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8.5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最新考纲

1.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

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4.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概念表示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0

单位向量长度(模)为1的向量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a =b

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

a 的相反向量为-a

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

a ∥

b 共面向量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

2.空间向量中的有关定理(1)共线向量定理

空间两个向量a 与b (b ≠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2)共面向量定理

共面向量定理的向量表达式:p =x a +y b ,其中x ,y ∈R ,a ,b 为不共线向量.(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①两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

=b ,则∠AOB 叫做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其范围是0≤〈a ,b 〉≤π,若〈a ,b 〉=π

2,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

超实用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及球的切接问题

超实用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及球的切接问题

@《创新设计》
规律方法 此类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题时可寻找 特殊情况使问题得到简化.
8
【训练 1】 (1)(2018·全国Ⅰ卷)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 O1,O2,过直 线 O1O2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 8 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
A.12 2π
题型二 外接球问题
【例2】 (1)(2017·新课标全国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
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底面边长为 1,侧棱长 2的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均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
该球的体积为( )
32π A. 3
B.4π
C.2π
4π D. 3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球心到截面 ABC 的距离是________.
(3)三棱锥 P-ABC 中,PA⊥AB,PA⊥AC,∠BAC=120°,PA=AB=AC=2,则
此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1)构造正方体,则正方体棱长为 1,因此,该四面体外接球也就棱长为 1 的
正方体外接球,所以外接球半径 R= 23,所以外接球表面积为 S=4πR2=3π. (2)如图,构造正方体,则球心为正方体的中心 O,易求
81π A. 4
B.16π
27π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章末复习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章末复习
答案
(3)∵M 是 AA1 的中点,
∴M→P=M→A+→ AP=12A→1A+A→P=-12a+a+c+12b=12a+12b+c, 又N→C1=N→C+C→C1=12→ BC+A→A1=12A→D+A→A1=12c+a, ∴M→P+N→C1=12a+12b+c+a+12c=32a+12b+32c.
三、运用向量方法研究平行与垂直 1.线线平行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 a⊥b⇔a·b =0.
3.线面平行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2)在平面内找到一个与直线方向向量共线的向量; (3)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 直线的方向向量.
二、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空间坐标系 这里的空间坐标系指的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即生成坐标系的一组单位正 交基底{a,b,c}按右手系排列,各坐标轴的正方向与 a,b,c 同向. 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 a=(a1,a2,a3),b=(b1,b2,b3),点 A(x1,y1,z1),B(x2,y2,z2), 则:a+b=(a1+b1,a2+b2,a3+b3);a-b=(a1-b1,a2-b2,a3-b3);a·b
3.求二面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在两 个面内先求出与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 量的夹角,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 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 4.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 点 P 到它在一个平面 α 内射影的距离,叫做点 P 到这个平面 α 的距离.若 A 为平面 α 内任一点,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点 P 到平面 α 的距离 d=|P→|An·|n|.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大题全题型专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版)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大题全题型专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版)

专题9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1.

(2022·全国·高考真题)如图,直三棱柱

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4,1A BC 的面积为

(1)求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

(2)设D 为1A C 的中点,1AA AB ,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

【答案】

(2)2

【解析】

【分析】(1)由等体积法运算即可得解;

(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可得BC 平面11ABB A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得解.

(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设点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为h ,

则1111111111433333

A A BC A A ABC A ABC A

B B

C C C B V S h h V S A A ,

解得h

所以点A 到平面1A BC ;

(2)

取1A B 的中点E ,连接AE ,如图,因为1AA AB ,所以1AE A B ,

又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平面1A BC ∩平面111ABB A A B ,

且AE 平面11ABB A ,所以AE ⊥平面1A BC ,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平面ABC ,

