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检测方案1. 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因土壤沉降而产生的垂直位移。

在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沉降的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沉降检测方案,包括相关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2. 沉降检测的重要性沉降检测对于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规划者了解土地的稳定性,提前预防可能的地质灾害。

沉降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土地开发的可行性。

3. 沉降检测方法3.1 高程测量法高程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检测方法。

它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和水准仪,来测量地面的高程。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地点进行高程测量,可以检测到地面的沉降情况。

3.2 GPS法全球定位系统(GPS)也可以用于沉降检测。

GPS接收器可以记录地面点的坐标,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比较。

如果地面点的坐标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发生了沉降。

3.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沉降检测方法。

它使用卫星或无人机获取地面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分析地面的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沉降数据,并辅助其他测量方法。

4. 沉降检测方案的组成4.1 测点选择在进行沉降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点。

测点选择应考虑地面的不同区域,如建筑物周围、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测点的数量和分布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4.2 定期测量沉降检测应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地面的变化。

测量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通常为半年或一年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如地质灾害易发区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附近,测量的时间间隔可以更短。

4.3 数据管理与分析沉降检测产生的数据应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数据。

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工程师,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5. 沉降检测方案的应用案例5.1 城市规划沉降检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通过监测土地的沉降情况,可以评估土地的稳定性,避免建设在易发地质灾害区域。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作为一种常用的地质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地铁隧道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

其通过连续监测地表或结构物的垂直位移,用以评估土地或结构物是否发生沉降现象。

1. 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土地或结构物沉降情况的实时了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工程安全和稳定。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要求,沉降观测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1)评估压载工程对地表土壤的沉降影响。

例如,建设地铁隧道时,需要对邻近建筑物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监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监测工地排水对周边土地的影响。

当在水域或潮湿地区进行土地开发时,需要监测工地排水引起的土地沉降情况,以保护环境和避免土地沉降引发的问题。

(3)对结构物的沉降进行长期监测。

建筑物或桥梁等结构物的沉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层压实、地下水位变化等。

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来避免严重的沉降导致的危害。

2. 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观测方案:(1)选择观测点位。

观测点位的选择应基于工程的需求和周边环境的状况。

观测点位应覆盖工程区域,同时考虑到土质状况的变化和潜在的沉降点。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位应选择在浅层地下水位变化敏感的位置。

(2)确定观测方法。

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站式和网络式观测。

测站式观测适用于较小的工程区域,需要在各观测点安装单个测站,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网络式观测适用于较大的工程区域,通过在各个观测点安装一组连续测站,实时监测沉降情况。

(3)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选择合适的仪器对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测量经纬仪、GNSS测量仪等。

在选择时应考虑观测区域的特殊要求和仪器的精度。

(4)确定观测频率。

观测频率的确定应基于工程需求和观测目的。

对于长期监测类的观测,观测频率通常为月度或季度。

而对于短期观测类的观测,观测频率可能会更高。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检测方案引言沉降是建筑物在使用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地基复合体的变形引起的地表下沉现象。

沉降的发生对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平安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沉降的检测和监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沉降检测方案,以帮助工程师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有效监测。

检测设备光学水准仪光学水准仪是一种利用透镜原理测定高度差和水平距离的测量仪器。

在沉降检测中,可以使用光学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各个点的高程差,并通过比拟不同时刻的测量值来判断是否发生沉降。

全站仪是一种集观测、计算、记录于一体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在沉降检测中,可以使用全站仪在建筑物各个测点进行屡次观测,通过比拟不同时刻的观测值来判断沉降情况。

GNSS测量系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测量定位的技术。

在沉降检测中,可以使用GNSS测量系统对建筑物各个测点进行屡次观测,通过比拟观测值的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

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对物体进行非接触式扫描的测量仪器。

在沉降检测中,可以使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的立面进行扫描,通过比拟不同时刻的扫描结果来判断是否发生沉降。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实地测量建筑物各个点的高程差来判断是否发生沉降。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建筑物,可以使用光学水准仪、全站仪或GNSS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邻点法邻点法是指通过观测建筑物各个测点与相邻测点之间的高程差来判断是否发生沉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建筑物,可以使用全站仪或GNSS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变形观测法变形观测法是指通过观测建筑物形变点的变形值来判断是否发生沉降。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监测建筑物整体变形的情况,可以使用激光扫描仪进行观测。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沉降检测中,采集到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滤波: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

