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175)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第3课时 NH 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NH 3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净化方法及制备方法的比较。
一、氨的实验室制法1.氨的实验室制法 制备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实验装置收集 NH 3极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验满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思考 (1)此装置存在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提示 此装置缺少NH 3的干燥装置,可在NH 3的收集装置之前加一个干燥装置。
(2)收集NH 3时,试管口处为什么加一团棉花?提示 减缓NH 3与空气的对流,使收集到的NH 3更纯净。
2.氨的简易制法方法及装置原理及化学方程式氨水具有不稳定性和挥发性,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NH 3↑+H 2O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分解。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1.判断正误(1)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法制取NH3()(2)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氨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但可以用无水CaCl2干燥()(4)为加快产生NH 3的速率,实验室中可以用NaOH和NH4Cl反应制NH3()(5)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多余的氨可以用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进行吸收()答案(1)×(2)√(3)×(4)×(5)×2.(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 A解析浓氨水遇碱石灰放出氨气,实验室可以用装置甲制备氨气,故选A;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不选B;体系密闭,若用装置丙收集氨气,空气无法排出,故不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漏斗口浸没在水中,若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会引起倒吸,故不选D。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ppt课件

光
CHCl3 + Cl2
CCl4 + HCl
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有机溶剂、灭火剂)
甲烷还能与其它的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1
【思维延伸】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这便可以证明CH4是正四面体结构而非 正方形平面结构。
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有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 白磷、CH4、CCl4、SiF4、NH4+等,其中只有白磷(P4)为空心正四 面体结构。
观察图3-1所示的C与H空间 位置关系。试用原子结构拼插模型 (或用橡皮泥、黏土、泡沫塑料、牙 签、火柴棍等代用品),自制甲烷的 分子模型。
23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 甲烷性质很稳定,在特定条件下可 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1、甲烷的氧化反应(燃烧)
实验: 甲烷的燃烧
现象:1、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二、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H
..
化学式: CH4
电子式: H :C.. :H
• 结构式:
H
•
H
CH
H
最简式
H
结构简式:
CH4
CH4
21
正四面体结构示意图 五个原子不共面,键角 109028’
22
球棍模型
裁一段长25cm、宽8.7cm的矩形纸 板或硬纸条,按下图所示方式,裁去两 头的小三角,按虚线向内折成如图3- 1所示的正四面体,其顶点分别为甲烷 中4个氢原子的位置,中心是碳原子。
8
(二)、按碳架分类
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
被分为两大类: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
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⑧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活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含答案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于主族元素(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其中,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1)Al Ge Sb Po; B Si As Te At(2)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催化剂、合金材料周期表右上角制取农药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金属性,又能表现非金属性。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②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③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特别提醒]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不能称为元素具有两性,两性指的是酸、碱两性,而不是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在现有元素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什么元素?提示: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金属性最强的应该为钫元素,但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一般认为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2.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何特点?这些元素可制取什么材料?提示: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些元素可以制取半导体材料。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学会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据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能够根据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1.确定实验式(1)原理:将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燃烧,转化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 →CO 2,H →H 2O),并通过测定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该有机化合物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确定其实验式(也称最简式)。
(2)元素分析方法①李比希法分析思路:C 、H 、O 的质量分数――――→÷摩尔质量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最简比实验式。
②元素分析仪现在,元素定量分析使用现代化的元素分析仪,分析的精确度和分析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A 是一种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则A 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5H 12O 4解析 由于A 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故A 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44.1%-8.82%=47.08%,则N (C)∶N (H)∶N (O)=44.1%12∶8.82%1∶47.08%16≈5∶12∶4,则其实验式是C 5H 12O 4。
2.确定分子式(1)确定相对分子质量①质谱法a .原理: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
这些离子因质量不同、电荷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
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相对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即质荷比。
b .质谱图: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结果所建立的坐标图。
如图为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从图中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即质荷比最大的数据就是样品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共价键(第二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

生成1 mol HX放出的热量: HCl > HBr > HI
同种类型的化学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反应 物放出的热量越多,产物越稳定,所以HCl最稳 定,分解的百分数最小,HI最不稳定,更容易发 生热分解生成相应的单质。
小结
通过上述例子,你认为键能、键长对分子的化学性 质有什么影响?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 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0.001 4
0.5
33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李同学:
H-Cl、H-Br和H-I 的强度李不同同学
HCl、HBr和HI的 稳定性的差异
王同学:王同学 Cl、Br和I的原子 半径依次增大
张同学张:同学 H2与Cl2、Br2和I2反应 放出的热量变化
原子半径如何影响共价键的强度? 如何衡量共价键的强度?