由BC 平面1A BC ,BC 平面ABC 可得AE BC ,1BB BC ,

又1,AE BB 平面11ABB A 且相交,所以BC 平面11ABB A ,

所以1,,BC BA BB 两两垂直,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1

)得AE 12AA AB

,1A B 2BC ,

则 10,2,0,0,2,2,0,0,0,2,0,0A A B C ,所以1A C 的中点 1,1,1D ,

高考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总复习

高考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总复习

高考(Kao)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总复

一、知(Zhi)识网络构建

二、课标(Biao)及考(Kao)纲要(Yao)求

量与立体几何运算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

共线与垂直

空间

向量

的运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

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San)、知识要(Yao)点(Dian)及考点精析

(一)空间向量(Liang)及其运算

1.空(Kong)间向量的概念

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还需要掌握的几个相关的概念包括相等向量、零向量、共线向量等.

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

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空间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加法运算对于有限个向量求和,交换相加向量的顺序其和不变.三个不共面的向量的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加法和数乘运算满足运算律:

①交换律,即;

②结合律,即;

③分配律,即及(其中均为实数).

(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①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

②共面向量定理:如果空间向量,

a b不共线,则向量c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惟一的一对实数,使.

③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有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 b ) c a (b c ) ⑶数乘分配律:(a b ) a b

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行六面体法则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 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

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 b 。

(2) 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 b 工0 ), a //b 存在实数 入使a = 7b 。

(3) 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 AB

AC

<=>OC XOA yOB (其中( y 1)

f

一 a

(4)与

a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

— a

4. 共面向量

(1) 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 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 不共线,p 与向量a,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r r r

x, y 使 p xa yb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v=>AP xAB yAC <=>OP xOA

yOB zOC (其中 x y z 1)

一 r 「「一 一 一 r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最新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最新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

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专题

一、选择题

1.设α为平面,a ,b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α,//b α,则//a b

B .若a α⊥,//a b ,则b α⊥

C .若a α⊥,a b ⊥r r ,则//b α

D .若//a α,a b ⊥r r ,则b α⊥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空间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关系对每一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解.

【详解】

若//a α,//b α,则a 与b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 错误;

若a α⊥,//a b ,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b α⊥,故B 正确;

若a α⊥,a b ⊥r r

,则//b α或b α⊂,故C 错误; 若//a α,a b ⊥r r ,则//b α,或b α⊂,或b 与α相交,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73

B .276

C .274

D .27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还原几何体,再根据锥体体积公式求结果.

【详解】 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高为3

3333,,所以体积为1127=33333=322

V ⨯⨯⨯,选D. 【点睛】

(1)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几何体的定义,真正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可以根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中进行判断;(2)解决本类题目的技巧: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是常用的几何模型,有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举特例解决或者学会利用反例对概念类的命题进行辨析.

2025版新高考版高考总复习数学专题八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025版新高考版高考总复习数学专题八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025版新高考版高考总复习数学8.2 空间点、线、面

的位置关系

五年高考

考点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2019上海春,15,5分,中)已知平面α、β、γ两两垂直,直线a 、b 、c 满足:a ⊂α,b ⊂β,c ⊂γ,则直线a 、b 、c 不可能满足以下哪种关系 ( )

A.两两垂直

B.两两平行

C.两两相交

D.两两异面 答案 B

2.(2018课标Ⅱ理,9,5分,中)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则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1

5 B.√56

C.

√5

5

D.

√2

2

答案 C

3.(2018课标Ⅰ理,12, 5分,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

A.

3√3

4 B.

2√3

3

C.

3√2

4

D.

