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内容紧承上节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性状的奥秘”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逐步揭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规律。同时,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能够运用所学的基因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掌握基因的传递规律。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使他们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3.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考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遗传与环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遗传与环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5遗传和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认同变异的普遍性(3)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4)了解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观察环境条件对大蒜性状表现的影响,理解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对花生果实长度的观察与测量,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3)培养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和总结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变异的普遍性;(2)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享受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讲授[教学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ppt图片显示四种不同肤色的人老师问: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不同肤色的人?学生答:不同人种肤色的基因组成不同。

知识回顾: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现型?老师结合图片讲解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过程。

复习提问:生物的性状由什么控制?通过转基因超级鼠实例,了解生物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其表现型是否一定相同呢?同学们能否举例说一说?(略)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学生展示大蒜幼苗在黑暗和光照下的实验结果讨论:本实验中,植物幼苗的性状表现(颜色)不同是否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依据是什么?请一位学生代表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一下(略)播放老师课前做的本实验图片资料。

小结:一、生物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表现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回顾:生物体亲子代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叫做什么?(生物的变异)我这里有从市场上买来的的两种花生,教师展示大小两种花生,请学生观察外观区别。

在这些大花生中也有一些果实较小的花生;小花生中也有一些果实较大的花生。

高考试题中的遗传特例分析

高考试题中的遗传特例分析

高考试题中的遗传特例分析遗传知识在高考生物试卷中是高频却容易失分的考点,总结其命题特点对解题很有必要。

研究发现,大多数高考遗传试题的命题常以遗传特例材料为背景展开,这样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命题往往不落窠臼,所以为命题者所喜爱。

下面作以分析。

一、遗传试题的常见解题流程上图反映的是遗传试题的常见解题流程,即由表现型推测显隐性和基因型,然后求遗传概率。

高考命题的常用手法是用遗传特例来增加试题难度和新颖度。

解题时要牢记基本公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然后方能进一步破解。

二、2017年典型高考题型示例(2017∙全国卷Ⅰ∙3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12三、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特例总结(一)基因互作引起的遗传特例(2016全国卷III)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特例点拨】本题为基因互作引起的遗传现象。

一般来说,基因互作分为一对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指两对及以上基因引起的多因一效现象,后代的性状比例发生改变。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案示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案示例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规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的分离规律[解决办法](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 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 :2 :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也象豌豆一样吗?[解决办法]相对性状___ 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___ 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___ 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基因环境因素与性状的关系1(44中)

基因环境因素与性状的关系1(44中)

基因、环境因素与性状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

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而环境则是表现型的外因。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课外读——浙科版必修二P11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例1:中年人秃顶是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的,秃顶基因的纯合子(BB),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如果基因型为bb的,无论男女,均表现正常;但对于杂合子(Bb),如果是男性,则表现为秃顶,如果是女性,则表现正常。

这就是中年人群中,男性秃顶的人数远远多于女性的原因。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

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例1:观赏植物——藏报春,让基因型为AA 的植株在20——25℃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植株开红花。

如果让它在30℃的环境下生长,则开白花。

再如曼陀罗茎的颜色,即紫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即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但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呈浅紫色,紫茎对绿茎就不再是完全显性了。

可见外界环境的改变,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也可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2:同一品种(基因型相同)的小麦,由于土壤条件、田间管理、气候因素、投入不同,而长势和产量(表现型)有较大的区别。

同一品种(基因型相同)韭菜,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长的绿油油的,但是在无光条件下则可以培育成韭黄。

一般的,环境条件能够影响表现型,但不能影响到基因型的本身,这也就是有些变异不能遗传的缘故。

例1:玉米的茎轩、叶鞘等部分有表现为日光红和非日光红(即绿色)两种类型,已知它们是受不同基因型控制的。

但是,日光红的类型必须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才表现为淡红色;而非日光红的类型不论是否直接在阳光照射下都是绿色。

不过日光红性状即使连续几代因缺乏阳光而没有表现出来;可是一旦暴露在阳光条件下,淡红色便立即会表现出来。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遗传与环境 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遗传与环境 教案

第5节遗传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五、板书设计第5节遗传与环境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1、基因型相对稳定2、表现型易受环境条件影响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二、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2、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六、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遗传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基因型、什么叫表现型?” 展示大白菜和西红柿的照片:“大白菜和西红柿为什么性状表现完全不同?”生1:略。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示大白菜纵切图片:“这棵大白菜外面叶子的颜色和里面叶子的表现型一样吗?” “什么原因造成了内外叶子颜色表现上的差异?相互讨论一下并回答”生2:“因为大白菜和西红柿的基因型不同”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生3:“不一样。

