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3. 元朝的疆域范围是怎样的?
4. 元朝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5. 元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6. 元朝的文化有哪些成就?
7. 请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通过当堂检测,可以检验自己对元朝历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直观感受元朝的历史文化。
- 学生可以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刚刚结束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的教学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元朝的历史。现在,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我的教学感受,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信息化资源:
- 历史教育网站和在线历史学习平台。
- 与元朝历史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讲座等。
- 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研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 问题引导,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元朝历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例如通过地图展示元朝的疆域范围、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忽必烈的统治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策的影响、引入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展示元朝的经济和文化成就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历史状况,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汉隋唐宋等朝代的历史。

他们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较多,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难点:元朝的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

2.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3.学具:准备历史地图、时间线等学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如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状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内容有:元朝的统一与统治、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的边疆政策、元朝的经济与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元朝的历史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中央集权制度、边疆政策、经济与文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统一与统治2.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元朝的边疆政策4.元朝的经济与文化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史料分析法: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3.史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史料4.课件:精美的教学课件5.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与元朝相关的拓展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认识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2.了解元朝的制度和文化;3.掌握元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教学重点1.元朝的建立;2.元朝的统治特点;3.元朝的制度和文化;4.元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三、教学难点1.元朝统治特点的揭示;2.元朝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3.元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并与宋、金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引出元朝的统治特点。

2. 学习重点和难点(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3. 元朝的统治特点(20分钟)详细介绍元朝的统治特点,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展现元朝独特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4. 元朝的制度和文化(20分钟)介绍元朝时期的制度和文化,以制度和文化的变化为线索,分析元朝的演变过程,了解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5. 元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20分钟)探究元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了解下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学生提供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

6. 小结复习(5分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行联系,强化学生对元朝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态度;2.能力表现;3.课堂互动;4.思考与创新。

六、课后拓展1.搜集元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作品;2.了解元朝时期的故事和传说;3.分析元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和战争;4.讨论元朝结束的原因和影响。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老师们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元朝的统治措施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元朝的初步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2.难点: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素材:与元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4.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元朝的初步认识,然后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统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元朝的统治措施,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11课元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元朝在短时间内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2.掌握元朝的特点和特征。

3.理解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影响。

4.了解元朝对文化和科技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元朝的异族统治1.蒙古草原的分裂和统一。

2.元朝的建立和疆域扩展。

3.确定元朝的特点和特征。

2. 科举制度的重要性1.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2.元朝加强科举制度,并与宋代有所不同。

3.科举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3. 文化和科技的发展1.蒙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繁荣。

2.元代的科技成就:火药、指南车等。

3.印刷术的发明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出示元代的地图和建筑图片,带领学生回到元朝时期,引导他们了解元朝的特点和特征。

2. 讲授环节1.讲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者的背景。

2.介绍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解释科举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及其在元朝时期的贡献。

4.分析元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通过问题解答环节,巩固学生对元代与其他朝代的区别和特点的理解。

3.小组展示元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4. 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讨论,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元朝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组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等互动环节。

2.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以便教学设计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

3.通过讲解、互动和小组展示,检验学生对元代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态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帝国,认识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蒙古族生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播放《蒙古的兴起》视频。

提问:大家从刚才一段视频中得到哪些信息?新课讲解:一、“一代天骄”的崛起1、蒙古族的兴起教师:同学们看出了蒙古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马上民族,今天这个民族生活安定祥和,没有纷争。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七八百年以前,即12~13世纪的蒙古族人的话,你能想象出可能有的生活状态吗?教师:(小结并提问)当时蒙古各部之间相互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多年的部落战争使蒙古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他们渴望统一,是谁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呢?(成吉思汗。

)2、统一的蒙古政权问题: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的?学生活动:介绍成吉思汗是怎样从险恶的环境中由弱而强最终建立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横扫亚欧的。