•数据比照:比拟不同时刻的测量数据,计算沉降量和变形量。

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及时掌握土地沉降情况,科学有效的沉降检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沉降检测方案,旨在准确测量和分析土地沉降现象。

二、设备和工具1. 精密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沉降的高程差异。

2. GNSS测量仪:用于获取监测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信息。

3. 全站仪:用于高精度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

4.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计算和分析测量数据。

三、实施步骤1. 选取监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监测点。

2. 测量基准点:在每个监测点附近选择一个稳定的基准点,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安装精密水准仪:在基准点和监测点上安装精密水准仪,进行高度差测量。

4. GNSS测量:使用GNSS测量仪获取每个监测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信息,作为辅助数据。

5. 全站仪测量:在每个监测点上使用全站仪进行水平和垂直角的测量,获取三维坐标信息。

6.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各监测点的沉降量。

7. 结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土地沉降程度及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高程差测量数据处理:将精密水准仪测量得到的高程差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校正,得出准确的沉降量。

2. GNSS数据处理:将GNSS测量仪获取的地理坐标和高程信息与水准仪数据进行比对和纠正,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全站仪数据处理:将全站仪测量得到的角度和距离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信息。

4. 沉降量计算:根据不同监测点的高程和坐标信息,计算出各点的沉降量,并将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以便分析。

五、结果分析和应对措施1. 结果分析:根据沉降检测结果,分析土地沉降程度及趋势,确定是否存在沉降速度加快等问题。

2. 应对措施:针对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土地沉降治理和修复方案,如强化基础加固、地下水调控等。

六、总结通过使用精密水准仪、GNSS测量仪和全站仪等设备,结合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本文提出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沉降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一、概述
进场前,我公司技术人员应对受检工程进行前期的情况询问、现场预备调查、查阅施工图纸、检查房屋现状。

现对受检工程的沉降观测作下列方案。

二、检测依据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1993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JGJ/T8-1997
三、检测规定及要求
A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B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一、引言建筑工地的沉降量观测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能有效地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为工地管理者提供早期预警和相应的措施应对。

二、观测目的1. 确定建筑工地的地基稳定性,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2. 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效果。

3. 检测建筑工地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为运维提供依据。

4. 提供沉降数据支持,为建筑物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提供依据。

三、观测范围和周期1. 观测范围: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区域,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地基区域。

2. 观测周期:根据建筑工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测量,使用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观测。

四、观测方法与仪器1. 观测方法:a. 传统测量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适用于小规模建筑工地。

b. 建筑物位移监测法:使用总站仪、测量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适用于大规模建筑工地。

c. 定位测量法:采用GPS测量仪器,适用于大面积建筑工地。

d. 形变测量法:利用应变计等传感器进行监测,适用于特定建筑结构。

2. 观测仪器:a. 水准仪:用于传统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地面变形。

b. 自动水准仪:能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提高测量的效率。

c. 测量仪或全站仪:用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能够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d. GPS测量仪器:用于定位测量法,能够快速获取建筑工地的准确位置。

e. 应变计:用于形变测量法,能够检测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的处理:a. 对于传统测量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

b. 对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定位测量法和形变测量法,测量仪器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无需额外处理。

2. 观测数据的分析:a. 分析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b. 结合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日益频繁,其中涉及到地下结构的建设工程更是不容忽视。

而地下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现象,它直接影响了地下设施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沉降观测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方案制定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目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单位提供参考。

二、目的1. 确定地基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工作,获取地基沉降的详细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2. 监测工程安全性:通过观测数据对比,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异常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

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依据:在工程完工后,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工程的验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三、方法1. 测点设置:在工程建设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布置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观测测点。

一般情况下,测点应布置在工程的主体结构下方、周围及其影响区域内,并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测量周期:观测测点的沉降情况需要定期测量,一般情况下,观测周期应该为月度,特殊情况下考虑缩短观测周期。