√32

答案 A

4.(多选)(2021新高考Ⅰ,12,5分,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A 1=1,点P 满足BP ⃗⃗⃗⃗⃗ =λBC ⃗⃗⃗⃗⃗ +μBB 1⃗⃗⃗⃗⃗⃗⃗ ,其中λ∈[0,1],μ∈[0,1],则( ) A.当λ=1时,△AB 1P 的周长为定值 B.当μ=1时,三棱锥P -A 1BC 的体积为定值 C.当λ=12

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A 1P ⊥BP D.当μ=1

2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A 1B ⊥平面AB 1P 答案 BD

5.(2023全国甲理,15,5分,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B ,C 1D 1的中点.以EF 为直径的球的球面与该正方体的棱共有 个公共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考点概要: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空间向量的基本知识:

①定义:空间向量的定义和平面向量一样,那些具有巨细和偏向的量叫做向量,而且仍用有向线段表示空间向量,且偏向相同、长度相等的有向线段表示相同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②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ⅰ定理:要是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敷衍空间任一向量,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且把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都叫基向量。

ⅱ正交基底:要是空间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是两两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基底叫正交基底。

ⅲ 单位正交基底:当一个正交基底的三个基向量都是单位向量时,称为单位正交基底,通常用表示。

ⅳ 空间四点共面: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中恣意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

③共线向量(平行向量):

ⅰ定义:要是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

ⅱ准则:零向量与恣意向量共线;

ⅲ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恣意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实数,使。

④共面向量:

ⅰ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联合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空间的恣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向量。

ⅱ向量与平面平行:要是直线OA平行于平面或在内,则说向量平行于平面,记作。平行于联合平面的向量,也是共面向量。

ⅲ共面向量定理:要是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

ⅳ空间的三个向量共面的条件:当、、都是非零向量时,共面向量定理实际上也是、、所在的三条直线共面的充要条件,但用于鉴定时,还需要证明此中一条直线上有一点在另两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总结(高考必备!)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总结(高考必备!)

辅导科目:数学授课教师:x年级:高二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人教版总课时:已上课时:课时学生签名: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考点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点的坐标表示

r r r r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a ,设i, j , k (单位正交基底) r r r r r 唯一的有序实数组(a1,a2,a3),使a a1i a2 j a3 k ,有序实数组( a1 , a2 , a3 )叫作向量a在r

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中的坐标,记作a (a1,a2,a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中, 1 2 3uuur r r

对空间任一点A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OA xi yj zk ,有序实数组(x,y,z)叫作向量A在

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中的坐标,记作A(x,y,z),x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z 叫竖坐标.

二、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

rr

(1)若a (a1,a2,a3) ,b (b1, b2 ,b3 ) ,rr

则a b (a1 b1,a2 b2,a3 b3) ,r r r a b r(r a1 b1,a2 b2,a3 b3),a ( a1, a2, a3)( R) ,

a//b a1 b1,a2 b2,a3 b3( R) ,

uuur

(2)若A(x1,y1,z1),B(x2, y2,z2),则AB (x2 x1, y2 y1,z2 z1) .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高考必刷大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考必刷大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23456
则HH→→DC··mm==00,, 即2-x-x+y-2yz+=20z,=0,
令z=1,则m=(0,-1,1),
设平面HCD与平面BCD的夹角为θ,
故 cos θ=|cos〈A→C,m〉|=|AA→CC|·|mm|=
1 2×
2=12,
故平面 HCD 与平面 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12.
123456
由nn··B——B11→→AC1==43yx-=20z,=0,
取 y=1,
则n=(0,1,2),
∵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BB→1 =(0,0,2),
—→
∴cos
α=|n·—BB→1 |
= 2
4
=2 5
5
5 .
|n|| BB1 |
123456
—→
sin β=|n·—CC→1 |=
(1)求证:A,B,F,H四点共面;
123456
如图,取AB的中点O,连接OC,OE, 因为AC=BC,故∠BAC为锐角, 又ED∥AB, 故∠BAC即为异面直线DE与AC所成角, 则∠BAC=45°, 则∠ACB=90°,即AC⊥CB, 因为直角梯形ABDE和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互相垂直,DB⊥AB, 平面ABDE∩平面ABC=AB,DB⊂平面ABDE,
123456
由—AC→1 ·—A1→D =0, 得-2(-1-t)+ 3( 3t- 3)=0, 得 t=15, 又 BB1=2,∴BD=25, 所以存在点 D 且 BD=25满足条件.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总结全国高考必备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总结全国高考必备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总结(全国高

考必备!)

