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整理1
统计学原理1
一、多选(共计25分,每题2.5分,每题答案完全一样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A. 数量性B. 同质性C. 总体性D. 具体性错误:【A;C;D】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 定基发展速度-1B.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 定基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D. 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错误:【A;C;D】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中()。
A.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B.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概念C. 质量指标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D. 指标和标志都是变量错误:【A;B】4、下列表述中,可以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的平均数的有()A. 已知各组计划完成百分数和各组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B. 已知各组计划完成百分数和各组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C. 已知公司下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产值,求平均劳动生产率D. 已知商场各商品个体销售量指数和各商品基期销售额,求该商场的销售量指数错误:【A;D】5、平均差与方差或标准差相比其主要缺点是()A. 没有充分利用全部数据的信息B. 易受极端值的影响C. 数学处理上采用绝对值,不便于计算D. 在数学性质上不是最优的E. 计算结果不够准确错误:【C;D】6、测定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依据研究目的及资料的不同,可用的指标有()A. 标准差B. 离散系数C. 几何平均数D. 算术平均数错误:【A;B】7、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表示()。
A. 为真时拒绝的概率B. 为真时接受的概率C. 不真时拒绝的概率D.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错误:【A;D】8、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
A. 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B. 编制相关表C. 绘制相关图D. 计算相关系数错误:【A;B;C;D】9、方差差异的假设检验集中情况:()A.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间的差异比较B. 两个样本方差间的差异比较C. 两个独立样本间方差的差异比较D. 两个相关样本间方差的差异比较错误:【A;B】10、下列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 总体指标B. 动态相对指标C. 平衡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错误:【A;B;D】二、判断(共计25分,每题2.5分)11、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统计学 笔记
以下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供参考:
统计学基本概念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全体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变量:用来描述数据的名称或符号。
数值变量与分类变量:数值变量是可度量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分类变量是定性数据,如性别、血型等。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统计量是从样本中计算出来的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描述性统计
频数分布表: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组,统计每个组内的数据个数。
直方图:用直条矩形面积代表各组频数,矩形的面积总和代表频数的总和。
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
标准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表示数据分布的宽窄程度。
概率与概率分布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规律的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点估计:用单一的数值估计未知参数的值。
区间估计:用一定的置信水平估计未知参数的范围。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未知参数进行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基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值。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统计学知识-1
1.灵敏度(sensitivity)是试验判断为阳性人数占真正有病人数的比例。
又叫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 TP)或者有病阳性率(positive in disease, PID)。
其计算公式为:灵敏度=a/(a+c)。
2.特异度(specificity)是实验结果判断为阴性人数占真正无病人数的比例。
又叫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 TN)或无病阴性率(negative in health, NIH)。
特异度=d/(b+d)。
3.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FN)也叫漏诊率,是指真正有病但被试验判断为阴性的人数占有病者的比例。
是与灵敏度相对应的。
即灵敏度=1-假阴性率=c/(a+c)。
4.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 FP)也叫误诊率。
是指真正无病但被实验诊断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的比例。
是与特异度相对应的。
特异度=1-假阳性率=b/(b+d)。
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是在诊断试验阳性的受试者中,标准诊断有病的病例(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a/(a+b)
6.阴性预测值则(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是在诊断试验为阴性的受试者中,标准诊断证实无病的受试者(真阴性)所占的比例。
d/(c+d)
7.总符合率(准确率)
(a+d)/(a+b+c+d)。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如某班学生按年龄分组:17岁,18岁,19岁, 20岁, 21岁,22岁。
组距式分组
将作为分组依据的数量标志的整个取 值范围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满足互斥性
和包容性的区间,用这些数值区间作
为组的名称。
某班学生统计 学原理成绩分 组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组距式分组中的一些概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高级 按职称分类 中级 共计7组
初级 2+3+2
青年 按年龄分类
中年
复合分组体系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 分类
按职称 分类
按年龄 分类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共计12组 男 2×3×2
女 高级
中级
初级 青年 中年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
•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就是把统计分 组资料按某种要求,重新划定各 组界限,再将资料中的单位数或 比重分布重新做出调整。
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 个体组合起来,在同一组内则保持着相同的性 质。
分组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25%
33%
分组前
分组后
42%
作用:1·区分事物的性质
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投资经济
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
统计整理 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
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研究总 体的特征。
地位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和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学1
一、名词解释1、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
(定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类别,由定类尺度计量而成。
定序数据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排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
)2、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定距数据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类别和顺序,还能反映事物类别或顺序之间数量差距的数据,由定距尺度计量而成。
定比数据是一种不仅能体现事物之间数量差距,还能通过对比运算,即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来体现相对程度的数据,由定比尺度计量而成。