外面叶子是绿色,里面的是黄白色。

” 小组讨论生4:“里面的叶子没有受到阳光照射。

阳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1、设问:“环境条件是仅仅使生物的表现型发生改变,还是会引起基因型发生改变呢?”展示冬天和夏天的雷鸟图片以及玉米叶片在缺乏氮、磷和钾三类无机盐时与正常状态时的图片。

2、指导学生看教材P113,总结知识点,完成表格内容。

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基因型发生改变,表现型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完成表格填空: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因,环境条件是性状表现的外因;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展示两种变异类型图片,指导学生看教材P114,并提问:(1)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2)怎样区分两种不同的变异类型?2、补充:在自然或人工的条件下,化学物质可能发生变化,遗传物质DNA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发生变化后引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2.熟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常见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4.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学重点: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2.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PPT、实验材料(如果蝇、瓶盖等);2.教材、相关课件和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进入教室之前播放关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教师与学生们进行简短的互动,讨论关于基因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第二步: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原理(2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基因的概念和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2.分享一些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例如格里高利·孟德尔的豌豆实验;3.讲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和RNA的概念、遗传密码等。

第三步:探索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基因型表,让他们根据基因型推测表现型;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辩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步:实验探究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4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并提出以下问题:“基因突变会对生物的性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果蝇和瓶盖,让他们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观察不同基因型的果蝇的性状,并记录实验结果;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然后与小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与延伸(20分钟)1.教师通过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2.讨论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例如相同基因型的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差异;3.分享关于基因工程的一些先进技术和应用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4.布置相关作业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高中生物 第4章第4节 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4章第4节 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

第4节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1.了解环境条件对性状的影响。

2.举例说明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重点)3.能够利用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原理,指导一些生产实践。

(重点)一、环境条件对性状的影响1.显性性状的表现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影响显性基因作用的环境条件有温度、阳光和营养等。

3.显性基因作用的表现,还受到生物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

二、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1.环境条件对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1)在葫芦科植物里,丰富的氮肥、短日照和低温有利于雌花的发育。

(2)植物性别的改变,最根本原因是植物体内激素在数量和种类上发生了变化。

2.环境条件对动物性别分化的影响(1)高温只改变性别的表现型,不能改变性别的基因型。

(2)营养条件对动物性别分化有影响。

(3)生物体内的激素对性别分化也具有影响。

想一想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后,能否产生正常的精子?提示:能。

环境条件对性状的影响1.有些显性基因的表达离不开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显性基因作用的环境条件有温度、阳光和营养等。

2.显性基因作用的表现除了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对性状的表现影响就比较明显。

性别对基因作用表现的影响,是通过性激素实现的。

3.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病表现出年龄特征,可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

(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2)温度、阳光、营养等环境条件只会影响性状表现,不会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1.下列属于环境温度对性状表现影响的是( )A.杂合金鱼草的花色B.“太阳红”玉米的绿色性状C.植物缺氮不能正常生长D.绵羊有角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差异解析:选A。

金鱼草的花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培养花为红色,高温下培养花为象牙色;B项是阳光对性状影响的实例;C项是营养对性状影响的实例,D项是生物体内在因素对性状影响的实例。

2.家兔体内产生黄脂或白脂是否受食物影响呢?王老师选择健康的黄脂家兔和白脂家兔从事研究。

他将两种兔子都分成两组,分别饲喂不同饲料:一组喂含黄色素的食物;另一种饲喂不含黄色素的食物。

初中基因型与表现型教案

初中基因型与表现型教案

初中基因型与表现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表现关系。

3. 能够运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2.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表现关系。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遗传现象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遗传现象,如身高、眼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遗传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吗?引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定义。

基因型:指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指个体的外部表现,即基因型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特征。

2. 讲解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a.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b. 环境因素影响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c.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存在表现关系: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的可能性,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身高这一遗传现象:基因型决定身高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如营养、运动等影响身高的实际表现。

2. 分析眼皮这一遗传现象:基因型决定眼皮的单双,环境因素如手术等可以改变眼皮的状态。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如肤色、血型等,探讨它们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能否运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侏儒症等?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强调基因型和表现型在遗传现象中的重要性。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表现型变异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表现型变异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表现型变异在科学研究中,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我们知道,人类的基因组中包含了控制我们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基因序列,但人类的表现型(即身体特征和行为)并不仅仅受基因的控制,还包括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具有了多样化的表现型,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生命的奥秘和它的演化史。

