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季节消长研究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及其Fisher分类
阶段 虫口数量 回升 为第二 高峰后叉下降至越 冬状 态。
关键 词 :假 眼 小绿 叶 蝉 ;种 群 动 态 ; 时 间格 局 ;Fse 分 类 i r h
假 眼 小绿 叶蝉 E p a c is G te是茶树 m o savt ( 6h ) i 最主 要害 虫之一 u,在 我 国南方各 茶 区普遍 发生且 J 危害严 重 。众 多 学者从 种群 生物 学 、生态 学及 综合 治理 方面 对假眼 小绿 叶蝉 进行 了大量 研究L … 2 ,研
处理、计算变差矩阵、计算误差函数、lP (n] I ok ) , [ ,
的递推 公式 、聚类 等 。
1 数据 处理 方法 . 3
试验 数 据采 用DP 70 数 据 处理 系统 [ S .5 ¨进行 分 析。
为实现 小绿 叶蝉 的生态 控制 提供 依据 。
1材料 与方法
11试验 茶 园概况 . 试 验地 设在 福建 农林大 学教 学实 习茶 园 ,地 处 福州金 山校 园南 区小 山坡 ,周 围多灌木 、杂木 、小
卵量 。 选 取 小绿 叶蝉成 虫数量 ( 盘 ) 若 虫数量 ( 只/ 、 只
/ ) 盘 、每 梢着 卵量 ( 梢 )作 为衡量 假 眼小绿 叶蝉 粒/
种群 时 间格 局 的因子 。计 算步 骤依 次为 数据标 准化
究种群 的时间动 态格局 是种 群生 态学 的重要 内容
之一 。本文 在假 眼小绿 叶蝉 种群 动态研 究 的基础 上 ,利用Fse分类方 法对 种群动 态进 行有 序最优 i r h 分割 , 以期更好 地 了解 种群 在 时问序 列上 的动态 ,
叶的茶 梢2 ,装入 密封 袋 ,带回 室 内,解剖镜 下 枝
的叶蝉成虫开始产卵,茶梢内的卵量逐步上升,3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数量动态研究
试 验 点 选 择 在 安 徽 省 黄 山 市 休 宁 县 农 家 茶 园 (1。0E 2 ̄0 N , 园 面积 80 2四周 都 有 茶 地 。 181 、94 )茶 0m ,
茶 树株 距 4 c 行距 15 m, 行 间有 部 分 杂 草 , 间 0 m、 .c 各 行
系统 的认 识 , 为人 类充 分合 理 地利 用 自然资 源 , 高生 提 态 系统 生产 力 , 推动生 物 群落 向特 定方 向发 展 , 持生 保 态系 统 的相对 稳定 与平 衡 提供 理论 依据 [-l 13。
群 落 是指 在 一 定 地 段 或 生境 内各 种生 物 种 群 构 成 的结构 单位 。群落 生态 学是 现代 生态 学理论 中重 要 组成 部分 , 比个 体生 态 学 、 群生 态学 更高 一级 的组 是 种 织层 次 , 是联 结 种群生 态 学和 生态 系统 之间 的桥梁 , 也
质量 的 茶 园 和 更 经 济 有 效 地 防 治 茶 树 害 虫 提 供 参
考 [一 9l 。
1 研 究 方 法
是研 究生 态 系统 中生 命 的 部 分— — 生 物 群 落 的科 学 。
通过 对 它 的深入 研究 , 以 深化 对 自然 界 特别 是 生 态 可
1 1 试验 点概 况 .