空间向量知识总结: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箭头表示。

2. 向量的表示:通常用字母加上一个箭头表示向量,如AB→表示从点A指向点B的向量。

3. 零向量:大小为0的向量,表示为0→。

4. 向量的相等:两个向量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即为相等。

5.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表示为→a。

二、向量的运算

1. 向量的加法:两个向量相加,将它们的起点重合,终点连线即为结果向量。

2. 向量的减法:将被减向量取反,然后与减向量相加。

3. 数乘:将向量的大小乘以一个实数,得到新的向量。

4. 内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结果是一个实数。

5. 外积:两个向量的向量积,结果是一个向量,其大小等于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平面。

三、向量的性质

1. 交换律: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B=B+A。

2. 结合律:向量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A+B)+C=A+(B+C)。

3. 数乘结合律:数乘与向量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k(A+B)=kA+kB。

4. 数乘分配律:数乘对向量的加法满足分配律,即(k+m)A=kA+mA。

5. 内积的性质:内积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立体几何知识总结:

1.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

2. 空间几何基本要素:直线的判定、平面的判定、相交关系的判定。

3. 立体图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4. 空间几何基本定理: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垂直关系、垂直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垂直平面定理、等腰三角形定理等。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5.2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5.2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

高考方向解读
(2)证实: 因为AD⊥平面PDC,直线PD⊂平面PDC,
所以AD⊥PD.
又因为BC∥AD,所以PD⊥BC.
又PD⊥PB,所以PD⊥平面PBC.
10/64
-11热点考题诠释
高考方向解读
(3)解: 过点D作AB平行线交BC于点F,连接PF,则DF与平面PBC所
成角等于AB与平面PBC所成角.
高考方向解读
4.(天津,文17)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
PDC,AD∥BC,PD⊥PB,AD=1,BC=3,CD=4,PD=2.
(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余弦值;
(2)求证:PD⊥平面PBC;
(3)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正弦值.
8/64
-9热点考题诠释
高考方向解读
(1)解: 如图,由已知 AD∥BC,
第2讲
空间中平行与垂直
1/64
-2热点考题诠释
高考方向解读
1.(全国3,文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中点,则(
A.A1E⊥DC1
B.A1连接
E⊥BD
B1C,BC1,A1E,则 B1C⊥BC1.
C.A1E⊥BC1
D.A1E⊥AC
C
)
关闭
∵CD⊥平面 BB1C1C,BC1⊂平面 BB1C1C,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PPT课件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PPT课件

(2)如图,取 AP 的中点 E,连接 BE,
则 E(√3,2,1), =(-√3,2,1).
∵PB=AB,
∴BE⊥PA.
又 ·=(-√3,2,1)·
(2√3,3,0)=0,
∴ ⊥ ,∴BE⊥DA.
又 PA∩DA=A,
∴BE⊥平面 PAD.
又 BE⊂平面 PAB,
∴平面 PAB⊥平面 PAD.
第七章
7.6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01
必备知识 预案自诊
02
关键能力 学案突破
【知识梳理】
1.空间中的点与空间向量
一般地,如果在空间中指定一点O,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位置,都可以由
向量 唯一确定,此时, 通常称为点P的 位置向量 .
2.空间中的直线与空间向量
一般地,如果l是空间中的一条直线,v是空间中的一个非零向量,且表示v的
.
3.空间中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1)设v1,v2分别是空间中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且l1与l2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
θ= <v1,v2>
或θ= π-<v1,v2>
,所以sin
|cos<v1,v2>|
θ= sin<v1,v2>
,cos θ=
.
(2) l1⊥l2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

1.三棱锥D ABC -中,CD ⊥底面,ABC ABC ∆为正三角形,若

//,2AE CD AB CD AE ===,则三棱锥D ABC -与三棱锥E ABC -的公共部分构成的

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39

B .

