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_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石。
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成果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在20世纪初,随着列宁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之一。
实事求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2.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引,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需要进行适应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保持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宝贵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发展的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创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成功地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更加明确的确认。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邓小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与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根据时代的需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
时代化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求在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与时代发展相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善于把握时代特点和趋势。
2.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相结合:要求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验证与提高。
3.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应用,发挥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人民立场与人民利益相结合:要求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在思想理论创新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遗产,也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理论指导、探索发展道路和加强国家治理等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思想武器,指明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方向。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决策和人民群众行动指明了方向。
例如,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理论领导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探索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
中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创新,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理论系统。
这一道路不仅在全国范围取得了巨大成就,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展人的全面素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道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加强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中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和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治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
入党积极分子考试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们能干使国家实现了哪三大历史性转变?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大历史性转变,集中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实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推翻腐朽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利益的新社会新国家,成为近代以来民族民主革命的主题。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开辟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光明前景。
从此,一个任人宰割、四分五裂、独裁专制、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不复存在,一个独立自主、和平统一、人民民主、文明幸福的新中国如同一轮朝阳升起在世界东方。
“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为指导思想,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成熟,从党内“左”、右倾错误中吸取教训,正确认识和解决了什么是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等重大问题,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我们党领导实现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科学指南。
新中国的成立,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基本结束,也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即第二次历史性转变的开始。
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依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及方法论意义作者:张森林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03期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而且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道路;方法论意义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39-0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
它的深刻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要求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
这一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其次,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4]。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四个全面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中国风更加清新、正气更加昂扬、担当更加有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和决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
”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再出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员令。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实践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人类文明进步道路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必须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保证。
毛概课观后感
上一堂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这部电影中很大部分都是当时的真实影像,其中还穿插着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南京市民的会议。
活生生的就是一次历史的再现,观看电影的时候仿佛时光倒流了,我们又回到了那个中华名族遭受深重灾难的年代。
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当中,到处是血、尸体、残破的建筑、挥舞着大刀狂笑的日本兵以及延绵不断的尖叫声。
这是一部中华名族的血泪史,国之不国、家庭破碎、人民颠沛流离,遍地是尸骸,遍地是惨叫。
大火焚毁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黄土掩埋了一拨又一拨的俘虏,中国的妇女被他们随意强暴,中国的老百姓被他们随意砍杀。
日本兵甚至开始了疯狂的杀人比晒,两个人比赛,谁先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杀够一百人,他们比赛的消息被光荣的登上了报纸,小日本士兵以他们为榜样,都鼓足干劲以他们为榜样,争取多杀点中国百姓。
呜呼!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跟动物不一样,人有感情,人有控制能力,人也有思维。
在唐朝的时候日本人惊叹于中国的繁荣与强大,他们低下昂着的头颅,虚心像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就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样,从历史根源莱说,小日本还是中国的徒弟,你们有听说过徒弟拿着刀要把师傅干净杀绝的吗?真实千百年之所未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日本人就像浓冬的石头一样毫无一点感情。
狮子是百兽之王,其它的狮子打赢了狮王也不至于将整个狮群赶尽杀绝,顶多就是原来的狮子王被赶走。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人可谓练畜生都不如。
再退一万步说,即使日本人不讲道德、不讲感情,他作为一个人也不应该把杀人当做儿戏啊,在他刀下的可是南京普通市民,是老百姓啊。
即使是打了败仗投降了的中国士兵,根据日内瓦公约,也是绝不允许杀死的啊。
从这一点看,日本人已不配这个称号了,改叫日本鬼子或者日本畜生,给他们冠以这个称号他们肯定会弹冠相庆,拍手陈赞到这个名字给的名副其实。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理性的看待历史问题。
首先,国内领导集团贪污腐败成风,地主阶级官僚阶级勾结在一起鱼肉百姓,普通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去年10月15日,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课件插图:报告共分12个部分,其中第2部分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党中央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成就,令人鼓舞。
今天,我从:“改革开放确定的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开创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形成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提出的要求:青年学生要做一个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四个部分,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个部分:改革开放确定的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课件插图: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是中央委员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投票下面讲三个要点:一是邓小平同志设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二是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三是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第一个要点:邓小平同志设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
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张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德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一起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贯穿于上述各部分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在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下,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历史贡献
毛泽东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历史贡献李 捷(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摘 要: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
一是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自觉和成熟。
二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正确道路,还为坚持这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原则:重新确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知行统一观;重新认识和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重新端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
三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进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思想精髓,始终贯穿和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和理论创造,“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四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为后面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性贡献[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10(2023)02-0001-0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1]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2]。
回顾党一百多年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充分看到毛泽东对其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充分看到中国共产党人赋予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找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密码,并从中获得很多重要启示。
近代中国,觉醒的中国有识之士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危急时刻,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起点。
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全国性的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标签:开辟特色道路建设小康社会一、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它不仅是一门学说,还是一门科学。
故,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社会主义最初形成的是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空想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创新和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其标志是十月革命后在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时,社会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苏联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不同领域都有着严重的弊病,必须要进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性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同时,又要结合本国国情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
二、借鉴苏联模式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验。
苏共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经历了坎坷和曲折,也总结出了以下宝贵的经验:1、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从本国国情出发。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果。
3、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时代新辉煌: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征程
时代新辉煌: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基本路线。
自党的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努力,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
这一征程不仅为中国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也在国际上发出了自信的声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引进始于20世纪初。
当时的中国正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先锋知识分子纷纷学习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中国社会中推动它的传播。
这为中国革命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使党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革命理论和实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经验不仅对中国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深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写入宪法,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等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正是一部跨越百年的奋斗史。
