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什么爱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那么,什么样的爱会让孩子窒息呢?
①以爱之名,行占有之实
孩子在书房看书,妈妈每隔15分钟进来一次,一会儿给他弄弄被子,一会儿为他试试额头温度,一会儿端来热水,一会儿给他披上外衣。
在妈妈的眼里,这是母亲照顾孩子,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却是不断地被干扰、被侵犯,尤其是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妈妈进屋来东翻西翻,是对他隐私的侵害。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却可以理解他们的感受。
②以爱之名,行要挟之实
孩子在书桌前看书,妈妈趴在地上擦地,一会儿捶捶腰,一会儿叹口气。孩子请妈妈休息一会儿,别再擦地了。妈妈说:没事儿,只要你好好念书,妈妈怎么做都不怕累!你能想象这话让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吗?妈妈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成天苦哈哈的,嘴里却一直念叨,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她就满足了。你说,这孩子还能喘气吗?
③以爱之名,行霸道之实
“妈妈不让你去,都是为了你好!”“妈妈让你吃这个,都是为了你的健康!”“妈妈让你这么做,都是因为爱你!”什么时候妈妈们可以不再说“都是为了你”,而说“那么,你喜欢什么呢”?
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放手让孩子作决定,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放手,但我们能不能不要再扣上爱的帽子。我们只要弯下腰来,在作决定之前,花一点时间、一点耐心、一点尊重,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的爱就足以陪伴孩子走过风雨,也不会把他推出门外。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叫做《爱和自由》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细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明白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境,感知儿童的苦难。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我们应对的都是孩子,一个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自我有限的教育经验是否能够满足于这么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怎样因人施教。即书中提到的“爱的本事”之一。
我觉得要树立孩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自我评价感觉,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大部分评价都来自成人。所以,要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好孩子比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坏孩子”更容易教育。
当孩子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时候,要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不在孩子面前反复强调他的种种不是,而是能够采取转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错误行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否能够不断发挥和扩充自我原有的优势,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案。
读了这本书,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才发现,原先作为教师,我是那么不合格,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缺乏对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从此刻起,在工作中,我要多聆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急于批判学生。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聆听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
总之,需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来寻找相应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有足够的洞察本事,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不一样的闪光点,我们也将更加具备了爱的本事。
给孩子适宜的爱 案例 夏秋媛
给孩子适宜的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的陪伴与滋养,但是什么样的爱才是正确的适宜的呢?
案例一:“老师,我的孩子还有救么?”
豪豪是我们小班上学期的插班生,刚来园时,就表现出了他的各种“问题”:首先是没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在教室门口、花园随地小便;必须要脱完裤子才蹲厕;乱扔垃圾;午休时喜欢大喊大叫。其次是不会听从指令,喜欢游走。再次是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争抢,一发生争执就表现强烈的攻击性行为,一天中被他“袭击”的幼儿不下四五个,社会性能力差;对于老师的教育则是耍赖、拳打脚踢,吐口水等等。有次豪豪把口水吐到小朋友身上及桌子上还用手玩起来了。我走过去,对他说:“豪豪,你觉得口水很好玩吗?”他完全没有理我。“这个口水上面有小小的看不见的细菌,你现在把桌子弄脏怎么办。还吐到了小朋友的脸上,是很没有礼貌的。请你去拿纸巾帮桌子和小朋友擦干净,跟桌子和小朋友道歉。”豪豪一脸的不屑和不情愿,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他拿纸巾擦了桌子后,又随手把垃圾扔在了地上,我又提醒豪豪把纸巾扔垃圾桶,他还是一动不动,最后还是我拉着他的手一起把纸巾扔到了垃圾桶。
其实在来我班之前,豪豪已经上过一年的早托班了,按理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慢慢的培养好了,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了。在了解中我们发现,原来豪豪在之前早托班的幼儿园中教师很少会向家长反映孩子真实的情况,所以也忽略了孩子出现的问题。另外,与很多的孩子一样,豪豪由奶奶带大,老人家比较宠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也没有注意培养。而父母则关注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很少陪伴孩子或者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豪豪唯一害怕的是爸爸使用的家法——两根大粗绳子。现在经过我们的反映,豪豪的爸爸才深知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对我们说:“老师那我的孩子还有得救么?”。如今在我们教师及豪豪家长的积极配合下,豪豪有了很大的改变与进步,我们都倍感欣慰。
形容父母对孩子的爱的句子
形容父母对孩子的爱的句子
1. 父母的爱是坚实的港湾,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
2. 父母的爱是细水长流,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3. 父母的爱是一缕阳光,温暖着孩子的每一个日子。
4. 父母的爱是一座灯塔,照亮着孩子前行的道路。
5. 父母的爱是一本百科全书,包容着孩子的成长历程。
6. 父母的爱是一首动人的歌谣,唱响着孩子的幸福人生。
