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与道德(西方的视野)
文学与道德
谢 谢 观 看
•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 (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 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 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 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 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 为文景之治
(正)感动中国之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 事迹简介: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 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 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 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 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坚持 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 就在那时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 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 妞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 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 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 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 了“爸爸、妈妈”。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 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 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 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 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物质生 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 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 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 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
总结:
•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范跑跑、 药家鑫等事件违背了人们的道德观,遭到 人们的唾骂,文学作品将他们批判。而流 传中华几千年的《二十四孝》和一年一度 的《感动中国》,让人们加以歌颂,永载 史册,进入文学作品中,影响人们,成为 一名遵纪、守法、有爱心、有责任、有道 德的公民。所以我认为文学作品是符合当 时道德规范的,是教人学好的东西。
(一)关注身边
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
道德批评
道德批评道德批评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批评模式,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一度占据重要位置。
道德批评主张将文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
一、文学与道德所谓道德,一般定义为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自我意识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正常关系的规范体系。
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总是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人与人的关系进而组成为社会。
要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就需要相应的规范体系。
道德就是这样一种规范体系。
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保证。
人与人关系最基本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主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尚书·舜典》)与社会相关,中国古代又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规定,是为“三纲”。
这些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中国古代除君臣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外,还有其他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因事、因时、因地而异,错综复杂。
维持这些关系的规范不能太具体,否则没有普遍的适应性;但又要有可操作性。
这就需要既是道德规范,又可作为内在道德追求的道德人格来实现。
于是中国古代除“三纲”之外,又有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这显然适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所有关系。
这“五常之道”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还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但对于具有道德自觉的人来说,则是具有人生价值、可以满足精神需要的道德人格。
西方用以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的方式有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近代以来则强调用人的理性对个人的冲动和欲望加以“内在控制”。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四种基本道德:智慧、公正、节制和勇敢,与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有一定区别,特别是在“善”的强调上。
无论如何,中西方道德体系的两大支柱都应该是正义和善良。
道德深入地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各个方面,维持着这些关系。
但道德并不能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方面发生作用。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
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
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