)3、长期趋势是指时间数列中指标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普遍的、持续的、决定性的基本因素的作用,使发展水平沿着一个方向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或持续不变的基本态势。
4、季节变动是指数列中各期指标值随着季节交替而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则的重复变动,这里的时间通常指一年。
5、循环变动是指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随着时间变动发生周期性的重复变化,但循环变动所需的时间更长,重复变动的规律性、变动周期和时间也不像季节变动来得稳定、可以预测。
6不规则变动是由未能得到解释的一些短期波动所组成的,常指时间数列由于受偶然因素或意外条件影响,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指短期内)呈现不规则的或自然不可预测的变动。
7、相关关系,也称统计相关,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
8、点估计也称定值估计,就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总体参数做出确定值的估计,也就是用一个样本的具体统计值去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
9、区间估计,就是指用一个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参数,即对于未知的总体参数9,想办法找出两个数值Qi和他(B i v他),使B处于区间(0|, 9)内的概率为1- a,即n ( 9iv 9V 9)=1- a区间(9i, 9)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或置信区间,91为估计下限或置信下限,9为估计上限或置信上限。
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1. 有1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资料,若要调查这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
A. 10个企业B. 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 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D. 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2. 衡量顺序数据的尺度是()。
A. 定类尺度B. 定序尺度C. 定距尺度D. 定比尺度3.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B. 企业个数C. 设备台数D. 产品重量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B. 企业个数C. 设备台数D. 产品长度5. 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的方便6.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A.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的研究B. 了解总体各单位的情况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7. 抽样误差是( )。
A. 可以事先计算出来并加以控制的B. 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C. 可以通过责任心的教育避免产生的D. 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8. 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
A 随着抽样单位数的增多而变大B 随着抽样单位数的增多而变小C 随着抽样单位数的减少而变小D 不会随着抽样单位数的改变而改变9.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A、可以避免的B、可避免且可控制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10.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 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B. 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 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D. 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11. 单变量分组通常只适用于 ( ) 的情况。
A.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多 B.连续变量,但范围较大C.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 D.连续变量,但范围较小12.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 750和2500B. 800和2250C. 800和2500D. 750和225013. 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整理版]统计学-机考(1)
将某地区1996—2002年的新增加人口数量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A.相对数动态数列B.平均数动态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2统计调查对象是()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3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5岁,这是对()的平均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4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数的是()A某省人均粮食产量B某省人均粮食消费量C某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5在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权数较小时,加权算术平均数()A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B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C不受权数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对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6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A与标准差相比计算复杂B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C不符合代数演算方法D计算结果比标准差数值大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7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 中位数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8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9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A中位数B均值C四分位数D极差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0假设总体比例为0.55,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标准差为()A0.01B0.05C0.06D0.55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1假设总体比例为0.4,采取重复抽样的方法从此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期望是()A0.3B0.4C0.5D0.45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2估计量的含义是指()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B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C总体参数的名称D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3无偏估计是指()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4置信系数()A准确性B精确性C显著性D可靠性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5设R为列联表的行数,C为列联表的列数,则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时所用统计量X2的自由度为()ARBCCR×CD(R-1)×(C-1)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6方差分析中,依据p值做统计决策时,若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A拒绝原假设B所检验因素对因变量观测值有显著影响C不拒绝原假设D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7一名工程师提出三种不同的产品装配方法。
第一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1
直 图 方
30 25 20 15 10 5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频 率 累 % 积
频率
5.55 7.05 8.55 10.05 11.55 13.05 14.55 16.05 17.55 其 他
蔗 含 % 糖 量
第三节 统计特征数