引导学生得出成吉思汗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杰出的军事家;统一蒙古后建立了政权有效的管理了蒙古各部,为他的子孙最终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得出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的结论。

教师:蒙古政权建立后,四处征讨,蒙古铁骑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那么是他建立了元朝,统一了全国吗?(不是,而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完成了统一大业。

)二、忽必烈改制1、元朝统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断进行扩张战争,运用多媒体演示统一的过程,最后用颜色的同一来显示政权的统一,出示《元朝疆域》图,认识元帝国辽阔的地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
技能目标:知道元朝的民族融合情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元朝的行政措施;
教学难点:知道元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吗?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疆域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元朝的统治》;
二、元朝的疆域:
师:课件出示元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疆域范围如何?在元朝各民族是如何实现交融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元朝的治理举措: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元朝的疆域状况。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特别是在行政举措方面,比较前面的其他朝代有何创新?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在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展现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元朝的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元朝这一时期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史实来认识和理解元朝的统治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元朝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特点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及统治特点,掌握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及统治特点;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元朝统治特点的深入理解;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及统治特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4.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

2.资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掌握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掌握元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对比分析法:比较元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的版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最新新版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最新新版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元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二)西藏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统治的)
教师讲述:元朝是如何管辖西藏的
调研结论: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
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教后反思
500元以上1224%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一)台湾
(一)对“漂亮女生”饰品店的分析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解读
3、竞争对手分析材料: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2、新课讲授
关于DIY手工艺制品的消费调查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对大学生创业采取了政策倾斜: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但此项优惠不适用于建筑、娱乐和广告等行业。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docx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docx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XXX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教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教师: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史实,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政权,元朝统一全国,辗域幅员辽阔。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真话,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暧。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整的管辖。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练习题教学设计个性设计一、激情导入引课明标引导学生回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内容。

然后提问: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采用了什么方法巩固统治吗?现在我们将通过学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来了解一下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配套练习册自主导学。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之间相互检查配套练习册自主研讨完成情况,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请教老师。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一、元朝飕域和民族融合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膻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多媒体呈现元朝整城图]师:阅读元朝疆域图。

回答教材P52“问题思考”。

生:元朝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市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师:元朝时期整域辽阔,不同民模之间人口相互流动,逐渐融合,融合的表现有哪些?有什么意义?生:元朝时候,边会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元朝的统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复杂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方面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元朝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疆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朝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制度。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3.网络资源:搜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文献、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元朝相关的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元朝的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三、加强
对西藏的管
辖, 西藏成为元朝的
正式行政
区, 四、加强对琉球
的管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在做一简单说明:
教师: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中书省所控制的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北京附近, 山东也属于其控制范围, 当时最大的一个行省是岭北行省, 做小的是
江浙行省。

管理西藏的成为宣政院, 管理琉球及现在台湾的是澎湖巡检
司。

管理新疆的是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

设问: 通过学习, 元朝的行省和现在的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行省制度的设立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学生:我国行政区的设立, 始于隋朝。

过渡: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对全国实现了有效的统治
过渡: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对全国实现了有效的统治后对比得出来结论, 从而引出铁木真, 体现铁木真对蒙古族的贡献之大。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统治状况,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元朝的历史相对于其他朝代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背景。

2.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

3.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2.讨论法:学生就元朝的统治特点、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元朝的统治政策及其效果。

4.图片展示法:展示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图片,增强学生对元朝历史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