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干、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例证:“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实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的。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
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雅俗文论话语反思——以本雅明“光晕”理论为参照
21 0 2年 3月
社会 科 学家
S OCI S ENTI T AL CI S
M ar, 1 . 20 2
( 3期 , 第 总第 19期 ) 7
一
功 利 与审 美的 度——“ 光晕 " 与 “ 雅正” 雅” 是“ 的最初涵义 。“ 正式出现于《 雅” 诗 “ 雅正 ” 经》指与“ ”“ ” 区别 的宫廷之乐( , 风 、颂 相 雅乐 ) 以周 ,
一
过秋 千去 ” 有我 之境 ” 的“ 。
、
王 朝所 在 地 秦 地 的音 调 和 语 言作 为典 范 。 因此 有 正 本雅明思想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 , 著作中却 统、官方” “ 和尊贵之意。 之后经由孔子等定 向阐释 , 成
收 稿 日期 :0 1 0 — 5 2 1- 3 1
基金项 目: 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教 中国文学经典研究 的西方视野转换 》批准号 :o J 7 10 , 1x c 50 8
作者 简介 : 续静 (9 8 )女 , 17 一 , 山东临沂人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与世界 文学 专业 20 0 9级博士 , 究方向 : 研 比较 文学 与比较诗学 。
文章 编号:0 2 3 4 (0 2 0 — 13 0 10 — 2 0 2 1 )3 0 3- 4
雅 与俗 是 中国文论 话 语 ( 虚与 实 、 如 静与 动 、 与 体 现诗 性 思维 与文 学色 彩 , 长 以碎 片式 的人 生 体验 小 擅 大 、 与多等 ) 少 中极其 重要 的一 对 , 者对立统 一 、 二 互相 揭示真理。这在西方严密、 系统 的科学研究背景下显 渗 透 和转 化 。在 当代 文化 转型期 , 俗 矛盾 中产 生 的 得 另类 ,却 与中 国文论 思维和话语 方式颇有神 似 。 雅 系列 新 问题 呼 唤有力 的文论话 语 予 以表述 和支 撑 。 “ ” 维 、 象 思 隐喻 和寓 言 使 其 美 学 思想 呈 现扑 朔 迷 离 、 法兰克福学派 的瓦尔特 ・ 本雅明对于如何处理雅与俗 意在 言外 的特点 。 本雅 明表 现 出对西 方雅 俗关 系演 进 的关系 , 有一些较亲和且具建设性的观点。一如同派 史 的准确 把握 及对 雅俗 问题 的敏锐 洞 察 力 和预 见力 。 的其他学者 , 本雅明严厉批判资本 主义现代性 : 批判 雅俗关 系在主体层面涉及创作者和接受者 , 在对象层 阶级 分 化 造 成 的罪 恶 ,反 感劳 动 分 工造 成 的人 的 异 面上涉及艺术的内容 、 实质和功能等 。 化, 体验 到商 品拜物教给人带来 的麻醉效果 , 不满于 本雅明仔细区分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 前者具 工业化时代的快节奏带给人群 的僵化与空 间的被挤 有膜拜价值 , 后者则具有展示价值。光晕 ar)是描 “ ua ” 压 。不 同的是 , 他对 现代艺术 、 大众文 化 的态度 更 明智 述传统艺术品质的关键范畴 ,用来 区别于复制艺术 。 并具有前瞻性 , 非决然地批判 : 并 既追怀传统 的高雅 他对 “ 光晕 ” 了这样 的描述 :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 作 “ 艺术 , 也看到蕴藏在大众文化中的强大能量。本雅明 觉上如 此贴 近之 物 的独一无 二 的显 现 。” 光晕 ” 征 特 进入 中国多年 , 学者们仍在熟悉 又陌生 、 爱恨交加的 如下 : 它具 有 神 秘性 , 鉴 赏 者产 生 不 可 接 近 感 和 膜 使 心态下不断地靠近他 , 解读他 , 想运用他 的理论却发 拜 感 ; 只可 意会 , 它 不可 言传 ; 具 有 独 一无 二 性 、 它 此 现 并不 容 易 。瓦 尔特 ・ 本雅 明对 处理 雅俗 关 系表 明过 时此亥性和本真性 。古希腊除青铜器 、 0 陶器和硬币外 较具建设 性 的立场 和观 点 。本文拈 出本雅 明“ 光晕 ” 范 的多数艺术都是“ 光晕 ” 艺术 。 光晕” “ 与中国文论话语 畴, 与中国文论 “ 雅论 ” 几个范畴进行 比较 , 发现中西方 有异 曲同工之妙 , 如钟嵘“ 然英 旨”“ 自 、直寻” 司空图 , 文论话语在对话中的适应性与龃龉 ; 话语重建应该立 “ 中之音 , 空 相中之色 , 中之月 , 水 镜中之象”严羽“ , 羚 足中国文论 , 当发掘西方文论话语中的共鸣点。 适 羊挂角 , 无迹可求” 王国维 “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
《文学与伦理》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文学与伦理》章节测试题及答案11课程主旨与安排1、【单选题】以赛亚•柏林认为,俄罗斯人拥有用()来思考的特性。
A、史学B、哲学*法学D、文学我的答案:D2、【单选题】何老师认为,中国古人在人文学科中的()方面最强。
A、文学B、法学C、史学D、哲学我的答案:C3、【单选题】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的思想家。
A、独白型B、问题型U活跃型D s独断型我的答案:B4、【判断题】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我的答案:√5、【判断题】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我的答案:√12参考书目1【单选题】韦伯认为,()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概括。
A、发展B、贫富C、脱魅D、战争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下列著作中,属于托尔斯泰的是0。
A、《安徒生童话》B、《安娜•卡列尼娜》C、《红与黑》D、《欧也妮•葛朗台》我的答案:B3、【多选题】下列著作中,属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有()。
A、《罪与罚》B、《卡拉马佐夫兄弟》C、《复活》D、《战争与和平》我的答案:AB4、【判断题】何老师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
()我的答案:√5、【判断题】《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托尔斯泰。
()我的答案:√1.3 文学与伦理的关系1【单选题】伦理学主要处理价值问题和0。
A、道德问题B、社会问题C、人伦问题D s规范问题我的答案:D2、【单选题】传统伦理学以()为中心。
A、正义B、应当C、至善D、博爱我的答案:C3、【判断题】善与正当的关系构成了现代伦理学的主要问题。
()我的答案:√4、【判断题】社会共识只能建立在行为规范上。
()我的答案:√1.4 文学与伦理的意义1【单选题】在下列学科中,()可能是人最早进入的。
A、哲学B、文学C、数学D、天文我的答案:B2、【单选题】《安提戈涅》的作者是0。
A、索福克勒斯B、埃斯库罗斯C、欧里庇得斯D、毕达哥拉斯我的答案:AA、同情心B、恻隐心C、正义感D、羞愧感我的答案:C4、【判断题】何怀宏老师认为,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文学或诗的年龄。
文学中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
文学中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在文学中,道德伦理与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通过展现故事、塑造人物、探讨社会问题等方式,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
