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9周 行程问题(二)
五年级奥数专题讲义-第29讲行程问题(二)通用版(含答案)
第 29 讲行程问题(二)基础卷1.轿车每小时行驶 84km,中巴车每小时行驶 60km,两车由同一地点出发。
已知中巴车先开 30 分钟。
这时轿车顺者中巴的方向开出,轿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中巴车?30分后中巴士行30千米30/(84-60)=1.25小时答:经过1.25小时追上.2. A、 B 两人从 100m 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着同一方向跑步, B 在前每分钟跑 100m, A 在后每分钟跑 120m。
几分钟后A 追上 B?5分钟,A每分钟比B多跑20米,两人相距100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3.甲骑自行车从 A 村到 B 村,速度为每小时 15km. 1 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也从 A 村到 B 村,速度为每小时 18km,结果两人同时到达 B 村。
A、 B 两村相距多少千米?A、 B 两村相距90千米4.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要行驶 360km,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km 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 2 小时,如按时赶到上海,修好后的汽车每小时必须行驶 75km。
问:汽车在离南京多远处出了故障?设在离南京x千米处出故障。
则x/45+2+(360-x)/75=360/45。
得答案为x=135千米。
5.小明家离学校 3km,他每天骑车以每分钟 200m 的速度上学,正好准时到校。
有一天他出发几分钟后因交通阻塞耽误 4 分钟,为了准时到校;后面的路必须每分钟多行 100m。
求小明是在离家多远处遇阻塞的?算术方法:先分析:从堵塞的地方到学校这段路程,平常的速度是200米/分钟,堵塞这天的速度是(100+200)=300米/分钟速度比=200:300=2:3这段路程相等,所以用时与速度成反比,用时比=3:2又知这段路程平时比堵塞这天多用4分钟所以这段路程平时用时4÷(3-2)×3=12(分钟)这段路程是12×200=2400米所以家离堵塞的地方3000-2400=600(米)列式如下:100+200=300(米)3×1000-4÷(300-200)×300×200=3000-12×200=3000-2400=600(米)答:小明是在离家600米远的地方遇堵塞的。
第28周 行 程 问 题
第28周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
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56+48)×8=832(千米)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
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
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40×3-25×2-7)÷3=21(千米)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行程问题说题课件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其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在解决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时,需要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总结词
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恒定,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在微积分中,行程问题可以用来求解函数的极值和最优解。
微积分
THANKS.
总结词
在环形运动问题中,物体通常在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利用圆周运动的公式(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来解决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理解圆周运动的规律,如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火车行程问题涉及到火车在特定轨道上的运动,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
详细描述
解题思路
解决复杂行程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详细描述
复杂行程问题通常包括过桥问题、环形跑道问题、上下坡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到物体的加速度、变向运动以及多个物体的相互作用。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06
在物理中,行程问题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如最速降线、摆线等。
行程问题说题课件
行程问题概述基础行程问题解析复杂行程问题解析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行程问题实例解析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contents
目录
行程问题概述
01
总结词
行程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主要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行程问题涉及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常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如距离=速度×时间。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6272829周之巧算年龄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周期问题行程问题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6272829周之巧算年龄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周期问题行程问题26 巧算年龄专题简析:年龄问题是一类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它通常以和倍、差倍或和差等问题的形式出现。
有些年龄问题往往是和、差、倍数等问题的综合,需要灵活地加以解决。
解答年龄问题,要灵活运用以下三条规律:1,无论是哪一年,两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2,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推移,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人的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例1: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
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分析与解答:儿子出生后,无论在哪一年,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这个年龄差是43-11=32岁。
所以,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3倍时,儿子是32÷(3-1)=16岁,因此16-11=5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练习一1,妈妈今年36岁,儿子今年12岁。
几年后妈妈年龄是儿子的2倍?2,小强今年15岁,小亮今年9岁。
几年前小强的年龄是小亮的3倍?3,爷爷今年60岁,孙子今年6岁。
再过多少年爷爷的年龄比孙子大2倍?例2: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岁。
妈妈和女儿今年各多少岁?分析与解答:从3年前到今年,妈妈和女儿都长了3岁,她们今年的年龄和是:39+3×2=45岁。
于是,这个问题可转化为和倍问题来解决。
所以,今年女儿的年龄是45÷(1+4)=9岁,妈妈今年是9×4=36岁。
练习二1,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3年前,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和是44岁。
爸爸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2,今年小丽和她爸爸的年龄和是41岁,4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小丽的10倍。
小丽和爸爸今年各是多少岁?3,今年小芳和她妈妈的年龄和是38岁,3年前妈妈的年龄比小芳的9倍多2岁。