3. 数据处理:获取观测数据后,应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步骤1. 初步调研: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区域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初步调研,以确定合理的测点设置方案。

2. 测点设置:根据初步调研的结果,确定工程区域内合理的观测测点,并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和布置方式。

3. 仪器设备准备:根据测点设置方案,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测点设置方案和测量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观测数据后,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6. 结果报告与应用:将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转化为报告形式,并提交给相关工程单位,以供工程设计、施工及后续维护使用。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方案背景沉降监测作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和结构的安全性,并评估工程的完成质量,同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对于需要进行沉降监测的工程项目来说,制定一份合理有效的方案非常必要。

二、方案目的本方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于某项目的区域沉降进行监测,掌握沉降变化的情况,以及及时预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为了提高沉降观测的效果,还需要对于监测方案进行科学有效的安排。

三、监测点的选择在进行监测点的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受损风险:对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来说,可能存在一些比较关键的结构部分或者是设备,这些部分受损风险较高,对于这些部分的沉降监测非常重要。

2.施工和使用条件:施工和使用条件是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项目的不同,可能会需要考虑周边环境、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地基压力变化等等因素,以确保监测精度和检测信度。

3.专业要求:监测规范和要求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适当选择专业人员对于监测点的设定进行评估和调整。

4.经济、安全和维护成本:对于监测点的数量和质量等问题,还需要进行经济考虑,以及对于相应设备和维护事宜的综合考虑。

四、监测手段的选择在进行监测手段的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测力点位和负荷计:根据监测点和测力点的起伏、变化和设备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负荷计和测力点位进行安装和调整。

2.引伸计和变形计等设备:同样根据监测点的特性和周边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引伸计和变形计等设备进行安装和调整,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对于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进行监测手段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生成可视化的报告和分析结果,提高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程度和可读性。

五、监测时间和方式在进行监测时间和方式的安排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的时间和频率也是进行监测安排的重要因素,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监测,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由于地下结构变形、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垂直移动。

沉降监测是对地基或建筑物沉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土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沉降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监测目标沉降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地下结构变形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土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监测地面的垂直位移,评估土地的稳定性;•建筑物沉降监测:监测建筑物的下沉情况,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结构沉降监测: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评估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3. 监测方法3.1 测量仪器选择沉降监测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倾斜仪、GNSS测量等。

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选择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

3.2 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监测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常用的监测点布置方式包括:•网格布点:按照一定的网格间距,在监测区域内布置监测点,便于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监测;•选点布点: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选择关键位置进行监测,如地质灾害点、建筑物附近等。

3.3 监测频率和时间监测频率和时间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通常情况下,监测频率可以选择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监测,监测时间可以选择一段较长的时间,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4.1 数据采集与存储监测数据应通过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采集,并及时进行存储。

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数据库存储和文本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数据处理与校正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校正,以消除测量误差和系统偏差。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差分处理、平差处理等,确保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4.3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沉降变形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和监测提供参考。

二、技术原理沉降观测技术主要通过测量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法、GPS法、测量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三、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沉降观测技术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监测区域,并进行现场勘测,确定监测点位及布设方案。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并进行设备的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观测方案制定在确定监测区域和设备后,需要制定具体的观测方案。

观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案、观测时间节点、观测频率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制定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案,以便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

3. 观测设备布设根据前期准备和观测方案,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布设。

在布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确定的监测点位进行布设,并确保观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观测设备布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和频率进行数据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四、技术应用沉降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

通过沉降观测技术,可以及时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监测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五、总结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通过对地表或建筑物沉降变形情况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本文介绍了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希望能为相关工程和监测提供参考,推动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将提供一个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简洁明了的回答,并扩展讨论一些相关细节和实例。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跟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沉降引起的可能的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步骤:1. 起始测量:在建筑物的使用之前,进行起始测量以确定基准位置。

可使用全站仪或其他适当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记录建筑物及其周围的初始高程和平面坐标。

2. 定点监测:选择适当的监测点位于建筑物及其周围,以确保能够准确监测到沉降情况。

监测点应设计为当地土壤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特点相匹配。

使用全站仪、水准仪或其他合适的测量工具定期测量监测点的高程,并记录结果。

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定期进行监测,例如每隔三个月或六个月进行一次测量。

在建筑物存在沉降风险的情况下,监测频率应加大。

4.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分析,以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速度和趋势。