本文将以多个角度探讨文学中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首先,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人文学科,常常探讨人类行为的道德性质。
文学作品通过讲述故事、展示人物性格和行为,向读者提供了许多实例来思考和审视道德问题。
例如,经典作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朱尔南和尚·尚蒂依赖欺骗和背叛来实现个人目标,这引发了读者对于他们行为道德性质的深入思考。
类似地,《傲慢与偏见》中的吉英小姐,在面对婚姻选择时,她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因为经济利益而困扰,引发读者对于个人道德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其次,文学作品也常常通过道德冲突来呈现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点。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观音菩萨在追求同一目标时,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差异,这导致了许多冲突和矛盾,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不同价值观间的权衡与选择的思考。
类似地,《格列佛游记》通过描述格列佛在异世界中的冒险,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导读者思考多元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
此外,文学作品也通过道德伦理与价值观的呈现,提供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例如,《1984》这部反乌托邦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极权主义社会,呈现了权力滥用、思想控制以及个人自由的剥夺等伦理问题,向读者警示了当代社会中的道德危机。
类似地,《水浒传》以英雄豪杰为主题,通过揭示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呼吁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于社会问题与伦理困境的思考。
总之,在文学作品中,道德伦理与价值观的存在极为重要。
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社会背景的描写,文学作品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多种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还引发了读者对于伦理与价值之间关系的思考。
伊格尔顿的“文学与道德”观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31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 2021伊格尔顿的“文学与道德”观郭 玉 生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摘□要: 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的立场,吸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思想,认为文学运用仪式、表演、修辞、话语等多种手段,建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
一方面在言语行为中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即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最高的善,另一方面通过读者不断体味文学作品所展示的言语行为,对社会产生道德效应,修复人类生存处境。
因此,文学成为了在言语行为中自我实现、自我完成的事件,而道德性是构成文学共相的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应对和处理现实问题的策略,道德意义在此具有关键作用。
伊格尔顿高度评价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怜悯”与“恐惧”的悲剧观念,但他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理解德性,认为应该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揭示德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呈现,具有互惠性。
基于此,伊格尔顿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述了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悲剧的伦理功能。
关键词: “理论之后”;伊格尔顿;文学;道德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21)02-0131-10伊格尔顿在2003年出版的《理论之后》中对以“文化理论”为代表的当代理论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他认为“文化理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裹挟下趋向于欲望化、官能化、肉身化,远离政治批评,对于真理、道德、公正、人性等问题或者避而不谈,或者保持沉默,或者观点肤浅,无法使人类获得自由与幸福。
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的立场强调,“理论之后”并不意味着理论的终结,而是要求理论重新思考政治、道德、正义、幸福等重大问题,在永恒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变化的社会现实之间建立平衡,进而理解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现代文学与道德价值观
现代文学与道德价值观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快节奏的时代,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对于塑造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文学与道德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现代文学在传递和塑造道德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首先,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直观地展现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通过描述各种不同的道德困境和人物行为,现代文学引发了人们对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思考。
例如,小说《人生》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道德选择和内心挣扎,引发了读者对于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和辨析。
这种思考过程不仅拓宽了人们的道德视野,也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行为的关注。
其次,现代文学还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为道德价值观的传递和塑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道德挑战,例如道德沦丧、道德冲突等。