小芳和妈妈今年各多少岁?例3:今年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5倍,3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2倍。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专题 第29周 行程问题(二)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二)专题简析:本周的主要问题是“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解答追及问题,一定要懂得运动快的物体之所以能追上运动慢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速度差。
抓住“追及的路程必须用速度差来追”这一道理,结合题中运动物体的地点、运动方向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就可以正确解题。
例1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
两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在前。
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中巴车?分析原来小轿车落后于中巴车60千米,但由于小轿车的速度比中巴车快,每小时比中巴车多行84-60=24千米,也就是每小时小轿车能追中巴车24千米。
60÷24=2.5小时,所以2.5小时后小轿车能追上中巴车。
练习一(1)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去追赶前面30千米处的卡车,卡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
摩托车多长时间能够追上?(2)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钟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钟跑140米。
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3)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千米。
1小时后,乙也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20千米,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
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2小时。
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
汽车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分析途中修车用了2小时,汽车就少行45×2=90千米;修车后,为了按时到达乙地,每小时必须多行30千米。
90千米里面包含有3个30千米,也就是说,再行3小时就能把修车少行的90千米行完。
因此,修车后再行(45+30)×3=225千米就能到达乙地,汽车是在离甲地360-225=135千米处修车的。
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数学行程问题是中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主要涉及物体在直线或曲线上运动的相关计算。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数学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理解题意,明确问题解决数学行程问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需要求解的问题。
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速度、时间、路程、起点、终点等。
二、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描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对于直线运动,通常使用公式:路程= 速度× 时间;对于曲线运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求解。
三、解题技巧1.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
解题时,只需使用路程= 速度× 时间这个公式即可。
例题: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问3小时后他行驶了多少公里?解答:路程= 速度× 时间= 15公里/小时× 3小时= 45公里2.非匀速直线运动在非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
此时,需要求出平均速度,然后使用路程= 平均速度× 时间求解。
例题: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为2米/秒,求5秒后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首先求出5秒末的速度:v = at = 2米/秒× 5秒= 10米/秒然后求出平均速度:v_avg = (初速度+ 末速度) / 2 = (0 + 10) / 2 = 5米/秒最后求出路程:s = v_avg × t = 5米/秒× 5秒= 25米3.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通常,可以采用微元法或图像法求解。
四、检查答案,确保正确完成解题过程后,不要急于提交答案,要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确保无误。
总结:数学行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就能迎刃而解。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检查答案。
第29周 行程问题
第29周行程问题(一)例题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相遇?例题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陆亮再向王欣跑去。
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例题3 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甲跑一周要6分钟,乙跑一周要多少分钟?例题4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
如果甲每小时少行1千米,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这样经过7小时就可以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题5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6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途中又在距A 地40千米处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课堂练习:1、甲乙两艘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艘船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还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3、小东和小刚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同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对而行,小刚跑6分钟后第1次相遇,小东跑1周要8分钟,小刚跑1周要几分钟?4、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如果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 小时相遇如两人各自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1千米,则3小时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甲乙两人同时从A 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128米,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
五年级数学拔高之行程问题(二)含答案
第29周行程问题(二)专题简析:本周的主要问题是“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解答追及问题,一定要懂得运动快的物体之所以能追上运动慢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速度差。
抓住“追及的路程必须用速度差来追”这一道理,结合题中运动物体的地点、运动方向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就可以正确解题。
例1 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
两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在前。
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中巴车?分析原来小轿车落后于中巴车60千米,但由于小轿车的速度比中巴车快,每小时比中巴车多行84-60=24千米,也就是每小时小轿车能追中巴车24千米。
60÷24=2.5小时,所以2.5小时后小轿车能追上中巴车。
练习一(1)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去追赶前面30千米处的卡车,卡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
