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香料贸易与经济利润

合集下载

从黄金到零钱——大航海时代的香料贸易(四)

从黄金到零钱——大航海时代的香料贸易(四)

从黄金到零钱——大航海时代的香料贸易(四)印度洋是既地中海与大西洋之后,欧洲航海冒险家的又一大发现,在达伽玛之后的一百年间多桅帆船的航迹不断向东探索,最后冲出印度洋,顺苏门答腊的马六甲海峡直插,进入太平洋。

小时候看《红楼梦》,里面有一句打趣的对白提到了“爪哇岛”。

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实在不像中国话。

书下有注解,写道:“古时遥远的岛屿,形容不着边际的意思。

”想来定是个缥缈的传说!再后来,看过一个叫《望乡》的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日本女子南洋卖春的故事。

提到一个名叫婆罗洲的岛屿,名字听起来依旧很缥缈。

印度尼西亚,有“千岛之国”的美誉,自西向东由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旧称婆罗洲)苏拉维西、伊里安五个主岛和近一万七千个小岛屿组合而成。

今天她相对贫穷落后,但几百年前这里同样是西方人日思夜想的黄金国。

在香料贸易鼎盛的时候,从印度洋购得价值3000英镑的货物,转手在伦敦可以交易到36000英镑。

这是什么概念呢?《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有一个案子,说的是女主角因继承巨额财产而遭到追杀。

这“巨额”是2000英镑。

为了2000英镑可以杀人,就知道36000的含义了吧?并且,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而我们说的故事比他最少还要早200年。

这是难以想象的巨额利益!印尼出产的黄金香料是肉豆蔻。

当时一小袋豆蔻的价值可以抵过伦敦中心区的一幢别墅。

之所以如此贵重,因为它们生长环境比胡椒和肉桂更加隐秘。

印度是大陆半岛,锡兰也好歹算是比较庞大的岛屿。

而生长豆蔻的印尼不仅遥远而且繁杂,她版图内的上万个岛屿,犹如暴风怒涛间的迷宫,烟波浩渺,迷离不知所踪。

正是这种遥远的不可触及感抬升了豆蔻的价码。

婆罗洲以东,伊里安岛以西,散落着如碎玉般的大小岛屿,这里传统上被称为“摩鹿加群岛”,更著名的叫法是“香料群岛”。

我给大家标记了地图:看到了么?红色圈子里面的就是摩鹿加群岛的具体方位,这里是大航海时代开始最贵重香料的产地。

而下面绿色方框里面的是巴厘岛。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学习的还有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高中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郑和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他下西洋带来的历史意义没有那么简单,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历史意义及目的。

历史意义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

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目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十分繁荣。

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

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除经济原因以外,还有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践行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想法,同时宣扬大明威德,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

怎样学习高中和历史若想对高中历史的大量知识点有整体把握,同学们必须学会归纳和总结。

与初中时期的历史学习相比,高中历史的特别之处体现在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厂度上。

教师将知识点一一讲述,学生在做题时却仍然找不到要点,这是因为高中历史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概括能力。

面对陌生的题目,学生需要将已学的知识点与之结合并迁移。

推荐使用《蝶变笔记历史》整本书就是围绕基础知识点编写而成,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使用,课上跟紧老师,课下自主复习预习。

书的内容上解析全面清晰,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都能轻松学习,没有压力。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一、引言郑和是明朝初期一名著名的航海家,他曾于1405年至1433年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航行。

这些远洋航行借助北风、南洋季风和群山之间的航线,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带到了印度洋地区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更不可忽视,这是因为他所带来的文化、民族和知识交流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意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之一是带来了经济繁荣。

在下西洋航行中,他将大量的中国商品和货物带到了印度洋地区,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铜器、金银器、药材、木材和胡椒等物品。

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郑和的远洋航行,他还带回了珍惜的稀有物品,如香料以及各种贵重的珠宝和石头等。

这些物品琳琅满目,引得当地客商争相购买和交流。

通过这些交流,不仅使中国变得更加富裕,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三、文化意义除了经济意义以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他所带来的文化和民族交流。

随着他的远征,他将中国的繁荣和富裕带到了海外的城市、乡村和港口。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经济和人口,还向海外各地居民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宗教和艺术。