节肢 动物 是一 类 身 体 由很 多 结 构各 不 相 同 、 能 机 各异 的环 节组 成 的动 物 。在节肢 动 物 门的昆虫 纲 和蛛 形 纲 中 , 许 多 昆虫和 螨类 都可 取食 、 害茶 园茶树 作 有 危 物 。危 害茶 园茶 树 的 昆虫 种 类 很 多 , 数 量 大 、 布 且 分
n c s a o dc m nt t g dn a gth u h i sgt nT e eus hwdtapsd o b c tldb ry s adsei f= r o m ui n e re w s ot o ̄ tenetao .h sl o e ht et i nt e n oe y paig e- p e o ah p o yi a a r v ii r ts d o rl s np
不同古茶园昆虫群落初步调查 - 中国茶树植物保护信息网
由图 1 和图 2 可知,不同古茶园昆虫群落发生 时间上存在差异。南糯山古茶园的春茶到秋茶期间 昆虫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秋茶期间昆虫个体数量 最大,而春茶期间最小;贺开古茶园秋茶期间昆虫 个体数量最大,而夏茶期间最小;易武古茶园从春 茶到秋茶期间昆虫个体数量呈下降趋势,春茶期间 昆虫个体数量最大而秋茶期间最小;大勐龙古茶园 春茶期间昆虫虫口基数低,在夏茶期间昆虫个体数 达到高峰期,秋茶期间又呈下降趋势。4 个古茶园 中茶树害虫数量随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呈下降
湖南农业科学 2011,(19):79~82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不同古茶园昆虫群落初步调查
冉隆珣 1,玉香甩 1,李良静 1,毛加梅 1,曾铁桥 2
(1.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 勐海 666201; 2. 勐海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0)
摘 要:通过对南糯山古茶园、贺开古茶园、易武古茶园和大勐龙古茶园中昆虫群落组成和发生时间的调查,结果表明:4 个古茶
4 个古茶园昆虫的目、科或种类相同或相似, 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 (Empoasca vitis)、茶蚜
(Toxoptera aurantii)、 茶 梨 蚧 (Pinnaspis theae Maskell)、茶 黄 蓟 马(Scirtothrips dorsalis)、长 綿 蚧 (camellia cottony scale)、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等。优势天 敌是广屁步甲(P-occipitalis(Mac Leay))、八斑缉草 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晋草蛉(Chrysopa sha- nensis Kumayama)、梯 阶 脉 褐 蛉(Micromus timidus Hagen)、螳蛉(Climaciella sp.)、斑蝎蛉(Panorpa)、薄 翅 螳 螂 (Mantis religiosa linne)、 中 华 大 刀 螂 (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姬花蝽(Triphleps sauteri poppius)、角园蛛(Araneus cornutus clerck)、 四突园蛛(Cyclosa Sedeculata Karsc)、兰翠蛛(Sel- erella vitta)、尖 盖 蛛(Neriene macalla)、猫 蛛(Oxy- opes sp.)、狼蛛(Lycosidae)和漏斗蛛(Agelenidae)等 (表 1)。
易错点25种群和群落
易错点25 种群和群落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考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对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不理解、建构数学模型能力较弱;不能准确获取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较弱。
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加强练习,训练分析模型、建构模型和转换模型能力,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
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混淆各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没有掌握常见生物的调查方法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没有掌握S形和J形增长曲线的条件和特点造成错误判断;没有理解λ值减小时种群数量还在增长而造成错误判断;没有掌握K值、K/2的涵义从而不理解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3:群落的丰富度和生态位。
没有理解群落的丰富度和生态位涵义,不会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分析造成丢分。
易错陷阱4:群落的结构。
没有掌握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区别,无法在具体题目情境中作出正确判断而丢分。
易错陷阱5:群落的演替。
没有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无法在具体题目情境中作出正确判断而丢分。
例题1、(2022湖南·T20)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
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
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
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茶园捕食螨的研究进展
收 稿 日 期 :2018-11-09 初 稿 ;2019-01-16 修 改 稿 基金项目:国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2016YFD0200900); 福 建 省 公 益 类 科 研 院 所 专 项 (2017R1012-5); 国 家 茶 叶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CARS-19)。 作者简介:张辉 (1985-),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植保及化学生态研究。E-mail:zh5428580@163.com 通讯作者:王庆森 (1968-),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研究。E-mail:qs_wang130@163.com
