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
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
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
主要断层有:
1.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
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
断层面多向西倾斜。
少数向东倾斜。
倾角70o——80o。
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
小编精选了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_地质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实习报告1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
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
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
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
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
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
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
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
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
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
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
秦皇岛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秦皇岛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秦皇岛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1.时间:5月4日-5月9日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路线: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分数: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第一章前言1.1实习的时间 2011年 7月 7日— 2011年 7月 17日1.2 实习的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北山实习基地1.3 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让我们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认识大自然;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 增加工作兴趣。
1.4 实习的主要任务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1 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2 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层产状的测定;3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4 实测地层剖面法的工作方法;5 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6 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7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8 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1.5实习的方法每天由老师带队,带领我班 30名同学,沿着《秦皇岛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上的 8条线路,边走边讲解,同学们通过画图,记录笔记,照相等方法了解秦皇岛石门寨柳江盆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掌握如何获得野外地质考察的第一手资料。
1.6队的组成我校分为两队, 由一名老师带领我班成员以及大二部分同学组成一支分队1.7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1、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2、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3、沿大石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河流和海洋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通过观察分析,逐步确立海陆变迁﹑地壳演化及将今论古的基本概念和地质思维的独特方法。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 实习概况 (2)1.1 干预信息 (2)1.2 地质目标与任务 (4)1.3 实习区域概况 (4)1.3.1 生理地理条件概述 (6)1.3.2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7)2. 地质调查与分析 (8)2.1 地层分析 (9)2.1.1 主导地层及其特征 (10)2.1.2 主要构造类型及特征 (11)2.2 岩性分析 (12)2.2.1 主要岩性类型及特征 (13)2.2.2 岩心分析结果 (14)2.3 矿产赋存状况 (16)2.3.1 主要矿产类型和分布 (17)2.3.2 矿化成因及控制因素 (17)2.4 勘探技术 (19)2.4.1 实测技术 (21)2.4.2 地质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22)2.4.3 应用示例 (23)3. 地质评价与思考 (24)3.1 柳江盆地地质特征总结 (26)3.2 地质资源潜力评价 (27)3.3 区域资源开发展望 (28)3.4 实习体会及展望 (29)1. 实习概况在此次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中,我们有幸能够深入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距离市区约50公里。
柳江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沉积岩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遗迹,如柳江组、下石河组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专家的交流,我们对柳江盆地的地质历史、地层划分、岩石类型、地貌特征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地质勘探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
通过对柳江盆地的探索,我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次实习让我们收获颇丰,为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干预信息在进行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之前,有必要了解任何在实习期间可能影响地质调查的因素。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摘要:通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实习,本文对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野外考察、采样分析、实地测量等方法,结合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揭示了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发展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引言秦皇岛是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秦皇岛地区的地质地貌,了解其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特点,进一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二、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我们选择了秦皇岛地区的几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前往北戴河海滨,观察了沙滩、海蚀崖等典型的海滨地貌现象。
其次,我们参观了位于海城镇的千里草原,仰望着壮丽的黄花草海洋,感受到了草原地貌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北戴河山海相对比的地区,观察了冲积平原、河流谷地等特殊的地质地貌。
2. 采样分析: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一些采样工作,收集了一些岩石和土壤的样品。
