或过度依赖进口。货币政策应能调整利率、汇率等因素,促进出口增长或限制进口,以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
4. 社会公平性:选择的目标应能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货币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不平衡,减少贫富差距。货币政策应能够降低利率,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机会,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减少社会阶层差异。
5. 可持续发展:选择的目标应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货币政策应能够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减少浪费和污染的行为。
综上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平稳性、经济增长、外汇平衡、社会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
面的因素。最终的目标选择应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摘要: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各国往往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选择不同的中间目标。理论上可选的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等。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创新浪潮的来临,货币供应量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一定会做出适当的调节的。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
1 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
中间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中间变数,它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也称中介目标。其重要性具体有以下三点。
1.1 货币当局提供反映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量化参照系数
1.2 为宏观金融调控创造条件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介入货币政策的传递作用过程,可以使宏观调控富于弹性和层次性,从而避免经济动荡。
1.3 为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保持协调提供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标准
这些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货币政策当局使用中间目标,就能较为迅速地判断它的政策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2 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
要使中间目标有效的发挥作用,准确反映货币政策效果,作为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一般来说应该同时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可测性
即中央银行所选择的金融变量,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以使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的收集到该目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作者:王莹莹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7期
【摘要】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关键词】货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作为中介目标的标准
鉴于货币政策工具本身并不能作用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它既不能直接拉动经济,也不用直接抑制通胀,而只能通过影响一些中间变量,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消费、投资、供给、需求等变量作用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选择适当的中介目标来反映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作为中介目标,必须满足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一)可测性
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每月对外公布的可以衡量的量,通过和前几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利率虽然也是由银行每天对外公布的,但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并不能反映中国真实的利率水平,目前银行外的借贷占市场总借贷的比例不断上升,且一些民间借贷缺乏政府的监管,利率高涨,这使得真实的利率水平难以衡量。
(二)可控性
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来决定的量。由于中国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来源的渠道有限,且主要靠吸收居民存款来获得可运用的资金,这样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减少商业银行的可放贷金额,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对于利率,可以通过监管部门确定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但是没办法控制银行体系外的借贷利率,而这部分利率恰恰是需要控制的,因为它们对货币政策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
(三)相关性
货币作为购买的手段,货币供应量直接构成社会的总需求,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和通胀程度的变化息息相关。利率作为获得资金的成本,在中国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低,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仍然低于通货膨胀率,这就导致了提高利率不
能带来储蓄存款的增长,即不能减少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率对投资的调节受制于投资回报率水平的高低,目前,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这就意味着即使调高利率,可能也不能减少投资额。这样,利率无法通过消费和投资这两大支出对社会的总需求产生影响,故不能对抑制通胀产生明显的效果。
二、金融市场的现状
货币政策工具必须通过金融市场作用于中间变量,再通过中间变量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对中介目标的选择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从政策工具到中介目标的传递效果,一般来说,金融市场越发达的国家越愿意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相反,金融市场发展较弱的国家愿意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而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一)金融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仍较低,各种指标不能真实的反映市场的真实状态,利率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年,我们一方面面对着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一方面面对着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而转向民间借贷的现状,从最简单的供求理论进行分析,就知道货币资金这种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理应提高基准利率水平,但是中国的加息却往往显得缥缈无力,这说明了货币资金的定价出现了明显的失衡。之所以出现上述这种现象,源于中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即利率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必须受制于有关管理当局的限制,因此决定了利率不能作为中介指标。
(二)金融创新程度低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金融创新程度低。随着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金融市场并没有对此做出反应,既没有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代替货币及货币等价物的流通来隐形增加货币供应量,也没有研究出新的金融策略来加速货币的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货币的供应量,结果造成了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的持续下滑,直接造成了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的降低,物价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见,由于金融创新的欠缺,使中央银行能够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并最终影响政策目标的效果。
三、中国的经济特殊性
任何一项政策的选择都要考虑到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冲击,中介目标的选择也受制于此。如为控制通胀,中央银行紧缩银根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既可以通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也可以提高利率。具体选择那种中介目标,要考虑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经济形势。
(一)对出口的冲击
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中国由于内需不足,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中国近年来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但中国出口的产品科技含量水平低,出口企业规模小,主要靠低廉的产品价格来争取市场。而如果提高利率,则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融资成本,成本上升,必然造成其产品价格的提升,这对拉动中国的出口是不利的。此外,由于当今美国经济还未从金融危机中完全复苏,欧洲面临债务危机,日本遭受大地震的冲击,面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低迷、需求下降,中国的出口面临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不允许再通过提高利率来打击中国的出口,相反,货币供应量对此的影响就显得较为间接。
(二)对抑制通胀的效果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利率水平对全球资本的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利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那么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就会导致外国资本的内流,从而增加外汇占款,削弱抑制通胀的效果。与此同时,如果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调节的量,则可以有效的降低需求,控制物价。由于利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冲击性大,对政策的效果进行削弱,那就不能大幅度的调节利率来抑制通胀。
四、中介目标的最终选择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评价中介目标的基本标准看,还是考虑到当今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特殊的经济状况,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都具有优异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就不用考虑利率,实际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是息息相关的,只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无法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同时进行控制,即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参考文献
[1]范立夫著.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M].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06.
[2]黄安仲著.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9.
[3]于辉著.中国货币政策效率分析[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08.
[4]钟海英.试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商,2013(22):184—185.
作者简介:王莹莹(1992-),女,汉族,吉林东辽人,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