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责任及有效使用项目经费的通知》(甘卫妇社发〔2021〕354号),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通过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知识的宣传与咨询服务,逐步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等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项目,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到2021年底,所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城乡居民,重点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管理。

三、工作内容(一)省卫生厅提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开展年度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督导、培训、专项考核等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开展本级相应工作内容。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以西学中活动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为载体,加强中医治未病公卫人才的培养工作。

充分利用各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对辖区内居住的居民免费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

尤其要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中医药治未病管理。

1.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2024年治未病工作计划范文(3篇)

2024年治未病工作计划范文(3篇)

2024年治未病工作计划范文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____》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____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____为指导,____,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未病”机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做好基础工作。

三、主要任务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按省级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

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治未病”服务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制订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旨在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提高人们的自我养生意识和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一、背景与目标1.背景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药学注重“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理,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健康理念。

面对当前的健康挑战,借鉴中医药学的预防理念非常有必要。

2.目标该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推广中医药学中的预防理念,以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2.健康体检与评估建立健康体检对照系统,通过常规体检指标与中医体质辨析等手段,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以帮助人们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3.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组织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活动,通过中医药理论和诊断方法,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养生策略和中医药保健方案。

以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方法,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建设在各地建设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

包括推拿按摩、中药蒸汽浴、草药泡脚等项目,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亲身体验中医药的魅力。

5.“治未病”中医药研究与推广加大“治未病”方向的中医药研究力度,鼓励科研单位和中医药专家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预防保健服务。

三、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众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对该工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预防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凝聚社会共识。

3.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将中医药预防保健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制。

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实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互补发展。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一、目标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公众实施健康饮食、适量锻炼等健康行为。

3.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

4.降低慢性病和疾病发病率,促进全民健康。

二、实施步骤1.建立健康宣传教育平台建立通过电视、网络、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宣传健康知识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2.建立全民体检制度通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在全国范围建立全民免费体检制度,对公众进行身体状况的全面检查,排查潜在疾病风险。

3.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对每个体检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体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生活环境等信息,为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4.提供个性化健康评估根据个体的健康档案和体检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针对个体的风险因素和慢性病发病易感性进行评估。

5.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根据个体的健康评估结果,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定期体检、药物预防等内容。

7.设立健康奖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康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健康管理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参加定期体检者可以享受优惠待遇等。

8.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公众得到优质的服务。

三、预期效果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形成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

2.降低慢性病和疾病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

3.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4.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机会增加。

治未病实施方案

治未病实施方案

阿旗中医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

主要职责: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

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

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一)2011年具体措施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前言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医疗体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中国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一直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水平不均等诸多原因,中国的健康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实施,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简介“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营养保健等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保健,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中国政府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体系中,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和全社会力量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1. 健康风险评估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从而有效预测疾病风险和制定相应健康管理方案。

2. 健康管理服务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服务中,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人群、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防、干预、康复和照顾等方面。

3. 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4. 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数据库,统计、分析和评估各类健康数据和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优化健康管理和健康政策制定。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效果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1. 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更多人意识到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

2. 降低了医疗成本通过对各类健康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政策,降低了医疗保健的成本,减轻了患病者和家庭的负担。

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金川区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融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造福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制定金川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一开展“治未病”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治未病”进一步丰富了发展中医药战略的内涵。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核心理念之一。

在设计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宏伟蓝图时,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医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认识到中医药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要看到经济效益,更要看到社会效益。

要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保健和医疗中的作用。

国家组织开展“治未病”工作,使“治未病”这个古老而先进的理论在中医药建设的医疗、保健、产业、教育、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更加明确和清晰。

“治未病”工作在我院的开展,开阔了发展中医药建设视野,拓展了中医药建设思路,扩大了中医药建设领域,丰富了中医药战略内涵;“治未病”成为中医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治未病”是实现中医药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治未病”,核心是防患于未然,目的是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

开展“治未病”工作,能够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中医药服务人群,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

因此,“治未病”健康工程在我院的实施,将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和家庭、社会负担;将拓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市场,带动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产品的研制、转化和利用;将打造健康文化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治未病”工作的纵深推进,必将提高中医药在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中医药对人民健康水平的贡献率,提高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这与中医药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对于发展中医药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为了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县中医医院制定了2020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该计划旨在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

为此,县中医医院决定筹建“治未病中心”,并制定了以下年度工作计划:1.由治未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优质资源,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特别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居民预防调摄、养生保健,提高居民防病治病意识。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完善服务流程,将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健康服务工作中去。

3.加大“治未病”科的宣传力度,通过院内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大众对治未病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中医预防的认识,内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4.开办院外义诊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开设中医知识系列讲座,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传播中医文化。

5.根据治未病科人员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不同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拔罐、刮痧、灸法、中医减肥、推拿等干预治疗,同时根据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

6.加大对中西医体检宣传,增加体检人数。

7.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科室内部研究,同时通过外出考察等方式增加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8.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以上工作,县中医医院计划本年度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需求。

实施方案如下:一、目标: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工程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一)组织主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实施载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

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茅箭区五堰街办老虎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