这为海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此外,郑和的探险也使得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得到了开放和发展,这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政治意义还有一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她对于政治的巨大意义。

通过下西洋航行,中国的海外势力得到了遥遥领先的地位,端續的加深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且,通过郑和的远洋航行和海上贸易,中国的文化和知识自成了特色,从而成为了世界公认的领先民族。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之一,就是在未来几个世纪中,中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权力以及地缘政治的平衡,中国成为了世界大国。

五、结论总而言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

他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并影响到了今天。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一、引言明朝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

作为该时期最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与交流的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航线、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阐述,揭示这段历史与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背景明代初期,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内部发展使得明朝开始着手开拓海外贸易。

郑和的航海之路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明朝时期的中国可谓国力充盈,种类丰富的产品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式出口到世界各地,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三、航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非洲等。

他率领的船队通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等水域,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到海外,并带回外国的珠宝、香料、药材等奇珍异宝。

四、贸易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带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繁荣。

中国商品的出口对外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商品的输出,促进了丝绸之路的互通互惠。

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五、文化交流随着贸易的发展,郑和船队的航行不仅带来了商品交易,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郑和航海的船队行踪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他们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传播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建筑等。

在出访过程中,郑和船队也从这些地区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技术,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六、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 经济意义:郑和航海使得中国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2. 文化意义:郑和的航海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政治意义:郑和下西洋彰显了明朝政府的海洋霸权,巩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七、结论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他的航海活动带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对一带一路的借鉴作用

郑和下西洋对一带一路的借鉴作用

郑和下西洋对一带一路的借鉴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也被人们重新关注和研究。

郑和下西洋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下郑和下西洋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借鉴意义。

一、贸易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开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新时代。

通过郑和的远航,中国将丝绸和瓷器等优良物产带到了海外,同时也带回了亚洲和非洲的珍贵物品,如黄金、象牙、香料等。

这为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东甚至非洲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新的局面,更加加深了彼此间的情感联系。

类似地,“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推动贸易往来的,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使更多的物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通。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中国也有机会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到更广泛的市场,依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二、文明交流在文化和宗教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与郑和下西洋的征程有着相似之处。

在郑和的远航过程中,他和当地政要、宗教领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技术和宗教,推动了亚洲和非洲文化的融合。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明交流无疑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文明交流,各个国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强了相互间的认同感和对彼此民族的尊重。

三、对外援助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通过援助的方式支持了当时的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国家,如援建清真寺、城堡等。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传达给世界的信息是“和平、友好、合作、发展”,同时也拉近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距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有机会再次通过援助向这些国家提供技术、经济或人道主义上的支持,让发展中国家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机会,同样也树立起中国的良好形象。

总之,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史实,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全局性、深刻性,更自然的广泛性,并且很好地一并体现了中国与其他世界各国的合作精神。

通过从历史中进一步探讨和吸取借鉴,“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不仅有望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可以帮助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更好地共同发展和推进全球化的进程。

郑和下西洋的中西方效应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郑和下西洋的中西方效应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郑和下西洋的中西方效应比较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人特别是云南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历史事情,他曾于1405年-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历经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国家与地区。

郑和下西洋出访多国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西相互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在中西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外交流上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在当时能够条件下进行如此庞大规模的航行,仍是件非常了不起的国际文化交流事件,经常被国人提起并引以为豪骄傲的重大历史事情。

但是我认为,在当前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也有必要通过中外之间发生其他的对外交流事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有必要对这一系列历史事件比较,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通过比较与反思,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发现郑和下西洋在多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这些对于我们实现新型社会的转变和创新的社会实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对其所做出的研究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拙见:一、从时间和规模上比较来看郑和下西洋比西方三次世界著名的航海要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1405年-1433年间曾七下下西洋,最早的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

而西方的三次著名的航行时间分别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年另一名葡萄牙人麦哲伦横渡大西洋、太平洋,历时3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这三次航行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时间比较上看,郑和首次航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早87年,比达?伽马来到印度早92年,比麦哲伦横渡大西洋与太平洋早114年。