33

C .

13

D .3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

∴三棱锥D ABC -与三棱锥E ABC -的公共部分构成的几何体为三棱锥F ABC - ∵ABC 为正三角形,2AB = ∴132232ABC S ∆=

⨯⨯⨯= ∵CD ⊥底面ABC ,//AE CD ,2CD AE == ∴四边形AEDC 为矩形,则F 为EC 与AD 的中点 ∴三棱锥F ABC -的高为

1

12

CD = ∴三棱锥F ABC -的体积为13

313V =⨯⨯=

故选B.

2.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动点M 在线段1CC 上,动点P 在平面..

1111D C B A 上,且AP ⊥平面1MBD .线段AP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A .2⎡⎣

B .3⎡⎣

C .32⎣

D .62⎣

【解析】 【分析】

以1,,DA DC DD 分别为,,x y z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P x y ,()0,1,M t ,由AP ⊥

平面1MBD ,可得+1

1x t y t =⎧⎨

=-⎩

,然后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以1,,DA DC DD 分别为,,x y z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0,0,1,1,0,0,1,,0,0,1A B M t D ,(),,1P x y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CA,CB,CF 两两垂直.
以 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CA,CB,CF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 CB=1,
则 C(0,0,0),B(0,1,0),
D
3,-1, 22
0,
F(0,0,1).
因此B→D= 23,-32,0,B→F=(0,-1,1).
由 n⊥A→C,n⊥A→M可得x+2y=0 , y+ z= 0
令 z=1,得 x=2,y=-1,∴n=(2,-1,1).
设直线 CD 与平面 ACM 所成的角为 α,


sinα=
|CD·n| →

|CD|·|n|
6. 3
∴cosα= 3, 3
∴直线 CD 与平面 A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3. 3
-2=-2x-2y ∴ 0=- x+ 3y
z= 4x
,解得 z=3.
所以当 E 点的坐标为(0,0,3),
即 A1E=14A1A 时,EB∥平面 A1CD.
26
目录
(2)∵AA1⊥平面 ABD, ∴向量 m=(0,0,1)为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 BE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0,y0,1), 而B→E = (- 2,0,3),B→D=(- 2,4,0),
17
目录
【解】 (1)证明:以 A 为原点,A→B,A→D,A→A1的方向分别 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 AB=a,则 A(0,0,0),D(0,1,0),D1(0,1,1),Ea2,1,0,
B1(a,0,1),
18
目录
故A→D1= (0,1,1),B→1E=-a2, 1,- 1 ,A→B1 = (a,0,1),A→E = a2,1,0.
11
目录
解:以 D 为坐标原点,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2a,0,0),B(2a,2a,0), C(0,2a,0),
D1(0,0, a), F(a, 0,0),
B1(a, a, a), C1(0, a, a). (1)∵A→B1=(-a,a,a),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目录
例1 (2012·高考山东卷)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 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 ABCD,AE⊥BD,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 思路点拨►(1)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 证明BD⊥AD;(2)以C点为原点,CA, CB,CF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求二 面角的余弦值.
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 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 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 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 否有规定范围的解”等,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 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
15
目录
例4 (2012·高 考 福 建 卷 ) 如 图 , 在 长 方 体 ABCD - A1B1C1D1中,AA1=AD=1,E为CD的中点.
4
目录
设平面 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 m=(x,y,z),
则 m·B→D=0,m·B→F=0,
所以 x= 3y= 3z,
取 z=1,则 m=( 3,1,1).
由于C→F=(0,0,1)是平面 BDC 的一个法向量,


cos〈m,C→F〉=
m ·CF →

|m ||CF |
1= 5
5, 5
所以二面角 F-BD-C 的余弦值为 5. 5
由nn··FC→→CC1==00,,
得- ay1+ az1= 0, - ax1+ 2ay1= 0.
令 y1=1,则 x1=2,z1=1,∴n=(2,1,1),

