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碰撞与动量守恒专题06多体作用模型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多体作用模型

1.(2017广西崇左摸底)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体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连,A滑上C后恰好能到达C板的最右端,已知

A、B、C质量均相等,木板C长为L,求

①A物体的最终速度

②A在木板C上滑行的时间.

②在A、C相互作用过程中,根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此过程中对C,由动量定理得:ft=mv2﹣mv1,

解得:;

答:①A物体的最终速度为;

②A在木板C 上滑行的时间.

2.(18分)目前雾霾天气仍然困扰人们,为了解决此难题很多环保组织和环保爱好者不断研究。某个环保组织研究发现通过降雨能有效解决雾霾天气。当雨滴在空中下落时,不断与漂浮在空气中的雾霾颗粒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不断增大,直至落地。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m,初速度为v0,每个雾霾颗粒质量均为m0,假设雾霾颗粒均匀分布,且雨滴每下落距离h后才与静止的雾霾颗粒碰撞并立即结合在一起。试求:

(1)若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大小。

(2)若不计空气阻力,但考虑重力,求第1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大小。

(3)若初始时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是f,假设空气阻力只与结合体的质量有关。以后每碰撞一次结合体受到的空气阻力都变为碰前的2倍,当第n次碰后结合体的机械能为E,求此过程因碰撞损失的机械能△E。

(3)由功能原理及能量守恒得:

fh

fh

fh

fh

W n1

f

2

...

4

2-

+

+

+

+

=(3分)

两式联立解得

()()fh1-2-E-gh

m

mv

mgnh

E

△n

2

1-n

n

2

2

1+

+

=

(3分)

3.列车载重时简单地直接启动有困难,司机常常先倒车再启动前进。在平直轨道上机车起动时的牵引力为F,机车后面挂接有49节车厢,设机车与每节车厢的质量都为m,机车和每节车厢所受的阻力都为自身重力的k倍,倒车后各节车厢间挂钩所留间隙为d,倒车挂钩位置和列车前进时挂钩位置如图所示。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启动,求:

(1)机车挂接第1节车厢时的速度;

(2)机车带动第49节车厢时列车的速度,并说明倒车起动的优点。

(2)1、2一起前进d个的过程,由动能定理,(F-2kmg)d=1

2mv2‘2-

1

2mv22,

解得v2‘2=3

2(

5

3

F

m-3kg)d。

1、2整体挂接车厢3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2m v2‘=3mv3,

1、2、3一起前进d个的过程,由动能定理,(F-3kmg)d=1

2

mv3‘2-

1

2

mv32,

解得v3‘2=4

3

(

7

3

F

m

-6kg)d。

同理可得:v49‘2=

50

49

(

5049

3

+F

m

-

5049

2

+

kg)d。

最后挂接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49m v49‘=50mv50,

解得:v50=

4999

1225

503

d F

kg

m

⎛⎫

-

⎝⎭

即机车带动第49节车厢时列车的速度为

4999

1225

503

d F

kg

m

⎛⎫

-

⎝⎭

要使全部车厢都能启动,要求v50,>0,即F>

1225

33

kmg.

若直接启动,则F>50kmg.所以倒车启动时所需牵引力明显比直接启动要小,倒车更容易是列车启动。

4.在光滑水平面上有n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快(可看作质点)沿一直线排列,相邻两物快间距均为s,开始物块1以初速度v0向物块2运动,碰撞后粘在一起,又向物块3运动,碰撞后粘在一起,······,如此进行碰撞。

(1)最后物块n的速度vn多大?

(2)从物块1开始运动计时,到物块n刚开始运动,经历多长时间?每次碰撞所用时间不计。

(2)从物块1开始运动,到与物块碰撞,需要时间t1=

s

v

物块1与物块2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m v1,

解得:v1=v0/2。

物块1、2粘在一起向物块3运动,需要时间t2=

1

s

v

=2

s

v

同理,物块1、2、3粘在一起向物块4运动,需要时间t3=

2

s

v

=3

s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