反映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或分散程度的一些特 征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 平均数,方差。 征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如,平均数,方差 。 平均数: 一、集中性趋势的度量--平均数: 集中性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 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 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 , 反映资料的一般水 平及中心位置, 平及中心位置,并可作为资料的代表跟其它资料 比较。 比较。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由很多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由很多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 分析测试中: 分析测试中: 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仪器、环境、 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 、仪器、 环境、操作等各个 方面的偶然变化。 方面的偶然变化。 生物试验中: 生物试验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 供试材料的不均一性如种子质量、 供试材料的不均一性如种子质量、秧苗素质不可能完 全一致; 全一致; 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也可能随时 光照、温度、 随地发生的变化; 随地发生的变化; 农时操作的不一致性; 农时操作的不一致性; 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
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1.8 14.1 12.8 14.6 14.9 10.1 11.6 11.0 15.1 13.4 1 13.1 11.9 15.3 10.4 15.0 12.4 12.2 13.0 14.9 10.6 2 9.2 16.7 12.6 13.4 12.1 10.8 7.5 9.2 12.6 6.5 3 8.7 7.4 16.1 14.6 12.6 11.3 13.4 7.0 14.1 11.0 4 12.9 10.0 17.2 10.5 13.0 6.3 14.7 13.2 11.4 11.9 5 13.7 4.4 13.5 8.6 14.1 15.7 14.2 9.0 9.4 11.8 6 9.6 13.2 11.9 15.2 14.4 14.3 14.0 14.0 12.4 12.6 7 13.7 13.8 16.7 11.1 13.1 15.0 15.1 13.2 15.0 9.5 8 8.5 9.1 9.6 14.5 13.3 12.5 6.5 15.0 9.4 12.2 9 15.7 11.9 15.1 12.1 15.0 11.8 8.7 13.8 12.9 8.2
统计学答案1
若某一事件取值的概率为1,则这一事件被称为()。
(6.0分)•A、A.随机事件•B、B.必然事件•C、C.不可能事件•D、D.基本事件正确答案:B抛掷一枚硬币,观察其出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并将事件A定义为:事件A=出现正面,这一事件的概率记作P(A)。
则概率P(A)=1/2的含义是()。
(8.0分)•A、A.抛掷多次硬币,恰好有一半结果正面朝上•B、B.抛掷两次硬币,恰好有一次结果正面朝上•C、C.抛掷多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次数接近一半则该供应商次品数的期望值为()。
(8.0分)•A、A.0.43•B、B.0.15•C、C.0.12•D、D.0.75正确答案:A抛3枚硬币,用0表示反面,1表示正面,其样本空间为Ω=()。
(6.0分)•A、A. {000,001,010,100,011,101,110,111}•B、B. {1,2,3}•C、C. {0,1}•D、D. {01,10}正确答案:A指出下面关于n重贝努里试验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8.0分)•A、A.一次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结果,即“成功”和“失败”•B、B.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P都是相同的•C、C.试验是相互独立的•D、D.在n次试验中,“成功”的次数对应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正确答案:D随机抽取一只灯泡,观察其使用寿命t,其样本空间为Ω=()。
(6.0分)•A、A.{t=0}•B、B.{t<0}•C、C.{t>0}•D、D.{t≥0}正确答案:D一项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
(6.0分)•A、A.事件•B、B.简单事件•C、C.样本空间•D、D.基本事件正确答案:C推销员向客户推销某种产品成功的概率为0.3。
他在一天中共向5名客户进行了推销,则成功谈成客户数不超过2人的概率为()。
(10.0分)•A、A.0.1681•B、B.0.3602•C、C.0.8369•D、D.0.3087正确答案:C指出下面的分布中哪一个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第三章 统计整理习题(1)
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1)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一)一、单选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组中值B.组距C.组数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2.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
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A.变量值的大小B.组数C.组中值D.组距4.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再分组D.平行分组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以二都不对6.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7.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等的数列8.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7108 .B260 C.1560 D.34809.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
A.组中值B.组平均数C.组距D.组数10.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标志值单一组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D.将此值归人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Vl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8B.215C.230D.28513.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整理)统计学基础答案1-8章
项目一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D5、C6、A7、C8、B9、B 10、A 11、D 12、C 13、B 14、C 15、C二、填空题1、定性变量2、理论3、监督4、同质性5、研究目的6、数量性、总体性三、名词解释1、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2、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3、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索、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四、简答题1、社会统计学派产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由德国大学教授尼斯首创,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和梅尔。
他们认为,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统计方面应当包括社会统计调查中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其分析研究。
2、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不同?品质标志可否加总?(1)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不是数量的,只能用文字表现。
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用数量来表现的标志表现用数值表现即标志值。
(2)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
(是数量指标。
)2、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1)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首先,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
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2)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统计指标的数值是有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准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
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项目二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C5、A6、A7、D8、B9、A10、A11、B12、A13、B14、C15、B二、填空题1、准确性、及时性2、信息3、重点调查4、不连续性全面5、定性变量6、调查单位三、名词解释1、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工程技术领域,统计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推断统计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数据类型。
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则是用文字描述的数据,通常表示某种特征或属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概率理论。