摩托车多长时间能够追上?答案解:设x小时后可追上卡车,根据题意列方程得,,,;答:摩托车2小时后可追上.解析设经过x小时摩托车可追上卡车,利用摩托车行驶的路程与货车行驶的路程相等列方程解答即可.(2)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钟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钟跑140米。
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解:,=5(分钟);答:5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解析:由于跑道长100米,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所以他们出发时相距100米,当哥哥追上弟弟时,哥哥正好比弟弟多跑100米,由于每分钟哥哥比弟弟多跑米,所以哥哥追上弟弟需要的时间为:分钟.明确当哥哥追上弟弟时,追及距离为100米,再根据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即能求出需要时间.(3)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千米。
1小时后,乙也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20千米,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行程问题问题详解及详解
关于行程问题一、为什么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学不好?1、行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
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
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行程问题每一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一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
比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水行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水速无关等等。
2、行程问题要求学生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
打个比方,比如数线段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行。
一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生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
行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乙两个人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
学生对文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分析运动过程。
还有的学生会用手指,用橡皮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自己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二、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九大题型: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
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
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
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行程问题方法总结
行程问题方法总结行程问题是一类具有特定情境的数学问题,其核心是研究物体运动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对常见的行程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一、基本公式和定理1.路程 = 速度×时间(S = V × T)2.相对速度 = 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当甲乙相向而行)或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当甲乙同向而行)3.追及问题中,追及时间 = 路程差÷速度差(T = S/V)4.相遇问题中,相遇时间 = 路程和÷速度和(T = S/V)二、解题思路1.仔细审题,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2.画出简图,帮助理解题意,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地点。
3.根据公式和定理,列出方程或表达式,求解未知量。
4.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三、常见问题类型及解决方法1.简单行程问题:直接利用基本公式和定理求解。
2.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速度为60km/h,需要4小时。
问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解法:根据公式 S = V × T,可得 S = 60 × 4 = 240km。
4.相遇问题:利用相遇时间 = 路程和÷速度和的方法求解。
5.例题:甲、乙两辆车从相距100km的两地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50km/h和70km/h。
问它们相遇需要多长时间?6.解法:根据公式 T = S/V,可得 T = 100 / (50 + 70) = 1小时。
7.追及问题:利用追及时间 = 路程差÷速度差的方法求解。
8.例题: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甲车速度为60km/h,乙车速度为80km/h。
甲车比乙车早到终点1小时。
问两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9.解法:根据公式 T = S/V,可得 T = 1 / (80 - 60) = 1/2小时。
再根据公式S = V × T,可得 S = (60 + 80) × (1/2) = 70km。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6272829周之巧算年龄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周期问题行程问题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6272829周之巧算年龄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周期问题行程问题26 巧算年龄专题简析:年龄问题是一类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它通常以和倍、差倍或和差等问题的形式出现。
有些年龄问题往往是和、差、倍数等问题的综合,需要灵活地加以解决。
解答年龄问题,要灵活运用以下三条规律:1,无论是哪一年,两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2,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推移,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人的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例1: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
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分析与解答:儿子出生后,无论在哪一年,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这个年龄差是43-11=32岁。
所以,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3倍时,儿子是32÷(3-1)=16岁,因此16-11=5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练习一1,妈妈今年36岁,儿子今年12岁。
几年后妈妈年龄是儿子的2倍?2,小强今年15岁,小亮今年9岁。
几年前小强的年龄是小亮的3倍?3,爷爷今年60岁,孙子今年6岁。
再过多少年爷爷的年龄比孙子大2倍?例2: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岁。
妈妈和女儿今年各多少岁?分析与解答:从3年前到今年,妈妈和女儿都长了3岁,她们今年的年龄和是:39+3×2=45岁。
于是,这个问题可转化为和倍问题来解决。
所以,今年女儿的年龄是45÷(1+4)=9岁,妈妈今年是9×4=36岁。
练习二1,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3年前,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和是44岁。
爸爸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2,今年小丽和她爸爸的年龄和是41岁,4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小丽的10倍。
小丽和爸爸今年各是多少岁?3,今年小芳和她妈妈的年龄和是38岁,3年前妈妈的年龄比小芳的9倍多2岁。