茶叶学报60 (1):41~49,2019 犃犮狋犪犜犲犪犛犻狀犻犮犪
茶园捕食螨的研究进展
张 辉,李慧玲,李良德,王定锋,吴光远,曾明森,王庆森
(福 建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 , 福 建 福 安 355015)
摘 要:捕食螨是益螨,包括赤螨科、大赤螨科、绒螨科、长须螨科和植绥螨总科等科,主要捕食小型刺吸式 害虫如植食性叶螨、蓟马、粉虱和蚜虫等害虫,在小型刺吸式害虫绿色防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
捕食螨是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 包括赤螨科、大赤螨科、绒螨科、长须螨科和植绥 螨总科等科,主要捕食小型刺吸式害虫如植食性叶 螨、蓟马、粉虱和蚜虫等害虫,在小型刺吸式害虫 绿色防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茶树生长于亚 热带、热带和暖温带地区。这里气候温暖、空气湿 润、生态 条 件 优 越, 有 利 于 茶 树 昆 虫 的 繁 衍 和 孳 生,茶树害虫种类繁多,仅我国记载的茶树害虫已 有840余 种[1],80 年 代 以 后 化 学 农 药 滥 用, 使 刺 吸式害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如茶叶螨类 和茶小绿叶蝉等频繁成灾。本文通过概述茶园捕食 螨的本土资源种类,分布,生态学特性,外来物种 的应用,期 望 为 茶 园 捕 食 螨 的 应 用 提 供 一 定 理 论 参考。
轻修剪对茶园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o lq eh pu ia W e ri biu y ln h l,Empo savtsGo h ,p r st isa d lra fHo n o fe a Nit e ,ec a c i t e a a i d n v eo ma ac f a i en r t.Al t e i o a r lh
Z ENG igs n, L U n —ig, W ANG n —e g W ANG n —e M n —e I Fe g j n Dig fn , Qig s n,W U a gy a Gu n — u n ( aRee rh I siu e Fu inAc d my o rc lu a ce cs Fu’ a Te sa c n tt t , j a a e f Ag iu tr lS in e , n, F in 3 5 1 a 5 0 5,Ch n ) ia
新高考生物第十单元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案例分析(B卷能力提升练)(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第十单元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案例分析B卷能力提升练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罗非鱼被认为是未来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
某水库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表示放养的初始数量,其数量大小对环境影响容纳量影响较大B.a-b段接近指数增长,其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c-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库中引入了某罗非鱼的天敌D.K3最接近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C.某一营养级一年内的未利用量部分就是该营养级的生物量D.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就可以维持平衡3.当种群长久处于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等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造成种群衰落甚至灭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低且成熟晚的生物不易出现种群衰落B.人类捕猎比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更能引起种群的衰落C.当种群数量过低时会因近亲繁殖而使生育力和生活力衰退D.不管种群数量降到多低,只要采取有力措施,必然能使其恢复重建4.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5.下图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地蝗虫的数量呈现Q曲线状态,则防治期应为K/2值时B.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变动中,不会出现P增长模式C.环境容纳量也称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D.培养瓶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出现Q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6.杂草与作物竞争光照、空间、土壤养分和水分等资源,可导致作物减产及降低农产品品质。
茶园昆虫群落生态学研究
定和 统计 。
1 5 分 析 方 法 .
至无 茶可 采 。近 些 年来 , 由于化 学 农 药 的大 量 使 用 , 伤 了大 量 天敌 , 坏 了茶 园的 生态 平衡 , 杀 破 使
某 些 害虫 失去 天 敌 的控 制 而暴 发 成 灾 , 诱发 某 并
些 次要 害虫 大发生 , 污染 环境 , 响茶 叶质量和 正 影
茶 园害 虫优 势 种 主要 是 假 眼小 绿 叶 蝉 Em—
p ac i s 茶 毛虫 E p ot 夕 P 00z r口、 o savt 、 i u rci s s f, s s
茶 蚜 T x p eaa za t 、 o o tr u r ni 黑刺 粉虱 Alu oa — i e rc n tu ii  ̄u 、 可广翅 蜡蝉 Ria i co i、 h s p nf r s 可 s cnac a ns a
样性 指数 ; S为物种 数 。
以上式 子 中的 Ni 复 合 系 统 内 i 种 的 个 为 物 体 数 ; 为 复合 系 统 内各 物 种 的个 体 总数 ; N P 为 第 i 物种 个 体 数 占复 合 系统 个 体 总 数 的 比例 ; 种 H 为实 测 信 息 多样 性 指 数 ; ma H’ x为 最 大信 息 多
类 的重 要值 , 8 常见 昆虫 进行优 势种 排序 ( 对 种 见
表2。 )
表 2 茶 园 昆虫 优 势 种 排 序
2 3 茶 园昆 虫群落特 征指 数 .