概率是统计学的重要基础,它用来描述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理论包括基本概率、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内容,它们在统计推断和决策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统计学中的抽样技术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抽样技术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对于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统计推断方法。
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方法。
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假设检验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
总的来说,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涉及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概率理论、抽样技术和统计推断方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对于学习统计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统计学第一章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说明现象的本质1•统计活动2•统计数据3•统计学厂政府统计统计的含义及关系单位统计经营性统计匕其他原始数据:未加工价值更大-次级数据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萌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描述为主国势学派: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分析有名无实政治算数学派: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主张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有实无名2•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统计推断方法体系基本确立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的凯特莱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社会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还提出了“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奠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德国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等人研究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现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统计方法与应用全面发展显著特点:数理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大量涌现。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数量性(用数字说明现象本质,包括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总体性(统计只研究总体不研究个体)、差异性(构成总体的个体必须存在差异) 2•学科范畴: 方法性、层次性、通用性 3•研究方式: 描述性、推断性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职能:信息职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咨询职能(提供信息整理)、监督职能(监督经济运行状况)、服务职能(服务社会) 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须的方法和途径 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 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计量尺度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型数据: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 —定类数据:对事物属性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特点:只测度量事物类别差异,各类别地位相等。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第一章:导论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第二章:数据收集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式称为统计报表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6.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9.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19.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称为直方图20. 由茎和叶两部分组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茎叶图21. 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箱线图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1.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称为集中趋势 2.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3.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不同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4.低层次数据的测度值适用于高层次的测量数据,但高层次数据的测度值并不适用于低层次的测量数据 5.层次由低到高:分类—顺序-数值型 6.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众数 7.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8.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9.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四分位数 10.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而得到的结果,称为平均数 11.N 个变量值乘积的n 次平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 12.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3.离中趋势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离散程度) 14.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集中趋势测度值的代表程度 15.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16.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称为异众比率 17.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称为四分位差,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 18.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称为极差,用R 表示 19.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差,叶也称为平均绝对离差 20.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方差 21.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22. 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标准分数,也成为标准化值或z 分数 数据类型品质数据汇总表条形图饼图环形图数值型数据原始数据茎叶图箱线图分组数据直方图折线图时序数据线图多元数据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23.对于任意分布形态的数据,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至少有1-1/k2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k个标准差之内。
统计学各章复习要点(1)
5.统计分组的方法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品质数列 (2)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 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在按数量标志分组时,要注意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数量界限.。 六.频数分布数列(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确定的组别依次排列,同时更出各组的次数所形成的数 列叫分配数列. ★频数(次数):分布在各组中的总体单位数. ★频率(比重):各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 ★常见的频数分布特征(1)钟形分布.其特点是”两头大.中间小”就是中间变量值出现的次数. 两头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少.很多现象都是呈钟形分布.如人的身高.学习成绩等. ★ 对称的钟形分布就是正态分布. (2)U 形分布: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如人口死亡率的频数布呈 U 形分布.