比较当前测量结果与起始测量结果,计算沉降量并分析沉降的趋势。

如果发现沉降超出了安全范围,应立即采取行动。

5. 风险评估:基于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应包括建筑物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影响,以及采取必要措施的建议。

6. 预防和补救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包括改善地基条件、增加支撑、调整建筑物结构等。

补救措施可以包括修复已经发生的沉降和加固建筑物等。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回答。

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展并深入讨论这些步骤,以及其他相关的细节和实例。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沉降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一套沉降观测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按照沉降观测规范的要求,对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言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土地基础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规范将覆盖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选择、观测频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方法1. 硬铁或聚丙烯管法硬铁或聚丙烯管法是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在施工前,需在监测点周围埋设管道,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深度计和水平仪,测量沉降的深度和倾斜情况。

观测过程中,需要记录观测点的坐标和周围环境变化。

2.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衡量建筑物相对高度差的方法,也可用于测量沉降。

观测过程中,需设置基准点和观测点,通过水准仪和测量杆等设备进行测量。

观测数据要准确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仪器设备选择1. 沉降仪沉降仪是沉降观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在选择沉降仪时,应考虑其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见的沉降仪有水准仪、高程仪和探地雷达等。

2. 数据记录仪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观测数据,并可进行实时监测。

在选择数据记录仪时,需考虑其存储容量、数据传输方式和电源供应等因素。

同时,数据记录仪的设置和操作要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四、观测频率观测频率是指进行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

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和具体情况,观测频率可以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在施工期间观测频率要高于使用期,重要建筑物的观测频率应更高。

五、数据处理1.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采集数据,并准确记录下来。

观测数据应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测量时间、观测数值等信息。

2. 数据分析观测数据的分析是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应借助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平滑、插值分析、趋势分析等。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珠海市水务建设管理中心投资兴建, 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江苏科兴建设监理公司进行监理的堤防工程, 木乃南堤段位于大门水道入海口浅海区, 属于鸡啼门水道左岸堤防, 位于鸡啼门水道口左侧小木乃~三灶岛之间, 为海上新建堤防。

木乃南堤段起于红旗镇小木乃, 向南延伸到三牙石后向东与青洲连线, 跨过大门口水道后止于三灶岛横石基房间石, 为海上新建堤。

新建堤防长度为;新建水闸2座, 包括大门口闸(水闸和通航孔)和矿山电厂闸。

本工程所采用的平面坐标采用独立挂靠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上, 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

本工程所需的平面及竖向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由设计院布控在现场的原海堤上, 基本达到通视的效果。

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北京市标准DBJ 01-21-95)。

2.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

3.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施工测量坐标及标高数据。

4.长江勘测规划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控制点测量坐标及引入水准基点标高数据。

5.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6.《施工图纸》。

7、混凝土大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三、沉降观测(一)海堤防护工程从施工开始到竣工, 以及建成运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二)木乃南堤段海堤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周期性的观测海堤上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三)测量准备1.人员准备。

根据本工程实际现场情况, 挑选有丰富测量经验的测量员、执尺员, 配置打桩人员, 建立职业及专职的测量组, 测量组成员如下:(1)、技术负责人: 黎文波—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对测量工作进行复合和指导调配。

(2)、测量员: 陈根煜—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对测量资料记录整理, 形成文字文件。

计算测量数据居整理好测量成果。

(3)、执尺员: 刘梅斌—负责测量时棱镜、水准尺的摆放、调正, 并根据测量的指示, 定好桩位的位置, 并做好桩位标志。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工程中的沉降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旨在及时发现和评估建筑物沉降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一、监测目的和范围本次沉降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建筑物的垂直沉降情况,及时发现沉降速度异常或超过预定限值的情况,并对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记录和分析。

本次监测范围包括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以及关键部位(如墙体、柱子等)的局部沉降情况。

二、监测仪器和设备1. 自动水准仪: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

2. 支点水准仪: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局部沉降情况,可选择合适的支点进行测量。