息 多样性 指数 ( , 落 Peo H) 群 ilu均 匀度 指 数 ( ) e。 计算 结果见 表 3 。
根 据 1 1 5 2 所 列公 式 计 算 茶 园各 个 时 期 . . () 的 Smp o i s n多 样性 指 数 ( , h n o — e e 信 D) S a n nWi r n
福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与解决途径研究
福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与解决途径研究茶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福建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创造了茶叶生产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政府政策扶持、增加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加强闽台合作,使福建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我省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阶段,茶叶质量安全已成为制约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国内外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展和我省茶树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省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提升我省茶叶品质和竞争力,促进我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福建茶产业存在茶树品种结构不够合理、茶园生态失衡、茶叶质量安全没有保障、标准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茶叶质量安全成为制约我省茶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省茶园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橙瘿螨。
病虫害防控中存在假眼小绿叶蝉防控困难、害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了抗药性、无公害农资欠缺、技术服务渠道不畅、统防统治困难以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力度不够等问题。
分析了国内外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我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需求。
结合本人的试验研究,针对技术需求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要建立茶树病虫害预警体系和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预警体系建设使病虫害防控做到“预防为主”,远程诊断系统可以减少误用药、滥用药;其次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加强物理防控措施、筛选推广高效低
毒低水溶性农药、普及科学用药技术,各种防控措施综合应用,形成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还要推进茶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实现茶树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统一化和规模化。
茶园冬防对茶树主要害益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茶园冬防对茶树主要害益虫种群动态的影响茶业是周宁农业的支柱产业,茶园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茶叶农药残留已严重制约当地茶业的发展。
为探讨周宁茶园有害生物的科学治理,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在全面调查周宁茶园农药使用现状的基础上,于2008年1月,选择周宁的玛坑、七步两种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应用石硫合剂进行冬防处理,探讨比较了不同处理区的茶园害益虫种群结构及数量、茶叶产量及农药残留量等,取得如下结果:周宁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3个亚群落,它们分别是:由假眼小绿叶蝉、蚜虫、黑刺粉虱、蓟马、螨类、螽斯、蝗虫、蟋蟀、象甲、甲虫类、蝽类、树虱类等组成的害虫亚群落;由跳虫、蚊类、甲螨和蝇类等组成的中性昆虫亚群落;由蜘蛛、瓢虫、黑刺蚁、蚂蚁、隐翅虫、螳螂、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和由姬蜂、茧蜂、蚜茧蜂、小蜂、金小蜂、姬小蜂、跳小蜂、蚜小蜂、缨小蜂、赤眼蜂、扁股小蜂、黑卵蜂、分盾细蜂、瘿蜂、锤角细蜂等寄生性天敌共同组成的天敌亚群落。
调查发现:周宁茶园害虫的主要种类是假眼小绿叶蝉、蚜虫、黑刺粉虱、蓟马、螨类和甲虫类等;天敌的主要种类是蜘蛛、缨小蜂、蚜小蜂、赤眼蜂、姬小蜂和黑卵蜂等。
茶园应用石硫合剂冬防,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螨类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黑刺粉虱的效果明显。
而对蜘蛛、蚜小蜂和赤眼蜂等天敌则没有不良影响,同期它们的种群数量在冬防处理区基本高于对照区。
石硫合剂冬防的茶园,其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低于常规防治对照区的叶蝉着卵量;而在春季叶蝉盛发期间的叶蝉卵寄生率则高于对照区。
石硫合剂冬防的茶园,由于有效降低了越冬虫口基数,有利于减少春茶期间使用农药治虫的次数,也有利于降低春茶茶叶的农药残留量。
七步茶园冬防处理区春茶的氰戊菊酯残留量比对照区减少0.15㎎/㎏,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比对照区降低0.36㎎/㎏,硫丹的残留量比对照区降低0.12㎎/㎏;玛坑茶园冬防处理区春茶的氰戊菊酯残留量比对照区降低0.02㎎/㎏,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比对照区减少0.01㎎/㎏。
易错点10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易错点10 种群和群落易错总结(1)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
(2)对“λ”的理解。
N 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3)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4)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
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①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①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竞争和捕食的区别。
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①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6)寄生与腐生的区别。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7)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