高中化学
键
键能 (kJ·mol-1)
H-F
568
H-Cl
431.8
H-Br
366
H-I
298.7
键长 pm 92 127 142 161
高中化学
任务二
某些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
键
键能 (kJ·mol-1)
键长 pm
F-F
157
141
Cl-Cl
242.7
198
Br-Br
193.7
228
高中化学
小结
规律:
同种类型的共价键,成键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 越小。
347.7
615
812
乙烯、乙炔中π键不如σ键牢固,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
想一想
同为三原子分子,为什么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 而H2O的空间结构是V形(角形)?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1节共价键 讲义

第二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注】所有共价键都有饱和性,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2.形成条件同种非金属元素或者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某些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如AlCl3、BeCl2、FeCl3等所含化学键为共价键。
3.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1)σ键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构成。
【总结】σ键与π键的比较轴对称镜面对称【注】①s轨道与s轨道形成σ键时,电子并不是只在两核间运动,只是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
②因s轨道是球形的,故s轨道与s轨道形成σ键时,无方向性。
两个s轨道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
③两个原子间可以只形成σ键,但不能只形成π键。
例1.有关CH2===CH—C≡N分子中所含化学键数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A.3个σ键,3个π键B.4个σ键,3个π键C.6个σ键,2个π键D.6个σ键,3个π键【答案】D[共价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含1个σ键和2个π键,故CH2===CH—C≡N分子中含6个σ键和3个π键。
]例2.关于σ键和π键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σ键是轴对称的,π键是镜面对称的B.σ键是“头碰头”式重叠,π键是“肩并肩”式重叠C.σ键不能断裂,π键容易断裂D.氢原子只能形成σ键,氧原子可以形成σ键和π键【答案】C[σ键较稳定,不易断裂,而不是不能断裂。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1.键能(1)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 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键能的单位是kJ·mol-1。
键能通常是298.15_K、101_kPa条件下的标准值。
例如,H—H 的键能为436.0 kJ·mol—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精品教学课件(共275页)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__可__再__生__,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_S_O_2_、__N_O__x_、__C_O__等是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 积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_燃__烧__效__率_; (2)能量利用阶段——可通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 构,以及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等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 用,有效提高能源利__用__率__。
[答案] (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 和石灰水变浑浊 (2)Mg 与 HCl 反应生成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体系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 水中的 Ca(OH)2 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3)Mg+2H+===Mg2++H2↑
(4)小于
(3)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4)化石燃料储量有限,燃烧时又产生污染,故尽可能减少化石燃
料的使用。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硫的燃烧
B.水的分解
C.物的氧化变质
D.中和反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 5 mL 稀盐 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值为多少? 提示:放出能量。数值为 2×431 kJ=862 kJ。 3.1 mol H2 与 1 mol Cl2 生成 2 mol HCl 气体,能量有什么变化?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PPT

【案例示范】 【典例】如图是几种烷烃的球棍模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
(1)A、B、C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
【思维建模】解答本类试题思维流程如下:
【解析】据球棍模型知结构简式分别为A.CH3CH3, B.CH3CH2CH3,C.CH3CH2CH2CH3,名称分别为乙烷、丙烷、 正丁烷,它们分子组成上依次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互为同系物。 答案:(1)同系物 (2)C2H6 正丁烷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为不同的物质,故它们之间的 转化是化学变化;
为同一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素养提升】 “手性”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 。如我们的 双手,左手与互成镜像的右手不重合。一个手性分子与 其镜像不重合,分子的手性通常是由不对称碳引起的, 即一个碳上的四个基团互不相同。 通常用(RS)、(DL) 对其进行识别。例如:
2.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O2和O3 B.CH4和C3H8 C.CH3CH2CH2CH3和(CH3)3CH D
1 1
H和12
H
【位解素析;C】H3C选H2BC。H2OC2H和3和O3(互CH为3)同3CH素分异子形式体相;同11H,和只12有H C互H4为和同 C3H8满足同系物的概念。
2.“等效氢法”判断一卤代烃的数目 要判断某烃的一卤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首先要 观察烃的结构是否具有对称性。 (1)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如甲烷中的4个氢 原子等效。
