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的古诗三首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全诗内容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全诗内容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3.《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全诗内容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中,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一般。
诗人把君山比喻成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足见诗人构思的奇特和想象的丰富。
三年级上册四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四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诗词大意:
1.《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主旨:
1.《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3.《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部编版)

诗人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景色有什么特点?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 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君山 在这湖中就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 开阔的胸襟与豪放不羁的精神。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
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 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 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现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
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 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 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
拓展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
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堂小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比喻 )
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诗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生字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生字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17 课是《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
这一课的生字包括:断、楚、至、孤、帆、饮、初、镜、未、磨、遥、银、盘。
以下是这些生字的组词:
1. 断(断绝、断裂、断桥)
2. 楚(清楚、苦楚、酸楚)
3. 至(至于、至此、至少)
4. 孤(孤单、孤独、孤僻)
5. 帆(帆船、帆布、一帆风顺)
6. 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
7. 初(初步、初心、初学)
8. 镜(镜子、眼镜、镜花水月)
9. 未(未来、未必、未知数)
10. 磨(磨难、折磨、磨坊)
11. 遥(遥远、遥望、遥不可及)
12. 银(银河、银行、银色)
13. 盘(盘子、盘问、盘旋)
以下是这篇课文的生字及拼音:
断(duàn)、楚(chǔ)、至(zhì)、孤(gū)、帆(fān)、饮(yǐn)、初(chū)、镜(jìng)、未(wèi)、磨(mó)、遥(y áo)、银(yín)、盘(pán)。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六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为祖国感到自豪。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内容描述了作者李白在船上远望天门山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诗中描绘了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名篇。
诗人苏轼在杭州任知府时,与同僚们在西湖上饮酒赏景,正值初晴后雨的天气,湖面波光粼粼,山色如洗。
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湖上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
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秋色,湖面平静如镜,山色翠绿如玉,景象清幽秀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优美。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山河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共25张PPT)人教部编版

洞庭山水
宽广壮美
君山如青螺
拓展延伸 古诗中的大好河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不息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是要有信心。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习惯决定成绩, 惯是成功的保证。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 刻苦劳动的结果。勤奋加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是一份灵感加九十九汗水。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赶脚的 是自满。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 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 志读尽人间书。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聪明出于勤奋,天才 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 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 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 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 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你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你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无知;你可以不交友,但不能 不能厌世;你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你可以不追求,但不能嫉妒;你可以不进取,但不能倒退。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 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 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 样才能迎刃而解。你可以用投机的方式赚到财富,却无法从财富中获得满足;你可以用欺骗的方法获得女友,却无法从女友心中获得爱情;你可以用作弊的手段获取 得知识;你可以用金钱买到荣誉,却无法从百姓口中获得名声。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有的人不管年纪多 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国母亲!感动 个眼神可能让你忆念一世;一次资助可能让你感动一生;一句祝福可能让你温馨一世;一点宽容可能让你感激终生。、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 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如果你盼望明天,那 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空;贪婪的出发点是 造世界,得先改造自己;要成就事业,得先劳苦自身;要胜利登顶,得先奋力攀登生活加减法��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山的雄奇)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水的壮阔)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
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古诗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 象及作者的内心体验。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 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作者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 肖,跃然纸上。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
3.从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 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 感受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重点)
王愿坚,山东 人,当代军旅作家, 15岁参加八路军, 做过报社记者和编 辑。
主要作品有 《党费》《粮食的 故事》《七根火柴》 《普通劳动者》
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 ……
面对雨景,诗人 用了一个什么字 来抒发心中赞叹?
重难点解析
诗句赏析
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欲把西湖比西子,
都非常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出了作者对西 湖晴雨美景的赞 叹之情。
重难点解析
小讨论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 有什么相似之处?
2.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 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1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 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2小节)
游客
赏灯 感叹!
第2次: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 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 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 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 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 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读懂诗题1.谈话导入。
(1)课前大家进行了韵味十足的古诗诵读,一首首古诗,将我们带进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说到古诗,数唐诗成就最高,而说到唐诗,同学们知道是谁将诗这种文学艺术推向顶峰的吗?(2)简介李白。
①你们学过他的哪些诗?②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情怀。
25岁那年,李白初出巴蜀,前往洞庭湖游览,接着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去欣赏天门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这三首诗课堂笔记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这三首诗课堂笔记一、望天门山1. 作者简介望天门山是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著名诗人。
他的诗风豪放,以豪放激昂、奇诡浪漫而著称。
他与杜甫、王之涣并称唐代“三大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豪放的文学风格享誉千古。
2. 诗歌内容望天门山这首诗歌主要描绘的是诗人在登天门山时的景象和心情。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在天门山上望去,楚江如同在天门之中似的。
诗歌中还提到了大自然的景观,以及诗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3. 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气势非常宏伟壮观。
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和对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与深沉。
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天地交相辉映,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二、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1. 作者简介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文川,号东篱,是唐代大文豪。
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2. 诗歌内容这首诗歌讲述了作者在饮湖上初晴的雨后,望着湖面上的波光粼粼,远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诗中描绘的景色绚丽多彩,情感真挚,给人以清新秀美之感。
3. 诗歌分析刘禹锡以他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美丽。
诗中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写在最后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这三首诗歌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命运、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们展现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敏感与感悟,也表现了他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精神追求。
这些诗歌经久不衰,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这三首诗歌都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古诗的大意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
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X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娜多姿的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在品读古诗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西湖美景
春晓苏堤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
洞庭湖: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yí
抹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mǒ
会认字
未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wèi
庭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tínɡ
会认字
磨
组词:磨面 磨练 磨合
mó
盘
组词:盘子 算盘 托盘
pán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
02
初步感知2
03
望天门山 解译诗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远远地看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讲解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
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望天门山》。
2.能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的意思。
3.通过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诗文的内容,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交流,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优美的风景图,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播放图片】。
2.刚才图片里的景色有(生答)有三位诗人曾经就来过这里,在欣赏美景之余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古诗三首》,跟老师一起书空。
3.这三首诗分别是李白的(生补充课题)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学习《望天门山》(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学生自读古诗。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李白的《望天门山》,请大家打开课本,用自己的速度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准确,读完了可以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
自己读,反复读。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师:老师看你读得这么津津有味,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那就请你响亮、大声地读,咱们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是不是读准了。
3.同学们读得都很流利,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就要在读中感受它的韵律美,听老师读。
三年级第17课古诗三首多音字近反义词