①郑和下西洋要比西方这三次航行早至少87年,同时不仅在人数上还是在舰船的规模上都是西方所不能比拟的。

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郑和每次西洋人数都在2.7万人以上,而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所率领的人数却分别只有87人、140人和260多人。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下西洋开辟中国与海外贸易之路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下西洋开辟中国与海外贸易之路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下西洋开辟中国与海外贸易之路郑和,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和军事将领。

他率领七次航海远征,被誉为中国古代航海业的伟大开创者之一。

郑和的七下西洋开辟了中国与海外贸易之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背景与动因明代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贸易往来。

然而,郑和领导东南沿海的海禁行动,并提出了扩大对外贸易的理念,得到了明朝皇帝的支持。

郑和意识到海洋贸易对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性,于是开始了他的航海之旅。

二、航行路线与目的地郑和的七次航海远征涉及了广泛的地域,包括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地。

他带领船队穿过南海、印度洋和红海,到达了当时的商业中心地区。

他的目的地包括马六甲、印度、波斯、阿拉伯、非洲东海岸等地。

三、外交使命与贸易活动郑和的航海远征不仅仅是为了贸易活动,还承担了重要的外交使命。

他与当地政府官员建立了友好关系,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信。

同时,他也利用航海活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贸易交流,带回了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其他中国特产。

四、文化交流与传播郑和的航海远征不仅仅是贸易和外交活动,同时也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随着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国的文化、科技和哲学思想得以传播到其他国家。

郑和带回了外国人的礼物、文物和种子,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影响。

五、对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影响郑和的七次航海远征,为中国与海外贸易开创了新的篇章。

他的航行活动打破了历史上中国对外贸易的封锁,丰富了中国的海外交流。

同时,他的航海事迹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后续影响与现实意义郑和的航海远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直接开启中国的大航海时代,但为后世中国航海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航海事迹具有重要意义,激励了中国后来的航海家,如明代的徐霞客等继续探索世界。

同时,郑和的航海活动也彰显了中国作为海洋国家的实力和文明。

综上所述,郑和是明代的著名航海家,他领导的七次航海远征开辟了中国与海外的贸易之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账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账
以及 国 家 财 政 的 裨 益 , 于 此可见一斑。 然 而下 西 洋如 何 最 终 落 了个 “ 入 不
1两 / 斤 ( < 明会典> ) 。这种 差价 已经不
能再算作是克扣 了, 而是赤 裸裸的掠夺 ! 下 西洋从垄 断海 贸发展 到定价 强卖
的地步 , 成祖、 宣 宗 在 位 期 间 的朝 臣却 是 敢怒不敢言( 实质上 , 终 明一 朝 , 通过 “ 折
益 的。 其失败 , 还 是 败在 管理 层 对 经 济 规 态 势 的滞 后 上 。
2-
辅 政 朝 臣才 有机 会 终 止下 西洋 这 一 弊
政。正统 元年 ( 1 4 3 6 ) , 辅 政 大 臣以明英 自执政 )命 南京守备太监王景 弘停 罢采
律本身 的隔膜 ,以及管理体制应 对经济 宗 的名 义 ( 当时 荚 宗 年 纪 尚小 , 不足 以亲
以为继。假使明廷 能够认识到元代“ 官本
和本钱 , 私 人 出人 并 代 为经 营 ) 失 败 的 必
( 一种公私合营的商贸形式 , 官府出船 大量购入胡椒、 苏木 , 以至 明廷 的国库里 船 ” 为了清理库存 , 解决货物积压 问题。 从 永乐五年开始 ,明廷利用 “ 折 赏…折
俸” 的方式 , 把 苏木 、 胡 椒 当 成 奖 金 或 工 资发 给 下层 公 务 员 ,甚 至 上 层 文 武 官 员 定价权 , 结 果导致折价远远高过市值。 永
郑和 下 西 洋 的经 济账
● 陶 禹廷

提起 郑和 下西洋 , 人们 首先想到 的常常是 “ 四海 宾服 ”
和“ 厚往 薄来” 。 时至今 日, 国内对郑和 下西洋的主流定性也 大多停 留在“ 入不敷 出的政 治宣传” 上 。但 实际上 。 郑和 下西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郑和下西洋在我国古代外交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历史意义为: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下西洋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郑和下西洋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郑和下西洋在我国古代外交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历史意义为: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下西洋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郑和下西洋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消费。