通过实验室的分析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样品的岩性和成分,从而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特点和地质的演化。
3. 实地测量:我们采用了GPS定位和测量仪器,对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地貌特征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地质构造特点:秦皇岛地区位于山海相对比地带,地壳构造复杂多样。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由古老的地壳构造活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线aments,如断裂、褶皱等。
这些构造线aments影响着地层的堆积和地质演化过程。
2. 地貌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地貌形态多样,有海滨地貌、山地地貌、冲积平原等。
其中,海滨地貌是最为典型的景象,由于海蚀作用和泥沙运动,形成了美丽的海滩、风化崖等景观。
山地地貌则主要分布在秦皇岛东部的连山地区,山体陡峭,河流纵横交错。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四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
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
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4篇(实用模板)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4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即理论、实际结合型人才,我系组织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处的石门寨地区,实习时间为__年7月8日至7月12日。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类型及特征。
认识岩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等等。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
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
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一)元古界青白口群1)下马岭组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第一篇: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实习时间:2010年5月25日—5月31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齐齐哈尔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学生实习目的:1.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2.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3.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4.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和接触关系5.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半轮廓实习要求:1.要听从老师的安排2.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笔记3.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日程安排:第一天,上庄托——花厂峪。
第二天,石门寨西门——瓦家山。
第三天,砂锅店——潮水峪。
第四天,北戴河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嵑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绥中为邻。
市区划分为秦皇岛、山海关和滨海3个区。
其外围尚有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4个市管县,所谓秦皇岛地区即包括上述3区4县。
秦皇岛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山海关区的“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雄伟壮观,为山、海相接的隘口,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海滨区为疗养避暑胜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滨海沙滩最适宜海浴。
秦皇岛市为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得交通咽喉,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
现在有京沈、京秦、大秦和青秦四条铁路。
公路除了京沈和津秦两条国道外,并有地方性沥青路多条。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
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
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km,由秦皇岛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内个村寨,青秦铁路纵贯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
在柳江盆地范围内,个时代地层的发育具区域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较多。
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以观察到许多近、现代海洋地质作用现象及各种地貌。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一、实习范围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馁中为邻。
位于119°30′至119°50′,北纬39°50′至40°10′之间。
秦皇岛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秦皇岛市总面积812平方千米,西南距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千米。
柳江盆地位于东经119°34′45″至119°36′50″,北纬40°7′45″至40°9′50″之间,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面积为38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柳江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限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
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且临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二、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
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三、交通状况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
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
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
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
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
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
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
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
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
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
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
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
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
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第1章: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目的:1、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2、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3、对实习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4、了解实习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产状及时代。