小芳和妈妈今年各多少岁?例3:今年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5倍,3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2倍。
小学奥数教材三年级全册
数学思维训练(三年级全册)前言成为数学优等生的正确方法一. 学会主动预习。
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要学的内容,课前自学例题,在看书时,要动脑思考,步步深入。
学会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 注意听讲,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因此要注意上课听讲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之所以那么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都应用到了自己解题的过程中了。
课堂上的40分钟就决定了你的成败,所以必须消化和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时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3).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4).以前有没有做过跟本题类似的题目异同点在哪里(5).本题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解法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
四.善于质疑问难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也就是说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思由疑问开始的,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思学会创新的关键。
着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
”因此,学生从小开始,就要学会质疑。
比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学习量角器时,认真观察它,问:“我发现了什么刻度有什么用”在学习时,经常这样提出问题,就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关键的,它对于孩子学习数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学开始养成这种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甚至是以后工作都有很好的帮助。
3.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在书写解题步骤时,要正确.规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的关键。
目录第1周平均数(一)第2周平均数(二)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第5周分类数图形第6周尾数和余数>第7周生活中的数学(一)第8周生活中的数学(二)第9周生活中的数学(三)第10周数阵第11周周期问题第12周盈亏问题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第14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第15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第16周倍数问题(一)第17周倍数问题(二)第18周组合图形面积(一)第19周组合图形面积(二)第20周数字趣味题第21周假设法解题第22周作图法解题@第23周分解质因数(一)第24周分解质因数(二)第25周最大公约数第26周最小公倍数(一)第27周最小公倍数(二)第28周行程问题(一)第29周行程问题(二)第30周行程问题(三)?第31周行程问题(四)第32周算式谜题第33周包含与排除第34周置换问题第35周估值问题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第37周简单列举第38周最大最小问题'第39周推理问题第40周数学杂题第1讲找规律一、知识要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五年级举一反三·B卷
基础卷
1.下图中共有(
2.下图中共有(
)个直角三角形。
3.下图中共有(
)个正方形。
4.下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5.下图中共有(
)个长方形。
6.下图中共有(
)个梯形。
/
提高卷
I.下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2.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到底边画一条线段可以得到3个三角形,画两条线段可以得到6个三角形,
画十条线段呢?
多少吨煤?
4.亮亮买了一批纸,订了一本练习册后还剩下30张纸,计划30天用完,25天后,用完了练习册又10张纸,这本练习册是多少张纸?
5.4辆大卡车5次运煤80吨,3辆小卡车8次运煤36吨,现有51吨煤,用1辆大卡车和3辆小卡车 同时运,需运几次才能运完?
6.一段地下管道预计15个工人每天工作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要求加快速度,每天增加3人, 并且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那么,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5.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
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6.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
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提高卷
1.以15为首位数的连续6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三天共加工97个,第四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比这四天的平均数还多11个, 第四天加工多少个?
2.一块长方形地,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如图所示),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5O/H2. 40/w2s60冰。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六个小长方形,其中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单位:c/H2),求M、N的面 积。
行程问题关系式
行程问题可以涉及不同的物体或者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情况。
要建立行程问题的关系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时间(时间段/时间点):确定行程的时间范围。
2. 距离/速度:确定行程中的距离或者速度。
3. 方向:确定行程的方向,例如向前/向后、东/西等。
4. 时间间隔:确定每个时间段中物体/参与者的位置或者状态。
一般来说,行程问题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或者数学模型来表示,具体的关系式会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异。
以下是几个示例:
1. 平均速度:行程距离= 平均速度× 时间。
2. 相对速度:行程距离= 相对速度× 时间。
3. 行程图:可以使用坐标系或者行程图来表示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关系式示例,具体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建立相应的关系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二)
专题简析:
本周的主要问题是“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解答追及问题,一定要懂得运动快的物体之所以能追上运动慢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速度差。
抓住“追及的路程必须用速度差来追”这一道理,结合题中运动物体的地点、运动方向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就可以正确解题。
例1 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
两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在前。
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中巴车?
分析原来小轿车落后于中巴车60千米,但由于小轿车的速度比中巴车快,每小时比中巴车多行84-60=24千米,也就是每小时小轿车能追中巴车24千米。
60÷24=2.5小时,所以2.5小时后小轿车能追上中巴车。
练习一
(1)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去追赶前面30千米处的卡车,卡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
摩托车多长时间能够追上?