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 也称标志值(或变量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 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 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 3.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就叫标志值.(如人的身高这个数量标志.每个人的身高是不同的.有 1.7 米.1.62 米.在这里身高是标志.,而 1.7 米.1.65 米就叫标志值) ★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 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 2 - (共 7 页)
2.统计表按作用分:调查表.汇总表(整理表).分析表. 按主词是否按一个标志分组.
复合分组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形成的统计表.
统计学(1)
统计学1.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的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判断数据类型)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达的。
例如,人口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类;企业按照业务属性分为医药企业、家电企业、纺织品企业等,这些均属于分类数据。
为便于统计处理,对于分类数据可以用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类别,比如:用1表示男性,用0表示女性。
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虽热也有类别,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比如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
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可以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保持中立、不同意等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3.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上获得,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例如,2010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如2010—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4.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比例: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5.分类变量:(选择题)分类变量:是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为分类数据。
如“性别”就是一个分类变量,其变量值为“男”、“女”;行业也是一个分类变量,其变量值为“零售业”“旅游业”“汽车制造业”顺序变量:是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为顺序数据。
如“受教育程度”也是一个顺序变量,其变量值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数值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统计学整理
第1章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简称为“数据的科学”。
统计滥用——不好的样本-—过小的样本——误导性图表-—局部描述—-故意曲解统计应用上的两个极端—-不用或几乎不用统计-—简单问题复杂化随机性和规律性当我们不能预测一件事情的结果时,这件事就和随机性联系起来了。
通过对看起来随机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把随机性归纳于可能的规律性中。
统计从我们如何观察事物和事物本身如何真正发生这两个方面帮助我们理解随机性和规律性的重要性。
因此,统计可以看做是一项对随机性中的规律性的研究。
规律也表现出某种随机性。
在这种意义下来说,统计就成了对数据中的偏差问题的研究。
根据作为统计基础的数学理论,我们可以确定一项调查中的某一比例有多大的随机性,以及在下一次的重复调查中,这个比例可能有多大的偏差.我们还可以指出,两个比例之间的差异是否大到了随机性本身所不能解释的地步。
概率概率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它告诉我们某一事件发生的机会有多大。
•概率为统计学的第三个方面--如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奠定了基石。
•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确定两个数字的差异是否超出了随机性本身所预期的范围,但是我们可以确定,这种差异发生的概率是大还是小.根据这个基本思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重要结论。
变量(variable)是指一个可以取两个或更多个可能值的特征、特质或属性。
比如,性别是取两个值的变量,因为一个人只可能是男性或女性。
还有其它变量的例子,如人的寿命,体重,以及汽车每升汽油所能行驶的距离,等等。
变量的值(value)通常是对某一特定个体的度量,特定个体可能是指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表1.1列出了一些变量、变量的取值及其所测量的个体的例子.从表中可知,性别变量是以人为个体的观测,孩子的数目是以家庭为个体的观测。
变量,值和个体变量变量的值个体性别男,女人学历小学,中学,本科,硕士,博士人失业有工作,无工作人孩子数0, 1, 2, 3,…家庭贫困程度严重,一般,边缘,没有地区•上面介绍的是经验变量,级处理的对像是我们周围可观测到的物质世界中的事物。
统计学复习题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统计数据按测定层次分,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如果按时间状况分,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2、由一组频数2,5,6,7得到的一组频率依次是0。
1 、0。
25 、0。
3 和0。
35 ,如果这组频数各增加20%,则所得到的频率不变。
3、已知一个闭口等距分组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6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8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640,其组中值为620 。
4、如果各组相应的累积频率依次为0.2,0.25,0.6,0.75,1,观察样本总数为100,则各组相应的观察频数为___20 5 35 15 25___。
5、中位数eM可反映总体的集中趋势,四分位差DQ.可反映总体的离散程度,数据组1,2,5,5,6,7,8,9中位数是 5.5,众数为 5 。
6、假如各组变量值都扩大2 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 ,那么算术平均数扩大为原来的2倍。
四、计算题1、某班的经济学成绩如下表所示:43 55 56 56 59 60 67 69 73 75 77 77 78 79 80 81 82 83 83 83 84 86 87 88 88 89 90 90 95 97 (1)计算该班经济学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2)计算该班经济学成绩的众数、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3)该班经济学成绩用哪个指标描述它的集中趋势比较好,为什么?(4)该班经济学的成绩从分布上看,它属于左偏分布还是右偏分布?(3)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所在区间?要求:(1)分别计算成年组和青少年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2)说明成年组和青少年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要求:试比较哪个单位的职工工资差异程度小。
8、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在A 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
统计学知识点
统计学第三章1.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哪些?简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1)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①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通常只适合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下使用②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