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8)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9)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
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想要种出好的茶叶和好的茶园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也是我们现在茶叶种植中所推广的,这样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绿色健康程度。
华安县历来是福建漳州市的茶叶主产区(当前主栽品种是“红牙”铁观音,占99u/o以上)o近年来,全县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拥有茶园总面积15.6万亩,预计今年总产1.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
全县现有7000多家茶叶初制加工厂,100多家精制加工企业,茶叶加工、营销龙头企业30多家,茶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转移劳动力4万多人,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50/0,是我国第二大铁观音茶生产基地,成为华安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华安县茶园上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糊虱、茶橙缨螨、茶黄蓟马、茶圆赤星病、茶炭疽病、茶根结线虫等。
病虫整体发生趋势虫害重于病害,小虫重于大虫,特别是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害虫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害加剧;另外,在茶叶生产中,由于相当一部分茶农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化学防治控制茶叶有害生物,再加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有害生物种群得不到有效调控,因此防治间隔期越来越短,而有害生物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是害虫体系发生变化(由体型大向体型小的种类发展,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发展,而这类害虫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栖息部位隐蔽),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也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的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华安县茶业产业的发展。
为了控制茶叶农残,保护华安县茶叶产业健康、持续的稳定发展。
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随保”理念,认真贯彻执行“目标安全、强化机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环保、控害、节本为目的,建立茶叶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片,积极引进、探索、试验和推广茶叶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到现在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华安县茶叶生产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组织措施2007年,我们将示范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植保部门工作重点来抓,明确各示范区的组织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轻修剪对茶园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轻修剪对茶园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王庆森;吴光远【摘要】对冬季和夏季轻修剪前后当季茶园的主要节肢动物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冬季轻修剪能使节肢动物包括茶园蜘蛛、茶尺蠖幼虫、茶假眼小绿叶蝉、寄生蜂、茶卷叶蛾幼虫等的种群数量降低,如修剪后清理剪下的枝条,则以上节肢动物类群除寄生蜂外,下降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夏季轻修剪并清理枝条后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显著下降,轻修剪后清理或未清理枝条均使蜘蛛的虫口显著下降,而轻修剪后茶丽纹象甲则有所上升,如果轻修剪并清理枝条,则上升幅度更大,但未达显著水平;跳虫和节肢动物种群数量轻修剪后均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如果轻修剪后清理枝条,跳虫和节肢动物总量则极显著下降.【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25)005【总页数】4页(P623-626)【关键词】茶树修剪;种群数量;生态系统;多样性【作者】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王庆森;吴光远【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11修剪是茶树树冠管理的重要措施。
修剪可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尤其对趋嫩性病虫害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采茶结束后实施修剪措施的茶园,全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低于不修剪的药剂控制茶园,修剪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高峰出现的时间晚且数量低,修剪措施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与药剂控制相同的水平[1];在国外,还有应用修剪措施控制茶枝小蠹虫Xyleborus fornicatus Eichh、紫伪叶螨 Brevipalpus phoenicis(Geijskes)和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的报道[2-4]。
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茶园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而节肢动物作为茶园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之一,对于维持茶园的生态平衡和生产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茶园中环境因素、管理方式、茶业类型等的不同,其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功能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态特征和繁殖规律,制定合理的茶园管理策略,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揭示其生态特征和生物功能,为推进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及优化茶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一)采集样品在不同类型茶园中筛选典型样点,采用手动和灯光诱捕的方式,收集茶园中的节肢动物样本。
根据会话记录和直接的录像,这里的拍摄可以使用手持或平台进行。