(2)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甲基(—CH3)上的氢原子
等效。如新戊烷
,其四个甲基等效,各甲基
上的氢原子完全等效,也就是说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 原子是等效的。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全部课件

一、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实验探究【实验5-4】
实验 操作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先 实验
沉淀不, 先
, 先___沉__淀__溶__解__,__且,有加入盐
现象 加溶入解盐酸后______ 加沉入淀盐不酸溶后解
酸气后泡__产__生___________
实验 结论
____
现象
结论
二 氧
1、用试管取SO2水溶 液2ml,滴入1-2滴品红 溶液,振动。
品红溶液 褪色
SO2有漂 白作用
化
硫
2、然后用酒精灯加
的 热试管内液体
漂
溶液变 成红色
被SO2漂白的物质 不稳定,易分解恢复 原来的颜色
白
性
④漂白性:
漂白原理: SO2+H2O+品红 化合 无色物
∆
SO2+H2O+品红
名称
(3)物理性质:
硫俗称硫磺,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 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
思考: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硫单 质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4)化学性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
S+Fe=FeS 2Cu+S=Cu2S
硫化亚铁
硫化亚铜
注意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产物而氯气与 变价金属反应是生成高价产物,由此你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SO2
Cl2水
原理
化合漂白
氧化漂白
效果
暂时
永久
范围
漂白某些有色 物质,不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
褪色(石蕊变红)
可漂白大多数有 色质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先变红后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硫酸、酸酸根离子的检验

过滤
——→
滤液
加入适量盐酸 蒸发
——→ ——→
纯净的 NaCl晶体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课堂素能探究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必修·第二册 )
知识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问题探究
1.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时,硫酸能否全部参加反应? 提示:不能。Cu是不活泼金属,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 应,在过量Cu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 渐减小,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浓硫酸将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 H2SO4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
B.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来与蔗糖反应做“黑面包”实
验
C.稀硫酸与铁、铝反应,浓硫酸在常温下不与铁、铝反应
D.浓硫酸与Cu的反应中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可能是CuO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解析:在浓硫酸中,硫元素被还原,体现其氧化性,当稀硫酸与金 属反应时,氢被还原,体现其氧化性,A项错;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 使蔗糖炭化,B项错;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发生钝化反应,表面生 成致密氧化膜,C项错;浓硫酸与铜反应时,可能生成黑色的CuO,D 项正确。
②强氧化性的表现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致密的氧化膜
铁质或铝质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 ═△══CO2↑+2SO2↑+2H2O
返回导航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二、SO24-的检验 1.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化学(必修·第二册 )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八章 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危害及防治的方法,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2.了解“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内涵,知道它们在对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 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物来源及次生污染物的形成思考1 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和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类型。
提示 (1)含硫物质一般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SO 2+Ca(OH)2===CaSO 3+H 2O ,非氧化还原反应;2CaSO 3+O 2===2CaSO 4,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工业尾气中的NO x 一般用烧碱吸收,汽车尾气一般进行催化转化。
①碱液吸收: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氧化还原反应。
②催化转化:2NO 2+4CO=====催化剂N 2+4CO 2,氧化还原反应。
3.污水的处理(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的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污水处理的流程思考2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河流、湖泊和近海水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
你认为在城市和农村出现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请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并与同学交流。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3课时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第3课时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转化。