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备了批判和反思社会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描述和挖掘,现代文学能够深入地探求其背后的道德问题,并以此激发人们的道德思考和反思。
例如,小说《平凡的世界》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奋斗和道德选择,引发了读者对于家庭、友情、爱情等道德议题的思考和思索。
此外,现代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道德价值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铺陈,将道德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作品的核心元素。
通过塑造正直、勇敢、忠诚等道德品质的形象,现代文学为人们树立了一种道德典范,激励人们追求并实践这些价值观。
例如,在小说《茶馆》中,作者通过刻画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展现了道德底线的重要性,并为人们树立了一种正义、仁爱等道德观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文学并非单一地推崇某种特定的道德价值观,而是通过多样性的表达和展现,鼓励人们思考和选择符合自身价值观的道德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价值观存在多样性和相对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个体对于道德的认同也存在差异。
文学与伦理知识点总结
文学与伦理知识点总结一、文学与伦理关系文学与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往往在描述人类的行为和思想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伦理道德的思考。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和事件往往反映出了作者对伦理价值观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现状。
因此,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审美的艺术表达,也是一种道德伦理的反映。
二、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道德在文学作品中,伦理道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作家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表现出了他对伦理道德的看法。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揭示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古代女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和演变;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对祥子的塑造,反映了旧时社会底层人物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生存状态。
三、文学作品中的伦理价值观文学作品中的伦理价值观是作品的一种内在价值,它体现了作者对伦理道德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中的伦理价值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四、文学的伦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意义的故事,更是一种对读者进行伦理教育的手段。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伦理道德的看法,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道德启示和道德教育。
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钢琴教师》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的描写,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观念,对读者进行了深刻的伦理教育。
五、文学与伦理问题的探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会通过对伦理问题的探讨,来表现其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态度。
通过作品中对伦理问题的描述和揭示,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态度,同时也可以对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试验》,罗曼·罗兰通过对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对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六、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道德与社会现实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道德往往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学的审美与道德关系论析
理论家也纷纷重新关注文学的伦理价值ꎬ由此形成
二» 中评价« 诗经» :“ 诗三百ꎬ一言以蔽之ꎬ曰:‘ 思无
了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伦理转向ꎮ 国内学界也出现了
邪’ ꎮ” 意为« 诗经» 从总的来说“ 思想纯正” [4]11 ꎮ 朱
收稿日期:2023-10-08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中国小说插图叙事的语图互文机制研究” ( SK2020A0132) ꎮ
思考上ꎮ
一、审美与道德关系的历史溯源
在中西方的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中ꎬ审美和道德
关系的探究是一个基本理论命题ꎮ 就中国传统文化
实际上ꎬ不仅伊格尔顿ꎬ还有沃尔夫冈 韦尔
的历史溯源来看ꎬ自先秦时期ꎬ儒家思想已将文学与
施、玛莎努斯鲍姆、韦恩布斯、米歇尔福柯等
道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ꎮ 孔子在« 论语为政篇第
的主流占据文学思想的重要位置ꎬ使得中国的文学
观念一直和道德教化密切地交织在一起ꎬ重视文学
望” [12]155 ꎮ 到中世纪ꎬ宗教力量强盛ꎬ许多欧洲诗人
教教义 阐 释ꎬ 表 达 对 道 德 丧 失 的 愤 怒 [13]32 ꎮ 18 世
纪ꎬ康德对艺术和伦理的思考最终落脚于“ 美是道
德的象征” 的断语中ꎮ 康德认为艺术“ 直接或间接
到自身ꎮ 借助情感的双向流动ꎬ戏剧演员与观众、局
文被视为轮辕的装饰ꎬ道被比喻为
中人与局外人、叙事者与接受者等等的情感应和达
车ꎮ 周敦颐认为应当文道合一ꎬ既要有内在的道德
到交融共鸣ꎬ从而在戏剧表演中完成集体的道德教
充实ꎬ也要有外在的审美形式ꎬ只有二者合一才能传
育仪式ꎮ
道德ꎬ实也ꎮ”
[7]46
承久远ꎮ 这一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核心的文论观点早
高中文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文学选修4第二章的知识点。