(二)群落组成分析对所采集到的节肢动物样本,利用分类学方法鉴定其物种分类,并统计各类群的数量及比例,在不同类型茶园中比较不同节肢动物类群的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
(三)群落动态变化探究通过不同季节的采样和监测,跟踪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其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化规律、生长发育及繁殖的特征等。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和茶叶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茶园中的节肢动物群落是维持其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反映了茶园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功能。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可以深入了解其生态特性和繁殖规律,提出有效的茶园管理策略,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的开题报
告
题目: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
背景: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但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问题一直是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会采用化学农
药来控制害虫,但是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研究茶园生态系统中
害虫和益虫的多样性与其发生的关系,对于实现茶叶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问题: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了解茶园生态系统中害虫和益虫的相互作用规律,为推动茶叶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1. 调查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
2. 采样并鉴定茶园中的害虫和益虫及其数量和分布情况。
3. 分析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及害虫和益虫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
1. 对不同类型茶园进行采样,并采用网采、手采和黄板等方法采集茶园节肢动物样本。
2. 使用显微镜、PCR等技术对采集样本进行鉴定和分类。
3. 分析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和害虫益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预期结果:预计该研究能够揭示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为推动茶叶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可以优化茶园管理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茶叶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作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促进茶叶产业可持
续发展。
福建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存疑与鉴别
福建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存疑与鉴别施龙清;林美珍;陈李林;林美强;VASSEUR Liette;尤民生【摘要】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3)005【总页数】4页(P456-459)【关键词】种名;假眼小绿叶蝉;小贯小绿叶蝉;福建省【作者】施龙清;林美珍;陈李林;林美强;VASSEUR Liette;尤民生【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生物科学系,加拿大安大略L2S3A1;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11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茶叶种植.2008年福建茶叶种植面积为17.33万hm2,居全国第二,茶叶总产量24.73万t,居全国第一[1].而茶小绿叶蝉是福建省茶区的重要害虫,在福建每年可发生11-13代[2],对茶树的危害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福建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部分茶园中虽存在其他叶蝉种类[3],但对茶树构成的危害远小于茶小绿叶蝉.我国茶小绿叶蝉的种名归属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葛钟麟等[4]和赵冬香等[5]分别对我国大部分茶区茶小绿叶蝉标本进行鉴定,认为其为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ethe,1875).此结果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秦道正等[6]对陕西茶区的小绿叶蝉标本进行调查鉴定,结果却表明其为Empoasca onukii Matsuda,并根据Matsuda(1952)的定名原则将该种的中文名订为小贯小绿叶蝉.鉴于此,本文对福建省茶小绿叶蝉种名归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2006、2007和2008年4-9月,武夷山市星村某茶园(以下简称武夷山茶园)采集的标本.以月为单位,从每个月标本中随机选取茶小绿叶蝉雄性成虫217头进行外生殖器解剖鉴定.(2)2012年5-11月,福州市闽侯县洋里乡金田知青农场生态茶园(以下简称闽侯茶园)采集的标本.以月为单位,从各月的标本中随机选取茶小绿叶蝉雄性成虫102头进行外生殖器解剖鉴定.(3)2013年7-11月,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实验茶园(以下简称农大茶园)共采集938头茶小绿叶蝉成虫,其中雄性145头用于鉴定.(4)2013年9月,福安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福安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成虫86头,其中雄性成虫15头用于鉴定;泉州市安溪县八马茶业生态科技示范场(以下简称安溪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成虫49头,其中雄性成虫8头用于鉴定;福州市宦溪镇茶山(以下简称宦溪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成虫189头,其中雄性成虫27头用于鉴定.上述标本采集后均用75%酒精保存.本研究共鉴定514头雄性成虫.1.2 鉴定方法先在Olympus SZX16电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头、胸、翅及腹部特征,并通过显微镜自带镜头及相关软件拍照存档.然后参照秦道正[7]的方法,对茶小绿叶蝉雄性成虫外生殖器进行解剖、观察.具体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将雄性茶小绿叶蝉腹部取出,放入10%NaOH水溶液中,用酒精灯加热,1-5 min后将其取出并用水清洗干净,放于载玻片中央的甘油中,最后将载玻片置于Olympus SZX16电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解剖鉴定并拍照存档.2 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鉴定的茶树小绿叶蝉雄性成虫活体样本为黄绿色或绿色,浸泡酒精后变为黄色,体连翅长2.5-2.8 mm.