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理解。

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

郑和简介郑和,姓马,小名三保,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今普宁县〕宝山乡和代村;11岁时,父亲去世,他被掳入明营,遭阉割,成宦官侍卫;19岁时,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28岁时,明建文帝朱允文即位,派军攻打燕军,他随朱棣作战;31岁时,随燕王朱棣大败建文军,攻陷南京;32岁时,朱棣在南京称帝,为明成祖,年号永乐;33岁时,因战功显赫荣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由马和改名为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

1405年7月11日,年仅34岁的郑和奉成祖命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

在此后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

次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视下西洋为弊政,废止远航活动,任命郑和为南京守备。

1431年,受朱宣宗之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辩论郑和下西洋乃壮举

辩论郑和下西洋乃壮举

辩论郑和下西洋乃壮举对于郑和下西洋,今天的学界多有溢美之词,认为其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然而,自明代以来,对于郑和下西洋就褒贬不一,甚至贬多于褒。

比如在明代官方档案中,对于这种“壮举”非但没有大书特书,还疑似销毁了有关资料,给后世研究增添了许多困扰。

翻开史书,时人谈起此事,也多持一种鄙薄的态度,比如名臣刘大夏就评价:“昔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此一时弊政”,他还认为下西洋就是为了搜罗“奇珍宝玩”,于国计民生无益。

当然,我们可以说古人的眼光有“局限”,有些事情也确实不能单从“钱”的角度去衡量。

那么,综合历史与现实,经过种种分析、对比、思考,抛开某些“权威”观点的干扰,我们是否还能对郑和下西洋给出“伟大壮举”的评价呢?先看郑和下西洋的动机。

一切要从明朝的那场皇室内战说起。

明建文四年(1402年),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夺得皇帝宝座,侄子建文帝下落不明。

虽说如愿以偿,XX却从此患上两大心病:一是自己“得位不正”,恐被天下士人唾骂;二是建文帝生死不明,且传闻已出逃海外。

为消除这两大心病,XX大肆残杀建文旧臣,并篡改史料,以图堵住悠悠众口。

同时他又想出一个奇招——派船队出海,一方面宣扬大明“威德”,让沿海那些小国都向大明进贡,造成“万国来朝”的表象,从国际层面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一方面又可以暗访建文帝下落,让自己睡得更安稳。

当然,若能带些海外的奇珍异宝回来,那就更完美了。

这个重任,落在了太监郑和的肩上。

他是XX的亲信,“靖难”的功臣,又有出海的经验,担当此任再合适不过。

既然要宣扬“国威”,就要不惜血本。

为打造一支壮观的船队,XX“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仅耗费银子即达600万两,这还不包括对几万出海官兵的赏赐,而因风浪、海盗、疾病、战争等引起的“军民死者万计”,也并非虚言。

七下西洋(1405—1433年),历时如此之长,代价如此之大,收效几何呢?首先,寻找建文帝,这个肯定没完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习题 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习题 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2.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3.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仁宗4.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

”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6.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7.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下列可以入选的题材是()A.玄奘西游B.班超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8.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A.南京B.松江C.刘家港D.泉州9.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B.明朝国威的树立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航海技术的发展10.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①茶叶②象牙③丝绸④香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12.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文言文阅读《明史郑和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明史郑和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和,云南人。

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

比还,成祖已晏驾。

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百九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三个问题

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三个问题

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三个问题范金民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盛事, 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外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郑和从1405-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后七下西洋,远航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睦邻友好,发展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明史•郑和传》因袭明人说法,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称郑和下西洋是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和在西洋各国显示武力炫耀中国的强大。

上世纪30年代,学界探讨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性质较为热烈。

许道龄、李晋华等的主张大体与《明史》所说相同。

如李晋华认为,郑和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踪迹建文,本属事实”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也认为郑和下西洋目的“以探寻朱允炆踪迹为首”。

张锡纶、李长傅等,包括以前的梁启超,都主张郑和下西洋为“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将郑和下西洋描述为政治性的殖民事业㈡。

另一种看法是经济原因为主还是政治原因为主说。

吴晗一直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是要以“经营国际贸易” 收入来解决国内经济困难㈢。