基因和环境互为影响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因与环境可以共同影响一个人的表现型;二是基因可以影响人对环境的反应。

首先,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人的表现型。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儿童时期,缺乏营养的环境会导致身高迟缓和智力下降。

但如果孩子拥有生长素受体基因上的特定变异,他们在受到同样的营养不良环境干扰时,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更加明显地表现出身高迟缓。

这就说明了基因和环境的耦合效应。

其次,基因和环境也可以相互影响,使人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例如,一项针对一组雌性小鼠的实验表明,当它们被注射一种特定的药物(环境因素)时,会发生身体变化,这种变化在表现在它们的基因组中出现。

结果发现,这种基因改变导致了一些雌性小鼠产生了更多的后代,并且这些后代也表现出更强的耐力和更快的体重增长。

这项实验表明,环境可以改变基因组的表达,从而产生遗传变异,这将在未来世代中保留下来。

表现型变异的原因表现型变异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基因表达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改变。

例如,基因突变或新的基因交换可能会导致基因组的不同表达,同时环境因素(如养分,光照和气候变化)的变化也会引起表现型变异。

另外,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可能会导致表现型变异。

例如,健康饮食和运动的习惯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表现型,而嗜好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表现型变异的影响表现型变异对整个物种的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适应性是指物种在某个环境中是否能够生存和繁殖。

表现型变异使得种群中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从而允许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压力。

“三新”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的分析——以“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为例

“三新”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的分析——以“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为例

教学·现场“三新”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的分析———以“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为例文|杜蕊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课本为主,重点强调教师教学过程的精彩程度和课堂容量的多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往往被忽略,教学效率偏低。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更加强调课堂效率高、质量高,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优化教学设计,在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更好地设计趣味导入和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精讲细练、设置开放性作业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教材分析“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4个内容:(1)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有什么关系?(3)表观遗传信息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的?(4)怎样理解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复杂性?本节内容既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又为学生理解变异的本质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实例分析,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对细胞分化的原因的表格分析以及表观遗传实例的分析,培养信息获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的表观遗传实例的分析,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后代的可能影响,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以及细胞分化的原因;(2)表观遗传;(3)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复杂性。

2.教学难点:(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以及细胞分化的实质;(2)表观遗传的概念、特点。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本节聚焦内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心法则图解以及必修1学过的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提问: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

2.真核类的有丝分裂
因为真核类的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往往 较多,因而其细胞分裂也更为复杂。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为说明 的方便起见,通常将其分成前期、中期、后 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两次有丝分裂中间的 时期称为间期。
图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示意图
Figure 3-1. Stages of the cell cycle.
显性致死基因在杂合体状态时就可导致个体死亡。如人的 神经胶症基因只要一份就可引起皮肤的畸形生长,严重的智力缺陷 轻时就丧失生命。
2.3.1.3 复等位基因:
在孟德尔以后的许多遗传研究中,发现了复等位基因 的遗传现象。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指在同源染色体 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 前期(prophase):
图 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纵向并列的染色单体
2.4.1.2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 行为
像细菌、蓝藻等原核类生物,体细胞和 生殖细胞不分,细胞的分裂就是个体的 增殖。而高等生物是通过单个细胞即合 子(zygote)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细胞 分裂发育而成的具有亿万个细胞组成的 个体,譬如说人就是通过单个细胞即受 精卵的细胞分裂发育而成的具有1014个 细胞组成的。
2.3. 1.4 一因多效
2.3.2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1.基因互作 2.互补基因 3.抑制基因 4.上位效应 5.叠加效应(加性效应)
2.3.2.1 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两个 基因相互作用 出现了新的性 状,叫基因互 作。在F2出 现9:3:3: 1。
2.3.2.2 互补基因
双亲的性状在 后代同一个体 不同部位表现 出来,形成镶 嵌图式。

基因型和表现型举例

基因型和表现型举例

基因型和表现型举例
基因型和表现型是生物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基因型是指个体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组成,而表现型则是指这些基因在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特征。

举例来说,人类的眼色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型中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比如说,两个蓝眼基因),那么他的表现型就是蓝色的眼睛。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基因型中有一个蓝眼基因和一个棕眼基因,那么他的表现型就可能是棕色、绿色或者蓝色的眼睛,这取决于这些基因的互作关系。