5、了解实习区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6、熟悉实习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7、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8、较正确的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能利用地形、地质图寻找地质点,识别地质构造。
9、学会绘制地质剖面图。
10、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测量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实习意义:经过在学校里对地质、地貌基础一年的学习,我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定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
此次实习,一方面使我们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的人才,为将来能够在某个领域上有大的突破,大的作为而努力!第二章:实习地点与日期实习日期:2010年8月23日至2010年9月1日实习地点:秦皇岛柳江实习基地,老龙头,北戴河8月23日柳江砂锅店东500米处8月24日鸡冠山8月25日张崖子,东部落村8月26日实习基地宿舍8月27日义院口8月28日亮甲山,石门寨,瓦家山8月29日大石河,傍水崖8月30日老龙头8月31日鸽子窝,老虎石9月1日武警部队招待所秦皇岛简介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
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²。
市区长50km,宽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海滨城市。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地质实习报告一、什么是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二、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紧张又充实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写实习报告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实习报告1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
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姚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地质实习报告2《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北戴河地质实习报告(共5篇)
北戴河地质实习报告(共5篇)第1篇:实习报告——北戴河W6YQG-CPXTH-M373K-GBGQY-V93B6华北石油疗养院实习报告2011年5月23日,我带着迷茫及对成长的渴望来到了秦皇岛北戴河,在疗养院实习,我期待实习给我带来成熟、自信,能让我提升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让我从虚无缥缈的内心世界来到艰辛的现实社会,以便于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我们在疗养院的实习,了解了企业的管理架构、熟悉了企业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巩固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习中体验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的结合,寻找理论与现实操作的契合点,让工作更加有序的完成。
在此,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经验的缺乏和疗养院管理制度的缺失让我经常处在尴尬的处境;理论与现实操作的矛盾也时常让我处在纠结状态。
在学校里的我们与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需要通过实习来锻炼一下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一下我们的与世沟通和交往能力,锻炼一下我们的吃苦耐劳能力。
以此提高我们的社会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让自己成为社会的娇娇者。
华北石油疗养院坐落在秦皇岛北戴河东坡路的一个地段,隔海近是其一大特点——从后门去海边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在院里的某些客房可以通过窗户欣赏到大海的壮丽景色。
环境优美是其另一特点,花草树木到处都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此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附近的旅游景点相当充足,来此旅游的人机会。
壮观的长城号旅游船就在海滩的一角,它满足了游客到深海体验的愿望。
碧螺塔公园是北戴河区最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旅游建筑,每天晚上的歌舞表演吸引着数十万游客的目光。
以奥运会为题材建立的奥林匹克公园时刻提醒人们加强锻炼,傍晚时分的音乐喷泉让你流连忘返。
华北石油疗养院是华北石油公司建立的,以培训公司人才为目的的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疗养院。
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建立了独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培训华北石油人才为主,接待外来客人为辅的经营模式。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1 前言1.1 自然地理概况1.1.1实习区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县为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7812平方公里,人口达287万。
地质填图实习区位于秦皇岛市区北部,距新火车站2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119°56′,北纬40°7′~40°9′;自然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区划属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图1.1)。
实习区所在地柳江盆地,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
秦皇岛图1 实习区地理位置图市辖三区四县与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同。
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
实习期区有秦皇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
1.1.2 实习区地形地貌概况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
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493.0米。
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
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
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结束语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结束语在本次秦皇岛地质实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习,我们对工程地质条件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学习和掌握了工程地质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这次实习不仅为我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培养了我们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山海关老龙头、北戴河老虎石海滨浴场等地区,沿着实习路线,我们观察了各种地质地貌现象,了解了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地质特征。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及相应地貌表现形式,熟悉了实习地区流水地貌、山地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发育过程和改造利用的途径。
通过实习,我们认识到了地质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各种地质现象,加深了对地质公园和旅游资源保护重要性的理解。
在实习总结中,我们详细总结了各个实习路线的收获和体会,反思了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秦皇岛地质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去观察和分析实际的地质现象,提高了在野外工作时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工程地质测绘的重要性,掌握了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