它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一个组的最大值称为上限。
(2)组距分组步骤①确定组数。
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即5≤K≤15;②确定各组的组距。
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
组距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一最小值)÷组数;③根据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
2.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区别?①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③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3.茎叶图与直方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它们的应用场合是什么?优点:(1)茎叶图类似于横置的直方图,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既能给出数据的分布状况,又保留了原始数据。
而直方图虽然能很好地显示数据的分布,但不能保留原始的数值。
应用场合:(2)直方图通常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通常适用于小批量数据。
第四章: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1)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聚集的程度(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3)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常生活中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是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数据)是统计实践活动的成果。
如:经济增长速度、价格指数等。
对统计数据要求: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
(1)数量多少:反映现象的规模或水平(2)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3)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2.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①统计研究的不是个体的数量,而是总体的数量;②现象的数量规律,只有在总体中才能体现出来。
3.变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例如,各种股票的价格和成交量每天不同,这才需要对其进行统计,编制股票指数等指标。
三、统计的功能和作用国家统计局表述了(政府)统计的三大功能:提供信息,实行咨询,执行监督。
统计的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指统计提供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数据资料,作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统计的咨询职能指利用掌握的统计数据资料,根据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为他们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和对策方案。
统计的监督职能指根据统计调查和分析,用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科技的运行状况,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经济、社会、科技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向前发展。
统计的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采集和提供统计信息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统计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能够得以发挥的前提;统计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监督职能是在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四、统计工作过程*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基本环节:(一)统计设计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
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搞好统计设计不仅要有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而且还要求设计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
(二)收集数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
对于大多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来说,有可能通过有控制的科学实验去取得数据,这时可以采用实验法。
对于社会经济现象来说,一般无法进行重复实验,要取得有关数据就必须进行调查观察。
(三)整理与分析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四)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对于已经公布的统计资料需要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结合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和利用。
如何更好地将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应用于各自的研究领域是应用统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现象规律性的表现。
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对性质不同的现象(即总体)而又有一定数量差异的每个事物(即个体)的特征进行足够多数的观察登记。
2 .统计分组法根据事物内在的性质与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综合指标法4.统计模型法5.归纳推断法三.统计学的分科 1.理论统计 2.应用统计:又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
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一) 总体(全及总体、母体)(population)1、概念: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单位)构成的整体。
简意概念:所研究的全部元素的集合2、特征(1)大量性:总体必须是许多个别单位结合组成。
大量性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前提。
(2)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在主要性质上必须相同的。
同质性是组成总体的根本条件。
同质性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
研究目的不同,则所确定的总体也不同,其同质性的意义也随之变化3、总体的分类对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总体,按总体包括的个体数目的多少分:(1)无限总体: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2)有限总体: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
(二)总体单位:即构成总体的各个事物。
也称个体。
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如果说统计总体是集合的概念,那么总体单位就是集合体的元素。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换。
二、标志和统计指标(一)标志1 、概念: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工龄、年龄等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2、种类按标志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分:品质标志,数量标志①品质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属性(质)一类的名称,其具体表现用文字表示。