一、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文学的社会功能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可以承载和表达社会、历史、道德、人性等方面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可以给人带来欣赏、鉴赏和审美的享受。
二、文学与社会1. 文学与社会发展: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时代的特征和社会问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思考问题。
2. 文学的社会批判作用:文学作品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透视和批判,引起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三、文学理论与批评1. 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结构,重视对作品材料的分析和创新性的审美体验。
2.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倡导揭示社会真实和现实主义表达方式,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批判和反思,达到改革和进步的目的。
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质疑主观真理、故事性和中心性,追求多样性、变异性和相对真理,强调对文本的解构和重建。
4. 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批评、文化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心理批评等。
四、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1. 传统文学:指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和文学传统,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现代文学: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思想和价值观,比如《骆驼祥子》、《活着》等。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和文体:包括骈文、韵文、散文、小说、诗歌、剧本等不同的文学形式。
2. 文学名著: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白鹿原》等。
3. 著名作家:包括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和代表作品的作家,如鲁迅、莎士比亚、狄更斯等。
以上是高中文学选修4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与道德
价值标准上的差异。 运转的方式不同。
3、文学学与道德的相通
他只要是人,就不能逃避做人的责任,
就必须把艺术本身——现在和将来都不是
道德与文学没有任何关系 道德是对文学的损害
如 还 是 是 一 不 是 一 而 我宁愿为你付出全部心血 山 是 十 我 定 然 我 定 候 百 那 六 所 有 那 所 有 鸟 纵然你的冷笑是令人难耐的凛冽 合 些 岁 必 些 样 无 些 都 般 美 时 须 什 快 能 什 能 我每次面对不变的冷漠 的 丽 的 放 么 都 为 么 飞 已 力 任凭漫天风雪也难将爱火熄灭 回 秘 的 那 弃 本 的 错 的 故 密 日 过 乡 我虔诚的等待定会终生不懈 记 紧信热情能把冷冻的心融解 " 我忍受无尽的严寒 不 然 循 序 生 长 是 我 所 不 能 了 解 的
客观上许多作品也起到了教化作用
艺术是情感的传达,文艺能对欣赏者的感情发生直接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 的影响。因此,一个不道德的作家所创作的自我放纵的作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诗大序 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 品,极有可能把他个人不道德的情感传染给读者。从这个 文艺滋长了人们的怠惰与奢侈、虚饰与矫情、猜忌 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 角度说,在他那个时代的作品那些被评为伟大艺术的大多 与冷酷,因而腐蚀了人的灵魂,败坏了风俗。 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 数作品都是有害无益的,包括他自己的《安娜· 卡列尼娜》 卢梭· 科学与艺术的进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净化了风俗 解放而斗争。 和《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什么是艺术
文学与道德
文学与道德星岛环球网 文学与道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学的道德属性是文学的社会属性之一,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亦是文学突出的功能之一;文学的道德化和文学化的道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厘清二者的关系,不仅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同时对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卜召林等著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道德》(新华出版社出版)即是这样一部学术专著。
该书深化了二十世纪文学与道德关系研究,填补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文学与道德关系研究的某些空白。
尤其是对二十世纪初叶和二十世纪末叶文学中道德表现的再次勘探和首次命名,意义深远。
“个体主体道德观”、“群体主体道德观”、“类主体道德观”概念的提出和引入,不仅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创新性,恐怕在伦理道德研究层面亦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每编分别针对二十世纪文学中所表现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国家思想、无政府主义、家族思想、集体主义、货币哲学等思想意识与新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探讨,试图摸清中国新道德的发展脉络与业已形成的德性原则,并对之进行了学理性的评价与言说。
虽然有些结论尚有较大的讨论空间,但其论之有据,言之有理。
断语多建立在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且辅之以厚实的资料支撑和生动的文学文本阐释,因此,立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该书在解决创作主体的艺术良知与社会道德良心矛盾关系方面,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创作主体的艺术良知与社会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历来非常复杂,也是长期困扰创作主体的一个悖论性问题。
如何较好地处理文学创作主体的艺术良知与道德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艺术良知与社会道德良心的和谐共生,良性共存,该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世纪之交,中国东部沿海开放都市,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期,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娱乐道德盛行。