2.能从物质类别及化合价的角度预测常见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一、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1.自然界中硫的存在(1)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2)化合态的硫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和海洋、大气、地壳中:动植物体内岩层深处和海底的无氧环境中地表附近的富氧环境中 大气层中含硫蛋白质等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FeS 2)、黄铜矿(CuFeS 2)等硫酸盐,如石膏(CaSO 4·2H 2O)、芒硝(Na 2SO 4·10H 2O)等少量的H 2S 、SO 2、SO 3等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2H 2S +3O 2=====点燃2SO 2+2H 2O ; ②2SO 2+O 2催化剂△2SO 3;③SO 3+H 2O===H 2SO 4; ④S +O 2=====点燃SO 2。
1.判断正误(1)由于-2价和+4价硫不稳定,自然界中含硫物质都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 (2)在自然界中,空气中的O 2和H 2O 对硫的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 (3)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氧气,因此自然界中硫的转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4)在岩层深处和海底无氧环境下,硫元素通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 (5)因为单质硫易与氧气反应,故自然界中不会存在游离态的硫( )答案 (1)× (2)√ (3)× (4)× (5)×2.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元素B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只来源于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C .地壳中的硫元素常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D .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SO 2-4和SO 2 答案 B解析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喷发和微生物的分解。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7章 第1节 第1课时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烷烃的结构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的空间结构,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认识烷烃的组成及结构,了解有机物的多种表示方法。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甲烷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电子式为,其最外层的4个电子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电子形成了4个C—H共价键。
甲烷的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思考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下图中碳原子的其余共价键均与氢原子相连。
写出各物质的分子式。
(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碳原子间仅形成单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碳原子间形成双键()的是________,碳原子间形成三键(—C≡C—)的是__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多个碳原子之间结合成碳链的是______________,结合成碳环(如:)的是____________。
有机物碳骨架为直链(如:)的是____________,碳骨架为支链(如:)的是____________。
提示(1)①②⑧⑨③④⑤⑥⑦(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③④⑥⑦②⑤结论:有机物的多样性①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只含有一个或几个碳原子,也可能含有成千上万个碳原子。
②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有机物分子,可能因为碳原子间成键方式或碳骨架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结构。
1.判断正误(1)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间只能形成单键()(2)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间所成的骨架只能为直链状()(3)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与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及碳骨架不同有关()(4)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答案(1)×(2)×(3)√(4)√2.下列化学式及结构式中,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A.CH3NB.CH4SiC.CH2OSD.CH4S答案 B解析C、Si能形成4个共价键,N能形成3个共价键,而O、S能形成2个共价键,由此可以看出B中物质C、Si成键不合理。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5章 章末整合 重点突破

章末整合重点突破1.硫及其化合物2.氮及其化合物3.无机非金属材料1.(2023·全国乙卷,11)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6FeSO4+O2+2H2O===2Fe2(SO4)3+2Fe(OH)2↓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Na2S+2O2===Na2SO4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4Br2+4H2O===HBrO4+7HBr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CuSO4·5H2O===CuSO4+5H2O答案 D解析溶液呈棕黄色是因为有Fe3+,有浑浊是产生了Fe(OH)3,因为硫酸亚铁久置后易被氧气氧化,化学方程式为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A错误;硫化钠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淡黄色固体硫单质,使颜色加深,化学方程式为2Na2S+O2+2H2O ===4NaOH +2S↓,B错误;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 HBrO+HBr,HBrO见光易分解,促使该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溴水放置太久会变质,C错误;胆矾为CuSO4·5H2O,颜色为蓝色,如果表面失去结晶水,则变为白色的CuSO4,D正确。
2.(2023·广东,4)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H3喷泉实验。