另一个例子是花卉颜色的遗传。

许多花卉的颜色是由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决定的。

例如,紫色三色堇的颜色是由两个不同基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这些基因的组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型,比如白色、红色、粉色或紫色的花朵。

总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们的互动使得生物在适应环境和演化过程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

- 1 -。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推导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推导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5.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①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或Aa或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ຫໍສະໝຸດ Aa×a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NA碱基对的改变,只能引起RNA上密码子种类改变, 不改变密码子的数目,结果可能引起氨基酸种类变化,也 可能不引起氨基酸种类变化。
2、DNA碱基对增加或缺失的数目不是3的倍数时,能引 起RNA上密码子种类、数目和序列改变,结果是氨基酸 的种类数目改变。
3、DNA碱基对增加或缺失的数目是3时,RNA上密码子 的数目增加或减少1个,氨基酸的数目增加或减少1个。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 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 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 染色体组。 思考:人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
3、二倍体和多倍体
基因突变的因素
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紫外线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吖啶类染料
生物因素:病毒和某些细菌
自然突变 基因突变的类型
诱发突变 有丝分裂的间期 基因突变的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 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多倍体育种
A、多倍体植株特点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 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 率低。 B、常用方法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育种原理
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 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 数目加倍。
4、单倍体 (1)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思考: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对吗?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也叫二倍体,对吗?

卵细胞
倍 体
精子
合子
(2)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生物体
2N 二倍体 3N 三倍体 4N 四倍体 6N 六倍体
(3)单倍体育种
A、方法 花药离体培养
多倍体的判断方法 A、体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条数
B、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AAaaBBBb
YYyRrr
多倍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细胞受到外界环境 条件(如温度骤变)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的 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 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 细胞。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稀有性 4、多害少利性 5、不定向性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1、概念 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 生基因突变。 2、优点 提高突变率,创造变异新类型, 培育优良品种。 3、应用 “黑农五号”大豆、青霉菌的选育
1、概念
基因重组
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
B Bb b
B bB b A
AA
B
Bb
A
Aa
A Aa a
b
Bb
B bB b
a
aa
B
Bb a b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概念:由染色体的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种类 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重复: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 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0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 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举例:猫叫综合症
减数分裂形成配 细胞分裂时 子时,非等位基 染色体复制 因自由组合或等 后不能形成 位基因的互换 两子细胞
有性配子未 经受精作用 直接发育成 个体
特点 发生频率低,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代中重新组合 器官大,养
害变异多,是变 的变异类型有一 分多,成熟
异的根本来源, 定的分离比
马 2N1=64
驴 2N2=62
骡 2N=N1+N2=63
比较 基因
项目 突变
变异 基因分子结构
实质
的改变,产生 新的基因
产生 复制时基因中 过程 脱氧核苷酸的
增减和改变
基因
染色体变异
重组
多倍体 单倍体
控制不同性状的 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组成 基因重新组合, 倍增加,产 倍减少,产 产生新的基因型 生新基因型 生新基因型
B、过程
秋水仙素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植株
正常植株(纯合体)
C、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思考:现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的两小麦纯种, 请分别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两种方法培育矮 秆抗病的纯种,比较育种年限。
P AABB aabb
P AABB aabb
F1
AaBb
F1
AaBb
F2 A-B- A-bb aaB- aabb 配子 AB Ab aB ab
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的连锁互换
3、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型
4、意义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应用 杂交育种
A
AA
B
BB
A
Aa
A Aa a
B
Bb
B Bb b
a
aa
b
bb
a b
A Aa a
A Aa a
F3
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5、生物的育性 讨论: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可育吗? 结论:(1)同源二倍体、多倍体
细胞中含偶数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可育
细胞中含奇数个染色体组的生物高度不育
(2)异源二倍体、多倍体 异源二倍体不育
异源多倍体一般不育
(3)单倍体高度不育 关键:生物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不能联会,能不能 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1)二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 体组的叫二倍体。记作2N(N表示一个染色体组所包 含的染色体数目)。
人:2N=46 果蝇:2N=8 水稻:2N=24
(2)多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 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香蕉:三倍体 马铃薯:四倍体 普通小麦:六倍体
不能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改变) (改变) (改变) 来源 基因突变
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蛋白质 正常 异常
氨基酸 RNA DNA
谷氨酸 缬氨酸
GAA GUA
CTT GAA
CAT GT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基因突变的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 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