三年级第17课古诗三首多音字近反义词《望天门山》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诗人的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多音字
抹mā 抹布抹澡磨mó 折磨磨难
mǒ 涂抹抹黑mò 磨坊石磨
mò 抹额转弯抹角
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教材解读一、《望天门山》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
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教学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
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会认字
yì
亦
组词:人云亦云 亦步亦趋
mǒ
抹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yí
宜
组词:相宜 便宜 事不宜迟
会认字
我会认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断
楚至 孤帆
字词教学 找一找 画一画
天门 青山
楚江 孤帆
碧水 日
字词教学
理解字词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 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 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 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 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题西林壁》《赠刘景文》 等
作者名片:刘禹锡(772年—842年)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
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
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
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
合称“刘白”。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
长篇,大都简洁明快,极富艺术张力和
雄直气势。 代表作品:《陋室铭》《杨柳枝词
》
《竹枝词》《乌衣巷》
等
知识锦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 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 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 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知识锦囊
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 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 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资料宝袋
西湖美景
资料宝袋
洞庭湖:湖外有湖,湖中 山,风有景迤逦,景色优美。在古 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 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 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 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
新课导入
我国各地风光美不胜收,所以产生了很多歌颂各地风 景的古诗,你能背出几首吗?
资料宝袋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 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资料宝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成 就极高,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史上罕见的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 歌头·丙辰中秋》《前赤壁赋》等。 自勉对联:总是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 随人居。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 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 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难点
知识锦囊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 夷光,世居苎(zhù)萝山苎萝 村。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 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知识锦囊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
,山上有诸多名胜。
字词教学
资料宝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 》、《杨柳枝词》、《乌衣巷》 等。
资料宝袋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 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 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 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 户,天门由此得名。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字词教学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
,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 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天边。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
等
作者名片:苏轼(1037年—1101年),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与汉 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代表作品:《赤壁赋》《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习过 的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
导入
导入
17 古诗三首
导入
17 古诗三首
新课导入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 三首的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娜多姿的 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在品读古诗中 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tínɡ 庭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wèi 未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17 古诗三首
走近作者
作者名片:李青莲
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
《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将进酒》《蜀道难》
日边。
字词教学
我会读
yǐn chū yì mǒ yí
饮
初 亦抹 宜
字词教学
读一读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 未磨 遥 yín pán tínɡ 银 盘庭
字词教学
理解字词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