而有许多都市文学创造主体缺乏必要的艺术良知和社会良心,不仅对都市文化中出现的道德水平线下的许多行为毫不谴责,相反却津津乐道,在其文学文本中大肆渲染。
文学与道德——精选推荐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文学的问题长久存在,关于文学与道德的争论也存在已久,文学是促进道德的发展,还是阻碍道德的发展,道德是否为文学的源泉,道德和文学是否相互相生,这些问题一直被人们所探讨,道德和文学都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本文详细介绍了道德和文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关系,进而着重强调了文学在道德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学;道德;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一、文学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文学的特点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是人类精神自我追问的一种存在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
文学是人的精神产品,人是德性的存在物,所以在文学的视野里,任何外在的社会规范、道德禁律、行为标准,都被置于人的目的之下,文学来自于并时时体现着对人的关怀,人类从文学中感知着人与人存在的社会,体现着德性。
第六章 文学与文化、道德及意识形态
文学的文化研究
•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研究 文学,不仅仅研究经典的 文学作品,而是将视角触 及到与文学相关的更为广 阔的大众文化领域:如广 告、电视肥皂剧、MTV、流 行歌曲、麦当劳和酒吧等 当代流行的文化现象,这 些文化现象与种族、性别、 权利的关系。 • 文艺学的划界,越界和扩 界问题。
文化研究的兴起
文化研究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英国,其 先驱人物是威廉姆斯(R.Williams)与霍加特 (R.Hoggart) 。霍加特创办了英国伯明翰当 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这是第一个正式 成立的"文化研究"机构。霍加特《文化的 用途》,威廉斯《漫长的革命》,汤普森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几本书为英 国文化研究作了奠基性的工作。
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学的发展演化
•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众文化的萌芽阶段。 港台抒情歌曲、电视剧、港台言情小说等、 摇滚乐。 • 2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城市大众文化迅速扩 张、全面登堂入室的时代。电子传媒的时 代。文化产业的出现。 • 21世纪初深入发展。网络文学和“大话”、 “歪说”和“水煮麻辣”等文化现象。
文化研究的特点
• 不重历史经典作品,而重以影视为主要媒 介的当代大众文化。 • 注重边缘文化、亚文化,如工人阶级文化、 女性文化、后殖民主义文化等。 • 关注文学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关注文化 中的权力关系和机制运作等。 • 提倡跨学科、超学科的研究方法。
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学
• 它是商业消费主义时 代的产物 。 • 它是与现代的传播媒 介相结合的大批量生 产与消费的产品。 • 具有较为稳固的创作 程式,给受众以某种 直接的感官经验的冲 击 。 • 谋求最大化的商业利 润。
道德和文学(西蒙娜薇依)
道德和文学(西蒙娜薇依)善,没有什么比它更美丽,更精彩,更清新持久,更令人惊讶,充满甜蜜和永远的狂喜。
恶,沙漠都不比它更枯燥,单调,令人厌倦。
这就是关于真正的善恶的真理。
而虚构的善恶则相反。
虚构的善令人厌倦,平平无奇;虚构的恶则形形色色,充满诱惑,迷人,深刻,充满了魅力。
这是因为在现实中有一些不可能在小说中实现的必然性和不可能性,就像制约我们的地心引力无法把图画中的物体拽下来一样。
在分割天和地的空间里,物很容易就落下来,事实上,只要没有支撑,它们就不可避免地落下来;它们从来不会上升,即使用千辛万苦造出的装置,也只能上升那么一点。
一个人沿着梯子往下,踏空了掉下来,即使我们第一次看到,也不过是一件悲伤或无趣的小事。
但若是一个人在如梯的天上行走,进入云层,然后下来,那么他可以每天,每时,每刻都那么做,我们也从不会倦于观看。
纯粹的善也是一样;因为如地心引力一般强大的必然性使得人们与邪恶为伍,不给与他任何的善,或者给予他的善也必然是局限于最狭窄的范围之内,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可能获得,却还是受了邪恶的污染和掺杂。
但如果我想画一副图,描绘一个人走入云端,那么它就毫无趣味。
那是一件只有在现实中发生才会引人兴趣的事。
非现实性剥夺了善的所有的价值。
一个人用正常姿势走路不会引起关注的兴趣,但若是人疯狂地又蹦又跳,就会让我困惑几分钟。
而如果我注意到这两者是光脚在烧红的煤上动,那么我的反应就又会不同。
后者跳跃的动作变得令人恐惧,观看它让人难以承受;而另一方面,我却会从那恐怖、单调、不变的节奏的后边,用充满激情的目光盯着那个用自然的步伐走路的人。
所以恶,只要是虚构的,就能用它所呈现的,似乎全从幻想生出的多种形式,引发人们的兴趣。
然而与现实不可分割的必然性完全抵消了这种兴趣。
其简单性使虚构的善变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力,却使现实中的真正的善变成深不可测的奇迹。
因此,非道德性似乎与主要由虚构作品组成的文学不可分割。
批评某些作家,说其不道德,是完全错误的,除非同时批评他们作为作家的事实本身,十七世纪有勇气成为作家的那些人就是例子。
文学与道德观念
文学与道德观念文学与道德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文学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故事的艺术形式,而道德观念则是指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认知和价值观。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和表达观点来传递道德观念,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文学作品通常包含道德观念的探讨。
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都可以通过情节、对话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道德抉择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道德观念,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决策。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代表不同的道德观念。
作者通过塑造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向读者传递道德价值观。
例如,一个正义勇敢的主人公可以激励读者追求正义和勇敢,而一个自私卑鄙的反派则可以让读者反思道德败坏的危害。
文学作品的情节和故事情节也是表达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
通过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成长,作者可以向读者传达道德观念。
例如,一个关于友谊、忠诚和背叛的故事可以让读者思考道德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也是传递道德观念的途径。