2.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历史图片:收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4.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等,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目标(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本课的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重、难点的解析: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了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歌曲《草原风情》,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配音乐出示课题)第13课元朝的统治一、蒙古的兴起(板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显示北朝民族《敕勒歌》配音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放录像,介绍蒙古族的由来及发展)师提问: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生看录像,结合教材回答)(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民族兴起并统一全国的过程?
二次备课
二、整体感知 2、本课共有几目,分别是什么? 三、自主教学,合作探究 (一) 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阅读教材 51 页, 找出下列问题) 3、元朝的疆域 ① 从教材《元朝疆域图》 (1330 年)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元朝疆域_________,超越了______和_______。 ②与汉唐时期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何拓展?地位怎样? 今天的_____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及 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_______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③元朝的建立有何突出特点?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___个由_________贵族为主建立的 全国性的_______王朝。 ④元朝的疆域是怎样的?结合地理知识,制作元朝疆域的简 易示意图。 A C B 4、元朝的民族融合 ①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 发展与融合。具体表现有哪些? A: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 _____ 和 _____,同______等杂居相处。 B: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 活,已同_______没有什么区别。 D
形成性测试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目标导学
电子稿教案
C: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____、_____、 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 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二)行省制度(阅读教材第 52 页,找出下列问题)
5、看图识史---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个王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 忽必烈是在什么人的帮助下,参照什么方式建立的? ②这一制度在中央设置了哪些机构?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③中书省直辖地包括哪些地方(填在图中)?被称为什么? ④除中书省直辖地、吐蕃、畏兀尔外,元朝还在其他地区设 置了多少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还有哪些地放方机构? ⑤元朝“中书省-行中书省”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 称为什么?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作用:便利了中央对 ______ 的管理,使中 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加强了_______。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教材第 53 页) 6、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策略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7、台湾在元朝被称之为什么?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管 辖的?有何影响? 8、元朝对西域是如何进行管辖的呢? 9、元朝是如何对西藏进行管辖的?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有什么 意义? 元朝时设置________,通过_______管辖西藏,负 责西藏各项军民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_______直接管辖 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0、元朝加强边疆管理有何意义? 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_____和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元朝的海外贸易》和《元曲选读》,让学生了解元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情况以及元曲的艺术特点。
-视频资源:《元朝的建筑工程》纪录片,展示元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和风格,如大都城、赵州桥等。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寻找元朝时期的历史痕迹。
2.拓展要求:
-学生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并做好学习笔记。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近距离接触元朝时期的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如元朝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文化成就等),深入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元朝的历史风貌,提高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行省制度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
-民族融合
-文化成就:元曲、建筑艺术
②重点词句:
-成吉思汗、忽必烈
-大都、行省、科举
-海外贸易、丝绸之路
-蒙古族、汉族、回族
- "马可·波罗游记"、元曲选段
③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内容和辅助信息。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挂图、元朝时期文物模型。
2.软件资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教学课件、历史视频资料。
3.课程平台:学校局域网教学平台、课堂互动软件。
4.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历史专题学习网站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5.教学手段:分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模拟。
4.课堂小结
5.课后作业

最新11.《元朝的统治》教案

最新11.《元朝的统治》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案课题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时年级七年级备课人授课人授课班级历史核心素养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2、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的相关史实3、正确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讲授新课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展示元朝形势图(疆域图)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形成时空观,了解元朝的具体疆域位置,知道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思考: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在地图上展示学生说的这些拓展地区)3、民族融合师: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那么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提示: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二、行省制度展示元朝疆域图和忽必烈,以及他的烦恼:幸福的烦恼啊!这么辽阔的疆域,该如何治理呢?1、巩固统治措施——中央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了解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学生:回族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等职责)2、巩固统治措施——地方(行省)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

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3、设立行省制度的意义展示两段史料,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①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②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背景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方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州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学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 内容
主备人
王其金 辅备人
车炳红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 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 目 标 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 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教后 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 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 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教学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重点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难点
个性化备课
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多媒体展示元朝的政府机构设置简图)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 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 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 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 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目标导学三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一)台湾 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解读 材料: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 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 相望,总面积约 3.6 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 等 21 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4 个岛屿。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根据材料和 课本知识,说出元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 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二)西藏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统治的) 教师讲述:元朝是如何管辖西藏的 (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 驻军队。)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 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目标导学二 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 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 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 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行省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 56 个民族。在这些民族
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 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 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 生第二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