结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11)》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五禽戏、太极拳、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

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

成立“治未病”中心,基本结构为:“治未病”中心辖三个分部即:体检中心、体质辨识中心、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分为总检部分,临床科室分检部分,医技科室分检部分;体质辨识由中心中医职称人员承担。

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科为龙头,全中心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

“治未病”中心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11种。

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中医“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易勇副组长:刘青云柯有发成员:王涛陈琴琴汪宗林汪玉荣韩吉昌刘萍中心临床各科室人员2. 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易勇副组长:刘青云柯有发成员:王涛陈琴琴汪宗林3.制定“治未病“工作制度及职责四、工作要求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微观信息并将信息录入“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进行存储。

2023年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3年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3年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为积极落实开展“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县中医工作,切实做好人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省中医药局【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彬县中医医院为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永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二、“治未病”工作原则1、“治未病”服务建设医院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新模式,其功能定位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

为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瘥后防治”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服务当中。

将服务对象分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治未病”服务作用。

2、“治未病”工作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

医院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在医院发放社区慢性病简易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教资料,在社区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

通过上述各类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

3、“治未病”工作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

依托医院现有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

二、“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方案拟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工作,工作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的具体实施。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个性化预防保健的重要基础。

健康调养咨询门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调养方案,根据体检结果和个人生活惯、饮食惯等因素,为受检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调养方案,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惯,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传统治疗中心提供中医传统治疗服务,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为受检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帮助其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疾病症状。

名医工作室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专家提供远程咨询服务,为受检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方案,帮助其解决疑难杂症。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1.目标计划1)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规范,形成中医特色服务标准。

2)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服务质量。

2.主要内容及实施计划1)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规范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制定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技术规范,包括体检、健康调养、传统治疗、名医远程咨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确保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建立“治未病”中心,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高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推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一楼)和理化指标检查(三楼)三个部分组成。

受检者可先接受体检专家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全身健康检查辨识方案。

体检时首先需进行体质辨识,其次接受中医面诊,再接受其他理化指标检查。

体检中心后台根据受检者体质辨识结果、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综合性的辨识体检报告。

报告不仅给出受检者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和健康状态,还根据中医辨证、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提出相应的养生保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2)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对受检者的辨识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

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年)

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年)

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年)一、目的意义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的核心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目前, XX 市建有1个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大部分中医医院设置了治未病科,但也存在中医治未病理念尚未得到广泛普及,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量小面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模式有待创新,运行机制亟需完善,专业技术队伍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旨在加强治未病的服务实践和推广,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体系,积极推进创新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推进中医治未病全面融入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二)指标要求到2022 年,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达到9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为100%, 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为70%。

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75%。

培养基层治未病服务骨干人才不少于240人次,优化创新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化方案不少于5项。

治未病服务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为保障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到2030 年,全市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建立完善,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为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为80%。

65岁以上老年人和0~ 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90%。

202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精选4篇)

202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精选4篇)

202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精选4篇)篇一:202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一、总体目标在2023年度,通过治未病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1.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2. 加强治未病理论研究。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治未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3. 推广有效的治未病措施。

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推广有效的治未病措施,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 建立健全治未病工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推动治未病工作落到实处。

三、实施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健康手册等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2. 深化治未病理论研究。

加强对治未病理论的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推动治未病理论向实践落地。

3. 持续推广治未病措施。

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康社区等方式,推广有效的治未病措施,让更多人受益。

4. 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治未病工作的监测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评估工作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2023年度的治未病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篇二:202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一、总体目标2023年度的治未病工作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1. 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材料发放等形式,推广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

3. 提升医务人员的治未病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推出“治未病”健康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中医药理念和方法,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全民健康。

二、工程内容1.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治未病”理念,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2.中医药健康体验馆在各地设立中医药健康体验馆,让人们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疗效和养生保健方法,增强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了解。

3.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收集个体的健康信息,为个体精准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和个性化保健方案。

4.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培训面向医务人员、中医药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健康素养。

5.建立中医药医疗机构网络通过建立中医药医疗机构网络,提供便捷的中医服务,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6.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7.深化中医药科研与临床研究加大中医药科研与临床研究力度,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水平,为“治未病”提供科学依据。

8.开展社会调查与政策研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政策研究,了解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与认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治未病”实施。

三、工程推进方式1.中央与地方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

地方政府将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2.联合行业协会与社会机构3.制定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落地情况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工程方案。

四、预期效果1.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和中医药知识培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

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

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引言:治未病,是指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手段,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是一种以“治疗未病”的理念为核心,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的健康管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制定了以下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制定年度工作目标1. 提升居民健康教育意识: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提高居民对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提高居民预防保健意识:通过宣传、推广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预防措施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等。

4. 加强健康评估和筛查:组织居民参加健康评估和筛查活动,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二、实施措施1.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组织健康教育讲座:每月定期组织健康专家或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围绕常见疾病、健康保健知识等内容,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2)制作宣传材料:制作健康宣传手册、海报等宣传材料,向居民传播健康知识。