头冠背面观弧形突出,头冠中部有一乳黄色纵斑,未达头冠前缘,纵斑两侧近后缘处各有一乳黄色斑纹,单眼位于头冠前缘.前胸背板阔,胸长略大于头长,头、胸宽度相近,中胸盾间沟前中域及二基角处有黄色斑纹,前后翅透明,前翅RP和MP'脉基部共柄或起自一点,至第三端室呈三角形.尾节腹面观长三角形,尾节侧瓣后缘着生刚毛,尾节突腹面观呈内“八”字,末端尖锐,侧面观略弯曲,尾节突端部边缘光滑,无锯齿;下生殖板三角形,基部很宽,端向收狭,端部向上弯曲,下生殖板近基部外缘至端部内缘斜生2列大刚毛;阳茎侧面观端部略收狭,阳茎干管状,阳茎口近于阳茎干端部,阳基侧突基部较短,端部收狭具齿;肛突发达,弧形弯曲,表面光滑,端部渐狭,末端不尖锐(图1).秦道正等[6]已经对小贯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做了详细比较.本研究中的茶树小绿叶蝉与秦道正等[6]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形态描述相符.此外,作者将农大茶园采集的35头(15头雄虫,20头雌虫)茶小绿叶蝉成虫标本请国内相关专家鉴定,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同时部分茶小绿叶蝉雄成虫外生殖器照片经国外专家鉴定,也认为是小贯小绿叶蝉.因此,本研究所鉴定的茶小绿叶蝉标本应为小贯小绿叶蝉.3 讨论据记载,小贯小绿叶蝉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于日本并且一直是日本茶树上的主要害虫[8-11].福建与日本相距不远,气候条件差异不大,作者认为危害福建茶区的茶小绿叶蝉可能为小贯小绿叶蝉.此次鉴定未发现其他种小绿叶蝉.鉴于武夷山茶园、闽侯茶园和农大茶园用于鉴定的标本量大,作者认为这3个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可以确定为小贯小绿叶蝉,且武夷山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最早出现于2006年.福安、安溪和宦溪3个茶园所得标本量较少,鉴定结果虽然均为小贯小绿叶蝉,但其是否为茶小绿叶蝉单一种尚需进一步系统调查.从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除王玉春等[12]和秦道正等[6]在陕西茶园的研究报道外,目前全国有关茶树上小绿叶蝉的研究多数采用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ethe)作为种名[13-15],少数则以茶小绿叶蝉代替[16-18].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福建乃至全国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重新进行系统调查,以便为茶树重要害虫的防治测报以及与该种昆虫相关的其他研究提供准确的种类鉴定资料.图1 小贯小绿叶蝉雄成虫形态及其外生殖器Fig.1 Adult morphology and male genitalia of E.onukiiA.整体背面观;B.头胸部背面观;C.尾节腹面观;D.整体侧面观;E.左前翅;F.右前翅;G、H.外生殖器腹面观;I、J.下生殖板;K.阳茎腹面观;L.阳茎侧面观;M.尾节突;N.肛突;O、P.阳基侧突.致谢:感谢贵州大学杨茂发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于晓飞、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Chris Dietrich博士、西北大学刘扬博士,以及福建农林大学彭凌飞博士帮助鉴定茶小绿叶蝉标本;感谢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许丽艳硕士提供闽侯茶园茶小绿叶蝉标本.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黄小敏.影响福建省茶叶出口因素及对策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09(6):56-60.[2]张世平.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9):69-72.[3]葛钟麟.茶树叶蝉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J].昆虫学报,1991,34(2):206-207.[4]葛钟麟,张汉鹄.中国茶叶蝉种类研究(一)[J].茶业通报,1988(1):15-18.[5]赵冬香,陈宗懋,程家安.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J].茶叶科学,2000(2):101-104. [6]秦道正,肖强,王玉春,等.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订正及对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再认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124-134,140.[7]秦道正.中国小绿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8]高木一夫.324排泄物によるチャノミドリヒメヨコバイの密度調査法(生態学,虫媒ウイルス学,昭和44年度日本農学会大会)[J].日本応用動物昆虫学会大会講演要旨,1969(13):34. [9]小俣良,内野博.チャノミドリヒメヨコバイの茶樹嗜好性,抵抗性品種系統の検討[J].Bulletin of the Saitama Prefectur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Research Center,2001(1):107-112.[10]小島一,古谷眞,荒川良.チャ樹におけるチャノミドリヒメヨコバイ卵寄生蜂の存在の確認とその発生状況[J].高知県農業技術センター研究報告,2010(19):37-44.[11]小杉由.チャ実生を用いたチャノミドリヒメヨコバイの室内飼育法の検討[J].茶業研究報告,2010,109:157-164.[12]王玉春,肖斌,谢奇,等.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寄主抗虫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3(7):43-49.[13]徐金汉,王念武,张灵玲,等.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5(2):131-135.[14]毛迎新,邹武,马新华,等.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及其寄生率消长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1):16-18.[15]谷明,林乃铨.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绿肥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3):242-245.[16]姚雍静,王家伦,何莲,等.黄色诱虫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研究[J].茶叶,2010(2):90-92.[17]袁争,张亮,孙钦玉,等.茶小绿叶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0(4):13-18.[18]吴昭环.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53-54.。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篇一: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一、实验目的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份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普遍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