童书业的看法基本相同,但认为郑和下西洋有“贸易性质”,却不主张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即为“经营贸易”㈣。

即使认为下西洋有国际贸易成分的梁方仲,这样表述其看法:“不过要注意,此时贸易的性质,差不多完全限于朝廷的玩好上的要求,采购的货物多于珍宝奇异一类的高级奢侈品,并非由于一般人民的生活上的需要。

所以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事件,如从国际贸易上观察,不过是朝廷的大批购买海外宝物而已。

” ㈤而许道龄、李晋华等人则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还是出自政治目的。

40 年代,李士厚、刘铭恕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帮助以满剌加为首的南洋一带的回教国同盟来反抗爪哇帝国的统治㈥。

这可以称为建立回教同盟说。

到50 年代后期,陈得芝撰文认为,郑和下西洋应担负有两重任务,进行了两方面的活动,这就是,一方面是为恢复和发展明朝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贸易关系,以巩固和扩大明皇朝的统治和提高国家地位,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则是适应发展海外贸易的客观要求,用国家力量去大力进行,以专擅其利源㈦。

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

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

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以政治关系为基础,通过使节往来和进贡互赠形式进行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是由官府控制和垄断,不以获利为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这种贸易中,外国使节往往携带大量珍贵特产来华,而中国则以丝绸、瓷器等商品回赠。

民间海外贸易:在明清时期,民间海外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月港是福建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是民间海外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通过月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同时从海外进口香料、药材、珠宝等商品。

郑和下西洋:明朝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海外贸易。

郑和的船队访问了亚洲、非洲等地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换取了当地的特产和珍宝。

这次海外贸易不仅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从海外进口各种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也推动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为朝贡贸易、民间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种形式。

这些贸易形式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也加强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与海禁政策

明朝的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与海禁政策

明朝的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与海禁政策明朝的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与海禁政策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独特的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明朝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国内经济和海上贸易。

其中,郑和下西洋和海禁政策是两个对于明朝海上贸易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

一、郑和下西洋:展示国威与扩展影响力郑和是明朝初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和军事将领,他领导了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远征,将中国的影响力拓展至印度洋、非洲东海岸以及阿拉伯半岛。

这一系列远航活动,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威,还为中国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贸易和外交机会。

郑和下西洋的行动不仅仅是一次商业贸易行为,更是一种对外交往的方式。

在他的船队中,除了货物外,还有儒家经典和其他文化物品,用以向其他国家展示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这一交流方式在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贸易和资源。

二、海禁政策:保护国内经济与加强控制尽管郑和下西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明朝政府在之后的年代实施了海禁政策,严格限制了国内的海上贸易活动。

这一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经济,防止贵金属和其他宝贵资源流失至国外,并且避免外来文化的侵蚀。

为了实施海禁政策,明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明令禁止私人船只进行海上贸易活动,只允许官方船只执行国家任务。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海上贸易的监管力度,增设了岸防和检查站,严查私自从事海贸的行为,以确保政策的执行。

海禁政策虽然对于明朝保护国内经济和维护国家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限制的过度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衰退,错失了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获取外来资源的机会。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海禁政策下私自从事海贸的行为也增加了海上治理的难度。

总结:郑和下西洋和海禁政策是明朝海上贸易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国威和扩展了中国的贸易和外交范围,而海禁政策则为国内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一定保护。

然而,海禁政策的过度限制也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减少。

印度的经济史:丝绸之路和香料贸易

印度的经济史:丝绸之路和香料贸易

印度的经济史:丝绸之路和香料贸易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曾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印度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丝绸之路和香料贸易是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中国、中亚和西亚等地。

而印度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印度丝绸的制作工艺高超,成品精美,因此深受丝绸贸易商的青睐。

丝绸的贸易不仅带动了印度的经济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印度的丝绸得以传向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从中亚和西亚引进了其他商品,进一步丰富了印度的经济和文化。

香料贸易也是印度经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香料是极其珍贵的商品,因为在当时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保存和调味技术。

印度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出了许多珍贵的香料,如胡椒、肉桂、丁香等。

这些香料在当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非常稀缺,因此非常受到追捧。

印度通过与阿拉伯人和欧洲商人的贸易往来,将珍贵的香料输送到远方,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香料贸易促进了印度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为印度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印度的经济地位逐渐下滑。