如:性别、职务、专业、所有制类型等。
② 数量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其具体表现用数字表示。
如:年龄、产值、身高、体重等。
注:标志与标志的具体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总体:某班级全体学生总体单位:该班每个学生(二)统计指标1.概念: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如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965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2. 构成要素: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的概念(名称)是对所研究现象本质的抽象概括,也是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质的规定性指标的数值反映所研究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构成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计算方法---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2011年我国外贸总额 36421 亿美元性质: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3.分类(1)按反映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例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商品进出口总额等等,这些指标反映现象或过程的总规模和水平,所以也称为总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内部或总体之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凡是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例如职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工人出勤率等等。
质量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2)按计量单位不同分: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3)按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4.统计指标体系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4、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⑴区别:①说明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②划分指标的性质不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有的是用数字有的是用文字表示的。
⑵联系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都是数量化的概念;①汇总关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而标志值不一定通过汇总;②转换关系: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转换关系.三、变异和变量1.变异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差别就是变异。
变异可分为属性变异和数量变异.如:性别标志分男、女; 职工人数有60、70人等变化。
附: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可变标志:一个标志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如:女生总体中,年龄这个标志在各单位可能表现不同,所以年龄在这个总体中是可变标志总体单位有变异标志才需要调查,并有各种调查方法.如果没有变异标志也就没有必要统计。
不变标志:总体中的标志,具体表现在所有单位都相同。
如女生总体中,每个单位在性别标志上都表现为女性,所以在这个总体中性别便是不变标志。
注:一个总体至少要有一个不变标志,才能够使各单位结合成一个总体。
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
2.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指标)。
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或参数。
如:商品销售额、身高、体重、年龄等3.变量值:变量的具体表现(数值)。
如:年龄15、16、30岁等.4. 变量的分类:⑴按计数的特点分为:①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在数轴上连续不断,无法一一列举,即在一个区间内可以取任意实数值。
可以取无穷多个值。
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
②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的数值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其取值是整数值,可以一一列举。
例如:企业数,职工人数等。
⑵按其性质不同分:①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即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确的,是可解释和可控制的。
能在事先确定下来的变量。
如中奖人数等。
②随机变量:是受许多微小的不确定因素(又称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
变量的取值无法事先确定。
如中奖号码等。
社会经济现象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变量。
统计学所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变量。
四、统计测定的层次(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总体单位标志或统计指标的具体数量表现。
即对总体数量特征的量度,包括登记、分类、标示、计算等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五.统计数据的类型1.按计量尺度分: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2.按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3.按对客观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分: 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横截面数据又称为静态数据,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的数量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又称为动态数据,它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总体的数量表现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例如,2011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属于横截面数据。
而“十一五”期间我国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属于时间序列数据。
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 :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顺序变量(rank variable ) :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数值型变量(metric variable ) :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二、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1.定义: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各项资料的过程。
这里的资料有两类: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二手资料(次级资料)2.意义:统计调查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统计工作的初始阶段,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又是统计整理和分析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