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
所谓假剥制就是再也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表现的特征。
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实验用品1. 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子,针线,解剖盘等。
2. 材料:家兔3. 药品:樟脑粉三、实验方式1. 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2. 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量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 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
再继续将腹部双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使劲拉出尾椎骨。
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
眼耳处要翻剥,万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不然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
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
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量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
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
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
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
剥皮要特别小心,整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4. 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可能勿碰脏毛皮,要都涂遍不能有漏除的地方。
5. 做支架:取三根适合长度的铁丝,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前肢,左后肢与右后肢,头部脊柱连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份的长短比例,三者拧在一路。
华安县铁观音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消长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华安县铁观音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消长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林艳萍【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27-28)【作者】林艳萍【作者单位】福建省华安县农业局,363800【正文语种】中文福建省华安县种植铁观音历史悠久,特别是“红牙”铁观音,发展到现在已有面积1.05万hm2,年产量约1.5万t,产值15亿元,其中山区铁观音茶园占98.6%,已经成为华安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小贯小绿叶蝉是该县铁观音茶园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还会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
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夏茶受害最重。
茶树受害后,其发展过程分为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枯焦期。
一般受害茶园,减产10%~30%以上,特别是成品茶易产生烟焦味,严重影响其固有的铁观音品质,经济利益受损50%以上;此外,受小贯小绿叶蝉危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
一、发生规律小贯小绿叶蝉在华安县山区一年发生10~12代,世代重叠,主要以成虫在杂草和茶树上越冬。
在低海拔(400m以下)山区,小贯小绿叶蝉在一年中为害铁观音茶的消长一般有明显的两个峰,第一峰自4月下旬起至7月上旬止,以5~6月份虫量最为集中,主要为害夏茶;根据调查,在失管茶园百叶虫量最高可达110头以上,叶片受害率达100%,其危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然而,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有一个明显的低谷,在田间只有零星发现。
第二峰出现在8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以9~10月间虫量较多,主要为害秋茶和海拔较低山区的冬茶。
第一峰是全年的主害峰,但高峰持续期则第二峰长于第一峰。
而在高海拔山区(700m以上),小贯小绿叶蝉从3月中旬到11月下旬均造成为害,只有在6~7月有一个高峰。
小贯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畏光怕湿,早晨露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
茶园病虫害防治
茶尺蠖又称拱拱虫、量寸虫、卡步虫、吊丝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省,除为害茶树外,还能为害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菊花、辣蓼等植物和杂草。
【为害状】幼虫取食叶片为害。
l龄幼虫取食嫩叶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能穿孔,或自叶缘咬食,形成缺刻(花边叶);3龄前幼虫在茶园中有明显的发虫中心,3龄起则能全叶取食,3龄后食量猛增,以末龄食量最大。
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以夏秋茶受害重。
发生严重时,老叶、嫩茎被幼虫取食殆尽,致使茶丛变为光杆,不仅严重影响当季茶叶产量,并致树势衰退,二三年内很难恢复,对茶叶生产的威胁很大。
【形态特征】成虫属中型蛾子,体长9~12毫米,翅展20~30毫米。
有灰翅型和黑翅型两类。
黑翅型体翅黑色,翅面线纹不明显。
灰翅型全体灰白色,翅面疏披茶褐色或黑褐色鳞片,前翅有4条弯曲波状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有2条横纹,外缘有5个小黑点。
秋季一般体色较深,线纹明显,体型也较大。
卵椭圆形,长约0.8毫米,宽约0.5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渐变黄绿色,再转灰褐色,近孵化时为黑色。
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覆有白色絮状物。
幼虫4~5龄。
1龄幼虫体黑色,后期呈褐色,体长1.8~4.0毫米,第一至第三腹节背中部具4个白点,正方形排列,第一至第六腹节气门处有3个白点,呈三角形排列。
2龄幼虫体黑褐色至褐色,体长4.0~7.0毫米,腹节上的白点消失,后期在第一、二腹节背出现2个明显的黑色斑点。
3龄幼虫茶褐色,体长7.0~12.0毫米,第二腹节背面出现八字形黑纹,第八腹节上有倒八字形斑纹。
4~5龄幼虫体色呈深褐至灰褐色,体长12.0~32.0毫米,自腹部第五节起背面出现黑色斑纹及双重菱形纹。
蛹长椭圆形,长10~14毫米,赭褐色,尾刺圆锥形,末端有分叉短刺。
【发生规律】茶尺蠖在浙江、江苏、安徽等茶区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根际附近土壤中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