在殖民时代,印度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财富被外国势力掠夺,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尽管如此,印度仍保持着其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于独立后开始了艰难的经济重建。

印度独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鼓励内外资本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和科技发展等。

这些措施帮助印度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国之一。

印度的经济转型较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人才的崛起,同时也离不开全球化的趋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印度成为了全球的服务业中心,并通过出口商品和吸引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印度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尽管印度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其就业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

明朝对外交流的材料题

明朝对外交流的材料题

明朝对外交流的材料题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期,其对外交流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明朝对外交流的材料:材料1:郑和下西洋明朝永乐年间(1405年-1433年),明成祖下令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与东南亚和非洲的国家进行贸易和外交往来。

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规模庞大,船舶宏伟,甲板上载满了丝绸、瓷器、香料等华夏的特产,也带回了各种珍奇异兽、宝石等外国的特产。

材料2:明朝与东南亚的贸易明朝时期,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明朝与东南亚诸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交流,主要以海上贸易为主。

明朝对东南亚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丝绸、瓷器、铜器、茶叶等,而进口商品有香料、草药、象牙、黄金等。

材料3:明朝与葡萄牙的贸易明朝与葡萄牙的贸易关系在16世纪初开始发展。

早期,明朝主要通过马六甲与葡萄牙进行贸易。

葡萄牙商人将西方的手表、火枪、望远镜等新奇物品带到中国,而明朝则提供丝绸、瓷器等商品。

然而,随着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明朝与葡萄牙的贸易关系逐渐陷入困境。

材料4:文化交流明朝时期,中国文化在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朝的科技、农业、医药等知识被传播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

茶文化、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也受到外国文人的推崇与学习。

同时,明朝也吸纳了外来文化,例如葡萄牙传入的数学、天文学和西方音乐等。

材料5:明朝外交使团明朝派遣外交使团赴邻国进行外交宣传和文化交流。

明使外交团队规模宏大,含有高级官员、文学家、学者等成员。

明朝通过外交使团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并加强了文化交流。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对外交流在经济、外交和文化领域发展迅速,对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朝通过与东南亚和非洲的贸易活动,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文化产品得到了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明朝通过外交使团的派遣,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并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学习。

明朝的郑和航海与海外贸易

明朝的郑和航海与海外贸易

明朝的郑和航海与海外贸易明朝时期,郑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航海家之一。

他率领大军舰队七次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在海洋上的影响力,探索了许多远离故土的海域,成功开辟了重要的海外贸易路线。

郑和生活在15世纪初的明朝朝廷中,当时的中国国内外需求旺盛,而中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因此,朝廷希望能够通过航海贸易来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和商品。

而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郑和开始了他的伟大航海之旅。

郑和的航海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

他率领着庞大的舰队,由巨大的宝船和水手组成,舰队中装载了丰富的货物,如陶瓷、丝绸和其他奢侈品。

郑和的航海征程非常庞大,不仅包括贸易活动,还携带了大量的动植物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郑和的航海活动对中国和海外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他的航海活动加深了中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联系,为中国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贸易网络。

通过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国可以获得来自全球各地的宝贵资源,满足国内需求。

其次,郑和的航海活动也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

郑和的船队带去了中国的文化、技术和艺术,同时也带回了海外国家的文化和知识。

这些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郑和的航海活动也对中国的地理探索和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在郑和的领导下,船队探索了许多远离中国的未知领域,绘制了详尽的航海图和地理地图,为后来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然而,尽管郑和的航海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明朝朝廷在晚期逐渐削弱了对航海事业的支持。

一些朝臣担心航海活动会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和政治风险,逐渐限制了郑和的航海活动。

最终,明朝停止了大规模的航海贸易,错失了继续拓展海外贸易的机会。

郑和的航海与海外贸易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和海外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和的航海征程开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篇章,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为后世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提供了宝贵的探索资料。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首先,宋代商品经济的兴起与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密切相关。

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大量的珍奇商品,如象牙、珠宝、香料等,这些商品的流通活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时,郑和下西洋也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加速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崛起。

其次,宋代政府的政策也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代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推行了市场化的赋税制度,降低了农产品的税收,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同时也为商业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商品供给。