7. 父母的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孩子茁壮成长。
8. 父母的爱是一杯甘甜的饮料,滋润着孩子干涸的心田。
9. 父母的爱是一把坚实的拐杖,支撑着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
10. 父母的爱是一座坚固的城堡,保护着孩子免受一切伤害。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父母总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只为了让孩子过上更
好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包容的,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总
是宽容地原谅他们,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父母不会因为孩子
的过错而否定他们,而是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激励的,他们总是在孩子身后默默地支持着
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无论孩子取得了
多大的成就,父母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的成功感
到骄傲。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它是深沉、无私、永
恒的。在父母的爱中,孩子找到了依靠和支撑,成长为一个坚强、
善良、有责任心的人。让我们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用心去回报他们,让他们安心、快乐地度过晚年。
爱和自由感悟(精选8篇)
爱和自由感悟(精选8篇)
爱和自由感悟篇1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
每个家长都爱自我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受此启迪,我感觉:爱是尊重,爱是珍视尊严。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能够全面发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总体来讲,作者比较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我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孩子得到的是被动的爱,缺少的尊重。
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
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
近期拜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了解了孙瑞雪和她的蒙氏教育,她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探索和尝试。她认为:“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孩子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能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这本书始终贯穿着爱与自由的平衡关系,强调给孩子“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告诉我们要学会爱孩子、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
在孙女儿还只有2个多月时,孙女儿的父母为了学习和工作,把陪伴孙女儿的担子交给我和她的爷爷。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我们在陪伴的同时,孙女的求知欲也在成长。我先是带她参加各种学习班,且在报班前征求她的意见,发现她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于是我就给她先后报了火花思维、乐高、画画、播音主持、舞蹈、轮滑等。
在孩子的生活方面,我更多的是“干预”。如当宝贝做事动作很慢时,我没有足够的耐心让她自己去体验完成;当她想自己动手吃饭时我怕她把饭粒掉在地上难得打扫卫生我就帮她喂;当她玩沙子时我怕她会把沙子弄伤眼睛而不让她去沙坑玩;当她室外玩耍时怕她发生意外就不让她四处奔跑……总之我都会尽力包办。现在孙女儿四岁5个月了,虽然很懂礼貌,爱学习,会收拾自己的玩具,会帮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一些精细的事,如剪指甲、系鞋带都不会做。作为孩子的奶奶,这不得不让我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产生反思。或许就是因为没有给她足够的“自由”,对孙女儿过度的“呵护”,“剥夺”了孙女儿的“自由”。
读后感爱和自由
读后感爱和自由
读后感爱和自由篇1
在幼儿园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班有一位博士妈妈借给我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爱和自由》,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此刻我和大家一齐分享我的读后感。
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这个问题让我一向很纠结,如果让孩子自由了就不能显示自我的爱吗?太爱孩子了,孩子就没有了自由吗?我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这本书的。一向以来,我总认为: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好好的,让她衣食无忧,只管学习,其她什么不用管。这就是母爱最好的体现。可是我错了:就是因为平时对孩子的照顾太多,以至于孩子这么大了还像个六七岁的孩子。自我也总觉得她怎样老是长不大,却没有发现时自我错误的放回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人。
“爱的同时也包括了自由,没有自由的爱,也不能称其为爱”。看到这句话,我也思绪万千。是啊,想想他这么大了,除了读书,我们到她到外面走走的时间太少太少。有时候,甚至她想和同学一齐出去玩的自由都会被我剥夺。我和她爸爸平时工作很忙,等到节假日只想在家休息,一点也不想动。我没有想到:孩子在这个阶段正是要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应当多带他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大自然完美的风光,让她的心境能够彻底放松下来,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平时我们和孩子沟通的太少,总是用自我主观的意识去告诉孩子:你应当怎样做,不许怎样做。却不会想到我应当在告诉孩子我的想法的同时,也听听她的想法,并经过沟通来得到一个双方都能理解的满意的答案。这样一来,孩子开心,自我也开心。否则,孩子会认为她仅有理解的份,再也不想说出自我的看法。是我剥夺了她表达自我心声的看法的机会,同时,还葬送了她的语言表达本事。
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会觉得很爱很爱他,可我们忘了,我们给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我们总是以为趁年轻多努力赚钱,以后可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和满足。可这样的爱,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静下心来想想,你真的了解身边的孩子吗?你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爱。
父母的陪伴与爱,是给孩子最好的能量。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有父母的陪伴与爱才能让他更有信心去克服。孩子需要我们的接纳,可对于一些工作忙碌的父母而言根本无法停下脚步听听孩子的心声。研究表明,孩子经常获得父母得爱和肯定,以后在他面对生活得不愉快时会更积极得处理好一切,勇于找到办法去解决和脱离困境。孩子的成长等不了,多给他一些呵护与陪伴吧,让孩子每一天都幸福乐观!