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人性的看法和批判,引导读者思考道德问题。
例如,一部揭示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小说可以让读者反思社会道德的责任和改变。
综上所述,文学与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情节故事、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传递作者的道德观念,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接触到丰富的道德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习题及方法:1.习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体现了哪种道德观念?解题方法:通过阅读《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互动情节,分析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表现,结合作品中的描述和人物性格,判断其体现的道德观念。
答案: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体现了真挚的爱情道德观念。
2.习题:《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复仇而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这反映了哪种道德观念?解题方法:通过阅读《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复仇的过程和内心独白,分析其面临的道德抉择和内心的挣扎,判断其反映的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或事,在正确的动机驱使
下,以适当的方式表露诸如此类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
“情感的积淀,犹动魄的庄严灿烂的图画。在
他看来,一切艺术,尤其是古希腊的悲剧,就是苦于道德观 的日暮途穷,把世界翻成艺术的意象来解救苦恼。”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克罗齐
• “艺术活动不是一种道德活动„„直觉就其为认识活 动来说,是和任何实践活动相对立的。而实际上,正 如远古时代就已指出的那样,艺术并不是起于意志; 善良的意志能造就一个诚实的人,却不见得能造就一
• 著名的智者、职业演说家依梭克拉特(Isocrates,公 元前436-前338年)把艺术分为两类:“艺术既有用 来创造生活必需品的,也有专门用来愉悦的。”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对于任何目的来说,有用就是美。”
苏格拉底
• 色诺芬的《会饮》中,苏格拉底与克里托布鲁比美
• [苏格拉底]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我们的眼睛使用 时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 [克里托布鲁]当然是用来看东西的。 •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的眼睛 比你们大家的美。
作品被评价时,道德批评是不恰当的。或者,换句话说,
道德与艺术没有真正的关联。”
古希腊
• 把真善美并列的最早例证似可追溯至苏格拉底,但在
古典世界中,“道德上和实用上的判断”是高于审美 判断的,尽管在古希腊哲学中“美”、“善”范畴存 在同义使用的情况,但笼统说来,在希腊的思想世界 中,“美”从属于“真”和“善”。
古希腊
• 鲍桑葵归结古希腊关于美的三大原则:道德主义原则
、形而上学原则和审美原则,道德主义原则处于首要 位置。 • Ⅰ.道德主义原则。从道德上来说,艺术上的再现在内 容方面,必须按照和实际生活中一样的道德标准来评
判。
古希腊
“道德上和实用上的判断是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
第一个智慧的果实。在美的世界同作为实际行动的手 段和目的的对象还没有截然分开的时候,这种判断也 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美的世界上来。„„本来,一个 人只要能把形象和对象区别开来,迟早也必然会逐渐
不好的结果。它会骚乱人的心绪,破坏人的正常欲念 ,既有害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无益于群体或社团的 利益。因此,人们应该通过无害的途经把这些不必要 的积淀(或消极因素)宣泄出去。”
贺拉斯
“罗马批评家贺拉斯(Hor
ace)在文艺中见出两重 功能,第一是教训,其 次才是发生快感。这种 见解后来成为假古典派
• 形式主义 • 桑克蒂斯(1817-1883):意大利形式主义批评家 • 克罗齐:“桑克蒂斯把艺术搞成纯粹的形式(用他所 用的词)即作为纯粹的直觉,他开创的批评是反对一 切功利主义、道德主义和概念主义的。”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罗杰·弗莱:
• 艺术分为纯粹艺术和非纯粹艺术,前者与道德无涉, 后者与道德相关。 • 克莱夫·贝尔: •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真(知)
• 《纯粹理性批评》 • 《判断力批判》 • 《实践理性批判》
美(情)
善(意)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歌德
• “向艺术家要求道德目的,等于是毁坏他的手艺。” (《诗与真》)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黑格尔
• “如果艺术的目的被狭窄化为教益,上文所说的快感、 娱乐、消遣就被看成本身无关重要的东西了,附庸于教 益,在那教益里才能找到它们存在的理由了。这就等于 说,艺术没有自己的定性,也没有自己的目的,只是作
卢梭
“才华出众的莫里哀的戏剧是一所教唆干坏事和败坏风
俗的学校,甚至比那些宣传恶德的书还要危险。” ( 《论戏剧》) “艺术还没有能塑造我们的风格,没有教导我们的感情 使用一种造作的语言之前,人类的风尚是粗朴的、自
然的。”
卢梭
• “疑虑、猜忌、恐怖、冷酷、戒惧、仇恨与奸诈永远会
隐藏在礼仪的那种虚伪的面目下面,隐藏在被我们夸耀 为我们时代文明的根据的那种文质彬彬的背后。” • “我们的灵魂是随着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术之臻于完 美而越发腐败”,“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
想国。 • ‚我们终于可以说,不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是 正确的,因为他会把灵魂的低劣成分激发、培育起来 ,而灵魂低劣成分的强化会导致理性部分的毁灭,就
好比把一个城邦的权力交给坏人,就会颠覆城邦,危
害城邦里的好人。‛
柏拉图
‚以同样的方式我们要说,模仿的诗人通过制造一个远
离真实的影像,讨好那个不能辨别大小、把同一事物 一会儿说成大一会儿说成小的无理性的部分,在每个 人的灵魂里建起一个邪恶的体制。‛
的金科玉律。”
贺拉斯
贺拉斯《诗艺》: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 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如果是一出毫 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 ;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
顾。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
众望。‛
卢梭
• 卢梭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道德堕落的根源。
文学与道德:西方视野
王宏超
2013
文艺与道德
思考: 你如何看待文学和道德关系?