另外,宋代政府还大力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商品的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此外,宋代城市的兴起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活动和商品交换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为商人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宋代,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如汴京(今河南开封)、杭州、福州等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贸易活动频繁,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此外,宋代发行的纸币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加快了商品交换的速度。

人们可以通过纸币进行交易,避免了带着大量货币进行交易的繁琐,提高了商品经济的效率。

最后,宋代商会和行会的兴起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商会和行会在宋代日益繁荣,成为了商人之间交流、合作和维护权益的重要机构。

商人通过商会和行会的组织,可以更好地开展商业活动,提高商品的质量和信誉度,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外贸易的兴起、政府的支持、城市的兴起、纸币的出现以及商会行会的兴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不仅为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下西洋的香料贸易与经济利润
一般人重视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标,强调郑和船队的目标是建文帝和扬威域外。

而对郑和下西洋的经济目标,则重视不够,甚至是完全忽略。

事实上,郑和船队下西洋的经济目标也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研究经济的人,往往比较重视黄金和白银。

郑和船队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带回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在经济是是完全失败的。

但是,郑和下西洋,却带回了另外一种东西:香料。

在后来西方殖民者到处搜寻金银的地方,郑和拼命搜寻香料。

而这些香料,给明朝政府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天然香料的产地是特定的。

对于这些产地之外的地方,香料资源非常有限,有些甚至非常名贵,是否拥有氤氲的生活氛围往往是区分皇亲贵族与平民百姓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香料也是改善基本生活的重要物资。

无论哪个朝代对于香料都有巨大的需求,明朝社会也不例外,其用香的名目与数量甚至过之前代。

有时为了某一种香料,朝廷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寻找。

龙涎香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香料,宫中所用香料中又以龙涎香为最佳,但库藏不多,寻找多年都不可能买到,最后还是使者在海外购到,其价格昂贵惊人。

《星槎胜览》载:苏门答剌国的龙涎香“官秤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

”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和八月,福建抚臣两次进献龙涎香只有八两与五两。

进献量的单位都是以两来计,恐怕当时全中国的龙涎香也就这么多。

为了得到香料,永乐帝还曾命令交趾以苏木、沉、速、安息诸香代租赋。

香料在当时成为价可比金银的硬通货,很多人专门收藏保值,钱宁被籍没时,在其家中搜出了胡椒数千石。

而郑和下西洋,就获得了大量的香料。

在能够交易得到的地方,郑和就进行交易。

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马欢等人著书记载郑和与当地的香料交易。

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东非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如印尼马鲁古群岛即称香料群岛,索马里素以香料之角著称,西亚、红海、波斯湾一带则是古代闻名于世的盛产香料之地,有的更是某一种香料的特产地。

如:占城国的伽蓝香(沉香的一种),“惟此国一大山出产,天下再无出处”;旧港国的金银香,“中国与他国皆不出;”柯枝国“土无他产,只出胡椒,人多置园圃种椒为业”;苏门答剌国“胡椒广产”•。

香料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支柱,它们非常欢迎郑和船队到来与之进行贸易。

当时明朝在海外进行的香料交易主要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史载“西洋交易,多用广货易回胡椒等物,其贵细者往往满舶,若暹罗产苏木、地闷产檀香,其余香货各国皆有之”•。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产的陶瓷、丝绸、钱币等,都极喜爱,郑和利用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又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紧缺的香料、染料、宝石、象牙和珍奇异兽等,获利丰厚。

在当地经济落后,无法交易的地方,郑和就指挥部队,亲自开采。

从马欢、费信等人的记载来看,当时西洋很多国家或地区还处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阶段,缺乏科学的生产工具,不知发掘自然资源的商品价值,郑和只得带着随从入山采香。

例如:与满剌加国接境的山属于雨水充沛、林木茂盛的热带雨林地区,是产沉香、黄熟香的胜地,但此地居民还处于靠渔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社会,山中土人不知这些香料的真正价值,《星槎胜览》记载:“永乐七年,正使太监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茎有八九尺长者、八九尺大者六株,香清味远,黑花细纹,其实罕哉!番人张目吐舌,悉皆称赞天兵之神,蛟龙走,兔虎奔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