孩子需要父母的倾听与沟通。
沟通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桥梁,千万不要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距离感。很多父母都以工作忙碌为由,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居高临下得要求孩子。当孩子想要去表达些什么,父母却根本没有耐心听孩子说完。沟通都是双方面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妥协,而不能静下心来去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那么以后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和父母无法沟通,代沟问题也会越来越深。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外,还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个性,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培养。很多父母以为孩子是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空间和感受,对他是很不尊重的。父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应把他当做大人一样尊重,平等生活,遇到事一起商量。日后他才会拥有自信和独立的精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需要我们的尊重和理解。
《爱和自由》读后感(精编)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
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一旦开始独立,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怎么会这么不听话。”实际是孩子要成长!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需求。
当成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在哭闹着坚持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么吗?难道是孩子太贪心?不!不能用成人已经被世俗蒙蔽的'思路去理解孩子。当你不知如何办时,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尤其在儿童小的时候,正是他的审美观形成和建构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形成审美观的条件和机会。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认知的自由。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有了自由,孩子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读经,给孩子最真实的爱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有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维、乐观的性情、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和分享能力、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常听人说:“儿童读经是很好,但孩子更需要的,是爱。”
是的,孩子需要爱。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是,怎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真正的爱?
我们——父母或老师——真的懂得爱吗?我们以为在爱孩子,会不会只是在障碍他?什么样的爱才是健全的?
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懂得爱,爱是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是需要用一生来学习的。孔子云“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正确地爱别人,否则爱就是自私而盲目的,所谓“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更有甚者,“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没有原则,只是情绪的随意发泄,非爱也,乃大惑者也。
所以,要给孩子健全的爱,并非易事,首先自己的人格要健全。但,我们对自己不要太自信,我们——父母或老师——其实都是不很健全或很不健全的人。也就是说,在我们对孩子的爱中,肯定是存在偏差的,只不过一时没表现出来,我们不知道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更安全、更可靠,把偏差减小到最低限度呢?这就要靠合理的教育设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影响之大,自不待言。父母应尽量完善自己的人格,并多少懂点教育,按照教育的道理来抚养孩子。但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每一个父母都有很高的修养并懂得教育,因为父母虽然生了孩子,但他并不是老师,更不是教育家,他有他自己的工作,对多数人而言,干好本职工作养家糊口已属不易,他没有太多精力来研究教育——当然我们希望他懂得越多越好——但这是很难强求的。如果一个孩子生在一个父母素质低下,完全不懂教育的家庭,他的成长必然一出生就受到巨大的障碍,他确实是不幸的。
读懂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读书感悟
读懂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读书感悟
《读懂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这本书,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这本书以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以及家长的期待,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揭示并深入解决家庭教育中所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家庭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期望让每一位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懂得,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对一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确实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惧,然而,怯懦和回避解决不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这本书的第三章讲到了孩子与家庭,分成三个紧密相连的问题,书中说到孩子的问题源于成人,成人的问题源于童年,童年的问题源于家庭。就像臭臭妈妈里面说的那样,“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定型了,而且童年对成年之后的生活的确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像一个天使降临到这个家庭,每一位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都不会经过培训上岗,就当了爸爸妈妈,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怎么去教育,去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成为一个为孩子操碎了心的人。世界上的爱有千万种,有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娇纵的爱、溺爱、宠爱,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爱,你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读《爱和自由》有感【整合汇编】