总之,秦皇岛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而且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地质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要感谢实习期间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继续努力,共同进步。
2022地质实习报告总结标准(3篇)
2022地质实习报告总结标准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三、实习地点: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地形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点为石湖山,海拔____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____米。
秦皇岛实习报告
秦皇岛实习报告第1篇:秦皇岛实习报告秦皇岛实习报告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年级: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号:20111240011026姓名:任国胜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地理科学专业1 / 20秦皇岛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实习的任务、内容、起止时间及行程安排;第二章:实习期自然概况地理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等;第三章:地层以组为单位,由老到新分别描述,包括岩性特征,标志层,如果有现场,一定要有自己的观察描述第四章:构造对本区柳江向斜进行概述,并对野外自己观察到的褶皱、断层、节理进行概述,包括位置,构造特征形成时代等等第五章:地质发展简史第六章:结语对自己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可以简述自己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也可以对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学内容以及时间安排提出个人建议,以便以后的实习管理工作更趋完善。
2 / 20秦皇岛实习报告3 / 20秦皇岛实习报告绪言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人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和一群熟悉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同甘共苦,认真地度过这仅有七天的旅程。
行程安排:2012-7-3 基地——沙锅店——潮水峪——东部落——半壁店——基地2012-7-4 基地——上庄坨——小傍水崖——大傍水崖——吴庄垭口——花场峪古长城——基地2012-7-5 基地——鸡冠山——石门寨——亮甲山——基地2012-7-(6—8)角山长城,山海关,老龙头,鸽子窝公园,联峰山。
任务内容:因为每天实习内容和任务不尽相同所以,分开写2012-7-3 1了解本地区地质简史。
2了解本地构造。
3观察容颜地貌。
4沉积岩层打产状。
5潮水峪大断层的测量2012-7-4 1了解柳江盆地部分东翼地层以及核部和全部西翼地层。
2建立全区向斜构造的形态。
(上庄坨)1沉积岩层打产状。
2找北票组和上石盒子组细砂岩。
4 / 20秦皇岛实习报告3找二叠纪煤矸石。
4观察单斜山。
(小傍水崖)1观察主要矿物:角闪石,石英,长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实习区概况秦皇岛市石门寨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全名为“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区内外交通十分方便,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京—秦、大—秦、京—山铁路横贯东西,秦—青公路、地方铁路、祖山旅游公路纵贯南北。
图1-1 石门寨地区交通位置图实习所在的石门寨地区,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北、西、东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名为“柳江盆地”。
高山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由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而在地质构造上,则形成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名“柳江向斜”。
前者是地貌形态,后者为地质构造概念。
故又通称为“柳江向斜盆地”。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河谷海拔70米左右。
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流入渤海。
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
图1-2 柳江向斜与地貌关系图由于第三纪以来气候湿热,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形成喀斯特地貌,在本区留下了施压、象鼻山、落水洞、溶洞等。
内动力作用对本区的地貌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由于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和多级海蚀阶地等地貌。
本区处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之间,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698.5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山洪也集中在这个时期。
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每年的5-10月份,尤其是7-8月份,渤海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仅23.6℃。
据统计资料,日最高气温超过30℃者平均每年不超过8天。
实习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
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杏树较多。
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铝土矿、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
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总储量2—3亿吨。
本地区多以奥陶系亮甲山组灰岩和寒武系张夏组灰岩为原料烧制石灰。
第二节实习基本情况本次实习为期23天(8.2——8.24),我们在XXX老师的带领下对秦皇岛石门寨地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地质实习工作。
通过实习,了解了野外工作的方法(罗盘的多个用途、野外露头的识别与观察);熟悉了地质点的纪录规范;学会了实测剖面的方法与步骤;步学会了对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工作;完成了指定地区的实测剖面图、综合柱状图及地质填图。
(表1-1:综合实习路线安排)第二章地层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濒太平洋火山活动带。
除普通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以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缺失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的下马岭组),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其次是中生界,其他时代地层则零星分布。
地层顺序及其接触关系见表2-1和附图中的综合柱状图。
表2-1 柳江盆地地层简表本区地层从老到新简述如下:一、上太古界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以鸡冠山为例,在张岩子村西也有较好的出露,在岩性上与岩浆岩成因的花岗岩极为相似。
成分有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岩石呈肉红色,块状构造,隐约可见片麻理,部分因出露地表而风化成米粒状。
(矿.278)二、上元古界(一)青白口系:长龙山组(Qc):91m,主要为石英砂岩,砂质纯净,石英含量很高,可见大块石英颗粒,磨圆度高,分选性好。
岩石呈白色,灰白色等。
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可见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各种交错层理(板状、羽状交错层理等)发育,含海绿石,指示其为滨海相与浅海相沉积。
长龙山组砂岩可见砂岩与泥页岩的两组韵律。
在第二个旋回中的泥岩含有粉砂质,经变质作用成为粉砂质板岩,俗称“龙板”。
本组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景儿峪组(Qj):28m,为灰白色薄板状泥灰岩和灰岩。
本组中的泥岩含钙质,经变质作用可形成钙质板岩,称为“景板”。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张岩子—东部落一带,顶部为蛋青色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