这个伟大征程迈出的每一步都极具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独特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同时,这一征程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人民利益忠诚的坚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
开创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天地
开创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天地开创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新天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新境界。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无比重要的支撑和指引,助力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使全球瞩目。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既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注重实践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自己探索、积累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提倡主动担当、奉献、创新、进取的精神,引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了中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伟大的事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和幸福生活的广阔舞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马克思主义走向中国化,将其内涵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为时代变革提供了创新动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普遍性,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根据国情进行相应的取舍和创新,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种创新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中国实现了党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这种思想引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探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探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之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价值。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之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只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面深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四、丰富宣传和教育形式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之四是丰富宣传和教育形式。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丰富其形式,提高其实效。
只有深入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激发全社会的团结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软实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之五是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软实力。
四个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四个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作者:耿洪彬管玄同来源:《新长征》2022年第10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首次用“四个伟大飞跃”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深刻理解“四个伟大飞跃”,对于进一步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历史的自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斗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摆在近代中国面前的首要历史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而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主人翁姿态,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
这一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诸多主义、主张和方案轮番登场,但都归于失败。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才重新组织了起来,实现了最为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在人民大革命的历史洪流中埋葬了旧制度,建立起新中国。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重新焕发起伟大团结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继续奋进。
这一伟大飞跃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开启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历史,使中华民族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
新中國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跪着办外交”的历史,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
它的深刻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要求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
这一突出成果和伟大创举对于领导中国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其次,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4]。
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本原理得到了巴黎公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实践的证实。
1871年,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举行了城市武装起义,作出了用武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首次尝试。
马克思高度赞扬其为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5]。
1917年,列宁和俄国共产党人发动了十月革命,领导被压迫的工农群众和士兵在彼得格勒市举行了城市武装起义,成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的成功范例和成功开端。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明确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关键在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找到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
决议 重点总结九年来的
决议重点总结九年来的
第一个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团结的创举
第二个历史决议: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
第三个历史决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重点总结9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这些伟大成就、深刻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百年党史中的每一个历史决议,都铭刻着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自觉,昭示着最坚实、最伟大的历史自信,彰显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第一个历史决议,标志着整风运动胜利结束,成功解决了党的历史问题,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
第二个历史决议,分清了是非,统一了思想,胜利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沿着历史决议指引的方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而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意志,汲取党百年奋斗创造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制定百年党史中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既是中国共产党世纪征程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千秋伟业的动员与宣示。
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3期2011年6月德州学院学报Jour 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ol.27,No.3Jun.,20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朱秀英(德州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90年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创举。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寻求、探索、选择、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
从承继衔接的视角看,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走什么样的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过程,并昭示天下,对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11)03-0006-04收稿日期:2011-04-15作者简介:朱秀英(1955-),女,山东齐河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事着一项伟大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理论上形成了取得政权的中国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强国富民的中国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开辟了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顺利实现了前者向后者的跨越。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过程,对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寻求与探索0、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与开创0、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继承与发展0、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发展与创新0,才得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承继衔接的视角看,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重大贡献,其贡献是指在历史紧要关头解决了中国走什么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作出历史选择:解决了/中国走什么道路0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推翻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到处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由于诸多原因,没有找到成功之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诸多有志之士肩负起了探索救国救民正确道路的历史重任,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表了一系列著作,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947年12月毛泽东发表5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6,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和十大军事原则。
1948年4月1日在5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6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0[1]1316-1317/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0[1]131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创举。
然而建国后在探索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出现了挫折,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损失,有的人甚至怀疑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中国是不是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
面对此种情景,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文革后中国的发展局势,思考着一个关键性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邓小平同志承上启下,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党中央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0的发展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其次,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再次,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提出没有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滑落谷底,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承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任务,向世人宣布并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紧要历史关头和关键抉择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果断选择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赋予科学内涵: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0的问题然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应该怎么办?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以苏联为鉴,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形成了许多正确的理论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诸多阐释,并为后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党的八大在明确党和全国人民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任务的同时,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会议指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迅速扩大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新的开拓与探索。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0作了初步地概括。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命题,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0[2]3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0[3]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0[2]373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入了新阶段。
1992年10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0的表述,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创举。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作了题为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6的报告。
报告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内涵。
7第3期朱秀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作了题为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6的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0[4]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新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0[5]1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科学界定,突出了党的领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了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把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0建设之脉络;标明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破解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如何建设和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的难题。
同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9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升华。
三、指引行驶路径:解决了/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0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0[5]7建国之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照搬了苏联模式,后来认识到苏联模式有问题,毛泽东同志在5论十大关系6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0[6]267他强调要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如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