3. 数字摄像机:用于定期拍摄建筑物的特定部位,记录并对比沉降情况。

4. 数字倾角仪:用于检测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辅助判断沉降原因。

三、监测方案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建筑物类型、规模以及使用情况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率和监测时段。

2. 安装监测仪器:在建筑物地面或指定位置安装自动水准仪和支点水准仪,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位置安装数字摄像机。

3. 进行监测:按照监测计划执行监测任务,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定期使用数字摄像机拍摄建筑物特定部位,并与之前的照片对比,以便评估沉降情况。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速度和总累计沉降量。

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包括沉降趋势、异常情况及建议。

四、监测结果评估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估。

若沉降情况超过预定限值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在评估结果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调整监测频率,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测。

五、安全措施在进行沉降监测期间,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监测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

在安装和拆卸监测仪器时,应注意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六、总结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确保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
上部结构变形监测




安徽省地矿局安庆测绘技术院
2012年3月26日
委托单位:安徽华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瀚盛项目部
项目名称: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监测单位:安徽省地矿局安庆测绘技术院
院长:石华胜
项目负责:汪明新
设计编写:朱智勇
提交时间:2012年3月26日
目录
1、工程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项目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东侧,西临长江北路,东至银湖北路,北至龙山路,南临马鞍山。

本次监测项目包括6栋高层建筑,建筑物楼号是1#至8#(不包括2#和3#)。

其中1#、6#和7#楼设计为地上20层;4#楼设计为地上22层;其余设计为地上27层。

楼房监测周期与按施工进度而定。

1.2、周边环境概况
项目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东侧,西临长江北路,东至银湖北路,北至龙山路,南临马鞍山。

在地块南侧紧邻一最高点达70多米高的马鞍山。

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变形观测委托书(《测绘合同文本》)。

3、监测内容及监测点位设置
3.1、监测内容
本次工作内容是6栋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沉降观测。

监测周期与按施工进度而定。

3.2、基准点位布设
本次拟布设基准点3个,布设位置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稳定易于保存的地方,与邻近地物的距离大于150米,标石选用深埋钢管水准标石。

3.3、房屋监测点位布设
本次根据设计单位对监测点的要求在楼房四周拐角处、沿外墙每10~20m处直接布设沉降监测点。

监测点布设:采用冲击钻钻孔,嵌入φ10mmL型螺钉或钢筋(详见下图),每栋楼布设7-8个沉降监测点,点位间距为1个/15m左右,编号规则为:1-1(楼号-点号)。

监测点布设详见附图1-1。

4、监测方法与技术措施
4.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测设
基准水准点共布设3个,布设位置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在水泥路面采用冲击钻钻孔,嵌入φ10不锈钢螺钉,并在水泥路面上刻框及点号。

基准点高程系假定,并视现场情况而定。

基准点编号为:JZ01、JZ02、JZ03。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分别测量两条闭合水准路线,平差后取其平均值。

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
4.2、垂直位移监测点测设
垂直位移监测点采用二等水准闭合线路要求测量,点位布设完成后,首次观测两次,平差后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的初始值,其后固定人员和设备按相同的线路和方法施测,所测量的数
据与上次成果值比较,判定其沉降量。

垂直位移监测点采用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
测量仪器采用进口天宝DINI03精密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

5、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视施工工况及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将采用定时与跟踪相结合的办法。

我院在签订合同进场后,进行基准点的布设,房屋建设期间,每加高2-3层观测一次,已封顶房屋每月观测一次;其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至沉降稳定。

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

6、建筑沉降稳定值的控制标准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根据《规范》要求,当最后lOO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7、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
所有监测项目,均在施工前取得经二次以上观测的初值。

所有监测成果均采用计算机处理打印,且在监测过程中每次观测后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一次监测报表;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
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在整个监测工作结束以后整理绘制各类监测点变化曲线图,并在两周内提交完整的技术报告书。

8、业主与施工单位应提供的配合要求
监测工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需各方共同协作,才能正常开展,尤其是监测点的设置与保护工作。

施工现场必须做到三通一平;建设方与各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对监测点加以保护。

在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建设方每天应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监测单位加密观测频次。

9、安全与文明施工
从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安全保护等方面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做到“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经常进行施工安全教育,选派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安全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