读《爱和自由》有感
读《爱和自由》有感1
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爱和自由》一书便很好的诠释了为人父母如何把握好爱与自由的尺度,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专家孙瑞雪,通过自身的实践事例,将蒙氏理论描述的通俗易懂。这本书将引领我们去发现真实的儿童,静心读完,我们不仅要惊叹:原来儿童可以这样解读。
爱就是给予尊重
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成人的规则,当孩子用玩具火车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会说:“不对,火车应该在轨道上走。”试问你能知道儿童的内心吗?在孩子心里这可能是一个与火车无关的探索,也可能孩子是在复习或延续他的昨天。让孩子成为自己,父母应该去尊重孩子成长的轨迹,而不是把成人想当然的结论,强加给孩子。就像《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中的爸爸一次次的飞行演示中,孩子终于按着自己的步伐明白了那道数学题一样。反思成为父母的路:孩子很小的时候,你总是很用心的去教孩子认识颜色、物品的名称、不厌其烦的和他练习走路,数1、2、3、4、5。或许连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是3岁,4岁,5岁还是孩子的孩子,在你心中已经不是孩子,仿佛他们应该会这,应该会那,把你认为的应该变成了孩子的应该,于是我们对于他们成长
中出现的问题少了当初的耐心,多了更多无谓的懊恼。别人的孩子都会,为什么三八24,我的孩子总是出错,总想从一些专家的理论经验中找到教育孩子的真经,但是却忘了独属于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成长的过程、速度、方式、对某一问题的认知不尽相同,所谓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的爱,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孩子不同,你陪伴成长的轨迹当然就不同。
生命的本源-爱的表达与教育
生命的本源——爱的教育与表达
大家好!
我现在跟大家分享的是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我们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工程,从生下来那一天起,我们就透过自身的感受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并使我们时刻有内在连接者,我们对这个世界不感到害怕,我每个人都不孤独,由于婴儿来到这个地方,不是我们头脑中产生的一个想法,所有的父母都会这么认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把所有的做法的冠之以一个名称,就是我是爱我的孩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这个孩子身上没有爱。问题在哪里,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发现问题就在于我们成人跟我们孩子的距离相差太远了。儿童最初是在生命中,他从生命中走出来的时候,但有生命里面的特征。而成人已经离开生命很远了。就像今天我们大家都相邻而坐,但是我们很难用我们的生命跟身边人的生命连接,并产生一个流动。我们是我是我,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如果两个人想要了解,就必须通过说话来相互沟通。可是语言是苍白的,使用语言是我们不得已的手段。但是儿童不这样。儿童早期根本不会语言,在其后也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达,儿童还没有形成足以表达的思维和逻辑的语音能力,究竟儿童是透过什么来和父母沟通的呢?用生命与生命中的情绪感觉和心灵来和成人产生链接。每一个母亲都必须平和。
孩子有高度的感知真相的能力,如果你说什么孩子都可以听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特别的简单。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跟孩子说:“我希望你变好,我希望你有好成绩!我希望你的道德品质非常好!”
但是我们依然看见今天的孩子做不到这些。为什么?孩子明确的知道你话说了一套,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套。儿童的状态是直接了解你背后的那一套。迷惑和混乱使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孩子怎么了。这也导致了孩子的混乱,今天有很多的父母这样跟我说我的孩子十四五岁了,现在天天上网,天天打游戏。有钱就不见影子了,不好好学习等等。然后请我帮助他的孩子。我说:“我帮不了你的孩子,是你导致孩子变成这样。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改变的话,你必须先改变你自己!因此我帮的是你,你如果改变了你现有的模式,孩子立刻就变。”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孩子考试没考好,你会这样说:“你怎么才考60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天天玩游戏,这样能考好吗?你丢人不丢人?“你是否和孩子一起坐下说,妈妈和你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概念不清?还是思路不清?是孩子的认知明明不到学这些的时候?还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孩子尚未到抽象思维的时候,还是心理年龄不到等等。谁也不学习,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但导致的结果是这样,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我们跟孩子的对话变成了这样,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小就是被指责长大的,我们从小是被权威斗争出来的孩子。我们成人之后自然会沿用这套模式。我们都不会跟孩子表达爱。
爱和自由读后感3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3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一
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根据自己的内心进展成专注、宽容、顽强的、完好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一般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原来嘛,小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奇怪是必定的,既然奇怪,那么必定要去探究,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究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究世界的过程中,由于阅历欠缺,必定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调皮的行为。假如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赐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
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颖地望着四周的一切。年轻的妈妈告知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立刻可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究竟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可怕老师?