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图1:喷泉实验B.图2:干燥NH3C.图3:收集NH3D.图4:制备NH3答案 B解析NH3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产生喷泉,故A可以达到预期;P2O5为酸性氧化物,NH3具有碱性,两者可以发生反应,故不可以用P2O5干燥NH3,故B 不可以达到预期;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可以达到预期;CaO 与浓氨水混合后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挥发,可用此装置制备NH3,故D可以达到预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与实践了解车用能源
研究目的
1.了解汽车动力的变迁。
2.从给汽车提供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小环境污染等不同角度,分析和比较不同燃料与能量的转化方式的优劣,体会开发新的车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了解汽车动力、燃料(能源)使用的历史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1770年,法国人古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三轮车,车的前部装有一个锅炉,利用煤燃烧产生的蒸汽,推动气缸中的活塞来驱动前轮运行。
1860年法国人莱诺以煤气作为燃料,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气体燃料发动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又对莱诺的发明进行了改进提高,使得气体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更为充分,进而提高了气体发动机的热效率。
但无论是蒸汽机还是气体燃料发动机,由于庞大的体积、复杂的管道系统以及偏低的热效率,使得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无法实现。
直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全球石油工业的兴起,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液体燃料较之气体燃料便于储存和携带的优点,使得汽车进入20世纪后迅速得到普及并快速发展,以石油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目前依然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归纳总结
1.汽车动力的变迁:近二三百年来,人类相继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
(1)蒸汽机是先用燃料将锅炉里的水加热,利用水产生的蒸汽顶起活塞,产生动力。
能量转化环节多,利用率低。
(2)内燃机(燃料发动机),是一种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
燃料主要是石油燃料,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3)电动机是一种旋转式电动机器,它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产生动力。
2.汽车燃料、能源的变迁
自汽车问世以来,它使用的燃料经历了从煤到汽油的变迁。
煤、石油短时间内不可再生,大量消耗煤、石油还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替代内燃机动力汽车将是发展趋势。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连续供给燃料,燃料电池便能连续发电,能量转化效率高,且比能量高、无噪音,无污染,正在成为理想的能源利用方式。
燃料电池的主要构成组件为:电极(Electrode)、电解质隔膜(Electrolyte Membrane)与集电器。
现在需要研究电极、电解质等电池基本构成材料的性质和材料之间的相容性。
问题讨论
1.下表列出1mol 常用燃料完全燃烧生成CO 2(g)及H 2O(l)时放出的热量,结合燃烧反应,解答下列问题:燃料①氢气②煤的主
要成分
碳(C)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④乙醇⑤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辛烷(C 8H 18)放出
热量
/kJ
286393.589013665500(1)写出表中五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相同物质的量各物质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
(2)从燃烧产物分析,最环保的燃料是________。
(3)一般来说,与氧气接触面积大,耗氧量小,含碳燃料燃烧越充分,表中四种含碳燃料燃烧时产生污染物最少的是________。
(4)分别计算1g 上述五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5)从资源、污染、热值的角度你选用哪种车用燃料?
提示(1)①2H 2+O 2=====点燃2H 2O
②C +O 2=====点燃CO 2
③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④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⑤C 8H 18+252O 2=====点燃8CO 2+9H 2O 辛烷>乙醇>甲烷>碳>氢气。
(2)氢气(3)甲烷
(4)①H 2:286kJ ×12
=143kJ ②C :393.5kJ ×112
≈32.8kJ ③CH 4:890kJ ×116
≈55.6kJ ④C 2H 6O :1366kJ ×
146≈29.7kJ ⑤C 8H 18:5500kJ ×1114
≈48.2kJ (5)天然气或乙醇、汽油
2.某同学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绘制了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你认为可燃物________(填“A”“B”或“C”)更适合用作车用燃料,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A可燃物A、B燃烧放出的能量差不多,比可燃物C多,但A点燃所需能量低,更容易点火。
3.汽车尾气中含有150~200种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
目前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提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将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转化后再排放。
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催化剂将增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被氧化成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氧气。
因此,这三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都变成了无害气体,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4.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选择车用燃料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选择汽车燃料时,既要考虑燃料发生的化学反应能释放能量的多少,也要考虑达到燃料燃点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还要考虑燃料的来源、价格以及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做到既经济实惠又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