(3)开展社区健康活动:组织居民参加健康游园、健身操等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1)开展饮食宣传:宣传健康的饮食习惯,推广膳食搭配、荤素搭配等健康饮食理念。

(2)推广合理运动:向居民宣传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调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居民每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3)普及睡眠知识:宣传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养生知识,提醒居民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3. 加强健康评估和筛查(1)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组织居民参加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对常见疾病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患病风险。

(2)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组织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及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帮助。

(3)建立健康档案: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居民的健康状况、体检结果等信息,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施方案1. 健康教育活动(1)每月组织一次健康讲座,主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健康等。

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治未病”工作是中医药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当前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防保健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因此,开展“治未病”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同时,“治未病”工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明确工作目标我院“治未病”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体检、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康复保健等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融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标。

二)明确工作内容我院“治未病”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开展中医药体检,提供全面、个性化的中医药体检服务;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中医药康复保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康复保健服务。

三)明确工作措施我院“治未病”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全面、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平台,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建立中医药体检中心,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中医药体检服务;建立中医药康复保健中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康复保健服务。

三“治未病”工作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我院“治未病”工作的重点是: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全面、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中医药体检中心,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中医药体检服务。

二)难点我院“治未病”工作的难点是:如何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供更加科学、全面、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如何推广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如何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实现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治未病实施方案(3篇)

治未病实施方案(3篇)

治未病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___领导(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

主要职责。

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

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

科研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一)___年具体措施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

服务对象面对社___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工程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一)组织主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实施载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

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以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等设立的“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治未病”服务点及中医预防保健机构为主要结点,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并全程连贯的技术(产品)体系。

(三)建立服务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治未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建立政策保障制度,推动健康保险创新,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撑。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一)服务提供体系的建设与运行1.目标(1)初步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的框架,在部分地区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2)规范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3)规范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2.体系框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骨干,以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采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在一批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等建立“治未病”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治未病”服务点,建立一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

3.体系运行(1)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内,“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

(2)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之间,协作配合,协同提供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3)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与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等合作,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链。

4.计划与措施(1)明确试点主要任务。

采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确定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技术方案,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2)扩大试点单位和范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确定首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基础上,根据发展要求和条件基础,在严格把关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单位和范围。

——增加试点单位的数量。

2008年确定第二批,2009年实现覆盖全部省份。

——扩大试点单位的范围。

由中医医院逐步扩大到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

——开展区域性试点。

在以机构为试点单位基础上,开展区域性试点,首先将上海市、广东省作为试点地区,2009年再选择2—3个省份(或地市)列入试点范围。

(3)加强试点单位内涵建设。

——建设服务平台。

试点医院(包括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设立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联系的“治未病”中心。

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治未病”服务点,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试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全面、综合提供“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确定服务内容。

紧紧围绕健康维护与促进的要求,结合现代健康管理办法,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确定具体的服务内容,做到真正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全面反映个性化、系统、全程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一种或几种“治未病”技术方法的应用就作为“治未病”服务。

——规范服务流程。

根据确定的具体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

(4)推进服务提供网络建设。

——推进区域性网络建设。

试点地区在推进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本地区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网络。

——推进全国性网络建设。

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会同有关机构,联合“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建立“中华‘治未病’网”服务网络,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新型健康服务搭建网络平台。

(二)服务技术(产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目标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有机联系、构成体系。

2.体系框架(1)个体人的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技术方法与产品;(2)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信息的动态检测与监测技术方法与产品;(3)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技术方法与产品;(4)个体人的健康状态的动态分析评估技术方法与产品;(5)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维护和提高个体人的健康状态所采取的干预技术方法与产品。

(6)基于上述各项(各类)技术方法与产品,体现个体、系统、全程健康保障服务的成套技术方法与产品。

3.计划与措施(1)把握基本原则。

——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

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坚持以实践为核心。

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2)明确科研重点。

——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

——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并组织实施专项计划,以“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方法为重点,以试点单位和地区为主体,实施一批科研项目。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试点单位,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当地及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4)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建立“治未病”虚拟研究院,促进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治未病”科研的新型组织模式。

——建立预防保健服务与产、学、研等相结合的研发机制,组织研制、筛选、推广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器械设备和技术方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1.目标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2.人才队伍结构(1)“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加强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等方面人才的培训。

(2)其他专业人才,包括:——“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专业人才;——“治未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治未病”健康保险专业人才。

3.计划与措施(1)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培养。

——岗位培训。

各试点单位要在试点实践中,研究总结“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试点医院中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应当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精心选拔具有深厚中医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师,认真总结试点实践经验,研究制定规范化培训计划,组织编写“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教材。

——院校培养。

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加强对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治未病”理念及其内涵的教育,“治未病”基本技术与方法的训练。

(2)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队伍建设。

——鼓励现有中等中医药院校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研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能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及相关专业设置基本要求,指导教材编写。

——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以设立“治未病”新型职业系列、建立“治未病”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为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由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具体负责,结合“治未病”试点的开展和“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立的要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关试点工作。

(3)加强其他“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试点单位及地区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和地区,以及“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参与单位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为主要培训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