这件事或许是个案,但的确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同学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
老师也没接住。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
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常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定会害怕、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念,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制造力了!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
“只要我们潜心地去爱儿童,儿童就会变得非常美好。只要爱儿童,我们就会给儿童自由。有了爱和自由,儿童就具备了成长的基本条件。有一天,自由和爱就会在漫长的童年时代过去后,在一个身上形成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摘自孙瑞雪《爱和自由》
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
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
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wenku.baidu.com婉 地拒 绝父母这样 的爱 , 他们 明 白: 让 小
树 苗要经历风雨 , 能长成百年 大树 ; 才 人 要长大成 才 , 就要先 学会 自立 、 自理 。
三 、 育 学 生 懂 得 爱 教
的成长环 境 , 使他们 成为生理 、 心理都健 康 的人 。
( 编 责 韦春 艳 )
互动会上 ,我请 一些能够正 确爱孩子 的 家长 , 绍他们的家庭教 育经验 , 介 让其 他 ( 上接 第 2 5页)法 出现了。 在大家都没有 问题 的时候 ,一个 学
之才 。 二 、引导 学 生分 辨 爱
个人都需要 爱 。因此 , 教书育人 , 先要 首 教给学 生爱 ,让他们懂得 如何去爱 己爱 人 ,从 而在 他们心 中种 下爱 的种 子。为 此, 我开展 了《 我从哪里来 》 主题 班会 , 让 学 生真切 感受 到妈妈 养育 自己的辛 苦 , 教育他们要 爱 自己的妈妈 ,为妈妈做 一 些力所能及 的事情 , 减少妈妈负担 。 主题
了解父母 对孩子 的教育状 况 。现 代社会
竞 争 过 强 , 多家 长 期 望 值 过 高 , 得 许 许 使 多 孩 子 过 早 体 味 人 生 五 味 ,有 不 少 孩 子 疏 于交 谈 ,或 懒 于 交 谈 ,把 自己 封 闭 起
兴趣陪 自己做作 业 , 些都是真 正的爱 ,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他们。”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父母只能给孩子以糖,却不能给孩子以钙。
看看现在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可谓是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把自己的孩子奉为家中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整天“心肝”“宝贝”的叫个不停,生怕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孩子的穿着是最好的,孩子的饮食就更不必说,父母尽自己所能,只要孩子想吃的,都会想办法弄到。对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并不太注意,随孩子性子去做。孩子躺着看书,看电视,父母不去纠正;孩子吃饭掉饭渣,父母装做没有看见;孩子成天上网打游戏,父母不去制止;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房、卧室,父母不指导,不训练;孩子出口说脏话,父母没有听见;孩子自私霸道,父母不去引导,而是任其发展。平时是一味的袒护、迁就、纵容,象这样的爱能育出好苗吗?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吗?
当然,孩子总是要犯错误的。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良药,错误虽然能让孩子品尝苦果,但可以让孩子明辨是非,懂得事理。可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态度却让人难以理解。平时溺爱孩子没个谱,不肯重说一下,也不会狠打一下。可是孩子一旦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却不去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是否妥当,是否有问题,而是把怒火全部烧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一下子从溺爱的高谷滚落到冰冻的谷底,即让孩子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爱”变,也让孩子搞不懂父母究竟爱不爱自
己,最重要的是孩子没有弄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今后该如何做。有的父母要么不分青红皂白就劈头盖脸的把孩子骂一顿,要么就拳脚相加,把孩子暴打一顿。这些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肯定爱,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爱孩子,怎样去爱孩子?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爱如同阳光雨露,会让孩子健康成长,但爱不能走极端,溺爱只能育出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只能让孩子犯更多的错误,而给孩子的爱太少了,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孩子在缺少阳光雨露的环境下生活,也不会健康成长的。给孩子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性的爱,是一种智慧的爱,一种朴实的爱,让孩子能在内心深处体会到的一种博大的爱,这种爱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的关切中,表现在对孩子平时的要求中,表现在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关心中,表现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表现在对孩子的某些唠叨中,表现在对孩子犯错误时责备的眼神中,表现在对孩子认错时的理解中。这种爱如涓涓细流,这种爱如绵绵细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爱的沉淀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的。一路阳光,一路风雨,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加些爱的风雨,让孩子也体会到人生不总是一番风顺的,也不总是爱意浓浓的,也不总是得到别人的关爱的,还会有困难、坎坷、失意、挫折、悲哀、痛苦等,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在爱的环境中懂得如何爱别人,懂得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多么重要,让孩子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
如何爱孩子是一门学问,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更是一门学问。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真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好好思考!!
三月份家园联系
2013年3月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