(2)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钟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钟跑140米。
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
(3)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千米。
1小时后,乙也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20千米,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
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2小时。
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
汽车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
分析途中修车用了2小时,汽车就少行45×2=90千米;修车后,为了按时到达乙地,每小时必须多行30千米。
90千米里面包含有3个30千米,也就是说,再行3小时就能把修车少行的90千米行完。
因此,修车后再行(45+30)×3=225千米就能到达乙地,汽车是在离甲地360-225=135千米处修车的。
练习二
(1)小王家离工厂3千米,他每天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上班,正好准时到工厂。
有一天,他出发几分钟后,因遇熟人停车2分钟,为了准时到厂,后面的路必须每分钟多行100米。
小王是在离工厂多远处遇到熟人的?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若每小时行36千米,8小时能到达。
这辆汽车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段时间后,因排队加油用去了15分钟。
为了能在8小时内到达乙地,加油后每小时必须多行7.2千米。
加油站离乙地多少千米?
(3)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6小时后能到达乙地。
汽车出发1小时后原路返回甲地取东西,然后立即从甲地出发。
为了能在原来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必须以每小时多少千米的速度驶向乙地?
例3 甲、乙两人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同时、同地、同向步行出发。
走15分钟后甲返回原地取东西,而乙继续前进。
甲取东西用去5分钟的时间,然后改骑自行车以每分钟360米的速度追乙。
甲骑车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
分析当甲取了东西改骑自行车出发时,乙已行15+15+5=35分钟,行了60×35=2100米。
甲骑车每分钟比乙步行多行(360-60)米,用2100米除以(360-60)米就得到甲骑车追上乙的时间。
练习三
(1)兄弟二人同时从家出发去学校,哥哥每分钟走80米,弟弟每分钟走60米。
出发10分钟钟后,哥哥返回家中取文具,然后立即骑车以每分钟310米的速度去追弟弟。
哥哥骑车几分钟追上弟弟?
(2)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出发0.5小时后,快车因故停下修车1.5小时。
修好车后,快车仍用原速前进,经过几小时才能追上慢车?
(3)甲、乙二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0个,乙每小时加工15个。
一天,乙比甲早工作2小时,到下午二人同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他俩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例4 甲骑车、乙跑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同方向进行晨练。
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
已知二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700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出发10分钟后,甲从乙身后追上了乙,也就是10分钟内甲比乙多行了一圈。
因此,甲每分钟比乙多行4000÷10=400米。
知道了二人的速度差是每分钟400米,速度和是每分钟700米,就能算出甲骑车的速度是(700+400)÷2=550米,乙跑步的速度是700-550=150米。
练习四
(1)爸爸和小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在环形跑道上跑步。
爸爸每分钟跑150米,小明每分钟跑120米,如果跑道全长900米,问:至少经营几分钟爸爸从小明身后追上小明?
(2)在3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4米。
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点在起跑线前多少米?
(3)环湖一周共4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甲过10分钟第一次从乙身后追上乙。
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只要2分钟二人就相遇。
求甲、乙的速度。
例5 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100米、90米、75米。
甲在公路上A处,乙、丙在公路上B处,三人同时出发,甲与乙、丙相向而行。
甲和乙相遇3分钟后,甲和丙又相遇了。
求A、B之间的距离。
分析甲和乙相遇后,再过3分钟甲又能和丙相遇,说明甲和乙相遇时,乙比丙多行(100+75)×3=525米。
而乙每分钟比丙多行90-75=15米,多行525米需要用525÷15=35分钟。
35分钟甲和乙相遇,说明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0+90)×35=6650米。
练习五
(1)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60米、80米、100米。
甲、乙二人在B地,丙在A地与甲、乙二人同时相向而行,丙和乙相遇后,又过2分钟和甲相遇。
求A、B两地的路程。
(2)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60米、80米、100米。
甲、乙二人从B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A地同时同向去追甲和乙。
丙追上甲后又经过10分钟才追上乙。
求A、B两地的路程。
(3)A、B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二人从A地出发,丙同时从B 地出发与甲、乙二人相向而行。
已知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60米、80米和100米,当乙和丙相遇时,甲落后于乙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