∴ cos〈F→B1 , n〉=
FB1·n →

|FB1|·|n|
3, 3
即二面角
F- CC1 -B
的余弦值为
3. 3
14
目录
热点三 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
21
目录


cosθ=
n·AD1 →

|n||AD1 | 2
-a-a
2 1+a2+
. a2
4
∵二面角 A-B1E-A1 的大小为 30°,
3a
∴|cosθ|=cos30°,即 2
21+5a2=
3, 2
4
解得 a=2,即 AB 的长为 2.
22
目录
【规律方法】利用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平面法向量计算必须要准确. (2)若在线段上探索是否存在一点,设出该点坐标时要抓住 三点共线可减少坐标未知量的个数.
2
目录
【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 ∠DAB=60°, 所以∠ADC=∠BCD=120°. 又CB=CD,所以∠CDB=30°, 因此∠ADB=90°,即AD⊥BD. 又AE⊥BD,且AE∩AD=A,AE,AD⊂平面AED, 所以BD⊥平面AED.
3
目录
(2)由(1)知 AD⊥BD,所以 AC⊥BC.又 FC⊥平面 ABCD,
8
目录
(2)如图所示,以点 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 A(0,0,0),P(0,0,2),B(1,0,0), C(1,2,0),D(0,2,0),M(0,1,1). ∴A→C=(1,2,0),A→M=(0,1,1),C→D=(-1,0,0).
9
目录
设平面 ACM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A→D1·B→1E=-a2× 0+ 1× 1+ (- 1)× 1= 0, ∴ B1 E⊥ AD1 . (2)假设在棱 AA1 上存在一点 P(0,0,z0), 使得 DP∥平面 B1AE,此时D→P=(0,-1,z0).
又设平面 B1AE 的法向量 n=(x,y,z).
19
目录
∵n⊥平面 B1AE,∴n⊥A→B1,n⊥A→E,
6
目录
变式2 如 图 所 示,在四棱锥 P-ABCD中 , 底面ABCD是 矩形 , PA⊥平面ABCD,PA=AD=2,AB=1,BM⊥PD于点M. (1)求证:AM⊥PD; (2)求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的角 的余弦值.
7
目录
解:(1)证明:∵PA⊥平面ABCD,AB⊂平面ABCD, ∴PA⊥AB. ∵AB⊥AD,AD∩PA=A, AD⊂平面PAD,PA⊂平面PAD, ∴AB⊥平面PAD. ∵PD⊂平面PAD,∴AB⊥PD. ∵BM⊥PD,AB∩BM=B,AB⊂平面ABM, BM⊂平面ABM,∴PD⊥平面ABM. ∵AM⊂平面ABM,∴AM⊥PD.
23
目录
变式4 已知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侧棱AA1⊥底面ABCD,AB⊥AD, BC∥AD, 且AB=2,AD=4,BC=1,侧棱AA1=4. (1) 若 E为 AA1 上 一 点 , 试 确 定 E点 的 位 置 , 使 EB ∥ 平 面 A1CD; (2)在 (1)的条件下,求二面角E-BD-A的余弦值.
则 nn··PC→→DC==00,,
即y- 2z= 0, 2x-y=0.
不妨令 z=1, 可得 n=(1,2,1).
30
目录
可取平面 PAC 的法向量 m=(1,0,0). 于是 cos〈m,n〉= m·n = 1 = 6,
|m|·|n| 6 6 从而 sin〈m,n〉= 30.
6 所以二面角 A-PC-D 的正弦值为 30.
10
目录
变式3 (2012·淄博模拟)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 上、下两个底面A1B1C1D1和ABCD 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 底面ABCD,AB=2A1B1=2DD1=2a. (1)求异面直线AB1与DD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已知F是AD的中点.求证:FB1⊥平面BCC1B1; (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CC1-B的余弦值.
28
目录
解:如图,以点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 A(0,0,0),D(2,0,0),
C(0,1,0),B-12,12,0,
P(0,0,2).
29
目录
(1)证明:易得P→C=(0,1,-2),A→D=(2,0,0),于是P→C·A→D= 0,所以 PC⊥AD. (2)P→C=(0,1,-2), C→D=(2,-1,0). 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 n=(x,y,z),