本组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三、古生界(一)寒武系:府君山组(Є1f):146m,主要为暗灰色厚层豹皮灰岩、细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和核形石。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一带,与下伏的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下部的暗灰色豹皮灰岩。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馒头组(Є1m):71m,本组分布与府君山组一致,但由于抗风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以东部落剖面较好。
岩性以鲜红色泥岩为主,与下伏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其底部含角砾状薄层泥岩。
本组属干旱气候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毛庄组(Є1mo):112m,岩性以紫红色页岩、泥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和白云质灰岩透镜体,以沙河寨西山一带为代表,灰岩透镜体中含有辽西虫等。
本组与下伏馒头组呈整合接触,为滨海相潮上带沉积,其中白云质灰岩为泻湖相沉积。
徐庄组(Є2x):101m,岩性以黄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页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为主,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该组以东部落西山出露较全,与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属浅海相沉积。
张夏组(Є2z):130m,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细粒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为鲕粒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可见叠层石。
张夏组是寒武纪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288高地、揣庄、张庄、赵家峪、上平山及吴庄等地。
与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属浅海相沉积。
崮山组(Є3g):102m,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紫色页岩,粉沙岩夹砾屑灰岩;中部灰色灰岩;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沙岩互层。
底部以紫色砾屑灰岩(小竹叶状灰岩)与张夏组整合接触。
该组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288高地出露最全,在东部落一带也有所出露。
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长山组(Є3c):18m,长山组分布与崮山组相似,为生物碎屑岩,但砾屑较大,俗称“大竹叶状灰岩”,与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凤山组(Є3f):92m,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
泥灰岩易被打碎,成为“小饼干”。
本区凤山组在288高地东坡出露较好,整合覆于长山组之上。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二)奥陶系:冶里组(O1y):126m,冶里组分布与风山组分布一致,分布在285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门寨北亮甲山。
岩性主要为泥纹层灰岩、竹叶状灰岩和虫孔灰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与凤山组分界。
本组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亮甲山组(O1l):118m,岩性以灰色中厚层豹皮灰岩为特征,上部可见少量白云质灰岩。
该组主要在亮甲山上出露,与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本组底部的中厚层豹皮灰岩。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马家沟组(O2m):111m,该组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含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
顶部为含泥质灰岩、风化后呈黄色,俗称黄皮子灰岩。
该组主要在亮甲山出露,与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
华北地区在奥陶纪晚期普遍上升为陆地,直到中石炭世才下降接受沉积,因而缺失了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等地层。
(三)石炭系:本溪组(C2b):82m,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铁质砂岩或褐铁矿(山西式铁矿),含铝土矿;上部为泥岩、泥灰岩和粉砂岩,含4—5层灰岩透镜体。
该组地层出露在石门寨西门—瓦家山一带,含植物化石和双壳类、腕足类等。
底部以铝土矿为标志和马家沟组的白云质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太原组(C3t):51m,岩性可分为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为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成黄褐色,具大型球形风化。
向上过渡为泥质粉砂岩,含灰岩透镜体。
上韵律底部为薄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具小型球形风化。
向上为青灰色夹泥灰岩透镜体。
本组出露在石门寨西门—瓦家山一带,与本溪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底部的具大型球形风化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四)二叠系:山西组(P1s):62m,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小王山,黑山窑等地,以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最好。
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沙岩,炭质页岩及黏土岩,以含煤层为标志。
本组与二叠系为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其底部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
本组属大陆近海沼泽想沉积。
下石盒子组(P1x):115m,本区在黑山窑,石门寨西门,石岭等地较为发育。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黏土粉砂岩构成三个韵律层。
本组底部以含砾砂岩整合接触于山西组的暗色泥岩之上。
本组属湖泊相沉积。
上石盒子组(P2s):72m,上石盒子组出露局限性较大,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
本组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含粒粗粒长石净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本组底部以含砾粗砂岩与下石盒子组顶部的紫红色泥岩整合接触。
本组属河流相沉积。
石千峰组(P2sh):150m,岩性为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含砾砂岩和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底部以含砾粗砂岩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
本组出露在瓦家山一带,属陆相沉积。
四、中生界(一)三叠系:黑山窑组(T3h):162m,岩性为土黄色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和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在黑山窑一带出露较好,含大量的植物和少量昆虫及双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本组属湖泊相沉积。
(二)侏罗系:北票组(J1b):493m,在黑山窑至大岭一带出露较好。
本组底部以底砾岩为标志,砾石的成分复杂,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
上部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
本组与黑山窑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标志是本组底部的砾岩。
本组属湖泊、河流及沼泽相沉积环境。
蓝旗组(J2l):>1000m,本组以一套火山岩系分布在盆地中部老君顶至大洼山一线。
在上庄坨,傍水崖一带出露较好。
本组与北票组等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孙家梁组(J3s):>350m,本组岩性主要为火山熔岩与火山杂屑岩互层。
本组与蓝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五、新生界(一)第四系: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没有胶结成岩,主要为河流冲积、洪积物,其次为坡积物、残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