文艺与道德
“一方面,从柏拉图开始,许多哲学家就轻视艺术可以作为
道德教育资源的认识资格,并主张作为对道德生活的指导 ,艺术几乎不能提供什么。也就是说,艺术与道德无关。 另一方面,许多哲学家,尤其是18世纪以后,已经指出艺术 领域在本质上独立于道德领域。因此,艺术作品作为艺术
也没有一个法庭,或一个具有理性的人会把意象作为 他进行道德评判的对象:如果我们说但丁的弗朗切斯 卡是不道德的,莎士比亚的考地利亚是道德的,那就 无异于判定一个正方形是道德的,而一个三角形是不
道德的,因为这些意象有着纯艺术的功能,它们就像
是但丁和莎士比亚头脑中的音符一样。”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唯美主义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克莱夫·贝尔:
• “任何要为艺术寻求其他道德上的理由,任何要在艺 术中寻找其他目的(而不达到好的心理状态)的手段 之举动,都是一个傻瓜,或者说,是一个头脑发昏的 天才人物的错误举动。”(《艺术》)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
• 波兰尼:
• “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没有一个经济是受市场的控制 (即使是大体上的)而存在的。„„在交易上图利从 没有在人类经济上占过如此重要的地位。虽然市场的 制度从石器时代后期就已普遍出现,但它在经济生活
柏拉图
• 道德教育之必要性
• “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 辟出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耳朵所听 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 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
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柏拉图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出于道德的目的把诗人逐出理
苏格拉底
• 何以见得呢?
• 因为,你们的眼睛只能朝正前方直接看过去,而我的 双眼凸起,目光旁射,所以能够朝两边看。 • 那么,你不会想告诉我们,在所有的动物中螃蟹的眼 睛最美吧? • 一点儿没错!而且,就其强韧来说,它的眼睛也是最 好。
苏格拉底
• 好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现在来说说我们两个的鼻
子,哪个更美?你的,还是我的? • 照我看来,当然是我的,假如上天让我们长鼻子是为 了让我们去闻味的话。你的鼻子朝下,直冲着大地; 我的鼻子宽大,敞开着,就好像从各个角落迎接芬芳
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
卢梭
“自从学者在我们中间出现之后,好人就不见了。从前
罗马人是安心实践德行的,但他们开始研究德行后, 一切都完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十二章)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
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
为手段而服务于另一种东西,而它的概念就要到另一种
东西里去找。”(《美学》第一卷)
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 尼采——“唯心派美学家中过激者不但否认文艺可以用道德
的标准来衡量,并且主张人生和整个宇宙也必须以艺术的眼 光去看,而不能以道德的眼光去看。尼采就是这样想。他说 宇宙全是罪孽,人生全是苦痛,如从道德的观点去看它们, 它们就简直应该毁灭。但是如果从艺术的观点看,这罪恶贯
柏拉图
柏拉图《理想国》对诗人的揭露:“诗和其他艺术的影
响是不道德的,摇惑人心的,所以诗人和艺术家都不 应在一个理想国里有立足地。柏拉图这篇攻击诗人的 罪状是后来关于文艺和道德一切争执的发轫点。”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朱光潜:“亚理斯多德可以说是艺术独立自主说的始祖
,不把诗看成一种教训。„„在古代文艺思潮中,亚 理斯多德是孑然孤立的。他以前和他以后,多数学者 都以为文艺和道德不能分离。”
的气息。
苏格拉底
• 那就想一想冲天鼻,这种鼻子怎么会比直冲冲的鼻子
美? • 这里也有一个很不错的理由,冲天鼻不会成为一道屏 障,所以它可以使眼珠向四处看;而你的高鼻梁,看 上去像是两眼之间的一堵墙,把两只眼睛隔开了。
柏拉图
柏拉图
• 《理想国》中的“洞穴比喻”
• 我说,接下来让我们把受过教育和缺乏教育的人的本 质比做下述情形。请你想象有这么一个地洞,一条长 长的通道向地面,和洞穴等宽的光线可以照进洞底。 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但他们的脖子和腿都捆
亚里士多德
• 净化说
• 《诗学》: •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 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 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 得到疏泄。[144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