(1)求证:B1E⊥AD1; (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 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
16
目录
思路点拨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B→1E·A→D1=0 即可; (2)可设点 P(0,0,z0),利用D→P与平面 B1AE 的法向量垂直求解; (3)利 用 两半 平面的 法向量 可表 示二面 角的 大小, 从而 列出等 式, 即可求出 AB 的长.
6 (3)设点 E 的坐标为(0,0,h),其中 h∈[0,2].
∴FF→→BB11··BB→→BC1==00,,
∴ FB1⊥ BB1, FB1⊥ BC. ∵ BB1∩ BC= B, ∴FB1⊥平面 BCC1B1.
13
目录
(3)由(2)知,F→B1为平面 BCC1B1 的一个法向量,
设 n=(x1,y1,z1)为平面 FCC1 的一个法向量,
又∵C→C1=(0,-a,a),F→C=(-a,2a,0).
nn··BB→→DE==--22xx00++34=y0=0 0
,解得 n=(3,3,1). 24
∴ cos〈m, n〉= 1×
1
=4 61.
(3)2+(3)2+12 61
24
所以二面角 E-BD-A 的余弦值为4 61. 61
27
目录
[备选例题] 1.(2012·高考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 =AD=2,AC=1. (1)证明PC⊥AD; (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 (3)设E为棱PA上的点,满足异面 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 求AE的长.
得 aa2xx++
z= 0, y= 0.
取 x=1,
得平面 B1AE 的一个法向量 n=1,-a2,-a.
要使
DP∥平面
B1AE,只要
n⊥D→P,有a- 2
az0=
0,
解得 z0=12.
又 DP⊄平面 B1AE,
∴存在点
P,满足
DP∥平面
B1AE,此时
AP=1. 2
20
目录
(3)连接 A1D,B1C,由长方体 ABCD-A1B1C1D1 及 AA1= AD=1,得 AD1⊥A1D. ∵ B1 C∥ A1 D,∴ AD1⊥ B1 C. 又由(1)知 B1E⊥AD1,且 B1C∩B1E=B1, ∴AD1⊥平面 DCB1A1, ∴A→D1是平面 A1B1E 的一个法向量,此时A→D1=(0,1,1). 设A→D1与 n 所成的角为 θ,
D→D1= (0,0, a),
→→
∴ cos〈A→B1 ,D→D1 〉=
AB1·DD1 →→

|AB1 |·| DD1 |
3, 3
∴异面直线
AB1 与
D源自文库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 3
12
目录
(2)证明: ∵B→B1= (- a,- a,a),B→C = (- 2a,0,0),F→B1= (0, a,a),
5
目录
【规律方法】 (1)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θ∈(0,π], 2
两向量的夹角 α 的范围是[0,π],所以要注意二者的联系与 区别,应有 cosθ=|cosα|. (2)在求线面角时要注意:若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 的夹角为 α(α 可为锐角或钝角),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θ 应满足 sinθ=|cosα|. (3)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 直线 的方向向量的 夹角 (或其补角 )或 通过二面角的 两个面的 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这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4
目录
解:(1)当 A1E=14A1A 时,EB∥平面 A1CD. 如图,以 AB、AD、AA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0,0),B(2,0,0),D(0,4,0),C(2,1,0),A1(0,0,4).
25
目录
设 E(0,0,z),则B→E=(-2,0,z),C→A1=(-2,-1,4),C→D= (- 2,3,0). ∵EB∥平面 A1CD, ∴不妨设B→E = xC→A1+ yC→D, ∴ (- 2,0, z)= x(- 2,- 1,4)+ y(- 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